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历史论文--浅析《大将军韩信》

合集下载

战将韩先楚观后感

战将韩先楚观后感

战将韩先楚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电影《战将韩先楚》。

这部电影以中国战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韩非子与楚国将领白起之间的较量和智谋斗争。

影片中,两位战将展现了各自的才华和智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中的韩非子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思想家和策略家。

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引领着韩国走上了一条强大的发展道路。

他的智谋和策略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他的领导下,韩国成为了当时战国七雄之一,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力。

与之相对的是,楚国将领白起的角色。

白起是一个十分勇猛果敢的将领,颇有一将无敌之势。

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带领着楚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的战略布局和指挥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他对敌军采取的各种斩将、连环计等手段,使敌军节节败退,最终使楚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在电影中,韩非子和白起的较量经历了多个阶段,他们之间的智谋斗争令人叹为观止。

两人都具备着卓越的才能,各自运用智慧和战略,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

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智慧和胆略,也反映出当时战国时期兵法和政治的复杂性。

除了展现两位战将的智慧和勇猛外,电影还通过叙述国家建设和战争的场景,向观众传递了一些深刻的内涵。

首先,战争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牺牲。

片中,为了国家的利益,无数的生命被牺牲,许多人流离失所,这让人深刻地反思战争的代价。

同时,影片也揭示了国家的发展不能只依靠武力,还需要智慧和谋略。

韩非子和白起都是智勇双全的典范,他们通过智慧和领导才能,实现了各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影片中的剧情紧凑,节奏明快。

两位主角的对决不仅激烈而又精彩,同时还渗透着对于国家和人性的思考。

导演通过逼真的画面和细腻的表演,再现了当时战国时期的历史场景,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氛围和紧张感。

总的来说,电影《战将韩先楚》通过展现韩非子和白起之间的智谋斗争,揭示了战国时期政治和军事复杂性,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影片不仅刻画了两位主角的个人形象,也揭示了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读《韩信》心得体会范文

读《韩信》心得体会范文

读《韩信》心得体会范文《韩信》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著名将领韩信为主题的纪实类长篇小说。

作者通过对韩信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在阅读《韩信》后,我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之情。

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韩信》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韩信的智慧和机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战争中,韩信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定出一系列独特的战略和策略,成功地击败敌人。

他善于分析形势、掌握敌情,并准确地判断出对手的意图和弱点,从而在危机和困难中找到突破口。

韩信还非常重视情报工作,他派遣密探潜入敌营,收集情报,为自己制定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像韩信一样善于运用智慧和机敏,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其次,韩信的勇敢与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战场上总是冲在最前面,充满勇气和决心。

无论是在长平之战中的背水一战,还是在钓鱼台之战中的逼敌而不与之争,韩信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即使遭受挫折,他也能坚守信念,努力战胜困难。

这种勇敢和坚持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应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勇敢和坚持,迈过一切阻碍走向成功。

再次,韩信的忠诚和为国家服务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一开始就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为己任。

他拥有无私的精神,不图个人私利,只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付出。

他的忠诚和为国家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韩信的坚持和奋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小生活贫苦,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勤奋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

他不甘于平庸,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奋斗。

正是这种坚持和奋斗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将领。

我们应该向韩信学习,保持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勇敢面对困难,追求卓越,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意义。

小学议论文作文:忍辱负重的韩信2

小学议论文作文:忍辱负重的韩信2

忍辱负重的韩信
今天我在灯光下继续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仿佛来到了金戈铁马的楚汉末年,我认识了一位能屈能伸的大英雄--韩信。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歇后语赞扬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曾辅助刘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

可这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却在少年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

少年时的韩信在街道上遇到了一个小混混,他威逼韩信从他的跨下钻过,韩信沉思片刻,瞪了他半天,人们以为韩信会跟小混混打一架,可他却出乎意料地钻了过去,整条街上的人都朝笑他是胆小鬼。

韩信默默地忍受这胯下之辱。

读到这里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像一团火灼烧在我心中,热血沸腾,真想大喊一声:韩信你真是太胆小了。

从他胯下钻过,简直是一条狗的行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跪都不能跪,更何况从他胯下钻过呢!你真是个懦夫,要是我,宁可跟他打上一架,打得遍体鳞伤。

我沉思片刻,突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为什么韩信要从他胯大钻过,因为他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韩信当时不从那人胯下钻过,一定会被打死的,韩信不但忍受了胯下之辱,还铭记在心把他化作奋发图强的力量。

他熟读兵书,在战场英勇杀敌,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
大将军,扬眉吐气。

最终被刘邦封为淮阴侯。

韩信能忍受这般耻辱,真是令我太感动了。

此时我心中很惭愧,从前有一次,别人骂了我几句,我便动手打了他几拳,现在想起心里很惭愧,我以后一定要向韩信学习,学习他那种忍辱负重的精神。

历史趣谈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 韩信有没有谋反?

