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拖拉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拖拉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08-1-25 中国设备网文字选择:大中小
机情网整编:翻阅5年前中国农机行业协会的记录,我们可以在最显著的位置上查找到中国农机行业“十五”总体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农机行业的改制、改组,加大改造力度,积极支持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及专业化强的“小巨人”企业;着力抓好一批农业急需的重点产品……
5年后,当人们开始为农机行业做“十五”成果的盘点时,一向在农机行业里唱重头戏的拖拉机行业再次成为焦点。此次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拖拉机分会在常州召开年会,参会专家与代表回顾了“十五”期间拖拉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深析行业现状,为“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小型拖拉机的“联防阵型”
“联防”亦可直译为“区域防守”,是篮球比赛中基本的防守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场上的5名队员站在固定防守位置上,以中锋为核心,达到固定区域内最具密集有效的防守效果。
而在过去的5年中,众多新兴小型拖拉机厂的诞生,正是在偌大的中国市场上划分出了一片片高密度的“防守区域”。1994年国家取消拖拉机生产许可证,伴随着约束企业生产条件的规定的取消,国内生产小型拖拉机的企业数量逐年递增,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拖拉机品牌生产企业周围,迅速派生出众多小型拖拉机生产企业,形成了以某一知名品牌为圆点的生产区域。例如潍坊拖拉机厂附近的小型拖拉机厂已达80余家;新乡一拖附近的企业也已有十余家;中国一拖附近有十余家;常州区域内以手扶拖拉机为主的厂家有20余家。
与会专家分析,新诞生的小型拖拉机企业,之所以得以生存,其最大的生存保障方式就是借助了原有知名品牌的生产区域特征及产品商标特征。而企业数量区域性集中度的提高,带动了相应零部件的生产集约化,其主要部件总成呈现品种生产齐全、生产企业集中,规模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的生产方式,零部件产品生产数量在满足本地区生产所需之外,还通过零售批发方式销往外地。零部件的价格随着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多,而趋于适中及偏低。例如潍坊地区生产零部件企业已达万余家。生产零部件从变速箱、前后桥、转向、车轮至灯具、线束等。同等零部件异地采购价格利润空间在5%以内。
5年的发展使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成为中国小型拖拉机分布地图中至关重要的焦点,小型拖拉机的联防战术正向更加密集的方向发展,而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决定了小拖制造业以装配为主的生产方式。对于小拖生产企业而言,主要生产企业设备及工装利用率偏低,开工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的设备闲置,难于创造新的生产价值是原有小拖主要生产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目前,小拖产品零部件主要以民营企业及个体企业为供应商。零部件处在个体经营、单一生产、设备专一的状态。小拖行业在“十五”期间已经形成低成本销售的经营模式,依赖于零部件加工经营多样化、风险均摊,抗市场波动能力强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小拖行业已进入市场经济模式的运作中。
大中轮拖的“领跑战术”
“领跑”是指在长跑比赛的前半程中,由跑在最前面的选手控制比赛节奏的战术。领跑战术常用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团队中,队友彼此配合,旨在提升第一批队的前半程速度,以提升后半程比赛中的团队优势。
大中轮拖由于技术含量高,曾出现了强势企业垄断的趋势,但是随着近两年来市场利润空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纷纷投入到大中轮拖的“马拉松”比赛中。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生产大中轮拖的企业数量稳中有升。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拖拉机分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大中轮拖70244台,同比增长32.54%,其中,中型拖拉机占整个大中轮拖市场份额的55%。与会专家分析,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准备或者已经新近投产了大中轮拖产品,目前全国批量生产企业依然只有20
余家,并且生产数量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中拖结构复杂,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数量和相应产量。一些打算进入“第一集团”参加领跑的企业由于尚不具备相应的实力,只能是有心而无力。目前而言,大中拖生产企业主要局限在原有大中型国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及资金较为雄厚的农用运输车生产企业,其主要厂家为中国一拖、上海纽荷兰、天拖、宁波中策、双力以及山东鲁能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特征是自制件生产能力较高,主要部件如变速箱、前后桥以自制为主。
与会专家分析,大中轮拖的生产厂家在过去的5年里,作为“领跑者”已显现出不俗的实力,进而带动了大中轮拖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间大中拖主要采用封闭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采取关键制造技术的自我控制,减少零部件的外协加工,采用相对封闭的管理方法减少竞争对手,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从市场来看,目前,我国80马力以上的产品有较大的销售量。今年4月份举行的中国拖拉机工业50年精品展示会已向人们显示,我国开发生产80马力以上产品的企业明显增加,这说明行业整体的研发实力明显提升。进入3、4月份,全国大中轮拖机的销售量均超过了1500台,5月销售近1万台,上半年共产70244台,较去年增长32.54%,大中轮拖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解决了以往大中轮拖市场满足能力低的问题。
“十五”计划:政策决定影响力
在与会代表的讨论中,记者发现,国家政策的调整成为代表们最为关注的议题,而拖拉机行业在“十五”期间发展的全面提升,也得益于利好政策的扶持。
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生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发展增进收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等人员在购买和更换大型农机具时给予一定补贴。2005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中央财政投入3亿资金,各级地方政府补贴超过8亿元,其中有13个省份投入3000万元以上,该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购买拖拉机的热情。2005年一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67元,实际增长幅度为11.9%。农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农民的购买力,无形中也显现了大中轮拖的市场潜力。《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对农业机械的研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使用、扶持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拖拉机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燃油价格的上涨势必导致我国拖拉机制造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而作为薄利行业的农机行业如何应对制造成本的提高,消减成本压力将是“十五”计划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我国的拖拉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04年7月16日世贸组织发布“多哈回合”框架协议草案,在农业的框架协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取消出口补贴,该项政策的实施也将影响我国的拖拉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