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合集下载

“微博”的传播学解读

“微博”的传播学解读

“微博”的传播学解读作者:高慧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4期2010年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微博。

一天之内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围观,坐等主席发帖。

“今天你微博了么?”已成为今天网络热议话题之一。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①微博出现后便名声鹊起,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

微博的传播者微博的草根性强。

微博的创作者可以是任何身份,任何一个会上网的人都能注册自己的博微,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微博的简单性大大降低了成为传播者的门槛,140字的限制把平民和作家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完全可以成为直击现场的记者,成为信息灵通的发布者。

不需要经过专门的新闻职业训练和教育,只要你能说话和打字,你就能在这个平台上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微博这个网络零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人人都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实现了信息传播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

人们的“传播欲”得到满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深深的被知识浪潮所影响。

人类天生的“传播欲”使得人人都有倾诉和获取信息的需求。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媒介平台,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人人都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传播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微博的受传者微博的受传者应该站在与传播者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的不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栾轶玫指出,相关数据显示,西方的微博用户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心智相对较为成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

而中国的使用者则多集中在“80、90后”的年龄段。

与西方的使用者关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讯息不同,中国的微博用户们大多集中于娱乐信息和个人琐事。

受众被动的状态改变。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媒介信息的状况。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

案例:干露露“裸体招亲” 案例:干露露“裸体招亲” 炒作从一个普通广告术语, 炒作从一个普通广告术语,逐渐演变为娱乐界 的独门秘技,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卑劣的手段, 的独门秘技,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卑劣的手段, 给别人泼污水,甚至给自己泼污水谋炒作。 给别人泼污水,甚至给自己泼污水谋炒作。例 如干露露,就因为一段“裸体招亲”而从一个 如干露露,就因为一段“裸体招亲” 普通女人炒成了网络红人,拍戏、 普通女人炒成了网络红人,拍戏、代言出镜率 增高。其实,如同干露露般自我炒作的人不少, 增高。其实,如同干露露般自我炒作的人不少, 大多是利用网友的好奇心理博关注。 大多是利用网友的好奇心理博关注。
案例:华仔晒募捐发票
自从有了微博,网友一句无聊的牢骚,都可能会 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揭秘”,在网友们的监督下, 造假不再容易。比如神秘的明星学历,就在网友们的 力量下,掀起过一场打假风暴。此外,网友对明星搞 慈善更是敏感,如今包括刘德华、李冰冰、张国立、 陈道明等明星,都需要通过公开方式“晾晒”捐款发 票和捐赠证书,否则必然引来网友们的各种质疑。冯 小刚就曾说道:“我们既然做了好事,就一定要拿发 票。”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 博美国的twitter
门户网站中第一家 提供微博服务的网 站
发展迅猛的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一、微博用户的草根 化及内容的微小化
二、传播工具的移动化
微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是“ 微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是“博 人人也都可以是“跟随者” 主”,人人也都可以是“跟随者”。
幻灯片演讲:殷琪 幻灯片制作:叶琴 资料搜集:徐雯雯 许飘逸
叶琴 殷琪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 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 1、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 2、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 3、实时信息:最新实时信息 4、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 5、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微博基本类型概述

微博基本类型概述

微博基本类型概述微博是指微型博客,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是个人化的社会媒体。

用户写微博的方式能够通过web,wap以及手机客户端,即时通讯等,发布的字数是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可即时地推送到粉丝那里。

微博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2007年,Twitter正式上线。

Twitter的发明者杰克·多尔西(JackDorsey)曾如此评价微博:“它的氛围感更强,你基本上像是在一堵墙上涂写,如果谁想看,就能够看到。

”微博自诞生以来,短短几年在我国快速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微博对传统传播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为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话语权传播体验。

对于微博的研究已得到传播学界和新闻业界越来越多的注重。

一、传播“微革命”时代来临我国的微博发展始于2008年。

在经历了短暂的试水之后,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开始了影响长远的微博经营探索。

当前我国的微博网站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9911、饭否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受注重的当属新浪微博。

