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大班综合说课稿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精选13篇)《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篇1【教材分析】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
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活动建议】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篇2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
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有趣的测量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有趣的测量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主要通过有趣的测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简单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以下四个测量活动:1.直线测量。
2.角度测量。
3.重量测量。
4.长度测量。
直线测量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测量活动。
我们将会让幼儿使用尺子来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角度测量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角度计来测量物品的角度。
我们将会让孩子们使用角度计来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角度,例如一个书桌的角度。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角度计来测量物品的角度。
重量测量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秤盘来测量物品的重量。
我们将会让孩子们使用秤盘来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重量,例如一个苹果的重量。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秤盘来测量物品的重量。
长度测量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皮尺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我们将会让孩子们使用皮尺来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例如一个布匹的长度。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会学会如何使用皮尺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与交流合作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流程本节课教学流程如下:1.引入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直线测量 . 教师向全班讲解直线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设置实际测量练习场景,例如:测量黑板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测量,以便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3.角度测量 . 教师向全班讲解角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设计实际的角度测量场景,例如:书桌的角度测量、书架的角度测量等。
. 让孩子们尝试使用角度计进行测量,并让他们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通用10篇)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会用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或距离的远近。
2、知道在测量同一物体时,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明白测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在生活中比较远近或物体长短的经验。
2、学具:水彩笔、记号笔、吸管、丝带、积木、小木棍等;记录单。
教具:大记录单;各类尺子。
3、环境创设:布置能进行立定跳远空地,并有起点线。
活动过程:一、游戏“跳远比赛”导入活动。
1、请几位幼儿进行立定跳远,问“谁跳得最远?你怎么知道的?”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桌子的边长。
1、幼儿自由选择工具测量桌子边,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探索测量方法。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测量方法,集体讨论。
小结:测量时要一下挨着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结果。
1、幼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再次测量桌子的边,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说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在大记录单上进行统计。
3、讨论并分析:为什么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不同?小结:用自然测量法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四、集体讨论:生活中除了可以用木棍、丝带以及我们的手、脚等来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得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1、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各种测量工具名称。
(如: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小结:生活中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尝试用测量工具再次测量桌子的边。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篇2活动目标:1、喜欢测量活动,能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测量结果。
2、探索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感知长度单位“米”,学习记录测量结果。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通用13篇)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
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三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课程名称:有趣的测量课程时间:60分钟课程对象:大班学生(年龄4-5岁)教学目标:1. 通过亲身参与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能力。
2. 了解常见的测量单位及其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推理能力。
4.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并能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教学画、站立计、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2. 测量工具:尺子、天平、温度计等。
3. 适当数量的各种物品:水杯、书、橙子、小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创设情境:老师拿着一把尺子出现在教室中,向学生们询问:“大家知道尺子有什么用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尺子,并介绍尺子的作用和用途。
3.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一本书的长和宽?”指导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4. 结果讨论:请学生回答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和简单的推理,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重要性和乐趣。
二、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测量活动:老师分发一些物品(如水杯、橙子、书等)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学生进行测量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长短等等,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的规律和特点。
3. 天平测量活动:老师介绍天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天平来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4. 温度测量活动:老师介绍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操练(20分钟)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套测量工具和若干物品。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上。
2.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测量经验和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导出概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所涉及的单位(长度、重量、温度等)。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精品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测量是什么”,详细讲解测量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测量工具”,介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第三章“动手测量”,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测量的概念,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能够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测量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米尺、测量板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卷尺、测量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幼儿帮忙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概念。
(2)以测量桌子长度为例,讲解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桌子、椅子、窗户等物品的长度和宽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1)测量的概念(2)测量工具介绍(3)测量步骤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书包的长度和宽度。
(2)测量家中电视机的长度和宽度。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测量活动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如何进行测量。
(2)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测量活动,如测量树干的高度、操场的长度等。
(3)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测量活动,分享测量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应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进行合理设置。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测量工具,掌握测量长、宽、高、容积、重量和面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等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认识测量工具,学会使用直尺、量杯、天平等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杯、天平、砝码、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直尺、量杯、天平、砝码、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测量活动,激发幼儿对测量兴趣。
