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史 论文
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doc
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内容摘要:如何将钢琴发展史简单明了的展现在总人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将《西方钢琴艺术史》全篇通读,并且能将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和作品,还有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本文章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初略讲述钢琴艺术的发展史:首先,将钢琴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做详细的介绍;其次,就是将钢琴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按不同的时期将其划分,并作详细的介绍;最后,把钢琴的发展史做一个总结,结束论文。
关键词:键盘、乐器、管风琴、古钢琴、钢琴、艺术史、作曲家、古典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时期、贝多芬、海顿、莫扎特一、钢琴的产生和发展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各梅奥·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
钢琴从诞生到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完善,最终成为作曲家情有独钟的键盘乐器,也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今天人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的卷帙浩繁的曲目中,大量的作品最初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甚至为更古老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创作的。
所以要学习钢琴艺术史,就必须从钢琴的史前史前开始去了解各类乐器的历史沿革过程。
概况来说,钢琴艺术史是由人(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琴(键盘乐器)、乐(音乐作品)三个方面构成的。
这三者既有独自的演进过程,又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相辅相成、交往融合的密切关系。
几百年来,键盘乐器的形成屡次经过重大改变,但是这种革新换代的过程往往被人忽视。
人们更多的注意到“人”和“乐”在风格上的演变过程,却忘了“琴”的更迭和沿革。
殊不知乐器的演进和发展,是直接影响到作曲家的创作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的。
一、管风琴谈到钢琴的产生与发展,就必须提及到管风琴,因为管风琴是键盘乐器中最古老的的一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提起管风琴,人们总会联想到西方天主教或基督教那庄严的教堂音乐。
其实,管风琴最初并不是教堂的专用乐器。
从公元9世纪起,管风琴才被允许进入教堂,而且只准用于为人声伴奏。
11世纪以前,管风琴在宫廷中比在教堂中应用的更广泛,直到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16世纪末)以后,它作为宗教乐器的地位才日益显得更重要起来。
钢琴艺术史与作品欣赏
钢琴艺术史与作品欣赏
钢琴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植根和文化影响的乐器,它自诞生以来伴随着各种音乐创作和表演发展,成为了数百年来世界音乐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分别介绍钢琴艺术史的发展轨迹和一些不可错过的钢琴作品欣赏。
钢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的表皮钢琴由于发声方便和可调整的音高而得到普及。
到了18世纪,钢琴制造技术不断进步,音色清晰明亮,音量较大,并渐渐从教育场所走向演奏舞台。
19世纪是钢琴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重要的独奏和合奏乐器,同时也影响了歌曲、歌剧和交响乐的演奏和创作。
在钢琴作品欣赏方面,音乐史上永远无法遗忘经典作品贡献的人物。
比如德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贝多芬,他的《月光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极具感染力;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的作品里有《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夜曲》;俄罗斯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堪称经典之作。
此外,还有它们的后继者,代表观念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如克利斯特·佩特·夸特的《匈牙利迷幻曲》和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这些作品简洁明了、旋律动听,具有非常高的演奏难度的同时又极富情感。
总的来说,钢琴艺术史已经贯穿了几百年,创作和演奏都不断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不同风格和作品的存在凸显了它所能承载的文化和
情感的丰富性,钢琴在它的美丽和复杂性上比其他的乐器有着巨大的优势。
学习如何玩钢琴、欣赏经典和现代的作品和表演,使人们不仅能够拓展知识、促进个人成长,更能够在享受艺术之中更加丰富和美好的生活。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一、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的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
要想使我们的钢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一)正确的读谱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
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
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
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
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
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
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
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
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
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
钢琴艺术发展史范文
钢琴艺术发展史范文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的欧洲。
