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
7_实验七_母液配制
目的: 目的: 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要点 了解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掌握培养基母液中各部分的配制方法 原理: 原理: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进行生长和发育。人为提供合适的光、 温、水、气、热等环境条件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成 分(培养基),可以使离体细胞、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生长 和分化。 无机营养物、 组成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基的成分包含五大类:无机营养物、 无机营养物 碳源、维生素、有机附加物和生长调节物质。 碳源、维生素、有机附加物和生长调节物质
实验报告及作业: 实验报告及作业:完成下列表格
药品试剂名 母液浓度 (倍数) 称 倍数) 大量元素 (MS1) 微量元素 (MS2) 铁盐(Fe铁盐 EDTA.Na2) 有机成份 2,4-D 6-BA 蔗糖 琼脂 20 × 200 × 200 × 200 × 1 mg/ml 1 mg/ml / / 0.2mg,即 即 2 mg,即 即 30 g 10 g µl ml 配制1000ml需 需 配制 取用的母液量 50 ml 配制500ml需取 配制 需取 配制200ml需取 配制 需取 用的母液量 用的母液量
1650 1900 225* 370 440 22.3 8.6 0.83 6.2 0.25 0.025 0.025 / / / / / / /
大学计算机实验7报告
实验七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实验项目名称:互联网与网络安全2)打开要收藏的网站,点击右上方的小星星,并在弹出的小对话框中完成设置之后点击完成,即可完成收藏。
2.在知网平台搜索一篇文献(关键词为:计算机+医学),并下载,同时查看文件下载位置,打开下载文件的目录。
(P201)1)通过深大内部网图书馆打开知网,在最中间的位置输入“计算机医学”点进第一个机医学应用”找到第一个文件右侧的一个小小的下载符号,下载完成后在右上角的下载点击“打开文件所在位置”即可打开并查看文件所在目录。
3.安装一款杀毒软件(例如360杀毒,金山杀毒等,机房如果有则不用安装,学会操作即可),并对磁盘进行快速扫描杀毒。
(P212,处使用McAfee)1)直接打开“我的电脑”右键磁盘,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扫描”,就会弹出杀毒界面正在对磁盘扫描并杀毒。
4. 打开和关闭windows防火墙,并添加例外程序。
(P226-228)1)由于这些设置由供应商应用程序迈克菲个人防火墙管理,我们打开迈克菲,找到防火墙,点击关闭并选择关闭时长后再次点击关闭,即可关闭防火墙。
2)打开“控制面板”点入“系统和安全”,点击“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下面的“允许应用通过防火墙”,点击“允许其他应用”,点击“路径”旁的浏览,找到应用的位置并双击,再点击“网络类型”完成设置,点击确定,最后点击添加即可。
思考题:1.扫描文献时不同时间和不同检索平台(万方、知网等),检索结果和实验指导描述不同,请解释为什么。
答:不同检索平台的资源库不同,以及检索的方式也不一定相同。
同一个平台,不同的时间检索的结果可能由于资源库的更新导致结果不一样。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二)方法步骤: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三、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原理:思考题5、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思考题6、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7、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题8、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思考题9、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为什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四、与酶有关的曲线解读(一)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催化剂可 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 。
2、酶只能 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 。
3、酶只能催化 的化学反应。
(二)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1、在A 反应物中加入酶A ,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 ,说明酶A 催化底物A 参加反应。
2、在A 反应物中加入酶B ,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 ,说明酶B 不催化底物A 参加反应。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7 水的总硬度及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七:水的总硬度及电导率的测定 【班级】 【日期】 【姓名】 【学号】一、实验目的① 了解硬水,软水及去离子水的概念。
② 学会化学法(配位滴定法)和电导率法两种检验水质的方法。
③ 学习电导率仪和微量滴定管的操作和使用。
二、 实验原理1、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1)实验原理 Ca 2+、Mg 2+是生活用水中主要的杂质离子,他们以碳酸氢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等形式溶于水中,水中还有微量的Fe 3+、Al 3+等,由于Ca 2+、Mg 2+远比其他几种离子含量高,所以通常用Ca 2+、Mg 2+的总量来计算水的总硬度。
水质的分类法,即在pH=10的碱性缓冲溶液中,用酸性铬兰K-萘酚绿B 混合指示剂(简称K-B 指示剂),以EDTA (Na 2H 2Y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水中的Ca 2+、Mg 2+。
滴定反应表示如下。
○1滴定前: Ca 2+、Mg 2+与酸性铬蓝K 形成红色螯合物,在萘酚绿B 的衬托下,溶液呈紫红色K-B + M (Ca 2+、Mg 2+) 10=======pH M -K-B(蓝绿) (紫红)○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以前: EDTA 与游离的Ca 2+、Mg 2+配位H 2Y 2- + Ca 2+ ==== CaY 2- +2H + H 2Y 2- + Mg 2+ ==== MgY 2- +2H +○3化学计量点时: EDTA 与酸性铬兰K 的Ca 2+、Mg 2+螯合物反应,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绿色H 2Y 2- + M-K-B ==== MgY 2- + K-B + 2H +(紫红色) (蓝绿)水样中存在微量的杂质离子Fe 3+、Al 3+,可用三乙醇胺进行掩蔽。
