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试题及详细答案解释及答题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试题及详细答案解释及答题卡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姓名:座位号:总分: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 区2.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

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3.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7.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 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8.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

2013年苏教生物必修3: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2013年苏教生物必修3: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2分)1.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解析:选C。

生来就有、不学就会的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经学习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其中枢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一个人的手触到裸露的电线,而反射性地紧握电线,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以后再看见电线把手缩回则是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2.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选A。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延搁,当刺激a处时,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因为兴奋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

由此可见,刺激a处,b、c处会相继发生兴奋或抑制(b处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a处无反应;刺激c处,a处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

3.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例如①判断方向;②运动协调;③渗透压或体温调节;④参与呼吸调节;⑤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发源于脊髓灰质的中间外侧柱及相当于中间外侧柱的部位,因此脊髓可以成为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

2013年苏教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二)知能过关演练

2013年苏教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二)知能过关演练

1.(2011年江苏镇江高二检测)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激素的含量立即上升,进而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的调节为()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解析:选C。

当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多,产生心跳加速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故C项正确。

若此题为“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激素的含量立即上升”,则应为神经调节。

2.人在青春期,身体生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与这些变化无关的激素为()A.胰岛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解析:选A。

人在青春期除了生长加快外,生殖器官也要逐渐发育成熟,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与发育有关的激素,生长激素与生长有关。

胰岛素是调节人体糖代谢的激素。

3.切除狗的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是()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解析:选A。

当切除狗的甲状腺后,首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障碍,狗的代谢活动减弱;同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下降,使其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及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4.1964年我国科学家将金线蛙蝌蚪的甲状腺切除,此蝌蚪继续生长,身长、体重增加,变成一个巨型蝌蚪,并终生保持蝌蚪的状态。

这说明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具有() A.促进新陈代谢作用B.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作用C.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D.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解析:选B。

切除甲状腺的蝌蚪,身长、体重增加,变成一个巨型蝌蚪,并终生保持蝌蚪的状态,说明在缺少甲状腺激素的情况下,影响了蝌蚪发育成蛙。

5.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解析:选A。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20x2=40分)1.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是( )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 D.以上三项都有2.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3.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目是相同的D.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B.效应T细胞能释放干扰素C.病毒感染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D.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互相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5.如图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④⑤⑥6.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化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D.“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A.②⑥B.②⑤ C.③⑤D.①④8.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 (2) 细胞工程(解析版)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 (2)  细胞工程(解析版)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单元检测卷(二)细胞工程(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

下列选择不合理的是()A.选择幼龄动物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B.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C.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D.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一定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解析:选D幼龄动物的组织细胞的分裂能力强,因此选择幼龄动物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因为胚胎细胞的全能性较高,所以选择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原因是茎尖等分生组织中几乎不含病毒;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不一定可获得优质的突变体。

2.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克服了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选A因为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A错误;经细胞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正确;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获得紫草宁,C正确;白菜和甘蓝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C.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D.稳态是指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相对的稳定解析:选C。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解析:选A。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淋巴细胞既存在于淋巴中,也存在于血浆中。

人体血浆的pH稳态是依靠各种缓冲对来维持的。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解析:选A。

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有可能发生疾病,如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内环境稳态如温度、pH平衡等条件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酶活性的重要条件,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人在寒冷环境中,会不自主地出现“寒战”。

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A.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B.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C.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D.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答案:C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C.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D.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解析:选D。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B.生活在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析:选C。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总和。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选D。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解析:选A。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由于时间和环境不同,种群密度会发生变化。

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A.①→②→③→④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A。

一般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对象,然后选取适当大小的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然后计算该区域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整个过程无需丈量。

5.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取样调查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C。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章末质量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章末质量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D.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2.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3.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B)A.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C.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4.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700个。

该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2次,则(C)A.复制完成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共有1400个B.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C.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500个D.含有放射性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5.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C)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细胞中的tRNA共有64种B.R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7.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 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B)A.18%、26%B.28%、22%C.26%、18% D.44%、8%8.下列属于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共同之处的是(C)A.时期相同B.场所相同C.都需要消耗能量D.原料相同9.下列有关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媒介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起模板作用10.有相邻两块田,一块田种的是野生品种水稻,因受到微生物感染,有60%枯死,但有40%未受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激素调节(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整学问点一素调整的发觉1.法国学者沃泰默的试验(1)试验假设: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整。

(2)试验方法:单变量比照法。

(3)试验步骤及现象①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干脆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保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引起胰液分泌。

(4)试验结果分析: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2.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试验现象的分析及验证明验(1)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试验现象的分析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试验①试验方法:单变量比照法。

②试验步骤及现象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引起胰液分泌(本试验是和沃泰默的试验②作比照)。

③试验结果分析: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作用。

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3)促胰液素发觉的意义促胰液素是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

这一重要发觉使人们相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整外,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的调整。

学问点二动物体内的主要激素1.激素调整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整,这就是激素调整。

2.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如下表)激素名称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名称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制蛋白质的合成,并促使蛋白质、脂肪在肝脏内转变成糖原和葡萄糖;还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抗力学问点三激素调整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整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三来”——食物的消化汲取(主要)、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调整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综合检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综合检测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M a n u a l第二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A.大脑皮层B.甲状腺C.脑干D.垂体[答案] A[解析]“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层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

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蛋白质,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

3.(2014·海南,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答案] 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调节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再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温调节中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C错误;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4.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

生物必修3第二章试题含详细答案(优.选)

生物必修3第二章试题含详细答案(优.选)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2.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

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 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5.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6.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8.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 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 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9.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

