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挑战西方影响中国能源格局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关系到生态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正常生活,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一旦石油能源安全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必要深思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设想可行的对策。
根据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进出口量、开发情况及消耗情况,我认为我国石油能源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风险:一、我国石油已探明储量相对较少,人均占有量少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且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但在这些能源中煤炭占主导地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是少之又少,加之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占有量更是微不足道。
根据《油气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04亿吨,而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仅为27.88亿吨,居世界第13位,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20年后可能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统计表明2012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4.9亿吨,同比增4.7%,石油净进口量达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石油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地。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中东、独联体、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国际原油主要出口地区,而沙特、伊朗和俄罗斯是位居前列的原油输出国。
一旦有关国家政权更替、政局动荡,我国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石油安全的风险系数将随之攀升。
而美国原油进口中,约70%来自来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等西半球,约30%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
相比美国我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
当前,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已经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自由贸易量不足总产量的50%,进口需求不可能无限得到满足。
伊朗局势前景走向及其影响分析
议 :在 国家层 面上 ,密切跟踪伊 朗局 势变化 ,加 强危机预 警和应对能力 ; 在企 业层 面上 ,灵活调整应对策略 ,努力保证 国内油气平稳供应 。
关键词 伊朗局 势 美国 制裁 中东战略 国际油价 对 策建议
酋 、阿曼 、卡塔尔 、巴林六个海湾君主国的安全事 取 代 亚太 经 济 合作 组 织 ( E )以及 “ 0+ AP C l 关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也是美国维护海湾及 中东 1 、 “0 ”东亚 自贸区等 ,掌控亚太区域经 ” 1 +3 秩序的保障线 。四是经济利益 。中东国家大部分十 贸合作主导权 ;另一方面 ,美 国 “ 军事战略” 新 分富有 ,已经发展成为—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商品和 宣称不再 同时进 行两场大 的战争 ,而是要集 中精
后 ,一些 产 油 国基 于 自身 经济 实 力 的提 升
和 地缘 政 治方 面 的考
2 1 .—2 国际石油经沸 o2 1
. 7
视
点 V E OIT IWP N
事战略的近期 目标 。
备 。从 当前形 势看 ,美军 及 其盟 友对 伊 朗核 设
4 美 国等西方 国家试 图加强对 中东地缘局 势 施 实施 有 限军 事打 击 的可 能性 较 大 ,而对 伊 朗 .
源 。二是 国家安 全利益 。主要体现在美 国提 出的 亚太地 区新 兴经济体 陕速崛起 ,成为世 界石 “ 遏制激进民族主义国家的挑战 、防 止大规模杀伤 油 需求增 长的主要动力 。在此背景下 ,美 国抓 紧 性武器扩散 、打击恐 主义活动”等方面 。三是中 战略东移 ,一方面 ,越来越多地介入亚太 事务 , 东主要盟国的安全 。以色列和沙特 、科威特、阿联 想 通过 《 跨太平 洋战略经 济伙伴协定 》 ( P T P)
伊朗核问题的影响及中国石油的机遇与挑战
险 区。 因 此 ,总 的来说 ,虽 然 美 国制 裁措 施对 中
国能源 行业 制 约力 不强 , 投 资进 入极 高风 险期 。 但
截止 2 1 0 1年 1 0月 ,CNP C在伊 朗共 获得 4 个项 目 ( 朗 3区块 、阿扎德 干 、Ml 伊 S及南 帕 斯 ) , 累计 区块 面积 9 5 7 4平 方公 里 ,石 油 地质 储 量 约
名体
B L E ARU NE T等 ,2 0 S F 0 3年 以来 ,其年 度 投 资 数据 均 呈现逐 渐 递减 的态势 。 同时 ,由于 美 国 对
于 伊 朗 的制 裁 ,导 致 R P OL H L 、T AL E S 、S E L OT
一
伊 朗核 问题 推 上前 台。伊 朗 自两 伊 战争 后 一直 受 到 以 美英等 西 方 国家 为首 的 国际社 会 的制 裁 ,而 获 得核 武 不仅 被他 们 视 为政 治 杂 耍 的 强 力支 撑 ,
,
伊 朗核 问题对 中国石油的影响分析
为 了保 障我 国的石 油安 全 ,最 大 限度 的减 少
头 ,而 国 内经济 形势 的恶 化又 急 需 一场 战 争来 提 震 经济 和 转移 国 内注 意 力 ,这就 不 难理 解 为什 么 美 英在 利 比亚 战争 刚 刚结 束之后 就 迫 不及 待 的把
军事 专 家 的分析 , 以伊 朗 的地 理 位 置和军 事 实力 ,
他 是 有 能力 做 到 的。而 中东 是 我 国最 大 的石油 进
观察 与思考
伊 朗核 问题 的 影 响 及 中 国石 油 的机 遇 与挑 战
◎ 刘孝成 王怀德
【 摘
要】 近年来 ,伊 朗核 问题 迅速升 温 ,已经 演 变成 继朝 鲜核危机 之后 又一世 界性核 热点。作 为
中国经济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中国经济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对全球各个领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能源市场。
中国的能源需求庞大,对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各类能源的消费量都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能源政策的变化都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居于全球首位,其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消费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对全球能源供应和价格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石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使得其对全球石油市场的需求急剧增长。
