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红色阵地—校地共建网络正能量传播基地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
以青春的名义——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王长恒简介: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指导下的“青春在线”网站成立于2001年12月,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
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
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连续六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全国唯一)等荣誉称号。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2001年12月9日,在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的指导下,一个学生工作的新载体——“青春在线”网站诞生了。
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学生工作部(处)为网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建立之初就做到“四有”:有专项经费支持,有专用办公场地,有固定工作队伍,有明确工作目标。
学校每年拿出10余万专项经费用于网站60个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支出,配备电脑、无人机、数码相机、录像机等专业办公设备。
学校为网站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从网站建设规划、日常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放手去干,靠一届届学生的传帮带,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当初单一的网站功能,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网文三等奖】大数据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创新
大数据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创新于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数据信息的增长呈现出了爆炸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经预言:"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信息化革命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华彩的乐章" [1]。
对各种数据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从而找出规律,做出预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已经在各行各业紧密的发展起来,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将大数据应用在教育领域,还需要加强。
由于大数据的发展带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主体的改变,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亟需深入研究。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麦肯锡公司将“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是指那些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大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集合,它将跟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增多。
"[2]在从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对数据的采集多从学籍信息、图书信息等,数据类型较为单一。
高校的教育管理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但是原有的教育管理,因为技术条件有限,一定情况下采用的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那么,样本即为“部分样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面临着“两头抓”的困境,中间部分群体的学生无法得到特别多的关注。
而大数据时代,采集的是所有同学的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从而更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大数据采集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部数据,且是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获取。
数据有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多为较少产生变动的信息,动态信息则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的各种动态数据,如图书借阅信息、食堂超市刷卡信息、出入信息等等。
大数据由于其独有的特性,采集的数据来源丰富,产生的数据量也非常庞大,涉及的各个层面也很全面,数据的种类也非常多,但是其中也会有部分数据是重复的,因此也具有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对存储和管理的要求也较高。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8)
青年面对面——讲好东华故事,传播东华声音马雷斯一、项目主题“青年面对面——讲述你我他的故事”项目,是东华大学理学院的品牌网络思政教育项目。
该项目自2015年起申报建立,截至目前共推出9期节目,深受学校和学院师生喜爱。
该项目作为一个网络校园微访谈栏目,通过具有视觉化优势、传播力极强的视频采访形式,对理学院党员先锋、学术达人、年度人物、学生干部等先进典型学生个人事迹展开访谈与宣传,并搭建以新媒体“易班”为载体的学生互动交流平台,借力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宣传,以碎片化、传播化、教育化的形式影响校园学生,旨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榜样示范教育,打造校园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二、项目思路该项目作为理学院网络思想文化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以新媒体“易班”融合为载体,将新时代下的网络思政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过程中,做到媒体教育化,教育媒体化。
牢牢把握学院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渗透影响,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1.见——挖掘东华血液,传承项目品牌“青年面对面”人物访谈致力于打造一档让大学生认同、效仿的榜样人物宣传栏目,感受与挖掘东华校园内的身边人物。
该项目注重主题的提炼,注重精神的挖掘,注重细节的刻画,使得榜样人物的形象成为承载着道德知情意行、个性丰满形象立体的个体。
2.微——探索榜样精神,激活“红色细胞”“青年面对面”以榜样人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多角度诠释,注重展现榜样人物在重大转折时期的心灵独白,挖掘对学生成长有借鉴意义的关键环节,讲述客观事实,让学生在顿悟、感悟中,完成道德内化和精神升华,从而达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的效果。
