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换法对英汉的翻译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梧州学院/刘艳艳【摘要】英汉翻译除了反应语句的直观意思之外,还要做到语义内涵、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传达,因而文化转换关乎着英汉翻译的质量水平,论文通过对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分析,探讨对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必要性和转换研究,以实现无缝衔接,使英汉翻译达到更高的一个水准。
【关键词】英汉语翻译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必要 转换一、引言翻译工作中的基础是要以原文为支撑,并进行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掌握,达到“信、雅、达”的翻译水平,这对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都有一致的要求。
因而,英汉语翻译工作不仅是将文字符号进行简单的转化,而不考虑其文化中所蕴涵的色彩。
一般对于理工类的专业文章翻译基本上可以做到与原义的对等,能表达文章所要转述的意思,但针对文学色彩浓厚的小说、诗歌、谚语等文化交流方面的翻译,逐字逐句的机械化翻译将会造成遗失原文丰富内涵色彩的问题,有的甚至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南辕北辙,出入非常大。
英汉语翻译中涉及到的典故、语境信息、历史背景等内容非常广泛,因而要在翻译中表达价值理念、文化内涵等重要信息,就不得不依靠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来实现。
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验,以下将简要介绍英汉语翻译的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化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二、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定义语内翻译着重于对原文词语本义的转化,对应性比较强,而语际翻译则注重于构建跨语言环境,提供相互交流的可能,其灵活性比较大,原文的翻译可以出现较大的跳动。
如果说语内翻译着重的历史性解释语内翻译总是把经典的或非经典的历史文本当作转化的对象, 并且以译者所在场的文化语境为标尺试图把历史文本改造为现代文本,语内翻译往往被认为不具备跨文化的语言特征,其注重对历史性的关注;而语际翻译被认为对语内翻译有一定的依赖性,但翻译中有地域性的倾向,以意义为标尺,达到语义交流的目的。
三、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转换的必要翻译受到语言文化的特征影响非常深,一般语言文化特征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生态学几大方面。
转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文学研究转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欧阳智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翻译方法中的转译法(TranslalionConversion )也称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 惯表达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用汉语将英语的原意体现出来,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将原文做相应的改变。
转 译法可以将英语词汇的词性转译成不同的汉语词性,还可以将英语原句转译成不同类型的汉语句子。
因此,转译法在英译汉 的过程中既可以是词性的转译,又可以是语态或句型的转译。
关键词:转译法英汉翻译翻译方法汉英翻译方法中的转译法(TranslalionConversion )也 称转换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 规则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用汉语将英语的原意 体现出来,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文做相应 的改变以符合译文表达形式的翻译方法。
转译法的目的是 将英语原文中的词类、语态或句子类型进行相应的转换, 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能符合译语的表达 方式。
一、词性的转译转译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词性的转译,包括由名词 转换成动词、形容词;由动词转换成名词;由形容词转换成 动词曰由副词转换成动词等。
(一)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动词名词化(nominalizalion )在央语使用中非常普遍,形 成了英语的一种静态的语言特征。
而汉语则是一种逻辑性 语言,没有动词形态的变化,汉语句子中使用较多的动词, 有着明显的动态语言特征。
将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动词的 目的是在译文中强化原文的动态形式。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 种情况院1.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
由动词派生的英语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具有动词的特性,因此,在 翻译过程中通常将这类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这种情况 在公文文体中出现比较多。
如院Mailers concerning the employment , discharge , re - muneralion , benefits,labor protection , labor insurance , etc . of the workers and staff ofajoint venture shall be stip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rough the conclusion of a contract .合营企业职工的录用、辞退、报酬、福利、劳动保护、劳动保险 等事项,应当依法通过订立合同加以规定。
英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与重译解析
[<]
B. Adjectives—Adverbs 3. He had a careful study of the map before he started off.
他在出发前仔细地看了看地图。
4. Can you give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the sentence? 你能准确地把这句话译出来吗?
社论说…… 2. He is strong physically, but weak mentally. 他体力很强,可智力很弱。
3. It is officially announced that Paris is invited to the meeting.
官方宣布,巴黎应邀出席会议。
12
[<]