历史趣谈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 韩信有没有谋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韩信有没有谋反?导语: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然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位旷世名将,最终因“谋反”之罪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然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位旷世名将,最终因“谋反”之罪横遭杀戮,死非其所,实堪哀伤。

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瞻仰韩信庙时的感慨:“将略兵机命世雄,仓皇钟室叹良弓!”古往今来,许多人认为韩信并未谋反,这是刘邦、吕后制造的一大冤案,是谋杀。

那么,韩信是谋反还是被谋杀?又是如何被谋杀的呢?社会经验等于零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其军事才能在太史公如椽巨笔的描述下,早已为世人熟知。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军事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军事家。

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

而他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自出山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见《史记》),天下莫敢与之争锋,其卓著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

然而,韩信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政治斗争上几乎等同于白痴。

韩信早早丧了双亲,家道贫寒,因生计无着,常食不果腹。

曾“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就是去蹭饭,甚至蹭到一位以洗衣服为生的老妇人漂母那里。

结果亭长家讨厌他,每次都故意提前吃饭时间,让韩生活常识分享。

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

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

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去年新拍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一度成为银屏大热,我也经人推荐看了这部电视剧,并且很快喜欢上了由段奕宏饰演的韩信形象。

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本,尝试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辉煌与灭亡的原因。

读《淮阴侯列传》,韩信此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孤高自傲:“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就是说韩信少年时经常到一个亭长家蹭饭吃,亭长老婆讨厌他,变着法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气之下竟跟亭长断绝了关系。

可见韩信自尊且自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冷言冷语。

那么为什么韩信在少年会有这样的性格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韩信没落贵族的身份。

文中说韩信好带刀剑,后面又说:“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那时候只有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剑,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很可能是个没落贵族,而空有身份而无家底,空有才能却无人赏识令他性格较为极端,他不愿蝇营狗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2、韩信从小家贫为大多数人歧视,加上常常寄人篱下造就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而后来他“亡楚归汉”和“萧何夜下追韩信”亦由此性格导致。

虽然韩信性格孤傲,但他却能在关键时刻隐忍。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古人说:“士可杀而不可辱”。

那韩信为什么接受这样一个奇耻大辱呢?也许有人说少年贫穷的生活让他学会了忍耐,但也许苏东坡的《留侯论》开头的这段话更适合用在韩信身上。

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Han Xin, also known as Marquis Wenyuan of Huaiyin, lived during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was a prominent military general and politician. H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 contributing to the overthrow of the Qin dynas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n empire. Han Xin's legacy is a complex and controversial one, as his reputation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debate and analysis throughout history.韩信,又称淮阴侯,生活在西汉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他在汉代的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了秦朝的覆灭和汉朝帝国的建立。

韩信的遗产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他的声誉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和分析的对象。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an Xin's rise to promin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his military prowess and strategic acumen. He was known for his innovative tactics and his ability to outmaneuver his opponents on the battlefield. His military achievements, such as the conquest of the State of Wei and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Han empire, solidified his reputation as a formidable and talented general.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韩信之所以崭露头角,归功于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头脑。

论韩信 初中作文【750字】

论韩信 初中作文【750字】

论韩信初中作文【750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好汉令我钦佩,如秦琼、武松、关羽、岳飞等历史着作中的人物。

其中数司马迁《史记》笔下的韩信,令我非常钦佩,他的智勇双全、英勇顽强,同时也对他死而感到十分的惋惜。

读过《史记》后,在我的印象里,韩信是一个坚强的人。

他有一次被一个无赖侮辱,那个人要韩信拨剑杀了他,不然就要韩信从也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为了不毁了自已的一生,就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别人都耻笑他,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韩信这是为了明日的辉煌呢?韩信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在一次与赵国的战斗中,对方人多势众,韩信与将士们背水一战,大家都殊死拼战,以一当十,在敌悬我殊的情况下大败敌军,并俘虏了赵王歇,将士们都夸大将军韩信聪明。

韩信又是一个骄傲自满并且十分奸诈的人。

汉朝建立后,他认为自已是汉朝的大功臣,便骄傲自满,恃功自傲,汉高祖刘邦怕他起兵造反,于是就把韩信降级为淮阴候。

韩信就因为这一件事,就想和陈豨起兵造反,被丞相萧何发现,被诛来九族,一代名将就这样坠落了,真令人惋惜。

我认为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他正是忍一时之气,勤奋努力,才造就了以后辉煌的成就。

如果他当时杀了那个人,就会因为秦朝的严法苛政去坐牢,这就如蝼蚁般卑微的死去。

忍受胯下之辱,这不是般刚烈坚强的男子所能到达的地步吗?我也认为韩信背水一战,正是他熟读兵书的结果,也才使他成为了汉室开国功臣。

刘邦对他的评价是:“率领百万大军,功无不克,战无不胜,我比不上韩信。

”我认为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战功,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样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与周朝的周公、召公这些人相媲美了,后世子孙可以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当天下已经安定后,不辅佐君主使君主更加贤明,却想起兵造反,因此被诛灭九族。

