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论文
小议中东为何战争不断_作文800字_小论文_
小议中东为何战争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地区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中东为何战争不断?说到底,只有以下四个主要因素: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三洲五海一湾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的差异,都使中东地区介与矛盾之中。
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石油出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但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也给中东带来了无穷的战争。
美国侵略伊拉克就是一场石油战争,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阿以战争,表面上看和石油没有关系,事实上和石油的关系大着呢!可以说,历次中东的战争都与石油息息相关!二、匮乏的水资源与丰富的石油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东的水资源却很少。
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如果说美国和中东是为了石油而战,那么中东国家之间的战争就是为了水资源而战。
三、重要的位置中东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非洲的东北部,欧洲的南部,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这便是中东战争的一个原因。
因为如果得到了中东,就等于得到了一张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存折,那么,谁又不想得到中东呢?四、文化的差异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
各种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习俗和生活习惯,因此,中东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中东战争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民族的人都想让自己的民族发扬光大,这就避免不了战争,其中,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最为关键,这里的人民一直在期盼着和平,可是,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作为世界注目的中东也不例外,但频繁的战争使中东地区远离了和平,也制约了其发展!。
2021关于中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范文3
2021关于中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范文【第一篇】化武换和平——从叙利亚危机看中东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与合作自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以来, 叙利亚局势就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随着叙利亚接受俄罗斯的提议, 申请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战争的乌云似乎暂时离叙利亚而去, 中东的局势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回顾一个月来叙利亚危机的发展历程, 既可以从中透视出中东地区格局演进的一些趋势, 也再次证明国际合作和政治谈判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和中东问题的正道。
一、叙利亚危机的根源和性质 不管是从冲突的烈度抑或频度来看,还是从危机的数量抑或蔓延的范围来看, 中东地区一直都是热点问题集中爆发的地区。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中东地区带来持久和平, 相反后冷战时期几场重大的干预战争均发生在本地区,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 基本十年一周期。
中东地区的冲突和动荡既有地区自身的原因, 也与国际体系的转型密切相关。
与其他次地区体系不同的是, 中东地区体系的独特性在于其对国际体系的高度依赖, 其格局变化的逻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博弈和互动。
[1]同时, 当前的中东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的进程之中, 国际体系转型和地区格局重组同时发生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2011年初始于突尼斯的中东大变局既是这种格局转换的一种后果和反映, 又对地区和国际格局的演进施加了强大的反作用力。
从爆发开始, 中东大变局已进入第三个年头,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这场变局仅仅是中东地区国家和社会历史性变革长周期的一个开始。
该地区人民长期期待的变革的确已经发生, 但是变革本身并不是目的, 单凭变革并不足以解决本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反新的变化给地区局势带来了更多的动荡和冲突, 最大的变化是不可预测性和脆弱性因素的增加。
这种新的战略不确定性既有外部的原因, 又有内部的原因。
外部的原因在于, 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日益推进的今天, 中东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实际上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 相应地中东在各大国外交地位中的排序也有所下降。
巴以冲突论文1500字
巴以冲突论文1500字篇一:巴以问题论文浅谈巴以问题巴勒斯坦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中一个持续时间最长、所涉及因素最复杂、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地区热点问题。
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问题涉及到大国争夺、历史恩怨、宗教信仰、民族感情、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各国利益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从而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困难。
回顾巴以冲突的历史,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事实上,犹太人占领巴勒斯坦的理由是犹太人的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过,可是这不是犹太人拥有巴勒斯坦的理由,因为他们数千年前就不是巴勒斯坦的主体民族了,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生活了几千年。
沙特国王曾经这样说:“我们同情犹太人,可是他们建国要在我们的土地上割让领土?历史上谁在迫害犹太人?穆斯林吗?既然德国人杀害犹太人就在德国划出一块土地给他们好了,为什么要损害与犹太人的苦难毫无干系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都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
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
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
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
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
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
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
中东库尔德民族根源论文
中东库尔德民族根源论文摘要:库尔德人拥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与中东的其他民族不同,他们的文化传统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延续至今,表现出它作为民族特征所具有的生命力。
强行割断民族文化或以另一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来取代,只能激化矛盾、引发争端。
库尔德人精神文化上的认同与排他性,是库尔德人问题难以解决的思想、文化根源。
库尔德民族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以民族矛盾和冲突为表现方式的复杂的现实问题和国际问题。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历史根源。
第一,历史根源。
