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合集下载

全国优质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反思

全国优质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 课件、量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生汇报:(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2、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总结: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计量单位意义都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3、教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学生:石子占了水的空问,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4、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找两名学生合作。

实验一、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个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里。

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杯子里装不下这些水?学生:(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按分工实践操作。

小组长分配:记录、放物体、观察、汇报、完成学习任务单。

总结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土豆和石子的大小不同,它们占的空间也不同!5、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土豆和石子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是土豆占的空间比较大,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
听了胡老师讲授《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受益非浅,现评课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自然。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容易理解。

为此,胡老师这样设计:胡老师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

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然后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二、教学目标明确。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一节课,胡老师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举例出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教学。

倡导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1.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今天听了这堂关于体积与容积的课,我觉得可有意思啦!老师一上来就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个大箱子和一个小盒子,哪个装的东西多呀?”这就像我和弟弟分零食的时候,我有个大盒子,弟弟有个小盒子,我就想我的大盒子肯定能装更多的薯片。

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兴趣给勾起来了,大家都抢着回答。

这堂课啊,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我觉得这个开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体积和容积探索的大门。

2.在讲体积概念的时候,老师拿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有正方体的魔方,长方体的铅笔盒,还有圆柱体的水杯。

老师说:“同学们,这些东西占的空间大小就是它们的体积。

”这让我想起了家里整理书架的时候,那些厚厚的书占了好大一块地方,而薄薄的本子占的地方就小。

我就想啊,这书的体积可比本子大呢。

老师还让同学们互相比较这些物体的大小,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讨论着,可好玩了。

这样通过实际的东西来讲概念,就像把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物件,我们一下子就懂了。

3.当讲到容积的时候,哇,那可更有趣了。

老师拿出一个空瓶子问我们:“这个瓶子能装多少水呢?这个瓶子内部能容纳物体的量就是它的容积。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妈妈装酱油的瓶子,每次妈妈都知道这个瓶子能装多少酱油,不会装太满也不会装太少。

这时候同桌就小声跟我说:“这就像我们的肚子,能装多少食物也是有个量的。

”我听了忍不住笑起来。

老师还让我们猜一猜不同瓶子的容积,同学们有的猜得多,有的猜得少,大家都争得面红耳赤的,就像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呢。

4.老师在课堂上还做了个小实验,把一个小石子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就溢出来了。

老师说:“同学们,小石子占了杯子里的空间,所以水才会溢出来,这也能说明小石子是有体积的。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我在鱼缸里放小石子的时候,水也满出来了,当时我还不知道为啥呢。

这时候旁边的同学大喊:“我明白了,就像我们进一个满人的屋子,屋子就会变得更挤,因为我们也占空间呢。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体积与容积评课稿
五年级的《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感觉到教室为了建立孩子的空间观念一步步引导,用心巧妙。

 一、动画引入,引发思考
 课堂伊始,教师利用《乌鸦喝水》这个传统的故事,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理解了浸入水中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从而引出“体积”这个数学概念。

 二、步步引导,认识体积与容积
 章老师从茶叶罐、水瓶到芒果到土豆,在以后提升出体积,理解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孩子们通过谈论明白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启发,有人说:把土豆榨汁、弄成泥,立刻又孩子反对说出新的方法,接下来,教师用烧杯里的水帮助测定了不规则物体的大小的测量。

来验证孩子们的想法。

孩子们认识规则物体的时候,可以通过数方块,进一步引出只看物体的个数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全面观察物体。

理解物体的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发出体积与物体的长、宽、高有关,。

学习容积的时候,教师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教室的容积、水杯的容积使孩子理解容积物体内的大小,通过老师用学生的水壶倒入教师水杯的过程,孩子通过猜测、验证,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大小。

 三、澄清易混淆的概念
 孩子们看到大的物体,会想到占的空间大,老师预设到了重量和空间体积的关系,抓住孩子的问题,步步引入,分析出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重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通过铅笔和橡皮泥的比较,让孩子感知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才是体积。