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绝,良弓藏。

”这也不是合情合理的吗?这是有原因的呀!韩信既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

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作文:关于韩信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大家好,我叫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韩信!韩信是一个勇敢善战的将军,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汉朝时期。

当时中国分裂成几个国家,互相打仗。

韩信就是帮助刘邦统一了中国的战将之一。

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去世的早,他被卖为奴隶。

可是韩信并没有放弃,而是刻苦训练武艺。

后来韩信加入了项羽的军队,但因为项羽的暴躁脾气,最后就投靠了刘邦。

韩信非常勇猛,在很多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比如长坂坡之战,韩信指挥军队从山上滚石头砸敌人,赢得了胜利。

还有就是彭城之战,韩信采取伏击战术,把敌人一网打尽。

刘邦统一中国后,封韩信为韩王。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发生了党同伐异的内乱,韩信被杀害。

但是历史永远铭记这位功臣谋士的功绩。

时移世易,到了现代,韩信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和电视。

比如有《汉武大帝》、《汉武》等电视剧,有些明星饰演过韩信这个角色。

现在韩信的故乡河南省新野县,修建了韩信文化园,里面有韩信雕像、韩信祠堂等,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祭拜。

我们小学的校园里也有一座韩信雕像,那是一个手持佩剑、矗立骏马上的威武男子。

我经常路过那里,就会想起韩信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故事。

真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如此勇敢正直的人。

总之,韩信是一位光芒万丈的历史名人,他的事迹让我们永远铭记。

虽然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但是他的故事依然感人至深,激励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这就是我对韩信历史和现状的一些了解,希望通过这篇报告,大家也能更多地认识这位杰出英雄。

谢谢大家!篇2韩信是汉朝开国功臣,也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军。

他从小就很勇敢,长大后参加了很多战斗,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常常没钱养活他。

有一次,他和妈妈去河边挖野菜,结果被洪水冲走了。

好在有牧羊人救了他们,不然就太危险了。

从那以后,韩信就决心要当一个勇士,保护家人和别人。

志异非志高_浅析韩信的人生悲剧

志异非志高_浅析韩信的人生悲剧

在历史的星空中,韩信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流星。

他集项羽之“勇”、刘邦之“忍”,张良之“谋”于一身却更见复杂。

既虚怀若谷,又矜功自傲;既情深意重,又睚眦必报。

他曾一文不名,遭世人厌弃,却一夜之间骤封大将,威名远扬。

他曾深谋远虑,为刘邦计议天下大势,却又目光短浅,不曾谋得全身之策;曾经叱咤风云、横扫千军,为汉室奠定千秋基业,最终却束手就擒,遗恨终生,被妇人斩于菜刀之下,以至于两千年来为后人唏嘘不已、争论不休。

太史公的如椽巨笔,在把众多形同水火的性格统一于一人之身,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独具魅力的韩信,展示给后人一副灿烂而短暂的传奇人生之同时,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思考呢?1落魄三事见异志,富贵沽名失常情《史记·淮阴侯列传》①开篇写韩信落魄之时三件“小事”:南昌亭长妻“晨炊薷食”、“漂母饭信”、受“胯下之辱”三事,在这三件小事中勾勒出韩信身上同时并存的矛盾性格。

亭长妻“晨炊薷食”,韩信“怒,竟绝去。

”漂母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报母。

”受胯下之辱,韩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史记菁华录》在此三处分别评道:“盖久知之,至是则不得不怒耳。

”“前怒今喜,其可怜一也。

前绝去,今图报,其无憀一也”。

“一片沉毅,在‘孰视’二字,非向日为一饥饱轻喜轻怒故态矣。

须参,须参。

”②为何“不得不怒”?韩信天天在亭长家蹭饭,亭长妻肯定不止一次流露厌恶,为何等到拒绝给饭吃了才“怒,竟绝去”?貌似自尊的性格下面潜藏着什么呢?然而奇怪的是,因为“晨炊薷食”即恼羞成怒的韩信,在面对“胯下之辱”这种更严重的侮辱时,为什么没有“怒”呢?“胯下之辱”历来被津津乐道,在肯定韩信具有隐忍精神背后,笔者认为深层的原因恐怕是韩信把生命看的比尊严更重要。

在面对生死存亡和忍受“胯下之辱”的抉择时,他尽管“孰视之”,———思想斗争了很久,但还是“俛出胯下,蒲伏。

”———失去一时尊严算什么?丢掉性命可就什么也没有了!太史公通过韩信的“一怒一喜一忍”,勾勒出韩信既“轻喜轻怒”又沉毅隐忍的的双重性格。

淮阴侯韩信研究报告论文

淮阴侯韩信研究报告论文

淮阴侯韩信研究报告论文
淮阴侯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淮阴侯韩信的研究,探讨其领导才能和对战争的贡献。