用google检索“新浪微博”,能够得到8500多万条相关结果。

过去的2010年被人称为“中国的微博年”,从2010年新年伊始的“红网岳阳论坛”劲刮“微博问政”新风,到2011年央视春晚“围脖”(微博)一词多次亮相,说明了微博这个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在一诞生就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从传统的传播层次理念看,微博正凭借其特有的沟通体验急速地催生着新的媒体理念和新的传媒产品。

正如新浪网副总编辑、分管微博和博客的孟波先生在谈到微博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冲击时认为:“(微博)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有学者大胆假设,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变革将最终形成一场“微革命”。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摘要】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之一,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即时更新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微博成为了新闻事件快速传播的渠道。

在微博上,用户可以获取到来自不同角度的新闻信息,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微博用户的转发和评论也能够放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力。

微博的便捷性使新闻传播更加快捷和高效。

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在于其快速、多元、互动和便捷的特点,为新闻传播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微博, 新闻传播, 优势, 意义, 快速渠道, 即时性, 互动性, 多元化信息来源, 影响力放大, 便捷性, 结论1. 引言1.1 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互动性更强,用户可以在评论区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畅所欲言的互动方式增加了用户参与新闻传播的积极性。

微博上的新闻内容是来源于各种渠道和各种人,这使得用户可以获取到来自不同角度的新闻报道,获得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信息。

微博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

一条新闻在微博上被转发和评论多次,就会迅速在社交网络中扩散开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微博可以让一些本来只在小范围传播的新闻事件迅速扩散,使得社会热点更容易被关注和讨论。

微博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提供了快速的信息传播途径,还促进了新闻传播的互动和多元化,同时也具有放大新闻事件影响力的作用。

微博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形式,也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便捷性。

2. 正文2.1 微博作为新闻传播的快速渠道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

传统的新闻媒体需要经过编辑、审查、排版等流程,才能将新闻发布出来,而微博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自己获取的新闻通过微博发布出去,实现了新闻的即时传播。

这种快速的传播速度确保了一些重要新闻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被广泛传播,提高了公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和知情度。

微博还可以帮助新闻传播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的覆盖。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用户都可以通过微博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

从新浪微博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从新浪微博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从新浪微博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从2009年新浪微博成立至今,新浪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微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截至目前,新浪微博活跃人数已超过3亿,任何一个热点新闻都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微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研究新浪微博,来分析新浪微博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作用以及探讨未来新浪微博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发展方向。

2006年,Twitter在美国对外发布时,当时国内也许很多人还在用着腾讯的qq空间发说说,一种类似Twitter功能的软件,但是这个软件是为了熟人而开设的,发的内容大多是给认识的人看的,内容多局限在于自己的生活。

直到微博的出现。

一开始的微博仅能发140字,但是这种在短短内容之间就能让人了解很多事的功能迅速吸引了许多人的眼光。

随着2014年微博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新浪微博成为了人们主要发微博看微博的平台,并在传播新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新浪微博介绍什么是微博?李开复曾经这样定义过:微博就是每次发布都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往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2009年新浪微博成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册微博,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新鲜事,到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3亿人,微博市值突破200亿美元,一个热门话题一分钟就可突破一百万的阅读量,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

二、热点分析2017年8月8日晚,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

作为微博上在地震监测方面有绝对权威的“大V”——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在震感结束后不到一分钟就发了一条微博“马上发布”,而这条微博也在短短一分钟内引起了上千网友的评论。

这说明在感受到地震时,许多网友是愿意来微博看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微博的。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一开始发微博报道这次地震是6.5级,后来更正为7.0级,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发布了大大小小的余震播报,各大官博也陆续报道或转发震后九寨沟的新闻,比如是否有人员伤亡,震后的九寨沟美景是否受损等让人关注的情况,这更加吸引了大家对这次事件的关注。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

浅析微博时代的大众话语权【摘要】微博是当今社会我们最常用的一个网络软件。

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得知每一天的最新消息,大到国家政治方面的事,小到我们周围发生的事。

一些名人明星现在也通过微博来宣传自己,使得自己更加贴近粉丝,更受大众的喜欢。

一些广告商家现在也通过微博来打广告,这样既省钱也方便。

现在在大学的生活里,我们也经常通过微博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每天的生活。

总之,微博给了我们一种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

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刷一下微博,还会有种批阅奏折的感觉。

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博了。

【关键词】微博时代;大众话语权;舆论领袖一、微博,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一匹黑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博是近几年火起来的。

