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策略设计及选择

合集下载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策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一、教学设计1.1 确定教学目标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使之与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相匹配。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1.2 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进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应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文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1.3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来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或者采用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1.4 设计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试工具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检测,或者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策略2.1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平台,设置学习任务和挑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

2.2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信息化教学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协作工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通过论坛、博客等方式分享学习心得和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一、教学目标明确化我们需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这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电脑,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1.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应用技能模块: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他们实用的办公软件、图像处理、编程等技能。

4.实践操作模块: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任务驱动: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竞赛激励: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四、教学策略选择1.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刚接触信息技术的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采用跳跃式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多安排实践操作;对于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生,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

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过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体系1.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了解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结合考试、竞赛、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环境优化2.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互联网教育个性化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个性化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个性化教学策略实施方案第一章:个性化教学概述 (2)1.1 个性化教学的定义 (2)1.2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2)1.2.1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 (2)1.2.2 提高教学质量 (3)1.2.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2.4 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3)1.3 个性化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3)1.3.1 现状 (3)1.3.2 挑战 (3)第二章:互联网教育下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分析 (3)2.1 互联网教育的特点 (3)2.2 个性化教学需求分析 (4)2.3 个性化教学与互联网教育的融合 (4)第三章:个性化教学策略设计 (5)3.1 教学策略概述 (5)3.2 个性化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5)3.3 个性化教学策略类型 (5)第四章:个性化教学资源建设 (6)4.1 教学资源概述 (6)4.2 个性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6)4.3 个性化教学资源的评价与优化 (7)第五章:个性化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 (7)5.1 教学平台概述 (7)5.2 个性化教学平台设计原则 (7)5.3 个性化教学平台开发与实施 (8)5.3.1 平台架构设计 (8)5.3.2 技术选型与开发 (8)5.3.3 平台实施与推广 (8)第六章: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9)6.1 教学评价概述 (9)6.2 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9)6.3 个性化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 (9)6.3.1 个性化教学评价方法 (9)6.3.2 个性化教学评价工具 (10)第七章:个性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0)7.1 师资队伍概述 (10)7.2 个性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0)7.2.1 建立完善的师资选拔机制 (10)7.2.2 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训 (11)7.2.3 建立科学的师资评价体系 (11)7.3 个性化教学师资培训与评价 (11)7.3.1 师资培训 (11)7.3.2 师资评价 (11)第八章:个性化教学实施与管理 (12)8.1 个性化教学实施概述 (12)8.2 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 (12)8.2.1 教学目标个性化 (12)8.2.2 教学内容个性化 (12)8.2.3 教学方法个性化 (12)8.2.4 教学评价个性化 (12)8.3 个性化教学管理措施 (12)8.3.1 建立健全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 (12)8.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3)8.3.3 优化教学资源分配 (13)8.3.4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3)8.3.5 加强家校合作 (13)第九章:个性化教学案例分析 (13)9.1 案例一:某互联网教育平台个性化教学实践 (13)9.2 案例二:某学校个性化教学实验项目 (13)9.3 案例分析 (14)第十章:个性化教学未来发展展望 (14)10.1 个性化教学发展趋势 (14)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5)10.3 个性化教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15)第一章:个性化教学概述1.1 个性化教学的定义个性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习惯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
教案
(一)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报告案例,如“如何分析和报告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分布”,引入数据分析报告的概念。

•学生行为:观看案例,思考数据分析报告的应用场景。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据分析报告的概念。

(二)数据分析报告结构讲解(10分钟)
•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数据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等部分。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提出疑问。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数据分析报告的结构有清晰的理解。

(三)数据分析报告编写方法(10分钟)
•教师行为:介绍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包括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并展示具体示例。

•学生行为:学习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理解报告编写的流程。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技巧。

(四)数据分析结果应用策略(10分钟)
•教师行为:讲解如何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包括决策支持、问题诊断等。

•学生行为:学习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策略,理解数据分析的实际价值。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实践操作(5分钟)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SPSS等,进行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实践。

幼儿园大班信息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信息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信息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信息技术启蒙》第三章《电脑是我们的好朋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了解电脑的开关机方法,学习使用鼠标进行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接触简单电脑软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认识到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开关机的能力,了解电脑的使用规范。

