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13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发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面临着重建经济和社会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三、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对外开放来实现经济增长。
2.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如市场失灵、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等,需要政府干预和引导来实现经济发展。
3. 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4. 新增长理论:关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张通过教育和研发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2. 定量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4.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强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共10文档
目录
• 发展经济学概述 • 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型 •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与投资 • 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与政策 • 经济发展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CATALOGUE
发展经济学概述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 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以及相关 政策与战略的学科。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优化和升级。
拓展市场范围
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 ,拓展市场范围。
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创新通过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提升国际竞争力
60…
80…
今
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 代初期,发展经济学作为 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强调 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 化。
引入制度分析、市场机制 和结构调整等概念,关注 贫困、不平等和可持续发 展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呈现多元化趋 势,研究范围扩展到全球 化、知识经济、环境经济 等领域。
国际合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合作可以推动各国之间的资源流动和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推动技术创新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和效益。
拓展市场空间
国际合作可以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 济全球化进程。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发展经济学课件引言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本课件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改善。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1.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的扩大,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的提高、教育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进步。
1.3贫困和不平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如食物、住所、教育和医疗等。
不平等是指收入、财富、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发展经济学关注如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僵化和不平衡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来实现经济发展。
2.2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减少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推动南南合作和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实现经济发展。
2.3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不当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和推动自由贸易来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3.1贸易与全球化贸易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加强国际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
3.2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对于减少贫困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经济学》讲义合集
Development economics《发展经济学》讲义参考书目:《发展经济学》——增长与发展经济学译丛[美]Debraj ray著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黄景贵院长教授博士孙建军副教授博士目录第一讲导论第二讲经济发展:概览第三讲经济增长第四讲新增长理论第五讲历史、预期和发展第六讲经济不平等第七讲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相互的联系第八讲贫困与营养不良第九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第十讲农村和城市第十一讲农业中的市场:一个初步的介绍第十二讲土地第十三讲劳动第十四讲信贷第十五讲保险第十六讲国际贸易第十七讲贸易政策第十八讲贸易政策的多边方法序言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本讲义提供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介绍。
本讲义主要面向高年级的本科生,帮助他们学习初级或中级经济理论、运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统一分析框架对各种发展问题作深入浅出的分析。
尤其在方法论上,本讲义结合近年来经济理论在不完全信息、契约理论、博弈论和新增长理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讲义将对学生数学的要求降到了最低。
具体而言,不使用微积分,而尝试主要通过语言、图表来说明问题,有时也使用基础代数来讲解有关理论。
第一讲导论一、两个定义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debraj ray,2002)。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人均年收入低于9000美元的国家,而高于9000美元的国家称为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
——世界发展报告(world bank,1996)二、本讲义的思维框架——贯穿两条主线:1、或多或少地远离一个传统观点:即发展中国家问题只有在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2、关于方法论的,尽可能用统一的分析方式来研究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可能性方面取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
第二讲经济发展:概览一、引言1、如何在某个时点判断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物质质量要高,即人均收入水平高?物质质量要高,即人均收入水平高,而且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物质质量要高,即人均收入水平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还应当是贫穷与营养不良的消除,人均寿命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干净的饮用水与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知识水平和学校教育的提高,尤其是成人识字率的提高等?2、总的经济实力的提高对与发展相联系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有积极影响。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3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3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f . 伊 曼 纽 尔 据 此 提 出 了 不 平 等 交 换 理 论 , 试 图 从 理 论 上 证 明 发 达 国 家 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以价值转移为特征的不平等交换。他认为,在 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国的工资和商品价格趋向均等化,比 较成本将不再存在。那么如何解释现代资本在国际间高度流动情况下,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产品价格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伊曼纽尔认为, 这是由一般工资率的差异决定的。工资率不但可以改变不同领域的产 品价格,而且也可以改变这些领域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 不同是形成不平等交换的原因。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4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此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交换价值不是按照价值,而是按照投入 生产的总资本及其应得报酬确定的,因此,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而造成的剩余价值转移,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 交换的共有现象,而不是国际交换所特有的现象。真正的国际不平等 交换只能是由国家间工资差异引起的。因此,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 恶化不应和出口产品的类别相联系,而应该是和国家类别相联系。因 此,无论发达国家无论生产什么商品,都能用较少的国内劳动换取较 多的国外劳动,而发展中国家则与此相反。原因就在于发展中国家的 工资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第十三章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9
第一节 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对外贸易