首先,韩信的领导才能非常突出。

在他成为淮阴侯之前,他经历了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吴王刘备的亲信将领的过程。

他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而且还表现出了对部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的组织能力。

他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他也善于与人沟通和协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部队。

这些领导才能使韩信能够在战争中取得重要的胜利,并在政治上获得了高度的威望。

其次,韩信在战争中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巨鹿之战、鸿门之计等。

在巨鹿之战中,他成功引诱了项羽的进攻,并利用埋伏迅速击败了敌军。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刘备得以保全部队,并为他在之后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鸿门之计中,韩信出色地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诡计,成功地陷阱项羽于不利局面。

通过这些战役,韩信展示出了他的战略和战术能力,为中国历史上的丰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淮阴侯韩信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军事家,他的领导才能和对战争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韩信的人才和贡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战争的发展。

此外,韩信的成功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启示和经验,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和军事家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从非遗的显隐二重性看新编昆剧《大将军韩信》

从非遗的显隐二重性看新编昆剧《大将军韩信》

文化遗产年第2期从非遗的显隐二重性看新编昆剧《大将军韩信》赵蝶[摘要]“非遗”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既包括可见的遗留部分,也包括不可见的遗失部分,只有 当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共同作用,我们才能探知“非遗”的整体。

这一显隐二重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与保护“非遗”时兼顾可见与不可见的两个方面。

《大将军韩信》是浙江省昆剧团推出的新编昆剧,在昆曲艺术的可见 方面,该剧大致遵循了昆曲的传统范式;但在昆曲艺术的不可见方面,该剧呈现出的话剧化倾向使昆曲艺术 自身特质被弱化与遮蔽。

这种情况在当代昆曲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对此若不加以重视,恐有导致昆曲艺术 隐性失传之虞。

[关键词]非遗昆曲显隐二重性昆曲的异化〔中图分类号〕1207. 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0890 (2018)02 -096 -07_、“非遗”的显隐二重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法文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eriel及英文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相对应的中译名,“非遗”为其简称。

法文—materi­el和英文 intangible 有非物质的、无形的之义,heritage 与 patrimoine 指祖产、遗产,cultural 与culturel则指文化,中译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将其合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培凯对 此译名表示质疑,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 个译名最大的不妥之处在于,它似乎过度强调文 化的“遗产”,而“遗产”一词易使人联想起诸如 “知识产权”、财产、物业等可换作金钱的物品,但该词对应的法、英文强调的都是文化的传承,并非财产。

因此,他建议用“非物质文化传承”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免人们受“遗产”的误导而首先思考其金钱价值,忽略文化传承的大 端。

!郑培凯从艺术文化自身的角度对译名提出质 疑,体现了知识人的思考与洞见。

但用“非物质文化传承”代替“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有可商榷 之处:其一,“遗产”虽有偏重物质性的危险,但 当它与“文化”组合成为“文化遗产”这一偏正 式短语时,已被限定于“非物质”的范畴内;其 二,“传承”虽申张了《公约》中“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等非物质性 的一面,却容易遗漏《公约》中同样提及的“相 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物质 性的一面其三,旧译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通 行已久,重新推广新译名的难度较大。

读《韩信》有感

读《韩信》有感

读《韩信》有感引言《韩信》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将领韩信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韩信的智勇和勇猛的战斗精神所折服。

本文将从韩信的聪明才智、崭露头角的机会和勇敢果决的军事决策等方面,对《韩信》给予自己的感悟进行阐述。

韩信的聪明才智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以他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智慧而备受赞誉。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韩信年少时的求学经历和军事训练,使我深刻感受到他的聪明才智和领悟能力。

韩信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够迅速判断敌我力量的对比,并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这种洞察力和应变能力使得他在战斗中屡屡取胜,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战略家。

崭露头角的机会韩信在年轻时由于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也使得他能够崭露头角,迅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书中描述了韩信在一次意外中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并被任命为刘邦的亲信将领。

这个机会让韩信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最终成为刘邦帐下的一位顶尖将领。

这给我带来的感悟是,机会虽然是偶然的,但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准备,才能抓住机会。

韩信以其过人的才智和努力的训练,在得到机会时能够立刻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了刘邦的赏识。

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只有准备好的人才能够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勇敢果决的军事决策《韩信》中还详细描述了韩信在军事决策时的勇敢果决。

韩信在很多关键的战役中都采取了出人意料的策略,并成功取得了胜利。

他敢于打破传统的战略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战术,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从韩信的勇敢果断中,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困境时,勇气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韩信敢于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冒险尝试新的战术,正是因为他拥有勇气,才能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结论通过阅读《韩信》,我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将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韩信的聪明才智、崭露头角的机会和勇敢果决的军事决策都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我深刻认识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聪明才智和机会的把握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勇气和决心。

