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060-01【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 edarav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日2次,共14天,比较治疗结果。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依达拉奉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疾病,是老年人当中最主要的致残性疾病。

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等。

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作为脑保护剂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将我科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97例脑梗死患者为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6岁。

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②经头颅mri证实;③发病时间<48h;④发病年龄<80岁;⑤排除昏迷的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痴呆和过敏体质者。

入选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根据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标准分为轻、中、重3型,其中治疗组轻、中、重分别为21、25、3例;对照组轻、中、重分别为22、24、2例。

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银杏达莫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快、演变急、病情危重等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血管扩张和保护脑细胞等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康复率较低。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和安全性。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严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的提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地,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和常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讨其对脑梗死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为相关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有效资源和方向。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

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入组前一周至入组当天接受全面评估和基础数据记录。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血流动力学监测、颅内血流速度测量、头颅CT或MRI等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结束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包括临床疗效评定、病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等。

数据收集结束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设α=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而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是两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旨在观察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包括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临床实验,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研究结论认为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数据分析,以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尤瑞克林、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病症,其发病与病残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重,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单一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分别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炎等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脑组织再灌注,有望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策略。

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能够通过不同途径减轻脑梗死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病 分类 诊 断 要 点 》全 部 经 头 颅 C 检 查 , 除 颅 内 出 血 或 其 他 , T 排 疾 病 , 括 首 次 发病 或有 卒 中 病 史 但 不 影 响 神 经 功 能 评 分 的 再 包 次 发 病 患 者 , 除 合 并 严 重 心 、 、 、 功 能 不 全 者 。 随 机 分 排 肺 肝 肾 为治疗组 3 5例 和 对 照 组 3 5例 。治 疗 组 男 1 9例 , 1 女 6例 , 龄 年 ( 24 0 8 岁 ; 文 献 评 分标 准 , 经 功 能 缺 损 程 度 ( S ) 6 . 士2 . ) 按 神 S S
维普资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 志 20 年 8 08 月第 1 鲞笫 盟 —h ee orao rccl evu Dsae A g20 , o 1 N . 1 C i s Junlf a i ro s i s u.0 8V 1 1 o8 n P ta N — e s .
在 半 暗带 区 , 流 恢 复 后 , 部 分 半 暗带 区 细 胞 会 发 生 迟 发 性 血 一
死 亡 , 致 兴 奋 性 氨 基 酸 释 放 、 经 细 胞 钙 内 流 、 由 基 产 生 等 导 神 自
系 列 连 锁 反 应 , 脑 缺 血 后 脑 功 能 障 碍 的 主要 因 素 l 。 自 由 是 _ 3 ]
与对 照 组 比 较 , P> O 0 ; 治 疗 组 治 疗 前 及 对 照 组 治 疗 .5 与 后 相 比 , P< 0 0 ; 治 疗 组 治 疗 前 及 对 照 组 治 疗 前 比 一 .5 与
校, … P 0 0 > .5
评分为 (0 6 . ) 2 . 士7 6 分。对照组男 1 , 1 , 7例 女 8例 年龄 (2 6 6. 士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冲 图分 类号】 R 4 .3 【 7 3 文献标识码】 3 A
【 文章编号】 17 — 7 l2 0 )7 3 0 6 3 90 (0 7 1—9- 2
E c c f d lf n j ci n i e t n f u eI c e cS r k i f a yo aa e gI e to Tr a me to t s h mi t o e Yi n n Ac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O月第 4 达 注射液 拉奉 治疗急 性脑梗死的 疗效观察
焦美芝 林英健 :
(. 1江苏省扬州市洪 泉医院 , 扬州 2 5 0 ; . 医科大学惠州协和医 院, 2 20 2 南方 广东 惠州 5 6 0 ) 10 6 【 摘要】目的 与常规治疗 药物对比 , 观察加用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 奉注射液 治疗 急性脑梗死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病 程在 4 h内的急性脑梗死 8 , 8 0例 随机分 为治疗 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 常规应用 活血化淤 、 在 保护脑 细胞 、 营养神经和对症等 治疗
死亡谱发 生 了很大 的变化 。 目前 脑血 管病 已成 为危害 我 国 中
而脑梗 死发生后 , 性期 的治疗 对预后有 决定性作 用 。到 目前 急 为止 , 依达 拉奉是 唯 经大规模 临床实验证 实有效并 且被推 荐
的神经保 护剂 。在 日本最新 的卒 中治疗 指南上 明确指 出 , 对脑
【 l r e1 b e t e T vsgt t fcc Yd le g n c o et n aue shmi soe Me h d i t pt n i A  ̄ta t O jc i oi et a ee i yo ia f j t ni t a v n i eh a f a n i ei n r met ct ce c t k . t o s Egy a etwt f o i r h i s h aue shmis oe ee ad mydv e t to ru sYd a n r padcnr r p hc ee i nYd le g j tno u n c ti e c t k r rn o l i ddi o w op , i f gg u n o tl o , i w r g e ia f e i r t e c r w i n g l a e o og u w h v a n i c o ro i n

