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报告语言与标准(马博文,阚秀)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408例体会
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408例体会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康文喜韩胜春李英王小聪邮编:066001用细针取吸细胞学方法诊断乳腺肿块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和应用,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已得到临床的肯定。
我院近10年来共进行乳腺肿块细针取吸细胞学检查408例,现将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进一步评价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8例乳腺肿块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病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7岁,平均35.1岁。
1.2 针吸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肿块,触诊确定肿块部位后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备消毒之50ml注射器及8~9号针头。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肿块,右手持注射器,右食指固定针头,针头与皮肤呈45o刺入肿物中心,然后左手持注射器,右手拉开注射器空针芯至20~30ml刻度处,保持一定负压,针头在肿块内变换方向来回抽动,当注射器乳头内见有血液或组织时即减少负压,拔出针头立即涂片,瑞士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1.3 诊断标准⑴阳性(+):涂片中见有恶性肿瘤细胞。
⑵可疑阳性(±):涂片中见有程度不等的异型细胞,但不能肯定为恶性肿瘤细胞。
⑶阴性(-):仅见良性细胞或炎症细胞。
2. 结果408例中,细胞学阳性181例,可疑阳性26例,假阴性5例,阴性196例。
408例均有组织学对照者(见附表)。
图1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图2乳腺癌细胞图3乳腺癌细胞图4乳腺癌细胞附表408例乳腺肿块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比较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合计细胞学(+)181 0 181可疑(+)26 0 26诊断(-) 5 196 201合计212 196 408 对照结果表明,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恶性符合率为85.4%,良性符合率100%。
3. 讨论乳腺肿块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准确率高,国内文献报道在79.6%~97.8%之间[1-2]。
本组病例诊断恶性符合率为85.4%,良性符合率100%。
151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的 预 后
, 此 , 检 查 方 法 是 ~ 种 很 安 全 的检 查 方 法 , 因 该 适
合 于 临 床 和 普 查 中广 泛 应 用 。
关 于 该 方 法 的 准 确 性 , 学 者 报 告诊 断 乳 腺 癌 的 阳性 率 有 都 在 9 % 以上 ( 组 为 9 . % ) 即 使 除 去 疑 癌 的病 例 , O 本 46 , 阳性 率 仍 在 8 以上 ( 组 为 8 . ) 高 于 临 床 触 诊 诊 断 、 靶 5 本 65 , 钼
( 疆 医科 大 学 第 二 附属 医 院 病 理 科 , 疆 新 新 乌鲁木齐 806) 3 0 3
中 图分 类 号 : 7 0 2 R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955 (0 8 0 —200 1 0 5 1 2 0 ) 91 9 1
我 国乳 腺 癌 患 病 率 呈 持 续 上 升趋 势 , 为 威 胁 妇 女 健 康 成 的首 位 癌 症 。有 关 乳 腺 癌 诊 断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迅 速 。然 而 由于 针 吸 细 胞 学 检 查 其 经济 、 便 、 捷 和 准 确 性 , 为 乳 腺 方 快 仍 肿 块 定 性 诊 断 的主 要 方 法 之 一 。 为不 断提 高诊 断 准 确 率 , 本 文 将 我 院乳 腺 肿 块 经 针 吸 细 胞 学 检 查 且 有 病 理 组 织 切 片 对 照 的 11 进行分析 , 5例 现将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中年 患 者 居 多 。
c 其 它 诊 断 方 法 准 确 性 仅 略 低 一 点 [ , 重 要 的 是 , 法 m, 5 更 ] 该 假 阳 性 率 很 低 , 低 于 前 面 所 述 的 其 它 方 法 。近 年 来 , 远 由于 细 胞 病 理 工 作 者 在 针 吸 细 胞 学 方 面 的经 验 日益 丰 富 , 良性 病 变 的 针 吸 细 胞 学 结 果 基 本 已无 假 阳性 结 果 _ ’ 。本 组 假 阴 36 ”_ 性 结 果 有 2例 ( . ) 1例 是 硬 癌 , 刺 涂 片 细 胞 成 分 少 , 54 , A o 穿
104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病理分析
可能是 因为肿块体积较小 , 部位深 , 触诊不清 , 穿刺未 能正确刺人
恶变组织 , 仅抽 吸到周边 的纤维脂 肪组织或腺 病组织 , 因此作 出
未找到恶性细胞。如果穿刺细胞学 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恶性的 ,
应 重 复 穿刺 以 提 高 阳 性 率 , 加 做 术 中冰 冻组 织 切片 检 查 。 并 针 吸 细 胞 学 检查 可 疑癌 2 例 , 经 石蜡 切 片证 实 , 1 后 良性 病 变
增大 , 核染色质增多和核变 圆, 针吸 细胞 裸核增多 给诊断带来 一 定 的困难 , 存加上 医生持有保守心理 , 诊断 良性病 m造成漏诊 ;
而 恶 性 肿 瘤 中 一 部 分 分 化 较 好 癌 形 念较 小 , 胞 较 少 , 形 性 不 细 异
12 方法 .