钢琴被认为是键盘乐器中最完美的乐器之一,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多样,可以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
下面是钢琴艺术发展史的概述。
1.早期键盘乐器公元前3世纪末,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家皮泰亚指出了类似于钢琴的乐器概念,但直到15世纪,才出现了最早的键盘乐器,包括风琴和洋琴。
这些乐器是用来模仿人声和其他乐器的音色。
2.17世纪的钢琴早期发展在17世纪,欧洲的建造者开始制造类似于现代钢琴的乐器。
意大利建筑师克里斯托福利·德·杜波伊斯在1698年发明了最早的现代钢琴。
这种钢琴有铜质弦和木制琴键。
3.发展为现代钢琴18世纪,很多重要的革新让钢琴变成了现代钢琴的样子。
这些革新包括:弹奏力度更加平衡的琴键机械装置、能控制音乐音量的表演技巧和技术,以及音准的改进。
4.钢琴成为主流乐器到了19世纪,钢琴成为了欧洲和美洲音乐会舞台的主角。
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都为钢琴创作了大量作品,使钢琴在艺术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钢琴制造商如斯坦威,贝占道夫等出现并推动着钢琴技术的进步。
5.客厅钢琴和钢琴音乐家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放置一架钢琴。
这种客厅钢琴的流行推动了钢琴音乐的普及,并产生了很多业余钢琴音乐家。
6.现代钢琴和技术革新20世纪钢琴制造技术的革新,如简化的琴键机械装置和钢弦的改进,使得现代钢琴的声音更加丰富、音质更加均衡,演奏上也更加容易。
电子钢琴和数码钢琴的发展也使得钢琴的音色多样化、易于携带和维护。
总结:钢琴艺术的发展史见证了钢琴从早期键盘乐器到成为欧洲和美洲音乐会舞台的主角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钢琴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不断改善其声音和演奏特点。
钢琴的流行也推动了钢琴音乐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钢琴艺术的美妙之处。
钢琴论文研究报告
钢琴论文研究报告引言钢琴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乐器,深受全球范围内的音乐家和听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研究钢琴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钢琴的历史、结构、演奏技巧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个音乐世界中的瑰宝。
一、钢琴的历史钢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
最早的钢琴由意大利制琴师巴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里设计制造,并在18世纪末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19世纪,钢琴的改良和创新不断进行,使其成为音乐界的主流乐器之一。
二、钢琴的结构钢琴主要由共鸣箱、琴弦和键盘组成。
共鸣箱是钢琴体积较大的部分,其中承载着丰富的共鸣音。
琴弦则是钢琴发声的核心部件,通过键盘上的按键控制其振动和音量。
钢琴的键盘由白键和黑键组成,经过精确的调音和调节,以确保每个音符的音高准确无误。
三、钢琴的演奏技巧钢琴的演奏技巧包括手指的灵活运动、力度的控制、音符的连贯演奏等。
钢琴家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艰苦的技术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时,钢琴家需要通过细腻的触键和舒展的手指动作,将音符完美地传达给听众。
四、钢琴的影响和重要性钢琴在音乐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可以作为独立乐器演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
许多古典音乐作品都是以钢琴为基础创作的,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肖邦的《军进行曲》等。
此外,钢琴也广泛运用于流行音乐、电影配乐和音乐教育中,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
五、结论通过对钢琴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钢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
它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使之成为音乐创作和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未来,钢琴将继续在音乐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带来美妙动听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Smith, John.。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钢琴艺术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民族化创新之路。
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融合,中国钢琴艺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声音。
本文将从历史、音乐技术以及教育等方面探讨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以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历史回顾钢琴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初,当时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带来的。
最早在中国出现的钢琴大多为进口的手工制作的古典钢琴,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华人钢琴演奏家主要从事古典音乐演奏,很少探索中国民族音乐与钢琴的结合。
直到20世纪初,随着国内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中国钢琴艺术才逐渐开始走向民族化的创新之路。
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歌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时期的作品被称为“文革艺术”,中国民族音乐成为主流。
钢琴作为西方器乐乐器的传入和民族化建设的需求产生了矛盾。
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艺术家们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钢琴技术进行结合,开始了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尝试。