(2)水总硬度的计算方法 用mmol/L 表示水的总硬度为:总硬度(毫摩尔每升)==3水样10⨯V V C EE (3—4) 式中 C E ——EDTA 的浓度;E V ——消耗EDTA 的体积的平均数; V 水样——采用水样的体积。
化学实验七个环节
化学实验七个环节
化学实验通常在以下七个环节中进行:
1. 确定实验目的和条件:在开始实验之前,确定实验的目的、实验条件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准备实验:根据实验的需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化学试剂、玻璃仪器和实验装置等。
3. 混合和反应:将所需的试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此过程可能涉及加热、搅拌、调节pH等操作。
4. 产物处理:在反应完成后,根据实验的需求处理生成的产物。
这可能包括过滤、结晶、洗涤、干燥等步骤。
5. 测量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
这可能涉及使用仪器进行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光谱分析、色谱分离等。
6. 记录和数据处理: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这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计算反应产率、绘制曲线等。
7. 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这可能涉及对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评估,以及与理论预期的比较
和错误分析等。
这些环节的具体顺序和步骤可能因实验的性质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分类方法;2.了解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3.学习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中两种常见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
通过酸碱指示剂,能够很好地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苏丹红、酚酊、酚酞、甲基橙和甲基红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对酸、碱的变色范围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指示剂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试管、滴管、显微镜。
试剂:酸碱试剂、酸碱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待测溶液10滴;2.滴加少许酸碱指示剂;3.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4.使用显微镜观察溶液中的小细胞。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对于苏丹红: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黄色。
-对于酚酊: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无变化。
-对于酚酞:酸性溶液颜色无变化,中性溶液橙红,碱性溶液变黄。
-对于甲基橙: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变黄。
-对于甲基红:酸性溶液变红,中性溶液橙黄,碱性溶液变黄。
2.显微镜观察结果:-酸性溶液下显微镜观察到的小细胞属于酸性小细胞;-碱性溶液下显微镜观察到的小细胞属于碱性小细胞;-中性溶液下显微镜观察到的小细胞属于中性小细胞。
六、实验结果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不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酸性溶液对应的是酸性小细胞,碱性溶液对应的是碱性小细胞,中性溶液对应的是中性小细胞;3.运用酸碱指示剂和显微镜观察小细胞的方法可以鉴别溶液的酸碱性。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习到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并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我还知道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溶液中的小细胞来鉴别酸碱性。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的观察力,还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技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含答案)
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班级:日期:指导教师:第组姓名:同组人:【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你还需要的实验室用品:稀HCl、石灰水、食盐水你还需要的生活用品:紫甘蓝、食醋、肥皂水、【实验步骤】1、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榨取花的汁液),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目的:得到花的浸取液)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把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3)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1)食醋、稀盐酸的溶液呈酸性,p H﹤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食盐水呈中性,p H﹦7,不能使石蕊和酚酞溶液变色。
(3)肥皂水、石灰水的溶液呈碱性,p H﹥7,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牵牛花、紫甘蓝、月季花的汁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万寿菊的汁液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3、在校园或农田里取少量土壤样品。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测定结果:澄清液体的pH为8 )。
【实验结论】校园土壤的pH为8,呈弱碱性。
【问题与交流】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好?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明显。
月季花、牵牛花、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或碱溶液的颜色变化比较明显,可以用来做酸碱指示剂。