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丁苯酰软胶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张建利卢晔芬叶指南蔡学礼乌6至平黄跃金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2 5 34 19 4 93.55*79.03 对照组62 3 28 18 13注:与对照组比较,X?=9.46 ,/<。

05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卜±5)全曲四切拈度(mPur)组别"治疗胸治疗后全机低切黏度(mPm) )浆黏度舒维垂门原(”L)血细胞比容(%)治疗附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附治疗后观察组62 5.2«±0.41 4.08±0.35财”维f2 5.31 ±030 455-1.13 1假0.564 4.032 P>0,05 <0.0521 .34±3.26 15.X2±4.43 2.89±0.54 1.34M26 5.49±().«7 3.12±0.95 51.73±4.96 38.22±5.2T 21.67±3.09 i 9.27±4.81 2.85±0.27 2.16±().33 5.52i0.94 4.57± 1.18 5I.69±4.H4 45.82±5.070.621 5.674 0.589 4.303 0.527 4.978 0.498 5.968>0.05 <0,05 >0,05 <0,05 >0.05 <().05 >0.05 <0.05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卜如,分)NIHSS ADL组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徜治疔后观察锹~~62 2135768~I03216.254 44.72±20.63 79.69±IO.3T时照组62 21.97±5.74 16.01±6.87,45.()6±2I.I4 63.28il2.65flift0.531 4.787 0.506 5.469P>0.05 <0.05 >0.05 <0.05注:与治疗前相比「AaOS;审ft疗附相比,少<0・05[Summary]目的探制■丁苯酰软胶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2生垦塞旦塑丝送瘟盘查!!!!生!;旦箜!!鲞箜!!塑£堕!!竺』业!!!!垡呈!!盟!!!塑!!!!!!型!!!!竺坐!;!!!!Y!!:!!堕!:!!内注射,1次/周,连用3周,复查R PR滴度下降。

驱梅治疗同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大多数患者使用利培酮4~6m g/d,夸大兴奋者加用情绪稳定剂卡马西平或碳酸锂,抑郁者加用抗抑郁剂帕罗西汀,行为紊乱易激惹躁动者肌内注射“氟哌啶醇”,联合使用脑代谢脑营养剂改善脑功能。

12例患者精神症状控制,智能有所改善,2例疗效差,1例自动出院。

复查脑电图慢波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恢复正常。

3讨论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出现脑膜、大脑或脊髓等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发生于梅毒病程的各个阶段[2]。

初次感染未正规驱梅治疗大约10%经10~20a 潜伏期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性传播疾病死灰复燃,梅毒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神经梅毒在临床中已经不再是罕见、少见病。

但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以精神症状为首发极易误诊,早期无明显意识障碍、智力下降的患者易被精神症状掩盖。