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内音乐创作方面的受限制,因此民族化的创新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二、音乐技术的创新在中国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上,音乐技术的不断创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钢琴艺术家们开始思考如何用钢琴演奏表现出中国风格的音乐。
最初,他们主要是从改编曲目入手,将中国传统乐曲改编为钢琴曲,比如《茉莉花》、《赛马》等民间音乐,通过钢琴的演奏来传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魅力。
他们还将一些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三十六计等融入到钢琴演奏中,这些尝试是中国钢琴艺术家们在进行民族化创新的一个重要起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钢琴艺术家们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资源。
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一些歌曲、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逐渐进入了钢琴演奏家的视野,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对这些音乐进行了改编和创新。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如《黄河钢琴协奏曲》、《酒神》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钢琴艺术发展史
钢琴艺术发展史
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期。
最初,钢琴的外形和结构与现代钢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使用键盘和弦牙来产生音响。
在19世纪,钢琴工业逐渐发展成熟,并且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许多钢琴大师如弗朗茨·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肖邦都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并且他们的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崇。
到了20世纪,钢琴艺术在欧美地区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许多钢琴家如拉赫玛尼诺夫和亨利克·尼尔森都成为了当时的钢琴巨匠。
同时,钢琴音乐的风格也开始多样化,包括古典、浪漫、爵士、流行等不同的风格。
在当代,钢琴艺术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广泛的音乐形式之一。
许多钢琴家如兰兰、李云迪和文亮等都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同时,钢琴音乐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现代钢琴技术、电子钢琴等新技术的出现,使钢琴音乐更加多样化和富有魅力。
- 1 -。
钢琴毕业论文
钢琴毕业论文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历史渊源悠久,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音乐教育领域,钢琴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的初级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音乐基础和练习音技巧的平台。
本文将从钢琴的历史渊源、钢琴在音乐教育中的角色和钢琴教育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其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
最早的古钢琴是由巴托洛梅奥·克里斯特弗里制造的,其与现代钢琴相比,结构简单,音质较为单一。
然而,钢琴的声音丰满、音域宽广,能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表达,因此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迅速风靡欧洲。
钢琴在音乐教育中的角色逐渐凸显。
其次,钢琴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钢琴可以作为音乐教育的初级训练工具,从而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
钢琴的琴键排列有序,方便学生理解音乐的音高和音程关系,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
此外,钢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能够独立演奏各种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钢琴被广泛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中。
最后,钢琴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多元化和创新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钢琴教育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一些音乐教育机构开始使用按键灯和智能教学软件等科技手段,使学习钢琴更简单和有趣。
此外,教师在钢琴教育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钢琴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
综上所述,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钢琴教育应该是人性化、多元化和创新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钢琴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和资源。
文艺理论研究论文:钢琴艺术教育研究5篇
文艺理论课题研究论文钢琴艺术教育研究5篇【摘要】钢琴练习过程是一个相当枯燥、相当复杂的活动,如果从心理角度来看的话,其过程就是要实现视觉、触觉、听觉以及运动觉等条件反射的高度协调,才能够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钢琴练习要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身体机能活动,不断的对动作进行重复和完善,直到能够以一个最自然、最简单的方法,把动作掌握,这样才算是有效的提高了其演奏技巧。
【关键词】钢琴艺术教育钢琴艺术教育研究:钢琴艺术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一、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一)在钢琴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培养钢琴练习过程是一个相当枯燥、相当复杂的活动,如果从心理角度来看的话,其过程就是要实现视觉、触觉、听觉以及运动觉等条件反射的高度协调,才能够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钢琴练习要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身体机能活动,不断的对动作进行重复和完善,直到能够以一个最自然、最简单的方法,把动作掌握,这样才算是有效的提高了其演奏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首先就要保证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对于学生钢琴练习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1.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我检查能力的培养。
