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师范专科学校的发展趋势
浅谈新形势下师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由于长 期 处 于从家 庭 到 学 校这 样一 种 环 境 中 , 大多数学 生 与社 会接 触少 , 社 会阅 历 、 其 经验 都 比较 欠缺, 在认 识 问题 上都 有一定 的片面性 , 感性 多于理 性, 生活经 验 、 交能 力较 差 , 正确 的价值 观 、 生 社 对 人 观 和世界 观的认知 , 都还 存在 一些模 糊认 识 , 社会 对
一
遇的政策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 择了教师这 个职 业 , 样使得 师 专 师范 教 育 类学 生 生源 相 对 充 这 足, 专业思 想 比较稳定 。对 于高专类 一 些热 门专业 , 由于符合市场人才的需求, 专业比较贴近社会市场, 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 : 如 商贸英语 、 法律等专业) , 学生 专业 思想 也趋于稳定 。对 于在 扩招形 势 下新 近 开设 的一 些非 师 范专 业 , 然 也 有着 广 阔的 就 业前 虽 景 , 由于社 会知 名度不 够 , 生及 家长对 所设 置 专 但 学 业不了解 , 加上学校 自身师资紧张、 设备短 缺, 时 一 不能 满足教学 的需要 , 致使 生源不 充 足 在校生 专业 思想不 稳定 , 以至人校 以后 出 现 学生 要 求 转 专 业及 退学现象。专业思想稳定 , 学生成才是至关重要 对 的。我 们知道 , 果 一个 人对 他所 学 的专 业 或 者 他 如 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 , 其积极性就提高, 他的潜能就 能 得到最 大程 度 的发 挥 ; 反 , 相 如果 没有 兴 趣 , 有 没
、
1专 业思 想稳 定程度不 一 、
在 政府 及 全 民普遍 重 视 教育 , 步 提 高 教师 待 逐
现实 中的是非 、 、 善恶 美丑的鉴别分辨能力及认识水 平有 一定 的局 限性 , 容易 受 周 围环 境和 外 界 因素 的
新形势下师范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质 量 ,尤其 是 专 科 层 次 的 生 源 质 量 , 明 显 下 降 。 以 江 西 为 例 , 比较 一 下 近 3 年 江 西 高 考 一 本 、 二 本 、三 本 、 专 科
师的需要。
从教学方 法上 看 ,一些 高校 师 范专 科教 学方 法 单一 、 空泛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 两张皮” ,没有很好 地体 现师 范专科教学的特 色。很 多师范专 科毕业 生对 当前基础 教育
次 ,也是最为轰轰 烈烈 的基础教 育阶段 的课 程改 革。20 04
年 ,山东 、宁夏 、广东 、海南 4省 区作为全 国高 中新课 程 改革 的首批实验 区进入 实验 。20 0 5年新增江苏 ,20 0 6年又
摘
要:我 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担 负着为基础教 育,尤其是为农村 中小学 ,培 养合格师资的重任 。新形 势对
师范专科生人 才培养模式提 出了挑战。本文分析 了我 国现行师 范专科生人 才培养模 式在教 育观念 、课 程结构、教
学方 法、教 学 内容等方面存在 的问题 ,提 出了一些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师范专科 生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与
第3 O卷
第 5期
宜 春 学 院学 报
J u a f c u l g o r lo h n Co e e n Yi l
Vo. 0, N . 13 o5
Oc. 0 t20 8
20 年 1 08 O月
新形势下师范专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宋 卫 民
( 宜春 学 院 ,江西 宜春 360 ) 300
为 :J J 0 X G一 7—1 2 ) 5— 8 。
・
5 ・ 4
第 5期
宋卫 民:新形势下师范专科生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与创 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本质升格建设探索
价体系优化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
人才 培 养 离 不 开 构 建 科 学 的课 程 结 构 。倡 导 精 品课程 是新 师专 提 高 人 才 培 养质 量 的重 要 内容 。 精 品化课 程应 从横 向上 建 立模 块 体 系 , 从 师 范 职 业 教育 目标 人手 , 建 立专 业 基 本 能 力课 程 与专 业 实 践
由于特 色专业 具 有前 瞻性 , 创建 以特 色 专 业 为核 心 的品牌 , 成 为 当前新 师专 内涵 建 设 的 主要 任 务 。笔 者认 为 , 发展 特 色专 业 的 内涵 建设 应 重 点 从专 业 人 才 培养 方案 设计 、 打造专业 精品课程 、 提 升 专 业 科
研 能力 、 加强 实训 基地 建设 这 四方 面人手 。
合理 的规 划 。从 整 体 着 眼 , 统筹兼顾 , 要 充 分 体 现 师范 性这 一 特 色 。对 于 大 多 数 地 方 高 等 师 范 专 科 院校 而 言 , 它 们拥 有 中等 师 范教 育 的优 良 的历史 传 统, 因此 , 在环 境建 设 过 程 中 , 可 以将 现 代 与 历史 相 结合 , 这些 带 有浓 厚 时代 特 征 的历 史 建 筑 向人们 展
践, 形成 了全体 师生所 认 同并遵 循 的价值 观念 体 系, 在培 养全 面发 展 人 才 过 程 中所 创 造 的物 质 财 富
和精 神 财 富 的 总 和 。校 园 文 化 是 一 所 学 校 区别 于 其他 学校 的重要 特征 , 也 是 学 校 内涵 建 设 的重 要 平 台 。作 为地方 高 等 师范 专 科 院校 , 其 校 园文 化 建设 就要 以实现 和丰 富其 师 范 教 育 职 业 内涵 为 目标 , 充 分展 示 师专 与其 行业 特 点 相 结 合 的人 才 培 养特 征 , 将校 园物 质 文化 、 精 神 文 化 协 调一 致 , 全 员共 建 , 造
从“小”教育学院走向“大”教育学院——论新形势下我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走向
21 0 2年第 1 期
Hi he Educ to Ex o a i n g r a in pl r to
从 “ ’ 育学 院走 向 “ , 教 育学 院 木 小 ’教 大 ,
论 新形势下我 国师范大学教 育学院的发展走 向
闰建璋
摘 要 :传 统 师 范大 学教 育学 院是 一种 J' 育 学院 ,这 种 J, 育学 院存在 人 才培养 目标 定位过 于 、 ’教 、 '教
课 教 师或 教育 科学 研究 人才 ” j “ ” 教育 学 院 除 _而 大 1 .