本组9例(60%)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但临床精神症状有所不同,本组病例中妄想内容荒谬,不可理解,思维内容破裂,情感反应不协调,欣快无明显的感染力,伴有人格改变,本组l 例患者摸过道口固定椅子螺丝说是他家里的。

所以临床中对精神症状的分析把握至关重要,个人史特别是冶游史、不洁性生活史需要详细询问,以便提供重要线索,对可疑患者及早作快速血浆抗体试验及血清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及脑电图、头颅C 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组重度脑电图异常12例(80%),头颅C T、M R I示脑积水、脑萎缩,与文献报道一致[“。

青霉素仍然是治疗神经梅毒首选药物,如青霉素过敏可以使用头孢曲松、四环素等药物驱梅治疗,大多数神经梅毒精神症状可以改善。

部分病人可完全消失。

Takada等n]对1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治疗随访发现1例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与本组病例大致相同。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予 患 者 负 荷 剂 量 的 2 硫 酸 镁 2 5 O mL加 入 1 葡 萄 糖 液 O 2 中 5 1 n内推 注完 毕 , 后 继 续 用 2 硫 酸 镁 6 O mI ~ 0mi 然 5 O mI加 入 5 葡 萄糖 液 5 0mL中静 滴 , 1 5 / % 0 以 . ~2 g h速度 静
mg加 入 0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2 0mI静 滴 , / 。对 照 组 : . 5 2次 d
仅 用 依 达 拉 奉 注射 液 , 量 同治 疗 组 。2组 均 1 用 4d为 一 个 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1 年 1 第 1 第 2 01 2月 4卷 4期 C ieeJ un l f rci l ro sD sae e. 0 1 Vo. N ! ・ 8 ・ hn s o ra o at a v u iessD c 2 1 , 1 P c Ne 5
无 明 显 不 良反 应 。 结论 依 达 拉 奉 联 合 丁 苯 酞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疗 效 显 著 , 快 速 改 善 神 经 功 能 , 得 临床 上 推 广 。 可 值 【 关键 词】 急 性 脑 梗 死 ; 达 拉 奉 ; 苯 酞 依 丁
【 图 分 类 号 】 R7 3 3 中 4.3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1 1 7 — 1 0 2 1 ) 4 0 8 — 2 文 6 35 1 ( 0 1 2 — 0 4 0 l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共 观 察 2 0 一 O 2 1 6揭 西 县 中 医 _ 0 9 l b 0 卜O 医院收治的 6 O例 发 病 < 4 的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 符 合 8h 均 19 9 5年 全 国第 4届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通 过 的 诊 断 标 准Ⅲ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3年 5月第 6卷第 5期 中
C h i n J o f C  ̄ n i e a l R a i t o n a l D r u g U s e 。 Ma y 2 0 1 3 , V 0 L 6 N o . 5 B 研 究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 P< 0 . O 1 ; 与对照组 比较 , P<0 . 0 1
3 讨

栓通 5 0 0 mg 加入 0 . 9 % 生理 盐水 2 5 0 m l 静 脉 滴注 , 每 天 1次 。
急性脑梗死是脑 血管病 中的常见病 , 占7 0 % 一8 0 % J , 发 病 的原 因主要为动 脉粥样硬 化 , 其 次是 多发性大 动脉炎 、 感染 性 大动脉炎 以及红细 胞增多 症等 。动脉 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 壁
缺乏 弹性 , 血 管 内膜损 伤及血小板 黏附在血管 内形成 血栓 , 致
口服肠溶 阿司匹林 7 5 a r g , 每天 1 次, 根据 病情使 用脱 水剂 , 降 血糖药和抗高血压药 , 并保持水和 电解质平衡 。治疗组加用依 达拉奉注射液 3 0 m g加入 0 . 9 % 生理 盐水 1 0 0 m l 静脉 滴 注, 每
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结果 治疗 组总有效率为 9 2 . 8 6 %高于对照组 的 8 O 0 0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治疗 后 2组神经功 能缺损程度评 分均 明显 降低 , 观察组 降低更为 明显 , 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 栓通 治疗 急性 脑梗死疗效满意 。 【 关键词 】 依达拉奉 ; 血栓通 ; 急性脑梗死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3 . 3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0 5 B 一 0 0 5 5 — 0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韦水明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韦水明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韦水明发表时间:2016-04-22T13:49:18.6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韦水明[导读] 贵州省榕江县人民医院内二科,贵州榕江 557200 )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显示肯定的疗效,因此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韦水明(贵州省榕江县人民医院内二科,贵州榕江 557200 )【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8例。

