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诗词中,汲取心正气和的力量(燕茈)
让古典诗词释放正能量
让古典诗词释放正能量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美学理念和人生智慧,被誉为国粹和民族宝藏。
古诗词中蕴含了许多正能量,它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启迪人们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让古典诗词释放正能量。
第一,提高审美素养古诗词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而著称,它通过优美的词语和深刻的意境,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美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
通过阅读古典诗词,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让人们更加懂得欣赏美。
第二,发掘文化内涵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髓。
同时,也能够培养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启迪心灵智慧古典诗词常常描绘人生的苦乐、悲欢,它通过意象、意境、意蕴等方式,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启迪人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人们的心智智慧,让人们更加明智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第四,塑造美好品格古诗词已经被人们视为人格修养和品德塑造的工具和重要参照。
古典诗词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勇气、正义和仁爱等美德,通过朗读和欣赏古诗词,可以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美德情怀,让人们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和品德素质。
第五,传承优秀文化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源头。
通过弘扬古典诗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对于现代人来说,古诗词虽然古老,但它的意义却与时俱进。
通过接触古典诗词,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充实自己的能量。
让我们一起来发掘古典诗词中的正能量,用美丽的语言打造美好未来。
广大青年 从《诗经》中汲取学习力量心得体会
广大青年从《诗经》中汲取学习力量心得体会学习是青春最朴实的本色,学习是青年一代当务之急。
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善于学习,我们应当从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学习力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学习是青春最朴实的本色,学习是青年一代当务之急。
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善于学习,我们应当从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学习力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当中很多诗篇有劝导我们勤奋学习或怎样学习的句子,我们应该从中深受启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学习重在持之以恒。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大雅·荡》,意思是说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于劝解人要善始善终。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是自我增值的最佳途径,是人生永恒的课题,不可半途而废,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方能“有始有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习需要虚心求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出《小雅·车舝》,意思是说见到别人的道德品行、知识学问向山一样高,我们应当努力向这位老师去学习。
人生处处皆学问,广大青年要善于学习,要有“危机意识”“超前意识”,要向老同志、老前辈学,向党员、群众学,向先进榜样、模范学,向身边人、身边事学。
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及业务能力,要多学、多问,善于在工作中及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上把握形势、丰富知识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习更需认真思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卫风·淇奥》,学习要脚踏实地、勤于思考。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复研究推敲,认真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一些知识的真谛,才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习的更高境界,是表象感觉深刻化、感性认识理性化的演绎过程,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有效途径,“学思”方能“践悟”,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变还需要“思考”这味添加剂。
古代诗词中蕴含的心灵疗愈
古代诗词中蕴含的心灵疗愈导语: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疗愈。
在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帮助他们发现其中蕴含的心灵疗愈的力量。
本文将从诗词的表达方式、情感的宣泄、自然的抚慰以及人生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古代诗词中蕴含的心灵疗愈。
一、表达方式的美妙古代诗词以其简练、精炼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人们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化繁为简,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对月夜和故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思乡之情的美妙。
二、情感的宣泄古代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人们通过诗词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将情感宣泄于文字之中。
这种情感的宣泄对于学生的心灵疗愈非常重要。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困扰和压力,通过欣赏和吟诵古代诗词,他们可以找到情感的共鸣,释放内心的压抑。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时,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读者也能够在诗中找到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宣泄。
三、自然的抚慰古代诗词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这种自然的抚慰对于学生的心灵疗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面对压力和烦恼时,通过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中表达的自然美景,他们可以暂时抛开纷扰,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力量。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读者也能够在诗中感受到自然的抚慰和宽慰。