中国近年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原油需求量也不断攀升。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油价形成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使得石油市场更加波动和不确定。
中国的经济情况和需求变化都对全球能源供应链构成了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对能源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政府出台的能源政策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格局和价格都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中国加强对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通过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发展,中国能源市场对于这些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稳定性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全球能源市场有着稳定性的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较为稳定,长期的能源需求增长带来了市场的可预测性。
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为各国能源资源供应国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增强了能源合作和供需关系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能源政策的调整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其需求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能源市场的供需格局和价格。
中国的经济稳定性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也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对正确把握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地挑战
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导言:1、为什么讲能源这个问题呢?能源,作为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社会越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就指出:“能源是无可替代的,现代生活完全是架构于能源之上,虽然能源可以像任何其他货物一样买卖,但它并不只是一种货物而已,而是一切货物的先决条件,是和空气、水、土同等重要的要素。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比如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
可以说,世界能源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或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等多层面的战略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更是一个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时代命题。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2、介绍知识点:(1)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包括了能源供需情况如何、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的现状当中就不得不提系能源的发展情况、世界大部分能源被谁所控制着)。
(2)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西亚北非动荡对于国际油价稳定、能源供应安全的影响;日本核事故对于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的影响)(3)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
(石油价格是否仍存在上涨压力;天然气的发展前景如何,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以及世界各国对于南海和北极这个新的能源产地其争夺情况又是如何)(4)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地区动荡对我国的影响;核能发展的政策)(5)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方案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情况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经济中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再是孤立的。
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其中最显著和重要的一种趋势之一。
如今,原油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影响,其中的一个主要受影响者就是中国。
本文将探讨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1. 通货膨胀中国进口大量原油,因此在全球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中国的能源成本也会随之变化。
如果原油价格走高,这将导致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增加。
高油价意味着运输成本和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特别是在能源密集型行业,如电力、石化、化工制品和钢铁等行业,通胀风险会更高。
2. 经济增长放缓能源密集型行业对原油的需求很高,如果原油价格上涨,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使这些行业的成本增加,从而使这些行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难以承担,这将导致银行借款增加,借贷风险提高,为这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 企业盈利减少中国高达80%的计算机零部件是进口的。
由于中国进口了大量原油,当原油价格波动时,出口企业的盈利会受到影响。
原油价格增加,运输成本以及其他生产成本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生产利润减少。
此外,能源密集型行业(如汽车、化学、冶金、石油和石油化工等)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减少企业盈利。
三、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正面影响1. 增加中国能源生产的可靠性中国拥有巨大的储量,通过加强探险和开采,中国可以确保自己对本国能源的依赖程度。
在提高这种依赖度的同时,中国还可以利用这种能源的稳定供应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2.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原油价格波动对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面对原油价格波动时,中国可以进一步改善并扩大其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这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 带动基础建设中国国内的能源生产受益于当前的原油价格波动。