在探索榜样精神上,结合东华大学“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内涵和学院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下新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的责任使命,以发现的眼光深入榜样事实和形象,坚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人物情感,真实的人物内心世界,感受榜样人物灵魂深处的恐惧和喜悦、矛盾与主张等平常人的内心博弈,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化、复杂的心理波动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寻求圆梦的突破口。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7)
齐鲁工业大学微产品工作室——“大琦”带你微思政李杰一、项目主题与思路齐鲁工业大学微产品工作室以校园吉祥物“大琦”为载体,以引领大学生主流思潮,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在哪,我们就跟到哪,将优秀的校园文化微产品送到哪”为工作理念,致力于实体与虚拟校园文化微产品的研发和传播。
目前,工作室已发展成为由校学生处、省级名师工作室牵头,校宣传部、校团委、二级学院等相关老师共同指导,校网络信息中心、大学生电视台提供技术支持的校园网络文化综合创作和传播中心。
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工作品牌。
二、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大琦”微产品工作室以“服务需求,凝聚人心,引领成长”作为推广校园文化品牌的价值定位,在充分做好正确“吸引”的基础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唱响青春好声音,传播校园正能量。
在“大琦”微产品中,无不渗透着校园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无不传递着校园高尚品德情操和美好心灵的精神文化。
(一)实体文化微产品2014年齐鲁工业大学“大琦”吉祥物诞生。
工作室在原有校园吉祥物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角色与身份的延伸,衍生出多款“大琦”吉祥物形象。
形成了具有工大特色的“大琦”系列家族。
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内涵与特点,设计开发了蕴含工大情怀的“大琦”校园文化微产品百余种,其中包括创意生活类 38种,学习用品类30种,办公用品类34种。
如图1所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大琦”微产品工作室作为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经过几年的建设,“大琦”实体文化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实施、制作再到生产、量产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体系化的成熟流水线。
工作室坚持打造“定制化、个性化、一站化”的营运服务模式,积极与校内外多家单位、公司寻求合作,承接了多项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与定制工作,迅速打开了市场,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与好评,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二)虚拟文化微产品“大琦”微产品工作室在加强线下实体文化微产品生产与研发的同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虚拟文化微产品,最大范围的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三个地带”统领网络思政工作探索
“三个地带”统领网络思政工作探索摘要:随着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思政建设也将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
传统的网络思政实施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思政教育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实施方法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网络思政要因势而新,施教主体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红色地带,消除黑色地带负面宣传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积极主动争取灰色地带这一群体的巨大“变量”向红色地带转移。
关键词:网络;思政;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中图分类号:G42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8-0108-02(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P420)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遍性,决定了思政教育实施方法必须占领网络并通过网络思政进行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向,以“三全”育人的视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三观”思想引领。
同时,提高网络思政实施方法的有效性和评价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网络思政的实施路径,达到高质量的育人成效。
一、“三个地带”统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一)以红色地带的思想舆论引导网络思政工作。
红色地带主要指主流媒体和网络正面力量,高校要充分运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占据红色阵地,压实主体责任。
学校的主流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官方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共青团的相关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学校红色网站及其公众号。
高校思政工作要牢牢把握以红色地带为主宣传正面新闻,通过传递一系列发生在高校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励志向上向善的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网上的传播,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优秀工作案例】构建江西红色文化旅游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江西红色文化旅游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王吉源一、项目主题和思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加快,高校文化教育体系初见成效,红色文化也越来越被广大学生认同。
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江西理工大学红途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红色旅游攻略”app,借此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提高红色文化底蕴。
该app,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通过红色新闻、红色名人、历史文献、影音视频、景区全景、红色记忆、红色老歌、交通出行等模块,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为高校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1、建立师生共管工作队伍,让思政教育队伍“强”起来以移动旅游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为抓手,打造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红色旅游平台的信息化团队。
团队有着明确的分工,包括团队顾问1名(邓显超:博士、副教授)、带队老师3名、产品设计员1名、程序员3名、文案1名。
由此建立了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掌握网络发展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师为主导,生为主体,师生共管”的强有力队伍。
