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试题.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______,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三字经》的作者是______,他生活在______时期。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4. 在《三字经》中,提到了“三才者,天地人”,其中“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 《三字经》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______。
二、选择题1. 《三字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位?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韩愈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诗经》答案:D3. 《三字经》中“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以下哪一部?A. 《春秋》B. 《论语》C. 《孝经》D. 《道德经》答案:A4.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出自《三字经》的哪一部分?A. 序言B. 正文C. 结尾D. 附录答案:B5. 《三字经》中提到的“六艺”是指古代教育的哪六种基本技能?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词C. 诗、书、礼、乐、易、春秋D. 算术、几何、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如何?3.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的理解。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三字经》中“三才”、“四书”、“五经”、“六艺”等概念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答案:一、填空题1. 启蒙读物2. 王应麟,南宋3. 教育4. 天、地、人5. 《孟子》二、选择题1. C2. D3. A4. B5. A三、简答题1.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对儿童进行基础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传授,它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智慧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整版)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 )。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A )。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B),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
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
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
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
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
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
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________。
答案:善良的2. 《三字经》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们在________上可能有所不同。
答案:习惯3. “苟不教,性乃迁”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格将会________。
答案:改变4. “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教育的方法应该________。
答案:专注5.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孟母为了________而搬家。
答案:孟子的教育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2.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比喻的是:A. 玉石需要雕琢B. 人不学习无以成才C. 教育的重要性D. 环境对人的影响答案:B3. “香九龄,能温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黄香D. 颜回答案:C4. “融四岁,能让梨”中的“融”指的是:A. 孔融B. 孟融C. 黄融D. 颜融答案:A5. “首孝悌,次见闻”中的“孝悌”是指:A. 孝顺和尊敬B. 尊敬和礼貌C. 孝顺和友爱D. 友爱和礼貌答案:C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亲近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2. “幼学如漆,壮学如石”这句话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幼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容易记忆,而壮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则难以忘记。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三字经》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个人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反复阅读书籍,其含义和道理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个人理解是,学习需要耐心和反复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
2. 《三字经》中“知某数,识某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数学和文学的重要性,指出了教育应该包含对数学和文学知识的掌握。
《三字经》等经典试题
《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A.岳飞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非所______。
答案:宜#### 二、选择题1. “三字经”是以下哪位作者所著?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易经》答案:D3. “三字经”中“弟子规”的作者是谁?A. 朱熹B. 王阳明C. 李时中D. 黄宗羲答案:C4. “三字经”中“百而千,千而万”描述的是什么?A. 数学计算B. 人口增长C. 知识积累D. 财富积累答案:C5.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劳,无所得C. 人不食,不知味D. 人不眠,不知疲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什么?答案: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们是儒家思想中认为人们应当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
2.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3. “三字经”中“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不学习礼仪,一个人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习礼仪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认可。
####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明了的三字句形式,涵盖了道德教育、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在古代,它不仅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也是成年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