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微博的下载量也随之提高。

通过微博,我们可以熟知各种事情。

对于一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看到别人的微博我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

总之,在微博的领域,我们人人平等,我们有充分的话语自主权。

就像前几天我们沈阳城市学院食堂旋转门事件,微博上那个叫“沈阳热门事件”的人污蔑我们学校的领导,散播谣言,传到微博上被我们学校的人看到后,大家都比较气愤这种无中生有的事。

纷纷在这条微博下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学校。

毕竟这是我们的母校,毕竟学校没有过错,对于微博上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与恶势力对抗,维护我们的权益。

这也加速了微博的下载量,促进了微博的发展。

微博是年轻人以及中年人比较偏爱的软件,正是因为大家的偏爱,它的发展速度才像一匹黑马一样迅速。

微博提供的是一个平等的平台,人们可以搜索热门事件,也可以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可以通过微博表达一些自己的建议。

因为微博的产生,粉丝们还可以更加贴近自己热爱的明星。

大家都知道的微博达人姚晨,她就很好的利用微博来传播一些正义的事件,寻人启事,救济补助等的事,大家都能够通过关注她的微博来知晓这件事,并发出自己的爱心,因此姚晨的粉丝才一路上涨,她也为自己的明星道路塑造了一个很好的形象。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doc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doc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微博概述‚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

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

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支持API 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1]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

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

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

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Abvious公司于XX 年推出的Twit ter服务,由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

Twitter网站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相互交流的途径,正如埃文〃威廉姆斯自己所说的:‚微博好比是一堵墙,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这堵墙上随意涂鸦,这些涂鸦所有人都可以看见。

‛[2]从XX年年末开始,‚微博‛这个词语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视线。

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网站的是类似于Twitt er的饭否网站,由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XX年5月建立。

后来陆续出现了叽歪、嘀咕等网站。

新浪微博于XX年8月14日开始内测,国内大部分知名的影视明星、文化名人、企业高管等均在新浪开通了微博。

新浪微博成功利用明星效应吸引人气,仅在数月的时间里就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

截至XX年10月底,其用户数量已达5000万。

当前,国内的微博网站发展速度和数量是本相当惊人的,微博用户也从草根阶层发展到包括明星、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在内的庞大群体,一种简单而快捷的全新沟通方式正在‚潜入‛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传播学视角看微博的盛行

从传播学视角看微博的盛行
3.微博盛行的影响 作为草根媒介的后起之秀,微博的盛行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1 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的诞生,不仅在于其所带来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理念的变化,其
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它允许草 根记者参与新闻的制作,使得人们作为“原子化”的个体成为新闻的生 产者、传播者,有了向其他个体或群体自主发布、分享信息的可能性和 现实性,在 2011 日本大地震,台湾食品塑化剂风波以及长江中下游大 旱等事件报道中,微博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 168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络和手机等终端不仅能够在当日,而且能够仅仅在数小时甚至几分钟 内就能将新闻事件传播出去。所以,微博用户只要在事件的现场,就能 够随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直播”,与传统的媒体相比,不仅在一般的新鲜 事、有趣事的报道上,尤其是在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微博有着巨大 的优势,如 2009 年 12 月 19 日台湾花莲外海发生 6.8 级地震,台湾台中 的一位微博用户通过微博发布了一条地震的消息,这条消息成为全球 播报这次地震最早的消息,比台湾的中新社快 10 分钟。在突发事件面 前,只要有微博的用户在,消息将会第一时间图文并茂的传达出去,微 博其快速传播信息的力量得以凸显。(2)在受众简便需求浪潮的推动 下,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传播介质的新媒体实现了多种媒介的传播手 段与形态的融合。微博就是以手机传播特征为主,同时兼有网络传播特 征,是由电信运营商、使用者和微博网站三方共同合作,共同构建的一 种信息传播模式。(3)微博速度优势还在于其“微”,对内容不多于 140 个字的长度限制,让人们可以在内容创作的时间与空间上获得更大的 自由度。近似于口语化的“微”表达也使交流变得更日常化。微博以平民 化的日常交流见长,拉近传者与受众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种低门槛的网 络参与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全民皆共“博”,致使微博的“疯狂”盛行。