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N,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静滴Q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Bid。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完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香丹注射液脑梗死是目前老年患者的常见病理机制发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是导致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我院在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期间,疗效较为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其中安兴64例,女性48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2岁,基底节区梗塞60例,多发性脑梗死25例,大面积高更斯17例,小脑梗死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出血学术会议判定的急性脑梗死分析标准①,全部病例均经MRI确诊。

排除脑出血发病后经溶栓抗凝治疗,无呼吸困难,中枢性高热脑梗死,并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糖尿病,对本药成分过敏者,未经溶栓抗凝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应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静滴Bid,连续14天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Bid,连续14天为一疗程,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n,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降颅内压,同时使用营养神经细胞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参 考 文 献
[ ] 戴 闺柱 , 复 生 , 文 杭 , . 性 收 缩 性 心 力 衰 竭 治 疗 建 议 [ ] 1 顾 戚 等 慢 J. 中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0 2 3 ( )72 . 2 0 ,0 1 :-3 [ ] P ce B t—deegc lcaei ho ih at i r :r e 2 ak r M. eaa rn ribo kd erne erf l ep i i n au n— pe ,n rci [] P o ado aeDi,98,8:95 . l adpate ]. rgC rivs s1 9 4 3—2 s c [ 7 P c e ,o nJ . o snu eo 3 ak rM C h N C n essrcmme dt n rtema a e n ai sf h ng — o o me to ho i hatfi r [] Am ado, 99,3 S p l n f rnc er al e J . c u JC ril1 9 8 ( u p
脉 、 心 肌 缺 血 作 用 :9 8年 , 碘 酮 作 为 抗 心 绞 痛 药 物 应 用 抗 16 胺 于临 床 , 药 能 直 接 扩 张 冠 状 动 脉 , 加 心 肌 供 血 , 可 用 于 心 该 增 故 绞 痛 治 疗 , 能 有 效 治 疗 冠 心 病 伴 发 的 心 律 失 常 。 ( ) 血 管 也 2扩 降 压 作 用 :mgk 胺 碘 酮 能 使 体 循 环 阻 力 及 动 脉 血 压 下 降 , 5 /g 静 脉 给 药 时 的 作 用 更 明 显 。阻 止 多 种 离 子 通 道 , 、 、 a 3 K Na C 种 离 子 通 道 , 兼 有 p受 体 阻 滞 作 用 , 其 成 为 广 谱 抗 心 律 失 并 使 常 药 物 。( ) 加 心 搏 出量 : 剂 量 胺 碘 酮 (0 g k ) 负 性 3增 大 1m /g 有 肌 力 作 用 , 可 同时 被 出 现 的 心 率 减慢 、 管 扩 张 、 肌 负 荷 降 但 血 心 低 等 作 用 相 抵 消 , 终 净 效 应 表 现 为 心 力 衰竭 患 者 心 搏 出量 增 最 加 , 于心衰伴心律失常的治疗[ 。 适 5 ] 在 心 力 衰 竭 病 例 中 心 律 失 常 / 死 率 为 1 . [ 。 心 力 猝 O7 6 ] 衰 竭 在 NY HA 心 功 能 Ⅲ~ Ⅳ级 , VE < 3 , 性 期 前 收 缩 L F 5 室 ≥ 1 / , 龄 ≥ 6 并 有 室 速 史 者 , 心 力 衰 竭 猝 死 高 危 患 O次 h 年 5岁 属 者 。对 该 类 患 者 , 胺 碘 酮 预 防治 疗 中能 明显 获 益 。 器 质 性 心 从 脏 病 伴 心 力 衰 竭 、 室 肥 大 、 内传 导 障碍 者 发 生 室 性 心 律 失 左 室 常 , 能选 用胺 碘酮 作 为 防 治 药 物 , 为 胺 碘 酮 无 论 静 脉 注 射 只 因 或 口服 基 本 不 影 响 心 功 能 状 态 , 不影 响 心 室 内传 导 , 本 无 促 基 心 律 失 常作 用 。故 胺 碘 酮 用 于 慢 性 心 衰 合 并 心 律 失 常 或 猝 死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72主垦塞出匡型垫!Q生!!旦筮!!鲞筮丝塑g堕塑墼地坚塑!堕堕笪坠!丛鲤i!塾竺盟型:垫!Q,!尘:2Z,№:丝血液供应,防止梗死范围的扩大【41,因此联用依达拉奉及降纤酶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显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在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治疗后7、14、21d 两绢E s s及A D L评分即有明显差异,联合组两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21d后两组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联合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之.依达拉奉和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垆1,有I l缶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I)丁宏岩,董强.自由摹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12(7):491-493.[2]S un Y。