() 1 穿刺时患者平 卧位 , 常规 消毒皮肤 , 穿刺 者左手
济快 速 , 确 诊 恶 性 肿 瘤 , 者 可 省 去 冰 冻 的 麻 烦 , 直 接 进 行 根 若 患 可
治手 术 。
大 部 分 良性病 变涂 片 中背 景 干 净 , 皮 细 胞 较 少 , 片 或 成 上 成 团分布 , 个细胞分布少 , 胞看 不到异型性 , 见到双核 裸核 、 单 细 常 肌 上皮 细胞 、 汗 腺样 细 胞 、 沫 细 胞 、 肪 细 胞 、 有 中 性 粒 细 大 泡 脂 也
明显 , 制片欠佳 , 色不清 , 染 细胞 重叠 , 造成诊断J 的困难 , 在加上 诊 断大夫对恶性肿瘤细胞认识不足 , 怕过诊造成 医疗事故 。今后 应加强对细胞形 态 的认识 的基 本功训 练 , 进一 步提 高诊断 的准
确性 。
者, 均经冰冻切 片、 石蜡切片 , 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确诊 。 H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针吸细胞学作为临床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方法,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且病理界广泛应用,但存在假阴性病例。
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近276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并对78例或术后病理组织学对比,组织学恶性肿瘤69例,细胞学56例,可疑11例,符合率86.9%,假阴性8例,占10.2%,良性肿瘤3例,无假阴性。
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快捷、经济实用和诊断率高等优点,可以达到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明确诊断,但有假阴性病例存在。
关键词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方法:患者取坐位﹑仰卧位,摸清乳腺肿块部位。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肿块,右手握住注射器,与皮肤呈45°角将针头快速刺入肿块中心,保持一定负压,针头在肿块内变换方向吸取2~3次,去除负压后拔除针,针眼处用消毒棉签压迫止血。
将抽出物推至载玻片上,均匀涂片2张,95%酒精湿片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检查。
乳腺肿块FNAC诊断标准:细胞学诊断报道多参照阚氏分级法。
I级:良性上皮细胞。
Ⅱ级: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仍属良性。
Ⅲ级:异型上皮细胞。
Ⅳ级:高度可疑癌细胞。
Ⅴ级:肯定癌细胞。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三级分类法:良性病变,可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
结果FNAC与常规病理诊断的比较:本组中78例经术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证实,恶性肿瘤71例。
FNAC诊断:恶性肿瘤56例,可疑7例,符合率83.3%,假阴性8例,占10.2%,良性肿瘤7例,细胞学检查全为阴性,准确率100%,无假阳性。
讨论乳腺肿块在临床上很常见,肿块的性质决定手术切除方式及预后。
细针针吸细胞学作为临床乳腺肿块定性诊断方法,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快捷、经济实用和诊断率高等优点,近似于无创伤,同时不会导致癌细胞的转移,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其缺点是存在部分假阴性病例(10%~20%),本组为10.2%。
210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
210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210例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
方法2008年01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10例乳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
结果针吸细胞学检查中,诊断为良性乳腺病变的有176例,而组织学检查结果为180例,所以诊断为良性乳腺病变的准确率为(176/180)97.8%;针吸细胞学检查中,诊断为恶性乳腺病变的有26例,而组织学检查结果为30例,所以诊断为恶性乳腺病变的准确率为(26/30)86.7%。
针吸细胞学检查中,7例可疑恶性病变中,组织学检查确认其中4例为良性病变,3例为恶性病变。
结论针吸细胞学是乳腺肿块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乳腺肿物;细胞学诊断;病理组织学;针吸在女性乳腺疾病中,乳腺肿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1]。
在临床诊断中,仅仅依靠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往往会有一些苦难,而且还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所以,应该选取适当的辅助诊断方式,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FNAC)是一种操作简单、费用相对便宜和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3]。
2008年01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10例乳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01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10例乳腺肿块患者,年龄21.7~50.2岁。
1.2 取材与方法患者采取坐位或者仰卧,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准备10 ml 一次性注射器,以及与之匹配的9号针头,做好其他的相关器械准备。
医护人员一手固定肿块,另一手持注射器,刺入肿块,在负压状态下,抽吸2~4次后,减少压力后拔针。
要尽可能地吸取不同部位的细胞,吸出物推至载玻片,涂片,瑞吉染色5~10 min后,镜检。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附208例报告)
、
9
例 脂肪 坏 死 则
、
助 化疗
或对 不 能 手 术 的乳 摇 病 人 施 以 化
,
均行 区段 乳腺 切 除术
0 例乳腺腺瘤 1
;
3
例
。
疗和 放 射 治疗 的依 据 脓肿 用
。 、
还 可 以对 乳腺 局 限性
乳管 内乳 头 状 瘤施 以肿瘤 切 除术 为假阴性 结果
:
另有 巧 例 例为 阴性
,
乳 汁漪 留囊 肿及 单 纯性 囊 肿起 诊治 作
法 是 可 靠和 有价 值 的
。 ,
< 0 05 )
。
乳 癌 的 类型 特点 所 致 例 导管 内癌
,
15
例 假 阴性 一 中有 7
,
针 吸 细胞 学检 查 方
有硬癌
3例
根 据 文献 报 道
。
作 为 门诊 和 手 术前 病
.
