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声现象知识点概要

声现象知识点概要

声现象总结
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生源。

知识点2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V液>V气。

知识点4声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知识点5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蝙蝠、海豚、声纳、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

知识点6声音能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1.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2.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3.声纳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等;4.利用B超机诊断病情。

传递能量:1.声波吹灭蜡烛;2.超声波清洗钟表;3.超声波去除结石。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声波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传播的机械波,是由震源振动引起的。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为约1500米/秒。

声波的频率和振动源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通过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高的声波具有高音调,而频率低的声波则为低音调。

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距离。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声波从声源处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进行定位和导航。

2.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大小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3.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三、共鸣与声音的共振共鸣是指当声波的频率和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加声波的能量,使声音更为响亮。

共振不仅在声学中常见,也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存在。

例如,音乐演奏中的共鸣会使乐器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建筑中的共振现象可以使声音在大厅内更好地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

不同乐器的音色由它们所具有的谐波成分决定。

五、声音和人耳人耳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

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 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到内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副耳骨)。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是指声音在物理学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也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和固体物质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比在气体中快。

3.声音的接收:人类的耳朵是声音的接收器,通过耳膜的振动和听觉神经的传递,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4.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动振幅决定;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由振动波形的形状和波峰、波谷的位置决定。

5.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科学、工业、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声纳、超声波清洗、医学影像等。

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例如影响人们的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等。

为了控制噪声,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使用隔音材料、调整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以上是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的总结,以供研究参考。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 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 声的传播方式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其中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
- 音调: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强则响度大。

- 时长:声音持续的时间长度。

- 色彩: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声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声的干涉和衍射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现象,即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并叠加。

- 声波在通过障碍物或传播到开阔区域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改变传播方向和强度。

5. 声的吸收和共鸣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性质和厚度有关。

- 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激励时发生共振现象,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三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扶植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需借助电子通信装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装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邻近流传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品种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四、回声:1、反响:声音在流传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反响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最少是s=340m/s××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5、121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分歧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音色的重要身分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分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物理意义决定身分相应关系相关联系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调与响度毫无干系,是基本分歧的两个特性。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1篇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xxx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xxx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xxx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xxx 。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等于我们立刻听不到声音把不明显、不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换为另一个更明显、更容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把物体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探究方法: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探究方法:科学推理。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3、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原声与回声之间相差时间大于0.1s,人就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小于0.1s 区分不开,但可以使声音更响亮,教室即利用这个原理。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声音的三大特性特性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振动的快慢,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振幅(振动的幅度)音色材质、结构注:1、音调高不等于响度大。

2、影响响度大小的另一个因素为离发声体的远近二、声的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声声音(人耳听得到的部分)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蝙蝠和海豚能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大象能发出和听到次声波。

三、常见改变音调的例子1、琴弦或橡皮筋越细,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粗音调越低。

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2、空气柱(笛箫类)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3、鼓皮越紧,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松音调越低。

4、尺子类伸出桌面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越长音调越低。

5、敲装不同量的水的瓶子(振动的是水和瓶子)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高。

6、吹瓶子(振动的是空气柱)装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反之,水越少,音调越低。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②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源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空气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不过是在原处振动。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声波不但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敲击大鼓,鼓面振动,在鼓周围振动的空气并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你还是听到了鼓声。

这是因为敲击大鼓,鼓面振动,推动周围的空气振动,这些空气又推动它们周围的空气振动,这样由近及远的向外传播。

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在水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点一下水面就有波,水面(液体)也能传声,这说明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③真空不能传声)补充:雷声的介质是空气。

声速(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时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②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是340m/s;③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空气中快。

)声速:固体>液体>气体(空气)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知道什么是“骨传导”、“双耳效应”;骨传导:听到自己的声音,属于固体传声音。

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②鼓膜和听小骨是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器官。

双耳效应: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地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因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只有一只耳朵,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的重要基础。

当你堵住一只耳朵虽然也能听到声音,但是不能判断发声体的准确位置,而两只耳朵一起听则可以判断,这就是立体传声效果,扬声器就是因此演变而来的!第三节:声音的特性(里面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定要分清)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音调。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1000HZ=1KZ。

大多数人耳朵能听到的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小于20HZ的我们叫它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我们叫它超声波。

小知识:大象能发出次声波通知伙伴有食物、敌人等。

大象拥有非常复杂的语言。

大象用脚踩踏地面时就会发出次声波(一般是1--20Hz)。

地震、火山爆发、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都可以用次声波探测到。

动物在地震前总能做出行动,是因为它们接收到了次声波自然灾害信号。

能发出超声波的动物有:蝙蝠,鲸鱼,海豚,老鼠等。

响度:声音的音调不同,强弱也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还是能分辨他们。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大钟余音绕梁是因为钟仍在振动。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是一片死寂。

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

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

礼堂和音乐厅墙壁凸凹不平,事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

6声音又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256H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次。

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

7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

女生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

敲编钟时,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

8 、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0分贝以下还有声音只是人听不到。

减弱噪声的三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市区种树,铁道两旁的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罩。

9、声能够传递信息,比如;声呐回声定位(超声波)。

B超造像。

超声波探伤;声能够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武器。

10、天坛声学奇迹是利用生音的反射造成的。

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11、真空罩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12、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13、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

14、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15度时340m/s。

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02 声现象

02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

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探究声音的传播(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声。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还在传播过程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在月球上(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例如,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也是因为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听病人心肺的声音来诊断病情;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2.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导案
例题精讲
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2.(2008·烟台市)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
A B C D
使用防噪声耳罩
4.
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
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5.下列情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拦河大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应用了连通器原理C.二胡演员在演奏中不时移动手指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琴声的响度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6.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
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
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7.关于减弱噪声的途径,错误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人耳处减弱
C.在传播途中减弱D.制定法律文件不准噪声产生8.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