四、人生的启示古代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这些启示对于学生的心灵疗愈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欣赏和领悟古代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他们可以获得力量和勇气。
在诗词中汲取力量,用力量砥砺前行,日月经纬,孕育华章,祝福祖
在诗词中汲取力量,用力量砥砺前行,日月
经纬,孕育华章,祝福祖
要从古诗词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
或是磕磕绊绊、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或是命运多舛、人生中突然降临这样或那样的不幸。
但是,只要我们找到精神支撑和动力、坦然面对人生和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就拿XXX来说,尽管她不幸罹患淋巴癌,但其“冷暖由他若等闲”,依然沉醉于浩瀚的诗词中,在诗词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寻找到前行的力量,并最终战胜病魔。
由此可见,古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其不仅可以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更能够催人奋进、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
因此,我们要在阅读古诗词的同时,更要从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去努力战胜一切困难和任何艰难险阻。
要从古诗词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们的精神火炬。
而古人留下来的每一首古诗词,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和浓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一首首经典古诗,或借景抒情、或借物言志,每每读来就会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提振人们的精气神。
特别是在当前,我们更要从经典古诗词中汲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立足本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闻鸡起舞、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经典诗文的诵读中传递正能量
中国古 时候改朝换代 的频繁使很 多老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 中 ,许多诗人看 到现实的惨状急切渴 望战争的结束及家
而 只有 通过对初 中语 文教材 中经典 诗文的诵读 ,才 能实现这 个 目标 ,初 中语 文教材 中的经典诗 文更多描写祖 国壮丽 的山
而 中 国更 是 在 初 中语 文 教 材 中 设 置 经 典 诗 文 ,通 过 经 典 诗 文
对浩瀚磅 礴的气势 、清新脱 俗的情怀 ,将祖 国利益与个人命 运 紧密相 连的爱 国精神 传递给一代又一代 的中学生 ,让他们 在纷繁复杂 的世界 中不会感 到迷茫 , 也 不会 对世 界失去希望 , 知道开 阔 自己的胸襟 、 培养 自己高雅的情怀及爱国主义精 神 , 从而树立 正确 的世界 观 、人生观与价值 观 ,以为 自己未来 的 发展奠定坚实 的精神基 础。
例 如 ,在曹操 的 《 观沧海 》中 ,通过对 “ 日月之行 ,若
壮 阔景象 的描写 ,表达 了诗人胸怀宽广 、踌躇 满志 、建 功立 业 及抱 负远 大 的性 格特 征 ; 又如 《 望岳 》中 “ 会 当凌 绝顶 ,
一
于风雨飘摇 中 ,国家的悲剧 已不 可避免 ,个人命运就更难 说 是深深遗憾两 年前 自己未能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 ,尤其 是诗歌 最后两句 “ 人 生 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更是 表达 了 诗人愿意 为国捐躯 的情怀 。所有 这些都深深表达 了诗 人的爱 国主义情怀 。学生在学 习这些诗 歌的过程 中会被古人 的爱 国 主义情怀感染 ,并 在无形 中受 到它的影响 ,从而增强 自己爱
河 、仁 人志士 的豪情 壮志 ,以一种宽广 的情怀感 染学生 ,从 术 的渗透 ,越来越 多的 国家正在经受 无形的却更为严重 的无 因此 ,在 、教学 中 ,教师要加强经 典诗文带给学 生正能量 的 引导 ,促进 学生精神境界 的提高 。
形容在文化中汲取力量的诗句
形容在文化中汲取力量的诗句
1. "我心中潮水般汲取着文化的滋养,如大海之波涛汲取着自
由的力量。
"
2. "文化之泉源源不断,我在其中修行吸取力量盎然。
"
3. "文化的细雨滴滴洒下,我在其中茁壮成长,汲取力量满怀。
"
4. "文化的熔炉里锻造心灵,我从中捧取堆砌力量的烈焰。
"
5. "文化是我内心的源泉,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让我的诗行
更为深厚和动人。
"
6. "时光的钟摆在文化中摇曳,我在其轻声摩挲中汲取精神的
力量。
"
7. "在文化的殿堂里,我倚靠沉静的经文,汲取智慧、勇气和
力量。
"
8. "文化之花绽放于我心,我以深沉的悟性和力量去依恋它的
芬芳。
"
9. "文化是我灵魂的光源,从其中吸取力量,我奋斗的火焰更
加坚韧。
"
10. "文化是我成长的土壤,我深深根植于其中,汲取力量与智慧,茁壮成长。
"。
诗词的力量启迪心灵智慧诗词鉴赏系列之一
诗词的力量启迪心灵智慧诗词鉴赏系列之一诗词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还可以启迪心智,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思索。
正是因为诗词的独特魅力,它成为人们倾诉情感、表达静思的最佳方式之一。
本文将以“诗词的力量启迪心灵智慧”为主题,探讨诗词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诗词可以用简洁而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体验。
古人时代的诗词常常通过几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描绘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直接勾勒出辽阔的天空和壮丽的山河,使人倍感壮烈和伟大。
这样的描写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述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美妙和震撼。
其次,诗词常常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智慧。
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的同时,也通过文字表达出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描绘的不仅是月下的安宁景象,更是对于人生无常和短暂的反思。
这种思考与表达常常触动着读者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出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索,使人们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诗词的鉴赏过程也是一次对于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体验。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例如,读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壮丽,而读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宋代士人的闲适和淡泊。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产生心灵的共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诗词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人的诗词常常使用富有意境和美感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可供思索和发挥的空间。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中的意象,既生动又抽象,引发出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这样的语言美让人们不仅在鉴赏时得到享受,还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其中,加深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汕头市金平区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1.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B.大明湖“明湖秀”工程于2017年底开工,工程紧锣密鼓,将于今年初一气呵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是一下子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B.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为发展家乡做出贡献。
