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合集下载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为了巨大的损失。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每一个学校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校防震小常识,希翼能够匡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

一、1.1 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每一个学校都应该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预案内容应包括地震发生时如何疏散学生、如何组织救援、如何与家长沟通等方面的细节,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1.2 学校地震演练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是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对地震的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摹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们了解如何正确疏散、逃避、求救等行为,提高他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1.3 学校建造结构检查学校建造的结构是否坚固也是防震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学校应定期对建造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建造物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减少地震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二、学生个人防震小常识2.1 学生应急包准备学生在学校应准备一个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药品、手电筒等必备物品。

在地震发生时,学生可以迅速找到应急包,以确保自己在灾害中有足够的生存物资。

2.2 学生疏散技能学生应了解学校的疏散路线和安全点,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学生还应学会如何正确的逃避掩护,避免受到地震引起的物品伤害。

2.3 学生求救技能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浮现各种难点和危(wei)险,学会如何向周围的人求救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发送求救信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静,并向教师或者其他人员求救。

三、教师防震小常识3.1 教师指导学生疏散在地震发生时,教师应镇静、有序地指导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

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校的疏散路线和安全点,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以提高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3.2 教师急救知识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及时为受伤学生提供急救。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防震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学校防震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

二、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和成因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是由地壳内部岩石断裂和移动所引起的。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构造变动和岩石应力释放等。

2.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常用里氏震级或地震烈度来表示。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通常位于地壳深处。

3. 地震的破坏性地震的破坏性取决于震级、震源距离、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因素。

较大的地震可能引发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灾害。

三、学校防震措施1. 建筑物抗震设计学校建筑物应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建筑物的主要抗震措施包括加固墙体、设置抗震支撑、使用抗震材料等。

2. 室内安全措施学校室内应设置牢固的家具和设备,避免其在地震时倒塌或滑动。

教室内应定期检查电线、煤气管道等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室外安全措施学校室外应设置避震设施,如避震墙、避震沟等,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学校操场等开放空间应设置疏散标识和避难点,方便学生在地震发生时迅速疏散。

4. 应急设施和器材学校应配备应急设施和器材,如应急灯、应急通讯设备、急救箱等。

这些设施和器材能够在地震发生后提供必要的救援和帮助。

四、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的制定学校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流程。

预案应包括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应急通讯和疏散路线等内容。

2. 应急演练学校应定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演练过程中可以模拟地震发生,让师生学会正确的疏散和自救方法。

3. 灾后救援和恢复学校应组织教职员工进行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

包括对受伤人员的救治、建筑物的检查和修复、学生心理疏导等。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背景介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因此学校的防震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以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地震的定义和危害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引起地表的震动。

地震会造成建造物崩塌、道路损坏、火灾、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三、学校防震措施1. 加强建造物的抗震能力:a. 学校建造应符合抗震设计标准,确保建造物在地震中能够承受较大的震动。

b.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造物,确保建造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c. 在学校建造物的重要部位设置支撑结构,以增加建造物的稳定性。

2. 防震教育和演练:a. 学校应定期开展防震教育活动,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普及地震知识和应对技能。

b. 组织定期地震演练,让学生和教职员工熟悉应对地震的正确方式。

3. 安全避险区域的设置:a. 学校应根据建造物的结构特点和安全要求,确定安全避险区域。

b. 安全避险区域应远离玻璃、大型家具等易造成伤害的物品,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紧急疏散预案:a. 学校应制定紧急疏散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疏散路线和集合点。

b. 学校应组织定期疏散演练,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疏散效率和自救能力。

五、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 保持镇静:a.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

b. 尽量避免在地震发生时进行室内外的挪移,以免受到物品的伤害。

2. 寻觅安全避难点:a. 尽量选择坚固的家具或者墙角作为避难点,以减少物品对身体的伤害。

b. 避免躲藏在易崩塌的家具下或者挨近易碎玻璃等危(wei)险物品。

3. 保护头部和颈部:a. 使用双手保护头部和颈部,以减少头部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b. 尽量逃避悬挂物品,以免被物品砸伤。

