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史料、史学、历史的关系
史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历史、史料、史学研究一、历史1、历史这一概念的:一是指作为历史科学认识的客观存在的历史或简称为客体的历史;二是指作为历史研究者对客体历史认识和研究结果而写成的历史著作,即主体化的历史;三是指历史学或历史科学。
2、历史的发展,具有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它的一度性,3、自然史与人类史的区别:广义的历史包罗万象,分自然史和人类史两大类。
两者有巨大的差别。
首先,自然界的变化,比起人类历史来,速度很慢,在短时期里甚至难以为人们所发现。
其次,自然界中的矛盾运动,相对于有意识的人类社会来讲,后者比前者无疑要复杂得多。
自然科学可以在实验室里使自然现象上的某些现象相当准确地重现出来。
而历史学家在人类上却看不到这样简单而又确定的重现现象。
二、史料1、史料所谓史料,指的是能够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史料分为四大类:文献史料、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行为史料和口碑(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它是前人文字记录、文字材料。
(2)实物史料又称为“史迹遗存”,它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
(3)行为史料指今天的人们,在包括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中保留的历史积淀。
(4)口碑(口述史料)指的是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
2、各类史料均不能反映客观存在的历史上述四类史料所反映的历史面貌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以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与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实际历史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无数存在过的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都因缺乏记载而失传了。
中介客体不能完全覆盖原本客体。
中介客体小于原本客体。
另一方面,文献记载是前人“心理的痕迹”,它在对历史的观察、判断、推论和表述时,要受到记载者分析判断中立场、观点、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局限,不可能纯客观地反映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史料不可能纯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中介客体大于原本客体。
近代史料学
五、中国近代史料的特点
1、中国古代史史料患寡,中国近代史史料患多,故此,选题要慎之又慎。因史料多,题目选得不好,就是看资料就要看很久;但若史料太少,可能是你认为重要的题目并不是那么重要,也可能是你不会找,或者本来就难找
选题要服从史料的丰富与否
2、第一手的材料特别多,而古代史相对而言较少,直接读原始档案,不要读档案选编
陈恭禄把近代史料归纳为如下几类介绍:1.公文档案:圣训、实录、方略、奏稿、电文、外交史料等。2.书札。3.日记及回忆录、自订年谱。4.记载:时人记录、笔记、诗歌、报刊。5.正史及其它:纪传史、编年史、地方志。
考察以上各类分类,可见专家们对史料的分类并无一致的认识,各有各的道理,中国近代史史料应分成如下几类较妥:
第一、要考证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
第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考证过程。
方法:1.通常是根据初步掌握的不充分史料提出初步鉴定,再进一步搜求资料证实和检验这种鉴定。2.根据史料的来源、作者、记述年代进行分析辨别。3.根据版本鉴定。 4.根据内容考证。5.根据文字考证。
3、校勘法
研究史料、辨别史料十分重要,一条史料的真伪或理解的准确与否可能影响一个人物的评价,影响一件事的评价,影响历史的编写。
7、解读。古代史更多的是认字,近代史则要解其“今典”(借用其他来表达作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态,中国的人情世故),其多用抽象方式记载,要解其抽象,具体所指。
由于水平有限,以及刚开始接触史料学这些内容,知识匮乏,知识层面狭窄,因此,找了一本书仔细看了一下,书名是《中国近代史料学概论与史料书籍汇录》,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赵剑顺。并且从上面摘录了一些内容作为本次的作业,请老师见谅。
(完整word)(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
史料和史料实证相关材料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
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
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
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
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
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绘画、雕塑等,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
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其重要在于直接性。
实物史料的地位:①比文字资料可信度高。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实物史料的局限:①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②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访问实录、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用于现代史或无文字记录时期研究,借以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
纪传与编年之比较
第11周
第六讲明清(戊戌变法前)传统史学方法的转型(6学时)一、明清之际史学方法的进步二、乾嘉朴学的史学方法三、章学诚对史学方法的探索
明清史学方法进步的表现
第12周
四、嘉庆、道光年间的史学方法五、鸦片战争后到戊戌维新时期的史学方法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江心力
性别
男中国古代史
工作单位
历史文化学院
讲授课程
明史中国史学史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jiangxinli@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史学史
先修课程
中国通史
英文
History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第11周
基本部件
扁平型写法
第12周
第13周
基本部件
框廓型写法
第14周
第15周
结体原则
部件搭配
第16周
第17周
结体原则
整体美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去图书馆。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去图书馆。
五、实践教学(含粉笔字、钢笔字训练等)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中国史学史教本》,白寿彝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
《中国史学史》,金毓黻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近代史学史》,吴泽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完整版)史料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完整word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docx
必修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 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20 世纪初~ 21 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 2 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必修 3第 3 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成第 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 2 课“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第 3 课宋明理学第 3 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 1 课改革迫在眉睫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 2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 7 课启蒙运动第 3 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术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 8 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 1 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 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 2 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 3 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未来──历史小论文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 11 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 1 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 12 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 2 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 13 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 3 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 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 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第 1 课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埃及传播第 2 课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主要内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容成果第 3 课改革的后果第 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 17 课毛泽东思想第七单元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 18 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 1 课19 世纪中叶的俄国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第 2 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术第 3 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 