中国可以积极开发其国内的能源产业,特别是在天然气和太阳能等领域,以便实现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
全球能源市场对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战略
全球能源市场对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战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能源需求不断攀升,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全球能源市场对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战略。
一、全球能源市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对中国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进口依赖度高。
中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和资源的短缺导致了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高度依赖。
中国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任何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都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如果一些重要的能源出口国发生政治动荡或战争,将会导致能源供应的中断,从而对中国造成极大的能源安全风险。
其次,全球能源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
能源价格的上涨不仅会导致中国能源进口成本的上升,还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对国内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能源价格波动还可能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挑战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最后,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推动中国加大资源外交力度。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竞争,通过与能源供应国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能源资源开发、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方式,确保自身能源供应的稳定。
中国还通过投资海外油气田和购买海外能源公司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安全水平。
二、全球能源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
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
能源市场价格波动会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不稳定,从而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形势产生影响。
其次,全球能源市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崇和发展,中国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和研发。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伊朗实施的能源+金融制裁行动是一种全新的制裁方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将能源和金融领域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制裁手段。
此外,美国还将制裁范围扩大到了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即使是与伊朗没有直接经济往来的国家,也可能会受到制裁的影响。
这一制裁行动的新特点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二、新制裁行动对全球油价的影响
新制裁行动是否会引发全球性油价暴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其石油产量的减少必然会对全球油市造成一定的冲击。
此外,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可能导致市场对油价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全球油价。
三、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面临的风险
中国是伊朗的重要贸易伙伴和石油进口国,因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对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的合法经营可能受到制裁的限制,这将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中国也需要面对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影响,包括可能的油价上涨、贸易限制等。
四、中国应对措施
面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风险。
首先,中国应逐步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寻求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
其次,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
第三,中国应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确保自身的金融利益不受制裁的影响。
最后,中国应积极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保护自身的海外利益。
国际局势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及相关战略分析
续下去 ,油价不断攀升对 中国经济必然会带来 负
面影响 ,进而影 响整个世界经济 ; 同时 ,全球石 油和其他能源市场的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 ,各种
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手段都有可能对 中国能源
需求带来 冲击 ,使得 中国的石油安全进而整个能 源安全面临巨大威 胁。在短期无法改变中国能源 消费和能源结构模 式情况下 ,如何维护中国的石
( 北京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 北京 108 ) 003
[ 摘要]2 1 年 3 以来 ,北非中东 国家陆续出现国内局势动荡和政治危机, 日 01 月 本遭受罕见
地震海啸袭击并引发核 电站事故危机 ,对全球经济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能源供应带来 极大的不确定性。 受此影响, 全球石油价格短期上涨有限, 但价格波动和震荡更趋剧烈 ; 长期上国 际石油消费将持续上升 , 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迅速加大。 石油将 占 中国能源消费的核心, 据 因此 在维护中国石油安全上,需继续坚持 石油进 口地 多样化、协调 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国家利益