库尔德民族问题始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波斯帝国于1623年和1847年两次签订的《埃尔祖鲁姆条约》。
1847年,库尔德斯坦正式被分割到土耳其、波斯两国的版图中。
19世纪欧洲强权势力进入中东后,库尔德民族问题开始尖锐化和复杂化;1920年的《塞夫勒条约》许诺库尔德人建立独立国家;1923年的《洛桑条约》却使这一诺言变成了幻想,它使库尔德斯坦分割在土耳其、波斯、英属伊拉克、法属叙利亚和苏联境内。
库尔德人于本世纪40年代中期建立了马哈巴德库尔德共和国,但建国11个月后,便因大国的利益交易而夭折。
这些事件虽使库尔德人建立自己国家的希望破灭,却给库尔德人为自身寻求政治权利留下了历史依据。
第二,政治根源。
中东有关国家的政府对库尔德人问题持强硬立场,在法律上予以否认,在政策上加以抑制,在军事上进行镇压,这可以使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受到暂时的威慑和遏制,但是却使库尔德人加深了自己的被压迫地位,并使一些温和务实的库尔德人转而同情和支持极端民族主义者,从而疏远了与政府的关系。
第三,经济根源。
长期以来,库尔德人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所在国的其他地区,使库尔德人感受到自己在经济上处于不公正的地位,库尔德人在伊拉克北部油田的开发与利益分享就表明了这一点。
迄今为止,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多为山区,交通不便,所以库尔德斯坦的总体经济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状况一直存在,贫富差距给民族和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导致库尔德人与所在国的其它民族之间产生更大的隔阂。
论文 中国中东西部经济差异
石河子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存在东中西部经济差异之原因姓名刘丽娟专业、班级电商20112班学号**********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2012年10月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差异之原因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似乎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问题不可避免,只能说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差距,区域的经济差异也颇有渊源,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及自然环境等角度来分析中国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原因及了解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距原因;历史发展;结构调整当工业化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信息化与电子化取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这股不可阻挡的浪潮,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这双面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在近现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分析并找出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生产工艺先进,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金融业发达,资金比较充裕,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改革开放以来享受了国家赋予的诸多优惠政策,但能源、矿产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
中西部地区的区情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刚好相反,除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广阔、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加富裕外,其它方面例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资金拥有量、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等,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地域经济分工的状况是:东部地区主要是生产和输出精加工、深加工和附加价值大的制成品,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生产和输出自然资源及其初级加工品。
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推荐形势与政策中东局势的论文
推荐形势与政策中东局势的论文2023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摘要:2023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
时至2023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
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
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2023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
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
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
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1、民族矛盾。
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
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论文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世界的声音——通过中东北非乱局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摘要:当今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近日利比亚战争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乱局更深一步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我国应对复杂政局的措施。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国际局势、中国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近日中东北非的利比亚乱局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通过利比亚看世界,更深一层认识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解读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的发展步伐。
一、利比亚乱局1、战争爆发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原本是利比亚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2、战争原因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巴以冲突对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巴以冲突对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紧张局势。
这一冲突对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角度探讨这些影响。
一、政治影响1. 中东地区的稳定性受到挑战巴以冲突导致中东地区的稳定性持续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发生了多起冲突和动荡局势,其中巴以冲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不稳定局势不仅影响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身,也对周边地区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地区国家关系紧张巴以冲突也加剧了以色列与其周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巴以冲突深深影响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使得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对话难以实现。
同时,这也导致了地区政治对立加剧,对和平进程造成了阻碍。
二、经济影响1. 经济发展受阻巴以冲突给巴勒斯坦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为冲突,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础设施被破坏,投资环境恶化,外部援助减少。
