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紫砂壶的目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料了解紫砂壶的目数
泥料炼制
紫砂矿料从深逾百米的地下矿井开采出来,无论是紫泥、红泥、段泥,均称为“生料”,质坚如石,需经过一系列“炼泥”处理,方可成为“生泥”。风化:先在矿场上选捡分类。风吹雨打、日晒夜露数月甚至数年,以使矿体逐渐分解成片状,即“露天风化”,在成为松散小颗粒后才能通过石磨的投料孔上磨。
除去杂料:进行精选,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杂质。拿一块巴掌大的磁铁在泥料里穿梭,吸出泥料中含铁的杂质。
矿料粉碎:用石磨磨成细粉,石磨制出的颗粒接近圆形,用它制壶后透气性会好很多。
粉料过筛:根据泥料要求的目数,用不同规格的筛网进行筛选。
加水拌和:在圆底大缸里加水调和,紫砂泥浸泡、和水都用雨水,若用自来水和泥,在烧制过程中,水中的净化剂成分会随着水分的挥发而在坯表形成盐析,使成品色泽变杂。
炼制成泥:手工炼制是将干粉加水拌匀,采用人工木杵槌炼或用石碾碾烂后,以锐器划开,断面发亮,泥组织各部分均匀和润即可。
湿泥掇块:手工掇块多为1尺多长的长方形。
陈腐发酵:将湿泥块放置地窖阴湿处或套缸内陈腐。
紫砂壶目数
紫砂泥目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码数,是指紫砂壶泥料的精炼程度,是衡量紫砂泥料粗细的一个指标,通俗来讲紫砂壶目数就是指紫砂泥料的颗粒细腻程度。
开采后的紫砂泥料,在经自然风化,除杂,碾压粉碎,筛子过滤之后紫砂壶原料的粗细,称为“目数”。这个筛选的过程也叫“过目”。
通常人们以60目为基准,目数大于60目的是细的,目数小于60目的是粗的,也就是说目数越大泥料质感越细腻,目数越小泥料质感越粗糙。
紫砂壶泥料的目数与历代紫砂壶工艺发展也有莫大的关系,例如明代紫砂泥的目数多为25-30,清中期紫砂泥的目数则为55-60目,到了近现代已经发展为100-120目。
明代清代由于1958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成了辨别解放前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人们用的是雷蒙粉碎机,它以风力控制目数,最高目数可达140-180目。民国初年解放后但高于80目的泥料就不含砂了,不含砂何来紫砂,而低于40目上的泥料过于粗陋,所以目前最主流的目数依然是50-60目。
目数辨别
紫砂壶的胎质可以说都是泥料。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历史上砂料颗粒目数呈现出由粗到细的演
变。明代时期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目数在60目以下的砂料做壶,壶壁上会有很多凹凸感、颗粒感,但是透气性好点。但是目数越小,颗粒感越强,烧制的时候容易跳砂,鼓泡、容易烧坏。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越光滑,做出的壶比较好养,但是欠缺紫砂颗粒感。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目数基本在60左右了。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灌浆使用的紫砂颗粒一般在200目左右,则使壶壁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有的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更加没有通透性。
关于紫砂目数,同种泥料,目数大点好还是小点好,要看藏者想要什么样发色的材质了,紫砂壶为了显出泥料不同发色的层次感还可目数调砂,如果要同样颜色也要层次感,可以把泥料打片烧低温,然后粉碎成不同目数的颗粒,调配进生泥里面打片再做壶。另外调砂做骨的也很多,就如水泥和钢筋之间的关系一样。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看壶,就看泥中是否有骨,真正的紫砂壶有骨有肉。这样的壶才会更加具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