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意义及优势探讨论文

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意义及优势探讨论文

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意义及优势探讨论文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意义及优势探讨论文2009年,中国新浪网推出一款名为“微博”的内测版微博,自此,微博走进网民的视野之中,随后,微博、搜狐微博和网易微博也陆续面世。

发展至今,各大网站的微博用户都飞速增长,微博正式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中站稳脚步。

微博除了是广大网民用来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的工具,同时,还是新闻发布传播的平台。

在微博上发布新闻,能很快地引起微博用户的热烈回应,并且很多网友还会转发,发表自己的看法,新闻消息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可见,对发布新闻消息来说,微博一定会发展成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分析新闻传播运用微博的意义(一)丰富新闻传播的形式网络语言都是直接、简单、易理解的,微博上发布的新闻信息也是也是使用的网络语言,这使得阅读者能够一眼判断新闻是否值得关注。

因此,在微博上发布新闻就考验新闻发布者编辑简短且突出重点信息的能力。

例如,2009年9月初,微博上最先曝光了一件新闻大事件,接着传统媒体才得到消息,这个新闻就是当时谷歌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一事,因为李开复当天11时17分在微博上更新了微博“再见,谷歌”,接着,网友都猜测李开复是否会加入Idealab,随后李开复就发微博表示,他在自己创业,下周将公布创办公司的具体情况。

随后,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就迅速传播到各大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上去了。

李开复简单的一则微博,就揭示了一件重大的新闻事件,对互联网用户来说,即时消息更加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了解即时消息之后,网友们也会进一步的跟进事态的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能够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

微博为闻传播提供了简短、精炼的新闻形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但是却能收获更多的价值。

(二)推动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转变借助微博这个平台,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在转变,不仅传统上的新闻媒体工作人是传播者,而且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报道者,同时,他们也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

因此,网民角色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1. 引言1.1 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和意义分析微博传播速度快,是其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重要优势之一。

通过微博,新闻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被传播到大众,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

微博的传播范围也非常广泛,能够覆盖全球范围内的用户,让新闻内容迅速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微博便于互动和反馈,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形式直接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实现信息的互动传播。

微博还有助于新闻信息的实时更新,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获取到最新的新闻动态,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

微博可以增加新闻传播的多样性,不同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新闻内容。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和多样化。

2. 正文2.1 微博传播速度快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将新闻信息迅速传播给其他用户。

而且,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和转发功能可以将关键信息迅速扩散,形成话题性报道,吸引更多网民关注和参与讨论。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使新闻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用户获取,从而有效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微博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跟踪。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新闻机构或记者的微博账号,获取最新的新闻动态和报道进展,及时了解重要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

这种实时更新的特点使新闻更具时效性和可信度,能够满足用户对新闻信息迅速获取的需求。

2.2 微博传播范围广微博还具有“朋友转发”的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或信息通过转发的方式分享给自己的粉丝和关注者,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

微博中的热门话题和热门用户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进一步加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

微博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传播信息并扩大信息覆盖面,使得新闻内容能够更快地被更多人接触和反馈,进而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多样化和多层次传播。

通过微博,新闻信息可以更广泛地传达给不同群体的用户,让更多人参与到新闻讨论和传播中来,实现信息的多方位传播和互动。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作者:刘红平曹君如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8期【摘要】近来,微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社交网站的新宠,也成为了四大门户网站比拼人气的新的撒手锏。

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现象,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释微博的功能与其受“脖友”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博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关键词】微博使用与满足互动定制新闻一、微博概述微博(网络潮语用“围脖”),简而言之,就是微型博客,用户的每条博文都必须在140个字符(不同的微博网站限定的字数可能不同)以内,超过则无法发布成功。

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 页面、手机或者QQ等途径来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视频到微博上。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Abvious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Twitter服务。

①而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是类似于Twitter的饭否网站。

该网站是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

从2007年第一家微博网站建立至今,中国微博创业大致经历了两个热潮。

第一次热潮的代表网站是饭否、叽歪和嘀咕等;第二次热潮是以2009年5月,以同学网宣布进入微博客领域为标志,紧跟其后宣布上线公测或内测的有6月份的follows,7月份的贫嘴和8月份的新浪微博。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博已经进入了很多网友的视域,2008年6月1日,滔滔注册用户过4000万;同学网海内外的注册用户也超过1500万;到2010年3月,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拥有500万户,居四大门户网站之首。