此 其 功 能基 本 能得 以实 现 然 而 . 自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随着 师范 大 学综 合化 转 型步伐 地 不 断加 快 , 教 师 教 育 已不再 是 师 范 大 学 的全 部 .而 仅仅 作 为 一 种 特 色 教 育 而存 在 与 此 同时 .教 师 教 育 的重 心 逐 步 开 始 下移 至 教育 学 院 . 由它 负责 完 成 全 校教 师 教 育 的任 务 。 在这 种 时 代 背 景 下 ,传 统 师 范 大学 教 育 学 院三 大 功 能 的发 挥 就 受 到 了很 大 的挑 战 新 的历 史 时 期 ,如何 调 整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提 高 学术 研 究 水 平 、拓 展 社 会 服务 领 域 。充 分 发挥 师 范 大 学 教育 学 院 的 三 大 功 能 .是 我 们 必 须 认 真 研 究 的时 代 课 题 本 文 旨在 探 讨 传 统师 范 大 学 “ ”教 育 学 院功 能定 小 位 的时代 缺 陷及走 向 “ ”教 育 学 院的 时代 必要 性 . 大 从 而 更 好 地 实 现 师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三 大功 能 .促 进 师 范 大学 教育 学 院可 持续 发展
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与趋势:①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资格方面的要求。
为了保证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很多国家都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程度,经过师范训练取得教员许可证,方得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
在职教师或志愿当教师而不具备规定资格者,如果学校需要,也必须经过一定的检定制度,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教员许可证,才可正式充当教师。
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师范教育的重视,提高了师范教育的地位。
②逐步减少中等师范学校,发展、提高高等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初兴办时,主要是设立中等师范以培养小学及幼儿园师资。
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许多国家都要求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程度,如在大学读完一定课程、学分后,受一年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员许可证,或得到学士学位乃至硕士学位者才可分别充任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
③重视在职教师进修。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愈来愈快,在职教师虽已取得法定的资格,仍须在知识能力上不断更新。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的需要,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并采取了种种措施。
如给在职教师办短期、中期的进修班,或办函授及开放大学,或者送教师到一般大学里进修。
有的国家规定,教师工作若干年后,带薪离职进修一年。
有的国家还制定计划,要求在几年以内使全体教师都有一次为期一年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师范教育更重要强调入职前的教师培养过程。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
更多内容请进入: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关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发展目标定位的思考
世纪初 国家实施 的 大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战 略 , 给职 问先 后 建 立 了 1 2所 独 立 设 置 的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院
教领域 带来 新 的挑 战和机 遇 。职业 技 术 师范 教 育是 校 , 即天 津职 业 技 术师 范 学 院 、 吉林 职业 师 范学 院 、
社会的转型 , 其发展 目标定位应该在历 史中去寻求 支撑 ; 在现 实困惑中梳理抉择 ; 在理想 中做 出理性思考 。
关 键 词 : 业技 术 师 范 院校 ; 展 目标 ; 位 职 发 定
中图分类号 : 7 0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0 0 2 1 } 6— 0 6— 4 17 —6 6 (00 0 00 0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南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江农 河 浙
村技 术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 西 职 业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 山
寻求支 撑 , 在现 实 困惑 中梳理 抉择 , 理 想 中做 出理 北农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海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18 9 5年 , 《中共 中 央 关 于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 决 制 为广 东 技 术 师范 学 院 。
到 目前止 , 职业 技术 师范 院校 共 有 8所 : 津工 天 程 师范 学 院 ( 00年 更 名 为 天 津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大 21 学 ) 古林 职业 师 范学 院 (02年 更 名 为吉 林 工 程技 、 20
工 师范 学 院 、 南 技 工 师 范 学 院 , 别 在 天 津 、 河 分 长
并 到上 海 师 范大 学 ; 山西 职业 技 术 师 范专 科 学 校并 到河 北 师 范 大学 ; 江农 村技 术 师 范专 科 学 校 合并 浙
从“老八所”兴衰看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嬗变、困局与出路
从“老八所”兴衰看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嬗变、困局与出路作者:匡瑛邓卓石伟平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01期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目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规模日渐萎缩。
文章从极具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代表性的“老八所”院校的兴衰入手,检视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历史,指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困境并探讨其成因,最后探求破局之策,包括继续发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既有优势,坚守特色创新发展;转变独立的院校培养模式为以课程模块为纽带的多元协同培育模式;系统设计职教师资专业成长体系,弥合职前职后鸿沟等。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1-0005-05从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都宣告了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不仅取决于突显类型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依赖于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其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能否引领高质量发展,是决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目前我国职教教师培养规模日渐萎缩,出现了所谓“三少”现象:即报考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学生少、培养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少、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去职业学校的少。
“三少”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破解?笔者拟从极具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代表性的“老八所”院校的兴衰入手,考察其嬗变之途、洞悉其困局之源,并尝试探求其破局之策。
一、应需而设:“老八所”院校历经10年发展成型(一)应对技工教育教师短缺,技工教育师范学院率先建成1976年,在邓小平的亲自督促和领导下,我国逐步展开了教育领域的重建。
而在此之前,我国各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发展跌入低谷。
