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中的运用通用课件
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促进运动发育
通过使用儿童康复器材及 辅助器具,可以帮助儿童 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促 进他们的运动发育。
促进感知觉发展
这些器材还可以帮助儿童 改善感知觉能力,如触觉、 听觉、视觉等,促进他们 的感知觉发展。
预防并发症
使用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 器具可以帮助儿童预防一 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肌肉 萎缩、关节僵硬等。
融合发展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如 与医疗、教育、体育等领域的交叉合作,推动了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 具的多元化发展。
未来的发展和展望
智能化发展
未来的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 设备的自主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康复效果和效率。
提高康复效果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能够为儿童 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从而提高康复效果和 效率。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使用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 适应社会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推动行业发展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能够推动相 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如医疗、教育、体育等。
THANKS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 在儿童康复中的运用通用 课件
• 儿童康复概述
目
•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在康
录
•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的选
•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在康
目
录
• 儿童康复器材及辅助器具的发
01 儿童康复概述
儿童康复的定 义
儿童康复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医学、社会、教育、训练、康复工程和中医等手段,对存在发育 障碍或功能障碍的儿童进行针对性治疗和训练,旨在改善儿童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
智力残疾康复机构标准
≥1间,每间≥15m2(家长资讯室/家长培训室/儿童评估室/教师培训室/资料室):桌椅、档案柜、电脑、基本康复与教学评估设备、供家长学校、借用的康复普及读物和玩教具。
户外活动场
滑梯、秋千、球池、沙池等
项目管理人员
1名
教师
配备2名以上特教(幼教)老师,师生比例1:3-1:5,(骨干教师3年以上经验,具有康复评估和制定个别化计划的能力,能示范实施个别化计划)
康复治疗人员
与儿童比例为1:10-1:15
内容
标准
使用面积
室内面积≥200m2,室外面积≥100m2
集体训练室
≥2间,每间≥15m2(组别训练室):儿童课桌椅、大小(白)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儿童教学挂图、卡片、相关教具
个别训练室
≥3间,每间≥5m2:个别化训练课程评量表、个训用桌椅、玩教具
专用训练室:
1.运动/感统训练室
≥1间,每间≥15m2:滑板车、大滑板、吊筒、转滚筒、羊角球、大龙球、布袋跳、触觉球、按摩地垫、平衡木、平衡踩踏车
2.生活辅导室
≥1间,每间≥15m2:配备洗漱、饮食、清洁、简单劳动等日常生活训练物品
3.语言/认知训练室
图形认知组件、“看图说话”挂图、录音机或语言治疗机、非语言交流写字画板
4.音乐游戏活动室
≥1间,(音乐治疗室):各种小型敲击乐器、电子琴、收录放机、拼图、插板、积木、彩色画笔、黑板、剪纸及贴图用具、精细运动训练用玩具、儿童作品展示柜
户外活动场
滑梯、秋千、球池、沙池等
项目管理人员
配备业务主管、 保育员、 档案管理人员、 社区指导员等
教师
配备OT、 PT、 ST、 特教、 幼教等康复教师,师生比例不低于1:10
智障康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智障康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一、康复训练(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
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
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
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
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对象与内容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对象与内容残疾儿童是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身体、智力、感官、语言、心理等方面功能发育不全或不正常,需要在康复过程中得到专业的帮助。
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对象包括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等。
智力残疾是指智商低于正常人群的一类残疾,其表现为智力发展迟缓、语言能力受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智力开发、语言训练、社交技能培养、自理能力训练等。
视力残疾是指眼部疾病或视神经病变导致视力不足的残疾,视力残疾儿童需要接受视觉康复服务。
视觉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眼部病理治疗、视觉功能训练、视觉信息处理训练、辅助视觉器具使用指导等。
听力残疾是指耳部疾病或听神经病变导致听力不足的残疾,听力残疾儿童需要接受听觉康复服务。
听觉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听力评估、听觉功能训练、听力语言训练、辅助听觉器具使用指导等。
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口腔、喉咙、声带等原因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或语言听觉障碍的残疾,言语残疾儿童需要接受言语康复服务。
言语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言语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交际能力培养等。
肢体残疾是指由于肌肉、骨骼、神经等原因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肢体残疾儿童需要接受肢体康复服务。
肢体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肌肉功能训练、肢体协调能力训练、肢体感觉训练、辅助器具使用指导等。
多重残疾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儿童需要接受综合性康复服务。
综合性康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训练实施、康复效果评价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内容应该因人而异,针对性强,服务质量高。
同时,康复服务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医疗、教育、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家庭、社会、医疗机构等多方配合,共同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智力残疾康复
智力残疾康复培训内容一、基本概念1.智力:动物用本能来适应环境,人类则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适应环境。
简单地说,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是智力。
韦氏智力量表的设计者韦克斯勒(Wechsler)解释说:“智力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应付环境的总能力。
”这句话说明智力是个体行为、思想和能力的总和。
另外韦氏还坚持智力应该不单纯是智力潜能,应该包括非智力因素。