3. 学会使用鼠标进行基本操作,培养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鼠标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电脑的基本组成及开关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每人一台电脑、鼠标、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讨论电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 讲解电脑的基本组成(10分钟)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电脑的硬件组成,让学生对电脑有更直观的认识。

3. 学习开关机方法(10分钟)演示正确的开关机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

4. 鼠标操作学习(10分钟)讲解鼠标的基本操作,如左键单击、右键单击、拖拽等,并进行实践操作。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操作。

六、板书设计1. 电脑的基本组成2. 开关机方法3. 鼠标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纸上的操作题。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开关机方法掌握较好,但对鼠标的操作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尝试在家中电脑上完成练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鼠标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电脑的基本组成及开关机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

4. 作业设计。

一、鼠标的操作方法1. 操作姿势:引导学生正确握住鼠标,保持手腕自然放松,避免用力过猛。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师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并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确定适宜的教学设计。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原则:1. 理清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将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模拟实验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在线讨论、团队合作项目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 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信息化教学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实施策略在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时,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确保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个实施策略:1.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时应该事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任务等,以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及时反馈与评估: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的步骤与要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的步骤与要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的步骤与要素。

步骤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以课程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以便能够制定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计划。

在设计课程时,应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与技能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十分重要。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可接受的学习方式,从多种教学策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种。

例如,一些学生更喜欢听取讲座,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活动和实践进行学习。

从而能接受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教具相应的,教学策略需要不同的教具来辅助教学。

现今互联网的发展十分快速,学校已经开始使用很多电子设备和工具,所以在选择教具时,应当优雅有使用和结合多元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质量和数量的实际效果。

步骤四:确定教材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准备合适的教材内容也非常重要。

需要针对学生所处年龄组别,以及对目标技能掌握程度进行选择。

在教材数据的选取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将信息精简化,让教材内容更加直观化,这样学生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另外,也可以将实例内容和案例演示技巧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多种多样的教材内容和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生动课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步骤五:建立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虽然课程进度的处理会有影响,但是必须保证学习计划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建立清晰的学习计划,保证时间的合理利用,为每个教学单元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在教学结束后反馈学习结果和达成情况。

步骤六:制作课程大纲为了使教学内容有条理性和系统性,需要制作课程大纲来更好的实施教学,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制定课程大纲。

在制作大纲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能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要让大纲更符合自己现阶段的教学实际。

在制定信息技术教学教案的过程中,应合理考虑授课目标、教学策略、教具、教材内容、学习计划和课程大纲。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教育领域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是确保教育活动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

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教育也不能免俗。

在教学设计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二、确定目标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中,首先需要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

教师应该准确地定义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策略。

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多媒体投影仪等工具来增强学习体验。

例如,在语言课上,教师可以使用互动电子白板来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使用模拟实验软件来进行虚拟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

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指导。

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中的学习平台和在线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五、促进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和在线协作工具,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组内和组间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小组讨论和在线协作任务,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六、评估与反馈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验和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实时评估。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进行考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估方式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等因素,确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3)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等。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可以用于传授知识和概念,实践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案例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情境。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交互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评估方式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可以采用作业、考试、项目展示等多种评估方式。

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项目展示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估,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教学资源的利用对于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和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代表来给学生做讲座或实地考察,加强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联系。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师生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团体作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教学资源和师生互动等因素。

第三章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题库1-0-3

第三章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题库1-0-3

第三章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题库1-0-3问题:[问答题,简答题]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什么是讲授法?它分几种具体形式?讲授法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问题:[单选]阅读《听听那冷雨》教学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把题目中的“冷”改为“寒”“苦”,大家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生:“寒”用词太过了一点,不能够表达景物的特点。

生:“冷”字夹杂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寒”并不能表示。

春雨用“冷”形容很恰当。

“寒”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

师:“寒”“苦”都不能表现出诗人心境,即情。

“冷”字除了表现“凄冷”的特点,还有情的凄凉,把景和情很好地组合在一起,通常我们称之为“意境”,它是一个复杂的美学概念。

二者融为一体,能激发我们的想像和联想。

大家来概括一下这是怎样的意境。

生:雨景在语言的表述下,融入了作者一种深深的感情,表现出了一种离家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凄凉。

师:哪位接着说?生:一种思乡之情。

师:绵绵的思乡情绪。

对上述教学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入抓住问题,切中文意B.选择式提问,展开讨论,最后统一C.问题层次分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D.讲授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材料中为师生对话,运用的不是讲授法,是谈话法。