实验七填料塔吸收实验
实验七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和吸收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特性及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
2.熟悉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Y a测定方法。
4.了解空塔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的阻力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测量固定液体喷淋量下,不同气体流量时,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和气体中氨的体积吸收系数K Y a。
三、基本原理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填料塔是一种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其主体为圆柱形的塔体,底部有一块带孔的支撑板来支承填料,并允许气液顺利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堆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如拉西环、鲍尔环、θ网环都属于实体填料。
填料层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可以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上。
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于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段,段与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器,以利液体的重新分布。
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克服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了压强降∆P的产生。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主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以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主要是确定适宜操作气速。
在填料塔中,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L=0)时,与气体通过其它固体颗粒床层一样,气压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可用式∆P=u1.8-2.0表示。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为一条直线,斜率为 1.8-2.0。
在有液体喷淋(L≠0)时,气体通过床层的压降除与气速和填料有关外,还取决于喷淋密度等因素。
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当气速小时,阻力与空塔速度仍然遵守∆P∝u1.8-2.0这一关系。
但在同样的空塔速度下,由于填料表面有液膜存在,填料中的空隙减小,填料空隙中的实际速度增大,因此床层阻力降比无喷淋时的值高。
实验七.gal实验
三、实验原理
1.通用阵列逻辑GAL22V10
通用阵列逻辑GAL是由可编程的与阵列、固定的或阵列和输出 逻辑宏单元三部分构成。 GAL芯片必须借助GAL的开发软件和硬件,对其编程写入后,才 能使GAL芯片具有预期的逻辑功能。 GAL22V10: 有10个I/O口、 12个输入口、 10个寄存器单元, 最高频率为超过100MHz。
见引脚图 1.12.编译来自下载源文件用VHD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是不能直接对芯片编程 下载的,必须经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编译,综合等最 终形成PLD器件的熔断丝文件(简称为JED文件)。 通过相应的软件及编程电缆再将JED数据文件写入 到GAL芯片,这样GAL芯片就 建立工程 具有用户所需要的逻辑功能。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ispGAL22V10C器件实现基本逻辑门及触发 器的引脚图。 2. 简述用PLA模型设计的N位二进制计数器的原理。 3. 写出VHD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 4. 画出各实验的仿真波形。 5. 思考题。
输入源程序
3. GAL实验流程图
编译源程序
建立测试波形、仿真 下载验证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 用GAL22V10实现基本逻辑门及触发器。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2.启动ispLEVER 3.创建一个新的设计项目 4.VHDL设计输入. 5.仿真波形输入 6.编译源文件 7.仿真 8.在线下载 9.在实验仪上进行功能测试
实验七:通用阵列逻辑GAL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ispGAL22V10C的结构及其应用。 2.学会使用VHDL语言进行GAL器件的逻辑设计。 3.掌握GAL器件的编程、仿真、下载、验证等全 部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用ispGAL22V10C器件实现基本门电路。 2.用ispGAL22V10C器件实现各种触发器。 3.用ispGAL22V10C器件实现10进制计数器。
实验七 带传动实验 (2)
7 实验七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效率实验靠摩擦力传递动力或运动的摩擦型带传动(如平带、V 带等),由于中间元件传动带所具有的挠性,使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紧边拉力F 1与松边拉力F 2,由紧边拉力计算式102F F F =+和松边拉力计算式202FF F =-(式中,F 0为带的预紧力;F 为工作载荷要求的有效圆周力),可以看出,由于紧边和松边的拉力不同,造成带的紧边和松边的拉伸变形不同,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带的弹性滑动。
由于弹性滑动的影响,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2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 1,其降低量可用滑动率ε来表示:121212111100%100%d n d n v v v d n ππεπ--=⨯=⨯ (7-1) 若主动带轮直径与从动带轮直径相等,即12d d =,则121100%n n n ε-=⨯ 滑动率ε的值与发生弹性滑动的强弱有关,也就是与工作载荷要求的有效圆周力有关。
在做该项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随着工作载荷的增加,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2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 1的差值越来越大,即ε值越来越大。