因为非智力因素如:健康、动作、气质、焦虑程度、个性等因素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即获得知识的能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2. 智力残疾又称弱智、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定义是根据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包括:(1)在智力发育期(18岁以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2)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性的智力明显衰退。
智力残疾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1)智力不足或智力发展明显落后。
正常人平均智商为100,并在70-130范围内呈钟形正态分布。
凡智商低于70(IQ)分者,视为智力残疾。
(2)缺乏适当的社会行为或伴有明显的社会行为障碍。
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交往能力的缺乏、从事活动所需的灵敏度和运动能力等明显低下等。
3.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
4.成年智力残疾人一般指成年人(18岁及以后),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大脑出现器质性损害,或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持续障碍以及心理活动障碍。
5.智商:智商(IQ)是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测得的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不同的智力测验,有不同的IQ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适应行为。
通常所用的是WeChsler儿童智力量表,也是判断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
1.出生后哺乳反射差或延迟。
1
2.无拥抱反射或异常,
2
3.出生后2个月仍不会笑,
3
4.小儿的两只眼睛对周围的人与物
4
没有反应。
5.正常小儿3~5个月躺在床上时,常在
5
眼前玩弄自己的双手,并反复注视着,这
种动作到6个月就逐渐消失,而智力残疾儿
童到6个月后还持续存在这个
6.出生后2个月仍不会笑,
6
一、概述
1、概念 智力残疾(mental retardation) , 又称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弱智 等,是指儿童发育期内(18周岁以前) 脑功能异常,智力明显低于同年龄水 平,同时伴有行为缺陷。
❖ 2、临床表现
❖ 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主要症状,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别。 患儿可能很安静,也可能很烦躁,常常张口、吐舌、流涎。经常 有无意识的表情和无目的的动作。正常儿童应有的动作不会做, 不应有的动作可能很多。较重的患儿还可能有不定时的发作,头 向后仰,呈角弓反张,肢体强直,有时有尖叫和抽搐。
评估分值提高1一12分9.彩色笔、纸 10.日常生活用品 11.各种玩具娃娃 (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12.家居玩具 (锅、碗、厨具等)
四、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评定 ❖ ❖ 训练效果=末期评估分一初次评估分
训练效果 进步大
标 准说 明 评估分值提高12分以上
有进步 无进步
1.感知能 力训练
❖2.运动 能力训练
❖3 . 语 言 与交往能 力训练
❖ (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
❖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 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 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备器材配置表
残疾人康复机构设备器材配置表残疾人托养机构设备器材配置表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㈠镇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1、BWQ-LM-A肋木2、BWS-JT肩梯3、BWB-ZXQ双轮助行器4、BWB-SJG四角拐5、BWB-SZ手杖6、BWX-GJY股四头肌训练椅7、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8、BWS-ZXZ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9、BWQ-FSQ放松按摩器10、BWQ-PQ偏瘫康复器11、BWO-OT可调式OT桌12、BWQ-SD-B系列沙袋13、BWO-REC认知图形插板以上各4套㈡社区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1、BWQ-LM-A肋木2、BWB-ZXQ双轮助行器3、BWB-SJG四角拐4、BWB-SZ手杖5、BWQ-FSQ放松按摩器6、BWQ-PQ偏瘫康复器7、BWO-OT可调式OT桌8、BWQ-SD-B系列沙袋9、BWS-HD-A滑轮吊环训练器10、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11、BWO-REC认知图形插板以上各38套㈢残疾人家庭用康复训练器材及辅助器具配备清单1、BWS-HD-B滑轮吊环训练器(120套)2、BWS-ZTK-B简易肢体康复器(100套)3、BWB-SJG四角拐(100支)4、BWB-SZ手杖(100支)5、BWB-YZ腋杖(100支)6、天乐牌9812型助听器(300只)7、闪光门铃(200只)1、ZDZ-5台式经络导频治疗仪2、PJ/1-9S小儿脑瘫专业设备基础训练器材(小#)3、示范光盘4、BWR-ZJ-A儿童站立架5、BWR-ZJY坐姿矫正椅6、BWR-YYT儿童液压踏步器7、BWR-ZXQ-A儿童双轮助行器8、PJ/11足部内翻矫正器9、BWR-ZK肢体康复器10、BWR-KD010羊角球11、BWR-CXB磁性板12、BWR-BSQ-B巴氏球13、BWR-LEL641创意接龙以上各1套1、BWR-PXG儿童平行杠2、BWR-FT儿童训练用阶梯3、BWR-ZL-A儿童站立架4、BWR-LM儿童肋木5、BWR-TMF可调式沙磨板及附件(儿童)6、PT凳(儿童油缸式)(2张)7、BWR-FZB-A分指板(儿童)(2块)8、BWR-ZXQ-B双轮助行器9、BWC-XLC PT训练床(2张)10、BWQ-SD-B系列沙袋(绑式)11、BWQ-JZ-A矫正镜(2面)12、BWQ-RPD组合皮软垫(3组)13、BWR-YYT儿童液压踏步器14、BWR-ZJY儿童坐姿矫正椅以上除标明数量的以外各1套。
康复治疗辅具
康复辅具是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康复辅具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器械、工具和装置,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康复目标来选择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辅具:
1. 步行辅助器具:包括助行器、拐杖、行走架等,用于帮助行走和保持平衡,适用于行动不便或需要支持的患者。
2. 轮椅:用于代替行走功能受限或无法行走的患者,提供便携和移动的方式。
轮椅有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两种类型。
3. 矫形器具:包括矫形鞋、矫形支具等,用于支持和矫正身体部位的姿势和功能,如脊柱、四肢等
4. 功能辅助器具:如抓握辅助器具、穿脱辅助器具、饮食辅助器具等,用于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提高自理能力。
5. 高科技康复辅助设备:如假肢、义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等,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辅助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6. 视听辅助器具:包括助听器、助视器、助听器、语音合成器等,用于帮助听力或视力受损的患者。
7. 功能评估和训练设备:如平衡板、康复训练器、电动康复设备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和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辅具的选择和使用应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评估和指导。
在使用康复辅具之前,患者应接受相应的康复评估和培训,以确
保正确和安全地使用辅具,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维护。
各类残疾人的定义及有哪些康复需求
各类残疾人的定义及有哪些康复需求大部分残疾人可通过康复治疗或训练,使自身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的回归社会。
