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合集下载

印刷版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印刷版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

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题材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

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1)辟: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2)迁: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后汉书·陈王列传》(3)拜:例:同上。

(4)举: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

《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5)擢:。

例:同上。

(6)调:。

例:同上。

(7)累迁:例:累迁吏部侍郎。

(2003年高考卷)(8)徙: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9)拔: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贞观政要》(10)除: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宋史·列传七十五》(11)转: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三国志·毛玠传》(12)摄: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13)署:例:署为府长流参军。

(1999年高考卷)(14)典: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三国志·毛玠传》(15)知:例:(郭永)寻知大谷县。

(1996年高考卷)例:且臣闻管仲相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7)出: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18)黜、谪、左迁、贬: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19)官.:夔州游击(2011年广东高考)例:官...2.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1)以……称: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三国志·毛玠传》(2)以……闻:例:无何,宰以卓异闻。

2014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

2014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


购 :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捉拿) 笃:疾渐笃(沉重) 笃于朋友 (忠诚) 知: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了解) 子产将知政矣 (主持)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智) 恶: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罪恶) 君之病恶 (严重)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讨厌)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 哉? (怎么)
• 傲:恃才傲物//民慕其利而傲其罪,故奸不 止也(动词,轻视轻慢) • 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 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亮拔西县千余家(动 词,改变移动迁移)
• 方:方与将军,少为太早;比之甘罗,已 为太老。(甘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童, 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十二岁时 作为吕不韦的门客 )//论功则汤武不足方。 (相提并论、相比 ) 少: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 :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 :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轻重固何 如哉?(比较) 雅 :(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 伐: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每一令出,(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 也。” (夸耀) 矜: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夸耀) 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 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庄重) 第: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等次) 必躬造左公第(府第) 第归,杀而鬻之(只管) 能取进士第(科第) 征: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严光,不至。(征召) 微:人微言轻(地位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微言大义(精微)
• 亟:子亟去,勿污我。(赶快) 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干青云而直上。(冲上) 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 (干预) 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 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 :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收摄按问(拘捕) 摄敝衣冠(整理)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后汉书·陈王列传》(3)拜:任命,授给官职。

例:同上。

(4)举:举荐。

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

《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5)擢:提拔、选拔。

例:同上。

(6)调:调迁。

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

(2003年高考卷)(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9)拔:提拔。

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贞观政要》(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宋史·列传七十五》(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三国志·毛玠传》(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

(1999年高考卷)(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三国志·毛玠传》(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

(1996年高考卷)(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2.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三国志·毛玠传》(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文言文(史传文)常见词语分类汇编

文言文(史传文)常见词语分类汇编

文言文(史传文)常见词语类汇编(1)表官职变化的①表授予官职:察、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

②表提升官职:迁、擢、升、加。

③表降、免官职:谪、迁【左迁、左除、左授、左转】、罢、免、废、黜、贬、放。

④表调动官职:转、调、徙、补、出、改。

⑤表兼职、代理官职:兼、领、行、署、摄、权、判、假。

⑥表辞官:乞骸骨、告老、请老、乞身、移疾(移病)、解官、致仕。

⑦其他:【视事】治事,任职。

【下车】官吏初到任。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做官。

(2)表圣旨的:旨、诰、制、敕、谕。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6)表人物地位的:贵、贱、卑、官绅、豪。

(7)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8)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9)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0)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1)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怨、患、疾、恨、怒、诅。

(12)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

(13)表宽容的:容、贷、宽、恕。

(14)表刑法的:辟、大辟、髡、笞、刖、族、杖、流、赭衣、械。

(15)表监狱的:囹圄、狱。

(16)跟教学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17)表走逃的:步、趋、遁、亡、走、逃、徙、匿。

(18)表违背的:忤、逆、倍(背)。

(19)表说话的:曰、云、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诘、诉、咨。

(20)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1)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辔、逸、驾、驭、御、辕、辙。

(22)表示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23)表揭发的:劾、讦、揭。

(24)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御、诏、召、奏、表、疏。

(25)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殁、终、圆寂。

(26)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1、关于案件狱:以治狱至廷史//平法断狱,多所全宥。