2 1 年 3 以来 ,由于国内政治 、经济和民 01 月 生问题和后金融危机全球通货 膨胀压力影 响的扩 散 ,一些北非 和中东 国家陆续 出现 了国内动荡和 政 治危机 ,甚 至爆发 内战。与此 同时 ,日本遭受
经济结构 向消费调 整,对于石油等能源类产 品的 需求将大大上升,在 国内石油开采量下 降的情况
长 5 桶 /日,达 到 约 30 桶 ,日,占全球 石 O万 00万 油 供 给 的 3% ; ,M 4 【 , 国际 能 源 署 (E IA)预
测OE P C的有效 开采 能力在 约 4 0 万桶 / 00 日,仍 存在一定供给空间,因此可以预见 ,长期 上从 经
浅谈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和对策1
浅谈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和对策摘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能源需求增大,能源的利用问题就会产生,根据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从世界能源分布现状分析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如何利用并合理开发,提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能源安全;对策;环境;污染前言:当今世界,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涨。
随着而来的就是能源带来的问题,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存在和潜在的危险。
一、能源安全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19世纪末,煤炭代替薪柴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代替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
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经济安全性,是指通过维持能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相互均衡的状态,在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前提下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
②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即能源的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能源安全首先以“石油危机”的形式出现。
20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主导此前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次性能源主要是分布广泛,储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欧洲工业化先导国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所以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还没有被明确提出。
20世纪七十年代初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短缺和油价暴涨,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工业国打击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的速度不断上涨,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4.3倍。
[1]为了确保既得利益,西方发达国家于1947年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IEA),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了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性。
关于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关于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内容摘要:中国能源安全和发展受世界能源发展形势的影响,中国依靠西北亚非地区的能源供应,日本核电事故冲击了我国的核电产业的发展,而且他国针对我国南海和其他地区的能源和主权问题,造成我国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能源危机、主权、开发在今天,世界资源匮乏同时人类的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的核泄漏事故问题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绊脚石。
而在我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着上述问题的牵绊。
因此能源开发和进出口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作为大学生,对于中国的能源发展问题,我们应给予充分的正视及思考。
一、石油危机及其影响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回顾过去发生过的石油危机,也曾带来积极的一面,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
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高生产率。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现状、挑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在碳中和的道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文章将先对碳中和及能源转型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概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
随后,我们将分析当前中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如能源结构调整、技术瓶颈、市场机制不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能源转型的现状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中国能源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投入显著增加,推动了一系列能源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则在持续上升。
在电力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市场。
截至2023年,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清洁能源发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逐年提高。
中国还在积极推进核电项目的建设,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增加核电装机容量。
在交通领域,中国正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和公共交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建设充电设施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