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创建社区康复指导站,设立康复医疗服务机构,办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
残疾大致可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一、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1、盲盲人要重现光明,目前还没有这么发达的科学手段,我们要做的康复服务工作是对其进行建档登记,配发辅助器具,如:盲杖、电子表(自动报时)、收音机等。
提供行动上的一些便利。
什么是白内障?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
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
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
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低视力康复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助视器;到哪里去选配助视器?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
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
(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
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后者的对象指学龄及学龄前的儿童。
上述训练工作由验光配镜人员或特教老师承担。
肢体障碍—康复训练(残障社会工作课件)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 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 内步行。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 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 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 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 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 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
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
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 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 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 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 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 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 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 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 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 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 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 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建设要求
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的通知残联发[2006]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联合会:为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关于"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建设,完善省、市(地)康复中心功能和条件"的精神,加快省、市(地)康复中心建设发展,中国残联根据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需要和各地残疾人康复中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现予以印发。
望你们认真贯彻执行,并以这一标准为指导,进一步加强省、市(地)康复中心建设,积极解决省、市(地)残疾人康复中心机构编制、建设用地、经费补贴、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问题,努力推进省、市(地)残疾人康复中心健康发展。
中国残联将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省、市(地)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达标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验收。
二OO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力残疾康复
第一节智力残疾康复概述一、智力残疾的概念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 , 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 有的适应能力极差 , 面容明显呆板 ( 国际脸谱 ) ,终生生活需要他人的照顾 , 这是一级智力残疾。
有的适应能力差,即使经过训练,生活能力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流能力差,这是二级智力残疾。
有的适应能力不齐全 , 实用技能不完全 , 生活能部分自理 , 能做简单家务 , 具有初步的卫生知识和安全常识 , 但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差 , 对周围事物辨别能力差,这是三级智力残疾。
有的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 , 具有一定的实用技术 , 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和工作 , 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经过特别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辩别能力,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这是四级智力残疾。
二、智力残疾的原因造成智力残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怀孕和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母亲疾病、母体营养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烟、喝酒、吸毒);分娩期间致残因素: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接生时意外事故、脑膜炎、脑积水;社会因素:近亲结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恶劣环境和恶劣的教育条件会使孩子智力落后,环境污染、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残疾。
三、智力残疾的康复智力残疾的康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智力残疾儿童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康复训练;二是为成年智残者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以及有偿托管、生活护理等服务。
第二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评估一、智力残疾儿童的概念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 (18 岁以前 ) ,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
