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总结

合集下载

钢筋混泥土课程设计体会

钢筋混泥土课程设计体会

钢筋混泥土课程设计体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受力分析、设计原则和施工工艺。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增强工程责任感,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程、组成材料及特点。

2.受力分析与设计原理: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行为、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施工技术: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4.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讲授法:系统讲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实验室,进行钢筋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展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钢筋混凝土试件制作和测试的实验设备,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5.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新发展动态。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占总评的20%。

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说到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敢打赌,大家都跟我一样,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时,脑袋里瞬间冒出了无数个问号。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这些专业名词听起来简直让人想逃跑,对吧?可一旦你深入了解了,就会发现这个设计其实也没那么可怕,甚至还挺有趣的。

就像拆开一颗坚硬的蛋,里面其实是一颗柔软的小黄心。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回顾一下我在做这个课程设计时的心路历程,顺便聊聊其中的酸甜苦辣吧。

一开始,我也是被这个课程设计的标题搞得一头雾水。

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四个字连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无形的“围墙”,把我和真正的理解隔开了。

什么钢筋、什么混凝土,光是想象就让我头皮发麻。

于是,我决定先做个“了解”工作。

于是我开始翻书,查资料,结果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实是用钢筋和混凝土搭配起来的一种建筑方式,钢筋负责抗拉,混凝土负责抗压。

哦,原来如此,刚开始的那些迷茫感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心里一阵轻松,仿佛终于找到了通向真理的钥匙。

接下来的设计环节开始了,嗯,这部分可真是既刺激又折磨人。

我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构件,学着把钢筋和混凝土组合起来。

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个“大坑”。

设计图纸上满满的符号,长长的公式,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你得计算每一根钢筋的直径、数量,甚至它们在混凝土中的摆放位置都得精准到位。

别看这些看起来像是“小细节”,实际上,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炸弹,稍微一个疏忽,可能就会让整个结构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真的是让人心有余悸。

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土木工程的魅力所在吗?每一个设计的决策都至关重要,每一根钢筋的位置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稳固与安全。

如果你有一点不细心,可能就会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坍塌。

这种责任,听着就让人有点儿怕,但也让你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不能有半点马虎。

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还体验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实感受。

光看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需要的是动手实践。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主要是讲解受弯构件(梁、板)、受压构件(柱子)、受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而这次课程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题目的选取: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构件的配筋与计算,并且能进行配筋验算(配筋满足适筋梁的要求,不能是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置),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基于课本,另一方面又要高于课本,根据我们专业的特点,我没有选取简单的构件设计,也没有选取复杂的高层或复杂体系的设计,而是选取了一种简单的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的思路与要求:软件编程综合实习已经告一段落,但在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这是我们完成的第一个数据库系统,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系统。

这一过程,我们掌握到了软件开发的一系列步骤,这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

我相信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查阅《混凝土结构规范》、《荷载规范》计算结构上所施加的荷载;然后根据任务书要求进行内力计算以及配筋计算,同时用PKPM软件进行内力分析和同时自动生成配筋图;最后对手算和软件计算进行比较和调整。

要求学生上交: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要求有封皮、目录、详细的计算内容;并在计算书里绘出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紧张而又辛苦的几周的课程设计终于结束了。

当我们快要成为下达给我们“四工位专用机床”的任务的时候,想想老师最初给我们说的课程设计,因为开始的大意吧,没能在第一时间开始运做,所以使得我们在这最后的几周里真的是逼着,压着,强迫着才弄完,当然,完成后的喜悦那是没得说的,尽管这样的设计使的我们烦恼着、无奈着,但只要经过了过程,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所以还是能够尽心尽力的完成的,尽管那路途是那样的曲折!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荷载的计算过程、内力的计算方法和配筋计算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PKPM软件的学习,能熟练地掌握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有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分析完以后要把配筋图转到cad上,进行图形的摘取。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这一学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次设计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项目要求,设计一座多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设计的重要性。

