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2.通过蜡烛及其燃烧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课前预习】1.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石蜡具有的性质是A.密度B.硬度C.溶解性D.可燃性2.下列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步骤的是A.提出问题B.小组讨论C.建立假设D.收集证据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4.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5.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A.可燃性B.助燃性C.挥发性D.氧化性【自主探究】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讨论】【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强调】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二、查阅资料: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4)、能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提供资料一激发兴趣一活动探究一得出结论一提高认识等。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或相关的录像资料。
2.学生用具第一课时:白色蜡烛、水、小刀、水槽、小试管、火柴、小烧杯、石灰水。
第二课时: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饮料管、木条、胶头滴管、水、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投影或放录像、图片等]有关炸药的发明。
1.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硝化棉是一种炸药。
如果点火,它就燃烧。
如系上雷管,它便爆炸。
硝化棉用来制爆破筒、供矿井爆破(通常与硝化甘油混用)、深水爆破及制作无烟火药。
克里斯琴、舍恩拜因偶然发现了硝化棉!舍恩拜因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化学教授。
1846年的某一天,他正在妻子的厨房里做化学实验,当时打破了一个烧瓶。
烧瓶里装了硝酸和硫酸,这些化学品洒了一地。
当时舍恩拜因找不着拖把,于是一把抓起妻子的棉围裙就去擦污迹,之后将围裙挂在热炉子前烤干。
当围裙干燥到一定程度时,着火了,烧得一点不剩。
舍恩拜因就这样发明了硝化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学习重点】化学实验的观察及描述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有哪些?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途径又是什么?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阅读课本P11~P12的内容。
提出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进行讨论。
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方案;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的几个环节进行。
知识模块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课本P12~P14的内容,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探究实验: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烧过程中;熄灭后的现象。
投影:蜡烛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观看,进一步了解实验中发生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1、澄清石灰水,水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回顾旧识: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指导: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参考: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
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展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3.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展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4.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那么。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4. 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3.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课题 2 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门路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察看和描绘的方法。
2.能存心识地从平时生活中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察看和剖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研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愉悦,并从而领会到化学学习的特色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要点:对实验现象的察看、记录、描绘和剖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研究后所得的结论。
学习难点:对平时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课前预习温故知新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燃放烟花D.切割玻璃2、2009 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饰后的室内环境情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多半存在苯污染。
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激烈致癌物质。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别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 5.5℃。
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必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响,苯还可以在空气里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以下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2)苯的化学性质有:。
预习热身1、知识贮备:研究活动是由提出问题、猜想和假定、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等构成。
2 、研究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验,察看实验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3、对蜡烛及其焚烧的研究研究步骤对现象的察看和描绘点燃前研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点燃察看焚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 和图 1-11 实验熄灭时进行图1-12 实验4、对人体汲取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达成研究报告或自制报告)研究报告研究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品(可自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现象剖析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研究自主学习1、同学们可找出家中的蜡烛环绕课本内容自行研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获得结论:火柴梗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反思交流:给物质加热,应该在火焰哪个部位?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小结】蜡烛熔化并燃烧,发光发热,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芯。其中外焰最明亮,焰芯最暗。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科学探究的六个必要环节进行蜡烛火焰温度的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哪一部位?
假想猜测:A、焰心B、内焰C、外焰
设计方案: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的情况。
提示学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可将干而冷的烧杯换成用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少别或将上一步中的烧杯取下,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用品
仪器
小刀、烧杯、镊子、
药品
蜡烛、澄清的石灰水
其它
火柴、小木条、学案、课件等
环
节
教学问题
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
景
导
入
问题1: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自主研学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和等,可以,学习的方法并获得。
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是色,味,体(填“液”或“固”),溶于水(填“能”或“不能”),质(填“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填“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水(填“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越多。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的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和。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作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支持燃烧(填“能”或“不能”)。
合作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课本P12~15,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分组实验完成下表。
探究(或实验)报告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和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课本图110,111实验方【交流与思考】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完成。
课堂小结: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2.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环节吗?学以致用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层,最亮,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基础课导学设计)主备:审核:日期: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3、初步学习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寻找结论的感性与理性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级其现象分析第一课时: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11-p13,一、完成填空1、化学是一门以的科学,化学的许多和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学习化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的现象的、和等,可以和化学原理。
二、给每小组展示一根蜡烛,并描述蜡烛的组成和石蜡的重要物理性质。
1、蜡烛是一件物品,它是由和组成的。
2、蜡烛中的石蜡在通常状况下是色、态,硬度,并有特殊气味。
3、把一小块石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石蜡。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可采用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两种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1)石蜡受热,这是什么变化?。
(2)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哪些现象?这一过程又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2、进行图1—10所示的操作,交流讨论火焰的分层和各层的温度高低。
3、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一个烧杯,按图1—11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1);(2)。
根据第二步实验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一种物质是。
4、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现象是,按图1—12所示操作,观察到的现象是。
【思考与交流】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我们应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观察?2、点燃前关注的主要是石蜡的性质,如等。
点燃时和熄灭后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变化,如等。
【自我测评】可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习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填写。