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对其改善方法进行思考,从而逐渐的提高其弹奏水平;2.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一方面在练习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很好的完成练习任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不管是紧张,还是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其器官失去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影响其练习效果。
(二)在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在进行钢琴表演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确保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演奏技巧。
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包括:1.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
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演奏技巧,引导学生对曲目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演奏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
另一方面,钢琴演奏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技艺性,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那么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决心。
科研课题论文:33332 浅析李斯特钢琴音乐艺术特征及成因
艺术理论论文浅析李斯特钢琴音乐艺术特征及成因弗朗兹?李斯特(1811―1886),19世纪西方伟大的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钢琴家,在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氛围影响下,李斯特用其高超的演奏技巧,敏感的音乐嗅觉,将音乐与政治、宗教、文化相互融合.同时,在其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实践中,他还不断汲取音响领域之外的感情基调,一步一步的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钢琴音乐,“李斯特是最卓越的钢琴家中的皎皎者,是几百年才能出现一次的奇才”。
一、李斯特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一)李斯特钢琴音乐中华丽的演奏技巧作为一个表现欲望极强的钢琴音乐家,李斯特在钢琴音乐创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华丽的演奏技巧。
这一点,是他钢琴音乐中最为普遍的、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表现欲望极强的钢琴音乐家,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更具有演员的气质.由于李斯特有着强烈的演奏欲望,因此,它比一般的钢琴演奏家更加注重高超的演奏技巧,尤其是演奏高难度的华丽乐段,更能够表现出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华丽技巧之下的演奏,总能够在听觉上和视觉上给观众以双重冲击。
在演奏结束后,观众会给演奏者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钢琴音乐创作过程中,李斯特之所以有华丽的演奏乐段,是因为李斯特登峰造极的钢琴演奏技术,无论乐曲演奏技艺的难度有多大,他都能够驾驭自如,并且能够登峰造极,弹奏出十度音程。
在李斯特最初的演奏生涯中,他就已经感受到对于观众而言,华丽的演奏技巧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李斯特音乐创作道路上,创作了许多具有高超音乐技巧的钢琴音乐作品。
(二)李斯特钢琴音乐中交响化的音乐感受交响化的音乐感受,也是李斯特钢琴音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
如李斯特钢琴音乐《梅菲斯托圆舞曲》,就给人以最为强烈的视觉感受,使人感受到音乐充满着力量。
在弹奏钢琴音乐《梅菲斯托圆舞曲》时,我们会发现《梅菲斯托圆舞曲》曲谱中有着连续弹奏数十个琴键的情况,这首曲目整体结构犹如滔滔江水,交响化的音乐感受,给人一种声势浩大的感觉。
对于李斯特来说,钢琴是最完善的乐器,钢琴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千变万化的声音,就好像是个庞大的管弦乐队。
从钢琴发展史探究XX的古典音乐艺术论文
从钢琴发展史探究XX的古典音乐艺术论文钢琴――音乐界的“乐器之王”,从古钢琴的击弦键琴、拨弦键琴到现代的三角钢琴、立式钢琴,钢琴可以说是经历了诸多的变化与发展,从这些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的寻觅到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脚步。
古典音乐,英文名称“classic music”,其中“classic”,在西方文学家笔下有“最为优秀的”、“经典不衰的”之意,在中国,它被翻译为“古典的”。
故“classic music”在中国又被称为古典音乐。
广义上来说,西方古典音乐包括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三个时段。
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受到法国革命的冲击以及当时返璞归真的思想所影响,在特征方面渐渐地变得成熟起来,具备了以下几条特征:第一,主调音乐取代了复调音乐。
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形成所以带有巴洛克时期的印迹,但在这一时期内“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才占主要地位。
第二,和声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以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构成了音乐结构的骨架。
和声语汇增多,借助于离调的手法以及转调的手法,旋律更加具有表现力,变得更加立体化。
第三,受到法国革命的冲击作用以及当时返璞归真的思想所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慢慢地脱离了宗教内容,开始展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内容。
“人”取代“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