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李老师想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中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作品,用以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李老师给出的任务是“制作关于CPU的发展历史的电子报刊”。

可是,课堂中却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进行简单地复制粘贴,组合电子报刊的现象。

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李老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问题?(3)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什么?(辽宁11选5 )问题:[单选]在写作“学会描写”教学中,教师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照要求答题。

材料一:大凡写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叙述方法来介绍他的面相和性格;而是写他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使人读完后能够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貌。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设计和选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方案:1.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探究性实验、项目或案例研究等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 问题解决式学习:设计和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可以设计合作案例、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4. 创意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创造。

可以设计创新项目、设计挑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5.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选择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络课件、互动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兴趣偏好,为不同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路径。

可以使用自适应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软件等教学工具,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支持。

7. 反思和评估: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估,帮助他们构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设计学习日志、学习笔记、作品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估能力的发展。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教师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探索。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并提出一些创新的应用示例。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活动时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的方向。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策略:1. 多媒体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音频、视频等)呈现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概念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展示运动物体的轨迹,直观地展示物理原理。

2. 互动式教学设计:利用互动式课件或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问题解答、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互动式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点击、拖拽等方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展的评估,从而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发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听力训练。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策略除了教学设计,教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策略:1.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并实现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章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章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策略的制订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 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实践 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
如果把学习看作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根据信息控 制者不同,可以把教学策略按其性质分为替代性教学策略 (教师控制)和生成性教学策略(学习者控制)。
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二) 常见的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1.课堂演示型课件
这种类型的课件通常由学科教师本人用PowerPoint、 WPS软件设计开发,在多媒体教室通过投影屏幕展示给学生 ,课件比较直观,文字清晰,尺寸比例大,用来配合课堂讲 解,是最常见的一种课件类型。
2.自主学习型课件
这类课件适合学生在家庭或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个别化 学习,适合不同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一般来说,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由上述六部分组成, 但是制作时会根据课件的类型有所简略和偏重,大多数课件 都会有封面、说明页、课件控制元素、信息呈现、封底几个 部分。
三、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开发模型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对促进学生对某门学科基础知识的掌 握、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当前国内外比较有名的网络教育游戏有“农场狂想曲” 、“粮食的力量”、“探索亚特兰蒂斯”。
5.训练复习型课件
训练复习型课件也称“操作练习型课件”,主要是通过 提出问题的形式,、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6.资料工具型课件
资料工具型课件包括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以及各 类图形库、动画库、声音库等,这种类型的教学软件只提供 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并不反映具体的教学过程。
,易于实现,已被课件广泛采用) 2. 判断题 3. 填充题 4. 匹配题 5. 组合游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策略设计及选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策略设计及选择
1.操作性 2.简约性 3.指向性 4.完整性 5.开放性 6.稳定性
(三)教学模式的功能
1.描述组建功能 2.咨询阐释功能 3.示范引导功能 4.诊断预测功能 5.系统改进功能
(四)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第二节 教学策略的确定
一、选择相关的学习理论 二、确定教学活动程序 三、选择教学方法 四、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 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 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 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 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 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 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自学式教学策略
(1)含义 (2)优点 (3)不足
(1)含义
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 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 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 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 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 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1)优点
? 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 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 学习效果较好;
1.明确的针对性 2.典型的灵活性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
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
(三)教学策略的种类
1.主导式教学点 (3)不足
(1)含义
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 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 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处 理教学信息。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PPT-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PPT-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28
5.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
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建立学习情景三要素: • 1)学习情景的上下文或背景. • 如问题的背景,利于控制、定义问题。 • 2)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 • 学习情景有吸引力,真实或模拟真实性 • 3)学习情景的操作空间。 • 为学习者提供感知真实问题所需的工具、符号等。
1)先行组织者策略
(1)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 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 “组织者”。由于组织者通常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 又称“先行组织者”。
5. 教学策略的制定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基本过程: 提出先行组织者,然后逐步分化,综合贯 通。
如 • 给出字母b和与之相应的字母d/p/h,通过圈出b,以区分b. • 给予一组有关整除法的10个表达式。通过写出答案,演示除法,且无任何
特殊帮助的条件下,正确率100%。
4式目标编写
为了使行为目标与内在的心理变化有一个可以 观察到的对应关系,通过运用两个动词:一个定 义能力,一个定义可观察行为,五成分式的教学 目标陈述技术。
1)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与新内容之间是一种 上位关系,适合讲授新内容。 ( 抽象—具体,由一般到特殊。)
2)另一类是“比较型组织者”,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 构中基本类似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强新旧知识 间的可辨别性,适合有一定经验基础知识的学生。
5. 教学策略的制定
2)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布卢姆提出的一种教学程序,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 容。 基本过程: 学生常规授课,揭示差错,校正差错,再次测评。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信息化教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理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挑战。