2. 讲解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0分钟)(1)展示直尺、量杯、天平等测量工具,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其用途。
(2)讲解测量长、宽、高、容积、重量和面积的方法,并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0分钟)(1)使用直尺测量积木的长、宽、高。
(2)使用量杯测量水的容积。
(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1)让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2)教师点评幼儿的操作,强调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测量》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量杯、天平、砝码等。
(2)测量方法:长度、宽度、高度、容积、重量、面积等。
(3)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干净、整洁,注意安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直尺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2)使用量杯测量一杯水的容积。
(3)使用天平测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 答案:(1)物品的长、宽、高数据。
(2)水的容积数据。
(3)苹果的重量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测量,如何运用测量知识解决问题。
(2)开展家庭测量活动,让幼儿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通用5篇)
•••••••••••••••••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通用5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石块、量杯、水槽、黄豆、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大家注意看。
(课件演示:《乌鸦喝水》)问:你看到了什么?水为什么会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
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观察石块的形状问: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不规则物体)谁能估一估,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想知道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有什么好办法,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石块是不规则的物体,这对于规则物体来说,就是一种质的改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小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2、汇报: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就是石块的体积,或者用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水的体积。
方案二:在容器中装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说,制定测量方案,让学生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出现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忙,或者师生一起解决。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优质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测量》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测量》。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以及学会使用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解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
2. 培养幼儿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测量活动中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卷尺、教学图片等。
学具:幼儿用尺、测量卡片、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小熊要过生日,它想测量一下自己身高,可是不知道用什工具,怎办?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测量工具重要性。
2. 讲解测量工具(5分钟)向孩子们介绍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并展示这些工具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解。
3. 测量方法学习(5分钟)通过教学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学习测量方法,如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测量桌子长度为例,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教室里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测量2. 板书内容:(1)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卷尺等。
(2)测量方法: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用自己尺子测量一下家里桌子、椅子等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桌子长度:80厘米(2)椅子长度:5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
课后,我将对孩子们作业进行批改,解他们在家庭测量活动中表现,并对表现优秀孩子给予表扬。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有趣的测量》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探究领域,特别是测量与比较方面的目标而设计的课程。
通过此活动,幼儿可以初步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并尝试运用非标准工具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使幼儿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从实际操作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发展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测量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说重难点**重点: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能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掌握不同物体间的长度比较,以及灵活运用非标准工具进行测量。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同时结合直观演示法,借助实物模型,让幼儿直观感受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在学法上,倡导自主探究,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测量过程,形成“做中学”的良好习惯。
**五、说活动准备**活动材料包括:各种长短不一的绳子、小木棍、尺子等作为测量工具,以及一些需要测量的实物如书本、积木、桌椅等。
此外,还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情境布置和PPT辅助教学。
**六、说活动过程**首先,通过故事引入主题,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其次,教师示范如何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并引导幼儿模仿操作;接着,设置小组合作环节,让幼儿自行选择工具测量指定物品,并进行比较交流;最后,通过集体讨论总结,强化幼儿对测量概念的理解。
**七、活动延伸**课后,可安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测量机会,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房间的宽度等,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次教学的班级为大班,学生年龄为5-6岁,教学内容为《有趣的测量》。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般已经掌握了各种测量工具的名称,如尺子、量杯、天平等,但是在对实物进行测量时会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如何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等问题。
因此,本次教学将从“测量物体长度”、“测量物体重量”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道测量工具的名称,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学会使用“放在尺子上、量杯里、天平上”等测量语言描述物体的长度和重量;•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通过看图说话,让孩子们在课前了解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展示实物,让孩子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帮助孩子掌握“放在尺子上”、“用尺子量一下”等测量语言的使用。
•通过展示实物,让孩子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帮助孩子掌握“放在天平上”、“天平上有多重”等测量语言的使用。
•通过实物分类游戏,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体验式学习法: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尺子、量杯、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交互式学习法: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教师及时纠正孩子们使用测量工具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猜猜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测量工具,并解释测量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主体教学(30分钟)第一步:测量物体长度•展示一只鞋子,让孩子们讨论鞋子的长度,判断需要用哪一个测量工具。
•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找到一些物体,并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掌握“放在尺子上”,“用尺子量一下”的测量语言。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2)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认识厘米和米的单位、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测量身边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尺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幼儿能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尺子、厘米和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践测量物品。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卡片、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尺子的结构、用途,让幼儿认识尺子,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测量题目,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尺子的结构、厘米和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实践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尺子测量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待幼儿完成测量后,家长协助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测量长度,尺子还可以用来测量哪些物品?