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教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2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3. 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3.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实验室仪器展示、化学知识海报等。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3. 教学课件:化学基本概念、实验操作视频、应用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3. 实验操作演示:展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应用实例分析:介绍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际意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化学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1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1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里是细致的为大家分享的11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篇一初三化学备课时间备课地点接待室参加教师缺席教师无备课内容《自然科学》第六册第一章第四单元:盐的性质备课过程学生基本知识情况分析1、学生在学习过第五册、第六册前面的几节后,对金属的活动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酸、碱的分类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对本单元中盐的分类和化学性质的掌握。
2、学生的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提到的盐和生活中吃的食盐容易混淆。
3、盐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中,盐必须是溶液、金属单质必须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除钾、钙、钠、钡之外是学生较容易忽略的问题。
4、铁元素的变价问题,对于特别是中偏下的同学还需要巩固。
5、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两者都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包括重点、难点、目标达成度等)一、一、基本内容1、重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盐的化学性质;爱国主义和辩证观的情感体验与升华;对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学习对比的实验方法。
3、目标:1)掌握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2)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3)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
4)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具体事例,初步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6)通过铁与硫酸、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树立外因和内因辩证统一的观点;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普遍性。
重点课时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够可另附纸)§ 盐的性质教学目的知识:掌握盐的一些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走进化学世界一. 教材分析《走进化学世界》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本章内容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化学实验和方法的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如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
3.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3.采用案例分析法,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
2.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3.教学设计文档和学生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医疗、环保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
3.操练(15分钟)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2.教学PPT,课堂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2.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化学现象?这些化学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化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通过PPT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通过课堂实物模型或实验演示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化学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
三、化学的发展历程(20分钟)1.通过PPT讲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和现代化学的发展。
2.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化学家和他们的重要贡献,如祖冲之、达尔文、门捷列夫等。
四、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1.通过课堂展示和实例讲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品、日常洗涤剂、药品等。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化学?我们学习化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五、实验操作(25分钟)1.布置一个简单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安全和仪器使用。
3.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化学变化?这个实验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什么关联?六、总结(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多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第一课走近化学世界简单说说,通过性质,我们可以怎么利用发放随材:图示和名称对应的表拿出试管、滴管、量筒、试剂瓶、导管、酒精灯、烧杯、塞子我来演示2个实验,大家从这个实验中,来学习我们正确的实验操作首先要明确做实验的核心“安全”——不要用你的手和舌头触碰到药品那我们其实隐含得提到了,可以用鼻子去闻药品,那么闻药品的正确操作是什么呢?(提问)(二选一)①准备一个小杯子醋,来找个同学来用他说的方法闻闻。
②讲我闻氨气的故事:老师上高中也做实验啊,有一天要做一个氨气的实验,你们以后会遇到,氨气是一种很臭很臭的气体,就是厕所里弥漫的那种味道。
大家自行想象一下,我要收集,我在想,诶,我的这个反应怎么不冒泡泡呢?冒泡泡就是证明你有气体得到了,我就很萌呆得把试管举起来,一般自言自语“咋不反应呢”,一边提鼻子问了一下。
想象一下,早上起床,困得不行,去卫生间做了一些该做的事情,没冲厕所,低头,狠狠得吸了一口气,有多醒脑你懂得。
然后我就头歪眼斜,鼻涕就顺着无知觉得留下来了,一天吃饭都是那味道。
化学老师安慰我说,没事没事,氨气治感冒,通鼻涕。
我以后再也不敢这么闻了。
正确闻气体的方法是,一手拿容器放在鼻子前,一手轻轻煽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子。
E 、固体加热F 、试管干燥放置发放随材:名称正确 注意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 可以用的工具:药匙、纸槽、镊子 关注的点:横放、伸入液体药品的取用紧贴:瓶口和试管口紧贴塞子倒放:防止口被桌面污染,使整瓶溶液污染。
标签冲向手心:在倾倒液体的时候,残留液体很容易顺着瓶口流下,可能污染标签。
注意的点:紧贴,塞子,标签。
用量筒量取液体 倒: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是一样的 同样也是紧贴、塞子、标签读: 水平:视线要与刻度平行竖直:量筒要竖直放在桌子上,不能说拿在手里什么的凹液面:以凹液面最下面的点为基准,读取刻度注意的点:横平、竖直、凹液面用滴管移取液体 竖直: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同学喜欢把滴管歪过来用,可能导致液体接触胶头,污染液体。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2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4. 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性质5.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服和实验报告册。
六、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和浓度的计算2. 酸碱反应及其应用3.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5.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制备和浓度的计算,酸碱反应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服和实验报告册。
九、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 有机合成反应及其应用3.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4. 绿色化学及其应用5.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合成反应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
初中化学教案走进化学世界
初中化学教案走进化学世界
主题:走进化学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2.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化合物、离子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介绍化学中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化合物、离子的概念。
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化学反应,增强实验能力。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1.预习下节课内容:化学中的基本实验操作。
2.完成一份关于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七、板书设计:
化学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特点:实验方法,定量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本概念: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化合物、离子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化学的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
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时,需要更多地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与教材。
4. 生活实例素材。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介绍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让学生明确化学课程的意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实例,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教学、生活实例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化学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3.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 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5. 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在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实验器材、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服、实验安全眼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化学实验:演示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称量、溶解、加热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 化学物质的性质: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如酸、碱、盐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其性质变化。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6. 化学在科技中的应用:介绍化学在新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7. 化学与环境:探讨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2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定律等。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等。