一项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不能只关注于达到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而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尽量提高结构的效益和质量。

其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仔细学习了梁、柱、板和基础等部件的力学性能,并根据力学原理进行了计算和验证。

我发现,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件尺寸的选择对于结构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优化的方法,如合理调整截面尺寸、采用合适的配筋等,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结构的施工性。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还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要求。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

例如,在进行柱子的设计时,我考虑到了形式模板的设置和拆除,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和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加强了我对计算软件的使用能力。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采用了一些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如AutoCAD、ANSYS等。

这些软件为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仿真功能,使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过程。

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这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例如如何确定结构的受力系统、如何满足各项设计要求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并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实习心得2000字,知道的请说下谢谢建筑施工实习总结参加生产实习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至2011年1月21日,实习地点是沃德梦想项目部。

主要跟施工员到现场参加实践。

工程简介:该工程1#楼总建筑面积40830m2,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9876.08m2,地上分3个单元,建筑面积30953.56m2,其中一单元地上27层建筑高度79.90m,二单元地上18层建筑高度54.30m,三单元地上23层建筑高度68.70m。

结构类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层高为2.8米。

本工程抗震等级为6度抗震设防。

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2.0m。

2#楼总建筑面积22300.56m2,结构类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下2层,地上25层。

实习内容:①了解项目的工程概况、民工配置、机械配置等情况;②看懂图纸后学会按图施工;③学会并掌握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④学会并掌握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及验收标准;⑤学会并掌握人工挖孔桩的的施工方法(定位、开挖、爆破、钢筋笼的吊放、打混凝土等);⑥学会施工组织和组织施工收获与体会: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

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小结

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小结

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小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具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和检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混凝土工程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混凝土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施工和检测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以及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变形性能,分析各种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混凝土强度设计、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等。

4.混凝土的施工: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包括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和施工质量控制等。

5.混凝土的检测:阐述混凝土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和检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报告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如石子、沙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置,拌合并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简称为“砼”(tóng,Concrete)。

像这种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称为素混凝土。

其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因此,就有在其中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种类的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是当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一位法国名叫莫尼尔的园艺师。

莫尼尔有个很大的花园,一年四季开着美丽的鲜花,但是花坛经常被游客踏碎。

为此,莫尼尔常想:“有什么办法可使人们既能踏上花坛,又不容易踩碎呢?”有一天,莫尼尔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土却仅仅包成一团。

“噢!花木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固。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尔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作为学习和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总结和分享我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2. 课程设计背景此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一个三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考虑楼层的承载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等因素,并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

3. 设计过程3.1 结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布置。

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空间布局等因素,我选择了常见的框架结构,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承载能力。

3.2 荷载计算在完成结构布置后,我进行了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我考虑了楼层和屋面的自重、活载、风载和地震作用等荷载,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3.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确认结构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我使用了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

3.4 设计验算根据结构的荷载和分析结果,我进行了结构各部位的设计验算。

这包括了选取适当的断面尺寸、计算承载力和变形等方面。

3.5 详图设计最后,我根据设计验算结果进行了详图设计。

这包括了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布置和设计钢筋等。

4. 设计中的难点和挑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设计。

由于住宅楼所在地的地震烈度较高,我需要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验算。

其次是结构的构造布置和细部设计。

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我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布置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

5.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设计规范、分析方法和验算原理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这些软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结构的行为和响应。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我大学期间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逐渐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栋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从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

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了解了混凝土组成、钢筋的种类与使用、结构的受力性能等相关知识,掌握了结构荷载的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验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工程实践中的协作与沟通。

课程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工作分工,需要互相配合和协作。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主动与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在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使整个团队更加高效和协调。

同时,与团队成员的交流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课程设计,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深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深刻意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应用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因此,我决定在毕业后进入相应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我大学期间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我相信这门课程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建设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出贡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总结_概述及解释说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总结_概述及解释说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耐久性等优点,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指在学习该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设计项目,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概述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要点以及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总结与讨论,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探讨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后,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思考,给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文章最后包括参考文献和来源。