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挑战。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观看信息化教学的介绍视频。

分组讨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挑战。

小组分享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4 教学评估完成关于信息化教学的问卷调查。

小组报告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资源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来源。

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整合方法。

学会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2.2 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来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整合方法。

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浏览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站。

小组合作筛选和整合适合的教学资源。

分享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经验。

2.4 教学评估完成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问卷调查。

小组报告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经验。

第三章:信息化教学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种类和作用。

掌握信息化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学会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3.2 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种类和作用。

信息化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观看信息化教学策略的介绍视频。

分组讨论信息化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小组分享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经验。

3.4 教学评估完成关于信息化教学策略的问卷调查。

小组报告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经验。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工具4.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掌握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设计。

4.2 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及认识一、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系(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理念1.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

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不可或缺。

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缺乏信息素养就相当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文盲”。

2.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信息技术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另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

3.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

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教学的媒体和工具,它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延伸。

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而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就会死板、枯燥;再有,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5.加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递—接受 2.引导—发现 3.示范—模仿 4.情境—陶冶
1.传递—接受
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动机 —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 用—检查。
2.引导—发现
主要是根据布鲁纳等人提出的“问 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这 一过程面提出的。
3.示范—模仿
基本过程是:定向—随从性练习— 自主性练习—迁移。
(2)不足

往往可能自身学习能力估量出入太大, 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花费 学生太多的时间。 学习的成功与否太多依赖于学生先前 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对 差生的学习不利 。

二、教学模式(instructional models)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教学模式的功能 (四)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特点 2.教师的作用 3.学生的任务
1.特点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 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 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 (4)重视强化的功能。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
第一节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教学策略的确定 第三节 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策略( teaching strategies) 二、教学模式( instructional models)
一、教学策略( teaching strategies)
二、确定教学活动程序
(一)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 (二)在我国常用到的教学活动程序 (三)确定教学活动程序的原则
(一)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
1.引起注意 2.告诉学生学习目标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4.呈现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诱发学生行为 7.提供反馈 8.评定行为 9.促进记忆和迁移
(二)在我国常用到的教学活动程序

2.自学式教学策略
(1)含义 (2)优点 (3)不足
(1)含义
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 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 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 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 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 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1)优点


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 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 学习效果较好; 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 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 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1.明确的针对性 2.典型的灵活性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 的教学情形。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
(三)教学策略的种类
1.主导式教学策略 2.自学式教学策略
1.主导式教学策略
(1)含义 (2)优点 (3)不足
(1)含义
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 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 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处 理教学信息。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二)教学策略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的种类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是当某一教学目标确定以 后,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媒体技术等 因素,从而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 教学方案的总体考虑。
(二)教学策略的特点
(1)优点

教师能在教学中随机增删、调整教学 的内容和节奏。 教学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 习较多的教学信息。 对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 生来说,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2)不足

学生自身智力投入相对少,信息处理 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好; 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较为 被动,因而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 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的作用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 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 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3.学生的任务
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 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 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客观行 为与强化,但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否定大脑对行为的支配与调节作用。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教学目标――自我实现 2.教学过程——自由发展 3.教学原则――真诚、信任和理解 4.教学方法――非指导性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如何发教师的指导作用
1.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 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 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 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 以认真的思考。
(四)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第二节 教学策略的确定
一、选择相关的学习理论 二、确定教学活动程序 三、选择教学方法
四、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一、选择相关的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丰富的 教学经验基础上和一定教学思想或教 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 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1.操作性 2.简约性 3.指向性
4.完整性
5.开放性
6.稳定性
(三)教学模式的功能
1.描述组建功能 2.咨询阐释功能 3.示范引导功能 4.诊断预测功能 5.系统改进功能
2.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 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 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 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 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 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 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