导管 内癌 和 硬 癌 易 出 现假 阴 性
因
理诊 断 可 以 取 代传 统 的切 除活 检来 确 定肿 瘤 的组织 学类 型
% l ( 59 / 1 7 4 )
其假
1 5 /1 7 4 ( )
本 文 根 据经 验 对 针 吸 细 胞 学 检 查 的 应 用
,
临床 意义
其假 阴 性结 果 的原
该 检 查 对 生 存 的影 响等 方 面进 行 讨论
从 而 展 示 了 针 吸 细 胞 学 检 查 对 乳 腺 肿 块 的诊 断 价
:
并与术 后病理 组 织 学结果对照
,
。
全组
/ 1 ( 5 l 7
4
)
,
术 后 病 理 组 织 学 诊 断结果
乳腺肿块的针吸细胞学诊断
结 果 10例 针 吸 成 功 并 明确 诊 断 16例 , 断 5 4 诊
敏 感 性 9 . % ; 例 获 取 细 胞 太 少 , 宜 确 诊 占 73 4 不 2 7 。 良性 病 变 9 .% 4例 ( 维 腺 瘤 3 纤 9例 , 病 2 腺 3例 ,
本 组 良性 病 变 中 , 病 细 胞 近 似 正 常 , 数 量 增 多 , 腺 仅 枝 权 状 排 列 , 围 分 布 麦 粒 状 肌 上 皮 细 胞 。腺 瘤 细 周 胞较 腺 病 细 胞 略 大 , 异 型 , 窝 状 排 列 , 维 细 胞 无 蜂 纤
理 检 查 中 广 为 应 用 , 文 总 结 分 析 10例 乳 腺 肿 块 本 5
针 吸 细 胞 涂片 并 部 分 与 组 织 学 诊 断 相 对 照 , 结 果 其
进 一 步说 明 针 吸 细 胞 学 方 法 定 性 诊 断乳 腺 肿 块 特 异
性强 , 感性 高。 敏
多 见 或 同等 分 布 。其 中一 例 纤 维 细 胞 为 主 , 管 上 导
皮细 胞 几 乎 不 见 , 经 组 织 学 证 实 为 以 硬 癌 为 主 的 后
关 键 词 : 腺 肿 块 ; 皮 针 吸 ; 胞 学 诊 断 乳 经 细
中 图 分 类 号 : 7 79 R3 .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6- 112 0 ) 10 - 4 4 (0 2 -
38 0 0— 2
细针 吸 取 细 胞 学 ( N C) 断 乳 腺 疾 病 已 在 病 PA 诊
562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
562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关系和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562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针吸细胞学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针吸细胞学诊断:217例良性肿瘤,345例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227例良性肿瘤,335例恶性肿瘤,诊断总误诊率为9.8%。
无一例假阳性报告,25例(4.4%)为假阴性。
结论对乳腺肿物患者给予针吸细胞学检查,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且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创伤小、经济性以及准确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吸细胞学;组织学;乳腺肿物;对照分析乳腺肿物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易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现象,为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需要对患者乳腺肿物的良恶性质进行准确鉴别,进而能够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562例乳腺肿物患者的检查方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562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8.7±12.4)岁;病程5 d~11年,平均病程(5.4±2.5)年;肿块直径1.4~6.3 cm;467例单发,95例多发;482例单侧,80例双侧。
1. 2 方法1. 2. 1 细胞学检查首先取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对需要穿刺的皮肤常规进行消毒,注射针头使用7#,注射器为10 ml,在负压状态下直接穿刺肿物部位;变换方向,对减压拔针进行2~4次的抽吸,抽取不同部位的细胞和若干涂片,使用1:1无水乙醇和乙醚进行固定,给予H-E染色5~10 min。
1. 2. 2 组织学检查由专业医师对患者给予病理学组织检查,使用福尔马林固定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使用石蜡包埋,经切片处理后,给予H-E染色。
乳房包块细针穿刺的细胞学检查(附35例报告)
乳房包块细针穿刺的细胞学检查(附35例报告)
张爱玲;高庆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00(0)S1
【摘要】目前在有冰冻切片条件的医院,术中快速病理仍是绝大多数行手术治疗的乳癌确诊的主要手段,从预防肿瘤扩散角度来讲,应采用切除活检而不宜采用切取活检。
我院从1993年8月~1999年8月对35例乳房包块疑为乳癌病人采取包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查到癌细胞者30例,5例阴性者行切除活检后为阳性。
【总页数】1页(P89-89)
【关键词】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乳房包块;切除活检;切取活检;乳癌;手术治疗;冰冻切片;癌细胞;快速病理
【作者】张爱玲;高庆冉
【作者单位】山东桓台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8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乳腺包块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J], 符珍珠;
2.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乳腺包块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探讨 [J], 杜鹏;任道举;凡兰
3.肿瘤单克降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在腹部包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意义 [J], 王寿九;樊代明;胡家露;周绍绢;乔太东
4.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乳腺包块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J], 何大军;杨欣宇;叶倩
5.基层医院乳腺包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叶亚平;杨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报告语言与标准(马博文,阚秀)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语言与标准马博文,阚秀1针吸操作过程及标本满意标准1.1采用装有7-9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负压持针器械(手柄)。
