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鉴赏与收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紫砂的起源、壶名及壶型
中国的文化都有一种有趣的故事,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祖宗,都有先师。如佛教的师祖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称为“佛祖”,是觉悟的智者,又称“如来佛”,如来,是如实地来临,意是像真理一般来到这个世界;又如中国教育的祖师爷是孔夫子,被世人封为“大成至圣先师”的位置。再又如鲁班是木匠的师祖;扁鹊、华佗是医药业的师祖等等。宜兴陶的师祖为“陶朱公”范蠡,又称“造缸大师”;紫砂壶的鼻祖为供春。
总之,凡师祖后人都不能忘却,是他们首创家业,开辟道路,历尽千辛万苦,积累经验,一代一代、一辈一辈把事业传承下去,使之发展壮大,兴旺发达。那么,作为我们后人应时刻牢牢记住前人,没有他们的开辟创造,没有他们的先智造化,没有世代的传承,可以说,任何行业,任何事物的发现和发展还封尘在万丈泥土之下。因此,祖先不能遗忘,而且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一)“陶朱公”范蠡
春秋战国时,越国大臣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后,决定功名隐退,便偕美女西施来到宜兴丁蜀山。范蠡来后带领当地百姓开凿运河(被后人称为蠡河),隐居在一山坡上(被称为蠡墅),开挖陶土,叫化百姓造缸、造坛、造瓮,利用当地资源,制成实用陶器,使宜兴一方人家富裕了起来,从此,宜兴的陶业生产日日得到兴旺发展。人们为纪念范蠡,一直将范蠡供奉为陶的师祖,立庙塑像,称为“陶朱公”、“造缸大师”。当然范蠡还一个美称叫“中华商圣”。范蠡除了带领宜兴百姓开创了制陶技术,以陶致富之外,还在理财经营上著书立说,崇尚儒商,同时被世人尊为商家鼻祖。
(二)紫砂壶鼻祖供春
供春,是迄今为止,从有关文字记载中人们知道最早的紫砂始祖。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宜兴城里人吴颐山的书童。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为准备科举考试,携书童供春到金沙寺借住读书。金沙寺老和尚在寺中经常以陶土抟坯做些物器为乐,但供春聪明好学,常偷窥老和尚抟泥,并用心领会,也偷偷学做。供春根据寺院庭中一棵老银杏树瘿瘤,效仿做成一把壶。此壶树皮斑驳逼真,瘿瘤栩栩如生,口盖周正,款式敦丽,烧成后色栗润韵,端庄凝重,气韵盎然。而且据资料考证,供春还“斫木为模,削竹为刀”,创造了制壶的雏形工具,改进了制壶技艺。供春从老和尚的“捏筑为胎,规为圆之,刳使中空”的原始方法,一下子创造了雏形工具,这是一个发明创造,功应推供春为紫砂壶鼻祖。
(三)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供春是明正德年间人,宋到明年代相甚久远,紫砂壶鼻祖反而是为明供春,而不是宋人,这需要了解紫砂史才能明白个中道理。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从丁山蠡墅羊角山古窑址早期紫砂陶器残片的发现,充分证实了紫砂陶始于北宋的佐证。关于紫砂陶的古代文献资料都有显示,最早北宋进士梅尧臣就对紫砂陶作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欧阳修曾赞“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潇有余清”;苏东坡题“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北宋许多大诗人都对紫砂陶作过“紫泥”、“紫瓯”、“砂罂”、“提壶”等描述,故说明宋代宜兴就已有紫砂陶的制作了。而且,苏东坡先生在丁山的蜀山建书院讲学,买田地欲终老。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邀请文人雅士烹茶品味,怡然赋诗,并留下许多绝妙佳句: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等等。苏东坡邀朋茗茶,就独钟这款提梁壶,故后人就把他设计的提梁壶称作“东坡壶”。因此历史上留有苏东坡等名人雅士的词句和“东坡壶”物证,再依
据蠡墅羊角山古窑址的发掘,足以肯定了紫砂陶的起源年代为北宋期。