第四,音乐结构形式发生变化。
奏鸣曲、变奏曲被广泛运用。
任何一种音乐流派乃至一首音乐作品,都是离不开乐器的,其中乐器形式的演变对其影响尤其巨大。
西方古典音乐与钢琴的关系亦是如此。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古钢琴叫做克拉维卡,其制作年代大体是在12世纪至14世纪之间,为欧洲所使用。
其外形为长方形,于木箱之上添加一些琴键,有的在四条腿的内侧右部大约三分之一处安装了音板,其右端和厚板相互连接,其弦轴也被固定在这块厚板上,而弦是经由马桥后被固结在音板的另一侧。
另外,腿内左侧三分之二处安装有键盘,键子的后面有平头钉固定。
钢琴专业论文最新范文(精选15篇)
钢琴专业论文最新范文(精选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琴专业论文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钢琴专业论文最新篇1钢琴作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产物,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
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
一、钢琴演奏应掌握的基本的技术技巧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
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
钢琴的表现技巧是演奏者的思想情绪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音响的能力。
1、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以节奏、节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演奏技巧是弹奏钢琴必须具备的能力。
钢琴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用你的双手去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的;有时看到有好多人初学钢琴或者琴法和技巧根本没有过关,就一味的去弹奏一些感觉好听的乐曲,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是不利于钢琴演奏的学习的。
钢琴演奏单单靠手指的灵活程度是不够的,演奏技巧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总体体现。
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阶段,必须掌握的就是技术技巧,逐步积累完善弹奏功力,努力学习乐理及文化艺术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没有娴熟的弹奏技巧,就无法诠释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有了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如果没有演奏技巧,音乐的表达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钢琴中共有八种基本技术问题:均匀跑动技巧,这个指音阶式跑动和琶音式跑动,把二十四个自然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都弹得滚瓜烂熟,速度力度完全均匀。
钢琴教学艺术论文
钢琴教学艺术论文几年来,笔者有幸在俄罗斯国家(格涅辛)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学习,尽管主修方向是合唱指挥,但将钢琴选为次专业,并跟随音乐学院副院长格里格拉德·伊利娜学习了三年。
同时,旁听了钢琴教学法、钢琴文献等课程及音乐学院多位资深钢琴教授的教学,如特若普、冈巴亮(利赫特尔的学生)等,几年的留学生涯使笔者受益匪浅。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弹奏“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但那是“硬件”,可以通过“时间+苦练”得以实现,而作为“软件”的“音乐能力”培养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笔者这里的“音乐能力”是指客观、准确地驾驭、把握、表达作曲家音乐思想的能力。
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说:“。
超凡技艺天分,技术装备程度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音乐构思。
”①可以说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成败的关键及标志。
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音乐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有解构作曲家音乐思想的能力。
一般来说,作曲家的思想主要是通过作品的曲式与风格来体现。
如果要准确把握作曲家的思想,客观地演绎作品,那么对作品的曲式、风格的分析以及对构建曲式、风格的材料进行剖析显得尤为必要。
当然还有音乐作品的体裁问题,以及隐藏在音乐史学内的、与作品有关的信息等等影响作品客观演绎的其他因素。
下面笔者就以上一些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行商榷。
一二柴可夫斯基作品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强烈的、饱满的”甚至“外溢的”情感表达上。
作品中那种“迫不及待”的情感宣泄和“热情洋溢式”的“冲动”,常常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并深受感染。
笔者猜想,柴可夫斯基的这种急需别人了解的欲望和外溢特征与他个人情感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他的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等。
从作品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作曲家“音乐表现手段绝对服从情感表达”的创作思想。
塔尼耶夫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和激动的感情放在了音乐作品“冷静”的行进速度中,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自身的动力行进体现得完美无缺,如Op.27等。
科研课题论文:33191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艺术理论论文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1710年前后,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以15世纪初期的欧洲拨弦古钢琴为基础,在佛罗伦萨制造出古钢琴。
随后在欧洲流传,成为王公贵族必备的乐器。
钢琴真正传入中国是在明末清初,当时西方的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传教。
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也把钢琴带进了中国。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一架钢琴献给明朝皇帝,皇帝得知有这样一种乐器很想听听,于是就命几个太监学习钢琴弹奏,结果这几个太监学会了弹奏钢琴,博得皇帝喜欢。