19 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第 20 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 21 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八单元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 1 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 22 课文学的繁荣第 2 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 23 课美术的辉煌第 3 课明治维新第 24 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第 4 课走向世界的日本选修 1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 1 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 1 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 2 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时约法》第 3 课百日维新第 4 课戊戌政变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的政治框架选修 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第 1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冲突建立第 1 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 2 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第 2 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形成想第 3 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的建立争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第 1 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势力的斗争盾的激化第 1 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第 2 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胜利较量第 2 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的檄文第 3 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第 1 课美国《独立宣言》制度的最终确立第 2 课法国《人权宣言》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第 3 课《中华民国临时约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法》第 1 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国的冲击──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第 2 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第 3 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的酝酿和爆发第 1 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第 4 课反对复辟帝制、维盾的激化护共和的斗争第 2 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较量争取民主的斗争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第 1 课英国宪章运动的檄文第 2 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第 1 课美国《独立宣言》民主的斗争第 2 课法国《人权宣言》第 3 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第 3 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民争取民主的斗争法》第 4 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民主运动──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时约法》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历史报纸的政治框架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第 1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的冲突建立第 1 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 2 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第 2 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形成想第 3 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 2 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民主的斗争势力的斗争第 3 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第 1 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民争取民主的斗争胜利第 4 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第 2 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民主运动与封建制度的复辟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第 3 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制度的最终确立历史报纸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选修 3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1 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第 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的冲击爆发第 2 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第 2 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主思想第 3 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 3 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 4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的酝酿和爆发后果第 4 课反对复辟帝制、维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护共和的斗争下的世界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第 1 课巴黎和会争取民主的斗争第 2 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第 1 课英国宪章运动联盟第 3 课华盛顿会议第 1 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 4 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 2 课冷战的开始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3 课美苏争霸第 1 课1929~1933 年资本第 4 课两极格局的结束主义经济危机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 2 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第 1 课朝鲜战争争第 2 课越南战争第 3 课走向世界大战第 3 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第 4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全面爆发第 4 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第 5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程扩大第 5 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 6 课两伊战争转折第 7 课海湾战争第 7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结束第 1 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第 8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用胜利的影响第 2 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平运动──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 3 课和平与发展:当今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世界的主题与和平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选修 4第 1 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行者孙中山第 1 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第 2 课圣雄甘地皇帝秦始皇第 3 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第 2 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凯末尔唐太宗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 3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第 1 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捍卫者康熙帝基人马克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 2 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第 1 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恩格斯子第 3 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第 2 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家的缔造者列宁表柏拉图第 4 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第 3 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泽东成者亚里士多德第 5 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代的杰出人物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 1 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第 1 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克伦威尔李时珍第 2 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 2 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第 3 