1.3 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归纳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

通过对理论基础、设计要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和问题的讨论,以及个人思考,促使读者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1 理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性项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则。

首先,学生应该熟悉有关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这包括了对水泥、骨料、砂浆、钢筋等材料的了解,以及它们在组成混凝土时的相互作用和力学性能。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这包括了荷载计算、受力分析、截面计算等内容。

学生还需要具备使用相关设计规范及软件进行结构计算与分析的能力。

最后,学生应该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和施工可行性方面的知识。

他们需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2.2 设计要点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结构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课程设计心得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从六号到十号,连续四天的奋斗,终于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而又快乐的完成了任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不能理解的知识,感受颇深。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

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

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

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

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

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

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

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

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a。

2024年混凝土课设个人总结6篇

2024年混凝土课设个人总结6篇
一年来,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货款管理上重点加大催款力度,避免呆坏账发生;对外加强协调力度,做好税务工商等部门沟通,营造良好外部财税环境;对内突出细节管理,要向成本要效益,加强成本核算,强化监督职能,对领料手续加以规范,各项费用报销,按公司规定严格把关;加强与公司内部部门横向联系,尤其是营销部门、核算部门联系沟通,对应收款核销及核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全年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财务运作和资金管理,始终确保生产资金、人员工资等相关费用及时发放支付,确保公司整个生产秩序稳定可靠。
这一年当中虽然我也学习了很多知识,但相对于工地与公司里的优秀试验人员还相差甚远。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积极为xx公司的发展付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土课设个人总结篇4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历程,作为构件八厂试验室的一名员工,我深深感到质量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和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三、工作方面
在项目部试验室,我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原材料资料的检验给予xx审批,如: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工字钢、焊管、钢筋、等;进行对所有原材料取样检测,并对成品进行抽检如:混凝土、砂浆。施工过程中按领导每星期定时并与各部门同事到洞内和洞外施工现场进行检测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根数、钢筋搭接长度、工字钢锁脚、混凝土厚度、锚杆拉拔试验检测、混凝土回弹强度试验检测等洞内检查,现场加工厂;工字钢、焊管、钢筋制作与焊接是否达到质量要求,洞外对砂石骨料含水率检测后对混凝土拌合楼试验配比进行调整与监督。每月定时给监理报送检测报告。并把试验相关的内容及时输入到电脑进行电子存档。
(一)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混凝土课程设计实训总结

混凝土课程设计实训总结

混凝土课程设计实训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分类及性质;2. 学生能了解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学生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4. 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和计算;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模拟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检测方法,对混凝土工程进行质量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建筑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沟通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质量意识,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混凝土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在建筑行业中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工作性能2. 混凝土的配比设计- 混凝土配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调整- 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与应用3.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筑、振动与养护-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4. 混凝土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受力特点- 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5.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混凝土缺陷检测与处理- 混凝土工程验收标准与程序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性地组织教学。

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配比设计、施工工艺、结构设计及工程质量检测等方面,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混凝土相关知识,为后续实训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混凝土课程设计设计小结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3.了解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2.能够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3.能够判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4.能够提出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3.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及其作用;3.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及其影响因素;4.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和质量控制方法;5.混凝土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混凝土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凝土工程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应用和实践;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使学生掌握混凝土性能的测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基础》等;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规范等;3.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以及混凝土搅拌机、压力试验机等实验设备。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于一个土木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我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并分享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看法。

阶段一:基础知识学习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前期,我们对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阅读,我对混凝土的性质、材料特性以及混凝土强度的计算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用了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柱子和梁。

在这个阶段,我学到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质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并了解了如何根据这些参数来进行结构设计。

我还学习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了解了水灰比、骨料的选择以及掺合料的作用等。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阶段二:课程设计实践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课程设计实践。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设计对象,通过计算和分析,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进行了项目的现场考察,深入了解了工程背景和要求。