浅析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炼 、 累一 段 时期 之 后 , 积 才有 资 格 和能 力 去 实 现 自己 的 理 想 。 踏 踏 实 实 、 认 真 真 才 是 刚毕 业 的大 学 生 最 需 要 具备 的心 态 。 认 3准 确 定位 , 立 大 众化 的就 业 观 。大 众 化 时 代 的 大 学 生 . 树 不 能 再 自诩 为社 会 精英 ,应认 识 到 自己 仅 仅是 社 会普 通劳 动 者 的 一 部分 。 因此 , 业 生 要 正 确 认 识 自我 , 识 社 会 职位 要 毕 认 求 . 准 自己就 业 的 社 会 定 位 。 不 同 层 次 、 同专 业 的毕 业 生 找 不 在 社 会 需求 中有 客 观 的定 位 , 果毕 业 生 自我 定 位 准 确 . 求 如 要 的 条件 符 合 客 观 情 况 , 并且 对用 人单 位 的 要求 越 简单 , 职 将 求 越 容 易 实现 。反 之 , 件 越 多 、 高 , 现 起 来 越 难 。师 范专 科 条 越 实 学 校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面 相 对 狭 窄 ,因 此 就 更 需 要 怀 着 一 个 普 通 劳 动 者 的 心 态 , 整 就 业 期 望 值 。 立 大 众 化 的 就业 观 , 多 调 树 以
种方式实现 就 业 。基 层 、 . 西 农 西部 和农 村 是 我 国 目 前 最 有 潜 力 的 就 业 市 场 , 里 缺 少 更 多 的人 才 , 师 范 专科 毕 那 是
业生就业的新天地。
、
二 、 范 专科 学 校 毕 业 生应 如何 转 变 就 业 观 念 师 师范 专 科 学 校 毕 业 生 要 实 现 广 泛 就 业 , 要 及 时转 变 就 就 业 观 念 , 于走 出 师 范 狭 隘 , 勇 到西 部 、 层 、 村 , 就 业 , 择 基 农 先 后 业 , 立 大众 化 的 就业 观 。 树 1 出 师范 狭 隘 , 宽就 业 渠 道 。 随着 国家 对 教 育 行 业 丁 . 走 拓 作 者 的学 历 要 求越 来 越 高 , 范 专科 学 校 毕 业 生 就业 已变 得越 师 来 越 困难 。 大 师 范毕 业 生 在 校 期 间 , 广 就应 该 及 早 做 好 准备 , 广
论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战略
论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对组织发展方向、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
新形势下,坚持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和文化性是地方师范院校的五大发展战略基点。
这五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变叉。
为有机结合。
其中,地方性是关键,师范性是根本,应用性是重点,学术性是保障,文化性是前提,它们从不同角度共同构成了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之道。
[标签]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文化性发展战略是决定组织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思路,包括组织的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政策,是对组织发展方向、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逐步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在此新形势下,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的领导感受到了压力,树立起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期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提升排名;另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又纷纷出现服务地方能力不强、盲目综合化、师范性弱化等许多严重的问题。
那么,地方师范院校该如何克服目前存在问题,树立明确的发展战略呢?显然,发展是主题,学术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服务是关键,特色是品牌。
下面,笔者从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和文化性论述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战略问题。
一、地方性办学定位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学校发展具有统领和引导作用,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标。
地方师范院校多由地方政府举办,生于地方,长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地方性可谓是地方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是最基本的发展战略选择。
因此,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建设目标及其自身发展必须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之上。
1.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
首先,根据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
这是地方师范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最重要的体现。
其次,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确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教师编制趋于饱和,师范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准备不足、就业观念陈旧、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指导教育欠缺、就业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为此,文章从高校、政府和师范生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新形势就业问题自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设立算起,中国师范教育走过了百年历史。
我国设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主力,招收培养了大批师范生。
自20 世纪90年代末人才招聘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发展趋势,师范生就业逐步告别了统分统配。
从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知识失业”问题开始凸显,大量师范生毕业后未能及时进入教师队伍,师范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师范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矛盾依然突出。
(一)自主择业渐成主流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师范生的就业方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方式,使师范生有更多自由选择权,用人单位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加上社会上就业机会减少,使得师范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师资来源日趋多样化《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各地逐步开始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任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的专业界限。
非师范生开始进入基础教育教师就业市场,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师范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难度。
试析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孙㊀诚(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㊀㊀安徽合肥㊀㊀230011)摘要: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㊁才艺兼备㊁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由于升格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培养规格㊁课程体系同质化倾向严重,同时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㊁师范属性不突出㊁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提升等问题.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积极谋划,提升学校的整体培养能力.关键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㊀㊀政策㊀㊀问题㊀㊀对策㊀㊀一㊁形势与政策2010年,国务院正式提出 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之后,全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数量㊁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2018年1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 )中提出,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 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 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进一步提出 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㊁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科以上学历教师 .