《大将军韩信》剧情介绍

《大将军韩信》剧情介绍

片名:大将军韩信
主演:焦恩俊孙海英吴毅将孙雅
类型:历史剧
地区:大陆电视剧
上映: 2010年
剧情介绍
汉朝大将军-韩信高清下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代名将,在天下纷攘、群雄并起的秦朝末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开创了汉朝四百多年基业,而且创造了许多载之世界军事史册的经典战例,被后世民间誉为“兵仙”。

《本资源来自于蓝影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蓝影BT高清下载站》电视剧《大将军韩信》高清下载以韩信一生的历程为主线,从他在淮阴的少年生活写起,历经仗剑从军,弃楚归汉,狩猎诸侯,一统天下,至被斩长乐宫钟室结束,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这位西汉开国大将军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功大悲、大起大落的曲折人生经历,炽情热烈地颂赞了韩信一生以天下安宁、万民福祉为己任,披肝沥胆、重义轻身、慷慨赴死的亮节高风。

看点:
一是重新解读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

对史学界素有争议的韩信身世之迷,韩信从军初衷,韩信弃楚归汉的缘起,韩信蒙冤真相等等,都有令人信服且耳目一新的推论,且于鲜活生动的剧情中,将韩信、刘邦、项羽等人物命运及相互间的微妙关系演绎得丝丝入扣,引人入
胜。

二是准确把握历史,重新演绎典故。

如胯下之辱、昌亭之客、漂母施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该剧将以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合乎情理的推演,力求还原两千年前的真实情状。

三是强大的主创阵容。

该剧由香港著名古装剧导演范秀明先生执导,男一号则是台湾当红明星焦恩俊,男二号为大陆实力派明星孙海英,项羽的扮演者是吴毅将。

读《韩信》心得体会

读《韩信》心得体会

读《韩信》心得体会《韩信》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将领韩信的传记,通过讲述他的一生和军事生涯,展现了他的智勇和勇敢。

从这本书中,我对韩信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韩信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机智的将领。

在书中许多情节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策略和谋略。

他善于分析和判断战局,往往能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突袭,从而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他还善于利用外交手段,通过联合敌对势力,达到自身的目的。

韩信的聪明智慧和过人的思维能力,使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其次,韩信是一个勇敢且有魄力的将领。

在书中,他多次在危急的情况下展示了出色的勇气和冷静的应对能力。

无论是在正面战场上,还是在暗中暗杀敌人的行动中,他都展现出了坚定的胆量和毫不畏惧的勇气。

他不畏艰险,并常常愿意冒险去追求胜利。

韩信的勇敢和冷静在他的军事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他成为了古代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

另外,韩信的忠诚和纪律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对自己所效忠君主的忠诚,使他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保持清醒和客观的判断。

他明白,只有忠诚于国家和君主,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此外,韩信严格要求自己和手下的士兵遵守纪律,不容忍任何军纪破坏行为。

这种忠诚和纪律的精神,为他建立了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并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最后,韩信的坚持和努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轻易放弃,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努力和坚持,就能够克服任何艰难和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通过阅读《韩信》,我对这位伟大的将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智勇和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启发了我很多。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习韩信的耐心和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我们也能够在生活和事业中取得成功。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通用32篇)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通用32篇)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经典美文:浅说韩信(通用3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美文吗?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美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美文:浅说韩信,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美文:浅说韩信篇1近日和朋友交谈,无意中说到了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上名声赫赫的人物,最后被冤死,汉朝的韩信、宋朝的岳飞、明朝的袁崇焕等人。

我当时开始了反驳,因为这三个人的死亡并不是被冤枉那么简单的,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从汉朝的韩信开始分析。

当时,韩信是刘邦得意的大将,也是刘邦提防最深刻的大将。

应该说,韩信所立下的功劳,是汉朝时期所有大将中最大、最多,也是最不应该被刘邦杀了的。

但是,细细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韩信被刘邦所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为这是韩信的性格所致,也是刘邦对韩信的了解所致。

韩信年轻的时候,带着剑,被小痞子戏弄,从小痞子的胯下钻过去。

放到今天,我们也来看一下。

如果我们在锻炼的时候,手里拎着剑,或者是拎着刀,遇到了一个小痞子,小痞子逼迫着我们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想一想,是不是这个小痞子自己在找死?即使是剑刀再不锋利,杀死他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因为小痞子挑衅在先,这是取死之道。

即使当时我们再老实,也会怒火中烧的,也会挥起剑或者是刀,劈向这个小痞子的。

可是,当时的韩信,却并没有这么做。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常人都难以忍受的侮辱,而韩信忍受下来,韩信的理想并不是简单的,用一句话说,就是“所谋者甚,所求者大。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开始为他后来的路做准备了,而不是简单的“胯下之辱”所能遏制的,相对来说,“胯下之辱”只是一件小事情,而他的志向,才是大事情。