他倒是不抽烟,但他的爸爸却一支接一支地抽(是个 老烟枪)。
6. He was a regular visitor.
他经常来。 7. He is a good eater and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4
[<]
C. 介词转换为动词
8. Millions of the peopl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re finally off poverty. 千百万山区人终于摆脱了贫穷。 9. He came to my home for help. 他来到我家,请求帮助。 10. The woman, with her two daughters, arrived. 这妇女带着她的两个女儿道了。
20
[<]
1. 重复名词
大家都知道, 英语句中若两个动词
共用一个宾语,宾语只在第二个动词之后出现一次。 而在汉语中,这样的宾语要在每个动词后出现,定语 后的名词也如此。 重复动词后的宾语名词,如: 1).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Let u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我们来修改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
英汉翻译之转换法
经典译例:
All the way along the line, from the border right up to Peking, as far as the eye could see, the countryside was literally covered up with a green carpet of growing crops, holding a promise of bumper harvests. 从边境乘火车直上北京,一路上极目四望,但见 一片片农作物茁壮成长,仿佛绿色的地毯覆盖 着整个田间乡野,到处是丰收在望的景象。
His wife had done everything possible to mother him. 妻子竭尽全力,像母亲一样照顾他。 The novel satirizes the marriage of convenience. 这部小说是对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上的婚姻的 讽刺。 With unemployment high, the dollar low and the stock market in distress, the economy will be the President’s sternest trial. 失业增多,美元贬值,股票市场不景气,经济 问题将成为总统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由于汉语较少使用被动句形式,因此按照汉语 表达习惯,英语被动句往往译成含“被动意 义”的主动句形式,即不使用表示被动意义 的词和结构。
The United States has long been known as a “melting pot”. 美国历来以“民族熔炉”著称。 Almost every kind of climates can be found, but the continent lies mostly in the temperate zone. The board decides how school funds are to be allocated, and has some voice in establishing the curriculum. While some subjects are required of everyone,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ddition, take vocational classes. The Master of Arts degree occasionally may be obtained after one year of additional specialized study.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作者:李筱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摘要:英译汉的最大障碍在于中英文的句法表层结构的差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来指导英语结构向汉语结构的转换。
即从词汇、短语和句子等微观层面着手,完成形合向意合转换,被动向主动转换,静态向动态转换和主语突出向主题转换。
关键词:翻译转换;差异;英译汉一、翻译转换理论介绍翻译的过程就是指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原文和译文这两种语言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清楚它们之间的句式转换的规则。
而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最大障碍在于中英文的句法表层结构的差异,即翻译时,原文的意思翻译正确,却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阅读时不通顺自然。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来指导英语向汉语的转换。
1965年,卡特福德在其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
他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将语言分为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对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进行了阐述(穆雷,1991,PEl52—153)。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交际性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不同的层次和级阶实现的,有必要在进行翻译实践时进行翻译转换。
翻译转换可分为层次转换(1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两种(Catford,1965,PP.141.147)。
层次转换发生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上,两种语言在时态、语态、语义等方面进行翻译转换。
范畴是指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性、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
据此,范畴转换又被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shifts),类别转换(class.shifts),单位转换(unit.shifts),内部体系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1题目: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
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山东财经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士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填写定稿日期5月1日。
教师学生都要手写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年月日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byLiu XiaoUnder the Supervision ofLi Wentao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May 2012AcknowledgementsUp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si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 Li Wentao, for his enlightening guidance, incessant encouragement and careful mod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patience and prudence, I could not have brought my thesis to its present form.Besides,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other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ir valuable and informative courses which have benefited me a lo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am also much obliged to all my friends who have helped me with my thesis.L. X.(名字的第一个字母)ABSTRACTOn Application of Conversion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Liu Xiao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grammar and expression style, translators may adopt the approaches of changing the word classes and sentence components in English-Chinese (E-C) translation. As a frequently-used translation technique, conversion enables translators to achieve a natural, fluent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that not only conveys the original text’s information but also fits the idiomatic usage of Chinese.