3.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水、空气、酸碱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的魅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化学实验室模拟场景,展示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2.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试剂、仪器、实验视频等。
3.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室分组,每组配备实验试剂和仪器。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化学的基本概念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化学的认识和期待。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化学的基本概念。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走进化学世界的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的精品教案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1.2 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1.3 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能1.4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常识第二章:原子与分子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2 原子间的化学键2.3 分子的形成与性质2.4 气体、液体、固体的性质与结构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3.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4 燃烧反应与能源转换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4.2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4.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4.4 生物大分子与有机药物第五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5.1 化学与健康5.2 化学与日用品5.3 化学与环境保护5.4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化学分析与实验技术6.1 定量分析方法与仪器6.2 定性分析与离子检测6.3 色谱技术与光谱分析6.4 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第七章:化学与材料科学7.1 材料的分类与性能7.2 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性质7.3 陶瓷与玻璃的制备与性质7.4 纳米材料与化学第八章: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工程8.1 化学反应动力学8.2 化学平衡与反应工程8.3 催化作用与催化工艺8.4 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化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9.1 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本质9.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9.3 核酸的化学与生物学意义9.4 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化学前沿与探索10.1 化学键理论的进展10.2 材料化学的新发展10.3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0.4 化学科学的未来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基础知识难点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点包括实用性、创造性、精确性和系统性。
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验证等,实验技能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原子与分子难点解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1.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一化学研究的内容的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可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一些事实材料或结合一些其它的材料加以突破,以达到初步理解程度。
2.了解化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题的又一重点。
可通过设计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观看录象、欣赏图片,开展介绍化学史实、化学成就和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等活动,达成此目标。
课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写一篇有关化学重要性认识的文章,加以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或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激趣法直观感知法讲述与谈话法仪器准备:1.试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烧杯石棉网坩埚钳2.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纯碱食醋镁带蜡烛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3.与教材匹配的图片、录象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实验激趣1.教师引言: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学到许多更加新颖而且非常有用的东西,使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每天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你能说一说你身边现有的物质是何种材料?在自然界中本身就有呢还是经人制造的?(学生说出学习用具、衣服、桌子、玻璃、铁等金属制品),所有这些都与化学有关,化学简直就象如来佛的手掌一样,大到无边,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化学。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图1—1,使学生明确我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都与化学密不可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师板书课题。
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说出有关现象,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在化学世界里,物质的变化真是奇妙无比,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大胆说出来。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2)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走进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集气瓶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变化的图片,如烟花绽放、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化学这门学科。
(二)讲授新课1、化学研究的对象(1)讲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衣服的洗涤、食物的消化等,让学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化学实验(1)介绍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质的变化,获取化学知识。
(2)讲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包括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以及观察物质在实验中的变化,如是否产生新物质、能量的变化等。
(三)实验探究1、蜡烛燃烧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包括火焰的颜色、分层情况等。
(2)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自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资料搜集、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3.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2.初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白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一、导入新课[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化学老师,也是你们走进神奇化学世界的引路人,为了祝贺我们在座的同学顺利地由初二荣升初三,我想为大家献上一杯红酒表示我的祝贺。
(演示:清水变红酒。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天气这么热,我想同学们夏天最喜欢喝的还是汽水吧,因为我自己现在就很想喝。
走进化学世界的精品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的精品教案走进化学世界的精品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九年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九年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2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实验等方法探究化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溶液等。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3.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颜色的变化、气体的产生与检验、沉淀的形成等。
4.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酸、碱、盐、氧化物等。
5. 化学安全与环保:实验室安全规则、废弃物的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现象。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试剂、药品等。
2. 教学课件、教案、实验报告模板等。
3. 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2. 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5. 学生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第1周:化学基本概念介绍与物质分类第2周:元素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第3周: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第4周:溶液的制备与浓度计算第5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七、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讨论与分析:学生之间交流实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化学在现代科技、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板书]1、熔点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板书]2、沸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
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习题1、2、3、4、5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1、熔点2、沸点3、密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l-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引导发现)[播放录像]: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后,分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l.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深入探究[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活动与作业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