2、探索虚实结合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力量“活”起来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将红色文化内涵和红色旅游信息相整合,以红色教育为基础、旅游景区为载体,实现旅游、导航、历史、文献、论坛于一身的app,同时培养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3、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让思政教育内容“亮”起来在app开发时,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根据江西省红色旅游胜地的分布特点,主要以南昌、赣州、井冈山为核心,形成江西省几个独具江西省特色的旅游景点。
通过该app进行校园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巩固高校学生对于革命的理解,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综合内涵。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1、以红色资源为基础,传播思政工作主旋律江西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党史和革命史资源丰厚,挖掘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发挥它的资政育人作用,为现实服务,是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榜样”微信专栏劳模宣传系列活动
“榜样”微信专栏劳模宣传系列活动朱云杰1 项目主体思路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
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凝聚传承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具象化的力量,发挥的是“榜样在身边”的正向作用。
同济大学以“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愿景,开展“劳模引领工程”,充分挖掘办学以来47位同济劳模的先进事迹,强调发挥劳模群体模范引领作用,重点依靠网络宣传手段的全领域、全覆盖,打造多渠道相互配合、多阶段循序推进的综合思想政治引领途径,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格局打下基础。
同济大学“劳模引领工程”的特点主要是:1、全校形成合力,由工会提供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相关资料,与宣传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记者团进行劳模寻访,最终成为学工部形势与政策课以及其他师德教育重要材料;2、将思想政治性作为根本要求,深入挖掘劳模精神的价值内涵和精神资源,弘扬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尊重学生和教师思政教育基本规律,制作和推送有针对性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
工程中“身边的榜样”系列主题推送、系列微电影,很好地传播了正能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引领效果;4、尊重新闻传媒的基本规律,注重推送的可读性,同时注重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媒体,提高整体影响力。
2 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同济大学“劳模引领工程”微信专栏自2015年底启动至今,推进持续深入,成果不断丰富,影响逐年上升,效果日益显现。
系列推送获得数万次阅读,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学劳模、学先进”的热潮。
该工程的推进过程主要有:1、制定全面综合的劳模精神宣传方案同济大学学校层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宣传部和工会作为主要实施单位,制定了“素材采集”、“精神挖掘”和“综合宣传”三大实施阶段。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3)
乘“青春悦览”快线,通思想引领新航班李发武、李佳书策划与实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主流传播媒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岭南师范学院团委紧跟时代潮流,因势而新,坚持高站位、高品位,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了一个贴近学生、创新思想引领途径的新平台——“青春悦览”微网络访谈直播活动(以下简称“青春悦览”),活动每两周举办一期,平均每期收视量超过6000千人,效果良好,影响深远。
一、项目背景与基础学校团委以“想着学生的爱,走着学生的路,圆着学生的梦”为服务宗旨,打造组织育人、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社团育人和创新育人五大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在团广东省委《“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方案》的指导下,校团委成立了岭南师范学院共青团理论学习中心组,出台《岭南师范学院共青团育人提升计划》,包含五大实施方案,以此全面推进【灯塔工程?岭师行动】,而“青春悦览”作为【灯塔工程?岭师行动】的主打项目,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高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新产品。
青春悦览第二期二、策划理念和思路“青春悦览”的策划借助网络技术的教育功能,打造“三新亮点”:以“由学生做主、让学生发声”为新理念,以微网络直播为新形式,以随时随地实现思想引领为新效果,从学生学习、生活、未来规划、人生选择、心态调整等方面,针对访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特长优势开展访谈直播。
“青春悦览”的教育宗旨非常明确。
一是借助“微网络”作为思想引领的载体。
该活动以微信、微博等微网络直播作为思想教育的形式,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
二是以学生为主角,开创思政教育新路径。
以学生为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做导演,由学生讲、由学生听、由学生看,从而营造自由愉悦而不失思想引领的氛围,让广大同学能随时随地了解到“优秀者不平凡的历程”,也可以感受到“普通人并不普通的经历”。
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评审结果-中国大学生在线
16
闪耀青春
何涛、王玺、刘丽瑶、周林
西南科技大学
17
尼泊尔我们与你在一起
冉璐璐、张平
重庆大学
18
列车厢
李奥宇、赵国翔、黄晶
中国传媒大学
19
看见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子科技大学
二等奖
1
载爱前行
共青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委员会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2
月光餐厅--妈妈的谎言
李昂、戴可、苗亚男、王延鹏、张珂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团委
天津美术学院
14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共青团大连海事大学委员会
大连海事大学
15
陈老师一分半
陈战锋、徐梅、周彬、陈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6
北京大学“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专题纪录片《薪火》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
北京大学
17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广西师范学院
18
翰墨传薪、以文化人、助力青春成长
罗布
西藏大学
4
Duang!汪涵帮你解开“学生干部”的纠结
叶雷
华中师范大学
5
大城市VS小地方,大学生就业该如何抉择?