”的⒊“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个:、、、。
——《弟子规》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
,老何为。
,不成器。
人不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三字经》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弟子规》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而不是看。
——《弟子规》⒐养不教,。
教不严,。
——《三字经》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二、选择题1、“昔孟母,择邻处。
”这个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3、“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是说(C)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
任已见,昧理真。
”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B)A、岳飞B、吕蒙C、杨六郎D、戚继光6、“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毛泽东种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它由谁编写?A. 孔子B. 孟子C. 王应麟D. 司马迁答案:C2.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历史故事B. 神话传说C. 道德教育D. 科学知识答案:C3. 下列哪一句不是《三字经》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
B. 性相近,习相远。
C. 苟不教,性乃迁。
D. 子不学,断机杼。
答案:D4.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指哪些经典?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C.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D.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国语答案:C5. 《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是什么意思?A. 指三种才能的人B. 指三种重要的事物C. 指天、地、人三者D. 指三种不同的人答案:C6. 《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是指哪三光?A. 日光、月光、星光B. 日光、月光、灯光C. 日光、月光、电光D. 日光、月光、火光答案:A7. 《三字经》中“三纲者,君臣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父子亲,夫妇顺B. 父子严,夫妇顺C. 父子亲,夫妇严D. 父子严,夫妇亲答案:A8. 《三字经》中“五常”指的是哪五种道德?A. 仁、义、礼、智、信B. 忠、孝、廉、耻、勇C. 温、良、恭、俭、让D. 礼、义、廉、耻、孝答案:A9. 《三字经》中“六谷”指的是哪六种谷物?A. 稻、黍、稷、麦、豆、麻B. 稻、黍、稷、麦、豆、菽C. 稻、黍、稷、麦、豆、菽D. 稻、黍、稷、麦、豆、菜答案:A10. 《三字经》中“六畜”指的是哪六种家畜?A. 马、牛、羊、鸡、犬、猪B. 马、牛、羊、鸡、犬、猫C. 马、牛、羊、鸡、犬、鸭D. 马、牛、羊、鸡、犬、鹅答案:A。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诗经答案:C2. “性相近,习相远”的下一句是什么?A. 苟不教,性乃迁B. 教之道,贵以专C. 子不学,非所宜D. 幼不学,老何为答案:A3.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言D. 人不学,不知数答案:A4. “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什么?A. 教不严,师之惰B. 教不严,父之惰C. 教不严,母之过D. 养不教,母之惰答案:A5. “香九龄,能温席”的下一句是什么?A. 孝于亲,所当执B. 孝于亲,所当敬C. 孝于亲,所当顺D. 孝于亲,所当爱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地、人2. “三光者,日月星”中的“三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月、星3. “三纲者,君臣义”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 “曰春夏,曰秋冬”中的“四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夏、秋、冬5. “曰仁义,礼智信”中的“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仁、义、礼、智、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字经》中“教之道,贵以专”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教育的方法,认为教育应该专一,即教育应该集中精力,专注地进行,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伦理观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父子之间应有深厚的恩情,夫妇之间应相互尊重和顺从。
3. “兄则友,弟则恭”在《三字经》中有何教育意义?答案:这句话教育人们在兄弟关系中,兄长应该对弟弟友爱,弟弟应该对兄长恭敬,强调了兄弟之间应有和谐相处的美德。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断机______。
答案:杼6. 玉不琢,不成______。
答案:器7. 人不学,不知______。
答案:义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______。
答案:友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______。
答案:亲10.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______。
答案:长#### 二、选择题1.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选择邻居的原因是什么?A. 邻居家有好书B. 邻居家有好学校C. 邻居家有好榜样D. 邻居家有好风景答案:C2.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父亲应该多赚钱B. 父亲应该多陪伴孩子C. 父亲应该教育孩子D. 父亲应该宠爱孩子答案:C3.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告诉我们:A. 老师应该严厉B. 老师应该懒惰C. 老师应该放松D. 老师应该懈怠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B. 规矩是多余的C. 规矩是不必要的D. 规矩是有害的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孝"的含义。
答案:《三字经》中的"孝"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它强调子女应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以及在父母年老时给予照顾。
2. 《三字经》中提到的"悌"是什么意思?答案:"悌"在《三字经》中指的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和帮助。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的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 答案:专5. 子不学,非所______。
- 答案:宜#### 二、选择题1. “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是为了说明什么?- A. 孟母很挑剔- B. 孟母重视教育环境- C. 孟母喜欢搬家- D. 孟母喜欢邻居- 答案:B2. “三字经”中提到的“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什么责任?- A. 父母的责任- B. 孩子的责任- C. 老师的责任- D. 社会的责任- 答案:A3.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什么?- A. 玉的加工过程- B. 人需要教育- C. 人需要磨练- D. 人需要自然成长- 答案:B#### 三、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及其寓意。