当工作载荷要求的有效圆周力F 超过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极限值时,带开始在轮面上打滑,滑动率ε值急剧上升,带传动失效。
这就是带传动实验中的滑动率实验。
带传动实验的第二项内容是求带传动的工作效率。
机械传动的工作效率η是输出功率P 2与输入功率P 1的比值,即21P P η=。
带传动工作时,由于弹性滑动的影响,造成带的摩擦发热和带的磨损,也使传动效率降低。
从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到的带传动的工作效率值,是在预紧力F 0、工作载荷F 、带的圆周速度v 都达到设计的预定值时的最高效率,如果预紧力F 0、工作载荷F 、带的圆周速度v 没有达到设计的预定值时,则效率η值低于最高效率值。
带传动效率实验是在预定带的圆周速度v 值、预紧力F 0值条件下,工作载荷F 由小到大过程中,效率的变化状况。
如果预紧力F 0超过设计的预定值,虽然效率η值有所提高,但将使带的磨损加剧,温升增高,寿命下降。
实验七 键盘和显示实验_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基于Keil C和Proteus仿真_[共2页]
第13章实验31913.1.7 实验七 键盘和显示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熟悉Keil uVision4和Proteus开发环境以及它们联机调试单片机汇编语言和C语言源程序方式方法,掌握STC89C52单片机扩展可编程并行接口82C55方法,82C55连接键盘和数码管,掌握扫描键盘和驱动数码管亮灭方法。
2.实验要求在本次实验前,使用Proteus软件画电路原理图,电路如图13-18所示。
图13-18 键盘、显示实验仿真电路图3.实验器材仿真实验:装有Keil uVision4以及Proteus7.0以上版本软件的笔记本或台式PC。
元件清单:1个STC89C52、1个HC573、1个82C55、2组七段数码管7SEG-MPX2-CA、16个按键键盘BUTTON、4个4.7K电阻10WATT4K7,一个+5V稳压电源。
4.实验内容根据电路原理图编写软件实现:(1)按逐行扫描方法或反转法,编写键盘扫描子程序。
(2)编写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3)将从键盘输入数据送数码管显示出来。
5.设计分析分析图13-18电路82C55两侧知:CPU端:单片机数据线与82C55数据线相连,单片机地址线A7连接82C55片选,单片机地址线A1A0连接82C55的端口选择线A1A0,单片机的读写线RD、WR与82C55的读写线相连。
外设端:82C55芯片A口连接数码管段码端,B口连接数码管位码端,C口低4位连接键盘行线,C口高4位连接键盘列线。
82C55的A、B、C和控制/命令端口地址为:FF7CH、FF7DH、FF7EH、FF7FH6.程序框图方法一:逐行扫描方法,该键盘、显示实验的主程序框图如图13-19所示,键盘扫描子。
c 实验报告7
c 实验报告7C 实验报告7实验目的: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对数组的排序和查找功能。
实验设备:计算机、C语言编程环境实验原理:数组是一组连续存储的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数组中的元素。
排序是将数组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查找是在数组中寻找指定的元素。
实验步骤:1. 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对数组的排序功能。
利用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或其他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使数组中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对数组的查找功能。
利用线性查找、二分查找或其他查找算法在数组中寻找指定的元素,并输出该元素的位置或提示未找到。
3. 编译并运行程序,测试排序和查找功能的正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数组的排序和查找功能。
通过对不同大小的数组进行排序和查找操作,我们发现排序算法的效率对于数组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而查找算法的效率则受到排序后数组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C语言中数组的排序和查找操作,掌握了不同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它们的正确性和效率。
这对我们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排序算法的选择、查找算法的实现等。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讨论等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得以顺利完成实验。
下一步工作展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C语言中的排序和查找算法,探索更多的优化方法和技巧,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际编程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练案 化学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 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不正确操作是 C 。
练案 化学
知识点2溶液的酸碱度与pH 2.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 液中显示的颜色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
指示剂
溶液
A B
甲
黄色 无色
乙
蓝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练案 化学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指示剂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溶液 指示剂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2.溶液与酸碱度、酸碱性和pH的关系 (1)溶液的pH范围一般在 0~14 。
碱性溶液
变 蓝色 变 红色
酸性溶液
变 红色 不变色
练案 化学
(2)pH小于7的溶液呈 酸性 ,pH越小酸性 越强 。 (3)pH大于7的溶液呈 碱性 ,pH越大碱性 越强 。
练案 化学