4. 避免使用电梯:a. 地震发生时,不要使用电梯,以免被困或者发生意外。

b. 选择使用楼梯进行疏散,注意安全。

5. 疏散时保持秩序:a. 在地震发生后,按照学校制定的疏散预案有序疏散,避免拥挤和混乱。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在当前社会,地震频繁发生,学校防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因此,学校防震小常识是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了解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的危害、学校防震措施、学生应急知识、教师应急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的危害1.1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导致人员伤亡。

1.2 地震会引发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增加伤亡人数。

1.3 地震会导致道路损坏、交通中断,影响救援工作。

二、学校防震措施2.1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防震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2.2 学校应定期组织防震演练,提高师生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2.3 学校应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施建设,确保师生的安全。

三、学生应急知识3.1 学生应学会正确的躲避姿势,如躲在桌子底下保护头部。

3.2 学生应了解学校的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3.3 学生应保持冷静,听从教师和救援人员的指挥,不慌不乱。

四、教师应急教育4.1 教师应定期进行防震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

4.2 教师应熟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3 教师应在发生地震时冷静应对,保护好学生的安全。

五、家长的配合5.1 家长应关注学校的防震工作,积极配合学校的防震演练和教育工作。

5.2 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自救和互救,提高孩子的防震意识。

5.3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校的防震情况和应对措施。

总而言之,学校防震小常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重要知识。

只有通过加强防震意识、提高自救能力,才能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学校防震工作,共同努力,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校园防震知识点总结

校园防震知识点总结

校园防震知识点总结一、地震的原因及危害1. 地震的原因: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断裂或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通常由地壳运动导致的能量释放所引起。

2. 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桥梁等建筑物倒塌,引发山体滑坡、地面液化、海啸等多种灾害,危害严重。

二、校园地震灾害应急预案1.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熟悉预案内容,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2. 学校应设置安全疏散标识,规划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排查和检查,确保通道畅通。

3. 教职员工和学生应熟悉学校各种救援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如灭火器、应急箱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地震前的预防措施1. 教育宣传: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员工地震防范意识,掌握地震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隐患排查:学校应定期对校园建筑、设施进行隐患排查,及时修缮处理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3. 防震设施:学校应安装地震感知器、消防器材等防震设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及时报警和处理。

四、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采取避险措施:地震发生时,要尽量迅速寻找可避难的地方,如坚固桌椅下、门框旁、墙角等处。

2. 疏散逃生:地震发生后,要迅速有序地疏散逃生,避免发生踩踏等意外事故。

3. 安全疏散:学校的师生员工要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逃生路径和方法进行疏散,避免混乱。

五、地震后的安全处理1. 保持冷静:在地震发生后,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2. 逃生自救:要注意寻找逃生通道和自救方法,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应急救援:地震发生后,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确保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六、加强家庭与学校的防震意识教育1. 家庭防震意识:家长要积极开展家庭防震意识教育,指导孩子学会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 学校防震教育:学校要将地震防范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要给学生普及地震防范知识。

总结:地震是一种毫无预警的自然灾害,对学校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

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

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大全地震的发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如果遇到地震,一定要有记住逃生办法。

1、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直接冲出房屋,应躲在坚固的床或者桌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切记要远离窗户。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去,为避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3、在公众场所遇到地震时,大众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甚至发生踩踏事件,这时需要有序撤离,不要乱跑乱窜。

总之一定要牢记这四大常识:大地震时不要急、人多先找藏身处、远离危险区、被埋要保存体力。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是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等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

2、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山崩危险注意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

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地震户外避难建议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JC 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作为一个学校,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学校防震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和防震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壳发生断裂引起。

地震的原因可以是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2. 地震的分类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发生在地壳表层,通常破坏力较强;中源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层,破坏力适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地壳深层,破坏力较弱。

3.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是里氏震级。

震源深度指的是地震发生的深度,深浅不同会影响地震的破坏程度。

三、学校防震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的制定学校应制定详细的防震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预案需要包括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应急通讯设备、疏散路线、避难场所等内容。

2. 防震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防震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演练内容可以包括疏散逃生、避难场所选择、急救措施等。

3. 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学校应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地震局、消防局等。

在发生地震时,可以及时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援助。

四、学校防震设施1. 建筑物的防震设计学校建筑物的防震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采用抗震结构和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防震设备的安装学校应安装地震预警系统、防震减灾设备等,以提前预警并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3. 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学校应合理规划疏散通道,确保师生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同时,学校应设立安全的避难场所,提供临时的食品、水源和医疗设施。