朱昱熹
中国药科大学
6
《漫画滨医》
于江越
滨州医学院
7
领略风景的感怀
凌晓明
重庆大学
8
来,为咱的青春干杯
杨松
中南大学
9
“士兵突击”视角下的大学生活
杨广顺
吉林农业大学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链
“贸大那些事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新年晚会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0)
用《标兵慕课》传播榜样的力量——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工作案例郭驰、张远航、刘祯祯一、案例综述大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自2008年起积极相应教育部号召,学校率先开展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积极打造“DUT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截至目前已有近3.7万名关注用户;2017年9月学校启动易班建设并成功吸引6000余在校生进驻,在学校的大力建设与推动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用户稳定增长、平台辐射面广、内容载体丰富的良好局面,也涌现出许多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优秀案例典型:如《一人我看两会》原创喊麦、《辅导员有话说》网络微访谈、“靠谱青年”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原创毕业迎新歌曲等,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了时代的节奏。
而在这其中,有这样一组作品:连续四年、邀请40位优秀学生典型、制作4季共40集短视频,为超过10万名学生分享了朋辈榜样的成长经验——《标兵慕课(MOOCs)》,由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走到镜头前,为同学们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大连理工大优秀学生标兵”是我校本科生至高荣誉称号,此项评选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奉献意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原则上每年仅有10位优秀学子能够获评此称号。
为提升我校优秀学生标兵的榜样示范作用、扩大标兵先进典型事迹的影响范围,学生工作处自2014年起便启动了《标兵慕课》项目第一季,首季录制10期,慕课主题涵盖专业学习方法(《以学习之翼俯梦想之美》)、国际交流经验(《世界在脚下》)、大学生活态度(《努力,比什么都重要》)等等,慕课通过“DUT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和大工新闻网两个具有良好用户基础的网络平台进行了连载,首季《标兵慕课》便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点赞和广泛转载,原本受限于宣传渠道优秀学生标兵们的先进典型事迹在 2014年打开了局面,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了优秀学子的学习方法和奋斗历程,真正使朋辈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互联网来到了同学们的面前。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二等奖工作案例】景润小网络文化工作室
景润小网络文化工作室陈淑铌壹项目背景、主题与思路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牢牢把握厦门大学大力推进校园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工作的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互联网思维,全面持续加强学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网络文化工作室作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平台、大学生党建活动新载体——“三维一体”的重要学生工作建设内容来抓。
“景润小学”由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陈淑铌同志发起成立并长期担任指导教师,学院举全院之力加强培育建设。
数学科学学院承担着全校公共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不少学生尤其是非数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为此,学院于2011年组织数学专业学生开展全校高数答疑志愿服务活动,这就是“景润小学”的前身。
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活动组织也较为费时费力,亟待顺应新形势实现转型。
2014年7月,学校启动首批32个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培育建设,陈淑铌同志敏锐地意识到,这为全校高数答疑志愿服务活动的转型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陈淑铌同志借鉴互联网思维,思考新形势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的活动开展方式,2014年11月,“景润小学”应运而生。
“景润小学”以曾在厦门大学学习、工作、生活多年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名字命名,旨在传承和弘扬景润先生的科学精神,为想学数学、爱好数学的人提供一个互联网交流平台,将线下高数答疑服务延伸至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在线上,“景润小学”开通了易班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三个在线平台,用户只需关注任一平台,随时可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上传,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解答。
在线下,“景润小学”在数学科学学院教师们组成的“智库”带领下,联合厦门大学机关党委,在颂恩楼开展“四点半小课堂”活动,解决教职工子女四点半放学后至五点半教职工下班时间段的管理真空期难题;在学生公寓、社区、中学开展现场数学答疑活动,服务师生,回报社会。
此外,“景润小学”还开展了“高数不会离开你”系列活动,推出了大量线上和实体文化产品,以贴近学生接受习惯的形式,大力传播数学文化,提高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优秀工作案例】广西师范学院打造文创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广西师范学院打造文创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龙妮娜一、项目主题和思路1.项目主题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
广西师范学院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着力建设新媒体文创中心,搭建图文资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和互动平台,通过创作文化创意周边产品与影视动画作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服务等各方面,以文化人,共筑师生精神家园,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2.项目思路(1)兼容并包,体现开放性。
中心致力于构建开放性校园文化、培植现代意识新文化,使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跟上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步伐。
(2)树立品牌,强化创新性。
中心坚持特色与品牌发展理念,致力打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内容、方式等多角度创新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融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链。
(3)协调联动,注重协同性。
中心以协同育人为理念,逐渐形成了“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的联动机制,营造师生集体参与教育、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4)以人为本,实现共享性。
一方面是成果的“内向共享”,中心建设符合教育发展目标,建设成果将惠及全校师生。
另一方面是成果的“外向共享”,借道网络传播,实现文化硕果和科研成果在校际、校社之间的交互流动,做到“美美与共”。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遵循“开放、创新、协同、共享”的理念,中心由新媒体运营部、文创产品研发部、协同创新创业部、核心价值观教育展播厅四部分组成。