J i n K,C hi ld Y I"。

et a1.N e uronal ni t r i c商de s y nt ha se and i s-chem i a—i nduced neur og enes i s[J].C er eb B l o od Fl o w M et a b。

2005,25(4):485-492.[3]吴晋,吴婷.丁新生.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的瞄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26(3):i56-160.[4]黄如训,林健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酶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1):3-6.[5]王蔚,印卫兵,柏建岭。

等.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神经杂志,2009,42(7):486-489.(收稿日期:2010—07—30)(本文编辑:马文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李红文李新崔莹【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 g4-生理盐水100m l静脉滴注,2彬d,两组疗程均为14d。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中基本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调节血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2)改善脑循环常用药物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等;(3)溶栓治疗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50滴,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4)钙拮抗剂组织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5)降低颅内压在大面积脑梗死时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应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常用药物为甘露醇和呋塞米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以上两组治疗均以8周为一个治疗周期,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但小于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但小于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基本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

我的经验表明,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这让我深感欣慰。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的观察和经验,以及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潜力。

让我回顾一下那位65岁女性患者的病例。

她因为突然出现的左侧肢体无力而被紧急送入医院。

经过头颅CT检查,证实了急性脑梗死的诊断。

在进行了常规的急救处理后,我决定给她使用依达拉奉。

令人惊喜的是,她在接受治疗的第三天就开始了肢体的主动运动,并且在两周后,她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次成功的治疗让我对依达拉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我深入研究了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

我了解到,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强效抗凝活性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

它还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这些特性使得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我并没有满足于此。

我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我的观察。

于是,我发起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

这项试验共有30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其中一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另一组使用安慰剂治疗。

经过一年的随访,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增加。

这些结果为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

通过这些观察和经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性。

我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依达拉奉将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药物之一。

同时,我也期待着能够通过更多的研究来探索依达拉奉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然而,我也清楚地知道,依达拉奉并不是万能的。

