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合集下载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绝句与律诗的不同
1.起源不同:律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

2.字句数不同: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3.常见的绝句是有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五言绝句
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律诗形式特征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
严格规定。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和绝句知识点总结一、律诗的知识点总结1. 律诗的概念律诗是一种音韵格律固定的诗体,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律诗的格律要求严格,要求每一句诗都要遵循特定的音韵规则和格律要求,一般每句诗的字数、字音和声调都是固定的。

律诗的结构严谨,音律和意境相得益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律诗的体制律诗一般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两种。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更长,但不论七言律诗还是五言律诗,都有固定的音律格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规定了每句诗的字数、字音和声调,所以在创作时需要严格遵守。

3. 律诗的创作技巧律诗的创作需要考虑音律协调、意境传神和节奏优美的要求。

在创作时需要注意选词用字、排比押韵、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尤其在表达意境和情感方面要更加精心的打磨,以求音律和意境的统一。

同时,在传扬律诗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注重表达个性和风格。

二、绝句的知识点总结1. 绝句的概念绝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唐代初期,盛行于唐代中后期。

绝句的格式要求简洁明了,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句式简单,深含义,一般为抒发思想或感情的诗,具有短小精悍、表达真情的特点。

绝句深受古人和现代人的喜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

2. 绝句的题材和风格绝句的题材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感情的,又有表达社会风尚的,还有反映历史事件的。

绝句的风格主要是简洁明了,抒发真情实感,不注重修辞和华丽的语言,而是注重情感真挚、意境质朴、内容扼要。

3. 绝句的表现手法绝句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意境表现、形象表达和抒情手法。

绝句的意境要求意境清新、富有激情、色彩鲜明;形象要求生动、形象深刻、富有形象感染力;抒情要求真诚、震撼、有力度。

通过这些表现手法,使得绝句在短小的篇幅内,达到情感传达的效果。

综上所述,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形式。

在创作律诗和绝句时,不仅需要熟悉和掌握其音韵格律,还需要注意选材、表现手法和情感抒发。

古诗中的律诗跟绝句有什么区别?

古诗中的律诗跟绝句有什么区别?

古诗中的律诗跟绝句有什么区别?谢邀!我是白铅华,出版社的编辑,喜欢阅读、写小说,欢迎来liao!诗词我们经常去朗读背诵,朗朗上口。

我们的印象中,诗的每句都是五或七个字,每首四句或八句,也有多的。

其实,这只是简单的认识,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绝句、律诗的分类。

根据每首诗的句数不同,可以分为: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多句为排律。

每句的字数不同,常见的可以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其实还是有六绝、六律的,只是很少见罢了,五字、七字是特别常见。

也有一些四言、五言、七言、九言杂混的诗,这一般称为“古风”“古体”。

绝句、律诗的组成。

绝句和律诗都是由律句组成。

律句有四种固定的平仄搭配格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仄)、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七言是在五言句首前增加两个平仄相同,且和五言句首字平仄相反的音调。

六言少见,但和五言律句平仄类似。

一般情况下,奇数句要用仄收式律句;偶数句要用平收式律句,且要押韵。

但往往一首诗的第一句常常为了押韵,而用平收式律句。

绝句、律诗的细分。

绝句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律诗的一半。

律诗八句可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一联之内,平仄必须相对;每一联之间,平仄必须相连。

只有律诗才有四联之称,绝句、排律则没有这样的称呼。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颔联基本对仗即可,颈联必须对仗。

若是没有达到要求,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律诗。

排律,就是在律诗的基础上,无线增加第二联、第三联,也是要求对仗的。

否则,不能称之为“排律”。

绝句、律诗的例外。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平仄还是不完全按照四种律句的格式来。

我们只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以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遵守规律,一三五字可以适当放宽,但要排除一些忌讳,如“犯三平”等,就是平收式句子,末尾三个平音调。