五、学校防震教育1. 学生的防震教育学校应开展地震安全教育,向学生普及地震的基本知识、应对技能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2. 教师的防震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防震培训,提高教师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安全。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学校作为人群聚集的场所,防震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和防震措施等。

二、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由地震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地震的原因主要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断裂和滑动。

2.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地震的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地震深度越浅,对地表的破坏力越大。

3. 地震的破坏性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地震波传播路径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破坏越严重。

三、学校防震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学校防震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师生撤离和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是学校防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学校应根据地震风险评估和校园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预案。

预案中应包括组织机构、任务分工、避险场所、撤离路线、紧急联系方式等内容。

预案定期演练,以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3.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防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地震知识,提高他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可以通过讲座、演练、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四、学校防震措施1. 建筑物的防震设计学校建筑物的防震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抗震性能等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2. 避险场所的设置学校应设置安全的避险场所,如开阔的操场、体育馆等。

避险场所应远离玻璃、墙体等易破裂和坍塌的物体,以保证师生的安全。

3. 撤离路线的规划学校应规划合理的撤离路线,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撤离路线应清晰明了,设置标识和指示牌,以便师生能够迅速找到撤离路径。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给学校带来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学校需要制定有效的防震措施,并普及防震小常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引发地壳的震动。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对于学校的防震工作至关重要。

1.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地壳的断裂。

当板块发生位移时,会引发地震。

2.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的震级是用来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震级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地震的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地点,通常位于地壳深处。

3.地震的破坏性:地震的破坏性取决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因素。

较大的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等严重后果。

三、学校防震措施为了降低地震对学校的破坏和伤害,学校应采取以下防震措施:1.建筑物结构设计:学校建筑应符合抗震设计标准,采用抗震设备和材料,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有足够的稳定性。

2.室内安全措施:学校应加固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重要场所的建筑结构,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在地震时有安全的避难场所。

3.疏散通道和标识:学校应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和标识,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4.应急设备和物资:学校应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资,如急救箱、灭火器等,以便在地震后提供紧急救援和基本生活保障。

5.定期演练和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地震演练,让学生和教职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和逃生技巧,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四、学校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学校应急预案:1.地震发生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校领导组织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处置。

2.教师应带领学生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前往安全地点,如操场或开阔地带。

3.学校应按照预案要求组织救援和疏散工作,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4.学校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报告地震情况和学校的安全状况。

防震减灾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必备知识

防震减灾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必备知识

防震减灾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必备知识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地普遍设立了防震减灾教育日。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将地震防范和应对措施向学生进行广泛宣传,让孩子们了解地震的危害性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以下是中小学生在防震减灾教育中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

1. 认识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所引起。

地震会造成地面晃动、破坏建筑物,并可能引发火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学生们应该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和危害,明白它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2. 预防地震虽然我们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

在学校和家庭中,安装地震报警器、地震灾害应急包等设备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并做好应对准备。

此外,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构造牢固,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地震。

3. 逃生自救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生安全。

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如床下、桌子下等坚固的避难点。

切忌躲藏在易倒塌的家具旁边或靠近玻璃等危险地带。

在逃生过程中,要迅速、有序地离开建筑物,遵守教师或指挥员的指示。

4. 地震后的应急救治地震过后,可能会发生人员伤亡和家园破坏的情况。

因此,孩子们应该学会急救知识,如如何处理轻伤、骨折、出血等常见伤病。

另外,学生们应配合救援人员的工作,保持耐心、安静,用手电筒等信号工具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

5. 恢复重建地震过后,灾区需要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打扫废墟、搜救失踪人员等。

他们还可以通过捐款等方式,为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那里的人们早日重建家园。

总结起来,防震减灾教育对中小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预防措施、学会逃生自救和应对地震后的应急救治,孩子们可以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为灾区提供帮助。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引言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学校安全构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学校防震工作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建造物结构、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危(wei)险场所和物品管理五个大点阐述学校防震小常识。

正文内容:1. 建造物结构1.1. 建造物的抗震设计:学校建造物应符合抗震设计标准,包括地基处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1.2. 楼层和墙体加固:对老旧楼层和墙体进行加固,确保其抗震能力,如加装钢筋、加固墙体等。