针吸过程应多次往返针道切割式吸取(示意图),涂片时要注意保存微粒组织块。
穿刺时应沿体轴平行方向进针,避免进入胸腔。
针吸的靶标是乳腺区域组织形成肿块者。
细胞学涂片建议使用Pap或HE染色。
1.2涂片满意标准:1.2.1满意标本(satisfactory smear):诊断性实质细胞(腺细胞)数量在30-50个以上并没有外力所致变形。
细胞数量多,利于分类。
1.2.2不满意标本(unsatisfactory smear):诊断实质细胞数低于30-50个或更少;因涂片固定不良所致细胞肿胀变性;涂片时因加外力致使细胞变形等不能判断者。
2描述性报告2.1 良性腺上皮细胞:(benign glandular cell)包括多种细胞学改变,建议不要细分,以下四项报告语言细则可由诊断医师自主选择,也可不选择2.1.1 导管上皮细胞(包括大汗腺化生细胞)2.1.2 小叶腺泡上皮细胞2.1.3 纤维腺瘤或纤维腺瘤样增生2.1.4 导管内乳头状瘤样增生2.2 异常腺上皮细胞:(abnormal glandular cell)2.2.1低度病变:倾向于非典型增生的腺细胞2.2.2高度病变: 相当于中度或重度非典型增生的腺细胞2.2.2.1导管腺上皮细胞2.2.2.2小叶终末导管腺上皮细胞2.2.3 腺癌细胞(adenocarcinoma cell,ACC)2.2.3.1 高度怀疑腺癌细胞,建议根治手术前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2.2.3.2 肯定腺癌细胞2.3 其他肿瘤(other tumor)2.3.1小细胞未分化癌2.3.2 恶性淋巴瘤2.3.3肉瘤2.3.4 恶性黑色素瘤2.3.5 其他2.1良性腺细胞(benign glandular cell)定义:由雌激素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乳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包括导管和终末导管细胞)而形成肿块者的穿刺针吸涂片,包括以下细胞学表现,但不包括由炎症所引起的有炎细胞浸润的上皮细胞增生。
乳腺肿块628例细针穿吸细胞学结果分析
成薄涂 片 2 ~3张 , 自然晾干或 吹风 机吹 干 。用 瑞 氏. 姆 萨 姬 复合染液 染色 。显微镜 观 察 , 分 类 ( y 4级 Ar 级), e分 【 。病 理 组织学诊 断均为常规 石蜡切 片 , E染 色 。 H
2 结果
导管 内乳 头状瘤 中 2例诊为乳 腺炎 , 因伴有 感染 所致 。此 系
诊 断总符合率 达 9 .%( 1 。 55 表 ) 表 1 68例乳腺肿块 病理组织学 与 F A 2 N C结果 比较
确率达 9 .% , 良性肿瘤 和 病变诊 断 准确 率达 9 .% , 31 对 57 总 诊断准 确率 达 9 .% , 文 献 【4报道 稍 高。因 此 , 腺 肿 55 较 2] . 乳
形 成纤维腺瘤 , 腺瘤边 缘不 清 , 与周 围组织分界不 清 , 材 时 取 只取到 了增 生部分 。乳腺增 生 的细胞 学特 点 为细 胞成 分稀 少, 腺上皮细 胞 可 散在 或成 团增 生 , 化 良好 , 质 少 而淡 分 胞 ’染 , 细胞 及胞核 大小 基本一致 , 核染色质致 密呈细粒 状 , 核仁 小且不 明显 , 有时可见 大 汗腺 细胞 , 更有 助于 乳腺 增 生 的 这
状, 细胞 团间可 见双极裸核 细胞 , 具有特殊诊 断意义 , 一方 面 证实为 良性 , 一 方 面有 助 于纤 维 腺瘤 的 诊 断 。2 另 3例 乳 腺
肤常 规消毒 , 需麻醉 , 无 固定肿块 , 刺入深 度约为肿块 半径 的
13—23 负压 下反复进退 2 / /, ~3次 , 出物 用针 头或推 片 制 吸
共做 乳腺肿块 9 2例 , 中 68例 经 手术 治疗 , 8 其 2 并送 病 理 组 12 方法 . 穿刺用 1 ~2 I 一次性 注射 器 , . 针 头 , O 0I l l 89号 皮
针吸细胞病理学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参考模板
针吸细胞病理学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作者:尹艳华,任家胜,任玉波【关键词】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乳腺癌0 引言对1260例乳腺有明显肿物或乳腺弥漫性肿大患者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和住院乳腺肿大患者,并已做手术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病例1260例。
其中女1236例,男24例,就诊时肿物最小0.5cm,最大8cm。
1.2 方法穿刺前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肿物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晰。
穿刺时以45°角刺入肿物,保持负压2ml穿刺肿物各个方位,看到针芯有乳白色或血性成分抽出既拔出针,直接涂片,立即放入95%酒精湿固定30min,再放入苏木素染色,1%盐酸酒精分化,1%氨水兰化,伊红染色,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镜检。
1.3 诊断标准良性病变:可见到成团的腺上皮细胞团呈蜂窝状排列,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一致,不见核仁或核仁较小,细胞团内或细胞团之间有较多肌上皮细胞呈裸核状。
可疑病变:细胞大小往往界于良性和恶性病变之间,细胞数量偏少,体积较大,核染色质密集,分布不均匀,核仁明显,细胞排列有极性紊乱现象,但往往不如癌细胞那样明显。
乳腺癌:细胞排列较散,体积大,大小不一,畸形怪状,核大,核直径大于20μm,最大核是最小核2倍以上,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着色深,核仁大,数目多,异常核分裂,胞浆少,核浆比失调。
2 结果通过对1260例获得病理组织学对照的针吸细胞学标本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1260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与误诊率统计(略) 3 讨论乳腺疾病发病率较高[1],针吸细胞学不但能早期发现乳腺癌,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多方向,多部位针吸取材。
诊断准确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特异性一般在85%~95%之间。
国内阚秀86.5%,余小蒙97.3%,马博文98.8%,本文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2]。
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及其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
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及其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结果符合率。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乳腺门诊接收的326例经针吸细胞学诊断的乳腺疾病患者,同期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比两者诊断结果,统计针吸细胞学诊断符合率。