(案件)狱中杂记(监狱)讼讼者数千人(诉讼、打官司)自讼(检讨)辩讼公门之下(辩论)断及断狱之日(判断,评判)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抚按议散之(巡按,官名)诛汉厚诛陵以不死(责问,谴责)兴兵诛之(讨伐)害民者诛(杀死)讨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声讨、讨伐)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之(治理、整顿)刻(尅)刻期三月必得盗(限定期限)寝秦人寝兵//寝不行(扣住不发)晨往,寝门辟矣(卧室)摄收摄按问(拘捕)摄敝衣冠(整理)系收摄系狱(关押、捆绑)辜无辜//死有余辜//盗服辜(罪)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论于是论高辇死//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判决、判罪)坐淳验无实则坐之//郡中豪滑相连坐千余家(治罪)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因犯………罪)报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定罪,判罪)报仇雪耻(报答,回报)故略上报(报告)奏奏行不过二三日(报奏,奏书)臣请奏其效(呈现)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进献)可帝可其奏(准许)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岂,哪)让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责备)争货财,无辞让。

(谦让)原并原其罪,许以自信。

(宽赦)原君//原其理(推究)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督察)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购追购又急//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捉拿)文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舞文巧诋下户之滑(法律条文)为人少文(礼仪、文化)法犯法当死(法令,制度)虽有百罪,弗法。

(按法令治罪)治以治狱至廷史(治理)天下大治(治理得好)2、关于官职地位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平素)素素居广平时//衡素善属文(平素)微人微言轻(地位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言大义(精微)鄙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肉食者鄙(见识浅短)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干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
• 趣: //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 归魏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农赴时,商趣利 //趣甚疾 • (催促、旨趣、追逐、疾走)
• 让 :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争货财,无辞让。 • (责备、谦让)
• 原: //原其理 //并原其罪,许以自信。 • (推究、宽赦
德:
//赵郡农民德之 //周顺昌好为德于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激、恩惠) 衔 : //文度深衔之 //衔哀致诚 (怀恨、怀着) 乘: //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 可 //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 帝可其奏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适合、准许、岂或哪)
• 方://方与将军,少为太早; 比之甘罗,已 为太老。 • //论功则汤武不足方。 • (相比、相提并论 。 和将军相比,是稍 微早了点;和甘罗比,已经算是很老了。”) • 少://时论颇以此少之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轻视、稍微) . 多 ://时亦以此多之 (赞扬) . 视 ://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轻重固 何如哉? • (比较或与…相比)
• 伐:
//此五霸之伐也 //每一令出,(屈)平伐曰:“非我莫能为
也。” • (功业、夸耀)
• 矜: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 (顾惜或夸耀、怜悯 、庄重) 第: //宋世景举秀才,对策上第 //必躬造左公第 //第归,杀而鬻之 //能取进士第 • (等次、府第、只管、科第)
• 雅 ://(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 (平素)
• 课://劝(勉励)课农桑。 • //课敛赋税 //昼课赋,夜课书。 • (督促 、征收、学习)
• 简 ://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选拔)

2011高考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2011高考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

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题材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

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10)侍郎侍中:官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2)补阙:唐代谏官名,掌讽谏,有驳正诏书之权,分左右补阙。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充当的:授、拜、除、效官:授予官职,担任官职。

作(为):充当。

就:就职、赴任。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驱逐、放逐,也指京官外调。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赶走、放逐。

贬、遣:放逐,贬谪。

谴:贬谪,谪戍。

⑤表罢免的:夺:剥夺,削去权力。

黜、罢、免、废。

⑥表代理的:摄:代理、兼理。

署:委任、代理、暂任。

行:兼代官职,宋指大官兼管小官之事。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交还官职,指辞官。

致仕、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

⑧表举荐的:征、举、辟、召、察、荐、引、进、铨:量才选拔官吏。

选、称、表:上表推荐。

贡。

⑨表主政、表主管的:典:掌管。

主:掌管,主持。

知、治、用事、司:掌管,主管。

牧、君:统治、治理。

驭:本指驾驶车马,引申为控制、统治。

御。

临:统治。

文言文常见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

史传类文言文常见重要实词汇编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明经、制科。

3.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召、(驾)幸、诏、敕、御、祚、践祚、膳、奏、表、疏、奏对。