其特征为:现有的能力水平有实际上的限制,智商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平 (70 以下 )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的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一、康复训练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学习的范围有: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入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发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言语障碍;8.教育干预教学着重形象思维,主要利用挂图、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同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特殊训练:主要利用在校午餐、午睡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刷碗、叠被、打扫卫生;帮厨师摘菜、洗菜、做凉菜;4年级以上的学生设有编织、缝纫机及手工制作工艺品课等;此外还安排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街购物,参加运动会、体操文艺表演等活动,从中培养和加强他们生活自理、经济活动,劳动技能、社会责任等能力的发展;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9.职业康复培训轻度智力低下儿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只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流上存在缺陷,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和个人努力,能够使他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职业技巧;通过职业培训'可以部分或完全自食其力;中度智力低下,生活可以半自理,通过训练可从事简单的手工操作;(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1.各种规格的球类1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2.积木1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以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2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3.穿珠子、绳1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2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4.带盖的瓶子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5.儿童用剪刀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1应用:训练触觉分辨,以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2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7.看图识字的图片(1)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2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8.钟或表1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2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lr12个数字;9.彩色笔、纸1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2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1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1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2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1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2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阶段评估是从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测评时开始的、渐进的多次评估;总结评估则是在阶段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判断;在各次阶段评估过程中,应尽早找出智残儿童在康复训练六个领域即运动、认知、感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通常,对于运动、感知这样的领域,其发展是智残儿童自身发育与康复训练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程度轻、基础好的儿童,更可能是自身发育在其中占较重的比例;而对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如果原来的起点低,后来的进步幅度大,则可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显着;如果进步幅度不明显,则应考虑身体和康复训练方面的问题,及时找有关医师咨询、指导;应当看到,智残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心特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方面的能力都可能落后于健全儿童,所以,治疗师和家长不宜将期望值定得过高,更不能用健全儿童的尺度去衡量智残孩子;事实上,功能改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智残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取得的极微小的进展和变化都是可贵的,应给予孩子鼓励;其次,从现象看,若某些智残儿童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但效果不明显,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无效,只要按照科学、系统的方法持之以恒开展训练,并不断分析、总结,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判定末期训练效果进步大、有进步、无进步;。
儿科康复常用设备配置
儿科康复常用设备配置
儿科康复是为了帮助儿童恢复和发展其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在儿科康复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设备来辅助治疗和训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康复设备配置:
1. 步行器:步行器是一种用于帮助儿童行走的设备。
它通常由金属框架和轮子组成,儿童可以站在上面,通过推动步行器来进行行走训练。
2. 儿童轮椅:对于无法行走的儿童,儿童轮椅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设备可以提供稳定的座位支持,并且配备了轮子,方便儿童在室内和室外活动。
3. 支撑带:支撑带是一种可以固定儿童身体的装置,用于帮助控制其动作。
它可以用于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帮助儿童进行平衡和姿势训练。
4. 平衡板:平衡板是用于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让儿童站在上面进行平衡和运动,从而增强儿童的核心稳定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5. 矫形器:矫形器是一种用于纠正身体姿势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压力来帮助儿童调整姿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6. 运动器械:除了上述设备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运动器械,如平行杠、绳索和攀爬架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儿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运动协调性训练的机会。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儿科康复设备配置,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医疗专业人员会根据其病情和康复目标来选择适当的设备。
儿科康复设备的合理配置可以在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有哪些领域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有哪些领域?常用的康复器具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
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1)各种规格的球类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