- 答案:故事讲述的是黄香九岁时,能用身体温暖父亲的床席。
寓意着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孝顺之心。
2. “三字经”中“人不学,不知义”如何理解?-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接受教育,就不会明白什么是正义和道德,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 答案:《三字经》作为一部古代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历史知识、自然现象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强调了教育的启蒙作用,提倡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它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五、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主要用于儿童的道德教育。
- 答案:正确2. “三字经”中的“弟子规,圣人训”指的是孔子的教诲。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哪位儒家学者所著?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张子答案:A. 孔子2. 以下哪一句不属于《三字经》的开头第一句?A. 人之初,性本善B. 性相近,习相远C. 苟不教,性乃迁D. 从小学,必须根答案:B. 性相近,习相远3. 下面哪一句是《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A. 夫子何为者?树立子孙正B. 有子自长忧,无子患莫生C. 教父母,诲儿郎D. 黄发儿童,白首方知时答案:B. 有子自长忧,无子患莫生4. 《三字经》总共有多少首?A. 120B. 150C. 300D. 360答案:D. 3605. 以下哪句是《三字经》中关于友爱的内容?A. 众善奉行,自有公道B. 内外圣明,顺天应人C. 真心互济,幸福共享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答案:C. 真心互济,幸福共享二、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__。
”答案:善2. “教父母,_________。
”答案:诲儿郎3. “黄发儿童,_________。
”答案:白首方知时4. “不识字,________。
”答案:不算人5. “养不教,_________。
”答案:父之过三、问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三字经》的作者孔子。
答: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孔子对于儒家经典的著述很多,其中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重要著作。
《三字经》是孔子晚年时期的作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授儿童基本的道德、礼仪和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传承中。
2. 《三字经》中强调的主要价值观是什么?答:《三字经》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主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其中包括孝敬父母、友爱互助、持之以恒、知行合一等价值观。
通过反复诵读《三字经》,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涵盖了历史、文化、道德教育等内容。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字。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2. 请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字。
-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二、选择题1. 《三字经》中提到“三才者,天地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才”?A. 天B. 地C. 人D. 物答案:D2. 《三字经》中“教五子,名俱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曾子D. 荀子答案:C3. 《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描述的是什么?A. 数学计算B. 学习的重要性C. 道德修养D. 历史发展答案:A三、简答题1. 《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伦理观念?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中国重视家庭伦理和孝道的观念,强调父子之间应有深厚的恩情,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和顺从。
2. 《三字经》中“幼而学,壮而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幼年时期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到了成年时期则应该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四、论述题请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百艺不如一艺精”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专注和精通某一技艺的重要性。
在《三字经》中,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教育观念,即在众多技艺中,能够精通一门技艺比浅尝辄止地学习多种技艺更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个人技能的精进提出了要求,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专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推崇。
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依然具有启发性,鼓励我们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以达到更高的成就。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A. 性相近,习相远B. 性相近,习相异C. 性本恶,习相远D. 性本恶,习相近答案:A2. “三字经”中“教不严,师之惰”的下一句是什么?A. 子不学,非所宜B. 子不教,父之过C. 父不教,子之过D. 师不严,教之惰答案:A3.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信D. 人不学,不知仁答案:A4.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下一句是什么?A. 孝于亲,所当执B. 孝于亲,所当行C. 孝于亲,所当敬D. 孝于亲,所当重答案:A5. “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的下一句是什么?A. 百而千,千而万B. 千而百,百而十C. 百而千,千而一D. 十而百,百而千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三字经中提到“______,______”,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玉不琢,不成器2. “______,______”是三字经中对孝道的描述。
答案:香九龄,能温席3. “______,______”是三字经中对教育的描述。
答案:教不严,师之惰4. “______,______”是三字经中对数字顺序的描述。
答案:一而十,十而百5. “______,______”是三字经中对人性本善的描述。
答案:人之初,性本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三字经中“教不严,师之惰”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教育不严格,就是教师的懒惰。
它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 请解释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背景及其寓意。