楚汉争霸在经历最为困难的时候,韩信是袖手旁观的,而且对刘邦进行了要挟,就是想要“代齐王”。

而这个时候,刘邦带领的很多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的。

即使是后来汉朝建立,刘邦怎么可能会忘记这件事情?还有,刘邦有着识人之明,知道这个人将会做什么。

【精编范文】我眼中的韩信作文-实用word文档 (8页)

【精编范文】我眼中的韩信作文-实用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眼中的韩信作文导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眼中的韩信作文,希望大家阅读愉快!我眼中的韩信作文一在中国的历史名将中,有一颗闪亮的星——韩信。

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巧妙运用计谋帮助刘邦占四国,败项羽,夺天下。

同时,在我眼中,韩信是一位奋发进取、能屈能伸的大英雄。

由于穷困的原因使韩信在饥饿中知道了奋发进取,他也不想因为一时的怒气而被官府杀头,从来懂得能屈能伸。

我所钦佩的正是他这种虚怀若谷与逆境求生的精神。

在历史上,能不被穷困所屈服,在侮辱中奋发向上的人少之又少。

在绝境中取得成就的人更是万里挑一。

韩信令我钦佩还在于他的机智果断,拥有百战百胜的才智。

除了奋发进取,能屈能伸之外,他的诚实也令我十分敬佩,在饥饿的交迫下,一位老妈妈援助了他。

他说以后会好好报答他,尽管老妈妈拒绝了他,但他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便来到家乡,兑现自己的许诺,赏给老妈妈一千两黄金,这种知恩图报的品格真是不可多得呀!“书剑机锋藏胯下,曲伸道理贯寰中”。

“一池存无双国士,十年展万古胸襟。

”到现在,我才感受到韩信奋发进取、能屈能伸,胸怀若谷的阔大胸怀。

我眼中的韩信作文二原先,在我的眼中,韩信是一个胆小鬼。

因为,卖猪肉的少年让韩信从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要不用剑刺死他。

我原来以为韩信会拔出宝剑刺死那个卖猪肉的少年,没想到,韩信竟然从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了。

后来,韩信参加了军队,当上了大将,带领的军队百战百胜,占领了魏、赵、齐、楚的大片土地,还帮助刘邦当上了皇帝。

就这样,让我改变了韩信在我眼中的地位,现在的韩信变得高大起来,一个能屈能伸、大智若愚的光辉形象。

“胯下之辱”的故事家喻户晓,如今的“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

后人为称颂韩信能屈能伸的气概,立胯下桥以表纪念。

浅谈名将韩信的生平战绩和指挥艺术

浅谈名将韩信的生平战绩和指挥艺术

浅谈名将韩信的生平战绩和指挥艺术韩信(约前228年-前196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指挥家、军事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韩信熟谙兵法,洞察人心,智广才高,战法灵活多变,擅长因敌以制敌,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其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阵、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军事学典故均出于韩将军之手。

其用兵之道,亦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指挥家,韩信是继先轸、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魏、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军事战略家,其在拜将时所提出的“汉中对策”以及“分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均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军事理论家,其与张良整理先秦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为中国军事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纵观韩将军一生,除去后期政治领域的失败不说,其在军事领域绝对是成功,可谓功勋卓著,为华夏的统一和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军事基础。

韩信灵活多变的指挥风格既是孙子兵法在实战中的真实体现,同时又大大地丰富了孙子军事理论的内涵,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无不效仿,无不倾慕。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飞刀在此将为大家讲述韩信将军的生平战绩,并剖析其军事风格与指挥艺术。

汉中对策韩信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

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其他谋生之道,常常依附别人糊口度日。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举事反秦,渡淮北进,韩信随即投奔项梁,但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后,信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均不予采纳,亦未能得志。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大将军韩信被诛三族的内幕

大将军韩信被诛三族的内幕

大将军韩信被诛三族的内幕
徐育新;蒲沿洲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7(000)024
【摘要】韩信由于性格和品质上的一些弱点,加之在政治上的严重失误,几次关
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非命,并被诛灭三族。

一代名将,死非其所,令人扼腕叹息。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徐育新;蒲沿洲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4.1
【相关文献】
1.从非遗的显隐二重性看新编昆剧《大将军韩信》
2.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将军韩信》在淮安隆重开机
3.吕后诛韩信是屈杀功臣
4.“谋反”是假,“谋害”为真——韩信被诛原因考辨
5.对韩信被诛原因之异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帅才不及帝王术--简论韩信

帅才不及帝王术--简论韩信

帅才不及帝王术--简论韩信帅才不及帝王术 --简论韩信《淮阴侯韩信》摄制组:遵约,呈上电视连续剧《淮阴侯韩信》主题歌词。

你们来信中对韩信悲剧的评价基本符合史实。

未央宫冤狱,与风波亭冤狱不尽相同。

韩信之死因,与岳飞、袁崇焕类型有所区别。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

韩信好名,近似杨秀清。

未央宫诛韩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致命弱点。

后人同情他,却并不十分敬仰他。

人们惋惜的是韩信的佼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韩信与刘邦、吕后的矛盾,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更替之间,开国帝王与开国元勋始而互相依存,继而互相戒备,终于无情屠杀功臣的普遍规律!历代咏叹韩信的诗词歌赋多矣。

