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技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0050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授课对象:高职三年制修读方式: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课学时:理论学时80 ,实践学时10学分:4先修课程:《识图与绘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一、教学性质、目的和任务1、性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器的组成,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了解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机构及零件的相关知识设计制作简单的机械产品模型,能熟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能正确认识及选用通用零件。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与重点:1、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达到的基本要求:(1)了解理论力学知识,会进行一般的静力学问题分析与简单计算;(2)掌握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能对零件进行相应的强度计算;(3)了解常用材料分类、基本热处理方法,理解热处理对钢性能的影响,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含义及主要性能,典型热处理方法的应用,能结合实际选用零件的制造材料;(4)了解常用零件的公差等级并能进行正确选用;(5)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能对常用机构进行设计计算;(6)掌握零件的标准、工作原理、特点和结构,初步学会选用及设计的基本方法;(7)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收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8)具有设计简单机械零件的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1)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2)常用机构的知识;(3)齿轮传动及齿轮系;(4)轴和轴承。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内容:机械设计概论1、主要内容及学时数:(1)机器的认识 2学时(2)力的基本知识 4学时(3)平面力系 4学时2、教学要求:能正确认识机器,区分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了解力、力矩和力偶的概念,能结合实际区分力、力矩和力偶;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对物体和物体系进行受力分析,解决平面力系的相关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8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原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9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

10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11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的概念和公式,学会用图解法确定零件的极限应力,了解零件接触强度、摩擦与磨损的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1)性质: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2)任务: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通过观察汽车实物或拆装汽车零部件,使学生能识别汽车上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懂得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及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了解汽车传动系统、转向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汽车充电系统、起动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仪表报警系统和附属电器设备等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五、课程内容、学习目标课题或章节主要内容及目标学时分配备注机械设计基础概念§1.1 机器的组合§1.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1.3 机器应满足的要求和设计制造程序§1.4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1.5 机械零件的强度§1.6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7 摩擦、磨损和润滑§1.8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简介6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2.1 运动副及分类§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6螺纹联接§3.1 概述、常用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6§3.2 螺纹联接的类型和螺纹紧固件§3.3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3.4 螺栓的强度计算§3.5 螺栓联接的结构设计轴义联接§4.1 键联接§4.2 花键联接§4.3 销联接§4.4 无键联接3带传动§5.1 概述§5.2 V带和带轮§5.3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5.4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5 V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5.6 其他带传动简介9链传动§6.1 概述§6.2 滚子链和链轮§6.3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6.4 链传动的使用和维护6齿轮传动§7.1 概述§7.2 渐开线齿廓§7.3 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7.4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圆柱的齿合传动§7.5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7.6 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7.7 渐开线变位齿轮传动简介§7.8 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厚测量计算§7.9 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7.10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7.11 齿轮传动的精度§7.12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7.1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7.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准则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7.1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4§7.16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7.17 直齿锥齿轮传动§7.18 齿轮结构§7.20 齿轮传动的维护与修复蜗杆传动§8.1 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8.2 普通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8.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择§8.4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8.5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8.6 蜗杆传动的效率及热平衡计算§8.7 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6齿轮系传动§9.1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9.2 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9.3 组合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9.4 轮系的功用9平面连杆机构传动§10.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它应用和特点§10.2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10.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10.4 平面四杆机构传动特性9凸轮机构传动§11.1 概述§11.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11.3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11.4 盘形凸轮9其他常见机构和组合机构§12.1 间隙运动机构§12.2 螺旋传动机构§12.3 组合机构简介 3轴承§13.1 滑动轴承§13.2 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13.3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校核和静强度计算§13.4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2§13.5 滚动轴承的使用与维护轴§14.1 概述§14.2 轴的结构设计§14.3 轴的强度校核§14.4 轴的使用与维修6联轴器、离合器§15.1 概述§15.2 联轴器的安装与维护§15.3 离合器 4考试 2总计120.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英文名称:Maching Design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20 讲课学时: 120 实验学时:学分:适用对象: 机电一体化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具有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械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和结构工艺性。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防震、减振的途径。

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刚度、耐磨性、寿命、热平衡等。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类、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授: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的基本原理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容。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先修课程模块数学、力学、机械制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1)、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3)、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五、教学方式1、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样化,除了常规课堂授课外,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技术、模型演示、实物演示等。

2、课堂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多介绍实际应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实践操作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3、在大纲中规定的未能在计划课时完成的有关章节,可以指定学生自学。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一学年结束课,综合评定总成绩: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七、教学容及要求绪论1、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阐述机构和机器的概念和组成,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机构和机器的概念,了解机器的组成。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7级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7级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普通专科)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综合应用各先修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地分析和设计问题。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设计资料和查阅机械零件手册,设计具备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专业理论的基础。

二、教案方法和教案建议教案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归纳类比法、教案模型等方法;2.改革实验内容及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案手段提高实验教案效果;3.正确处理《机械设计基础》与基础课、专业课的关系:即利用基础课所学过的知识来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结合专业特点讲授《机械设计基础》。