2. 应急演练2.1.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流程。

2.2. 定期组织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2.3. 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确保学校内部有清晰的疏散通道和安全的避难场所,方便人员疏散和集结。

3. 安全教育3.1. 地震知识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地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地震安全意识。

3.2. 应急技能培训:开展地震应急技能培训,包括疏散、救援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3. 家庭防震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防震知识,促进家庭防震意识的提高。

4. 危(wei)险场所和物品管理4.1. 安全巡查: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并及时处理危(wei)险场所和物品,如疏散通道阻塞、易碎物品摆放不当等。

4.2. 紧急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紧急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等,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危(wei)险物品储存:妥善管理危(wei)险物品,避免其对学校安全构成威胁,如化学品、易燃物品等。

总结:学校防震工作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造物结构的抗震设计、定期的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教育、危(wei)险场所和物品的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学校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学校防震工作的推进,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保驾护航。

校园防震减灾知识

校园防震减灾知识

校园防震减灾知识
校园防震减灾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预警时,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惊慌失措。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2.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撤离时要走安全通道,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3.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 避开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女儿墙、高门脸、雨棚等高处建筑设施;避开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危险场所。

5. 遇到余震时,要保持镇定,听从指挥,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6. 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其他危险物,尽量寻找开阔的地方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防震减灾知识,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地震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背景介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员集聚地,必须具备一定的防震常识,以提高师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技巧。

本文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以提高学校师生的地震应对能力。

二、学校防震小常识1. 学校防震演练学校应定期进行防震演练,以增强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演练的内容包括:地震警报的响起,师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其他安全避难点,保护头部,避免受伤,等待救援。

演练过程中,应注意组织有序、迅速到位,模拟真实情况。

2. 安全避难点学校应明确室内和室外的安全避难点,并在显眼位置标示出来。

室内安全避难点可以是课桌下或墙角,室外安全避难点可以是空旷的操场或开阔的场地。

师生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安全避难点,保护头部,避免受伤。

3. 安全疏散通道学校应设置合理的安全疏散通道,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避免堵塞。

学校还应定期检查通道的状况,确保其安全可靠。

4. 灾后应急包学校应配备灾后应急包,包括食品、水、医疗用品、应急药品等。

师生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利用这些物资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直到救援到来。

5. 灾后救援学校应与当地政府、消防部门等建立紧密联系,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学校还应组织师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基本的救援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救能力。

6. 灾后心理疏导地震对师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学校应设立心理疏导室,为受灾师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7. 防震设施建设学校应根据地震区域的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防震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包括加固校舍、设置防震支撑系统、增加避震装置等,以提高校舍的抗震能力。

三、结论学校防震小常识对提高学校师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技巧至关重要。

学校应定期进行防震演练,明确安全避难点和疏散通道,配备灾后应急包,与相关救援机构建立联系,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并加强防震设施建设。

校园安全教育防震知识

校园安全教育防震知识

校园安全教育防震知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校园安全和学生的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震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校园安全教育中的防震知识必不可少。

本文将重点介绍校园安全教育中的防震知识,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地震应对能力。

一、地震的危害和成因地震是地壳发生抖动的现象,其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地震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财产的损失,还可能伤及师生的人身安全。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球板块运动、断层滑动和火山活动等。

了解地震的危害和成因,对于预防和应对地震至关重要。

二、室内地震应急措施1. 躲避桌下: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桌子下或墙壁旁,保护头部和颈部部分。

2. 远离玻璃和易倾倒物品:地震发生时,人们应尽量远离窗户、玻璃和易倾倒的家具,以避免受伤。

3. 稳定身体姿势: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采取"跪下、蜷缩、用手保护头部"的预防姿势,以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对身体的伤害。

4. 疏散逃生:地震后,如果建筑物存在严重损坏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师生应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开放、宽敞的地方,以确保人身安全。

三、校园地震预警系统校园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自动监测地震波,及时发出警报的设备。

校园地震预警系统可通过声音、灯光等方式提醒师生地震即将发生,从而提供宝贵的逃生时间。

学校应安装和维护地震预警系统,确保有效地震预警和安全疏散。

四、地震演练和培训通过定期地震演练和培训,可以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救援队伍或相关部门,进行模拟地震情景演习,以让师生熟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此外,可以组织地震防护知识培训讲座,提高全校师生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五、校园建筑物的地震防护设计为了增强校园建筑物的地震防护能力,学校应注重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抗震设备的安装。

