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教材章节为《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折射现象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三角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2. 新课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定义、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折射现象,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i)=n2sin(r)。

3. 应用:透镜成像、光纤通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第一种介质折射率为1.5,第二种介质折射率为2的光线折射角。

答案:折射角为26.57°。

2. 题目:分析透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图。

答案: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研究光的折射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透镜成像技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关系的定律。

《光的折射》教案(通用9篇)

《光的折射》教案(通用9篇)

《光的折射》教案(通用9篇)《光的折射》教案篇1(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使同学熟悉折射现象,把握折射规律.(2)使同学能作简洁的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把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洁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留意:本课中的试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发现:筷子似乎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发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发现粉笔的位置似乎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发现没错位.③老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讨论光的折射状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晰发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头偏折?同学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3)①让同学画出试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老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试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白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试验,观看发觉其中的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看:折射光线在哪儿.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转变入射角的大小.观看: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同学争论,老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老师:在试验中可以发现:当入射角转变时,折射角也随之转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问:(对比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依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试验,以证明: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状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老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试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别状况.(板书)留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转变.老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看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转变,如图.若观看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争论讨论.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同学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同学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同学自己总结,老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分;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其次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的第3题做试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光的折射》教案篇2(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使同学熟悉折射现象,把握折射规律.(2)使同学能作简洁的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把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洁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留意:本课中的试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发现:筷子似乎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发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发现粉笔的位置似乎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发现没错位.③老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讨论光的折射状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晰发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头偏折?同学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3)①让同学画出试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老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试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白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试验,观看发觉其中的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看:折射光线在哪儿.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转变入射角的大小.观看: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同学争论,老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老师:在试验中可以发现:当入射角转变时,折射角也随之转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问:(对比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依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试验,以证明: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状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老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试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别状况.(板书)留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转变.老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看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转变,如图.若观看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争论讨论.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同学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同学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同学自己总结,老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分;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其次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的第3题做试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光的折射》教案篇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班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同学比较熟识,也比较感爱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育同学亲密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学问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力量,更重要是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提高科学素养,让同学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同学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预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教学目标依据全面提高同学素养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同学已有的熟悉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学问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洁现象.(2)力量目标:通过演示试验,指导同学观看现象,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归纳力量.引导同学动手做试验,培育同学的动手力量及通过试验讨论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喜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3.难点和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同学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好玩,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试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帮助教学,不仅供应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同学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快速理解和把握物理规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爱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乐观性,制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同学有丰富的感性熟悉,以现象引入新课,同学学习目标明确,爱好深厚.光的折射规律的熟悉,宜先提出问题及讨论方法,通过同学猜想,对比演示试验的观看,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同学思维清楚,精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留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问的应用,让同学遵循熟悉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把握学问,提高力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四、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同学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洁的熟悉,对光学讨论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养教育对同学力量的要求,本节采纳观看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试验演示,观看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同学进行演示试验和计算机的模拟试验的观看,使同学在头脑中有清楚的表象,以详细生动的感性熟悉为基础把握学问,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看中培育力量,开展思维训练重视学问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学法同学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同学从"学会"转化成"会学",老师在教学中要留意同学学法的指导,依据本节的内容特征,老师在做好演示试验时,引导同学如何去观看试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觉规律,同时留意同学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念,毅力,爱好,动机等培育,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同学的乐观性.使同学通过观看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纳观看,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同学猎取学问,通过思索争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育同学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五、教学过程【课堂教学】1.提问:(1)匀称介质中如何传播?(2)是光的反射定律?2.引入:【演示一】: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肯定的高度让同学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看试验现象.(录像重放)【演示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同学侧面斜视观看现象.请同学思索这是为什么《光的折射》教案篇4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八班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范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不足,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3.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教学案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折射定律的内容。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眼镜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其对光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

2.实验材料:直尺、透明玻璃板、光源、尺子等。

3.实验记录表格。

4.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折光、桌子看起来变短等,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引入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

教师可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讲解折射现象和定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演示(25分钟)3.1 实验准备: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安排实验小组、检查实验仪器。