1.新媒体运营部。
主要由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易班、网络电视台、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等组成,线上线下融合运营,产品形态涵盖图表新闻、画刊、H5、微电影、720全景、VR等全域业务。
2.文创产品研发部。
联动校内广西青年联合创影社、森林工作室、24帧工作室、现代民谣创编与实训工作室等文创社团,加强文化资源梳理与共享,强化文化创意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跨界融合。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从新媒体到“心”媒体——“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
从新媒体到“心”媒体——“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于兴业东北农业大学“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4月,以“倾听青年之声,推进智慧团建”为指导思想,以“围绕时代主题,坚持服务青年”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着力打造集文字采集创作、网络阵地建设、影像摄录处理、团情调研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室。
2016年“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成为团中央学校部公示的“全国12所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综合类工作室之一”,并获得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颁发的“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新媒体专业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下属平台“掌上东农”在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中取得3次第一,在共青团中央单篇阅读量排名中2次位居全国第一。
并获得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高校团系统新媒体应用先锋奖”、中国青年报“第二届校媒·全国高校新媒体运营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一、主题思路“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室作为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彰显团学风貌为己任,将思想性、校园性、服务性融为一体,积极解读时政热点,弘扬校园文化,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平台阵地东北农业大学“东小农”网络文化工作站整合了广播台、东农学子杂志社、论坛策划中心、网络媒体中心四个学生组织,形成以全国学校共青团“掌上东农”微信公众平台为核心的团学新媒体工作体系,有效提升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做新媒体时代微信平台的领航者掌上东农”微信平台于创建于2013年3月15日,是省内高校最早创建的微信平台之一,是媒体时代高校平台的引领者。
在数年的发展中,紧跟时代潮流,逐渐发展完善,力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现有关注人数60000+,仅2017年一年,“掌上东农”总阅读量173万+,总阅读人数118万+,累计转发量21万+;截至到2018年9月,“掌上东农”累计阅读量达710万+,累计阅读人数达439万+。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建设
“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建设聂旭明“聂导说事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旨在打造一个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网络自媒体。
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成才”的服务宗旨,以服务内容的“真实化,特色化,专家化”为基本要求,以“从小的现实故事向深层成长道理的转变”为核心理念,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实现服务职能上由咨询教育向趣味的故事性教育的转变,服务对象上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服务机制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创建一个环境舒适、师生互动的标准化交流空间,建成一种日常沟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聂导说事儿“小故事大道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政微信平台》已立项2017年省级普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
“聂导说事儿”个人公众微信平台优秀工作案例经验总结“聂导说事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自2016年11月成立以来,共推出独创节目30期,内容涉及大学生校园生活、感情困扰、节日意义等多个方面。
同时结合学校特点开设“魅力女生”评选,心理活动月之“想把我读给你听”两个专项活动,创新的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了一定的典型性经验。
《聂导说事儿“小故事大道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政微信平台》已立项2017年省级普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
1 项目主体思路“聂导说事儿”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项目主题是依托微信公众号:niexuming0619做为固定的宣传平台,旨在打造一个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网络自媒体。
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成才”的服务宗旨,以服务内容的“真实化,特色化,专家化”为基本要求,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实现服务职能上由咨询教育向趣味的故事性教育的转变,服务对象上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转变,服务机制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创建一个环境舒适、师生互动的标准化交流空间,建成一种日常沟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作品:三等奖工作案例】借力网络文化工作室,创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借力网络文化工作室,创新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江西科技学院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停地催生出新的媒介形式,重构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生态。
而媒体的根本使命是传递信息,价值在于信息的影响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8年1月31日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学生群体成为中国网络用户的重要群体,占比为25.4%,约为1.96亿,其中大学生占七成左右。
学生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媒介习惯的特殊性,使得“微媒体”在年轻群体中发展迅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作为一批年轻的力量,对于新生事物的接纳度和使用率极高,所以微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要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覆盖面,这也决定了高校是推进融合媒体发展的沃土。
针对此,我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一建倾心”网络文化工作室为依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进行聚合,将网络中的微内容组织起来在统一的地点提供阅读或其他处理。