这使得巴勒斯坦的经济陷入困境,阻碍了其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地区经济合作受阻巴以冲突也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合作造成了冲击。
巴以冲突导致了各方的不信任和紧张情绪加剧,使得地区经济合作的进程受阻。
例如,一些地区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减少,对整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造成了阻碍。
三、人道主义影响1. 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在巴以冲突中,平民经常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战斗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严重削弱了他们的生活保障和人权保护。
这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苦难。
2. 国际援助减少巴以冲突也导致了国际援助减少的问题。
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援助往往会因为冲突而受到限制。
这使得当地的人道主义救援和重建工作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
综上所述,巴以冲突对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冲突削弱了地区的稳定性并加剧了国家关系的紧张。
经济上,冲突阻碍了巴勒斯坦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影响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人道主义上,冲突造成了广泛的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关于中东问题的论文2篇
关于中东问题的论文第一篇:中东问题的历史与背景引言:中东问题是指围绕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纷争。
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但也一直饱受战争和冲突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东问题的历史和背景,为进一步了解该问题提供基础。
一、中东地区的历史概述中东地区位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接壤之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汇的地方。
古埃及、巴比伦、波斯等古代王国在此崛起,并对世界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之一,不断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干预。
二、英法殖民时期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相继建立了殖民地在中东地区。
他们在该地区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以满足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这种分割造成了中东地区国家的局部利益冲突,并埋下了后来出现冲突的伏笔。
三、巴勒斯坦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之一。
以色列的建国、大批犹太人的移民和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和水资源剥夺等问题引发了巴以两方长期的争议和冲突。
这场纠纷直接导致了中东地区多次战争爆发,并且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四、油资源和中东问题中东地区的大量石油资源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石油的开采、销售和控制成为各国争夺利益的焦点,也加剧了中东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五、宗教矛盾与恐怖主义问题中东地区的宗教矛盾也是该地区长期问题的重要方面。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常常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此外,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在中东地区滋生并发动恐怖袭击,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结论:中东问题的历史和背景极其复杂,由多个因素交织而成。
在解决中东问题的过程中,各方应秉持公正、平等和温和的立场,推动对话和谈判,寻求包容共处和持久和平的解决方案。
第二篇:中东问题的现状与前景展望引言:中东问题是一个长期纠纷,关系到中东地区各国的政治前途、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
本文将探讨中东问题的现状以及其前景展望,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个人发展和国家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同时,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依然存在,如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俄乌冲突等,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在经济方面,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
但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等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等诸多任务。
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期待和诉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方面,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在扶贫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中东论文
中国有句俗话说,不打不相识,那是说,两个人一开始见面并不友好,甚至还大打出手,但最后会和好并且感情比原先不认识的还要好。
这是一个褒义的短句。
然而,二十一世纪,总有什么是跟古代不同的,比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这两个国家不仅“打”,而且还是在认识之后“打”,打的毫不留情,导致民不聊生。
其实,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本是有着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这也让巴以冲突显得尤为历史悠久。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19世纪末,犹太复国运动在世界各国兴起,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把巴勒斯坦分为了两部分,以约旦河为界,河以东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河以西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及今加沙地带。
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转移进到巴勒斯坦地区。
在此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巴勒斯坦人发生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将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新建的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自己的国家尚未建立反而被别人夺取了领土,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这两拨冤家纷纷向对方宣战。
以色列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也就是1947年11月,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战争像被引爆的炸弹一样就爆破在中东大地上,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
在此期间,有大约96万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背井离乡,沦为难民,过着一种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生活。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英美国之间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姓名:学号:系别: 09外语系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1年4月16日摘要:地区的稳定是一个国家在所处地区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一百多年来,东北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直是多种矛盾的冲突与交汇之处。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极对抗的终止,该地区的稳定局势发生了重大改观,和平与合作逐渐代替了冲突与战争。