4.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善、得。

5.表责备的:过、责、咎jiù、族、让、谴、刺、折、尤(怨天尤人)、诛。

6.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7.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嫉妒。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

④谮zèn、构陷、傅会:谗言;说别人的坏话。

⑤中:zhònɡ中伤,诬蔑.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8.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

②案(按):考察、审问。

③论:判罪。

④当:定罪。

⑤狱:案件。

⑥辜:罪行。

⑦系:拘囚。

9表违背的:牾wǔ、忤wǔ、逆、倍(背)。

1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jù。

11.表揭发的:弹tán、劾hé、讦jié、揭。

12.表文书的:诏、诰、策、奏、表、疏、章、檄xí、牒。

13表战胜的:破、克、下、拔、占、取、举。

14.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1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就、之。

16.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7.表告别的:辞、别、谢。

18表暗中的:阴、间、密、潜。

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胡。

21.表示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2、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3、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呢”乎、与、欤、哉、焉、耶、邪、为。

史传类文言阅读重点词语归纳

史传类文言阅读重点词语归纳

史传类文言阅读重点词语归纳史传类文言阅读重点词语归纳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

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题材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

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后汉书·陈王列传》(3)拜:任命,授给官职。

例:同上。

(4)举:举荐。

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

《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5)擢:提拔、选拔。

例:同上。

(6)调:调迁。

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

(2003年高考卷)(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9)拔:提拔。

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贞观政要》(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宋史·列传七十五》(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三国志·毛玠传》(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

(1999年高考卷)(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三国志·毛玠传》(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

(1996年高考卷)(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史传类阅读重点词语归类+2

史传类阅读重点词语归类+2

史传类阅读重点词语归类(文言实词)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后汉书·陈王列传》(3)拜:任命,授给官职。

例:同上。

(4)举:举荐。

(5)擢:提拔、选拔。

(6)调:调迁。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

(2003年高考卷)(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9)拔:提拔。

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贞观政要》(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宋史·列传七十五》(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三国志·毛玠传》(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

(资治通鉴)(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

(1999年高考卷)(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三国志·毛玠传》(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

(1996年高考卷)(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2.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三国志·毛玠传》(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三国志·魏书·恒二陈徐卫卢传》(4)见知:被人所知。

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一、跟俸禄相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

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声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 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罢:通“疲”,疲惫。

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次序,不太平,与“治”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盛行,成立,与“衰” 或“亡” 相反。

如《史记· 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隆。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数,莫非人事哉!5.衰:力量减退,衰败,衰败。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数,莫非人事哉!6.亡:消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尔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1.贵:权贵,禄位高,与“低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本:根本。

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低贱,与“尊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卑微,低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鄙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鄙:见解短浅。

)4.豪:收天下之好汉。

所居郡,必夷其豪。

优秀的人,好汉。

强悍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 ěng) 、耿(介)、厚、( 仁 )矜、悫 (qu è)、刚、毅、恺(k 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 ìng)、诈、(chǎn)、谲( jué)1.鲠 (g ěng) :爽直,正直。

高中语文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汇总(共48类)

高中语文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汇总(共48类)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纳总结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

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例]《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例]《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例]《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例]《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罢:通“疲”,疲劳。

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例]《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例]《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例]《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亡:灭亡。

[例]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例]《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本:根本。

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鄙:见识短浅。

)4.豪:收天下之豪杰。

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 、诈、(chǎn)、谲( jué)1.鲠(gěng):直爽,正直。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一)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⑥表恢复的:复、还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4.表主管的:知、典、主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恨)、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20.表监狱的:囹圄、狱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30.表揭发的:劾、讦、揭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朝见的:朝、觐.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38.表告别的:辞、别、谢39.表暗中的:阴、间、密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48.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

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罢:通“疲”,疲劳。

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本:根本。

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鄙:见识短浅。

)4.豪:收天下之豪杰。

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 、诈、(chǎn)、谲( jué)1.鲠(gěng):直爽,正直。

骨鲠:正直,刚强。

文言传记知识总结(一)常见实词

文言传记知识总结(一)常见实词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见词汇总结(一)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司:掌管。

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

2.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督察)3.原:(1)原其理(推究) (2)并原其罪,许以自信。