如今为电视连续剧《淮阴侯韩信》作主题歌词,难在突破古人诗词境界,开拓崭新意蕴。

我试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用韩信著名战术“十面埋伏”为歌词主语,反溯这一战术发明人自身的命运。

韩信每打一次胜仗,即为自己的下场预设了一次埋伏。

拜将台埋伏着断头台,封侯路埋伏着葬身路。

“十面埋伏”扩大成百面埋伏;而埋伏何止在战场?埋伏贯串于旧中国封建王朝二十四史!如此命意,是否比古诗咏叹更为宏观?另嘱:拙词敝帚自珍,电视剧用则勿改,改则勿用!1991年春初复笔附录:十面埋伏--电视连续剧《淮阴侯韩信》主题歌词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

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

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

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疑兵疑阵在何处--战场埋伏、官场埋伏、朝廷埋伏、宫廷埋伏……啊!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诏书!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将军韩信》
在“影视中的历史”课程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按照老师要求,我认真查阅了古今关于韩信的史书、文献相关论文等,又观看了电视剧《大将军韩信》。

一直都觉得不能以历史史实的观点去看待影视作品,不然结果必然是被各种篡改和主观讲述所雷倒。

在以往在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时候,对于历史史实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未曾真正在史书中还原过历史,更未曾细细品味其中的始末,但是这一次,一边研读历史,一边观看影视作品,历史让我以严谨的态度审视历史人物,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为追求艺术效果而对历史故事加上了编剧的主观修饰,难免对历史会有所扭曲。

一、影视作品浅析
1、关于情感
在《大将军韩信》中,延续中国电视剧一贯的风格,“感情”依然是这部电视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部电视剧中,韩信除了一个叫樱桃娘的妻子,还有和虞姬成了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韩信与蒙恬的女儿也有了恋情。

该剧制片人兼文学统筹李斌说:“我们都是根据史料记载和韩信研究会的成果来写剧本的,比如虞姬和韩信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人,我们推断他们很可能有恋爱关系。

之前我们知道虞姬与项羽有感情,其实虞姬与项羽离得很远。

”不知是因为感情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话题,还是因为史书对于人物感情生活的描述较少而为编剧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总之感情成了这部剧中最具嘈点的地方。

看了这部剧之后不得不感慨编剧丰富的想象力,韩信与虞姬是同村就可以相爱成为初恋,传诵古今的“胯下之辱”的故事中提到了屠夫与韩信的冲突,那么为了引出“胯下之辱”作者竟然让韩信和屠夫爱上了同一姑娘,而这个姑娘此时与韩信爱的死去活来、彼时又因为项羽两次不经意的援救而与项羽深深相爱。

如果说虞姬喜欢的是项羽这种英勇潇洒的英雄形象,那她又怎么会喜欢上同村被屠夫欺凌而不反抗的韩信呢?难道我一代枭雄韩信大将军青年时代从开始就虞姑娘被当作了备胎?这一连串的故事下来,只有种童年被毁的感觉。

从小读过的关
于“胯下之辱”故事一直告诫着我“忍他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他人所不能成”,故事迁移到这部剧中咋就成了韩信为了一个女人白白受了委屈呢,我心目中大将军的形象哪里去了?我宁愿看到韩信是因为一块糖果和他人发生冲突后而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愿战神韩信因为一个女人被欺凌如此,而且这个女人没过多久就果断选择了另外的男人。

可能是从小听的关于韩信的都是他忍辱负重、骁勇善战的英勇故事,没有对英雄的感情进行过猜想,电视剧开始就把虞姬和韩信演成了初恋让我着实有些不愿接受。

不过故事好在让韩信因为胸怀大志而果断放弃了虞姬,这一点倒是符合了我心目中战神韩信胸怀天下的英雄形象。

对女人,他有的是情而不是欲,也恰到好处的反应了韩信铁血男儿的形象。

2、关于韩信人物
吐槽归吐槽,但是剧中表现的韩信的英雄形象恰好符合我们的想象。

关于韩信最后的悲惨遭遇,到底是他真的心怀谋反之意还是刘邦疑心过重,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韩信是否真有反意,后人不得而知。

处于对英雄的崇拜之情,以我内心的角度思考,更愿意相信韩信本意不想谋反,只是被奸人陷害。

此剧中韩信的忠心形象被表现的倒是淋漓尽致,凭借韩信帮刘邦打天下时的能力,如果他要真的想反,定是精细谋划的,陈貕怎么会有机会自己谋反呢,他自己贸然进行的一次谋反,反倒害了对皇上忠心耿耿的韩信,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谁让韩信在历史记载中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呢,从开始看这部剧作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悲剧的结局。