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堂有趣的测量课,旨在通过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测量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测量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测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测量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测量成果的展示和分享三、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培养观察和测量能力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思维发展和创造力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测量成果,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四、教学过程1. 测量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例如尺子、天平、量杯等,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2. 测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容量等,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测量,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3. 测量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引导幼儿记录测量结果,并帮助他们分析数据,例如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容量等,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 测量成果的展示和分享组织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测量成果,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并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程,幼儿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测量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培养了观察和测量能力。
通过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他们培养了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通过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他们培养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展示和分享测量成果,他们培养了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趣的测量》是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的数学学习历程中,测量是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挑战性的部分。
通过测量的学习,幼儿能够初步理解物体的量的特征,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幼儿在搭建积木时会不自觉地比较积木的长短、在分点心时会感受食物的多少等,而《有趣的测量》将这些生活中的感知进行系统的数学化学习,为幼儿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幼儿能够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知道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等。
例如,认识到可以用小木棍测量桌子的长度,用纸条测量盒子的高度等。
(2)技能目标①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操作,如用绳子测量玩具车的长度,并能够记录测量的结果。
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能比较不同物体测量结果的大小关系。
(3)情感目标①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测量过程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②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小组测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协作交流。
1.3教学重难点1.3.1教学重点(1)理解测量的概念,即通过使用一个标准的工具来确定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属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用同样长度的小木棒去测量不同长度的积木。
当幼儿用小木棒沿着积木的边摆放时,引导他们理解每一根小木棒就是一个测量的标准单位,摆放的小木棒数量就代表了积木的长度。
通过这样的操作,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测量的概念。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比如,给幼儿提供纸条和铅笔,让他们测量教室中盆栽的高度。
幼儿需要将纸条一端对齐盆栽底部,然后用铅笔在纸条上标记盆栽顶部的位置,最后用尺子测量纸条上标记之间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需要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记录结果的方式。
1.3.2教学难点(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准确地进行测量。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测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它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
这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测量石块的体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进行测量。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实践操作、总结方法等环节,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然而,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方法。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和合作能力,这为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理解“排水法”的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理解测量过程中水位变化与物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测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学习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探索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长度单位,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掌握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测量卡片、教学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测量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故事《小猴量身高》引入测量主题,让幼儿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长度单位(5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幼儿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认识1厘米和1米。
3. 学习测量方法(5分钟)(1)教师演示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2)幼儿分组讨论测量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测量图片中的物体长度,引导幼儿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尺,标出1厘米和1米的刻度。
2. 在旁边附上测量图片,标注物体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使用直尺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记录长度,并画出测量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针对不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直尺,还有哪些工具可以进行测量?鼓励幼儿探索其他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生动性和吸引力;3. 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与实践操作;4. 例题讲解的清晰与易懂;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有趣的测量”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学习基本测量单位(厘米、米)、探索测量方法以及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熟练使用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以及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尺子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直尺、教学图片、测量游戏道具。
2. 学具:幼儿用尺子、直尺、测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小兔子的长尾巴》引入测量话题,引导幼儿关注长度测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尺子、直尺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厘米、米的概念。
并进行示范操作。
3. 互动探索(10分钟)分组进行测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测量,加深对测量方法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学图片,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解答幼儿的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测量工具:尺子、直尺测量单位:厘米、米测量方法:直尺对齐,从0刻度开始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家长协助,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记录下来并带来幼儿园。
2. 答案:手指长度:以厘米为单位,记录数值。
家中物品长度:以米或厘米为单位,记录数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测量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索测量乐趣。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测量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有趣的测量》幼儿园大班社会说课稿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设计意图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活动,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就是让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材活动选自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十一月份第一周内容,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目标。
三、说活动目标1.对测量活动感兴趣,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掌握用自然物测量的基本方法,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3.能在测量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说重点难点通过幼儿分享、教师小结掌握用自然物测量的基本方法。
难点是目标3,这节课我没有讲解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和尝试,所以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会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难点。
五、说教法教法主要运用了提问法。