同时,中国还在发展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在建筑领域,中国正在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效。
政府通过制定节能标准、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工业领域,中国正在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比重。
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然而,尽管中国能源转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油价上涨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国际油价上涨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国际油价上涨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社会科学学院曹宸墅摘要:2008年8月前(月日有小幅回落)国际市场油价一路飙升,已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滞胀)。
对于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和对策人们众说纷纭。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世界的难题,通过分析比较,提出油价上涨根本原因是由于石油的供不应求造成的而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方法,就是让价格反映真实的供需状况,运用市场的机制来最终平抑油价,使世界经济恢复长期而稳定的增长。
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和需求大国,宏观微观经济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分析这些影响对于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经济现状有较大帮助,有助于政府和企业作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油价;原因;影响;对策一国际油价背景介绍:二、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一:石油枯竭论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离现实还有多远,今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大幅飙升,这引发了新一轮能源恐慌,不少国家纷纷囤油,从根本上进一步推高了油价。
原因二:供需失衡论原因三:美元贬值论除了资源缺稀外,人为炒作也致使油价在近期飙涨。
其中,美元贬值论是最热门的一个因素。
美国跟欧佩克有协议,用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
为保证产油国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今天,只有不断地推高油价,这样做是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和利益的。
在国际油价冲破110美元时,花旗集团能源分析师蒂姆·埃文斯就说,油价飙升与供需结构无关,而是由于美元贬值及通胀压力增大。
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以美元计算,持有其他强势货币的投资者买入原油期货造成油价上涨。
原因四:投机炒作论在原油市场上美元贬值会成为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在外汇市场上原油价格导致美元贬值的效应也同样会较大,双方是相互促进的效应。
为此当持有美元资金的投资商在投机原油期货交易有利可图时,便很可能出现原油投机活动猖獗。
原因五:季节规律论有环境学家认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进入夏季,生产、生活用油都将进入增长时期。
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挑战;对策一、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一)世界能源格局调整速度加快在2011年,日本福岛出现了核危机,这严重打击了核电产业的发展,各国开始转变对核电产业的态度,诸如德国等原本高度支持核电产业的国家开始改变立场,向世界人民宣布放弃核电事业,这些大国开始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可再生的新能源上。
而且西半球油气产量的增加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能源的格局。
诸如页岩气等非常规的油气的产量不断增加以及新能源的迅速崛起,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能源战略进行加速调整,力求能够在能源变革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二)国际能源竞争不断加剧由于发达国家主要是把能源高消耗当做支撑,这种发展模式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进行扭转,而且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大幅度增加了能源消耗需求,从而使全球的能源供应长期处在趋紧的状态。
为了获得能源的控制权,世界各国开始在经济、军事、政治、主权等各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从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导致政治动荡,并不断在北非、西亚等地区蔓延,利比亚与叙利亚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伊朗受到美欧的经济制裁;在亚洲地区,中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开始围绕海洋油气资源展开竞争。
关于能源的贸易战在不断升级中,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加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掠夺,在2012年,中国的光伏企业就遭受到了欧盟与美国的"双反夹击"。
(三)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制约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在2008年,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并且不断发酵,最终发展成为美国与欧洲债务危机,使全球经济局势发生改变,而且其对新能源领域产生的影响十分深刻。
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削减或者取消了关于可再生资源项目的补贴与贷款,并且其影响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由于各国政府转变了扶持政策,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可再生资源产业开始减缓了增长速度,风电、光伏等产业陷入"最坏的发展年代",大部分可再生资源公司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挣扎,甚至一些企业开始停产或者已经倒闭。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
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现在中国经济学面临的挑战是:首先,参与制裁对中国影响巨大。
其次,寻求能源替代模式可能受到的影响。
第三,中国不参与对伊制裁,且中国又无银行替代方式,中国在美国的金融机构面临制裁。