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水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阁案。
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
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孔珠子、绳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
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
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l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应用: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7)看图识字的图片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是一群需要特殊关爱和帮助的孩子,他们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社会,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认知训练认知是智力残疾儿童发展的基础。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1、注意力训练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找不同”“听数字拍手”等,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
还可以利用拼图、积木等玩具,引导孩子专注于构建和完成一个作品。
2、观察力训练让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不同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然后描述它们的特征。
也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对比,让孩子找出异同之处。
3、记忆力训练从简单的数字、字母记忆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例如,先让孩子记住 3-5 个数字,然后慢慢增加到 7-10 个。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孩子回忆其中的细节。
4、思维能力训练使用一些逻辑推理的小游戏,如分类、排序、找规律等,帮助孩子锻炼思维。
比如,把不同颜色、形状的积木分类,按照大小给玩具排队等。
二、语言训练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语言训练尤为重要。
1、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让孩子模仿发音。
可以借助口腔模型、镜子等工具,帮助孩子观察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口型。
2、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卡片等,让孩子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和运用这些词汇。
3、句子表达从简单的短句开始,逐步引导孩子说完整的句子。
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语言理解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然后提问,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思。
也可以通过指令性的语言,让孩子按照要求做动作,以检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社交技能训练社交能力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至关重要。
1、情绪认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悲伤等,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障碍儿童康复医学与辅助器具
障碍儿童康复医学与辅助器具第一节:障碍儿童康复医学障碍儿童指发育过程中出现各类身体或智力障碍,妨碍其社交、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正常发展,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支持。
障碍儿童康复医学是一门致力于改善障碍儿童身心健康的医学科学,在婴幼儿期就开始规划和实施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障碍儿童康复医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通过运用物理手段,促进障碍儿童身体的康复与发育,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
2.语言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口腔肌肉训练等方式,改善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与社交交流能力,提高其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
3.职业治疗:通过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帮助障碍儿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适应能力。
4.认知训练:针对认知功能受损的障碍儿童,进行认知训练和神经可塑性训练,促进其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5.心理治疗:针对障碍儿童存在的精神障碍或行为障碍,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训练,以提高其自我控制和社交适应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配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全方位地支持障碍儿童的康复发展。
第二节:辅助器具与障碍儿童康复对于障碍儿童而言,辅助器具是重要的康复辅助手段。
辅助器具能大大提高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适应能力,以及改善其身体机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常用的辅助器具包括:1.轮椅:为步态障碍或手脚不能动的障碍儿童提供移动的机会。
有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两种,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
2.助听器:为听力受损的障碍儿童提供合适的听力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听到和理解周围的声音。
3.义肢:为肢体残疾的障碍儿童提供辅助,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站立、行走等。
义肢有足部、膝盖、髋关节、肘关节、手掌等多种类型,根据障碍儿童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类型和规格。
4.辅助传输设备:如助行器、拐杖等,可以帮助障碍儿童进行步态训练和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
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
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
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
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孔珠子、绳
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
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
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
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应用: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7)看图识字的图片
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
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成年智力残疾者的训练与服务