答案:这句话讲述的是古代孝子黄香九岁时,为了让父亲晚上睡得舒服,他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父亲的床席。
这个故事背景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寓意着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小培养。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以其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是一些关于三字经的测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填空题1. 三字经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王应麟2.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第一句,其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性相近,习相远3. 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教不严,师之惰4. "玉不琢,不成器",其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人不学,不知义5.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______。
答案:黄香二、选择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A. 环境对人的影响B. 教育的重要性C. 母爱的伟大D. 个人努力的必要性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D3. “弟子规,圣人训”中的“弟子规”是指什么?A. 一种古代的礼仪规范B. 一种古代的学习方法C. 一种古代的道德教育D. 一种古代的法律制度答案:C4. “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什么?A. 天、地、水B. 天、地、人C. 父、母、子D. 君、臣、民答案:B5. “一而十,十而百”是《三字经》中关于什么的描述?A. 数学基础B. 学习的重要性C. 人生哲理D. 社会等级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伦”是什么,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五种基本关系和道德准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五经”具体包括哪些书籍?答案: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2.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A. 性相近,习相远B. 性相近,习相近C. 性本恶,习相远D. 性本善,习相近3. 以下哪句不是《三字经》的内容?A. 教不严,师之惰B. 子不学,非所宜C. 幼不学,老何为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三字经》中提到的“三才”是指哪三者?A. 天、地、人B. 君、臣、民C. 父、子、兄D. 仁、义、礼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朝代,从最早的朝代开始,依次是?A. 夏、商、周B. 商、周、秦C. 周、秦、汉D. 秦、汉、唐6.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孟母很挑剔B.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C. 孟母很会教育孩子D. 孟母很有钱7. 《三字经》中“孝经通,四书熟”中的“四书”是指?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C.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 《孝经》、《礼记》、《易经》、《春秋》8.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法D. 人不学,不知仁9. 《三字经》中“弟子规,圣人训”的“弟子规”是指什么?A. 孔子的弟子B. 一种古代的礼仪规范C. 一种古代的学习方法D. 一种古代的道德规范10. 《三字经》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A. 此谓知本B. 此谓知终C. 此谓知始D. 此谓知常答案1. D. 朱熹2. A. 性相近,习相远3.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A. 天、地、人5. A. 夏、商、周6. B.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7.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8. A. 人不学,不知义9. D. 一种古代的道德规范10. A. 此谓知本这份测试题涵盖了《三字经》的作者、内容、历史知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适合用于检测学习者对《三字经》的全面理解。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A. 王羲之B. 张献忠C. 王勃D. 程颢答案:D. 程颢2. 三字经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作品?A. 明朝B. 元朝C. 清朝D. 宋朝答案:D. 宋朝3. 以下哪句话出现在三字经中?A. “为人莫做会使愚”B. “知足不辱贫贱”C. “读书破万卷”D. “海内存知己”答案:B. “知足不辱贫贱”4. 三字经是用什么样的文体写成的?A. 诗歌B. 小说C. 散文D. 论文答案:A. 诗歌5. 以下哪个词句没有出现在三字经中?A. “仁者爱人”B. “礼尚往来”C. “世上没有后悔药”D. “勿以恶小而为之”答案:C. “世上没有后悔药”二、填空题1.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____。
”答案:善2. 三字经中写道,“读圣贤书,明明白____。
”答案:真3. 三字经中写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____之惰。
”答案:师4. 三字经中写道,“出则事公,入则_____。
”答案:谦5. 三字经中写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下一句是“_____动不如动。
”答案:唯三、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的教育意义。
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儿童启蒙读物,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诗歌的形式,传授了有关道德、伦理和人生哲理的知识。
它强调了人们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忠诚友善等。
三字经不仅在古代起到了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作用,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三字经为什么被广泛传颂和使用?答案:三字经以其简短、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复杂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浓缩成短短的三字一句,方便记忆和传颂。
它的语言简练、押韵明快,容易被儿童接受和理解。
此外,三字经的内容丰富,涵盖了人际关系、社会道德、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使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
3. 你认为三字经对现代社会仍然有参考价值吗?为什么?答案:我认为三字经在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之初”下一句是什么?A. 性本恶B. 性本善C. 天之道D. 天下之达道答案:B. 性本善2. “性相近”下一句是什么?A. 习相远B. 习相近C. 寄相远D. 寄相近答案:C. 寄相远3. “苟不教”下一句是什么?A. 性乃迁B. 性难移C. 性之善D. 性命徒答案:B. 性难移4. “乱而教”下一句是什么?A. 乱而强B. 乱而悲C. 乱而治D. 乱而武答案:C. 乱而治5. “传之道”下一句是什么?A. 起于庸B. 在中育C. 在下育D. 起于放答案:B. 在中育二、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1)。