还有一位中国的皇帝喜欢钢琴的就是清朝的康熙帝,他不仅喜欢听钢琴演奏,而且亲自学习钢琴演奏,成为中国帝王学习钢琴演奏的第一人,可以说钢琴进入中国也算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西方的商人来了,他们带来西方的商品也把钢琴这种特种商品也带进中国,最早在上海、广州等城市出现。
钢琴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基督教教堂,那里的唱诗班唱圣经需要钢琴的伴奏。
钢琴的出现给中国的音乐带来了一种新的变化。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是在“百日维新”以后,当时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热潮。
为了“图强生存”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很多仁人志士想以西方文化和科技作为强国的手段,在中国建起了教授西方文化的新学堂。
在这样的新学堂里,中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家沈心工、李叔同等提倡开展学堂乐歌,并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的歌曲,培养了大批会弹钢琴的教师骨干,而演唱乐歌需要伴奏,在这里钢琴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钢琴艺术和钢琴教学是在20世纪初开始的。
1904年,意大利钢琴家在上海德侨俱乐部举行了很有代表意义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钢琴独奏音乐会,这次音乐会引发了中国人系统学习钢琴演奏的热情,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钢琴教学从此展开。
中国人开始系统学习钢琴演奏的指法和技巧,并接触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乐曲,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对钢琴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
很多中国早期的钢琴演奏家都是在这个时候和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契学习而成功的。
钢琴艺术指导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钢琴艺术指导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钢琴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乐器,其艺术指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本文将探讨钢琴艺术指导的历史沿革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钢琴艺术指导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巴洛克时期。
当时的钢琴还是一种相对简单的乐器,音域较窄,演奏技巧也相对简单。
当时的钢琴艺术指导主要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技巧的培养,以满足当时音乐作品的要求。
随着钢琴的改进和演奏技术的提高,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这一时期的钢琴艺术指导更加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和情感表达。
著名的钢琴家如弗朗茨·里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肖邦等,通过他们的演奏和教学,对钢琴艺术指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的钢琴艺术指导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以俄国钢琴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为代表的新一代钢琴家,开始强调技巧和速度的发展,他们的演奏风格更加激情澎湃。
此时的钢琴艺术指导也开始注重钢琴技巧的训练,以满足这一时期的音乐要求。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和钢琴音乐的多样化,钢琴艺术指导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钢琴艺术指导注重培养钢琴家的综合素质,包括技巧、音乐理解和创新能力。
现代钢琴家需要在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解读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能够进行创新和创作。
钢琴艺术指导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教学方式、教材和教育机构等方面来看。
现代钢琴艺术指导主要通过个别教学和集体课程来进行。
个别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集体课程则可以提供学生合奏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舞台表现能力。
钢琴艺术指导的教材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现代钢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的乐曲选择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
钢琴艺术指导的发展还离不开专业的音乐学院和艺术教育机构的支持。
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钢琴课程和培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之思考--艺术理论论文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之思考--艺术理论论文钢琴艺术伊始,国人大多推崇国外的一些钢琴名家、名曲,并将之作为钢琴艺术学习的典范来推广。
尤其是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顿、李斯特、柴科夫斯基、肖邦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钢琴名曲,简直被奉为钢琴界的神明。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艺术理论论文: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之思考。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我国的钢琴演奏家们在汲取了西方钢琴文化艺术的精华后,结合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将中国钢琴艺术逐渐的发展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钢琴文化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当中国的钢琴演奏技能达到世界水平的时候,中国民族文化也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困惑首先,我们能够从整体上发现中国传统的民族气息和民间特色,这是中国传统美学标准在钢琴艺术中的体现;其次,西洋乐器本身所带有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使得中国的钢琴艺术必须在本土的审美要求中融入能与本身印记相适应的内容,这是钢琴自身艺术特点对其要求。