由于成年智残者在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条件方面与智力残疾儿童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康复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大区别。
主要是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以及有偿托管、生活护理等服务。
生活自理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重度成年智残者独立或不完全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减轻家长的负担;简单劳动技能和适应社会生活训练主要目的在于使轻度成年智残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操作,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待人接物、语言交流能力,以实现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有偿托管和生活护理服务则侧重于提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看管和照顾,以解除家人的后顾之忧。
专家指导
[心理康复]
◎什么是心理康复?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心理康复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而出现的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
人格变化可能导致生活危机或其它精神危机,需要心理干预才能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和未来发展。
因此心理康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残疾人的一些生理功能异常或障碍如肌肉痉挛等也可以使用心理方法加以控制。
第三,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损伤导致的障碍(如移动困难,活动不便或语言障碍等)会产生情绪和其它一些心理变化,这些均需要以心理康复保持健康。
心理康复所依据的是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起源于美国。
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
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康复
服务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和家庭。
心理康复工作者在工作中主要研究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行为、经历、态度,评定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残疾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设计和实施康复方案,并控制整个实施过程。
在临床康复心理实践中主要处理各种社会、心理和实际问题,诸如社会活动状态、情绪好坏、家庭关系、日常生活、就业和独立生活等。
◎怎样进行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需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施心理康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心理康复系统
①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
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残疾者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让残疾人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②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
残疾人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相关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家属、同事、病友等这样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心理康复不仅要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残疾造成的心理问题,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残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③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
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帮助,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
心理医生是接受专门训练的人员,他们必须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拥有从事心理治疗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并且要有极为敏感的观察力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治疗不同于其它临床医疗,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才能从事此项工作。
④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
残疾的康复过程常常是伴随残疾人一生的过程,当残疾人回到家庭与社会后,社区辅助系统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发挥社区中有关专家与相关人员的作用,在残疾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随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残疾者的心理康复提供保障。
(2)运用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以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抑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非适应社会的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阶段评估是从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测评时开始的、渐进的多次评估;总结评估则是在阶段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判断。
在各次阶段评估过程中,应尽早找出智残儿童在康复训练六个领域(即运动、认知、感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
通常,对于运动、感知这样的领域,其发展是智残儿童自身发育与康复训练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程度轻、基础好的儿童,更可能是自身发育在其中占较重的比例。
而对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如果原来的起点低,后来的进步幅度大,则可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显著;如果进步幅度不明显,则应考虑身体和康复训练方面的问题,及时找有关医生咨询、指导。
应当看到,智残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心特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方面的能力都可能落后于健全儿童,所以,训练员和家长不宜将期望值定得过高,更不能用健全儿童的尺度去衡量智残孩子,事实上,功能改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智残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取得的极微小的进展和变化都是可贵的,应给予孩子鼓励。
其次,从现象看,若某些智残儿童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但效果不明显,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无效,只要按照科学、系统的方法持之以恒开展训练,并不断分析、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孩子的智力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正常成长,较好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很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