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amine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E-C translation such as conversion from English nouns or prepositions into Chinese verbs. The 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usually results in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so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version of sentence components.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of how to convert the English perspectiv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ones conforming to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pattern.Key words:conversion; word classes; sentence components; perspectives; E-C translation摘要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刘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或表达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改变原文的词类或句子成分。
略论英译汉中的转换法
能赢得这场 比赛。
4 副词转换 为动词 :译文中用 作表语 的副词 ,如 :n i, . o ,n o t o , vr dw u, f oe, o n等要转译为动词。 afm wlb ntseeig t l i eo i vnn ?今晚放什么电影? i l h h s as eu l as r 这些年是共 和党执政。 T ee er R p b cn eei. y i w n A h not se ogtohv e rot n 她 跑 出去 时 , s er u, h r aeh r uca . s a f ot s o 忘 记 了穿外套 。
大的特点及优点就是无须借助词缀便可实现词类 的转换 。在译
文中巧妙地转换词类 , 可使汉语译 文通顺 自然 , 但也要遵循 “ 忠
m ei swt e epe 我们希望将能继续和这些人会晤。 et g ht s pol. n i he
B tt i ey fr u a o s i d c t e o e u d ryn t — u s v r o h m lt n i n i a v f t n eli g at i i h i
论 坛
。 U H I I S z AO J YU I A N LL N T
20 0 9年 6月 ( 总第 1 8 ) 0期
略论英译 汉中的转换法
刘 娟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5 047
摘要 : 英语 和汉语在 用词 、 语法、 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既有相 同之处 , 也有相异之处。在英译汉时恰 当地进 行词 类、 句型的转 换, 能够使译文 自然通顺 。
1 .名词转换为动词 : 在现代英语 中, 名词出现率较 高, 使用 范围广。 通常可将含有动作意义 ; 由动词派生 出来的以及有些后
[重点]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
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
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
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
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给英汉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的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从而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转换法类型运用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英式汉语,读者不易理解或无法理解,译文不通顺不流畅且带有明显的欧化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而且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
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等,反之亦然。
例如:1)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如果不改变词性,这句话可能会译得很拗口,不堪阅读,如: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对于他们非常贫穷落后的生活条件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如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名词awareness 译为动词“意识到”。
同时将形容词growing 转换为相应的副词,其它部分也作相应的变化。
改译为: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奋起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2)Joseph beheld my style of cooking with growing indignation. (Wuthering Heights)我的这种做饭方式叫约瑟夫越看越冒火了。
英文翻译常用技巧大全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翻译转换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以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为例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翻译转换理论在汉译英中的应用——以王安忆《长恨歌》英译本为例大连外国语大学/王雪彤【摘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一经出版,不仅在国内获得了矛盾文学奖,并且其英译本在西方文学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在国内外翻译界中并没有受到重视,还被贬为“对汉语翻译没有指导意义”,然而经过本文研究分析翻译转换理论是具有实用价值的。
本文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原本和译本对比方法,分析《长恨歌》英译本翻译转换理论的体现。
【关键词】《长恨歌》英译本 翻译转换 卡特福德一、引言中国文学作品在近些年来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也逐渐受到了人们地广泛关注。
中国作家的大量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使人们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热情极大提高。
中国著名的现代女文学家王安忆,创作许多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当属《长恨歌》。
对于长恨歌的研究有很多方面,而用翻译转换理论来研究《长恨歌》英译本尤其少见。
王安忆的描写很包含了许多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这使翻译保持两种语言转换的平衡尤为困难,因而在译本中的运用翻译转换理论探究翻译方式十分值得探索。
二、《长恨歌》及英译本概况《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于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并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长恨歌》以二十世纪的大上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情与爱。
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中国文坛的诸多奖项,是90年代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小说中别具一格的“海派特色”可谓深深地浸透了王安忆的个人色彩,她摒弃了政治与经济的视角,通过“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化叙事和与上海弄堂的文化意象来描写描绘主人公“王琦瑶”的多舛命运。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针引导下,许多当代作家的优秀著作被外译。
由白睿文与陈毓贤合译的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A Novel of Shanghai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西方文学界的热评,由于英译本的成功,推波助澜使王安忆获得2011年英国曼布克文学奖的提名。
浅析范畴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范畴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转化就是在源语翻译到目标语的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等,可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本文结合英汉翻译实例,探讨范畴转换在翻译中的应用,旨在发现翻译转换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指导英汉翻译。
1.引言转换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方法。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即把一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各个形式,没有转换就没有翻译”(穆雷1990:154)。