3.2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过程,重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3.3 实验讨论: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与折射定律的关系。

4.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20分钟)教师通过多个例题和计算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5. 练习与巩固(25分钟)5.1 合作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2 个别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个别练习,巩固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规律。
2.学习折射定律,理解并掌握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等概念。
3.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4.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长学姐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光学实验室、开展光学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彩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方式: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共同点?(2)这些现象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
3.导入语: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助于我们解释更多生活中的现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等概念,以及临界角和全反射现象。
5.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折射定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采用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专业人士,了解光的折射在光学仪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一份调查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学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设计说明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并且在本节之前,学生对光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发学生兴趣,为后面探究光的折射做好铺垫。

演示实验可以用第一节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的小实验,即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激光笔发出光束从水面上方斜射入水中,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弯折,由此引入新课。

引入课题也可以采用向学生展示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了的现象。

关于“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观察什么。

比如注水前后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变化;改变入射角度的大小,反射、折射光线会怎样偏折。

做到明确观察对象。

实验过程要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位置,并且要垂直射入界面观察水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根据观察的记录,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归纳出光折射时的条件和遵循的规律。

对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应设计可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分析,加深理解。

如:实验模拟“叉鱼”、观察“钢笔错位”现象、厚玻璃板下的字的变化、观察碗中硬币的位置变化等。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或多媒体视频,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对比获取光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通过亲身体验、教师引导等方式学会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难点: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教具学生用:玻璃砖、激光笔、玻璃杯、硬币、光屏、水、铅笔。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回顾思考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________传播,在物体的表面会发生________。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3.知识内化:通过数学推导和图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设想实施:利用几何光学原理,引导学生推导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并结合动画或实物演示,加深理解。
4.应用拓展:结合实际案例,如眼镜的透镜原理、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折射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设想实施用对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时,我将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一现象。"
我会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注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在实验基础上,讲解折射定律,解释折射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池中的石头看起来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弯折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记录中自主发现折射规律。
-设想实施: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对比不同角度的入射光和折射光,总结折射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在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折射应用主题,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士,了解这一应用的原理和影响,提升你的科学探究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后作业与评价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和推理。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规律的和谐与美妙,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例如光的传播、反射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折射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掌握折射率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对光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第四章《光现象》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它在初中的光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是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新课标下,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多应用、多拓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学生用器材:小激光器、光的折射实验器(若干套)。

教师用器材:激光器、光的折射演示器、玻璃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构建引入课题探究1:什么是光的折射?魔术表演:碗中窥币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硬币是真实的吗?碗里真的有硬币吗?为什么会出现神奇的现象?(猜想)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折射。

展示教学目标。

引导: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让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演示: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大致的折射光线和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结合图示介绍:通过魔术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畅所欲言,积极猜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的情况有:(1)继续沿直线传播;(2)可能弯曲了。

(3)……观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路径。

建立光的折射光路图模型。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运用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及折射的应用。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眼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光纤通信、眼镜等实例,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折射定律的掌握,以及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以及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玻璃棒,水,光纤演示器,眼镜等。

2. 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实验演示(15分钟),讲解与讨论(2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折射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

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

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

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

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

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3.发现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2.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光线经过界面折射时的角度变化规律;2.复杂的光线折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Step 1. 引入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水坑旁边看下面的石子时石子为什么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高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光的折射。

Step 2. 通过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老师:请看下面的图示,照着路径发射光线,并大声读出光线的路线。

学生:从空气中射到玻璃板上,然后从另一面玻璃板中向外射出。

老师: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会发生折射。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考察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经过折射时的角度变化规律。

2. 课堂探究Step 3. 进行光的折射定律实验。

老师:请看下面的实验图示,根据图示搭建实验装置。

学生:我们需要一块透明的直角棱镜,一支光源,还需要一段白色材料的板材做底座。

老师:非常好。

在实验中,我们将光线从空气射入棱镜,观察光线射入和射出的角度,从而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Step 4. 讨论光的折射规律。