过程中我多以开放、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描述测量过程以及发现的问题。
突出让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这一目标。
六、说学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是操作法和讨论法。
我给每个幼儿都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动手操作,通过多次测量学习和巩固测量的方法。
每次测量后我都会进行小结,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问题和发现,突破活动难点。
七、说活动过程整节活动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活动导入。
我引导幼儿联系生活,解决班级中要量桌垫的实际问题引出测量活动。
激发了幼儿测量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选择自然物测量,探索测量的方法。
第一次测量幼儿自主在班级中寻找和选择合适的测量物测量桌子的长度。
而我重点关注幼儿在测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预设幼儿会出现的测量方法有2种。
一是使用多个测量物连接在一起。
二是用一个测量物循环连接进行测量。
预设的问题也有两个,一是选择多种测量物放在一起测量,测量单位不一致。
二是幼儿挪动测量物导致有空隙或重叠,没有首尾相接。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测量含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测量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内容选择的依据《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量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会经常在数学活动角里投放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绳子、尺子、吸管、铅笔等,经常看到幼儿在东量量,西测测的,好像对于这些测量的活动很感兴趣。
另外,让幼儿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测量,这样对于幼儿来说会是很有趣的,幼儿可以在整个活动中都通过不停的身体运动,不停的游戏,来感受测量的乐趣。
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尝试,这样幼儿可以学到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终生的发展。
因此就产生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内容。
二、说活动目标的确定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2、知道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那之间相互协商、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协作的快乐。
活动的重点:探索,学习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难点: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说活动的准备(一)知识准备1、区角活动:教师和幼儿发现大量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
2、观察活动:幼儿会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记录表格。
(二)物质材料的准备1、事先准备好场地。
2、笔、纸、记录表等四、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知识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
根据这一理念,我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游戏、记录去积极主动的获得对测量的直接经验,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的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测量大班综合说课稿
有趣的测量大班综合说课稿
一、说内容
选择的依据《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量具,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会经常在数学活动角里投放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绳子、尺子、吸管、铅笔等,经常看到幼儿在东量量,西测测的,好像对于这些测量的活动很感兴趣。
另外,让幼儿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测量,这样对于幼儿来说会是很有趣的,幼儿可以在整个活动中都通过不停的身体运动,不停的游戏,来感受测量的乐趣。
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尝试,这样幼儿可以学到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终生的发展。
因此就产生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内容。
二、说活动目标的确定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2、知道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那之间相互协商、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协作的快乐。
活动的重点:探索,学习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难点: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说活动的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区角活动:教师和幼儿发现大量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
2、观察活动:幼儿会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记录表格。
(二)物质材料的准备
1、事先准备好场地。
2、笔、纸、记录表等四、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知识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
根据这一理念,我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游戏、记录去积极主动的获得对测量的直接经验,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的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必须由幼儿亲身经历,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活动中给幼儿留有较大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活动步骤不宜太细太死,让他们充分体验,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吸引幼儿,使他们更投入自由进行探索,在分享的过程中,进行自主交流与表达,使他们的零星的经验得以提升与发展,从而形成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测量结果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整个活动主要用了探索操作法。
根据幼儿爱动、爱问、好学的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
探索操作法,不仅是作为复
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小屋玩,可是,我们去之前啊,要帮助老师先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来测量一下从这里到小屋有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测量的方法。
这时老师再提出问题。
师:可是,今天老师没带任何的测量工具,我们只能用我们自己的身体来测量,该怎么量呢?
(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就有好强的.求知欲,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过程,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
)
(二)讨论与探究:分别寻找测量的方法,并进行讲述。
1、幼儿自由探索测量的方法,在幼儿探究时,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适时引导幼儿发现用自己的身体,寻找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2、并让幼儿进行演示。
(三)幼儿寻找合作测量的方法。
幼儿通过自己寻找测量方法以后,再通过和别人合作,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主动去和别人合作。
(幼儿的认知结构主要强调直觉思维,教学中与其指示幼儿如何
做,不如让幼儿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探究活动为中介的,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赢得了时间,这种探究最有现实意义。
探究性游戏活动的教育目的要求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
(四)引导幼儿把测量或者合作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也是幼儿最缺少的。
幼儿在测量以后用怎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
(五)记录、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测量方法,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测量结果吧,(请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及结果)还有和小朋友不一样的吗?你来介绍一下吧,(幼儿发现结果不同)讨论;为什么小朋友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再次测量,引导幼儿发现、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
(将幼儿交流的多种经验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中来,再次验证,从而使幼儿的能力与知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巩固与吸收。
)小结:在测量时我们使用的测量方法不一样,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探索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允许幼儿出现错误,通过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纠正错误,让幼儿的经验进一步得到提高)
(六)集体合作测量幼儿利用集体的力量再寻找不同的测量方法,幼儿再次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测量,整个活动都在游戏中展开,幼儿充满了乐趣。
(七)说活动延伸区角活动: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工具再去进行测量。
六、说特色:
1、操作性强。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当作测量工具,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
在活动中,孩子在探究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
2、活动设计游戏化。
孩子特别喜欢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
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老师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活动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
3、整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
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通过个别量、小组合作量、集体量,使幼儿在与活动材料、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相关经验,真正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物我交融互动。
我们的这个活动主要体现了《纲要》的以下精神: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教育的机智性、趣
味性。
2、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
3、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同伴这一重要教育资源,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更加具体、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