接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若干意见» )出台.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文件,同时也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磅政策性文件.«若干意见»再次强调: 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并办好学前教育专业. 同时提出 到2020年,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 的发展目标.可见,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党和国家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坚定目标,也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 办好学前教育 ,实现 幼有所育 ,实现«若干意见»提出的 普及普惠安全优质 的学前教育的重要举措.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㊁才艺兼备㊁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这也是未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教师队伍的具体要求.与上述目标和要求相比,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幼儿教师学历在专科水平以上的只占总数的56.37%,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专科毕业的幼师非常稀缺,高中阶段毕业及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师占很大比例[1].2018年3月两会期间,陈宝生部长分析: 按照我们现在的教育,220多万幼儿教师,4600万在园幼儿,这个数字来推算,我们现在要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76万. 到2020年有431万幼儿达到入园年龄,要增加431万入园的幼儿,把这个数再换算,我们要缺29万老师,缺14万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大家可以算一算,我们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 而我们的重点师范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少之又少,全国6所重点师范院校,每年培养的学前教育教师只有600人左右.目前,全国独立的幼儿师专有37所,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点超过500个[2].这样看来,要完成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毕业生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二㊁存在问题与成因1.幼儿师专数量少,升格时间短,如何办好高等学校的经验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体系经历了6试析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㊀㊀㊀从改革到转型再到逐渐重建的过程.1999年前,我国实行中等师范学校㊁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大学的三级师范培养体系.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在中等师范学校进行职前培养.随着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颁布实施,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许多幼儿师范学校面对升格㊁合并㊁转型甚至生存的压力,整个幼儿师范教育体系面临崩塌的危险,许多幼儿师范学校被合并㊁转型甚至停办,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10年左右的时间.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重新将幼儿师资的培养体系重建为以二级师范为主,三级师范为补充的体系.但国家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审批要求较高,原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需要教育部审批,标准较高,升格难度大,升格数量少.截至2010年末,我国只有8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分别位于8个不同的省份,布局很零散.2011年后,审批权下放到各省教育厅,全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数量有所增加,到2017年全国有37所独立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目前,各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扮演着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主力军的角色,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重任实际上主要由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总的来说,这37所幼专中大多数都是2011年后升格的,普遍存在转型㊁发展和提升的共性问题,学校办学经验不足,专业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学㊁科研水平需要提升.2.专科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培养规格㊁课程体系同质化倾向严重;师资力量薄弱,师范属性不突出,人培养质量急需提升按照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定位,专科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 技术技能型 人才,既不同于中等职业学校 技能型 ,也不同于应用型本科的 应用型 人才.技术技能性幼儿教师,既具备幼儿园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更为突出的是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专㊁大专和本科三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严重雷同,定位不明.近年来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在目标㊁内容和过程中始终在技能和理论知识两个维度徘徊,许多新升格的学校缺乏必要的师资,往往将幼师生的培养等同于艺术技能的培养,将理念的获得等同于理论知识的习得,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受条件限制,学生实习㊁见习的幼儿园质量不高,幼儿园指导老师自身的水平㊁理念和做法存在不规范㊁不合理之处.尤其是部分职业院校一味重视艺术课程,轻视幼儿教育实践的需要,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传授,培养的学生存在研究意识淡薄的现象,不懂得如何观察儿童心理㊁不会撰写反思日记㊁不善于发现问题.近几年,随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学校新进了不少专业教师,但新进教师队伍普遍年轻,教学经验㊁教学能力不成熟,存在着或理论水平有限,或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不能高质量地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由于师资缺乏,从社会上聘请的艺术类教师教授钢琴㊁舞蹈等课程,所教内容和幼儿园实践联系不紧密,造成学生所学与幼儿园教育实际脱节;或者从幼儿园聘请教师讲授教育理论及教学法课程,受教师的水平限制,以及代课教师态度问题等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保障.3.专业吸引力不强,生源质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1999年以前,在国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统招统分的幼儿师范学校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加入这个行业,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有着充分保证.1999年开始实行 不包分配,双向选择㊁自主择业 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后,加上国家推行教育的市场化改革,许多地方将公立幼儿园通过承包㊁转让㊁售卖等方式推向市场,幼儿教师收入低,缺乏稳定㊁有保障的岗位,因此,就读幼儿师范学校对初中毕业生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幼儿师范学校在生源上也从以往的 掐尖 向 托底 转变,只能吸引学业水平无法达到普通高中要求的初中毕业生,其结果是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难以有保证,更谈不上优质.虽然在2010年以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生源紧张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但生源质量仍然不高,在生源上仍然处于托底的状态.