老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光的折射规律是什么?学生:\theta_1 / \theta_2 = n_2 / n_1老师:非常好,大家都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

3. 拓展应用Step 5. 练习题。

老师:请结合指定的图形和已知条件,解决下面的光学问题。

问题:从 A 点出发的光线经过 AB 界面进入介质 C,方向发生变化,现画出光线在 C 界面上的折射路径,并求出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及折射角的大小。

学生:光线的折射路径如下所示,入射角为59.6度,折射角为35度,折射率为1.50,折射后的角度为55.0度。

初二物理人教版光的折射现象教案

初二物理人教版光的折射现象教案

初二物理人教版光的折射现象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二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生动的实验和互动讨论,学生将深入了解折射的概念、规律以及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掌握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3. 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性质和特点;4. 培养实验探究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装置、玻璃杯、水、鱼缸、粉笔、写字板【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开始教学,如使用一个玻璃杯里的水,让学生观察杯底的花朵,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Step 2:概念讲解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向学生解释折射的概念,即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Step 3: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 往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确保水面平。

学生观察到倒映在杯底的花朵。

2.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花朵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 学生尝试用粉笔在写字板上画出实验现象的示意图,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Step 4:折射定律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率。

Step 5:例题演练教师出示几个光的折射例题,要求学生根据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或入射角。

Step 6:现实应用教师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如光的折射在眼睛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折射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重要性。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互动讨论,确保每个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深入的理解。

【教学拓展】1. 学生自主进行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折射的规律。

2. 深入了解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等。

【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2. 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3.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他们对折射定律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最后,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避免粗心大意导致错误。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如果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者在课堂上向我提问,我会尽力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光的折射现象:定义、特点、原因。
2.折射定律:内容、应用。
3.全反射:概念、条件、现象。
4.折射角的计算:方法、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全反射条件。
2.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全反射现象的解释。
2.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如光的折射实验、折射定律的验证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3.概念深化:通过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折射定律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4.应用拓展: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折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折射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具体包括:
1.理解折射现象的定义,能够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2.掌握折射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情境提问的方式进行。我会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水中看起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回答说:“是的,比如在水族馆里,鱼看起来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我会继续追问:“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现象。”通过这样的情境提问,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现象以及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折射率的概念,能运用折射率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手电筒、透明玻璃砖、水、全反射棱镜。

2.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曲、水池底变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3. 折射率概念:介绍折射率,解释折射率与光的传播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折射率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全反射现象:演示全反射棱镜,让学生观察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现象,解释全反射的条件。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定律2. 折射率概念3. 全反射现象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进入水,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已知某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为1.5,求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答案:(1)折射角为18°。

(2)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 m/s。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光纤通信、眼镜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折射率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全反射现象的解释与条件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的补充和说明如下: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折射定律的表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定律关系,即$\frac{\sin{i}}{\sin{r}} = \frac{n_2}{n_1}$,其中 $i$ 为入射角,$r$ 为折射角,$n_1$ 和 $n_2$ 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精编10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能力目标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教法建议本节是在第五章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第六章光的折射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在本节的讲授中要合理有效的运用实验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上,要结合实验对比使学生明白“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的定理、定律,还要传授这些定理、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因此,讲一点相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学改革方向的措施之一.教学设计示例1.引入课题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在引入课题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方案一:向学生演示动画,使学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不仅仅会发生反射,还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方案二:演示各种有趣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内画壶、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等等从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定义的讲解课堂小实验一: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十分普遍,请学生们透过玻璃砖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调换观察的角度,看一下,发生了什么现象?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进行观察.实验结论:视线越斜,错位越显著,如果视线垂直于玻璃砖的侧面则没有发生错位.课堂小实验二:将一枚硬币放进水中,让学生观察硬币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实验结论:硬币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课堂小实验三:准备一个比较深的大鱼缸,里面放入几条鱼,让学生伸手抓鱼,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实验结论: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深.由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的定义.(二)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教材图6-2所示实验仪器,然后让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照实验讲解哪些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反射光线略作说明.图6-l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考虑以下问题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C.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与折射角发生什么变化.D.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特点.E.让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请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写出板书.(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的讲授向学生发问:如果把光源放到水中,让光线逆着折射的方向射入空气中,会看到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回答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四)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动画演示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教学总结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它的初步规律进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不要进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绍.注意实验教学在本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教案 (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教案 (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做一做:1.器材准备:陶瓷碗、硬币一枚、适量水2.按要求进行操作并思考:(1)坐在桌前,将硬币放在空碗底。