D.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获得圆满成功。
4.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着.陆/着.落蒙.昧/蒙.古撇.嘴/惊鸿一瞥.徇.私舞弊/瘦骨嶙峋.B.场.院/场.面症.结/症.候彷.徨/大雨滂.沱焚烧秸.秆/茕茕孑.立C.轧.钢/倾轧.作坊./坊.间洁癖./否.极泰来噤.若寒蝉/弱不禁.风D.趿.拉/汲.取缫.丝/剿.灭孵.化/饿殍.遍地羊触藩.篱/幡.然醒悟5.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
从古代经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从古代经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作者:陕声祥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第11期过去要是一个语文老师不懂古代经典诗文,那可能是一个笑话,现在,语文教师不懂的那可不在少数。
不懂,就硬着头皮啃。
时不时碰着一两句,心领神会,有晤对前贤、光华灿烂的感觉。
学习古诗文,可以领略自然的诗意。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重视自然界的时序节候变化,山岳河川,幽谷大都,草长莺飞,秋水长天,时时刻刻吸引古代诗人的目光。
读古代诗歌,你能感受到古人心灵观照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千世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的是春天。
春草冒出了新绿,啼鸟飞临柳梢,不经意间,已经冬去春来。
家居的环境生机萌动,多么可人。
现在,还有多少人注意自然物候细微的变化呢?“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园香”,说的是夏天。
蔷薇花静静开放,微风吹来,清香满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的山,疏朗通透,“空”得可爱,月光可以照临,清泉可以畅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的雪,已没有逼人的寒意,奇丽如春天的花。
一年四季,自然界的景物,总是能激起诗人的想象,诗人们以大量的笔墨摹写世界的美好,寻求诗意的存在。
学习古诗文,可以感受人情的美好。
古诗文中很多篇章歌咏友谊、亲情、爱情,不论是长篇,还是短制,静静品读,总能感受人类美好感情的芬芳。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有爱的胸怀可以包容天地,美好的感情可以充塞天地之间。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随着离家的脚步越走越远,心中的愁绪越来越浓,对爱人的不舍,对亲人的牵挂,像春水一样绵绵不绝。
在古代,资讯、交通都不发达,一旦分别,关山阻隔,消息阙如,对美好感情分外珍视,对相聚的日子更加怀念。
诗言志,歌咏情。
捧读古诗文,身心会受到美好感情的熏陶感染。
学习古诗文,可以懂得家国情怀和社会道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时候读书人的抱负。
从有关春天的经典诗句中汲取力量
从有关春天的经典诗句中汲取力量从有关春天的经典诗句中汲取力量又是一年春来到。
春为岁首,标注着希望和梦想的新起点,有关春天的经典诗句暖人心扉,鼓舞斗志。
1.“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出自《宋史·乐志》。
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春天来了被惊醒,动而未出。
春回大地,一片生机。
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天作为一年的美好开端,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圆满顺利的未来。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受到全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热烈庆贺。
春节所代表的美好寓意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无论路途多遥远、工作多忙碌,也会跋涉千万里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同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不仅是对春节的美好祝福,更是对人民幸福生活、对祖国美好未来寄予的热切希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志向已经立下,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只有“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寸寸光阴。
2.“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意思是:草木不断向外生长,春天满山的青翠,可以预见。
这八个字出自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篇散文,本为书信,因其有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文散名作。
全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及冬色、月光下的夜色、隐约的城郭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写出了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借春日之万紫千红、欣欣向荣,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春潮涌动的芳华和新征程劈波前行的力量。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可以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长期以来,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毛泽东同志写长征,开篇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唐朝李白《行路难》说得好:“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骆宾王在《西京守岁》中写道:“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从经典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不衰的必胜信念。
信念坚定、信心十足,才能站稳脚跟,困难再大也无所畏惧。
其次,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
写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似柔弱的小草、竹子竟也刚毅坚卓、傲然不屈。
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体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越是艰苦卓绝,越是挺身向前,不战胜敌人决不罢休。
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此时,更加需要强化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有了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我们就能坚持不懈、赢得最终胜利。
最后,经典诗词中积极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石。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阻击战任务重、时间长,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