在中国音乐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发展,我国的钢琴艺术形成了能为人们所接受的特点。
从西方来说,它们吸收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美学意境和风格。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钢琴艺术的继续发展不能秉承一成不变的美学思路,我们必须思考:在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冲击下,钢琴艺术中的美学观念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只有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才会快速地向前发展。
二、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化特征中国钢琴艺术民族化特征的显现主要表现在演奏风格、钢琴曲目和文化推广三个主要方面,与欧美钢琴艺术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别,并逐步向中国式钢琴艺术过渡和演变。
1、演奏风格特征以殷承宗的《春江花月夜》为例,该曲本是古筝曲,改编成钢琴曲后,依然不失古筝如泣如诉的悠悠之意,体现出了民族化特征。
这只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中国钢琴曲目大多如此,在钢琴演奏中显现出更多、更明显的中国民族艺术特征,这是五千年造就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元素。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摘要:对钢琴艺术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一般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钢琴创作、钢琴教学及演奏。
钢琴艺术的发源地是欧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钢琴艺术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对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作用巨大。
国人在接受钢琴艺术的过程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让中国的钢琴艺术获得了创新性发展。
因此在钢琴艺术传入我国后,其形式及艺术风格都出现很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对钢琴艺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国内钢琴艺术理论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我国钢琴艺术的进步。
关键词:钢琴艺术;作品创作;演奏形式在钢琴艺术最初传入中国之时,国内的作曲家就开始尝试钢琴曲创作,并对这一艺术形式展开研究,这些音乐探索为中国的钢琴艺术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对中国化钢琴艺术的研究,主要从钢琴曲的创新创作、钢琴教学和艺术演奏等方面入手。
中国化钢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艺术相互交融形成的新事物,它和传统音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在风格变化上又有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能够对钢琴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有助于推动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一、国内对钢琴艺术理论概念的研究(一)钢琴曲的创作。
钢琴曲的创作是我国钢琴艺术的核心,因为只有进行钢琴曲创作才能开展钢琴演奏,才能推进钢琴教学。
在钢琴艺术传入我国之后,作曲家就开始尝试把中国文化融入钢琴艺术中,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钢琴曲。
贺绿汀是中国第一位完成本土钢琴曲创作的艺术家,他创作的《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曲的代表作品。
在贺绿汀之后,许多作曲家也加入钢琴作品艺术创作行列,这为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也为我国钢琴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国外优秀钢琴作品的不断传入,为国内钢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加速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并加速了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
(二)钢琴教学。
钢琴艺术是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初,钢琴艺术开始进行课堂。
西方钢琴文化论文
《西方钢琴文化》期末论文——浅述德奥音乐学派的历史学院:法律与行政学院班级: 12法学03 姓名:张祺学号: 12100101167 指导教师:徐亦菁上课时间:周四第12、13节(1至9周)2014年 11 月 11 日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
从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1709年发明了第一架钢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
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100年是它成长、奋斗、与古钢琴共处、竞争的初始阶段;中间的100年是它优胜、夺魁的盛世,即通过制作者和作曲家、演奏者之间的互促,它以日新月异之势不断完善,以完美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最终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近100年来,钢琴音乐在演奏技法、艺术理论上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和提高,而钢琴乐器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音乐欣赏需求。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钢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普及的乐器。
学习音乐的人离不开它,它不仅是学和声、作曲的助手,又是分析作品的释读工具。
它像药里的甘草,同人声、同什么乐器都合得来,或为之伴奏,或与之相和;在一架钢琴上,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几人联弹。
作为专业用,它的技艺、表现能力是无止境的,一架小小的钢琴就俨然一支交响乐队,作为业余用,它既可以个人自娱,又可以大家同乐,因而从教室到音乐会,从歌舞剧排练场到音乐沙龙,它几乎无所不在,甚受欢迎。