国士无双,略不世出,战神级的传奇人物,这恰好是我想要的英雄形象。

只可惜他真正能叱咤疆场施展所学的时间只有不到4年,前半辈子不被人赏识,后面更杯具,被夺了兵权,软禁,贬谪。

对主上,韩信有的是忠心而非谋逆,对天下,他有的是以战止战还天下太平之心,而非争霸天下以全个人之英明。

可以说韩信的崛起和死亡,既不是为了刘邦也不是为了大汉,更不是为了什么出人头地的抱负,而是为了天下不再有战乱,百姓可以不再因战争流离失所。

他求的只是平安,是天下的平安,也是自己的平安,只可惜,奸佞当道,“见天不杀、见地不杀、铁器不杀”的承诺也没有保住他的性命,君要臣死,臣还能活吗?看完此剧,想恨,可是无从去恨,只能说韩信的结局是历史的必然吧,从古到今当权者莫不如此,有多少忠臣良将最后死的
不明不白。

二、韩信悲剧人生本源探索
韩信的悲剧人生,究其根源,根本原因是当时国家政权现状的必然结果。

韩信的冤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是必然的结果。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激烈角逐后刘邦得天下。

随其打下江山者,除了彭越起初游击于泽野,韩信与刘邦有君臣名份外,其他人都是昔日与刘邦平起平坐的诸侯王。

数百年的历史证明诸侯王是一种分裂势力,是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最大障碍。

刘邦也是以诸侯王身份反上作乱夺了顶羽江山的,对这一制度的危害他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天下大定后,刘邦政治工作的重心已由夺取政权转入巩固政权的阶段,解决异姓王问题已迫在眉睫,这时他已有时间和力量逐个解决异姓王,这是韩信悲剧的根本原因。

其实,刘邦要铲除的并非韩信一人,而是整个异姓王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韩信的死则是必然的了。

除了以上根本原因外,各种诱发因素也共同导致了韩信的悲剧。

首先,就个人关系言,韩信从未得到刘邦发自内心的信任。

刘邦真正的亲信是沛丰故旧集团中的卢绾、肖何、曹参、周勃、樊哙等人,中道投汉的韩信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根本没法和这些人相比。

刘邦重用韩信并非出于政治上的信任,而是争夺江山的战争需要。

其次,才高权重而不知韬晦。

韩信用兵神机妙用,楚汉间无人可望其项背。

刘邦统一天下后韩信仍掌握众多精兵良将,必然让皇帝担忧,但这时韩信依然不知道韬光养晦,与刘邦论兵时仍坦言自己用兵“多多益善耳”。

更激发了刘邦对他的猜疑和嫉妒之心。

另外,韩信的威望也让刘邦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韩信在朝中的威望极高,对刘邦而言韩信的谋反定能得到朝中重臣支持,如果任他留在身边,对刘邦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韩信一次偶然拜见樊哙,樊哙竟然跪拜迎送满口称臣,受宠若惊地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

”樊哙尚对他如此敬畏满朝文武就在不言之中。

刘邦对此必然不会置若罔闻。

最后,韩信恃功邀赏给他的悲剧结果埋下了祸根。

韩信有两次严重的不理智行为,惹得刘邦早已萌生杀韩之心。

在刘邦兵败广武身负重伤之际,远在山东的
韩信却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当时要不是因为处境恶劣,刘邦定会大怒发兵讨杀韩信。

后来刘约韩定期会师垓下,韩信却按兵不动,等得到“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的疆界划分承诺后,才率大军挺进中原。

在刘邦身处逆境时,韩信这两次举动都有恃强要挟色彩,刘邦必然耿耿于怀。

韩信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常引发后人无限慨叹和遐想。

他有幸生活在那个天翻地覆风云骤变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必然产生巨人的年代,他就是众多巨人中光彩夺目的一位。

他有幸效力于雄才大略的刘邦,在波澜壮阔的军事舞台上大显身手,谱写了生命中辉煌灿烂的篇章。

韩信又是不幸的,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成百年间是中国政体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剧变岁月,始皇帝的尝试失败了,刘邦祖孙四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直到汉武帝时期< 终于成功了,真正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才得以巩固。

历史的进程决定西汉诸侯王制度的覆灭,韩信是首当其冲的牺牲品,他的冤狱是无法逃避的历史悲剧。

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在创作过程中确实有着十分复杂、艰辛的过程,根据简短的史书记载去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的丰富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需要加入编剧的主观猜想和推测,但是无论这里面存在着多少的曲折,还原历史人物形象,以尽可能丰富的手法为观众展现人物是历史剧作创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唯有辛苦创作者们多多研读相关文献,少加入个人臆断了。

认真研读、合理推断,这才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者的根本任务。

另外,不一定非要在每一个剧作中都强行加入感情色彩,既然观众选择了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来看,就是投奔“历史”而来,何必非要强加入感情问题来影响观众对历史的理解呢?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