疫情病痛固然可怕,但恐惧绝望却要不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恐慌焦虑于事无补,从容淡定方能进退有据,“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的恬淡心境,我们不仅要战胜病毒,更要成为身心健康的胜利者。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前行力量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前行力量经典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从经典古诗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锤炼党性,锻造本领,砥砺品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汲取坚若磐石的毅力。
清代诗人郑板桥笔下的竹子,扎根于岩石缝隙之中,任凭四面来风,万般击打,依旧咬定青山,傲然挺立。
党的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实现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伟大力量,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必须能够经受苦难、历经考验而始终初心不改、前行依旧,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严格做到“四个服从”,坚持用党的最先进科学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筑起思想上的铜墙铁壁,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带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整装再出发。
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中汲取人民至上的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为官一任,就是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是要为民办事。
党的干部作为新时代的“些小吾曹州县吏”,必须把“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与担当用在人民群众身上,“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政治担当和最大的政绩,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中汲取实干笃行的精神。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让40万将士惨遭活埋,盛唐三朝宰相姚崇,临终前总结为政经验,只言及“崇实充实”四字。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实干精神,坚决杜绝“虚言”“浮术”“华名”“伪事”,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俯下声子,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完成党和人民伟大事业苦干实干。
经典诗词潜入心,核心素养浑天成
经典诗词潜入心,核心素养浑天成摘要: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而经典诗词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中一股最具滋润力的甘泉。
经典诗词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古诗词中所展现的审美世界,更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构建美好精神的沃土,所以经典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典诗词核心素养滋润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而经典诗词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中一股最具滋润力的甘泉。
经典诗词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古诗词中所展现的审美世界,更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构建美好精神的沃土。
所以经典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从经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呢?笔者就把自己的做法介绍如下:一、用好校本教材,引经典诗词之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编写了三本经典诗词校本教材。
低段的叫《拾趣》,意在培养刚入小学的孩子对中华经典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探寻经典诗词的趣味。
中段的叫《寻美》,该段孩子已初步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诗词,让他们通过诵读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品味诗词经典的美。
例如:王维的《竹里馆》,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引导学生体味它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得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高段的叫《溯源》,这本是让学生追溯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渊源,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辽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的境界。
作者借景抒情,把眼前海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在一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积淀的力量——古诗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2013-06杏坛沙龙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总之,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要不断地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2]柯骥.探究对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3]郝敬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心学校)积淀的力量———古诗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文/江汇随时读到《蒹葭》,都有清风拂面之感。
每一次和学生一起读这首诗,都更加深对《诗经》的了解,尽管胡适说过《诗经》里有一半的诗歌是不可以懂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诗经》里较为众人所知的一首。
教学中师生共同吟诵,其美感当不止于节奏之美、形象之美、画面之美,了解相关的学术探究,更能在简洁的文字背后读出厚重之美。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阅读理解
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阅读理解原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衍生注释:“长风破浪”:出自《宋书·宗悫传》,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这里表示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会”:应当。
“直”:径直,直接。
“云帆”:高高的船帆。
二、赏析:这句诗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人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等困境时,依然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
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在困境中犹如一道亮光,给人鼓舞。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语言优美多变。