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表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探究实验的名称探究实验的目的:(1)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2)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结论:(1)(2)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自主探究】【阅读课文】p14-p16你能获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信息,完成填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预先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实验现象。
3.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小刀、蜡烛、玻璃导管、水、白纸等。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学生阅读教材12页“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2.燃烧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观察火焰;(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3)燃烧后产生的物质是什么?3.熄灭后:观察现象,并让学生用火柴试着点燃产生的白烟,并注意燃着的火柴不可过于靠近烛芯。
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
(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到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五、安排:1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通过讲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
倾听,理解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视、听、嗅、触。
介绍观察实验的步骤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即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之后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实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体现的性质。
倾听,理解让学生了解正确观察实验的步骤。
创设问题情境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那么关于蜡烛的有关性质你知道哪些呢?引导同学进入本课题探究蜡烛的有关性质。
甲:蜡烛是白色或红色圆柱体的固体。
乙:蜡烛燃烧时会熔化为液态,蜡液流下来之后,又很快凝结为固态。
丙:蜡烛硬度较小,容易切断或折断,且不溶于水……增加同学探究蜡烛有关性质的兴趣、热情。
点燃前取一支蜡烛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儿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操作并记录,然后由同学互相补充自己看到的不同的现象。
让学生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了解蜡烛的有关物理性质。
燃着时:测定三个焰层的温度。
取一只点燃的蜡烛,让同学观察其火焰颜色。
甲:外层为明亮的黄色,内层颜色较暗,中间颜色最暗。
乙:三个焰层颜色不同,那么温度是不是也有区别呢?培养同学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为了弄清同学的疑问,三个焰层的温度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同学可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能得到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五、课时安排:1课时化学实验观察应分三步骤,即实让学生了解正确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质,那:外层为明亮的黄经过讨促使了蜡烛的很快熄灭。
距离定生成物水震荡,观察现象。
氧化碳两种物锻炼学生积极思六、板书设计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白烟1、检验物质燃烧后有水生成: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证明有水生成。
2、检验物质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4、黑烟: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碳(炭黑);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却后形成的石蜡固体。
5、烟:是固体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小液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七、教学反思正确引导学生,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及时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问题和探究目的,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认真填写报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组长签字:
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1.点燃前
[现象]点燃前: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分析]可用小刀切割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结论]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
[现象]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石蜡熔化说明熔点较低。
火柴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燃烧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灭后
[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结论]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利用排水吹气法收 1.空气瓶几乎没有变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备课资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水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小烧杯,仔细观察烧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1.点燃蜡烛时,从点燃前、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水5.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即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所示),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和。
答案:(1)小(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3)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二氧化碳点拨:根据石蜡浮在水面上,可以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由于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首先碳化,不难得出蜡烛火焰的外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另一产物是二氧化碳。
知识点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假设猜想[猜想一]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少。
[猜想二]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猜想三]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实验设计探究[思考] 1.探究氧气的多少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还是燃着的小木条呢?2.我们可以用什么物质来探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3.联系生活常识,如何来验证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少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 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
实验前 实验过程中
实验后
物质原来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物质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等 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2.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察到的实验方法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点 燃 前
观察蜡烛颜色、
状态、形状 圆柱形,乳白
色或红色等,有轻微气味 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 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燃
烧 过 程 中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燃烧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2.取一根火柴梗,
迅速平放在火焰
中约1s-2s 后取出
火柴梗在火
焰最外层的
部位先变黑,
第二层次之,
里层几乎未
变化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
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
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或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熄 灭 后
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课堂讨论
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
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 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归纳总结
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表达式的意义: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发光,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后
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复燃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点燃
(8)表达与交流。
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变化前、变化过程中、变化后 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不足之处 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不服从小组长安排,体现不出小组的团队意识。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的探究(重点)
根据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学习,掌握观察、记录
的方法。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人的呼吸作用是人吸入氧气,将某些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再缓缓的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何不同? 设计方案 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的信息。
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
装置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两种气体均没有颜色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
⑵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②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
瓶内木条燃烧火焰不变②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⑷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块哈气。
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①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变化。
②呼气的玻璃片上有—层水雾。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
课堂讨论 收集呼出的气体时,为什么要让吸入肺内的空气在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呢?
归纳总结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呼出体外,它属于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成功之处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假设,认真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探究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不足之处
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不服从小组长安排,体现不出小组的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