1965年,卡特福德在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转换”的概念。
他以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区别了形式对等与文本等值,将翻译定义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目标语)文本材料替代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Catford1965:20)。
他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系统的不可兼容性,在翻译时会出现偏离原文的现象,这种偏离就叫做翻译转换。
本文将借助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通过英汉翻译中的实例着重探讨了范畴转换在翻译中的应用,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翻译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遵循了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他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会在语境中发生功能。
而这些功能又作用于不同的层次(如语音、词性、语法、单词等)和级阶(如句子、从句、短语、词及词素等)”(Catford1965:65)。
翻译转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层次转换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73)。
卡特福德(1965:141-147)指出范畴转换属于同一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是一种有关成分偏离形式上的对应,包括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四种方式。
3.范畴转换与英汉翻译在实际应用中,层次转换一般只会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面上发生,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范畴转换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有四种类型: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探究Catford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模式为基础,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为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围绕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标签:英汉翻译翻译转换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一、引言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翻译活动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翻译理论研究也逐渐兴起。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西方翻译界开始对“翻译转换”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此背景下,Catford(1965)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其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首次在他的翻译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该书以微观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等值”这一中心概念,并就翻译的其他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虽然本书出版于几十年前,但是Catford 将语言学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从新的视角来探讨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
本文将基于Catford的翻译转换理论,详细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翻译转换理论的可操作性,探索英汉翻译的规律。
二、翻译转换理论基于Halliday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Catford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
他把“转换”定义为“源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翻译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Catford,1965)。
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Catford,1965)。
基于Halliday的理论,Catford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次:语法、词汇、词形和语音。
由于词形和语音这两个层次之间,或两者中任何一个层次与词汇或语法层次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因而,Catford认为层次转换只存在于词汇到语法或语法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文档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文档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英译汉一、翻译转换理论介绍翻译的过程就是指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原文和译文这两种语言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清楚它们之间的句式转换的规则。
而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最大障碍在于中英文的句法表层结构的差异,即翻译时,原文的意思翻译正确,却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阅读时不通顺自然。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来指导英语向汉语的转换。
1965年,卡特福德在其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
他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将语言分为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对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进行了阐述(穆雷,1991,PEl52―153)。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交际性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不同的层次和级阶实现的,有必要在进行翻译实践时进行翻译转换。
翻译转换可分为层次转换(1evel shifts)和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两种(Catford,1965,PP.141.147)。
层次转换发生在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上,两种语言在时态、语态、语义等方面进行翻译转换。
范畴是指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性、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
据此,范畴转换又被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shifts),类别转换(class.shifts),单位转换(unit.shifts),内部体系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翻译转换理论正是从词汇、短语和句子等微观层面着手,解决了英语与汉语翻译转换出现的问题,完成形合向意合转换,被动向主动转换,静态向动态转换和主语突出向主题转换。
二、翻译转换(一)形合向意合转换汉语是以意合(hypo taxis)为主的语言,不借助形态和形式词,只借助词语与句子包含的意义与逻辑顺序而实现连贯;英语是以形合(parataxis)为主的语言。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下的英汉翻译研究——以Mountain people 汉译为例
2302020年06期总第498期ENGLISH ON CAMPUS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下的英汉翻译研究——以Mountain people 汉译为例文/崔玉玉【摘要】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进行互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字词句无法完全对等的情况,因此有时候需要对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和层级进行转换。
本文基于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角度对Mountain people文本进行翻译研究,以期得到高质量的汉译本。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研究;英汉翻译;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作者简介】崔玉玉,首都师范大学。