学生用“有的时候体积大有的时候体积小来阐述之间的关系。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精选6篇)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篇1我们课题组组长仲伟老师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把教材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课堂中动态的“体验课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人人参与,个个思考。

我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巧妙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

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激发学生思维。

仲老师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借助电子白板播放卡通图片,然后设问:“同学们,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里充满了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这样,创设问题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问题,让学生乐于动脑,提高他们的思维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仲老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并且仲老师将操作实践活动向课前、课后延伸。

提前安排好学生自制学具,做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

仲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两个不同大小的鹅卵石和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玻璃容器中装满同样多的水,再把两块鹅卵石放进去,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然而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体积和容积》评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体积和容积》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体积和容积》评课稿《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那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差不多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存,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在三年级时差不多初步认识,因此本节课王蔚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紧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出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关心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这堂课给我们的整体感受是简洁、流畅、淳朴。

简洁:1、教师语言简洁,如体积和容积的引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展现了王蔚老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2、材料的选用简洁,各施其责,凸现数学本质。

由于简洁就表达了高效。

流畅:材料之间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层层递进,又展现了数学专门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专门流畅。

淳朴:王蔚老师上的是一堂真实的淳朴的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操作性强。

是一堂值得大伙儿学习和推广的好课。

结合新课标,谈谈这堂课表达的三个亮点。

一、吃透教材新理念实施的前提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不是说能够为所欲为地处置教材,如何说我们教材的编者对教材所下的功夫要比我们老师多得多。

但假如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这基础上把教材作一些调整和处理,那就事半功倍。

如教材上实验:观看两个各放一块大小不一石块的杯加满水取出石块水相等吗?什么缘故?我觉得,它的侧重点更偏重两个石块谁大谁小的比较,停留在原先的认识层面。

王蔚老师的实验:观看一个杯水位猜想放入一块石块产生什么现象验证说理由得出概念。

此实验的作用:1、把原先实验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抽出来了,移到了体积概念教学之后,作为体积单位引出的钓饵,逻辑性更强。

2、更强调了石块占据了空间,突出了体积概念的本质。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最终五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最终五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最终五篇)第一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手机影碟机电视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体积概念)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单凭观察,难以比较)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

(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板书)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手指尖);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评课稿《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

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

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王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而有效。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间”。

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

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二、学案的设计有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他的教案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易操作。

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

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

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

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三、教学目标适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

王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

既没有有意的拔高教学目标,也没有故意的放低教学目标。

正因为教学目标定的适切,一节课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好像是一种享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及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及板书)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 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 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 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 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 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 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借助评课稿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篇1 今天听了施教师的课,我更深入体会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学会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比照,并进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络。

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展开教学,施教师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及换算单位的温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历,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

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之后为了给学生建立表象,施教师还直观的用教具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这里的演示作为对前面理论结论的验证,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空间表象,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感悟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这个环节,施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考虑、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

学生对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猜想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本人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

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结论;同时,在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首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一结论的.方法与经过,启发学生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历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遭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效果分析、观评记录、课后反思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效果分析、观评记录、课后反思

【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⑴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透过讨论、交流,操作与感受,知道了什么是体积,还知道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与此同时,发现问题与探究能力也随之提高。

⑵小组内部评价:在小组活动中,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我们了解了体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观察、讨论,和旧知识进行比较,认识了体积单位。

⑶教师评价: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时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所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体积和认识体积单位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老师把这节枯燥而抽象的概念课上的趣味横生,令人称赞。

这节课体现了老师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1、开课的铺垫为整节课新知的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教师让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穿鞋事情入手,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很多环节的设计,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各种游戏环节与小实验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玩数学”。