如此,还衍生出了一些“拗救”,就是一三五字的平仄之间的替换,来保持某一律句的平仄字数不变。

其实还有好多律句的要求,大家可以参考著名文字学家王力的《诗词格律》,讲解得十分详细。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月黑雁飞高
●●●○○
杜甫的五律《月夜忆舍弟》首句入韵:
戍鼓断人行
●●●○○
此外,我们曾经讲过格律诗一律用平声韵,但读者会发现唐人绝句里有用仄声韵的,例如:
杂 咏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歌 岑参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 ●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夏昼偶作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诗律是严格的,但在个别之处容许有变通,而且若要从唐诗中找出一首诗每字都完全合格式者是甚为困难的。我在上一讲所举杜诗两例,是由唐诗研究专家刘开扬先生翻检杜诗后抄录以示的;李商隐和元谆的诗是我从大量唐诗五律中找出的。现在我再抄录五绝和七绝各一个标本:
听 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以上都是用仄声韵的绝句,不足为法,属于个别变例,所以有学者又将它们称为古绝句。读者初学,只学常例,勿作变体。
读者在读唐诗时还会发现,在五言律诗中某些字声不完全合律,这应是正常的,即在不破坏整体诗律的情形下是容许有一点变通的,例如杜甫的两首诗:
(一)平起式 ○○●●○○● ●●○○●●○
此式的首句可适用“一三五不论”,不影响诗律。
(二)仄起式 ●●○○○●● ○○●●●○○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1、句子数量不同: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

2、起源不同: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3、格律不同: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举例: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合计二十字。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合计二十八字。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律诗:八句组成,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合计四十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合计五十六字。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诗的押韵技巧

写诗的押韵技巧

写诗的押韵技巧
1、首先,要明确古诗的绝句和律诗是不同的:
对于绝句:五字一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

一般由四句组成,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对于律诗:五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2、押韵区别:
绝句:绝句在押韵上,根据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其中律绝最严格,和律诗一样,要讲究平仄相对,押韵严格。

但是“古绝”一类的绝句就没有这么要求的严格了。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还有一句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于平仄相对,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对“仄”或“仄”对“平”。

3、写好押韵,要注重诗词上下句中,对子的使用:
对子歌,也是人们总结的平仄相对的对子,所组成的一首歌谣,是一种对偶句。

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
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4、通过讲究诗中的“平”、“仄”相对,再配合对子歌,使诗中词语对仗,勤加练习就能写出押韵的诗。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形式,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格律和表达方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律诗和绝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瑰宝。

下面将分别从律诗和绝句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律诗的知识点总结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律诗的特点是每首诗的词数一定,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七绝的格式是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而律诗的韵律要求则是每句必须押韵。

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离骚》、《长恨歌》等。

1. 律诗的定义和特点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每首诗的词数一定,如七绝的格式是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而律诗的韵律要求则是每句必须押韵。

由于律诗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和韵律,所以在创作时需要注重对词语的选用和排列,这样才能符合其格律和韵律的要求。

2. 律诗的发展历史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律诗是受到音乐的影响,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曲调。

隋唐时期,律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文学形式,其格律和韵律要求也日益完善。

唐代律诗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律诗诗人和作品。

3. 律诗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律诗有着众多的优秀代表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离骚》和《长恨歌》。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律诗之一,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而《长恨歌》则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长安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二、绝句的知识点总结绝句是一种简短抒情诗,它具有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

绝句的特点是每首诗词数一定,韵脚可押可不押,格式严格、言简意赅,一般是四句诗,每句五言或七言。

绝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有哪些不同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代的两种诗体形式,它们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在欣赏或创作古诗时,往往会对律诗和绝句之间存在的不同感到困惑。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并且探讨它们之间存在的几个主要差异。

一、音律规则的不同律诗在写作上有一定的音律规则,要求每一句诗的字数、韵脚、押韵以及对仗都要符合特定的规范。

典型的如“排律”和“律诗”都有特定的音律要求。

而绝句则没有明确的音律规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作需求随意发挥,并不受约束。

二、字数限制的不同律诗在每一首诗的长度上需要严格控制,要求每一首诗的字数要符合特定的格律。

比如,五言绝句的每首诗需要正好有20个字,而律诗则根据其格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而绝句并没有强制性的字数限制,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和创作灵感来灵活调整。

三、题材和内容的差异律诗在写作时常常借助隐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注重抒发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

相比之下,绝句通常更加简洁明了,重视意境和画面感,往往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出更深远的含义。

四、表达方式的差异律诗追求声音的和谐和节奏感,注重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平仄和音调的呼应,以期达到韵律和美感的最佳结合。

而绝句则更关注形象的鲜明和情感的表达,往往通过简短的句子将令人回味无穷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综上所述,律诗和绝句在音律规则、字数限制、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律诗注重格律和音韵的处理,受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而绝句则更加自由灵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诗歌,了解并区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诗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平明寻⽩⽻,没在⽯棱中。

七绝类型⼀平起、⾸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游感兴窦巩伤⼼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平起、⾸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例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类型三仄起、⾸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九⽉九⽇忆⼭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

类型四仄起、⾸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从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类型⼀⊙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李⽩青⼭横北郭,⽩⽔绕孤城。