5.(2020益阳)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D ) A.铜丝与稀硫酸 B.稀硫酸与NaOH溶液 C.铁锈与稀硫酸 D.铜丝与AgNO3溶液 6.(2021潍坊)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n点表示的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完整版)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本实验难度不大,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颜色变化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进一步巩固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的正确操作.【教具准备】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玻璃片、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月季花或万寿菊、白醋、土壤样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导入新课】在实验活动6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归纳出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溶液酸碱性请同学们按教材P70和酸碱度的检测方法。
酸碱性: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试管装取少许待测液,然后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溶液,也可以为无色酚酞溶液,或是自制的酸碱指示剂)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溶液的酸碱度需要用pH试纸,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H值.注意:测定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被测溶液被污染,也不能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滴上待测液,如果用水浸湿pH试纸后再滴待测液,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pH会偏大;测定的是碱性溶液,pH会偏小;测中性溶液不会有影响.【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家可以将我们的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理论知识对照一下,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实验七细胞膜的通透性
(2)用吸管加2滴鸡血溶液,用手指按住管口,倒置一 次。
(3)观察溶血现象,最长延至10min。 (4)将实验结果列入如下表格。
溶液 1M 乙二醇 1M 丙三醇 1M 葡萄糖
相对分子质量 溶血时间 62 92 180
2、脂溶性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1)在3只试管里分别加入2mL3M 的甲醇、乙醇、丙醇溶 液。 (2)分别先后加入2滴血液,按住管口倒置一次。 (3)观察溶血时间。 (4)记录结果。
溶液
3M 甲醇 3M 乙醇 3M 丙醇
相对分子 分配系数 质量
32.04 0.0097
46.07 0.0357
58.0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红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甘油)、 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液中,乙二醇 等分子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提 高,导致水分进入,细胞膨胀,细胞膜 破裂,细胞溶血。 溶血的快慢与进入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有 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胞慢,发 生溶血所需时间长。
脂溶性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中,但在水 中的溶解度小。碳链越长,脂溶性越高。 细胞膜是脂类双分子层,脂溶性大的物 质容易通过细胞膜,对细胞的通透性高。 分配系数:一种化合物在脂溶剂中的溶 解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之比,称为分 配系数。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等渗系数: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某非电解 质与某电解质溶液浓度之比。 i=葡萄糖的等渗物质的量浓度/NaCL的 等渗物质的量浓度 等渗浓度:发生溶血者为低渗液,把发 生溶血的前一管溶液的浓度近似视为红 细胞等渗浓度。
0.156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 2 mL 和 1 mL 0.1 mol/L
Na2S2O3 溶液,向盛有 1 mL Na2S2O3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1 mL 蒸 馏水,摇匀。再同时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加入 2 mL 0.1 mol/L
H2SO4 溶液,振荡。观察、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
操作
①
②
③
实验 ①中有少量气泡出现;②中能产生大 现象 量气泡;③中能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 MnO2、FeCl3 可以使 H2O2 分解的速 结论 率 增大
自我检测
1. 煅烧硫铁矿(主要成分是 FeS2)可获得制取硫酸 所 需 的 SO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4FeS2+11O2 2Fe2O3+8SO2,为了提高 SO2 的生成速率,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②
③
粗颗粒
④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硝酸浓
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
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
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
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298 粗颗粒 1.00 308 2.00 298 细颗粒 2.00 (Ⅱ)③ (Ⅲ)④
答案:B
3.100 mL 6 mol/L 的硫酸与过量的锌粒反应,生成氢气。
(1)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填
字母,下同)。
A.加热
B.将 6 mol/L 的硫酸改为 98% 的浓硫酸
C.将锌粒改为锌粉
D.将硫酸的体积增加为 200 mL
(2)为了减小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
实验报告7——精选推荐