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发现326例患者中有82例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发现有80例,其中,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62例,髓样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粘液性癌2例,有2例乳腺癌患者被误诊为囊肿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乳腺积乳囊肿,二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7.56%。
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乳腺癌;针吸细胞学;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中图分类号】R3611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89-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histologic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of results. Methods: choose in October 2010 - in October 2013, 326 cases of mammary gland clinic to receive in our by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iseas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line contrast both diagnosis, statistical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 the histologic diagnosis was found in 326 patients with 8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th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found 80 cases, among them, the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5 cases, the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62 cases, medullary carcinoma in5 cases,6 cases of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mucinous carcinoma 2 cases, 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misdiagnosed as cyst diseas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histology diagnosisfor breast milk cyst,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as 97.56%. Conclusion: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diagnosis in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ccuracy is higher, can be used as a important method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Key words】breast cancer;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The pathological histology;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五、诊断程序
(二)诊断方法
1.直接法
根据细胞学检 查,对有特异 性细胞学特征 的、较易确诊 的疾病可直接 作出诊断。
底 层
鳞状上皮细胞各层细胞特征
细胞形态
底层 圆形, 细胞 直径12μm-30μm
中层 细胞
圆形、菱形、
多边形, 直径30μm-40μm
细胞核
较大,圆形。 居中或略偏位。 染色质呈均匀细颗粒 巴氏染色染成蓝色。
核相对较小
表层 细胞
扁平,多角形,
开始有角化, 直径40μm-60μm
细胞核小而深染
细胞质
(2)间质源性良性肿瘤细胞:在细胞学涂片上,与 正常间质源性细胞类似,如脂肪细胞、平滑肌细 胞或成纤维细胞。
四、恶性肿瘤细胞学
(一)概述
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体内细胞发生突变后,机 体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肿 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能侵犯、破坏邻 近的组织和器官。而且,肿瘤细胞能克隆性生长 并形成转移,侵入淋巴系统或血液,在其它器官 形成新的肿瘤。 1.癌 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2.肉瘤 源于中胚层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3. 其他恶性肿瘤命名具有高度器官特异性,如淋巴 瘤,胶质瘤,黑色素瘤等。
胞浆呈深蓝、 暗绿或灰蓝色
胞浆增多, 呈灰色或淡绿色
胞浆透明, 边缘可卷褶, 色浅绿、粉红 或橘黄色
核质比
1:(0.5-1) 1:(2-3) 1:(3-5)
2.分泌性腺上皮细胞
乳腺穿刺细胞学分析报告
乳腺穿刺细胞学分析报告
尊敬的患者:
以下是您的乳腺穿刺细胞学分析报告。
请阅读并与医生进一步讨论。
1. 病人信息:
姓名:***
性别:女
年龄:***
临床病史:***
2. 临床资料:
乳房X线和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左乳腺有一可疑肿块。
3. 穿刺细胞学分析结果:
细胞学上见到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并可见到一些散在的单个或
群体的非典型增生细胞。
核膜较为光整,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细胞体积较大。
无异型性核以及核裂形象。
没有发现明显的恶性
细胞。
4. 结论:
根据乳腺穿刺细胞学分析结果,我们初步判定这是一种非典型增生
细胞。
非典型增生细胞是乳腺组织发生异常增生的一种表现,通常并
不代表恶性肿瘤。
然而,为了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我们建议您进一步进行乳腺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5. 建议:
针对穿刺细胞学分析结果,我们建议您尽早与您的医生商讨乳腺活检的需要。
乳腺活检是一种可以提供更为准确诊断的方法,通过对乳腺组织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的存在。
请注意,这只是初步的分析结果并不能作为最终诊断,请与您的医生进一步讨论和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祝您身体健康!