此地⼀为别,孤蓬万⾥征。

浮云游⼦意,落⽇故⼈情。

挥⼿⾃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间重晚晴。

并添⾼阁回,微注⼩窗明。

越鸟巢⼲后,归飞体更轻。

类型三⊙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春望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很多朋友不知道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那么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句子数量不同。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律。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简称七绝。

1.句子数量不同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起源不同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3.格律不同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首先是篇幅固定。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

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一)《锦瑟》唐朝-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登黄鹤楼》唐朝-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过零丁洋》宋朝-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三)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律诗与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两种经典形式,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崛起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诗和绝句都有着独特的诗歌形式和韵律规律,它们在表现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等方面各有所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律诗与绝句的历史渊源、形式特点、创作技巧以及经典作品进行探讨。

一、律诗的历史渊源律诗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是一种有规律的诗歌形式。

律诗的形式特点是以字数、韵脚和平仄为基础,要求每句诗的字数、韵脚和平仄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律诗的韵律规律分为平水韵和双调韵两种,其中平水韵以平仄平仄的韵脚排列为主,双调韵则以仄平平仄的韵脚排列为主。

律诗的创作技巧主要有押韵、对仗、平仄、押头韵等。

押韵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同的韵脚,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对仗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对称的词语,使诗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

平仄是指在诗句中区分字音的轻重,使诗句的韵律更加严谨。

押头韵是指在诗句的开头押上相同的韵脚,使诗句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律诗在唐代和宋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代的律诗以“绝句”为主,宋代的律诗则更加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唐代的律诗大师有王之涣、李白、杜甫等,宋代的律诗大师则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他们的律诗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绝句的历史渊源绝句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

绝句的形式特点是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绝句的韵律规律为押韵,每两句之间押上相同的韵脚。

绝句的创作技巧主要有押韵、对仗、运用典故等。

绝句的押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押得准确、自然,才能够达到诗歌的美感。

对仗则是指在诗句中选择相对称的词语,使诗句形成一种呼应和对应的关系。

运用典故则是指在诗句中引用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或文学作品,增加诗歌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绝句在唐代和宋代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绝句大师有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他们的绝句作品以抒发情感和描绘景物为主。

五言绝句与律诗的异同比较

五言绝句与律诗的异同比较

五言绝句与律诗的异同比较引言五言绝句和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在结构、格律、创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五言绝句和律诗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指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共计二十字。

其特点如下:1.自由抒发情感:五言绝句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境等内心体验。

2.简洁有力:由于篇幅有限,五言绝句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主题,力求将深刻的思想凝缩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

3.韵律优美:五言绝句通过格律的使用来增加韵味,使整首诗听起来更加动听。

律诗律诗是以特定音乐规律来构成韵部上有固定规则的诗歌形式。

其特点如下:1.固定格式:律诗要求按照一定结构和节奏进行创作,包括句式、押韵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2.理性思考:律诗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严格的格律和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理性思考的内容。

3.更复杂的构成:相较于五言绝句,律诗在创作上更具挑战性,要求作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组织复杂的韵律体系,并传达更丰富的意义。

异同比较1.结构差异:五言绝句以四行二十字形式呈现,而律诗可以有四行、六行、八行等不定长。

2.字数限制:五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共计二十字,而律诗没有严格限制字数,但要求各节奏相等。

3.创作方式差异:五言绝句更偏向于情感与意境表达,而律诗则倾向于理性思考和辞章技巧展示。

4.押韵规则不同:五言绝句一般采用平水韵或仄水仄平韵进行押韵;而律诗通过用韵和头尾字对应来形成押韵。

总结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律诗,它们都是优美的文学形式。

五言绝句以简洁有力、自由抒发情感为特点;而律诗则更倾向于用格律和押韵来展示意义。

无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都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我们在欣赏和创作中可以拓展思维、表达情感。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绝句 律诗 区别

绝句 律诗 区别

绝句律诗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有:
1.句子数不同。

绝句规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押韵、平仄与对仗不同。

古绝讲究押韵,平仄与对仗则较为自由。

而律诗不仅讲究押韵,而且平仄、对仗有严格规定。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但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3.起源不同。

前者起源于汉魏六朝,流行于唐朝。

而后者则起源于南朝。

以上就是关于绝句和律诗的一些区别。

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朝。

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4.分类及要求不同。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诗严格,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
七绝,也偶有六绝。

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
中国诗体。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声韵和节律。

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整个句子就是节律了,有快有慢是节律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是五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1,2声是平。

3,4声是仄。

短音是平,长音是仄,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的日就是短音。

虽然是四声。

这就是语感。

读的时候就是要读短音的。

这个只能自己去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