(宽赦)4.风、化:教育感化。

5.规、讽、诤:劝谏。

6.雅: 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平素)7.德:(1)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2)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8.按: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就: <动>就任;就职。

《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 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讦。

告讦。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纠正。

17.弼、相、济:帮助,辅佐。

18.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咎:过失,罪过,以彰其~;怪罪,处分,既往不~;灾祸:休~;怨仇:与臣有~。

21.凡:总共。

凡历四郡22.画:筹划。

经画军务。

23.驰:快速的。

夜驰之沛公军。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表官职变化的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48类高频词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48类高频词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48类高频词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

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罢:通“疲”,疲劳。

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本:根本。

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鄙:见识短浅。

)4.豪:①、卓越的人,豪杰。

②、强横的人,豪强。

收天下之豪杰。

所居郡,必夷其豪。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 、诈、谲( jué)1.鲠(gěng):直爽,正直。

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

最新史传类常见实词归纳

最新史传类常见实词归纳

史传类文言文常见实词归纳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6.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7.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8.衔文度深衔之(怀恨)9.乘李侃率之以乘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最新高考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最新高考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

高考文言阅读(史传类)重点词语归类平阳一中王若冰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所占的分数高,题型稳定。

这为文言文阅读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多年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文章体裁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

现将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学生和教师复习时参考。

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后汉书·陈王列传》(3)拜:任命,授给官职。

例:同上。

(4)举:举荐;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

(《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5)擢:提拔、选拔。

例:同上。

(6)调:调迁。

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

(2003年高考卷)(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9)拔:提拔。

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贞观政要》)(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宋史·列传七十五》)(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三国志·毛玠传》)(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

(99年高考卷)(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三国志·毛玠传》)(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

(96年高考卷)(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2000京、皖、蒙春季高考卷)(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1、与官职有关的词语(1)表被任以官职的: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进、选、察、当、点、简、就(2)表提升官职的:擢、拔、陟、升、迁、加(3)表调动官职的:转、调徙、补、改、移(4)表兼职代官的:兼、领、权、行、假、署、摄、判(5)表降职免官的:贬、谪、出、罢、免、黜、废、夺、放、绌、革、去、左迁、逐、蠲juān(6)表其他的:乞骸骨、复、下车、用事、赠、视事、退(7)表主管的:知、典、主、宰、掌、行、省、守、制、用事(8)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侍郎侍中:官廷侍卫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太史:记史,管文书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从事:郡长官之僚属,副职。

古代官职变动习惯用语——巧记顺口溜1、德才兼备遇伯乐,布衣脱下锦衣着“选、察、简、拔、当、起、辟p씓举、荐、征、召、授、封、赏”贤才得“进、拜”伯乐“知”音笑谈阴云“除”(知:主持,掌管)4、代职、兼官“肩”双“摄”(肩:任用。

摄:代理)“兼、领、行、权、署、假、判”5、“左迁”倒运遭降、撤“罢、免、贬、谪zhé、放、逐、夺”(夺:削除)“革、去、废”权“黜、绌、出”(绌:通“黜”chù)2、由低到高官级晋(晋:晋升职位)“迁、加、升、陟zhì”还有“擢zhuó”“拔”“擢”二字同义用(陟:提升)“超擢”用在破格升连升、屡迁用“累迁”(累:连续,屡次)6、若遇贵人把运转(用事:执政‘掌权)“复”职“主”政再“用事”(主:主持,掌管)“下车”初到便“视事”(下车:初到任。

视事:到任开理政)“典”老“辞、退”“乞骸骨”(典:主管。

乞骸骨:年老请退休)百年之后还有“赠”(赠:死后追封爵位)史传类文言文常见重要实词汇编2.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薪3.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4.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召、(驾)幸5.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6.表责备的:过、责、咎jiù、诛、让、谴、刺、折、尤(怨天尤人)、诛(口诛笔伐)7.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8.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妒。

例:冯敬之属尽害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

《新唐书.郭子仪列传》③隙:与某人有隔阂。

例:融与郗虑有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④谮zèn:谗言;说别人的坏话。

例: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

《韩非子·奸劫弑臣》⑤中:zhònɡ中伤,诬蔑.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9.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①因犯错而定罪。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后汉书.党锢列传》晋人使与邾大夫坐。