新人教版必修1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章末综合测评2(第3~4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章末综合测评2(第3~4章)(含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控制物质出入细胞C.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加速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2.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C.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D.相邻两细胞间形成通道,便于某些物质通过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

]3.蓝藻和小麦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是( )A.核糖体B.核膜C.线粒体D.叶绿体A[蓝藻为原核生物,小麦为真核生物,二者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4.陈同学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B[核糖体可附着在内质网上,但不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5.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D.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C[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但植物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6.“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2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淮安中学高二期中)如下图所示,植物组织培养是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在体外将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以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相同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可能不同D.丙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调节渗透压,A项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不同,培养的结果不同。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故甲、丙两处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B项错误;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核基因数目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C项正确;丙是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正确。

2.研究人员用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消除某烟草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保留细胞质且具有链霉素抗性的烟草细胞甲,去除烟草细胞甲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的细胞壁,将二者进行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细胞壁前需要对烟草细胞甲和乙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杂菌感染B.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C.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D.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若为灭菌处理则会使细胞失去活性,A项错误;经纤维素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易吸水涨破,所以需置于等渗溶液中以维持其活性,B项正确;烟草细胞甲含有链霉素抗性,但不含细胞核,不能增殖,而烟草细胞乙无链霉素抗性,但含有细胞核,能进行增殖,所以在添加链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能进行增殖的细胞只有杂种细胞丙,C项正确;杂种细胞丙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才能够获得杂种植株,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3~4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某种“影响”B.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C.温特的实验证明是胚芽鞘下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A [达尔文并没有发现生长素,只说明某种刺激,A正确;拜尔的实验是在无光的环境中进行,B错误;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C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

]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非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B错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输到侧芽,C错误;植物的向光性能说明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3.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 [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与实验组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与实验组一致,所以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生长素的有无不同外,其他设置都应相同,包括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等。

]4.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生成物C.赤霉素类物质D.生长素类物质D [除去顶芽后,腋芽生长过快又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解析:选A。

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膜外的Na+通过Na+通道被动运输进入细胞,故选A。

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选C。

在神经纤维膜上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

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离子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造成了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a~c段)。

但在很短的时期内钠离子通道又重新关闭,钾离子通道随即开放,钾离子又很快流出膜外(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的状态(c~e段)。

故C项正确。

3.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C。

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4.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解析:选C。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主要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神经中枢的调节下完成的条件反射,其反射弧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形成多个突触,兴奋在多个中间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使它们先后兴奋,故C正确。

在此过程中,小脑主要起调节躯体平衡的作用。

5.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解析:选B。

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舌尖触到蔗糖,蔗糖刺激了舌尖处的味觉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入到味觉中枢形成了甜的感觉;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血糖平衡的维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故B正确。

6.植物甲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

为探究生长素对A.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C.在该植物开花时用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可提高结实率D.生长素在促进花粉管的伸长时与赤霉素有协同作用解析:选ABC。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说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伸长,因此在该植物开花时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可提高结实率。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同种植株的枝条情况也会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应该不相同。

④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不受重力影响,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也可以进行极性运输。

8.下面左侧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弯向B侧、弯向B侧、弯向A侧B.弯向B侧、弯向B侧、弯向B侧C.弯向A侧、弯向A侧、弯向A侧D.弯向A侧,直立生长、弯向A侧解析:选C。

通过左侧的处理,使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多于A,右侧的几种处理中,无论是旋转还是单侧光,都不影响这种分布特点,所以胚芽鞘总是向A侧弯曲。

9.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多选)()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不存在反馈调节解析:选BD。

①为体液调节,②为神经—体液调节,③为神经调节。

①和②的调节都与激素的分泌有关,速度较慢,③神经调节的传递迅速,故A项正确;③神经调节过程中,释放的神经递质先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再被突触后膜接受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故B 项错误;体温调节既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也需要激素调节,可能涉及图中三种传递方式,故C项正确;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调节为反馈调节,故D项错误。

1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代表抗体解析:选B。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脑(a)和垂体(b)的分泌活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线粒体或叶绿体中也有DNA,也可以发生转录、翻译过程;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11. 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

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

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A.果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B.果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C.农田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D.农田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解析:选D。

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可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

果园中的果树是双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单子叶植物,农田中农作物是单子叶植物而杂草是双子叶植物。

所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浓度较高时既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又可促进作物生长。

1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选BD。

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

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K+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1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解析:选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不存在递质传递,故A错;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其他感觉可以存在,说明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有些通路可以被麻醉剂阻断,故B正确,C错;但是麻醉剂一般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故D错误。

14.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可能为唾液腺细胞B.b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甲状腺激素的传递方式如乙图所示D.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如甲图所示解析:选B。

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不进入血管中。

b能与信号分子结合,说明b具有识别作用,属于糖蛋白。

甲状腺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与甲图对应。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与乙图对应。

15.如图为神经纤维上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刺激C点电流向B、D方向传递,由于BC=CD,因此B、D点会同时兴奋,当电流计连接到BD时,电流计不能偏转。

而AB或AD之间,两点不同时兴奋,所以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如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①所示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一定含线粒体等细胞器B.②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C.②处兴奋传递方向为自下而上D.如果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等结构过少,脑重量过轻,造成智力缺陷解析:选C。

图①是一个神经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所以含有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细胞器。

图②是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由①细胞轴突所包含的前膜向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传递,方向为自上而下。

若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会使构成细胞结构的物质缺少,影响神经细胞发育,进而影响智力。

17.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能引起③和④的减少解析:选C。

C选项考查反射弧的组成,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

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增加可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④减少,即反馈调节。

18.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