网易、搜狐、腾讯微博由于上线时间不久,用户数与新浪相比仍很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网罗了大量的娱乐明星、企业高层和媒体精英,并在“微博广场”有名人们的“人气关注榜”、“草根人气榜”、“1小时话题榜”、“名人推荐”、“热门转帖”以及“热门评论”,将最热门的人和事件告知它的用户,从而方便用户选择关注对象,迅速地从大量的微博中找到最新、最炫的信息。

微博的传播模式探讨

微博的传播模式探讨
现 出来 的传播 方式 已不 同于传统 媒体 的
() 3 关注热 点话题 。 个人对传统媒体 线性传 播 ,也 有别于 网络媒体 的广泛传
Hale Waihona Puke 荼 的发 展 , 微 革命 ”、 微创新 ”、 微 时 报道事件的转发和评论 ,同时也可以参与 “ “ “
播 ,而是一种渗透能力很强的裂变传播 。
闻啦J 孽 r
节 目组就有一个微博用户 。 目组在节 目 节 播 出前 , 通过微博 透露点 消息 , 同时制造
期宣传 的 目的。 目播 出过 程可 以用微博 节
浪、 网易 、 腾讯 、 谷歌 、 民网等众 多 的知 人 名企业都将视线投 向了微博服务市场。
2 0 年 9月旧金 山地震中 , 06 上百 名市 民第 一 时 间在 T i r 发 布 了 现 场 报 wt 上 t e 道, 比电视新 闻报道 提前 了 2 0分钟之久 , 从 而 微博 开 始 逐渐 被 人们 所 熟 悉 。0 8 2 0 年 1 1月印度 孟买 的恐怖 事件 ,0 9年 1 20 月奥巴马总统就 职 ,09年 6月迈 克尔 ・ 20 杰 克逊 的去世 ,0 0年 5月上海世 博会 , 21 2 1年 6月 的南 非世界杯 以及 2 1 00 0 1年 7 月 的 “ ・3 7 2 ”甬温线 特别 重大铁路 交通事
“ 浪 微博一 新
随时 随地 分 享 身边 刊 》 等都已突破万名粉丝团。
的新鲜事 儿”、 有 什么 新鲜事儿 想告诉 “ 大家”这两句是新浪微博 的广告语 。 这说
明微博 可作 为人 们 日常生活记录的载体 ; 人 们也 可以在微博 上关 注并转 发各界名
观点和看法 ; 同时 , 所有 的用户都 可参 与 微 博页面上 的 “ 热点话题 ”的讨论 , 流 交 可分为三大类 :

选择一个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微博

选择一个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微博

选择一个传播学角度来分析微博?(注参考文献、结合自己的微博)(网络传播的特征)微博这一概念译自于英文单词MICRO_BLOGGING,是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发布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字符之内。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的“信息发布全时化、内容呈现多元化、议题设置多样化、传播方式裂变化、开放多元化应用”特性成就了其魅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并且在悄无声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从2010年初劲刮得“微博问政”之风,到2010春晚“围脖”一词多次亮相,展示了微博这一新兴媒介旺盛的生命力。

我是在2010年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开通的微博,从此便玩起了微博,且一发不可收拾,总体来说我喜欢玩微博与网络传播的特征是有关的。

1.网上信息极为丰富。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来说,报纸的种类、广播的波段、电视的频道都是有限的,一份报纸的版面、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它们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因此也是有限的。

然而微博不同,它没有版面、时长的限制,因此它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浩瀚的。

由于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各种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在网络上流动的信息就大大超越了传统信息交流的范围,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成为信息交流的巨大平台。

微博中的内容更新后,其凭借即时转发的功能,使一个网民发表的内容可以同时被多个用户所转载,信息的传播也不再是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而是将一条信息传给多个人,最终形成意见交流的链式互动。