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受到招生制度的限制,面向普通高中招生,学生根据高考分数填报,而作为未来教师所需的基本素养如语言表达能力㊁行为习惯㊁艺术素养等却无法考核.近年来,要求自主招生,但招生对象大多是应届72019年5月上㊀第9期㊀(总第25期)高中毕业学生,他们大多是成绩不太理想,没信心考上好的专科学校的这样一批学生.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入校后,大多表现不佳.再有就是,招来的学生95%都是女生,给学校管理带来相当大难度,使得幼儿园教师队伍性别单一化状况难以改变.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男教师加入幼教领域不仅有益于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还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造成了教师队伍性别气质和教育风格的单一,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㊁适应幼教实践发展需要的男幼师培养模式.三㊁对策与措施1.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影响学前教育师资收入待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财政投入原因,有的公办园可能有编不补,聘用的教师收入低,公办园还存在着编制内㊁编制外的问题,编制内的老师待遇基本上有保障,但是编制外的老师和编制内的老师相比较,待遇差距在有些地方比较大,还没有做到同工同酬.二是部分民办园没有按规定标准配备教师并保障教师待遇.民办幼儿园教师还存在评审职称难的问题.三是有的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虽然收的保教费很高,但为进一步扩张或逐利,压缩办学成本.为此,一是要严格地依照标准来配备教职工,保障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应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 有编不补 .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政府应当以 同工同酬 为原则,按照在编教师的待遇,采取 购买岗位 的办法来补充教师.也希望教育等部门出台文件禁止采取安排公益岗㊁劳务派遣和临时聘用等方式来补充幼儿园教师.第二是要健全待遇保障机制.要认真解决公办园教师待遇问题,要统筹公办园教职工公资收入政策㊁经费支出渠道,确保公办园所聘用教师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㊁同工同酬.第三是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险政策,足额㊁足项缴纳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的社会保险.目前,中央政策上已经明确,关键各级政府要狠抓落实.让幼儿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㊁幸福感㊁安全感,幼儿教师才会有更多的荣誉感㊁责任感,才能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真正实现, 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2.加大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支持力度«意见»提出: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 为此,中央与省(市)政府应建立有利于幼儿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如幼儿师专的人员编制按规定的师生比例核定,享受政府制定的人才引进政策,推进自主招聘教师工作,实施生均经费的国民待遇,扩大幼儿师专中高级职称比例,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学校用地优先供应等.国家还可以设立幼儿师范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各级地方政府按国家基金投入的比例设置配套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幼儿师专事业的发展.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发展改革㊁财政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㊁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㊁主动履职尽责,共同为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与此同时,在建设好一批幼儿师专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有计划㊁有重点地对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幼儿师专进行培植和扶持,使其进一步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幼儿师范学院乃至幼儿师范大学.3.扩大培养规模,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整体培养能力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总体规模小㊁层次低.从高等教育层次来看,大专类培养机构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学校参与培养幼儿教师与其定位有一定冲突,并且质量难以保障.幼儿师范专科教育可以推行面试加笔试录取的高招三年制㊁中招五年一贯制㊁ 3+2 ㊁ 3+3 学制,探究三年中专加两年专科的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创新,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以指导中师或者中职开设三年专业教育,择优录取学生接受后两年专科教育;中师或者中职的学生可以接受三年中专教育加三年专科教育,筛选优秀的中专或中职学生继续接受专业教育.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 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 .«意见»明确提出要 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意见»还指出要 以8试析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㊀㊀㊀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特别要求 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㊁保育活动㊁教育活动类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 .这需要我们结合师范生培养规律和高专层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㊁深厚的幼教专业情怀㊁扎实的幼儿发展支持能力和保教能力作为当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的作为根本任务,将职业道德㊁专业情怀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此,幼儿师范院校要加强对课程体系㊁课程内容㊁课程实施形式的研究,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课程模式.专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意见»指出的 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强化 钢笔字㊁毛笔字㊁粉笔字和普通话 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4.加强幼专 双师 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随着幼儿师范升格为幼专,一大批新进教师进入幼专.尽管他们学历比较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课程尤其是幼儿园教学法课程他们无法胜任,导致职前职后教育脱节.幼儿师范院校要从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对教师教育者进行提升,着力培养德才兼备㊁理论功底扎实㊁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 双师型 教师.同时,开阔思路,引进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的一线专家,加强课程内师资融合,形成专业课程教师㊁人文社科和艺术体育科目教师㊁幼儿园优秀教师或者教研员 三位一体 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师范院校要尽快落实 双师型 教师考核评价标准[3].5.完善考试招生制度,保证幼儿教师教育生源质量为改善生源数量和质量,首先需要政府真正地重视学前教育教师质量,提供优惠的报考政策,提升毕业待遇,吸引学生积极报考.首先,国家从招生政策上可以优先录取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保障师范教育生源,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其次,制定定向招生,公费资助制度.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启动实施了包含学前教育专业在内的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地方定向培养补充幼儿教师.这样的政策对于吸引优秀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学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更为重要.