合理选用材料,加强结构连接件的设计,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一定的抵抗力。

此外,校园内的电线、煤气管道和其他设施应定期维护,并进行地震安全检测,以确保师生的安全。

防震减灾内容大全

防震减灾内容大全

防震减灾内容大全1.避震原则:保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2.室内避震要点: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如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

要注意远离灯具等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也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更不要跳楼逃生。

3.室外避震要点:应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在易燃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若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或大树旁、电线电缆下。

4.在学校避震: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5.有效避险姿势: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6.一旦发生火灾,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时讲清失火地点、起火物质、火势大小、人员被困等情况。

7.发生火灾时,如果已经明确起火点,并且火势不大尚未造成很大威胁时,可以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灭火。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安全!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务必立即自救逃生。

8.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保持镇静,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

9.将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盖在身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或弯腰前进,以防烟雾中毒。

10.逃离火灾现场时,要沿着标有“安全出口”的通道逃生,高楼逃生时要使用楼梯,切忌使用电梯逃生11.若不具备出门逃生条件,则在室内躲避,用湿透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不断泼水降温,暂时抵挡住火势。

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_校园防震安全常识

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_校园防震安全常识

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_校园防震安全常识 地震造成灾区⼤部分学校建筑坍塌,使成千上万的学⽣活埋于学校废墟中,校园防地震教育⾮常重要,那么你对学校防地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校园地震的预防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以⾃⼰的⼒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和饮⽔,以每⼈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些防灾⽤品,如防灾头⼱、⼿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机等以及⼀些逃⽣⽤具,如⽑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们总是最⼤限度地利⽤空间(如棚、架、搁板)。

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们对⿊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理上增加了压⼒。

因地震⽽停电是不奇怪的,⿊暗中就是在⾃⼰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电筒随时带在⾝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型的收⾳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地震平息后,⾸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的问题。

这种场合,⽔道断⽔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些应急的饮⽤⽔。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的现⾦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们总喜欢把急救⽤具藏在某⼀⾓落,或不起眼的地⽅,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

8、地震时,穿⾼跟鞋对避难百害⽽⽆⼀利。

平时应穿或备⽤跑得快、耐⽤、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跟鞋绝对不⾏。

校园地震逃⽣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措⼿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引言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学校防震小常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本文将从地震的原因、地震的影响、学校防震措施、地震逃生技巧以及地震后的应对措施这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学校防震小常识。

一、地震的原因:1.1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不断运动,造成地壳的应力积累。

1.2 断层活动:构造板块之间的断层发生滑动、错动等活动,引发地震。

1.3 火山喷发:火山活动会产生地震,尤其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

二、地震的影响:2.1 建筑物破坏:地震震源附近的建筑物容易受到破坏,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2 地面裂缝:地震会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增加逃生的困难。

2.3 地质灾害: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三、学校防震措施:3.1 建筑物抗震设计:学校建筑应采用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地震力。

3.2 应急疏散通道:学校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保证学生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3.3 防震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地震防灾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地震逃生技巧:4.1 寻找安全避难点:在地震发生时,学生应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玻璃窗等危险区域,寻找桌子、门框等坚固物体下方避难。

4.2 保持冷静:在地震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听从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指挥。

4.3 注意逃生顺序:学生应按照逃生顺序有序疏散,不要拥挤、推搡,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地震后的应对措施:5.1 留在安全地带:地震过后,学生应暂时留在安全地带,等待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指示。

5.2 注意余震:地震后可能会有余震,学生应警惕余震的发生,保持警惕。

5.3 救援求助:如果有人员受伤或被困,学生应及时向教师和工作人员求助,尽量保持安全和稳定的状态。

结论:学校防震小常识对于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作为学校,我们要重视防震工作,做好防震准备,保障师生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学校防震小常识,包括地震的原因、地震的预警、学校防震准备和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二、地震的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地球的地壳由板块构成,当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深处,震源周围的岩石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波。

三、地震的预警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分钟发出警报的系统,可以匡助人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学校可以安装地震预警系统,当地震预警信号发出时,学校可以迅速组织师生进行疏散和避险。

四、学校防震准备1. 防震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防震演练,让师生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避险场所。