是指翻译过程中同一层级上发生的所有语言结构的变化。
一般而言,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的重心位置有显著差异,英语句子前重心,即直截了当,习惯将中心词放在句子前面,修饰限定的成分紧跟其后。
汉语句子一般是后重心,即先描述条件、作用等限定成分,然后引出中心词。
在进行结构转换时要注意主语的转换、正反表达方式的转换、主被动之间的转换、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转换,以及不同句型之间的转换等。
例2:原文:Life in these valleys was extremely harsh. No tourists in their right mind would visit Yaremche in winter.译文:山里的生活异常艰难,头脑清醒的游客冬天不会来亚列姆切旅游。
原文中的“in their right mind”作后置定语修饰tourists,在翻译时应把其前置,放在游客前面来修饰;原文的主语含有否定意义,在翻译时通过正反表达方式的转换会使得译文更加地道。
例3:原文:There were benches of rough-hewn wood scatteredwith sheepskins, low, deeply carved wooden rafters, every surface painted in Ukrainian decorative patterns.译文:店里的长凳未经太多打磨,上面铺着羊皮革,头顶的木椽不算太高,可以看到上面深印着的花纹,那是一种乌克兰特有的雕饰图案。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英汉、汉英翻译的有效性——以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为主的探讨
The Validity of Catford's Theory of Translation Shifts on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aking Class Shifts and Unit Shifts as
Main Examples
作者: 林茵茵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8-101页
主题词: 卡特福德 翻译转换 词类转换 单位转换
摘要: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
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起源、实质及分类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
同时,在对源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汉英、英汉翻译的例证,主要从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这两个方面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作者:乔晓芳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5期摘要: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下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对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小小小小的火》部分翻译进行详尽分析,认识华裔作家文化身份建立的心路历程,旨在深入了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研究,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文本英汉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以期为更多的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59-04近几年来,一批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一些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
在文化“大熔炉”这样的背景下,美籍华裔作家在创作之中面临着身份建立的困难、身份认同的不易,以及身份重构的无奈与必然。
为了体现这种个人情感和最大限度保留原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各类转换,竭力用各类转换使源语与译语达到翻译的对等。
最系统的翻译转换理论莫过于卡特福德的理论,本文运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的英汉翻译进行分析,以验证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英汉翻译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未来翻译实践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之文献综述1958年,维奈和达贝尔内在其合作的《法英比较文体学》中提出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经过详细的研究和实践之后,维奈和达贝尔内又把直接翻译具化为借词、仿造词语和直译;把间接翻译细分为词性转换、等值、调节和改编(杰里米·芒迪,2014:89)。
虽然已经细分为七种技巧,但是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并不如卡特福德的概念详尽。
他们在英语和法语的大量文本中还运用这七个程式进行比较和翻译实践,并做出了详细阐释。
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学者对翻译转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他们虽然已经细分出七种技巧,但没有明确地提出“转换”这个词。
英汉翻译第7章(转换法)
还有一些形容词短语,在句子中作表语或定 语,也常译为动词。如: Absent from, inferior to, superior to, fraught from(充满), free from, adjacent to(靠近), analogous to(类似于), empty of 我们缺乏原材料。 We are short of raw material.
(二)转译为名词 1.动词转译为名词 英语中有很多由名词派生出来的动词以及由名词转 化的动词,当翻译时,若不易找到对应的词,也可 转译为名词。 The film Hero impressed me deeply. 《英雄》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shaped like a ball. 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像个球。
⑤Blending(拼缀法):1%-5%,一般是由一个或两个单词的部分 +另一个单词的某个部分。head+tail, head+head, head+word,word+tail 如: cremains (cremate +remains)骨灰 Comsat (communications + satellite) 通信卫星 Sitcom (situation + comedy) 情景喜剧 Medicare (medical +care) 医疗保险 lunarnaut (lunar + astronaut) 登月宇航员 workfare (work + welfare) 慈善事业 ⑥back formation (逆生法) :是后缀的反过程,如greed (n)来源 于greedy (adj.)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英汉八种翻译技巧,从“转换法”、“倒置法”、“省译法”、“增译法”、“拆句法”、“合并法”、“正反表达法”和“长句拆译法”的角度,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1.转换法:转换法是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在词义方面,需要从多方面对词义的选择进行考察。
引申法和转译法是在词义引申上的一个特例,具体表现为更广泛的用途。
翻译中不能孤立的处理词汇的语境化,不考虑词汇+语素构成的语境。
2.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这与英语中的修饰语位置相反。
所以当我们翻译包含定语或状语的英语句子时,可以采取倒置法。
3.省译法:省略翻译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时避免冗余和歧义,让我们的翻译更加简洁明了。
4.增译法:增译法的使用是在原文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短语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5.拆句法:当我们面对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时,可以尝试使用拆句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每一个小句子,从而使整体翻译更加流畅。
6.合并法:与拆句法相反,合并法是将几个短句子合并成一个长句子。
这种翻译技巧通常用于处理英语中的复合句。
通过合并法,我们可以使译文更加紧凑、连贯。
7.正反表达法:有时,英语中的正说可以采用反译的方法,反之亦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8.长句拆译法:对于长而复杂的英语句子,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拆分成几个小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的结构和层次,使整体翻译更加清晰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论转换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或表达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改变原文的词类或句子成分。