再者,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建立针对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专项培养机制,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当前免费师范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规模和范围,另一方面借鉴很多地方 小学全科教师 培养的经验,实行幼儿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建立政府㊁教育行政部门与幼专的合作机制,面向农村地区招收学生,通过减免学费㊁补助生活费或者学费代偿等方式,减免学生在校学习成本,差额费用由政府补贴,学生与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按照协议内容回到家乡幼儿园任教.最后,单独组考,增加面试环节.为了保障生源质量,要优化考试制度,从招生把关,筛选出热爱儿童㊁乐教适教㊁有专业潜质的学生.因此,可以对有志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分别在中高考之前参加面试.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 B/O L].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j y b_s j z l/ s j z l_f z t j g b/201807/t20180719_343508.h t m l.[20180719].[2]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E B/O L].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j y b_x w f b/g z d t_ g z d t/m o e_1485/201803/t20180319_330463.h t m l.[20180317].[3]李娜,张冉.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之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2627.责任编辑:殷振群9。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状况分析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状况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高等学府,学校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备受关注。
对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学校就业指导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探讨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就业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也能够为学校提供就业政策制定和就业促进措施提出建议,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研究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探讨其就业去向和就业形势,为学校提供关于就业政策和促进措施的建议。
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研究也旨在发现潜在的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
通过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学校提供更科学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3 研究意义研究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可以为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提供建议和措施。
通过分析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能为其他类似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就业水平的改善。
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促进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摘
要 :师范院校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就要树 立先进 的办学理念 ,准确定位 ,发展 特 色,优 化 突出学
科 建设 ,加 强制度创新 ,增 强办学质量 ,营造有利 于人才脱颖而 出的生态环 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师范院校 ;发展战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6 0 5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0 (0 8 1-190 625 9 2 0 ) 1 6 -2 4 0
三 、 以学科建 设为切 入 点 。构 建 高水 平平 台
此基础上确定 自己的定位 ,使学校 和社会 “ 向 双 参与 ,优势互补 ,互利互 惠,共 同发展” ,才有可 能独树一帜,跻身名校之列。
二 、以特 色为 关键 。求 生存 、求发 展 所 学 校 的 特 色 既 可 以是 历 史 积 淀 自然 形 成 的,也可以是学校 自觉追求的结果。 社会对大学 。 的要求 是多 样 的 ,大 学也 有着 各 自的特点 ,如何 找 到 二者 的契 合点 ,这 是大 学发展 战 略的关键 。美 国
一
学科是一所大学的根基 。因为人才的培养 ,教 师教育改革的推进 、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归根到 底都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 。世界著名大学除了学科 门类齐全 ,综合性强之外 ,更主要的是它们有一些 独具特色 的世界公认 的一流水平 的学科。2 0世纪 4 年代,美 国联邦 政府决定 加 大对教 育 的投 资 , O 当时斯坦福大学偏于西部一隅,特曼校长选择了化 学 、物理和电子工程为突破 口,争取政府的集中投 资 。而后 ,物理 和 电子 工程 使 斯 坦 福 享 誉 国 内外 。 耶鲁 大 学 以 人 文 学 科 见 长 , 它 的 发 展 战 略 则 是
新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浅析——以江苏教育学院为例
会城 市 ,%选 择 国外 ; 有 2 选 择 去 西 部 边 远 地 3 只 %
区。择业考 虑 时 ,6 选 择有 利 于 个 人发 展 ;2 3% 5 %选 择兼 顾 国 家需 要 与 个 人 兴趣 ;0 选 择 千 方 百计 实 1% 现 自我 设 计 , 自我 选 择 ; %选 择 到祖 国最 需 要 的地 2
在 问题
随着科 教 兴 国 战 略 的 实施 , 国 的教 育 事 业 发 我 展迅 速 。科 教兴 国 , 教育 为本 ; 振兴 教育 , 资先行 。 师
[ 收稿 日期 ]20 0 9—1 0 1—1
[ 作者简 介]眭春 良( 92一) 男 , 18 , 江苏丹 阳人 , 江苏 教育学 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心副主任。
业 生就 业 面临严 峻 的形 势 和前 所 未有 的压 力 。江 苏
育行 政部 门统筹 、 毕业 生 与 用人 单 位供 需 见 面 , 向 双 选择 的就业 机 制 , 立 以教 师 资 格 为标 志 的职 业 资 建
格制度 。
教 育学 院开 展 普 高 师 范 教 育数 十 年 , 师 范 教 育 的 其 发 展具 有一定 的代 表性 。通 过对 江苏 教育 学 院 20 04
毕业 生 。这 种现 象在 苏北 农 村 等经 济 欠发 达 的地 区
表现尤 为 明显 。 5 师范 类毕 业生就 业心理 存在 误 区。 .
随着前 几 年 高 校 大规 模 的扩 招 , 范类 院 校毕 师
业生 的人数 也 达 到 了历 史 新 高 , 吸 纳 大 部 分 师 范 而 类毕业 生 的 中小 学 师 资 岗 位 并没 有 明显 增 加 , 师范
20 0 4年至 2 0 0 9年 师 范 类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率基 本 稳定 在 9 % 以上 , 0 但呈 现 了一个逐 年下 降的趋 势 。 在实行 指 令性 计 划 分 配 的年 代 , 江苏 教 育 学 院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The O p r un te nd Cha l ng so i he c to lEdu ato po t ii sa le e fH g r Vo a i na c in
o g e oc to a d a i n i urc u ty. fhi h rv a i n l uc to n o o n r e
K e or yW ds: h g e o ai n l d ai n; e eo i h rv c to a uc to d v lpme ttn nc h g e o ai n l o lg e n e de y; i h rv c to a le e; o o u iy; c alng c pp r nt t h le e
第 8卷 第 3期 21 0 0年 0 9月
工 业 技 术 与 职 业 教 育
C om m e c a ch l r i l Te no ogy & V o tona d a i ca i lE uc t on
V o 8 NO. L 3 Se e b r 2 0 pt m e . 01
也 是一 项 巨大挑 战 。
112 校 企合 作 、工学 结 合 是世 界发 达 国家 高职 教 ..
育人 才培 养 的主要模 式
1 世 界 发 达 国 家 和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11 世 界发达 国家高职 教育发展 趋势 .