答案:善2. 性相近,(2)相远。
答案:习(寄)3. 苟不(3),性乃难转。
答案:教4. 人之(4),其犹(5),如(6)之于四时也。
答案:性(心),稼(田)5. 唯(7)之难(8),不在(9)成也。
答案:师,教(学)三、简答题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一下。
答案: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他通过这本简明的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人的本性善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治国安邦的道理,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三字经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讲述了人的本性善良、教育的重要性和治国安邦的道理。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的初生性善、性相近而习相远的思想,强调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培养德才的重要作用。
同时,三字经还介绍了治国安邦的道理,指出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繁荣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制度和治理方式。
四、作文题请根据你对三字经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根据题目的要求,这里给出一个作文的格式示例)作文:教育与未来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因素。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品德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我们才能真正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试题
1、“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
A.如果,假如。
B.苟且
C.尚且
D.姓苟的老师
3、“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
A.为了
B.因为
C.为什么
D.作为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
A、孟母断机教子
B、黄香温席
C、孔融让梨
D、五子登科
5、“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
A、避开,离散
B、晋升或调动官职
C、放逐,贬谪
D、改变
6、“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
A.弟弟
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
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
D.兄弟之间
7、“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
A.数字
B.数学
C.音shǔ,数(shǔ)数(shù)
D.道理,数理
8、“…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
A.丝绸和竹子
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
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9、“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
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
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
10、“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
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11、“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
A.整治,修理
B.长,高
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
12、
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
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
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
13、“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中《四书》指的是:
A.《小学》、《大学》、《孝经》、《六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
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
14、“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传?
A.《国风》、《雅》、《颂》
B.《连山》、《归藏》、《周易》
C.《公羊传》、《左氏传》、《谷梁传》
D.《诗》、《书》、《易》
15、关于“人性”,《三字经》沿用的是什么观点:
A、性善
B、性恶
C、性无善恶
D、性有善恶
16、古人把天、地、人合在一起,称作什么?
A、三光
B、三才
C、三纲
17、古人把日、月、星合在一起,称作什么?
A.、三纲
B、三才
C、三光
18、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发明了“司南”,它是做什么用的?
A、一种炼铁的工具
B、指示方向
C、观测天象
19、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它们合在一起称作什么?
A、五常
B、五行
C、五谷
20、“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孔子
B 宋朝宰相赵普
C 孔子弟子
21、有一本书,它的文字很古奥,后人称之为“佶屈聱牙”。
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A 《春秋》
B 《尚书》
C 《诗经》
22、《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下面哪本书?
A《礼记》
B 《仪礼》
C 《论语》
23、有一本书,孔子晚年特别喜欢读,翻阅的次数实在太多了,竟然把串联竹简的皮带,都磨断了好几次。
这是本什么书呢?
A 《周易》
B 《春秋》
C 《诗经》
24、我们中国人经常自称是“炎黄子孙”,这是怎么回事呢?
A 和尧舜禹有关
B和远古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有关
C 和三皇五帝有关
25、请选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A 商朝
B 夏朝
C 周朝
26、在汉朝,有一条“丝绸之路”贯穿了欧亚大陆,你知道是谁最先开通的吗?
A张骞
B 王昭君
C 李广
27、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A魏、汉、蜀
B魏、蜀、晋
C魏、蜀、吴
28、《西游记》里西天取经的故事,是根据谁的经历改编的?
A唐朝高僧玄奘
B 唐朝和尚鉴真
C 老子
29、孔子曾经拜一个七岁的小孩为师,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
A 李泌
B项橐
C 刘宴
30、历史上的梁灏,是什么年岁考中状元的?
A 82
B 42
C 23
第二部分:《三字经》填空题
1、苟不教,性乃迁。
2、子不学,非所宜。
3、玉不琢,不成器。
4、首孝弟,。
知某数,识某文。
5、曰春夏,曰秋冬,。
6、曰春夏,曰秋冬,。
7、曰喜怒,曰哀惧,,七情具。
8、,此六畜,人所饲。
9、父子恩,夫妇从。
10、讲道德,说仁义。
11、古人将做人做事的准则归纳为五常,它具体指的
是:、、、、。
12、请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填空:远古时期、、商朝、、秦朝、、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元朝、、清朝
第三部分:《三字经》简答题
1、根据《三字经》原文,试阐述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2、《三字经》全文可划分为几大篇章?请简要概括各篇章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