演练时要注意组织有序,避免踩踏事故发生。

2. 安全通道:学校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通道应宽敞、璀璨,并保持畅通无阻。

3. 避险场所:学校应设置多个避险场所,如开敞的操场、体育馆等,供师生避险。

避险场所应远离高大建造物、电线杆等潜在危(wei)险物。

4. 防护设施:学校应安装防护设施,如抗震支撑、防震减灾装置等,提高建造物的抗震能力。

5. 应急物资:学校应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医药品等,以应对地震发生后可能浮现的紧急情况。

五、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措施1. 保持镇静:地震发生时,师生应保持镇静,避免惊慌失措。

2. 就地避震:如果无法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师生应迅速找到坚固的桌子、床铺等,躲到桌子下或者床底,保护头部和颈部。

3. 迅速疏散:当地震住手后,师生应迅速疏散到开阔地带,远离建造物、电线杆等潜在危(wei)险物。

4. 救援求助:如果有人被困,师生应及时向教师或者其他救援人员求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相关部门求助。

5. 保持通讯:地震发生后,通讯设施可能受到影响,师生应保持手机电量充足,与家人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的救援信息。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随着地震频繁发生,学校防震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因此,学校防震小常识是每个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了解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学校防震的小常识。

一、学校防震基础知识1.1 学校防震演练的重要性- 学校防震演练是提高学生和教师应对地震的能力的有效方式。

- 通过定期演练,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熟悉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逃生和自救措施。

- 演练可以提高学校整体应急响应的效率,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1.2 学校防震建筑要求- 学校建筑应符合地震安全设计标准,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结构,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 学校应建立地震疏散通道和安全避难点,方便学生和教师在地震发生时迅速疏散。

1.3 学校防震设备和物资准备- 学校应配备地震预警设备,及时发出地震预警信号。

- 学校应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医疗用品等,以备地震发生时使用。

- 学校应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各部门的应急职责和协作机制。

二、学生防震自救常识2.1 学生应急逃生技巧- 学生应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如躲避掩护、迅速疏散等。

- 学生应避免在地震发生时恐慌,保持冷静,听从老师的指挥。

- 学生应避免在地震发生时乱跑,以免造成踩踏伤害。

2.2 学生自救常识- 学生应了解自救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正确避险、如何自救等。

- 学生应随时保持警惕,发现地震前兆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 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应急物品,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2.3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会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学校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 学校应建立心理援助机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三、教师防震教育责任3.1 教师防震知识培训- 教师应接受地震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 教师应熟悉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一、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外部被称为地壳,它被分为几个大板块,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造成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地震可能会引发以下危害:1. 建筑物倒塌或损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地面裂缝和滑坡,造成道路和交通中断。

3. 地震引发的海啸可能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 火灾和爆炸可能由于地震造成电力和天然气管道的破坏。

三、学校地震防护措施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学校应采取以下地震防护措施:1. 建筑物结构设计:学校建筑应符合地震安全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一定级别的地震。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应经过专业评估和检测。

2. 紧急疏散计划:学校应制定详细的紧急疏散计划,并进行定期演练。

疏散计划应包括指定安全区域、疏散路线和疏散顺序等信息。

3. 安全设施和装备:学校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这些设施和装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

4. 教育和培训: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防护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师生的地震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防护措施宣传:学校应定期向师生和家长宣传地震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家的地震防护意识。

四、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当地震发生时,学校师生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1. 保持冷静: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

2. 就地避震:迅速找到安全的位置,如桌子下、墙角等,保护头部和躯干。

3. 远离危险物品:迅速远离易倒、易碎或其他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

4.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应避免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楼梯进行疏散。

5. 疏散到安全区域:按照学校的紧急疏散计划,有序地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区域。

6. 注意安全顺序:疏散时应保持队形,遵守疏散顺序,避免踩踏和混乱。

7. 避免返回建筑物:在地震后,应避免返回建筑物,等待救援人员的指示和安排。

五、地震后的安全检查和救援地震发生后,学校应采取以下安全检查和救援措施:1. 安全检查:在地震后,学校应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潜在的危险和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最新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大全
一、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

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

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

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
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
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
练习等。

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
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
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三、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2.采取正确的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
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躲避时要低头,
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
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
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
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
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

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的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