中国目前处于两难境地,似乎处于三夹板之中,既要受到美国扩大制裁的压力,同时也受到来自伊朗的挤压。
美国对伊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来势凶猛,甚至扩大到其它国家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
在伊朗断油和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继续存在对我更加有利。
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对伊石油依赖,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
现在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还是可能的。
最近,美国对伊朗实施的能源+金融制裁行动,已经或者即将危及那些在美营业的外国金融机构。
此举引发国际金融界的恐慌,以及国际政界和智囊机构的广泛关注。
中国金融机构也面临制裁风险,最后期限日益临近。
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美国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有些什么新内容?具有哪些新特点?新制裁行动会否引发全球性油价暴涨?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面临什么风险?中国如何应对?一、美国对伊制裁的新内容新特点美国对伊制裁由来已久。
从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反美浪潮开始,美伊之间因人质事件、两伊战争、核武扩散、人权问题而经历了一系列危机时刻,美伊两国关系由冷淡、疏离而降至历史冰点,几乎成为夙世冤家。
美国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令,持续不断地对伊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或调整相关措施和法令来提升制裁级别,使制裁措施和法规变得冗杂而烦苛。
仔细分析,过去这些制裁行动由三种因素所致、三项内容所含、三类主体所涉。
所谓三种因素,第一就是推翻伊朗政权。
美国支持的伊朗白色革命失败后,1979年新成立的德黑兰政权高举反美旗帜、秉持反美立场、推行反美政策。
美国则以颠覆德黑兰政权为其对伊政策基本动机和目标,1979年以来的历届政府和国会,无不如此。
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变化
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国际形势、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重塑着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理解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今世界的经济脉动,还有助于国家和企业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全球能源贸易的历史背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能源贸易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木材和煤炭,到后来的石油和天然气,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转移。
在20世纪初,石油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取代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这一变化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则进一步推动了对能源供应安全的关注,各国纷纷寻求多样化的能源供应来源。
这一时期,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凭借巨大的资源优势,获得了显著的话语权,从而改变了全球能源贸易的结构。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气候变化议题的上升,全球各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与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这标志着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二、当前全球能源贸易结构近年来,全球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在全球总能耗中占据显著份额。
与此同时,传统化石燃料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使得整体供需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石油市场的变化石油仍然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之一,但其市场构架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
美国页岩油革命不仅改变了美国自身的能源自给状况,也影响了全球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美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其出口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国家尽管仍然是主要的石油供应者,但由于市场份额压力增大,这些国家越来越注重自主改革与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例如,沙特阿拉伯通过“2030愿景”计划推进经济多元化,以摆脱对石油收入的依赖,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在积极推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金融危机对能源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到很大 的影响 , 石油价格 的暴涨暴跌 虽然与金融资本炒作 有 关 系, 而更 为根本 的是受供需的影响。 同时 , 由于需求不足 , 全球能源行业将出现一 轮新 的整合浪潮 , 一些重大项 目因为 资金 问题而推迟 , 部 分债务 比较重 、 油 品品质较差 的公 司以 及一些独立 的小型企业 , 都在 一定 程度上遇 到资金 问题 , 上 市公 司的市值大幅缩水 , 有些企业面临部分资产剥离或者 整 体 出售 的风险 , 这将 引发世界能源行业 的剧烈整合 。肯尼 亚 能源部长基拉伊图 ・ 穆 伦吉在 2 0 0 9年一次记者采访 中就 表
东的影 响力逐渐下降。同时 , 奥巴马政府将更加重视多边合 作, 倚重外 交谈判 以及同大 国之间 的关 系建设 , 俄 罗斯 和印 度等 国参与 中东石油开发加剧 了中东石油 的竞争程度 , 中东 地区在整体上将呈现美 国控制下 的多方制衡格局 , 我 国在 中 东地区也将 能发 挥更大作 用, 影 响力 将会上升 。第 四, 科技 发挥 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目前 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基 本共 识 : 以化石燃料利用为基础的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 的不 可持 续 , 必然带来石油危机 ; 以美元一石油计 价机制为基础的美元体 系不 可持续 , 必然带来金融危机。因此 , 发展使用清 洁煤 、 新
进程 。
的快速下跌 、 金融危 机肆意侵 袭后 , 信贷 紧缩令新 能源企业 完善而导致的环境问题 , 消耗与保护 生态环境 的矛盾将进一 前 国际油价还处于较低 价位 , 但 美 国能 源部预测 , 随着 全球
通过改革 创新 , 趋利 避 害 , 对 于保 障 能 源安 全具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一、ຫໍສະໝຸດ 金 融 危机 对 能 源 行 业 发 展 的 影 响分 析