保持坐姿,使自己能够看到硬币。

请思考:此时观察者能够看到硬币的原因是什么?(2)保持坐姿不变,将装有硬币的空碗向前推(远离身体),直至刚好看不到碗底硬币。

请思考:此时看不到硬币,原因是什么?(3)保持坐姿不变,向碗中缓慢注水,直至碗底硬币重现。

请思考:此时又能看到硬币了,原因是什么?3.分析、讨论光在均匀空气和均匀水中都沿直线传播,但光路在水面处发生偏折。

教师介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光的折射。

二、折射概念及命名1.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要求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描述出现象。

介绍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2.演示实验,完善折射条件: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面。

引出定义: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空气法线射光 射角折折射角线发生偏 折,仍 沿直线 传播。

借 鉴光的反射定 律光路 模型完 成 命 名。

回 顾光的 反射定律,对 折射现 象中折 射角与 入射角 的大小 关系进 行大胆 猜想。

观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

鼓励学生迁移已有经验,加深对新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提升学生的证据意识,建立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提升学生数据分析与科学推理的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提出问题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是否相等?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1)介绍实验器材,探究 光的折射现象中,两角大小是否相等。

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改变入射角i,测 量折射角r,并记录。

(2)数据汇总,分析归纳提问:若入射角i 减小 至0,折射角r 的大小将是 多少?水N3.提出新问题: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折射现象是否也如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现有器材进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
④三角
探究点二光的折射规律
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什么方向)?
②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
③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 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
①一点:点O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结论:从侧面看,鱼更大(原因以后再讲)。
让学生用铅笔模仿猫去“刺”鱼。
结论:鱼看起来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更浅,是虚像(可讨论问题:“眼见”一定“为实”吗)。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讨论交流: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讨论导引:
导引一:人透过空气看树木,是树木反射的光从树木沿直线进入人眼。
导引二:人通过水面看岸边树木,光从树木到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眼。但人还是习惯地以为光是从水中树木的倒影处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三、板书设计
第4节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折射的规律:
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点三、生 活中的折射现象
利用多媒体,作图解释“叉鱼”的折射原理。
1.解释池水“变浅”,告诫学生千万不要贸然下水;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课前提出的“空盆现硬币”问题;
3.简单提出生活中另外一些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
扩展:海市蜃楼——在海面、沙漠上方不均匀的空气中,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幻景像呈现在高空(古人误以为是蜃、大蛤蚧吐气而成,故又叫蜃景)。其形成原理可参考从水中看岸上物体的光 路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空盆现硬币”视频(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问题:我们 如何看到物体?光的传播路线是否改变?
演示: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问题:筷子为何折断了?
提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两种介质),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出折射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光的折射
问题引入:问题一:展示视频“海市蜃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二:放大镜为什么能起放大作用?
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③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④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底变浅,海市蜃楼
四、教学反思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
(3)因果关系: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
通过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认识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的存在。
出示装有一条小鱼的大烧杯,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操作。
从侧面和上面观察鱼,对比鱼的大小的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教学用具
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圆表盘、碗两只、硬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即: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直线方向去判断光源的位置。
眼看鱼,光从鱼处反射进入人眼,即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折射(与实验探究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的情况相反)。
出示小黑板:对比
光路方向
空气→水
二者相反光路可逆
水→空气
光路图新*课*标*第*一*网
应用:用光路的可逆性解释为什么水中的筷子会变弯。
在空气中A看水中物B,好像在B′,变浅了;在水中B看岸上物A,好像在A′处,变高了。
④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是斜射。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即时练习画光路图:
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两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