二、传统壶名与壶型
紫砂壶造型丰富,款式品种繁目,可谓是千姿百态,名称无数,是陶瓷类中或工艺美术品类中无法相比的。紫砂壶的名称大多含有雅趣,它有融作者的构思境界,文化内涵,自然物的想象,动物的形态的异真,几何形的巧妙组合,天地间的玄妙奥秘等等方面给壶冠名;它还有融作者对哲理的认识、历史背景、美术知识的理解体现,以及艺术抽象的显真等等给壶起名,有些是以制作者名字而命名。总之紫砂壶名非常趣味,有些壶中藏故事,使你读来趣味盎然;有些壶中蕴哲理,使你懂得悟道人生;有些壶中见天地,使你了解天地玄机……
1、供春壶又名树瘿壶。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供春壶的来历,有一则传说的故事,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1504—1521年),宜兴雅士吴颐山,名仕,字克学,号拳石。时为四川省参政,进士。吴颐山为准备考科举,携书童供春读书于金沙寺。金沙寺的老和尚善弄抟泥搏陶,供春聪明好学,每天窥看效仿,并照寺院中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瘿疤抟制一壶形,底款钤上“供春”二字,故后人称之为供春壶。
2、东坡提梁是一种高把提梁款壶。据传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在蜀山讲学置田买地定居生活,东坡先生设计了一把以老杆梅桩三架横跨,提携大圆肚壶身的款形,既可悬吊煎火,又可炉灶温热,提携十分方便。故苏东坡在他的诗文中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佳句。
3、曼生十八式又称“曼生壶”。曼生即陈曼生,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公等等很多别称。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道光二年(1822年),浙江钱塘人,曾任溧阳县知县。陈曼生是个大文人雅士,是西泠八家之一之士,善书能画,尤擅铭刻,对紫砂壶独有
情钟,他用独特的人文观念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亲手设计了许多富有哲理内涵的形款茶壶。实际上陈曼生一生远远不止“十八式”,而是后人为了用“十八”的吉祥数字来诠释陈曼生的所有紫砂壶款,及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故列出了“18”这个经典形款,来证明陈曼生对紫砂的贡献。
4、洋桶壶分牛盖洋桶和平盖洋桶两种。壶身为圆柱形,提把多为铜或银质,洋桶的得名,处于20世纪30年代时洋人侵华,洋货泛滥时,由紫砂艺人设计的形。洋桶壶的特点,提携方便,摆放牢稳,容量大,非常日用,洋桶壶的出现,完全反映了一个时代平民百姓的生活特征。
5、石瓢壶石瓢壶是紫砂茗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形。最先有清代陈曼生首创设计,杨彭年制壶,叫“彭年石瓢”;清代瞿子冶设计制作的叫“子冶石瓢”;当代顾景舟、徐汉棠分别又把自己的理念和风格作了提炼和升华,后人就分别叫为“景舟石瓢”和“汉棠石瓢”。
“石瓢”不管是“彭年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还是“汉棠石瓢”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以他们风格命名的石瓢名称,均已以成为经典之作。
6、掇球壶掇球壶是紫砂茗壶中的经典传统款形。掇球壶形款是多个球形体和弧线组成,得体大方,一身素气,骨肉匀亭,光润达炼。首创应是清代制壶高手邵大亨,“大亨掇球”在当时轰动社会名流及官员,清政府官员为得到一把“大亨掇球”壶而作为一种奢望和求欲。在民国初(1915年)又一个制壶高手程寿珍的掇球壶获巴拿马国际金奖,在1932年此壶又获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可见掇球壶的魅力和它的造型征服了多少人的眼球。
7、秦权壶亦是经典的传统紫砂茗壶款,形置似秤砣。谓何称“秦权”,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度量衡,秤权以秦为准,故得“秦权”为名。
8、掇只壶又称莲子壶,是经典的传统紫砂茗壶款,首创清邵大亨。此壶造型简朴,清韵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