发达 国家高 职教 育紧 密联 系行 业 企业 ,校 企合
作 ,实行 学校 和 企业 共 同开发 实训 场地 ,企业提 供
新形势下省级教育学院发展展望
术地位不 高 、 育 质 量社 会 认 可 度 与知 名 度 不 高 的 教
窘境 ; 三是对 于那 些规 模小 , 办学 效益 和质 量不 高 的
同时 , 省级 教 育 学 院 在 教 师 职后 培 训 方 面 , 承 担 还 省 、 级教 师培训 的宏 观指 导和管 理等工作 。 市 新 的教师教 育 体 系 中 , 担 培训 任 务 的有 多种 承 院校— — 师范大 学 、 合性 大学 的继 续教育 学 院 , 综 甚
目前 全 国省 级教 育 学 院 出现 多 种 办 学 模 式 , 其
原 因主要 有 三 个 : 是 克 服 生 存 困境 , 决 生 源 减 一 解 少 、 策 限制 等难 题 ; 政 二是 改 变 自身学 术性 不 强 、 学
是他们 进一 步提 高和发 展的场所 。随着 中小 学教 师
学历层 次 的上 移 , 后 培 训 的层 次 也 将 随 之 上 移 。 职
新 形势 下 省 级教 育学 院 发展 展 望
福
黄
雪
琼
:
新 形 势下 省级 教 育 学 院发展 展 望
黄 雪琼
( 福建 师范大 学继续教育 学 院, 建 福 州 3 0 0 ) 福 5 0 7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 改革与发展 步伐 的加 快, 特别 是 教 师教 育新 体 系 的建 立 , 人 性 质 成
至一 些广播 电视 大 学 、 会 培 训 机构 也 力 求 参 与其 社
中 。然而 , 论是从 培训 的质还 是量来 考察 , 级教 无 省
育 学院作 为专 门从 事教 师继续教 育 的成人 高 师院校 具 有其 他机构不 可 比拟 的优 越性 : 省级 教 育 学 院 长 期 从事 教 师培 训 、 校长 培训 , 在培 训 内容 、 训 模 式 培 等方面 积累 了丰 富的经 验和宝 贵 资源 ; 地 ( 、 与 市) 县 ( 教 师教育培 训和管 理机构 建立 了非 常密 切 的联 区) 系, 已经 形成 良性 互动 的培训 机制 ; 科研及 教 学管 理 方面 了解广大 基层 学 校 现状 , 在基 础 教 育 研究 方 面 有一定 的成绩 和影 响 。因此 , 不论 做何 选择 , 训作 培 为体现 省级教 育 学 院长 期 以来 形 成 的 学 校 特色 、 学
新建师范专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以赣南教育学院为例
队伍 建设 、 人才培养方式、 实践 教 学 建 设 四 方 面探 索新 建 师 专 院校 的 可持 续发 展 策 略 。 关键 词 : 领导能力 师 资 队 伍 人 才培 养 实 践教 学
在 当前 的高 校 改 革 过 程 中 .中 等学 校 或 成 人 学 校 升 级 为 专 科 院 校 是改 革 过 程 巾 的 一 个 重要 变 革 在 改 革 的进 程 中存 在 诸 多 问 题 。 因此 , 如何 进 行 可 持 续 发 展 , 必 须 根 据 地 方 的实 际情 况 ,提 符 合 本 地 社 会 经 济 发 展情 况 和 要 求 的办 学 思 想 和理 念 。 本 文 以 赣南 教 育 学 院 为例 , 从 以下 四个 方 面探 讨 新 建 师范 专 科 院校 的可 持 续 发展 问题 提 高 高 校 管理 者 领 导 能 力 高 等学 校 领 导 班 子 是 学 校 发 展 建设 的 带 头人 。新 形 势 下 高 校 领 导 者 的思 想 政 治 能 力 与 善 于 学 习 能力 、长 远 发 展 的战 略 意识 、 科 学 判 断形 势 与科 学 决 策 能 力 、 开拓 创 新 与 引 领 发 展 能力 、 总 揽 全 局 与协 调 能力 , 以 及 依 法 治 校 与廉 政 勤 政 能 力 是 高 校 能否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应从 以 下几 方 面加 强 和 提 高 领导能力。 1 . 高校的掌舵人 要具备一 般领导者 的思想政 治素质 、 道 德 品质 素 质 、 文化 及 专 、 I k 素 质 与健 康 的身 心 素 质 。2 . 要 有 战 略 思 维 与全 球 意 识 能 力 。 战 略 思 维 是一 种 全 局性 、 系 统 性 和前 瞻 性的思维 . 是 高 校领 导 十 部 的 重 要管 理 智 慧 。3 . 具 备科 学判 断 形 势 与科 学 决 策 能 力 。 科 学 判 断 高 等 教 育形 势是 检 验 领 导 能 力 和 水 平 高低 的重 要 尺 度 。 4 . 开 拓创 新 与 引 领 发展 能 力 。 5 . 总 揽 全 局 与协 调 能 力 。高 校 领 导要 善 于从 全局 、 长 远 分 析 问题 , 抓 住 学 校 工作 的 主要 矛 盾 和 关 键 环 节 ,把 主 要精 力放 在 对 _ T 作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的 问题 上 。 6 . 依 法治 校 与 廉 政 勤 政能 力 。 高校 领 导 十部 应 当 成 为 依 法 治 校 的 示 范 者 . 依据法律 、 法规指 导 、 协 调 学 校 管 理 活动 巾的 各 种 关 系 . 综 合运 用 法 律 、 行 政 等 多种 手 段 实施 学校 管 理 。 二、 师 资 队 伍 建设 是 学 校 持 续 发展 的关 键 探讨 如何 建 设 一 支 能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符 合 社 会 需 求 的 高 质 甚 师 资 队伍 是 新 建 专 科 院校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 存新 时 期 , 作
新形势新变化下高职院校(师范)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
新形势新变化下高职院校(师范)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段东升摘要: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讲,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是学校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高职院校鲜活生命力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质量的核心所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口碑情况并不理想。
在我国新形势新变化下如何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综合素养,这里就文化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的一些方面做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高职文化课程;职业素养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是学校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高职院校鲜活生命力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质量的核心所在。
我国的高校体系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改变人们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固有的陈旧观念,改变人们一味的盲目追求本科名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不能称之为大学,甚至认为这样的学校低素质低质量低水平的观念。
并且我国高校培养体系中目前经历着几个新的变化:教师资格证国考、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建构。
这些新变化对高职高专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机遇。
其中文化课程对于提升高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有着关键作用。
新形势新变化下如何建立完善文化课程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以笔者就职的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以下简称川南幼专)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一、新形势新变化对于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课程的要求(一)新在哪些方面?1.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传统知识的理解将会是多元化的,除了现实世界还有互联网世界,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素养综合素养将会受到互联网的重要影响。
我们常常提到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主要会学习书本上提到的典型人物事件,为数不多的官方网络媒体的影响,教师家庭的影响。