它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但对于所有的脑梗死患者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依达拉奉的适用人群,以及如何将它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 李欣 , 4 李志远 , 马梦华. 百草 枯 中毒 的胸部 C T表 现. 中国疗 养
医 学 ,0 3 1. 2 :l -2 . 2 0 ,2 ( ) 1810
依 达 拉 奉 治 疗 急 性 期脑 梗 死 的疗 效 观 察
徐 明昌 【 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的临床疗效 和安 全性。方法 将 5 例 急性脑梗死 摘 1
i n mi ad rt oio pl hmao, 9 6 3 ( : t i c n a.T x l p y e c A P a cl 17 , 5 3)
5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1 0 - 3
[ ] s t L . c ai f aautoit n n srl ac 3 mil L Mehns o rq a t c yi l ga di e vne } m p x i nu t e
化 结 节 。纵 隔 气 肿 及 皮 下 气 肿 是 严 重 的并 发 症 , 发 生 的原 其
的程 度 、 预后 明显 与 口服剂 量 有 关 。
3 4 本病的 x线表 现不具有 特征性 , . 但认 识其 影像学 表现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 百草 枯中毒肺 损伤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对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C T能很 好 的显 示 百草 枯 中 毒 病 理 及 演 变 过 程, 影像 学表 现有 一定 的特 异性 , 较 好 的 诊 断 价 值 。 有 参 考 文 献
t t am n. m o i l 1 8 , ( ) 3 —6 o r t e tHu T xc ,9 7 6 I : 1 . e o 3
例 患者 (0 ) 亡 ; 6% 死 口服量 > 0ml患者不 仅仅肺 内出现渗 5 , 出、 毛玻璃样改变及 间质性 改变 , 同时 出现胸 腔积液 、 心包积 液、 纵隔气肿 , 预后极差 , 全部死亡 , 由此可见 , 百草枯肺 损伤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入组2008.06~2011.03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0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加入NS 100ML静滴,半小时滴完,每天两次,共14天。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后7天,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 VS 30.76%,P<0.005);治疗后14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486 VS 0.371,P<0.005)及显效率(0.200 VS 0.114,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死亡率(24.39% VS 38.46%,P<0.005)更低;治疗后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0.629 VS 0.457,P<0.005)及显效率(0.343 VS 0.200,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26.82% VS 43.58%,P<0.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对照组为0.00%,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依达拉奉大面积脑梗死【Abstract】 Objective:To verif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daravone on acute 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group on acute 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June 2008 to March 2011 in our hospital. 7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who were allocated to Edaravone group (n=35) or placebo group (n=35), Edaravone was infused at a dose of 30 mg 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100 mL, twice a day, for 14 days,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taken the same basic treatm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7th, 14th and 28th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evaluated. Result: At the 7th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mortality in Edaravone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in placebo group(19.51%VS 30.76%,P<0.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roups at the 14th day was as follows: the effective rates(0.486 VS 0.371,P<0.005), excellence rates (0.200 VS 0.114,P<0.005)and mortality (24.39% VS 38.46%,P<0.005). Than after 28 days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as follows: the effective rates(0.629 VS 0.457,P<0.005), excellence rates (0.343 VS 0.200,P<0.005)and mortality (26.82% VS 43.58%,P<0.005). Conclusions: Edaravone is an efficacyand safety neuroprotective agent for acute large area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Efficacy of Edaravone on Acute LargeArea Cerebral Infarction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变得越来越重要。

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是两种常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其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一、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尤瑞克林是一种溶栓药物,可以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流灌注。

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具有互补的药理作用,依达拉奉可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尤瑞克林可以促进既有的血栓溶解。

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应用可能可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也有积极的互补作用,有望在治疗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临床观察方法为了观察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我们选取了一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依达拉奉和尤瑞克林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的比较观察。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四、临床观察结果在本次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采用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如头痛、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在颅内血流动力学方面,联合治疗组的患者颅内血流灌注改善更加明显。

依达拉奉药理作用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药理作用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药理作用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药理作用,提供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理论依据。

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14d为1疗程。

结果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观察到两组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急性药理自由基依达拉奉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脑缺血后花生四烯酸代谢,调节脑缺血后单胺类药物代谢,影响调亡基因等[1]。

基于此,本院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实践经验。

1 药理作用急性脑梗死是脑内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溶栓法;二是神经保护治疗法。

溶栓是治疗超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手段,但是时间窗是6h[2],受医疗条件、患者居住条件、交通条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许多患者无法在6h内到达医院,也就无法保护缺血半暗带,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