2024年全球能源安全的挑战与应对
推动能源科技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能源技术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能源科技创新成果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优化能源结构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能等,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挑战,共享技术和经验
成部分。
清洁能源:天 然气、核能等 清洁能源的利 用也将逐渐增 加,以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智能电网:智 能电网技术的 发展将提高能 源供应的效率
和稳定性。
跨国合作:各 国之间的能源 合作将更加紧 密,共同应对 全球能源安全
的挑战。
未来全球能源安全发展趋势
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安 全的重要保障。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加强能源管理,减少浪费 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与优化
加强能源合作, 推动全球能源安 全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比 例
加强能源技术创 新,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加强能源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能 源供应能力
添加标题
石油供应风险:石油进口依赖度较 高,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清洁能源发展滞后:清洁能源基础 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低碳经济 发展需求
能源环境问题严峻
化石燃料消耗: 全球能源消耗主 要依赖化石燃料, 导致环境污染和 气候变化问题
可再生能源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展 缓慢,难以满足 全球能源需求
能源安全问题: 地缘政治紧张局 势导致能源供应 不稳定,影响全 球能源安全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1. 地缘政治风险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风险。
例如,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和冲突会导致石油价格的上升。
近年来,伊朗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和沙特阿拉伯的产能减少都对油价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2. 天气和季节变化一些特殊天气或季节因素可能会引起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
例如,冬季来临时天气变冷,在寒冷地区,暖气和燃气价格会上涨。
在北半球夏季,空调使用量大增,电力需求就会增加。
3. 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形势也会对国际能源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低迷时期,需求下降,价格会下跌;而经济繁荣时期,需求上升,价格则会升高。
二、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贸易逆差加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石油国之一,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七成以上。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对中国贸易逆差产生不利影响,加剧进口压力,导致中国减少货币汇率。
2. 能源成本上升能源市场价格波动会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因为能源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各商品生产结构调整和价格变化。
高价格的影响比较深刻,导致工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生产经营效益。
3. 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大,可能干扰经济增长。
能源价格的上涨与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中国对石油的依赖性较高,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三、应对策略1. 加强能源战略规划中国应建立完全的能源战略规划,优化能源产业发展布局,继续推进“石化能源”升级和“非石化能源”转换,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2.增强石油储备中国应该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国内货币储备,通过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价格波动。
3. 制定能源价格政策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取得价格波动与政策之间的平衡,支持能源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企业利益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挑战西方影响中国能
源格局
持续三年的全球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了在全世界标榜自由市场价值观的美国。
华尔街被喻为一群赌场经济代表、银行内幕知情者与其他公众赌博的地方,赌到最后危机崩盘,就以政府打着紧急救助旗号的注资来收场。
国会里共和党为了增加在2012总统选举中自身的胜算,将
问责矛头指向奥巴马政府。
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因华盛顿的违约可能性提高而声称要调低美国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
世界上许多有关美国经济支配优势原本难以置信的观点现又重新活跃起来。
诚然,许多这样的观点起源于很多国家不赞赏华盛顿政府的所做所为,或许这种情绪丝毫不亚于美国对邪恶轴心国核心成员伊朗的厌恶,而伊朗的经济在受到美国主导的制裁后,经历了超过三十多年的压制和打压。
但现在,
伊朗正在努力完成一个项目,即成立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如果这个项目成功运作,将有助于逐步打破美元在世界储备货币体系中的优越地位,这一举措比共和党在国会的刁难有效得多。
伊朗这一狡猾的武器有助于反击魔王美国的货币体系吗?位于波斯湾基什岛的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现在已经开始售卖伊朗的优质原油了。
但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国际事务负责人MohsenQamsari
对本公司原油的初始交易能力表现得十分谦逊,他指出:伊朗的基什石油期货市场对原油的供应配置机制已经形成很长时间了,它已经采取了初步的措施并且将尽可能完善。
考虑到现存的银行问题,我们并不期望国外的消费者在该交易市场直接参与到原油的初始供应,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
今天伊朗中东航线港口巴里根角大量高品质、低硫磺含量、少酸味的原油将第一次在原油交易所提供,当天第一批60万桶原油将有望装运。