当一条重要新闻、评论在微博上受到追捧时,会迅速发生信息裂变式反应并在用户中快速扩散和传播,以获得持续的关注和舆论反应。

如最近比较火的文章和姚笛的事情,最先是在某网站爆出,接下来北京时间3月31日0时许,文章在微博上传一篇长微博,承认出轨事实。

就在文章发布出轨声明之后不久,马伊琍也在微博发上一条“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这一互动引起了上百万听众的转发量和参与度,裂变式的信息传播使得他们的事情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

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微博现象”

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微博现象”

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微博现象”综述人:刘锐1120101313990428前言微博,即“微型博客”,也称即时博客。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向网站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同时可以实时跟帖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

在2010年两会中,微博甚至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媒体人士与民众展开互动交流的新平台。

代表和委员们在微博上传播大会信息,同时也在微博上征集百姓建议,做到了实时互动。

微博的火爆在于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形式满足了双方对交流便捷的新要求。

从2008年微博在中国出现到如今的蔚然成风,其发展之迅猛,传播力之强大,社会影响之广泛,使其成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

本组将就近期微博事件从传播学角度综述“微博现象”。

综述范围以近期“微博事件”为对象,以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微博的优缺点做出一些总结。

正文1.传播学基础理论视角中“微博现象”微博在时效性、开放性以及传播形态多样性方面存在独特传播优势。

作为一种网络交流手段,它兼具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优点。

但在微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1.1顺应传播规律的“微博”从传播学基础理论来看,微博的成功在于其创造的传播环境符合了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甚至人内传播的一般规律。

微博为人们更快捷便利沟通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重要的新闻源和全新的新闻形式。

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加快捷新近的传播平台。

而大众传播尽管是指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

“微博新闻”进入受众视野,虽然并不是传播媒介以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生产出的信息,但对网络的运用,已经是一般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环节。

网络这一开阔平台在与受众的信息互通反馈方面一定程度弥补了大众传播单项传播信息的不足。

作为传统博客的一种衍生品,微博通过限制信息字数、即时抵达、用户自主收发的方式,实现了一种自主、互动、简洁、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探究引言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社交媒体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行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博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交媒体平台,其在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微博探究的相关议题,包括信息传播效果、用户行为、网络舆论等内容,以期对微博的探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微博的兴起与传播学视角微博是社交媒体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以其简洁、快速、广泛的特点,成为人们得到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

传播学致力于探究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在微博探究中,传播学视角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博的本质和作用。

起首,微博的信息传播效果是传播学探究的重点之一。

在微博上,用户可以迅速地发布和传播信息,这使得微博成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信息平台。

探究表明,微博上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同时,微博上的信息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传播学视角可以援助我们通过探究微博上的信息传播效果,了解信息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效果。

其次,用户行为是微博探究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在微博平台上,用户发布、转发和评论信息,这些行为对于信息的传播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视角可以援助我们理解用户在微博平台上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探究用户行为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网络舆论也是微博探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微博作为一个集结了大量用户的社会网络平台,其中涌现出的网络舆论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议程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播学视角可以援助我们探究微博上的网络舆论形成过程和机制,以及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的影响。

二、微博探究的方法与技术微博探究离不开探究方法和技术的支撑。

在传播学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探究微博的相关议题,我们需要接受一些合适的探究方法和技术。

起首,内容分析是微博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微博上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援助我们了解微博上的信息特征和传播形态。

同时,内容分析还可以援助我们了解微博中的观点和态度,探究微博上的舆论传播和意见领袖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媒一、微博概述微博(网络潮语用“围脖”),简而言之,就是微型博客,用户的每条博文都必须在140个字符(不同的微博网站限定的字数可能不同)以内,超过则无法发布成功。

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或者QQ等途径来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视频到微博上。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Ab vious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Twitter服务。

①而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是类似于Twitter的饭否网站。

该网站是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

从2007年第一家微博网站建立至今,中国微博创业大致经历了两个热潮。

第一次热潮的代表网站是饭否、叽歪和嘀咕等;第二次热潮是以2009年5月,以同学网宣布进入微博客领域为标志,紧跟其后宣布上线公测或内测的有6月份的follows,7月份的贫嘴和8月份的新浪微博。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博已经进入了很多网友的视域,2008年6月1日,滔滔注册用户过4000万;同学网海内外的注册用户也超过1500万;到2010年3月,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拥有500万户,居四大门户网站之首。