他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却仕途坎坷,但这也成就了他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四、运用片段:我有个朋友小明,他创业失败了,整个人都很消沉。
我就对他说:“你看李白,他那么多坎坷,还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你这才一次失败,怕啥呀?只要坚持下去,总有成功的时候。
”小明听了我的话,眼睛里又有了光彩,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规划新的创业项目。
原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千磨万击”:形容经受很多次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二、赏析:郑燮的这句诗展现了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竹子经过无数次的磨难仍然坚韧不拔,不管是来自东西南北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让它屈服。
这就像是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被外界的困难和压力所打倒。
三、作者介绍: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他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擅画兰、竹、石等,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四、运用片段:我们班在参加拔河比赛的时候,对手看起来很强壮。
有同学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我就大声喊:“咱们得像竹子一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别被他们的外表吓倒,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赢。
从经典诗词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
从经典诗词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从经典诗词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阅读经典诗词,我们可以深刻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
本文将以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探讨经典诗词如何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对当下的启示。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杜甫纪念亡弟的作品,通过描述月夜中回忆弟弟的情景,流露出深深的哀思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开篇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使人联想到边塞的寂寥和坚守,反映出中国人对家国情怀的珍视与敬重。
而诗中表现的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等以及对才华横溢且遭遇不幸的舍弟的追思之情,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和谐、感恩和孝道等核心价值观。
通过阅读和体会这首诗,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首先,经典诗词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赋予自然以人性的特质。
在《月夜忆舍弟》中,月夜的寂静和秋天的凉意为诗的氛围营造出一种严谨而深沉的情感氛围,彰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其次,经典诗词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强调对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的珍视与呵护。
这些价值观不只是抽象的概念,更是贯穿于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中。
再者,经典诗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自豪感,在国家面临困境和危机时激励人们奋发向前,追求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
同时,经典诗词对当下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典诗词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它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精髓。
通过阅读和传唱经典诗词,可以让当代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加深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经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追求下,人们往往忽视了情感层面的需求。
诗词蕴含鼓舞人心的力量
诗词蕴含鼓舞人心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落幕了。
这档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大会主持人的开场白妙语连珠,震撼人心: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
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诗词的陶冶下,怡情悦性,奋发向上。
新春开门迎五福,让我们用诗词点赞人生,歌唱祖国。
在第一期第一个上场的是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
这个小男孩已经能背580多首诗词,可见家长的教育引导和孩子的聪慧用功。
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背诵古诗词,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家教共识。
从家长到孩子,许多人都以诗词大会的题目为“教材”。
诗词大会焐热了一度被束之高阁的古诗词,让诗词有了温度和广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诗词之美。
人生自有诗意,这种诗意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真正的诗意是诗词蕴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有个在武汉出生的小女孩,现在和母亲随军在重庆居住,她抓拍了一张露珠晶莹的绿叶图片,切合武汉疫情防控的一种意境,她将图片题名为“武汉,不哭”,还和家长一起酝酿附上了一首诗:“雾都茫茫水汪汪,驻渝楚娃思故乡。
乍暖还寒闲觅趣,绿叶露珠似泪光。
新冠病毒逞凶狂,防控疫情将士忙。
庚子明夷何所惧,三军驰援应无恙。
”武汉亲友在欣赏美图诗文的的同时,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在我国新冠病毒疫情猖獗时,随邻邦的捐赠同样飘到中国的诗词文字还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
这些优美的诗词文字,如一缕缕清风,从一衣带水的邻邦飘到正处在逆境的中国人心里,而他们的源头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输入、影响和传承。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诗经·秦风》;“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来自王昌龄《送柴侍御》。
在诗词歌赋中汲取自信的力量作文。
在诗词歌赋中汲取自信的力量作文。
燕园北大荣一生,水木清华耀门庭。
人生一世,谁不渴望成功!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自信就是首要的因素,是一切成功的源头。
自信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只有自信才能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哪一桩耀眼成绩的背后能缺少自信的因素?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枯木逢春,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力挽狂澜。