作为英汉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转换法可以使译文自然、流畅、准确,既传达原意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了英汉翻译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词性转换方法,如原文中的名词或介词转换为译文中的动词。
词性的转换通常会引起句子成分的改变,第二章分析了句子成分的转换现象。
第三章讨论了如何将英语思维视角转换为相应的符合汉语文化和思维模式的视角。
关键词:转换法;词类;句子成分;视角;英译汉Chapter One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 In E-C transl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get an appropriate corresponding Chinese word for an English word of the same class all the time. If each word in one language is replaced with words of the same word classes in another, such expressions would sound very awkward or even unintelligible to the reader. Therefore, effective use of word class conversion is crucial and necessary in E-C translation.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VerbsBecause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ies in the use of the verb,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verbs has become the basic conversion technique used in E-C translation.i. Converting English Noun into Chinese VerbAs for English, “it seems possible to express ideas with grea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by means of nouns than by means of the more pictorial verbs” (Jespersen 139). That is to say, “English is a language in which nouns are more widely used than ii. Converting English Preposition into Chinese V erbIt is known that “there are about 286 preposition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in English” (Lian 50). Prepositions or prepositional phrases are so widely and frequently used in English that English is sometimes called prepositional language.Prepositions in English, which are very rich and flexible in meaning, have a great power of expres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verb-oriented, so it is not without reason that English prepositions or prepositional phrases are often converted into Chinese verbs or verbal phrases in E-C translation. There is an example below.Example 1:It is our goal that the people in the undeveloped areas will be finally off poverty.我们的目标是使不发达地区的人民最终摆脱贫困。
I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NounsNouns account for an overwhelming part of the vocabulary not only in Englishbut in Chinese. Some English words, for example, which are derived from nouns, can hardly be translated literally; they are usually converted into nouns.i. Converting English Verb into Chinese NounBecause some English verbs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of the subject are difficult to express in exact corresponding Chinese verbs, they are often converted into Chinese nouns so as to achieve a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Here i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Example 2:To them, he personified the absolute power.在他们看来,他就是绝对权威的化身。
ii. Converting English Adjective into Chinese NounSometimes English adjectives are also converted into Chinese nouns for the smoothness of translation. The following is one example:Example 3:Everyday experience shows us that ice is not as dense as water and it therefore floats.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冰的密度比水小,因而能浮在水面上。
III.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Adjectivesi. Converting English Noun into Chinese AdjectiveEnglish nouns are much more frequently used and contain a more extended meaning than Chinese nouns, and some abstract nouns are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adjectives in mea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vert such kind of nouns into Chinese adjectives.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Example 4:We found difficulty in solving this complicated problem.我们感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很困难。
Some abstract nouns, preceded by an indefinite article, are also usually converted into adjectives in translation for a more appropriate and natural effect. There is an example below.Example 5:The garden-party is a great success.那个园会真是圆满极了。
ii. Converting English Adverb into Chinese AdjectiveAs a result of the conversion from some English verbs into Chinese nouns, the adverbs which modify the English verbs are naturally converted into Chinese adjectives to modify the Chinese nouns. Here i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Example 6:His speech impressed the audience deeply.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IV. Conversion into Chinese AdverbsThere are occasions when some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 may be converted into adverbs in Chinese in order to make the Chinese version more expressive.i. Converting English Noun into Chinese AdverbThe conversion of English nouns into Chinese adverbs is far from being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ranslation. However, some good translations, as illustrated by the following one,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version of English nouns into Chinese adverbs makes a more natural and smooth translation in certain context.Example 7:He had the kindness to show me the way.他好心地给我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