网易、搜狐、腾讯微博由于上线时间不久,用户数与新浪相比仍很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网罗了大量的娱乐明星、企业高层和媒体精英,并在“微博广场”有名人们的“人气关注榜”、“草根人气榜”、“1小时话题榜”、“名人推荐”、“热门转帖”以及“热门评论”,将最热门的人和事件告知它的用户,从而方便用户选择关注对象,迅速地从大量的微博中找到最新、最炫的信息。

微博有如此众多的用户,可以说与网友开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但是光这一点是不行的。

人们接触了微博之后,只有在发现了它的有用性的前提下,才会继续使用它,甚至依赖它。

一言以蔽之,就是它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能满足或者激发“脖友”们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久的活力。

二、功能强大成亮点“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大众媒介以及大众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两个角度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关系。

②本文则着重研究后者,即微博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

这些功能也是微博备受瞩目的原因。

首先,是记录和表达的平台。

世界上最早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Twitter的意思是喋喋不休、叽叽喳喳以及鸟鸣声,第一波中文微博网大多取类似的名称,如饭否、叽歪、嘀咕和滔滔等。

这些名字生动地表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事物和思想进行漫不经心的记录和表达。

这可能是微博最基本的功能。

相对于博客而言,微博的使用门槛更低、更方便,自然,大众化的潜力也更大。

博文要有相当的长度,并且要有逻辑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所以更新博文对于博主来说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微博客的写作则随意得多,你可以在140字符的范围内写很有深度的东西,跟踪某个新闻事件,写写小评论,但更多的是写些所见所闻,对生活发发感慨,抑或仅仅是告诉你的“脖友”们你现在在干些什么,让他们随时了解你的动态。

“微博发展的初期,自言自语,仍然可以成为许多用户的使用起点。

”③正如新浪微博的宣传语:随意记录生活,即使只是1句话、1张照片、1个链接;随时随地发微博……其次,是交友平台。

“脖友”们即时的互动为这个记录和表达平台锦上添花。

笔者的微博在注册的第11天中,就有了19位Fans。

这些人会为笔者的微博写评论,还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地做出答复。

我们彼此素不相识,但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建立了新的、与现实生活不同的人际关系,大家坦诚交流,可以讨论很严肃的学术问题,也可以只是简单地分享娱乐。

这些让我们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并且觉得个人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第三,是名人及时跟踪器。

曾经,名人开博客是一种时尚,新浪博客就聚集了大量的名人,并有名人博客点击率排名。

而现在,新浪微博再次发挥了它的名人效应,利用大量的名人资源,在不到9个月(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的时间里,居然吸引了500万的用户。

在新浪微博上,有许多一线的影视明星、行业精英开微博,也有大量关注时事、才华横溢的草根“舆论领袖”频繁地编织“围脖”。

因为简单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写微博,名人们经常在微博上发布他们的最新消息,有不少还是即时讯息,并且是独家的,这让他们的Fans大为惊喜。

更让Fans欢呼`雀跃的是“围脖”往往是名人们本人织的,而不是像博客那样,被怀疑是他们身边的人代写的。

于是,Fans觉得自己能与偶像们亲密对话了,他们纷纷在微博上跟踪钟爱的偶像,只要轻轻点击“关注”,无需名人们的同意,这一点弥补了其他信息发布形式的不足,使用户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最后,是公共信息展橱。

虽然传统的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由于微博有着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操作模式,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刘红平曹君如【摘要】近来,微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社交网站的新宠,也成为了四大门户网站比拼人气的新的撒手锏。

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现象,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释微博的功能与其受“脖友”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博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关键词】微博使用与满足互动定制新闻268《新闻世界》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从励志哥到凤姐,一个个传奇似的人物悄然走红网络。

芙蓉姐姐凭着在清华BBS上的帖子红遍大江南北;励志哥在猫扑上的自我炫耀也成就了他鼓噪一时的名气;凤姐“经典语录”在天涯论坛的迅速传播奠定了她的大红大紫。

可见她们的走红离不开网络的推波助澜。

仔细审视这些网络红人的走红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从芙蓉姐姐到凤姐,其自我炒作的方式如出一辙:大放厥词、拍写真、上娱乐节目、相亲等。