而互联网时代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学生更多的接受的是来自互联网的影响,这些影响将会促成他对于工作人生等等各个方面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师专的发展趋势 ( 一) 结合自身优势,改革师范专业办学模式 师专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师资培养。在中小学教 师培养上,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还是课程设 计、情境实训等都符合师资教育特点。另外,师专的 教师队伍具有优良的传统,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宝 贵的教学财富。因此,师专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 和教师队伍这两点。 1、联合办学 当前,学校用人缺口小、师范生就业难度大的问 题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在我国的西部,还是紧 缺大量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当然这和经济状 况、就业观、价值观有关系,中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少 能够到西部偏远地区任教,而西部地区高校相对又 较少,师资力量薄弱,所以造成教师紧张的局面。 中东部地区师专可以利用雄厚的教师培养基础 为西部地区培养教师,既可以解决师专生源少、发展 难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西部教师紧缺的局面。随着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不仅仅缺教 师,还会紧缺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联合办学培养 教师的思路得以实施的话,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 联合培养也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因此,现阶段师 专应该对西部教师缺失情况进行调研,研究联合办 学策略,争取国家支持来摆脱师专发展困境,并由此 取得突破性发展。 2、培养小学师资 未来中学师资将由高师本科承担,师专可以主 要培养小学师资。虽然按照国家的要求,有些中师
一、师专的发展现状 师专是以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为办学目标建 立、发展起来的。几十年来,师专为地方的教育事业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1 年教育部下发的关 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师范院 校的层次结构要从三级师范( 高师本科、高师专科、 中等师范) 向二级师范( 高师本科、高师专科) 过渡。 按照意见,中等师范将升格或联合发展成为师专,培 养目标为小学师资,而中学师资将主要由高师本科 承担。布局调整将造成师专培养的中学师资面临就 业难的问题。另外,各地区推行的教师资格证考试 制度,也使部分非师范专业学生加入到了教师队伍, 导致师专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率直线下降,严重影响 了师专的发展。除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教师招聘 制度变革之外,还有其他几点原因也使师专发展变 得困难。
( 1、2、3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
摘 要: 师范专科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办学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性。分析 了产生的原因,并对师专新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专; 高职教育; 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9.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898( 2012) 06—0100—02
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本科教育和高职教 育。从近些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高职教育已经 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 的组成部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 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作为高职院校特殊一部分 的师范专科学校( 以下简称师专) 因为自身的特点 却有着与高职教育发展相矛盾的地方。在国家加大 高职教育扶持力度的今天,师专如何发展以适应新 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成为研究的课题。
已经并入师专,但是小学教育仍然占师专很小的一 部分。可以通过改革,将用于培养中学师资的一切 条件用于培养小学师资。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教师 的综合素质,又解决了师专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发 展需求。
( 二) 努力创造条件,升格为本科院校 近些年,因为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社会认可度等 原因,不少师专开始寻求机会升格为本科院校。本 科院校在招生、师资、扶持上确实与高职不同,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本科教育已经发展多年,在办学模式 上已经非常成熟,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升 格为本科的师专并无自己的优势,只能是追随其他 高校的办学模式。高职与本科在办学理念、模式、培 养目标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绝非校名更改等层 面上的变化所能解决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 体系中的任务与分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科层次人才。教 育 部 定 调,高 职 升 本 科 问 题 现 阶 段 不 争 论 不 动 摇〔2〕。因此,升格为本科目前不是师专发展一个很 好的选择。 ( 三) 摒弃师范专业,发展高职专业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 育,社会紧缺的是技术性人才。因此,师专应顺应社 会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利用原有的师 资,争取政府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调整专业结构。 对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通过企业实践使教师在 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操作能力。在办学目标、培 养方案、教学计划等方面都作出调整建成职业技术 学院。
( 一) 高校扩招 从 1999 年起,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开始扩大。仅 1999 年,高校 招 生 规 模 较 1998 年 就 增 长 了 20% 。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参加高考的人数逐 年减少,高校之间出现了激烈的生源争夺战。处在 相对弱小位置的师专在生源上显得捉襟见肘。选择 师专读书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师专的办学条件又 较弱,造成了师专毕业生在就业上处于弱势地位,进 而由于就业率低影响到下一年的招生,造成师专生 源不足的恶性循环。 ( 二) 师资问题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学校良性 发展环节中最重要的节点。由于师专办学条件所 限、政府投入不足、科研项目太少等原因,造成了师 专很难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 伍,学校的发展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师专与高职教育的矛盾 我国高职教育的功能是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实时 发展的要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进行专业设置和 调整。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 显著特点,也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在办 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掌握行业信息、企业信息,了解 职业资格制度,根据岗位制定课程体系,以满足行业 企业用人需求。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 2012 - 10 - 25 作者简介: 刁敏( 1978 - ) ,男,辽宁北票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研究。
·10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 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 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 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1〕。
2012 年第 6 期 ( 总 84 期)源自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6 2012
General No. 84
谈新形势下师范专科学校的发展趋势
刁 敏1 于 海2 陈 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