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项目C++实验7□√必修□选修□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地点实验仪器台号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及节次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 某商店经销经销一种货物,货物成箱购进,成箱卖出,购进和卖出时以重量为单位,各箱的重量不一样,因此,商店需要记录下目前库存的货物的总重量,现在要求用C++语言来模拟商店货物购进和卖出的情况。
2. 定义类time,数据成员有hour, minute和second 。
以“时:分:秒”(24时制)的格式输出时间,还提供将时间增加一秒的成员函数next_time( ),要求能测试出如下的结果:①能够进入下一分钟。
②能够进入下一小时。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 某商店经销经销一种货物,货物成箱购进,成箱卖出,购进和卖出时以重量为单位,各箱的重量不一样,因此,商店需要记录下目前库存的货物的总重量,现在要求用C++语言来模拟商店货物购进和卖出的情况。
#include"iostream.h"static float sum=0;class Goods{ public:float in();void out();private:float weigth[10];};float Goods::in(){int j;cout<<"买入货物数量:"<<endl;cin>>j;cout<<"依次输入货物重量:\n";for(int i=0;i<j;i++){cin>>weigth[i];sum+=weigth[i];}cout<<"买入总重量:"<<sum<<endl;return sum;}void Goods::out(){int num1;float sum1=0;cout<<"卖出货物数量"<<endl;cin>>num1;for(int i=0;i<num1;i++)sum1+=weigth[i];sum-=sum1;cout<<"卖出货物总重量:"<<sum1<<endl;cout<<"库存总重量:"<<sum<<endl;}void main(){Goods p;p.in();p.out();}2. 定义类time,数据成员有hour, minute和secon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形初探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有关分形的基本特性以及生成分形图形的基本 方法,对分形几何这门学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 时,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分形图形生成的方 法。
二、相关知识
早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一些科学家就构造出一 些边界形状极不光滑的图形,这类图形的构造方法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最终图形F都是按照一定 的规则R通过对初始图形F不断修改得到的,下面是 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分形图形及其生成方法。 例1:Koch曲线及其构造方法 给定一条线段F0,将该线段三等分,并将中间一段 用以该线段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边代替,得 到图形F1;然后,再对图形F1中每一小段都按照上 述方式修改,直至无穷,则最后得到的极限曲 线 F lim Fk ,即所谓的Koch曲线。
k
F0
F1
F2
F3
F4
F5
生成程序Koch曲线的MATLAB程序如下:
function koch(p,q,n) axis equal if (n==0) plot([p(1);q(1)], [p(2);q(2)], 'LineWidth',1,'Color','red'); hold on; else c = q-p; c = [-c(2); c(1)]; % 表示与c向量垂直的向量 c = (p+q)/2 + c/sqrt(12); % 求出「向左侧翘起 1/3」的顶点坐标向量 c
S0
S1
S2
S3
S4
S5
三、实验内容
1.以a=(0,0),b=(2,0),c=(1,sqrt(3))为三个顶点, 分别以线段ab,bc,ca为生成元生成Koch曲线, 并将其绘制在同一窗口中。(递归到第5次。) 2.参考例2的方法,编制MATLAB程序,绘制出 Sierpinski地毯图案,该分形图案的构成方法如下: 给定一个矩形S0(填成黑色),将每条边三等分, 连接各对边上对应的点,将S0等分成9个大小相同 的矩形,将中间的一个填成白色,得到图形S1,接 着对S1中的8个黑色的矩形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 (2*p+q)/3; % 求出从 p 到 q 的 1/3 处端点坐标向量 a b = (p+2*q)/3; % 求出从 p 到 q 的 2/3 处端点坐标向量 b koch(p, a, n-1); % 对 pa 线段做下一回合 koch(a, c, n-1); % 对 ac 线段做下一回合 koch(c, b, n-1); % 对 cb 线段做下一回合 koch(b, q, n-1); % 对 bq 线段做下一回合 end 其中参数p与q是起点和终点的坐标,用列向量表示。
fill ([A(1), B(1), C(1)], [A(2), B(2), C(2)], [0.0 0.0 0.0]); hold on else % Recursive calls for the three subtriangles sierpinski(A, (A + B)/2, (A + C)/2, level-1) sierpinski(B, (B + A)/2, (B + C)/2, level-1) sierpinski(C, (C + A)/2, (C + B)/2, level-1) end 下图依次是level=0,1,2,3,4,5所得到的图形。
图7-1 向量[-c (2),c (1)]与向量c=[c(1),c(2)]垂直示意图
图7-2 顶点计算示意图
例2:Sierpinski三角形及其构造方法 这是分形的另一个典型例子。给定一个三角形S0 (填成黑色),取各边的中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 相似三角形(填成白色),得到图形S1,现在, 白色三角形的周围有三个小黑三角形,我们对这三 个小黑三角形继续上面的操作以至无穷,最后得到 的图形称为Sierpinski三角形。按照上述方法生成 Sierpinski三角形的MATLAB函数如下,其中 A,B,C表示Sierpinski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用 列向量表示,level是使用生成方法的次数。
S2,继续上面的操作以至无穷,最后得到的图形称 为Sierpinski地毯。如图所示,要求编制程序并绘制 出S5。
S0
S1
S2
….
S5
3.完成实验报告。
function sierpinski(A, B, C, level) % SIERPINSKI Recursively generated Sierpinski triangle. % sierpinski(PA, PB, PC, LVL) generates an approximation to % the Sierpinski triangle, where the 2vectors PA, PB and PC % define the triangle vertices. % LVL is the level of recursion. if level == 0 % Fill the triangle with vertices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