考虑到现在全球每天要消耗8300万桶原油,伊朗证券交易所的原油证券其实是孤注一掷,但它却是石油生产国从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洲际交易所争夺利润所做努力的一个标志。
纽约商品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它控制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而伦敦洲际交易所则控制着北海布伦特原油,这两个交易所都以美元为结算货币,实际上给予美国货币以垄断权。
说起位于基什的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可以追溯到
2008年2月,当时基什能够代替德黑兰而被选定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自由贸易区。
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不是用美元而是以欧元、伊朗里亚尔和其他一篮子货币作为贸易合同的结算货币。
2009年,伊朗要求其石油消费国用非美元货币进行支付,但是该交易所最初仅仅为石油衍生产品提供合约交易,这些产品可以作为塑料和制药业的原料。
现在伊朗国际原油交易所将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当美国国会依旧对就业和经济的消极影响无动于衷
时,其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此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2008年6月17日,在伊朗伊斯法罕市召开的第29次石油输出国组织基金部长理事会上,伊朗总统内贾德宣称:美元贬值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
由此引起的影响已经威胁到了全球经济,特别是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因此,我重申我之前的建议,即世界上有效的货币组合应该建立在石油交易的基础上,或者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为石油交易确定一种新的货币。
能够为伊朗的新交易所带来生机和蓬勃发展的关键是一些重量级客户,这原本是华盛顿所需要小心应付并且极力争取纳入自己阵营的,可现在伊朗已经有了一个这样的客户,即中国。
从2011年最新签订的进口协定看,中国目前已成为伊朗原油的最大买家。
而根据2010年的数据,伊朗提供了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2%。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报告,伊朗在2011年1到4月向中国出口原油总量达854.9万桶,比
去年同期增长32%,伊朗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每天给中国提供近百万桶原油。
中国通常会简单地对华盛顿制裁伊朗的呼声不予理会,但仍会关注美国所能接受的底线。
除非伊朗能使它的油价相比中东或南美其他石油出口国有更大的竞争力,否则伊朗很难急剧提高其在迅速扩大的中国市场上的份额。
不过7月18日在德黑兰举行的中伊贸易会议上,中国驻伊朗大使郁红阳的发言提到2011年一季度伊中两国贸易量
较去年同期增长将近55%达132.8亿美元,并且他进一步预测今年年底两国贸易总量将超过400亿美元。
因此,当华盛顿准备实施政治自杀时,伊朗会带走纽约和伦敦一部分所谓资本的光辉。
而如果中国决定在石油交易中尽量用人民币支付,则将使美元在能源定价上一步步被边缘化并最终被抛弃。
华盛顿的政客们是时候去关注这一动向了。
持續三年的全球經濟不景氣嚴重打擊瞭在全
世界標榜自由市場價值觀的美國。
華爾街被喻為一群賭場經濟代表、銀行內幕知情者與其他公眾賭博的地方,賭到最後危機崩盤,就以政府打著緊急救助旗號的註資來收場。
國會裡共和黨為瞭增加在2012總統選舉中自身的勝算,將問責矛頭指向奧巴馬政府。
評級機構如標準普爾因華盛頓的違約可能性提高而聲稱要調低美國政府債券的信用評級。
世界上許多有關美國經濟支配優勢原本難以置信的觀點現又重新活躍起來。
誠然,許多這樣的觀點起源於很多國傢不贊賞華盛頓政府的所做所為,或許這種情緒絲毫不亞於美國對邪惡軸心國核心成員伊朗的厭惡,而伊朗的經濟在受到美國主導的制裁後,經歷瞭超過三十多年的壓制和打壓。
但現在,伊朗正在努力完成一個項目,即成立伊朗國際原油交易所,如果這個項目成功運作,將有助於逐步打破美元在世界儲備貨幣體系中的優越地位,這一舉措比共和黨在國會的刁難有效得多。
伊朗這一狡猾的武器有助於反擊魔王美國的貨幣體系嗎?位於波斯灣基什島的伊朗國際原油交易所,現在已經開始售賣伊朗的優質原油瞭。
但伊朗國傢石油公司國際事務負責人MohsenQamsari 對本公司原油的初始交易能力表現得十分謙遜,他指出:伊朗的基什石油期貨市場對原油的供應配置機制已經形成很長時間瞭,它已經采取瞭初步的措施並且將盡可能完善。
考慮到現存的銀行問題,我們並不期望國外的消費者在該
交易市場直接參與到原油的初始供應,目前正處於試驗階段。
今天伊朗中東航線港口巴裡根角大量高品質、低硫磺含量、少酸味的原油將第一次在原油交易所提供,當天第一批60萬桶原油將有望裝運。
考慮到現在全球每天要消耗8300萬桶原油,伊朗證券交易所的原油證券其實是孤註一擲,但它卻是石油生產國從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洲際交易所爭奪利潤所做努力的一個標志。
紐約商品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貨
交易所,它控制著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而倫敦洲際交易所則控制著北海佈倫特原油,這兩個交易所都以美元為結算貨幣,實際上給予美國貨幣以壟斷權。
說起位於基什的伊朗國際原油交易所可以追溯到2008年2月,當時基什能夠代替德黑蘭而被選定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自由貿易區。
伊朗國際原油交易所不是用美元而是以歐元、伊朗裡亞爾和其他一籃子貨幣作為貿易合同的結算貨幣。
2009年,伊朗要求其石油消費國用非美元貨
幣進行支付,但是該交易所最初僅僅為石油衍生產品提供合約交易,這些產品可以作為塑料和制藥業的原料。
現在伊朗國際原油交易所將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
當美國國會依舊對就業和經濟的消極影響無動於衷時,其他一些國傢已經開始對此表現出高度的關註。
2008年6月17日,在伊朗伊斯法罕市召開的第29次石油輸出國組織基金部長理事會上,伊朗總統內賈德宣稱:美元貶值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
由此引起的影響已
經威脅到瞭全球經濟,特別是能源出口國的經濟因此,我重申我之前的建議,即世界上有效的貨幣組合應該建立在石油交易的基礎上,或者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為石油交易確定一種新的貨幣。
能夠為伊朗的新交易所帶來生機和蓬勃發展的關鍵是一些重量級客戶,這原本是華盛頓所需要小心應付並且極力爭取納入自己陣營的,可現在伊朗已經有瞭一個這樣的客戶,即中國。
從2011年最新簽訂的進口協定看,中國目前已成為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傢。
而根據2010年的數據,伊朗提供瞭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12%。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報告,伊朗在2011年1到4月向中國出口原油總量達854.9萬桶,比去年同期增長32%,伊朗目前已成為中國第三大原油供應國,每天給中國提供近百萬桶原油。
中國通常會簡單地對華盛頓制裁伊朗的呼聲不予理會,但仍會關註美國所能接受的底線。
除非伊朗能使它的
油價相比中東或南美其他石油出口國有更大的競爭力,否則伊朗很難急劇提高其在迅速擴大的中國市場上的份額。
不過7月18日在德黑蘭舉行的中伊貿易會議上,中國駐伊朗大使鬱紅陽的發言提到2011年一季度伊中兩國貿易量較去年同期增長將近55%達132.8億美元,並且他進一步預測今年年底兩國貿易總量將超過400億美元。
因此,當華盛頓準備實施政治自殺時,伊朗會帶走紐約和倫敦一部分所謂資本的光輝。
而如果中國決定在石油
交易中盡量用人民幣支付,則將使美元在能源定價上一步步被邊緣化並最終被拋棄。
華盛頓的政客們是時候去關註這一動向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