此致,
***医院细胞学科医生团队。
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析(附234例报告)
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检查分析(附234例报告)
张景英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3(016)004
【摘要】@@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我院开展10年来,共行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315例.其中有病理活检结果者234例.近2年此技术已作为我院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常规检查.随着针吸细胞学检查(针吸检查)的广泛应用和经验积累,这一诊断技术对确诊乳腺肿块良恶性性质的应用价值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认可,并部分地替代乳癌术前或术间活组织检查[1].本文对234例病例作一回顾总结分析,并对无条件作术中冰冻切片的单位用针吸检查(包括术中快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意义作一重新评价.
【总页数】2页(P435-436)
【作者】张景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汀州医院,长汀县,36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分析(附162例报告) [J], 王赛云
2.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癌诊治中的意义--附86例临床报告 [J], 赵宏耀;田金红;田林;赵润珍
3.表浅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上的意义--附52例报告 [J], 赵全景;徐健
4.乳腺疾病调查报告(附乳腺增生病134例分析) [J], 李延军
5.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分析(附47例报告) [J], 朱明霞;欧阳羽;谭欢;娄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针吸取活检在乳腺增生诊断中的作用
细针吸取活检在乳腺增生诊断中的作用
马新民;杨文光;张新峰;马博文;巴彩彩;迪丽努尔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13)2
【摘要】本文对我科于1986年元月~8月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病人的临床诊断进行了研究。
100例病人全部做了细针吸取活检及细胞学检查,轻度增生71例,中度增生13例,重度增生16例。
细针吸取活检简单、方便,是乳腺增生症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总页数】2页(P142-143)
【关键词】针吸活检;乳腺增生症;诊断
【作者】马新民;杨文光;张新峰;马博文;巴彩彩;迪丽努尔
【作者单位】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04
【相关文献】
1.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诊断淋巴结结核中的作用 [J], 余小琴;方雪松
2.细针吸取活检细胞学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J], 季洪爱
3.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在男性乳腺发育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J], 魏春娥;武巧伶;苗
金红
4.细针吸收活检在乳腺增生诊断中的作用 [J], 马新民;马博文
5.分析甲状腺实性结节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活检的应用价值 [J], 王文普;张丹;张凯;王磊;于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语言与标准马博文,阚秀1针吸操作过程及标本满意标准1.1采用装有7-9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负压持针器械(手柄)。
针吸过程应多次往返针道切割式吸取(示意图),涂片时要注意保存微粒组织块。
穿刺时应沿体轴平行方向进针,避免进入胸腔。
针吸的靶标是乳腺区域组织形成肿块者。
细胞学涂片建议使用Pap或HE染色。
1.2涂片满意标准:1.2.1满意标本(satisfactory smear):诊断性实质细胞(腺细胞)数量在30-50个以上并没有外力所致变形。
细胞数量多,利于分类。
1.2.2不满意标本(unsatisfactory smear):诊断实质细胞数低于30-50个或更少;因涂片固定不良所致细胞肿胀变性;涂片时因加外力致使细胞变形等不能判断者。