于是,神经保护疗法成为切合实际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神经保护剂,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切断自由基连锁反应,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有效治疗。

1.1清除自由基自由基通过对膜磷脂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水肿。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游离出一个质子,变成依达拉奉阴离子,并且状态活跃,遇到自由基,就会释放电子使其与自由基的不配对电子进行结合,进而清除了自由基。

1.2调节脑花生四烯酸代谢脑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统被激活,能够产生出活性氧,引起脂质过氧化,增加白三烯的合成,造成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

依达拉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白三烯的产生,减轻脑组织损伤[3]。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2005年7月~2011年10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80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5岁。

对照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4~73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MRI证实,均无依达拉奉禁忌证及慎用指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脑水肿、调控血压、调控血糖、对症等治疗。

两组治疗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查。

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内滴完,疗程2周。

对照组应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消失达80%以上,患侧肢体肌力达Ⅳ~Ⅴ级,生活完全自理;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达50%~80%,患侧肢体肌力达Ⅲ~Ⅳ级,生活基本自理;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达30%~50%,患侧肢体肌力达Ⅱ~Ⅲ级,生活能力改善,部分自理;④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讨论脑血管病目前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患病率逐年递增,且致残率较高,尤其以缺血性脑血病脑梗死多发。

脑梗死发生后(NAA)N-乙酰门冬氨酸含量急剧减少,且脑容易受到因脑缺血而导致的氧化压力影响,容易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神经细胞钙内流以及引发自由基的产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缺血后不配对电子的持续反应而产生的自由基被认为是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

由于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导致细胞膜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从而引起细胞的损害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缺血半暗带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

我院采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并均经头CT或MRI确诊。

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临床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18~80 岁的住院病人,性别不限;起病48 h以内;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头颅CT排除脑出血。

除外过敏体质、血液病、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及痴呆者。

将128例病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

治疗组64 例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49~78 岁,平均(66.1±5.2)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9.22±7.24。

对照组64例中,男40例,女24 例,年龄51~79 岁平均(68.7±4.4)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9.76±7.68。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度、既往史及伴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
有可比性。

对所有入选病例随访3 个月。

1.2 治疗方法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给予阿司匹林片每天100 mg 口服,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续14 d;同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 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 次,连续治疗14 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 次,连续治疗14 d。

1.3 临床疗效判断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379-383,在治疗前及后3 、7 、14 d各评分1 次。

14 d时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及评定时病残状态综合评定[2]379-383。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降低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 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NDS减少18%~45%;无效:NDS减少不足17%,卧床病例,病残5 级以上。

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有效)。

1.3.2 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3]评定治疗前、治疗21 d后、治疗3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1.5 副作用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各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各种副作用。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注: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385,P=0.007
2.3 两组BI指数评分见表3。

表3 两组BI指数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副作用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1 例谷丙转氨酶略增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

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该区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1]。

但是此可逆性是有时间限制的,脑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6 h[2]。

临床上能在治疗时间窗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非常少。

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脑损伤可继续加剧,甚至产生再灌注损伤。

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主要是通过引起自由基过度产生及“瀑布式”连锁反应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3]。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脑神经,抑制由脑梗死灶的血流量减少和水溶性及脂溶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4];可以防止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抑制缺血性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5]。

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为90.6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90 d时治疗组改善生活质量远优于对照组(P<0.01)。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可以改善近期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改善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
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177.
[2]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Hacke W,Biuhmki E,Steiner T,et al.Dichotomized ellicacy end points and plobal end point analysis to the ESASS in tention to treat date set[J].Stroke,1998,29:2037-2075.
[4] Jain KK.Neuroprotection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J].Exp Opin Invest Drugs,2000,9(4):695-711.
[5] Tanahashi N,Fukuuchi Y.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recent progress[J].Internal Medicine,2002,41(5):337-34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