但是冷战后的东北亚仍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可以预计,进入21世纪后,这一地区的形势仍将是复杂多变的。
关键词:中东局势、北非局势、影响一、中东地区动荡局势的原因。
中东,连结三洲——欧洲、亚洲和非洲,交汇三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占据着世界“枢纽”的位置。
是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悠久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使中东在近现代国际体系中占据不同寻常的地位。
从而,使中东或源自中东的重大事件,对世界格局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地时间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一名叫卖水果的小贩因抗议城管“粗暴执法”而自焚。
没有任何人料到,这名26岁青年的个人悲剧,竟然是一条导火线,从而揭开了新世纪中东第二个十年剧烈动荡的序幕。
到现在来说,中东的动荡局势走向扑朔迷离,给这个地区和世界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
其实,近些年来,中东的一系列国家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冲击当地社会秩序。
国不安,民难安,而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也给整个世界带来不安。
可是,动荡的原因,在不同国家的存在很大差别,难以一概而论。
在国际上的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在突尼斯和埃及,改善民生的诉求最为普遍、强烈;巴林动荡的背后,显然还同时存在教派分歧;至于利比亚和也门,长期以来的部落利益纠结成为动荡发生和加剧的重要原因。
外部势力或明或暗的介入,也使中东动荡局面趋于复杂,而内外多种因素的交织,使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不管哪一种原因,动荡已经发生了,接着就会带来很多的不幸。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中东地区地缘政治与国际安全摘要: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热点之一。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国际安全挑战,从地理、历史、宗教、民族、经济等多个角度剖析中东地区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和国际安全。
第一部分:地理因素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成为历史上许多大国争夺的焦点。
其战略位置不仅对国际能源的供应和贸易路线至关重要,也是连接亚欧大陆和非洲的枢纽地区。
此外,中东地区的沙漠和高山地形,以及其领土上的河流和水资源分配问题都对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历史背景中东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文明,包括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罗马、奥斯曼帝国等大国相继统治了这片土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的地理和宗教因素在巴尔福尔宣言和萨伊克斯-皇赛特协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地区分割和资源分配更加复杂。
此外,中东地区近年来的民族主义运动、殖民地解放和以色列建国过程等事件也深刻影响了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形势。
第三部分:宗教因素中东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导,该地区的宗教因素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
宗教分歧和教派冲突,如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斗争,以及伊斯兰激进主义的崛起,引发了恐怖主义、战争和冲突。
此外,宗教对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也是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部分:民族因素中东地区拥有多个民族群体,如阿拉伯人、库尔德人、波斯人等,他们的存在和权益保护引起了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问题。
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是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主要挑战之一。
库尔德人寻求独立、巴勒斯坦人寻求建立国家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权益保护都是该地区民族因素的重大影响。
第五部分:经济因素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关键角色。
然而,过度依赖石油经济也给中东地区带来了一些挑战。
2024年的国际形势论文
2024年的国际形势论文引言2024年的国际形势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局势、气候变化等。
这篇论文将讨论预计在2024年将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关键因素,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发展2024年,全球经济发展将继续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全球性疫情可能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恢复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其次,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加剧,尤其是在大国之间。
最后,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不断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可能导致某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然而,全球经济发展也将带来机遇。
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继续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此外,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为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机遇。
地缘政治局势2024年的地缘政治局势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许多地区仍然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和南中国海的争端。
这些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冲突和不稳定。
其次,在全球力量重新平衡的背景下,大国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愈发激烈。
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的经济和军事竞争可能加剧,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在全球化进程逐渐减缓的情况下,地区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可能会增加。
一些地区组织和合作机制可能成为解决地缘政治问题和促进稳定的关键力量。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2024年,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将继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首先,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更频繁和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
这可能会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其次,应对气候变化可能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国际社会将面临挑战,如达成全球减排协议、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加强环境监管等。