这些手段被网络媒体毫无保留地加以复制并刻意渲染,将其“丑态”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媒体不但把丑作为传播对象,而且还通过审丑这一策略手段来实现媒体自身利益的获取。

在审丑过程中,大众尽情的嘲笑、怒斥、攻击、辱骂、恶搞,当种种情绪得以释放之后,大众最终形成了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审丑疲劳”。

何谓“审丑疲劳”,其意指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越来越麻木冷漠,甚至美丑颠倒,以丑为荣。

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

一、网络传播中的审丑对传统美学意义上审丑的颠覆丑,美的对立面,可以视为怪异的、不合常规的,使人心理上产生恐惧、怜悯、厌恶情绪的事物。

而美学意义上的丑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丑,它通常是成为审美的对象来发现丑中之美。

如商周时期的青铜饕餮,个个面目狰狞且带有几分神秘感。

这些奇特的纹饰要么是珍禽异兽,抑或是魑魅魍魉,总之要给人留下一种怪异的感觉。

但是在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里,它们却能够被人们所认可接纳,并使之成为审美的对象,来展现远古时代的特有神秘之美。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学家们是以艺术的眼光来判断丑的价值,获取其中之美。

所以,美学意义上的审丑实际上是审美的一种异化,是审美较高层次上的体现,是以丑衬美,通过外表的丑陋来追逐其内在的美丽。

这种微妙的心理在《庄子》中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庄子》全书塑造了诸多怪异的形象:臃肿的散木、断了腿的申徒嘉、长相奇丑的哀骀它等等,庄子通过对他们外形丑陋的描写是为了赞赏丑中之美以及内心高尚的道德品质。

当形式丑与内在美相结合时,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

相比美学意义上的审丑,网络传播中的审丑却在消解这种从审丑中获得的美感。

在网络传播中,针对丑的角色、现象,媒体将这一切原生态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网络传播下大众的“审丑疲劳”■余帅【摘要】网络传播的兼容并蓄以及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各种信息参差不齐。

各种低俗、媚俗、炒作等丑陋现象也在网络上横行无忌,给大众带来了严重的“审丑疲劳”。

本文试结合当下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典型案例就如何认识“审丑疲劳”及其表现、成因给予了简单分析,并希望网络媒体树立正确的审丑观念引导大众,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创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审丑审丑疲劳网络媒体传播网络新媒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比其他渠道的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

比如,第一时间发布的独家消息———杰克逊的死讯、李开复的辞职等;再如,4月14日的青海玉树地震,地震发生后,新浪微博上就有大量的关于玉树地震的信息,“脖友”们组织了地震祈福活动,为灾区人民祈福,还在微博中大量转帖,帮助寻找失散的亲人,以及组织募捐,报道救灾、赈灾进程和明星、志愿者们的相关动向,可以说各种信息应有尽有。

另外,“广场首页”中的“1小时话题榜”更是展示了公共信息的动向。

所以,微博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共同需求,以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人们接触它之后,因为需求得到满足而进一步接近它、宣传它,在某个时间段内成为它的固定用户。

三、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如果说海量的网络信息早已让我们从全盘接收媒体信息转变为主动“拉取”信息,那么,微博的出现则将网民拉取信息的主动性展现得更加充分。

还是以新浪微博为例,当我们成为其用户时,我们可以在“广场首页”选择或者在搜索引擎上寻找我们想关注的人,打开它的微博网页,点击“关注”,这样你就成了他(她)的Fans,而不用对方的同意,他(她)在此之后更新的所有的微博,都会自动显示在你的首页上。

所以,只要我们一打开自己的微博,我们关注的那些人的信息就会全部进入我们的视域。

当下,微博的发展在中国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那些已经涉足微博的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纷纷在抢夺用户资源和探寻微博的盈利模式,以期能在此领域大有作为。

总之,微博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网友们的青睐,成为了个人发出声音和获取信息的有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①李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4期,P78②石庆生:《传播学原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P163③赵金、罗会祥等,《微博预测》[J].《青年记者》,2009年11月上,P55(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责编:周蕾269《新闻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