2描述性报告2.1 良性腺上皮细胞:(benign glandular cell)包括多种细胞学改变,建议不要细分,以下四项报告语言细则可由诊断医师自主选择,也可不选择2.1.1 导管上皮细胞(包括大汗腺化生细胞)2.1.2 小叶腺泡上皮细胞2.1.3 纤维腺瘤或纤维腺瘤样增生2.1.4 导管内乳头状瘤样增生2.2 异常腺上皮细胞:(abnormal glandular cell)2.2.1低度病变:倾向于非典型增生的腺细胞2.2.2高度病变: 相当于中度或重度非典型增生的腺细胞2.2.2.1导管腺上皮细胞2.2.2.2小叶终末导管腺上皮细胞2.2.3 腺癌细胞(adenocarcinoma cell,ACC)2.2.3.1 高度怀疑腺癌细胞,建议根治手术前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2.2.3.2 肯定腺癌细胞2.3 其他肿瘤(other tumor)2.3.1小细胞未分化癌2.3.2 恶性淋巴瘤2.3.3肉瘤2.3.4 恶性黑色素瘤2.3.5 其他2.1良性腺细胞(benign glandular cell)定义:由雌激素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乳腺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包括导管和终末导管细胞)而形成肿块者的穿刺针吸涂片,包括以下细胞学表现,但不包括由炎症所引起的有炎细胞浸润的上皮细胞增生。
2.1.1 导管上皮细胞一般性良性腺细胞(ordinary or usual benign glandular cell)位于真皮下方的微窿起,有明显的触痛或疼痛感,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
标本中细胞数量极少,多为100个以下。
镜下细胞量少,散在分布为主。
也可成片分布,呈平铺状、蜂房状排列整齐,细胞体积小,大小一致;散在者卵圆形裸核或少量胞质,如麦粒状,或称“双极裸核细胞”,两端带有胞质突起的细胞,即梭形细胞,一般认为是肌上皮细胞。
反映良性增生,大多数的乳痛症和功能性改变与此有关。
一般不作治疗处理。
(图)杈枝状小导管腺细胞(branch duct glandular cell)病变区位于乳晕区外,条索状隆起性结节。
针吸涂片细胞量丰富。
导管柱状细胞形成杈枝样改变,形似导管及其分枝导管的局部,细胞一般呈双层,中间部分着色淡,形成导管样,细胞大小规整一致,无异型性改变,个别细胞团可有管状增粗(细胞量增多)的表现。
(图)背景很少有粘液样变。
处理:随访治疗或切除,活组织检查。
导管腺上皮细胞化生性改变(duct glandular cell metaplasia)针吸手感有进入小管腔内感觉,粗型条索状隆起性肿块,镜下细胞较丰富。
腺上皮细胞呈不规则的平铺片状、乳头状、梁状、杈枝状等细胞团。
大汗腺样化生细胞体积增大,呈多边形或类圆形;胞质丰富且红染,胞质可呈颗粒状或透明样;核圆形位于胞质中央或偏位。
背景中可见有多量的巨噬细胞或多核巨噬细胞(杜顿细胞),体积大,泡沫样胞质或有吞噬物。
(图)处理:切除和活组织检查。
2.1.2 小叶终末导管腺上皮细胞良性改变(benign lobule terminal duct glandular cell)病变位于乳晕区外远端,触诊可见真皮层下方成片状不平的肿块,无界限。
针吸涂片若细胞丰富,可见形似小叶和腺泡状改变的形态。
小叶终末导管腺上皮细胞如同“细胞树”多个圆形的细胞团组成小叶样细胞团群,细胞大小一致,细胞团外围细胞深染,中央淡染如同薄雾状。
单个出现的细胞团细胞相互连接紧密,细胞团大小较一致,细胞团之间可见纤维细胞。
(图)处理:随访或活组织检查。
2.1.3纤维腺瘤样增生的腺上皮细胞改变(glandular cell change associated with fibroadenosis)包括纤维腺瘤(fibroadenoma)和纤维腺瘤样增生(fibroadenosis)。
两者在临床上的区别在肿块触诊前者分界明显,具有包膜,而后者则界限不明显或部分明显。
前者为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触诊表面光滑。
腺上皮细胞明显地增多,分布为片状、指状及成团状,其中细胞核大小一致,核仁、核膜明显且规整,核染色质均匀。
细胞排列较少重叠,呈平铺状或片状。
(图)背景中可见有散在的梭形细胞,可呈裸核状,亦可有少量突起状胞质。
粘液样变区可见梭形细胞。
仅凭镜下不能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触诊极有参考价值。
处理;根据肿块大小,可切除。
2.1.4 导管内乳头状瘤样增生的腺上皮细胞的改变(glandular cell change associated with introductal papillomanosis of theareola)病变局限于乳晕区,呈厚片状肿块。
针吸涂片细胞量极丰富。
细胞呈乳头状成团或呈片状分布,细胞一般分化良好,但也有具有类似异型性样变化,表现在大多数良性形态的细胞团中可发现少数细胞团细胞核体积增大,重叠致密分布,及核染质增粗深改变,部分细胞构成腺球样细胞团,极似腺癌样改变,这种表现“杂”的现象,往往为良性改变。
(图)背景可发现多量粘液样变区,其内有成团或乳头状细胞,形成粘液腺癌的假象。
但其中的不规则团状细胞群常有边缘区不规整有散在分布的细胞游离在外周,则应是良性改变。
处理:手术切除,活组织检查。
2.2异常腺细胞(abnormal glandular cell)一般发生于乳晕区外。
针吸细胞量丰富。
细胞成份单一,细胞常呈重叠不规则深染细胞团。