《左传》②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同上)③论:判罪。

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④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死,勿论。

《明史.于谦传》⑤狱:案件。

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续资治通鉴。

钱若水办案》⑥辜:罪行。

例:既伏其辜也。

《刚说》⑦系:拘囚。

例:累及好人,无故系狱。

关汉卿《裴度还带》(8)尤:过失,罪过。

例: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诗·小雅·四月》(9)鞠:通“鞫jū”。

审讯或审查。

例:令鞠治之。

《史记·李斯列传》10.表违背的:牾wǔ、忤wǔ、逆、倍(背)11.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jù12.表揭发的:弹tán、劾hé、讦jié、揭13.表文书的:诏、诰、策、奏、表、疏、章、檄xí、牒14.表战胜的:破、克、下14.表死亡的:(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卒、殁、没、终、不禄等15.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16.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就、之1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18.表告别的:辞、别、谢19表暗中的:阴、间、密、潜20.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21.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胡22.表示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3、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4、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呢”乎、与、欤、哉、焉、耶、邪、为25、句首疑问词,可译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样、哪里、谁”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26、谦敬辞(1)谦辞:下官、窃、臣、寡人、孤、仆、愚、鄙、小人、妾、贱妾、婢、不谷等(2)敬辞:上(圣上、圣驾、天子、万岁、陛下)、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尊公、尊君等27、表人称的:(1)第一人称: 我、吾、予、余、某、朕、孤、寡人、愚、臣、仆、妾、鄙人、小人、不才、不谷、不榖gŭ(偏指:见、相)(2)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陛下、足下、麾下(3)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4)表示复数:类、辈、伦、属、徒、族、曹、侪28、表时间,可译为“一会儿、不久”已而、既而、既、少顷、俄而、俄顷、顷之、未几、少时、须臾、间、寻29、表示“全、都”:全、皆、咸、举、率、一、备、毕、俱、均、概、通30、表示“这样”:是、此、斯、然、尔、兹、许31、表示“于是、就”:遂、因、乃、则、遽、辄32、表示“凭借、依靠”:因、以、负、恃、聊、依、凭(冯)33、表示“尽、完”:尽、胜、毕、竭、竟34、表示“……的样子”然、如、尔、焉、乎35、表示“是”者也、乃、即、为、谓、则(就是)、即(就是)、皆(都是)、固(本来是)、诚(确实是)36、表被动。

被、见、于、为、所、受37、表占领、攻取占、破、克、取、举、下38、其它常见字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只,只管;次第,次序)课(考核;税,赋税;征收赋税;督促完成指定任务)坐(因……而犯罪、因为、在法官面前对质)穷:(追根究底,追究到底;不得志;尽,用尽;处境困窘;贫穷)按(追究、考察、调查)原(推究、原因、宽恕、赦免)掾yuàn(掾吏,即下属官吏,属官)管(钥匙;掌管)秩zhì(俸禄;官级,等次;次序;常态)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禁(皇帝居住的地方)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首领(脑袋,性命)孤(幼年失去父亲)对(回答或对话)多(赞扬)逸(马脱了缰绳、放纵)遽(急速、就、恐惧)令(美好、县令)给(食用丰足)延(延请)寻(不久)雅(平时、高尚、美好、正确)素(白色、朴素、向来、平时、空)谢(道歉、推辞、告诉)赧(因羞愧而脸红)甫(才)用(财用、因为、任用)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造(造访)弑shì(子杀父、臣杀君)徇(巡行、示众、顺从)(二)表人物生活相关的词汇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2.表主管的:知、典、主3.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4.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5.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6.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得9.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0.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1.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2.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13.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4.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腐15.表监狱的:囹圄、狱16.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18.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9.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20.表容器的:石、斛、觞、樽、斗21.表暗中的:阴、间、密22.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23.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官24.表桌床的:案、几、床、塌25.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奔26.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7.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8.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9.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3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31.表揭发的:劾、讦、揭32.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3.表朝见的:朝、觐34.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35.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6.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适、返37.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38.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39.表告别的:辞、别、谢(三)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侍郎侍中:官庚侍卫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太史:记史,管文收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员外部:尚书下属官宦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丞相:相当于宰相(四)表年龄称谓的词汇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五)古代的表刑罚的词汇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