教案建议:1、本课程的教案须由一定工作经验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以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教案的需要。

2、本课程开设之前应开设《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和《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

3、本课程以理论教案为主,适当结合现场教案。

4、本教案大纲适用于高中三年制机电专业<高职)。

三、教材及有关参考教材1. 教材:陈立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2. 教案指导书:张建中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学习与训练指南》,高教出版社2000年3. 多媒体教案资源:自行编制的陈立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课件4.参考书:邓昭铭、张莹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四、课时分配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为第2学年第一学期,总计划学时:94,其中课堂授课课时为84学时,习题课2课时,实验教案<另有相应教案大纲)时间为6学时,机动2课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零件的选择、设计、分析、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机械系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能够应用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4、熟悉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能够进行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机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4、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包括测试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

5、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课外作业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外作业和实验成绩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设计作品:学生分组完成一项机械系统设计任务,通过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优秀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提供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XXX学院《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专业:数控技术系部:机电工程系制定人:刘志国审定时间: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XXX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数控技术专业)(供参考)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培养人才的定位主要针对机械加工制造单位的机械设计人员岗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三)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五)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六)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

(七)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十五单元。

0、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1)引言(2)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1)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平面机构、运动副、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和自由度的计算,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 教案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 教案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一、前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对象二、课程简介2.1 课程内容概述2.2 课程重点与难点2.3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三、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3.1 教学目标3.2 教学内容3.2.1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分类3.2.2 机械设计的要求与原则3.2.3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2.4 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3.3 教学活动安排3.4 教学评价四、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与失效分析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2.1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的特点与应用4.2.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与原因4.2.3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4.2.4 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方法4.3 教学活动安排4.4 教学评价五、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2.1 机械零件的应力与应变分析5.2.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5.2.3 机械零件的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5.2.4 典型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案例5.3 教学活动安排5.4 教学评价(后续章节待补充)六、第四章: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2.1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理论6.2.2 机械零件设计的方法与步骤6.2.3 机械零件的选型原则与方法6.2.4 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案例6.3 教学活动安排6.4 教学评价七、第五章: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2.1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7.2.2 牛顿运动定律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7.2.3 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7.2.4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7.3 教学活动安排7.4 教学评价八、第六章: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2.1 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8.2.2 机械系统的运动控制方法与策略8.2.3 常用运动控制元件及其应用8.2.4 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教学活动安排8.4 教学评价九、第七章: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工程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2.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指标9.2.2 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与步骤9.2.3 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原则与方法9.2.4 机械系统可靠性工程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活动安排9.4 教学评价十、第八章:机械系统的设计实践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2.1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的基本流程10.2.2 机械系统设计创新的思路与方法10.2.3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与创新案例分析10.2.4 机械系统设计实践与创新的评价指标10.3 教学活动安排10.4 教学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重点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问题驱动、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024版年度《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

2024版年度《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

2024/2/2
6
02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2024/2/2
7
功能原理
实现预期功能
机械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产品能够 实现预期的功能,满足使用需求。
能量转换与传递
机械系统通常涉及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如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或将力从一
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
运动与力的传递
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运动与力的传递, 确保各部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动
载荷大小和性质
轻载荷可选用球轴承,重载荷应选用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2024/2/2
转速
高转速应选用球轴承或高精度滚子轴承,低转速可选用 滑动轴承。
刚性要求
对轴承刚性要求高的场合,应选用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调心性能
对轴的挠曲变形或轴承座孔不同心时,应选用调心性能 好的轴承。
23
轴系结构设计方法
2024/2/2
2024/2/2
13
零件结构设计原则
满足使用要求
保证零件在预定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工艺性良好
便于零件的制造和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性合理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
美观大方
零件外形应美观大方,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2024/2/2
14
零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2024/2/2
28
销连接设计
销的类型选择
销的尺寸确定
销连接的强度校核
销孔的加工要求
根据使用环境和负载要求, 选择合适的销类型,如圆柱
销、圆锥销等。
根据连接件的尺寸和负载要 求,确定合适的销的直径和
长度。
为保证销连接的可靠性,需 要对销连接的强度进行校核, 包括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难点: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齿轮模型、蜗轮模型、链条和皮带等;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和传动比的实验;7.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齿轮传动和一道蜗轮传动的计算题目;8.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齿轮传动:基本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齿轮的形状和啮合方式;传动比:齿轮的齿数比。

蜗轮传动:基本原理:蜗轮的蜗杆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蜗轮的形状和蜗杆的形状;传动比:蜗轮的齿数比。

链传动:基本原理:链条的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链条的方式和链条的强度;传动比:链轮的齿数比。