根据其异型性的不同和涂片中具体形态情况分为低度病变(倾向非典型增生改变)与高度病变两种。
2.2.1腺上皮细胞低度病变:倾向于非典型增生的腺细胞(favor atypical hyperplasia glaudular cell)中年女性无明确原因的、与月经周期无关的无痛性肿块,其体积较小,往往为直径1cm左右的肿块。
涂片中细胞数量增多,细胞体积稍增大,大小略有不一致;多成团分布,呈不规则分枝状,或成片,或成堆,散在者亦可见;核染色粗颗粒状并深染,核仁明显可见;麦粒状双极细胞少见。
反映轻度不典型腺细胞或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腺细胞。
背景清晰,无其他细胞或粘液样变。
(图)处理:切除,活组织检查。
2.2.2腺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igh-grade lesion of glandular cell),相当于中度或重度非典型增生的腺细胞2.2.2.1导管腺上皮细胞(duct glandular cell)细胞成分单一,细胞体积增大,为红细胞的3倍以上,大小可不一;细胞数量中到大量,且异型性不一;以成堆成团分布为主,散在者极少见;细胞排列紧密,拥挤重叠,有三维立体感成团或聚团倾向,细胞团可呈梁状、乳头状、筛状及腺样结构;细胞核染质呈粗颗状或凝聚成块状,分布稀疏不均,核仁增大或多个,明显可见,核膜清晰;胞质嗜硷嗜酸(双嗜性);麦粒状双极细胞基本不见;另有少许轻度不典型或正常腺细胞。
反映;腺上皮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腺癌。
(图)2.2.2.2小叶终末导管腺上皮细胞(lobule terminal duct glandular cell)小叶终末导管腺细胞的非典型细胞表现为小叶中的终末导管腺细胞数量异常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核增大和重叠紊乱排列;核染质粗颗粒状呈不均匀的“椒盐状”分布,核仁明显增大。
细胞一般呈圆形小球样成团(多个)分布。
反映小叶腺细胞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图)鉴别诊断:功能性增生可有细胞核增大、深染的细胞团,但其核染质致密均匀并不呈大小不等的粗颗粒。
涂片的整体表现一致,细胞饱满但无异型性表现。
处理:切除活组织检查,恶性者扩大切除。
2.2.3腺癌细胞(adenocarcinoma cell,ACC)2.2.3.1高度怀疑腺癌细胞:有癌细胞,证据较充分但细胞数量极少,几个或十几个癌细胞者,可发“高度怀疑为腺癌细胞”或“腺癌-肿瘤细胞数量太少,建议手术时行冰冻切片检查”等。
2.2.3.2肯定腺癌细胞:诊断依据确凿,肯定为腺癌细胞。
提示如果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成份较杂时应考虑恶性结果是否正确,如不能确定,可归入前项并建议手术时行冰冻切片检查。
在全面了解了涂片中的细胞后,可注明“大细胞型或小细胞型”,能分型者,可提示类型,如“考虑黏液腺癌”等(见判断参考内容)。
处理:按临床分期处理。
2.3 其他肿瘤2.3.1 小细胞未分化癌(参阅肺细胞学部分)2.3.2 恶性淋巴瘤(参阅淋巴结部分)2.3.3 肉瘤(参阅肉瘤细胞学部分)2.3.4 恶性黑色素瘤(参阅皮肤细胞学部分)2.3.5 其他判断参考内容:下面的内容可作为观察时的参考:恶性特征明显的上皮细胞构成拥挤重叠排列三维结构的细胞团,形成腺样结构、列兵样结构和梁状结构,或散在分布,其周无散在的良性裸核样细胞,可见坏死。
根据各自的细胞特征一般能够区分的类型如乳头状腺癌、粉刺样癌、粘液腺癌、汗腺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以及大嗜酸性腺癌等。
在具体分型之前将涂片中的癌细胞分为分化好和分化差的腺癌。
分化好的腺癌癌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核也相应小,涂片中以成团出现的癌细胞为主,散在的癌细胞少见;癌细胞团中的核分裂相不见或少见;单、多核瘤巨细胞极少见,双核癌细胞少见。
分化差的腺癌细胞体积大,大小不一致,核增大明显;异染色质贴近核膜。
涂片中以混合形式出现的癌细胞,有成团的,也有散在的;单个或成团癌细胞中的核分裂相可见或多见;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可见,双核癌细胞多见。
这样的分类方法将Arne Wallgren & Zajdela两人的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并加进了核分裂相与瘤巨细胞等指标,较为客观与实际,是可行的。
在组织学上以组织结构、实质与间质及浸润情况等作为依据的分型在细胞学上较难作出相应分型,而以细胞特点、参与成份,细胞排列情况及分泌物等作为依据的分型,在细胞学很容易就其特点作出分型判断,且准确可靠。
近年来国内外作者已初步摸索出一些经验。
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乳腺肿块坚硬,进针不易,皮肤有陷入,吸出物为极少量脂质及结缔组织,镜下特点:细胞量极少,大部分针吸涂中仅见数个到数十个细胞,呈小群分布在脂质空泡之间,癌细胞小,核轻度大小不一,恶性特点不明显,注意此型易误诊或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