课一代雄狮拿破仑佑第 3 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基人李四光与克里特文明第 4 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 1 课克里特岛的美第 5 课20 世纪的科学伟人丽传说爱因斯坦第 2 课伊文思的惊人选修 5发现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第 3 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重现”第 1 课历史是什么第 4 课克里特文明的第 2 课历史学是什么未解之谜第 3 课历史学怎样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重现”历史索第 4 课历史学有什么第 1 课二里头遗址的社会功能发掘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 2 课二里头遗址的第 1 课人从哪里来文化遗存第 2 课人类进化的历第 3 课二里头文化与程认识夏史第 3 课寻找人类的祖第 4 课二里头文化中先的疑难问题第 4 课人类起源在何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方古蜀文明之谜第 1 课“一醒惊天下”第 3 课大津巴布韦遗的三星堆遗址址的建筑与文物第 2 课三星堆文化的第 4 课谁创造了大津丰富内涵巴布韦文明第 3 课三星堆文化和选修 6古蜀文明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第 4 课三星堆文化的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未解之谜第 1 课世界文化遗产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的由来第 1 课玛雅文明的发第 2 课世界文化遗产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 2 课玛雅文明的历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史遗产第 3 课玛雅人的智慧第 1 课雄伟的金字塔第 4 课玛雅文明的假群说第 2 课阿布辛拜勒神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庙的新生与非洲文明探秘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第 1 课穆塔帕王国与的历史遗迹“黄金国”的传说第 1 课雅典卫城和奥第 2 课大津巴布韦遗林匹亚遗址址的发掘第 2 课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孝陵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第 4 课宏伟壮观的明期的文化遗产十三陵第 1 课佛罗伦萨的文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化遗产古城和古村落第 2 课罗马文艺复兴第 1 课古色古香的平时期的文化遗产遥古城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第 2 课清新典雅的皖遗迹南古村落第 1 课世界建筑的奇探究活动课扬州小秦迹万里长城淮河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 2 课秦始皇陵及深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遗产──中国昆曲第 3 课世界屋脊上的第 1 课古雅的昆曲布达拉宫第 2 课昆曲的拯救和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保护家园林和陵墓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第 1 课中国古代宫殿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第 1 课殖民罪恶的见第 2 课瑰丽的夏宫─证──戈雷岛─颐和园第 2 课德国法西斯的第 3 课突显皇权的明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史料及分类——精选推荐
史料及分类一、按表现形式分1、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笺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如电子邮件、各类聊天信息等。
(2)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明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探索发现历史真实。
③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
④历史漫画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往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不能作为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但可以作为研究作者对该事件看法的第一手材料。
2、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价值:①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史料更直观、可靠。
②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要依据。
③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字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3)局限性:①实物史料多为片断,它们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碎片,无法完全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②需要文字史料以及其他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
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又称口碑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
(2)价值:①口述史料可以与文字、实物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
②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通过对尚在人世的当事人访问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第四章 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
一、什么叫考证? 二、为什么要进行史料的考证? 三、史料考证的分类 四、史料考证的方法
一、什么叫考证?
考证就是在广集史料的基础上,辨别 史料形成的时间、地点、作者、来源,分 析史料记载的确切含义、价值、真实程度 和记载人的可信程度。
它是完成史料学基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二、为什么要进行史料的考证?
2、为什么要校勘史料
文献史料存在错讹:
(2)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文 献中不利于他们的内容有意删改或篡改。 有两种情况: 第一,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删改。 第二,避讳,造成我国文献的改字、空 字和缺笔现象 。
3、校勘的方法
(1)对校法 是用同书的祖本或别本互 校的一种方法。最基本的方法。
(2)本校法 用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 (3)他校法 用他书校本书。 (4)理校法 是以充足理由为依据的校 勘方法,也称为推理校勘法。
第二节 史料的搜集
一、史料的基本类型 二、史料的搜集方法 三、史料的制卡摘抄
一、史料的基本类型
依据史料存在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史料
分为实物、文献、口碑、声像四种类型。
1、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 指人类在过去的活动过
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含文字或含少量文字
的残存物,它是历史研究中的第一手资
料。
1、实物史料
1、广征博采
广征博采 是搜集史料的一种基本原
则,即指搜集史料面要宽,量要多,使所 搜集的史料尽可能完备。
1、广征博采
(1)方法途径:
第一,依靠国家机构、学术团体有组
织、有计划地集体分工协作。
第二,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技术 手段。
1、广征博采
史料和史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的何在? (1分) (1)理由: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1分)。 根本目的: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1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分)
(1分)其根本目
(2)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制度。(3分) (3)材料三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1分)据材料三说明其 理由。(2分) (3)基本倾向:基本否定。(1分) 理由:秦始皇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
5.“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 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 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 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6.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 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 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 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 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09盐城期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 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 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 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 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 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 还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 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 少赞。 ——2007年第6期《随笔》
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浅析
2010年07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Jul.2010第16卷 第4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Vol.16No.4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浅析X赵慧英(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潍坊261061)1摘 要2档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档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关键词2档案史料;历史研究;史学1中图分类号2K207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8-5149(2010)04-0034-02随着档案史料的不断发现和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应该算是一个常话常新的命题。