如果不自信,科学家们会为一种猜想流上几十年的汗水吗?如果不是这几十年的汗水,人类文明就不会在月球上闪光。
如果不自信,战争后的中华民族怎能坚持一百多年的抗争呢?没有这一百多年的顽强抗争,今天的中国就不能有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机会。
中国春秋时期越国有个国王叫勾践。
当吴国打败越国后,勾践本人也被抓去当俘虏。
虽然受尽了侮辱,但勾践没有沉沦,没有失去信心。
他忍辱负重与吴国周旋了三年终于回国。
回国后开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成就霸业。
有诗赞美勾践:自信人,天不负,卧薪尝胆越甲三千可吞吴。
我们可以这样推理,自信的力量会让人顽强的坚持,而不断的坚持会让人的能力逐渐的提高,当人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原来那些高不可测的难题就变得非常渺小非常简单了,成功的到来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后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吧: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诗词中的力量
诗词中的力量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文化的方式。
在诗词中,有很多充满力量的表达和意境,这些力量不仅仅是语言的力量,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诗词中的力量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感人肺腑的情感力量、壮志凌云的精神力量、深邃玄奥的哲学力量等。
这些力量不仅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而《登高》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对壮志和追求的精神力量;《杂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哲学思考和力量。
诗词中的力量不仅仅是表达,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文化的方式。
通过诗词,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比如唐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困境的坚韧和乐观,这种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至今仍被传承。
总而言之,诗词中的力量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它们通过表达情感、精神和思想等方面,传承和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典诗词中,汲取心正气和的力量
文\燕茈
也曾以梦为马,青春作伴好还乡;也曾历经坎坷,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曾明媚素心,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清浅岁月,吟一首千古绝唱,拈一阙诗词悠香,人生如诗亦如歌。
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无穷的精神智慧,总能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境遇时能够保持心正气和,泰然处世。
学海若有涯,刻苦是为舟
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
唯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但是仅仅做学问是不够的,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董卿说过:“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深以为然。
读书可以让人的气质、格局、思维、见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会让你的生活在日常琐碎中开出花来。
告诫天下好儿郎,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求得真知,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纵有为难事,亦有爱国心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
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因为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作者通过全诗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爱国,这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从前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如今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种花家”,这是当代年轻人爱国情怀最直抒胸臆的表达。
在国泰民安、岁月静好之下,对国家的依恋、热爱和维护,依然像空气和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环境与身体里。
人生路慢慢,不惧离别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他这首送别诗。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成为壮别诗的代表之作。
人生路慢慢,相聚有时别有时。
只要互相牵挂,天涯只是咫尺,莫愁莫哀。
生命中没有四季不变的风景,只有看风景时淡然恬静的心情。
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幸福自然会降临在我们身上。
心中无是非,便是自在人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牧童自由自在地骑在牛背上,在青山绿草的广阔大地上,在春风细雨滋润的气候中,披着蓑衣,吹着短笛,悠闲自在。
早晨牧童迎着日出唱着歌儿外出放牧,傍晚踏着月光拍着节拍归来,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
何等天然、自然,何等怡然、超然!
滚滚红尘,是非恩怨,俗虑萦心。
不如,拾一段光阴暖心,剪一窗风景怡情,观一池湖水静心,抛俗尘杂念修心,便是人生最美好的清浅岁月。
给心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心安静地聆听清风,沐雨阳光。
愿你是那知恩知意的心中客,在无是无非中,心正气和,过上恬静舒适的生活。
悟人间冷暖,看淡世间事
对酒
唐•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佛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世间事,除了生死,都是闲事。
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
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笑口常开,这才是处世之道。
经历的事多了,相遇的情多了,心慢慢沉淀,慢慢就会明白,所谓的耿耿于怀,不过是过眼云烟。
人生的高度和修为,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看透了多少人,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看淡了多少情。
大凡人世间的痛苦,多是因为放不下。
放下执念,放过自己,守一处淡然,便自得一份敞亮。
任世事变幻,寻一处心安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
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
苏轼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它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前行路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骇浪,但只要心有灯光,在狂风暴雨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好好地活着,深情地爱着。
无论世事多么艰难,都要给心灵找到一处安放之所。
清清浅浅人生路,简简单单随缘行。
愿你常做一个内心明亮的人,脚步坚定地迈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