打造了一个有内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网络高校思政教育平台。
微媒体,是指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
微媒体创造的内容简单易读,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强,内容的创造者与阅读者是面对面的强关系。
且微媒体下信息内容多、差异大、增值快、范围广,自主选择、被关注、被评论、转载等等,形成了一条自适应的网络结构,且不断快速重组、延伸。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一、主题与思路(一)主题:借力“微媒体”、聚力“融媒体”,以网络文化工作室为平台,畅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渠道,做好网络舆情监控。
“一建倾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瞄准两个目标:一是占领学生爱用、常用的“微媒体”网络高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做好聚合服务,搭建好和学生互动的桥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1)
《苦乐交融育英才粉笔无言写春秋》吕荣一、活动背景曲靖师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育人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大胆创新改革,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强化具体实施手段,微信公众号《曲师学工在线》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利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平台着眼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立足于学生各种需求,“教育管理”、“奖惩助贷”、“听你说”等专题在线发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反邪防邪”、“校内新闻”等专栏将思政工作透明化,旨在增强学生对曲师的了解程度;“建言献策”、“答学生问”等意见平台,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疑惑,创建和谐校园。
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不仅实现了预期效果,并且扩展成为学校实施思想教育、了解学生动态、把握学生舆情、开展学生研究的中枢系统。
曲师学工在线微信平台作为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途径,其时效性已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形成基本共识。
二、具体做法和特色《曲师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是曲靖师范学院宣传思想工作的精品项目,同时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
以“ 苦乐交融育英才粉笔无言写春秋”为宗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入学生公寓,走进学生集体,走进学生心田。
《曲师学工在线》的开展主要是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以学生班级、社区、社团为主要阵地、以学工队伍、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在线咨询、新闻宣传、专题专栏报道为主要形式”,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一)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以新媒体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在新媒体迅速传播的背景下,曲师学工在线新媒体平台顺应新局势,借助线上发声,快速搜集学生的关注热点,专题开设“听你说”栏目,每周一期通过线上热点问题分享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思辨认知;同时采取线上(在线热点讨论)线下(“辅导员之声”)联动,分别解决学生疑难问题,有效解决学生舆情。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时代热度 人文温度 思想深度
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邱添、李冠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性地开展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于2016年支持辅导员成立“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
两年来,“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在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服务机制和内容生产方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题和思路“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以“构建‘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网络思政政治教育矩阵”为首要工作目标,鼓励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着力培育网络名师名篇,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全面提升网络素养,共建和守护好网上的精神家园。
经过两年的探索,工作室已发展成为由9名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32 名学生骨干和5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校外专家导师组成的专业化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1. 做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作品的传播者当下的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急需开辟网络发展新路径。
“微”时代下的网络媒体与思政教育的结合需要一定的“润滑剂”,仅仅通过线上“微课”的基础教育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跨界多种平台。
工作室着力于加强网络“微”平台建设,传递正能量,通过可视化、图解、动画等形式,提升学师生网络阅读的愉悦感和接受度。
“予尔”网络思政工作室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微信公众平台矩阵,根据不同微信平台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作和推广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由工作室成员运营的“北化辅导员之家”、“真心话频道”、“子贡子说”等十余个微信公众平台以“集团作战”的运营模式,形成合力,创作出大量有教育意义、广泛传播的原创网文和网络作品(附件1)。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网络育人探索与实践——以西电为例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网络育人探索与实践——以西电为例田敬权、崔淑敏、卢少娟一、主题和思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
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建好用好校园网络媒体,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总书记就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要求,同时他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立德树人,为我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破题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依托新媒体扎实开展网络育人,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新挑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性地将“三全育人”理念应用于网络育人,依托十余个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以及全校新媒体矩阵,矢力搭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扎实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网络育人。