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两者的关系。
一、档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关于档案,从已知的历史事实和研究成果看,它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文献之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国,文字产生的同时,档案也随之产生。
故有甲骨金石、简牍缣帛、铁卷金册、纸墨文书等档案文献的历史累积。
由于档案的历史属性,早期研究者们更多地把它们称之为档案史料。
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吴宝康先生在他的5档案学概论6中,把档案定义为:/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0。
1987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6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0。
这一条款揭示了档案的本质属性,具备了档案定义的基本要素,富有档案定义的理论意义,因此,在我国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档案定义的表述较为普遍,诸如/档案是原始记录,是宝贵史料,对编史修志非常重要0,/历代史书,均系利用大量档案材料编纂而成。
区分基本的史学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
历史叙述
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 描述和讲述,通过合理的组织 和表达,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 和易于理解。
历史观点
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 评价和看法,反映了研究者对
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史学要素的重要性
01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获取 历史信息的来源。
02
史料解释是深入理解历史的必要 手段,能够挖掘出史料的内在价
逻辑性
历史叙述应该具有逻辑性,也就是说,它应该按照事件发 生的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进行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 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历史叙述的创作过程
研究和收集史料
在创作历史叙述之前,叙述者需要研究和 收集大量的史料,包括文献、档案、口释史料的基础上,叙述者需要 构思和组织叙述的结构和内容,确保历史 事件能够被完整、逻辑清晰地呈现出来。
正的态度。
观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评价历史观点还需要看其论述过程是 否逻辑严密,是否能自圆其说,符合 常理。
比较不同观点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历史观点之间的异 同,来评估某一观点的客观性和合理 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在整理过程中,研究者需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和过度解读。
03
史料解释
史料解释的定义
1
史料解释是对史料的解读和阐述,通过对史料的 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2
史料解释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史 料的辨析、理解和评价,是形成历史观点和历史 叙述的基础。
3
史料解释需要具备扎实的史学基础和广泛的知识 储备,同时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史料的分类
根据形式不同,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 、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
(完整版)史料
(完整版)史料史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史料以其珍贵的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证据。
史料是人们对过去的记录和记载,它凝结了时间的痕迹,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着重探讨史料的重要性、种类以及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一、史料的重要性史料是历史研究者的重要依据,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和价值。
首先,史料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事件。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为了解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史料是历史真实性的重要证据。
不论是口头史料还是书面史料,都是历史事实的记录。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比对,研究者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史料的真实性也是评估历史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对史料的准确解读和分析至关重要。
此外,史料是历史记忆的珍贵遗产。
史料凝聚了过去的回忆和经验,记录了历史中的各种人物和事件。
通过研究史料,可以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激励人们尊重历史、珍视传统,使历史记忆得以永久保存。
二、史料的种类史料的种类多种多样,广泛涵盖了不同的载体和形式。
根据媒介的不同,史料可以分为口头史料和书面史料两大类。
口头史料主要包括口述传承、采访记录和录音录像等,书面史料则包括古籍、档案、信件、日记、官方记录等。
口头史料作为一种传统的史料形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
通过对长者的采访和口述,可以获取到一些往事的珍贵记忆。
然而,由于口述史料的主观性较强,可能存在记忆的偏差和失真,因此需要专业研究者进行准确的解读和整理。
相对而言,书面史料更具可靠性和权威性。
古籍、档案以及官方记录等书面史料对于研究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人们的行为准则等,为理解过去的历史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三、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没有史料的支持就没有可靠的历史研究。
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
2、史学的功能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
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物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历史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历史主义是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运动地研究历史规律。
史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史料与历史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但流传下来的史料与可管理师相比总是片面的、局部的、零散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历史制作者的主观认识。史料的简约性和主观性决定了史料并不等同与历史。而历史是无法随人的意志改变的客观存在。
3历史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既然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么史学当然也包括广义历史学和狭义历史学,广义历史学指关于一切事物以往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狭义历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是记述和研究历史演进以展示未来的学科,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等,在这里,我们所指的是狭义历史学。
1.史料、史学和历史之间的关系;
(1)概念界定:
1史料指用于说明和研究历史的所有资料,是了解过去的媒介,史料的范围无所不包,文字形态的史籍、文集、诗歌、议论,实物形态的文物、器物、遗址,社会现存的民俗生活、追忆口述等,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史料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字资料,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等,有意留下的史料和无意留下的史料,有形的资料和无形的资料,主观的资料和客观的资料,等。
因此,史料、史学、历史的含义各不相同,“史料即史学”、“史料即历史”的提法都是不正确的。
(2)关系:
1历史与史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从哲学角度上看,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从时间观念上看,历史是属于过去的内容,历史学则是现实的产物;历史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被加工原形”和“加工产物”的关系。
联系:史料是历史认识的材料,对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是史学研究的第一步。而史学必须通过整理、分析、研究史料,进而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
收集史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和整理,然后再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综合和分析的科学研究,才能从本质上探求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知识。单个史料如果脱离了它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根本不可能说明任何问题。
联系:史料是寻找历史的指路碑和历史的代表。史料是历史之片段,从片段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完整的历史;史料不等同于史学。史学研究的目的是弄清真相和进行诠释,单凭史料无法做到。史学研究不仅仅需要史料,还需要史学工作者的眼光和睿智,考究史料之来源,分解其成分,加以分类,加以排比,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2历史按其包含的内容可分为广义的历史和狭义的历史,广义的历史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是一切事物的固有属性;狭义的历史专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即与自然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历史,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包括史家,史家既不是史料的“奴隶“,也不是史料的“主人”,二者是平等对话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