然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一些机遇。
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发展可能成为新兴产业,并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新的机会。
结论2024年的国际形势将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局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有关中东问题的论文,至少3000字
有关中东问题的论文,至少3000字篇一:中东问题-------优秀论文(20xx)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
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一、时下中东局势(一)民族矛盾与领土之争——巴以冲突20xx年5月31日,以色列海军在公海武力拦截并袭击了正在驶向加沙海域的国际救援船队,酿成数十名救援人员伤亡的惨剧。
袭船事件为巴以间接和谈蒙上阴影,从而也使中东局势进一步升温。
(二)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经济陷入困境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
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
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
(三)伊朗核问题——信任危机面对核问题,伊朗和西方互不相让。
西方要加大制裁力度,伊朗又不会放弃铀浓缩。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关系和互信缺失问题。
美国认为,伊朗在秘密研制核武器,美国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伊朗则坚称其核计划是和平目的。
制裁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根本办法,谈判一时也难以谈出结果。
军事理论论文-止战之殇
止战之殇——浅谈中东动荡之因工科试验班xxxx xxxx炎炎烈日,漫漫风沙,身着白色长袍的人们游走在广袤的高原和沿海平原上。
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欧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这里分布着众多的阿拉伯国家,而在阿拉伯的心脏地带,有一块在当今这个还算和平的世界里局势紧张、战火频仍的土地——巴勒斯坦。
巴以冲突,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给世界和平进程带来了不小的阻力,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恐怖,也把一个难解的问题抛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什么中东地区大小战争不断、恐怖活动猖獗?历史渊源首先,为了追溯巴以冲突的渊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元前。
中东地区总体而言,土地较为贫瘠荒凉,但从波斯湾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向西北上溯只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再向西南沿巴勒斯坦西部海岸延伸至尼罗河三角洲,有一片呈新月形的土地,土质肥沃,灌溉良好,被称为“新月形肥沃地带”(“the Fertile Crescent”)。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尤其是其东西两端诞生了人类最早的几种文明。
两河流域的古代诸民族,最早都属于闪米特人。
大约公元前18世纪,闪米特人的一个部落在族长亚伯拉罕的率领下,离开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哈兰城,向西越过幼发拉底河,向他们的上帝“应许之地”——迦南迁徙,由此,他们从迦南本地人那里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呼: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过来的人”。
伴随着这一称呼的诞生,一个新的、独特的民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就是犹太人的祖先。
但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一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半游牧民族来到了迦南并在这里繁衍生息,而巴勒斯坦这一名字,其实是希腊文“非力士人之地”的意思,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曾在这一块土地上建立过王国,所不同的是,巴勒斯坦人世代在这里生活,而犹太人在经历了三次大流散之后几乎全部离开了巴勒斯坦,但是犹太人民依然把这块土地当做民族的摇篮和故土,是上帝赐予他的选民的“应许之地”,总有一天犹太人要在这里建立一个以色列国,虔诚地侍奉他们唯一的神。
形策论文(2000字)
2010年12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中东北非为何会出现这种动荡局势?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对于中东北非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又有何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原因第一、国内政治原因: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像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政府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处于无序状态;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比如据美国媒体分析穆巴拉克及其家人的净资产至少为50亿美元。
而且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第二、国际经济危机的打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中东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
还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话语权”,不顾阿拉伯世界的国情,别有用心地企图用“自由民主理论”改造阿拉伯世界,对事态的恶性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阿拉伯国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第三、青年问题:青年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东剧变》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东剧变》班级: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指导老师:李颖学生姓名:徐艺绮学生学号:201231002013年11月浅谈中东剧变一、背景中东是一个欧洲中心论词汇,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
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在地理上,中东的范围几乎涵盖整个西亚地区,并包含部分北非地区,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石油资源的74%)。
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
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领土问题。
二、局势简介从2011年起,中东地区风云突变。
多个国家陷入动荡。
原因不一而足:民生凋敝、经济停滞、社会僵化、部落利益、教派冲突……一系列复杂难解的问题相互纠结,加上外部势力或明或暗地介入,民众的不满情绪涟漪般扩散开来,终于在2011年之初爆发。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青年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因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而做起小贩的这名青年,最终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
这一事件,在激起突尼斯人同情心的同时,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政府、社会生活的严重不满,当地居民开始了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
总统本·阿里被迫选择离开突尼斯,前往沙特避难,总理加努希出任临时总统。