然后,我们进行了前期的结构分析,使用结构有限元软件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知识。

例如,我了解了不同类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明白了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的加固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先进的分析方法,如结构优化设计和抗震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阶段三:心得体会通过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课程设计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在理论方面,我学习了大量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材料性能、结构力学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方面,我通过参观工地、实验室实验等方式,了解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也更加具体和深入。

其次,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际应用。

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模拟工程实践的过程,设计了一些实际工程项目,包括楼房、桥梁等。

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我更好地理解了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操作。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绘制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等实践操作,加深了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最终成功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实际应用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技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材料特性、结构构件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具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2.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鼓励学生以小组方式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际工程应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 理论教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结构原理、设计方法、材料特性和结构构件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需要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3. 论文撰写课程设计需要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课程设计的难点和问题1.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这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混凝土课程设计的结论

混凝土课程设计的结论

混凝土课程设计的结论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性能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的热情,增强工程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特点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教学要求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对混凝土工程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性能和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混凝土的组成成分: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料的作用和掺合料的应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包括:1.讲授法: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性能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混凝土性能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主教材,参考书包括《混凝土工程手册》等。

多媒体资料包括混凝土工程图片、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混凝土结构和施工过程。

实验设备包括混凝土试件制作工具、压力试验机等,用于开展课后实验。

这些教学资源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篇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心得各位同学:如何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基本概念,迎接课程考试,争取好的成绩,是每位同学现在就应考虑的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及时总结复习,投入全部的精力,做好考试准备,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以往各届同学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许对你有所启迪,供本届同学学习参考:同学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你以后的工作,简单的讲就是以后你参加工作就要用它来养活你!我从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我谈谈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课程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设计原理,主要是讨论一些基本构件,比如梁、板、柱等等。

这部分内容讨论材料的性能、计算原理、构件(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其本质现象并注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给我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做每一道题时你都可以在课本找到相应的例子,不过如果你不去正确理解它而是照抄照搬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出错。

结构设计要遵循规范来做,如果你不仔细考虑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正确的应用公式,去考虑公式的适用性,那么你做出来的设计将会是豆腐渣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公式特别多,那些公式你不用浪费时间去记住它,因为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去做老师布置的每一道习题而不要去抄别人的作业那么隔一段时间后你就能记住了。