皮带传动:基本原理:皮带的摩擦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皮带的材质和皮带的宽度;传动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2. 题目二:计算一组蜗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3. 题目三:计算一组链传动的传动比。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天津市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代码:347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机械设计基础是化工设备与维修(专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是本专业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自学和辅导使考生熟悉和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原理、结构特性参数、使用和维护.并初步具备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化工设备的现状,助学辅导中应及时补充有关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毕业后从事化工设备维修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应用及维护等基本知识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强度校核的基本方法3、学会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学会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5、学会分析和处理通用机械零件常见失效的能力6、具有查阅手册和工程资料能力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化工设备与维修(专科)专业入门的基础课,所涉及的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应用及维护等基本知识与后续其它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均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对此,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步骤、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机械的摩擦、磨损及润滑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机器及其组成(一般)识记:机器的定义、机构、机械、部件、构件、零件的概念(二)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一般)理解:应满足使用要求、经济要求和其它要求(三)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次重点)识记:失效概念理解:机械零件的断裂、过大变形、表面失效和破坏工作条件等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概念(四)机械的摩擦、磨损及润滑(次重点)识记:摩擦、磨损概念理解: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应用: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磨损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凸轮机构设计
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场景。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
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对机构性能的影 响,能够进行合理选择。
ABCD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能够绘制从动 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链传动设计
设计原理
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 、类型、特点及应用范
围。
设计计算
能够进行链传动的设计 计算,包括选择链型、 确定链轮齿数、链节距
、中心距等。
结构设计
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组成 ,能够设计合理的链轮 结构、张紧装置及润滑
方式。
强度校核
掌握链传动的强度校核 方法,能够对设计结果
进行验证。
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 力和表达能力。
3
经验分享与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相 互学习和进步。
08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目标与要求
回顾课程的主要目标和 要求,包括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 技能,以及培养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内容与安排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素质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高职教学大纲模板】XXX学院《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专业:数控技术系部:机电工程系制定人:刘志国审定时间: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XXX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数控技术专业)(供参考)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培养人才的定位主要针对机械加工制造单位的机械设计人员岗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三)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五)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六)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

(七)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十五单元。

0、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1)引言(2)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重点难点】(1)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1)性质: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2)任务: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通过观察汽车实物或拆装汽车零部件,使学生能识别汽车上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懂得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及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了解汽车传动系统、转向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了解汽车充电系统、起动系统、发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仪表报警系统和附属电器设备等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五、课程内容、学习目标
课题或章节主要内容及目标学时分

备注
机械设计基础概念§1.1 机器的组合
§1.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3 机器应满足的要求和设计制造程序§1.4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
§1.5 机械零件的强度
§1.6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7 摩擦、磨损和润滑
§1.8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简介
6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2.1 运动副及分类
§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6
螺纹联接§3.1 概述、常用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6
§3.2 螺纹联接的类型和螺纹紧固件§3.3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3.4 螺栓的强度计算
§3.5 螺栓联接的结构设计
轴义联接§4.1 键联接
§4.2 花键联接
§4.3 销联接
§4.4 无键联接
3
带传动§5.1 概述
§5.2 V带和带轮
§5.3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5.4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5.5 V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5.6 其他带传动简介
9
链传动§6.1 概述
§6.2 滚子链和链轮
§6.3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6.4 链传动的使用和维护
6
齿轮传动
§7.1 概述
§7.2 渐开线齿廓
§7.3 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直
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7.4 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圆柱的齿合传

§7.5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7.6 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最少齿

§7.7 渐开线变位齿轮传动简介
§7.8 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厚测量计算
§7.9 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7.10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7.11 齿轮传动的精度
§7.12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
计算载荷
§7.1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7.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准则
及主要设计参数选择
§7.1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24
§7.16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7.17 直齿锥齿轮传动
§7.18 齿轮结构
§7.20 齿轮传动的维护与修复
蜗杆传动
§8.1 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8.2 普通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
尺寸
§8.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
材料选择
§8.4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8.5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8.6 蜗杆传动的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8.7 蜗杆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6
齿轮系传动§9.1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2 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3 组合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9.4 轮系的功用
9
平面连杆机构传动
§10.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它应
用和特点
§10.2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10.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10.4 平面四杆机构传动特性
9
凸轮机构传动§11.1 概述
§11.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11.3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1.4 盘形凸轮
9
其他常见机构和组合机构§12.1 间隙运动机构
§12.2 螺旋传动机构
§12.3 组合机构简介 3
轴承
§13.1 滑动轴承
§13.2 滚动轴承的类型及代号
§13.3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校核和
静强度计算
§13.4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2
§13.5 滚动轴承的使用与维护
轴§14.1 概述
§14.2 轴的结构设计
§14.3 轴的强度校核
§14.4 轴的使用与维修
6
联轴器、离合器§15.1 概述
§15.2 联轴器的安装与维护
§15.3 离合器 4
考试 2
总计120
.
六、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
考核项目学生出勤学生作业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合计
所占比例20%10%10% 60%100%
七、课程建议
(1)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与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相结合,一人一机配置设备。

建议计算中心在排课时,上机实验课最好排四节连堂。

以25名学生为标准,配备一名上机指导老师。

(2)教材建议:理论讲解选用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中级计算机操作员》教材,上机实验选用校编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中级工考证复习资料》。

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
上机实训所需软件:Windows XP、OFFICE2003、Windows movie make或Premiere等视频编辑工具.
实训教学资源要求:cad绘图、机器零件、模型实体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