2、环节设计时代感强,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

3、数学文化紧密联系生活,练习形式多样。

数学文化是生活中一个有名的设计,又与学生所学知识紧密联系。

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练习形式有游戏等活动,既有趣,又直观,并紧贴生活。

【观课记录】课堂观察量表——教学目标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状态本节课教师借助平面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充分感知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观察、比较生活中大量实际物体,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表象,并能较为准确的估算物体的体积。

吴磊:借助平面图形来学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是一个很有创新的设计。

学生一开始发现比较正方体的一个面就能判断正方体的大小,到后来发现,只看长方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长方体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提升空间想象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体积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并能够运用体积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体积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物体占据空间大小的概念,容易与物体的重量、面积等概念混淆。
(2)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特别是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3)体积单位的换算: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难以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在计算物体体积时,容易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500000000克÷ 1000 = 5000吨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对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想法。他们通过讨论和实践,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3.随堂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进行了随堂测试,以检验学生对体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显示出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10厘米× 5厘米× 3厘米= 150立方厘米
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答案:4厘米× 4厘米× 4厘米= 64立方厘米
3.体积单位的换算:将1立方分米转换为立方厘米。
答案: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4.实际问题解决:一个水果箱的容积为20升,求这个箱子能装多少个苹果,如果每个苹果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优点和建议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优点和建议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优点和建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评课稿的优点。

评课稿是一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指导教学行为的记录文档,它有很多优点。

数学教学说课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设计数学说课评课

数学教学说课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设计数学说课评课

数学教学说课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设计--数学说课评课一:整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窗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式协助同窗成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窗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成立空间观念。

再让同窗通过观察与感知,成立常常利用的体积单位观念,熟悉常常利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成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同窗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一、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窗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式协助同窗成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成立常常利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同窗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成立空间观念。

(2)使同窗熟悉常常利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成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育同窗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成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窗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窗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培育同窗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窗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培育同窗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进程:(一)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式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探讨新知一、成立“体积”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范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范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范文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和实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用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本节课中教者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课,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着提出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吗?为什么水会升上来的?让学生切身感悟到石头占有了水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迁移了难点。

二、紧密联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三、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清楚这几类单位,教者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作了精心的安排。

专门设计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比较练习,并让学生用手比划这些单位。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体积和体积单位》评课稿
2.《体积及体积单位》评课稿
3.《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评课稿
4.《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5.《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评课稿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评课稿范文
7.《物体分类》评课稿
8.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稿
《体积及体积单位》一课有两个知识点。

一是,什么是体积?二是体积单位有哪些?如果单单从考察概念入手,学生会很快,很容易的背下来。

关键是体积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能充分的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体会体积及空间,才能更深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王老师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参与度高而有效。

老师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体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
间”。

为了理解“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准备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把一满杯大米倒到一个装有一块积木的杯子里,发现大米有剩余,从而学生发现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的学生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装满水的浴池里,水会溢出来,说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间;洗菜时,把菜放到盛满水的盆里,水会流出来,说明才占有一定空间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在此同时对体积的认识也水到渠成。

这不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所说的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

二、学案的设计有效、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听课过程中,看了看王老师所设计的学案,他的教案的设计层次
清楚,学生易操作。

既有读书,又有操作,还有学习检测。

这样的学案,如果学生不读书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没有动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结论。

所以说本学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

设计有检测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使自己对所预习的内容心中有数。

三、教学目标适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是理解体积,二是了解和掌握体积
单位。

王老师一节课无论学生动手操作,举例说明,检测预习效果等等,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而进行。

既没有有意的拔高教学目标,也没有故意的放低
教学目标。

正因为教学目标定的适切,一节课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好像是一种享受。

下面我再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本节课不像是从学生已经预习过的角度而设计的,给人的感觉像是学生没有预习过。

如过这节课能这样设计我感觉会更好,更能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和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

一上课,就让学生谈什么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师追问,看来大家都知道了体积和体积单位,那么你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体积吗?首先,三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全班展示理解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