在阿拉伯国家,这是第一次因为民众抗议而政权倒台。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有关中东问题的最新评论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有关中东问题的最新评论沃勒斯坦多次发表文章和著作对美国霸权的衰落进行论述,并大胆预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美国这个常人眼中的超级大国的霸权最终于将走向终结。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对于中东问题的最新评论相关国学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引言中东地区无论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资源禀赋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正是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拥有储量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战略视野中的一个目标;另因该地区宗教背景复杂、教派分歧大,致使中东地区多年来一直饱受战乱困扰,冲突不断,中东乱局也牵动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美国著名的左翼学者沃勒斯坦一直十分关注中东局势,近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东问题的评论,深刻剖析了中东地区局势并对时局进行了大胆预测,对我们了解中东局势及理清相关各方插手中东事务的脉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面介绍的是沃勒斯坦近期有关中东问题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评论。
一、关于“伊斯兰国”的地缘政治影响沃勒斯坦所写的题为“‘伊斯兰国’与其余各方的抗争”的评论发布在纽约州宾汉顿大学网站上。
该评论称,“伊斯兰国”的异军突起之势给中东有关各方造成了极大压力,各方纷纷结成盟友,就连昔日藏有隔阂的各方而今也化干戈为玉帛结为盟友,为的就是阻止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进一步扩张。
“伊斯兰国”的全称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②在英语和阿拉伯语中分别缩写为“ISIS”“ISIL”,有时直接简称“IS”,该组织是逊尼派穆斯林武装组织,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境内攻城占地,使原本处于动荡之中的中东雪上加霜。
面临共同威胁,伊朗与美国、土耳其和叙利亚当局等各方展现出了史无前例的默契合作。
在评论中,沃勒斯坦不仅认为“伊斯兰国”使地缘政治发生了重组,而且分析和预测了此次重组中的赢家和输家。
沃勒斯坦认为这之中最大的赢家是“伊斯兰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东问题
------浅析1991年海湾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
影响
姓名:卓晓寒学号:08006129
学院:通达学院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字 (2)
三、正文 (2)
●原因 (2)
●经过 (5)
●影响 (6)
四、结束语 (8)
一、摘要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1990年8 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二、关键字
海湾战争伊拉克科威特
三、正文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
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
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以下将从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海湾战争。
原因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
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一下几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
8
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
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
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
股份。
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美苏关系缓和
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
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
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
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
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
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
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苏联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并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
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
从8月2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
其中的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38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
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经过
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派坦克和步兵开入科威特,占领了所有战略要地,包括埃米尔的王宫。
科威特陆军很快就被击败。
一开始伊拉克还建立了一个傀儡“被解放”的科威特政府。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
海湾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空中战役阶段(1991.1.17~2.23)
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
地面战役阶段(1991.2.24~28)
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
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战争的结束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中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 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
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此外战后的状态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
比如在炸弹中含有共300吨贫铀,铀是一种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属(不过这一点也有争议)。
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
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导致了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是儿童。
从海湾战争结束到美伊战争开始美军和英军空军几乎每个月都对伊拉
克境内禁飞地带及其附近进行攻击。
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
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
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打击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缴获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
海湾战
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另外,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大量贫铀弹,炸毁了大批炼油厂和化工厂。
给当地带来的长期生态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束语
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本次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
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打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