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早期,德奥钢琴学派开始崛起、发展,这一时期,德奥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德奥钢琴学派的演奏家与教育家们培养了大批钢琴人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音乐,为德奥钢琴学派的演奏家们提供了丰富的钢琴曲目,推动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发展乃至整个西方音乐的进程,对西方音乐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和奥地利两个国家,涌现出了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钢琴音乐家,从巴赫到贝多芬,从舒曼、舒伯特到李斯特,他们都是在音乐史上永垂史册的伟大音乐家,由此组成了德奥学派。
该学派在演奏上的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简析
——e小调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摘要: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整个音乐史的发展长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贝多芬身处欧洲动荡的年代,剧烈激荡的社会变革与坎坷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影响着他和他的音乐创作。
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把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一、创作背景
1813年法军在莱比锡、维多利亚吃了败仗,整个欧洲形势有了很大的转机。
1814年,贝多芬因创作第七、第八交响曲等著名的大作品,已闻名遐迩。
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各国代表、贵族们都竞相围绕着贝多芬,贝多芬之名当时红遍了整个欧洲上层社会。
然而在作品方面却十分消沉,与社交方面的光荣成反比。
这首《 e小调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e-moll Op.90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这首作品是呈献给李希诺夫斯基伯爵的。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接近所谓“后期奏鸣曲”的一首作品,也是贝多芬所写的一系列二乐章奏鸣曲的最后一首。
它较准确地预示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所固有的一些倾向和某些特点。
在这一时期中,围绕在贝多芬思想、生活的四周是战争、贫困、不安定、疾病……这一切耗费了贝多芬不少的精力,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情绪和工作能力;再加上猖獗的、反动沉重的政治空气,使贝多芬感到抑郁,而身体状况的恶化越发使他陷于绝望之中,对结婚所做最后努力的失败也使他滋生了绝望性的孤独感。
在一些意外的荣誉和光辉的地位中,并不能动摇贝多芬对共和政体的信仰以及对于民主主义的同情,它的内心深处开始向着更高更深的世界憧憬与思索。
悲哀与孤独、绝望与痛苦迫使贝多芬去确立看破红尘的达观世界,开始了在苦恼的根源中探求,并在超人力量中融进神灵般的遥远感。
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那热情的力量与意志的顽强丝毫没有减退,贝多芬那智慧的沉着及其感情仍然是十分丰满和深刻的。
二、奏鸣曲简析
(一)第一乐章
稍快,始终充满感情与表情地,e小调,3/4拍,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以活泼生动的节奏开始,其次出现缓慢下降的旋律(第9-15小节),下面接着是再度由开头动机构成的部分,依照开头动机用八度音程上升(第24-27小节),然后是音阶式急速下降的经过部(第29-30、33-34小节等),以连续的、激烈的和弦导入第二主题,b小调。
展开部以幽静的单音开始(从第82小节开始),以第一主题开始的部分材料做发展,之后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与第一主题类似,以幽静地回想第一主题的尾奏而结束。
(二)第二乐章
不太快地,充分歌唱似的,E大调,4/4拍,回旋奏鸣曲式。
旋律极为抒情,主要主题部分是三段体。
经过强弱力度繁忙交替的短暂的经过部,副主题在B 大调上出现。
主要主题再现后,进入展开部。
首先发展主要主题的最后部分,然后是副主题后面的一段乐思。
主要主题第三次出现后,副主题在E大调上再现,最后出现变化了的主要主题,并将它发展而变成尾奏,整首乐曲在一片幽静中结束。
全曲两个乐章都是属于快速度的,其充满感慨的音响、歌颂憧憬远景的旋律以及只用德语写下的乐章主要速度记号和表情术语已经明确地烙印下这一时期贝多芬的感情和思想。
它证明了贝多芬的民族觉悟的提高,想到使用祖国的语言来表示乐曲的内容和思想,表明了贝多芬渴望创造民族艺术和摆脱外国影响的志向。
辛德勒曾提及关于此奏鸣曲的形象故事:李希诺夫斯基伯爵爱上了宫廷剧院的女歌手斯图梅尔,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很长的一段时间阻碍了他们的婚事,经过一段曲折和磨难,李希诺夫斯基伯爵终于如愿以偿了。
当李希诺夫斯基伯爵得到了这首献给他的奏鸣曲后曾怀疑它的题材内容,他向贝多芬问起此事,贝多芬微笑地回答说:第一乐章是描写“理智与心灵的斗争”,而第二乐章是“与心爱的人交谈’。
十分明显,这两个乐章的音乐与这些标题很相符合,第一乐章中主要是原则的斗争,第二乐章中则是安静、幸福感情的世界,很可能是李希诺夫斯基与斯图梅尔的恋爱史感动了贝多芬,使得贝多芬创造出这样具有庞大概括力量的音乐。
李希诺夫斯基伯爵是贝多芬在维也纳最初时代的保护人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伯爵的弟弟,自1798年以来是贝多芬忠实的友人。
贝多芬奉献给他的作品除了这首奏鸣曲之外,还有Op.35变奏曲、0p.51回旋曲。
实际上,贝多芬将此曲呈献给伯爵的真正用意完全是对于伯爵友谊的感谢,因为当时伯爵将列席维也纳会议的英国大使卡斯鲁莱勋爵介绍给贝多芬,并委托这位勋爵将贝多芬的《战争交响曲》带回英国上演。
鉴于对伯爵介绍之劳的感谢,贝多芬就将本奏鸣曲呈献给他。
三、小结
这首奏鸣曲表达了斗争与和平这两大矛盾的力,展露了理智同感情冲突的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情,也表达了贝多芬本人深刻的内心生活——精神和感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斗争,最后达到了一种和解。
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生命中最重要的创作,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听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感觉好象找到了一种人生的答案,那每一个和弦都表达着生命的斗争和种种艰辛。
因此,在他的音乐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坚守。
在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时应该首先了解其创作背景,融入其中,切身感受贝多芬的感受。
参考文献:1.郑霏.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特征与演奏风格.2009年 12期
2.司维.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浅析.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