那些公式在做题的过程中都会重复的使用。

另外,在讨论每个构件时每一章的前面都会画出构件的应力图,正确的理解构件应力图受力状态很重要,因为只要你理解了构件的受力状态很多基本公式都可以自己推导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s
支座(矩形) 384.25 300 610 0.289 0.35 2117 2Φ14 2Φ22 3Φ22 As=2208
0.029 0.029 1371
bh01 f c As= fy
实配钢筋(mm2)
2Φ20 2Φ22 As=1388
主梁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 截面 V(KN) 0.25βcfcbh0 Vc= 0.7 ft bh0 选用箍筋 ASV=nASV1 f yv Asv h0 VCS= 0.7 ft bh0 s 实配箍筋间距s(mm)
104.38
-104.38
68.47
-68.47
as
M 1 fcbh0 2
0.019
0.166
0.013
0.109
ξ 1 1 2 s
0.019
0.183
0.013
0.116
计算配筋(mm2)
621.2
695.7
415.1
441.0
实际配筋(mm2)
2Φ16+2Φ14 As=710
1 16
M=
g+ql0
27.60×6.452/11 =104.38 KN· m
27.60×6.452/1 1=-104.38 KN· m
27.60×6.452/16 =68.47 KN· m
27.60×6.32/14= -68.47 KN· m
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 剪力系数β
V= ( g q) ln ( KN )
2Φ14+2Φ16 As=710
3Φ14 As=461
3Φ14 As=461
次梁抗剪配筋计算
截面 V(KN) 0.25βcfcbh0 (KN) 选用箍筋 ASV=nASV1 A支座 69.88 342.13>V 102.24>Vc Φ8 50.3 B支座(左) -104.82 342.14>V 102.25<Vc Φ8 50.3 B支座(右) 86.94 342.15>V 102.26>Vc Φ8 50.3 C支座 -86.94 342.16>V 102.27>Vc Φ8 50.3
s f yv Asv h0 V 0.7 ft bh0
边支座A 149.26 589>V 164.9>V 2Φ8 100.6 按构造配置 200 275.6 -
支座B 260.93 544>V 152.43<V 2Φ8 100.6 169.67 200 244.48 80.79 双排1Φ22 As=380 mm2
钢混课程设计总结
10141 1组 组员:杨金元 任建 张磊 李宏洋
岗位职责及任务安排
计算阶段:任建 杨金元 张磊 模型阶段:张磊 李宏洋 杨金元 任建 画图阶段:张磊 杨金元 任建 钢筋材料表:任建 李宏洋
板的设计
板的配筋计算
截 面 弯矩M(KN· m) 1 3.98 0.134 0.144<0.35 285.6 Φ8@170 As=296 285.6 Φ8@170 As=296 B -3.12 0.105 0.111 220.15 Φ6/8@170 As=296 220.15 Φ6/8@170 As=296 2、3 2.088 0.070 0.073 182.47 Φ6/8@170 As=231 144.78 Φ6@170 As=166 C -2.088 0.070 0.073 182.47 Φ6/8@170 As=231 144.78 Φ6@170 As=166
V Vc 0.8 f y sin 45
实配箍筋间距s(mm)
按构造配置
按构造配置
按构造配置
按构造配置
180
180
180
180
Vcs= 0.7 ft bh0
f yv Asv h0 s
140.8
140.8
140.8
140.8
配箍率
1.118%
1.118%
1.118%
1.118%
主梁设计
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模型展示
as
M 1 fcbh02
ξ 1 1 2 s
bh01 fc fy
①~② ⑤~⑥
As=
实配钢筋 (mm2)
As=
轴线 ②~⑤
bh01 fc fy
实配钢筋 (mm2)
次梁设计
次梁弯矩计算
2、3(中间跨 中)
1 16
截面
弯矩系数
1(边跨中)
1 11
2
B(支座)
1 11
C(中间支座)
Asb=
V Vc 0.8 f y sin 45
实配弯起钢筋(mm2)
图纸展示
Φ
Φ
Φ
Φ
C
XB-1
3XB-3 CL-1
XB-1
ZL-1
ZL-1
主梁300×600
ZL-1
CL-1
4X B2
ZL-1
B
柱350×350
CL-1
B-4 12X
次梁200×450
CL-1
CL-1
XB-1
3XB-3
XB-1
A支座
0.4 0.4×27.60×6. 45=71.21 KN
B支座(左)
0.6 0.60×27.60×6 .45=106.81 KN
B支座(右)
0.5 0.5×27.60×6. 3=88.94 KN
C支座
0.5 88.94 KN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 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KN· m)
A
1
2
3
4
4X B2
5
6
C
CL-1
CL-1BBiblioteka ZL-1 ZL-1CL-1
CL-1
CL-1
A
1
2
3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钢筋表
构件编号 钢筋编号 钢筋形式 钢筋直径 长度 根数 总长
1 2 XB 3 4 5 1 2 CL-1 3 4 5 1 2 ZL-1 3 4 5 6
弯矩值 项次 荷载简图 K M1 0.222 118.82 K MB -0.333 178.23 K VA 0.667 54.92 剪力值 K VB -1.334 -109.85


③ 最不利 内力组合 ①+② ②+③
0.222 163.43
0.278 204.65 282.25 323.47
-0.333 245.14
-0.167 122.94 432.37 301.17
0.667 25.54
0.833 94.34 130.46 149.26
-1.334 -151.08
-1.167 -132.17 -260.93 -242.02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跨中(T形) 323.47 2167 660
M
M
截面 M(KN· m) b或bf` h0(mm) as f bh 2 或 1 f c b f h0 2 1 c 0 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