(一)全员育人,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西电基于全员网络育人理念,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官方新媒体矩阵,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平台本身逐步扩大的粉丝基数,发挥新媒体平台为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亲友、校友、社会等多方关注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多样化地报道源自各方同时也是各方需求的“西电学子”“西电教师”“西电校友”等资讯,切实做好多种主体信息的整合。
二是在育人内容的建设之外,特别注重留言区的内容建设,通过在文末预留话题的方式,将各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的舆论作正向的、育人式的筛选和引导,积极通过互动开放式的交流联结沟通各方,形成育人合力,使之潜移默化影响每位西电人,达到利用新媒体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红色网络阵地开辟及其作用发挥探析
李正星
摘要: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红色网络阵地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情况直接反映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本文对如何开辟高校红色网络阵地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网络的特征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出发,对红色网络阵地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络阵地建设红色网络阵地作用
在当前网络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但是目前阶段,其知识体系不完善、心理发展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很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从而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
网络为多样化思潮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在网络中,各种思想政治文化渗透交织,各种价值观念汇聚碰撞,信息发布具有自由性、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与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趁机进行大肆传播和渗透。
[1]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政治渗透,他们凭借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的优势,借助聊天室、网络论坛、虚拟社区等多种方式,散发各种政治谣言和资产阶级思潮,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导致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标准混乱和精神困惑。
因此,开辟红色网络阵地,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如何把红色文化思想在网络上吸引青年一代,做好青年一代的思
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红色网络阵地的开辟
红色文化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红色文化网络就是要把红色文化反映在网络上,积极占领网络阵地,能很好的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辟红色网络阵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政治性和隐蔽性、教育主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教育信息的开放性和丰富性、教育方式的交互性和多样性、教育过程的选择性和渗透性、教育效果的即时性和广泛性等特征,这些均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困难,只有认清这些特征,才能在红色文化开辟时,做到有针对性。
(二)红色网络阵地的开辟要有明晰的规划和主题
要规划和建设好学校主题网站,努力实现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与互补。
主题网站切实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与大学生专业学习成才有关的问题,努力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网上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式与政策宣传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布代表正能量的信息,发布公益新闻,切实关注时事。
同时不能忽视社交网站和软件上的重要地位,微博、人人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交网站,清除虚假信息,传递正能量。
(三)红色网络阵地的开辟要多考虑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
由于在网络上,教育者的权威性下降,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受教育,这种双方相互的不稳定性,就要注重网络阵地内容和形式
上创新,要让受教育者易于接受,否则的话受教育者是不愿意浏览这样的网站的。
(四)红色网络阵地的开辟要有专业的人员团队支撑
[3]在网络上,主体与客体是平等的,相应的主体的权威也会下降,如果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也导致信息把握上不如学生全面、深入,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引导,失去了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五)红色网络阵地的开辟要有完善的网络监控机制
建立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的常设机构,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消极、反动信息,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
高校要进一步建设以学生工作教师和学生骨干分子为主的监管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及时发现大学生网民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二、红色网络阵地作用的发挥
目前学生的欢迎网络媒体有很多种,比如博客、微博、空间、人人、短信、微信、QQ群等,这些媒体上发挥红色网络阵地,要做到:(一)多注重宣传,传播主流正能量思想
要想在网络上赢得青年,就必须把握住工作主动权,积极建设富有活力和号召力的校园网络阵地,开展热点话题讨论、事实报道分析、大话时政、寻找正能量等栏目,吸引青年人眼球,以此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讨论中成长。
(二)要有过硬素质的评论员队伍,及时把握舆论导向
[4]在网站管理队伍上,要有一批素质过硬的评论员队伍,通过建设一批懂网络、善于应用网络的思想过硬、作风扎实的队伍来加强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这既是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和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需要。
寻找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不断探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实效性,必然要求校园有这样一支队伍。
(三)创新机制,提高效率
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创新完整的互动-引导-约束机制,提升网络互动效率,实时教育学生要有较强的道德和责任感,文明利用网络,在纪律约束下才能享受更多的网络自由。
三、感想与启示
红色网络阵地是党政思想传播的重要网络形式,只有掌握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掌握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评论员队伍,才能在红色网络阵地上常驻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