c.刘易斯提出了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其中生产要素特指劳动力), 即劳动输出与输入的价格之比。他认为,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决定了 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条件(例如两个国际移民潮)。生产要素的贸 易条件是由粮食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弹性决定的。广而言之,在生产 要素贸易条件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北方国家比南方国家处于更有利的 地位。
发展经济学13的环境共24页PPT
– 负面影响:使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避难所” – 正面影球化的环境政策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从“零增长”到可持续发展:发展观的转 变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
增长的极限与“零增长”
世界人口、经济规模、工业污染都呈指数 增长,而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构 成了一个有限的世界。 《增长的极限》: “世界模型”
构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重新认识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先后次序。 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加强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两种经济学观点
– 弱可持续性
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在一定条件下)只要人造资本增加得足够快,自 然资本的减少不足为虑
– 强可持续性
自然资本不能与其他形式的资本相互替代 为了保持“满足需要的能力”不下降,至少要保证 自然资本的存量不减少
– 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将引起工业衰退 – 污染严重加剧将导致人口下降 – 人均食物的降低也将导致人口下降 – 人类生活质量将下降
要使人类存在下去,只有实现“零增长”
从“零增长”到可持续发展
关于《增长的极限》的争论
– 悲观主义者 – 乐观主义者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使用历史外推法得出的乐观结论
《增长的极限》是环境保护史上的一座里 程碑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深化和传播
保护自然资本的可行策略
第三节 保护环境的行动
环境恶化的经济学原因:在环境领域存在市场失 灵
保护环境的行动(一):政府
命令与控制手段:政府自己作为自然资源 的所有者,直接管理自然资源的使用。
– 优点:命令与控制手段简便易行 – 缺点:环境保护程度容易偏离最优环保水平;
发展经济学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
添加标题
一、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理论上,如果不考虑税收使用只考虑税收汲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若考虑其使用,税收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向的。 宏观税负理论、税收弹性理论和平衡预算理论是阐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理论。 通过征税可影响纳税人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使其作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进而影响资源配置。
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特点
添加标题
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国家税收结构中,商品劳务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款三足鼎立之势明显。三项合计超过80%,分别为32%、31%、21%、其他类似。
添加标题
不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呈现以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特征。两者比重接近,合计超过80%。之后是国际贸易税、财产税和其他税。
01
02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途径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三、稳定经济和发展的职能
稳定经济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须即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如积极的、消极的、稳健的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减缓经济的波动。
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最不重要的是财产税。在发展中国家中提高财产和土地税率的潜力很大。而且从征税效率角度来说,财产和土地容易估算,征税比较容易。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是财产所有者的强大政治经济势力,可以阻止财产税率的提高,或者采取各种手段逃税。
心怀梦想路致远方
(3)改善税务管理
发展经济学案例13 菲律宾独立初期的经济——进口
案例: 菲律宾独立初期的经济——进口替代战略的初步实施与经济繁荣背景材料: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东临太平洋,西濒南中国海。
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位于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摆脱美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独立后,罗哈斯(季里诺)政府、麦格赛赛政府、加西亚政府和马卡帕加尔政府开始在经济发展方面引入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是在高度依赖美国的支持下进行的,因而此时美国对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仍保持了很大的影响力。
1946年7月初,菲律宾政府与美国签订了《美—菲贸易及相关事项协定》和《平等权力法案》,规定双方在贸易领域将执行由美议会菲律宾商务委员会主席贝尔负责制定的《贝尔贸易协定》(也称《菲律宾贸易法案》),执行期为28年。
按规定,在此期间双方将遵循自由贸易原则,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优惠待遇;而菲律宾将保持比索兑美元汇率不变。
此时因战后重建,进口需求猛增,政府预算支出加大,结果出现了严重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
不久,在菲律宾政府的要求下,美国派出经济调查团到菲律宾帮助菲政府制定对策。
面对经济上的困难,《贝尔贸易协定》遭到了菲律宾国内经济人士的反对,结果菲政府于1954年12月与美国签订了对《贝尔贸易协定》进行修改补充的《劳雷尔—兰利协定》,执行期20年,其中美国承诺对来自菲律宾的进口给予优惠关税,而美国资本在菲律宾进行的投资则享有与菲律宾公民的“同等待遇”。
有了上面这些安排,美国在菲律宾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结果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在菲律宾所吸收的外来投资总额中,美国资本一直占80%以上,继续控制着菲律宾的经济命脉。
此后直到80年代末,在外来投资方面,美国资本仍排在首位,成为对菲律宾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独立前,菲律宾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为出口服务的初级原料加工领域,如制糖、椰油、卷烟、制绳、锯木及一些普通消费品上,整个民族工业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一些重要的工业品高度依赖进口。
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13-2)
Q
式(13-2)即为索洛余值方程。其中 Q 为产出增长率, 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率, 、 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WK、WL为产出对资本投入弹
性和产出对劳动投入弹性。WK+WL=1,表示模型的规模收益不变。
式(13-2)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减去劳动和资本的增
长率乘以各自产出弹性之和。
世界银行考察分析了1960—1987年间68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素,主要分析结论有: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的经济发
1
展型,如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另一类是高投入、低效率、低产出的经济发展型,如非洲、
南亚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在1960—1987年间,大多数国家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率几乎没有变化,而国内生产总值
2.根本 性创新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
2.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与制度环境
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
(1)企业家的利润动机和企业家精神 (2)生产要素的稀缺性 (3)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 (4)社会需求和社会资源的互动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
创新的制度机制
(1)竞争条件:不存在人为障碍和垄断
结论
总体来说,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要小于发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以技术进步为 主导的增长方式也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发展中国家早期以要素投入为 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的实证分析
关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实 证研究。研究结论一般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TFP增长率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很低。并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要素投入, 技术进步贡献有限。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第2章人口和经济发展它假设社会中存在一个刚好可以维持个人生存的生存工资,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低于生存工资,则他就无法存活。
2.只要收入高于生存工资,多余的收入就会被用作人口的再生产,人口就会开始增长,而且,人口增长速度是多余收入的增函数。
3.收入的多寡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长也是有限的。
↑。
由第三个假设,自然资源是有限,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减的,人均收入↓。
此时,人口仍然在增长,但是速度下降,直到人均收入下降到等于生存工资为止,↓。
由第三个假设,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增的,人均收入↑。
人口下降速度减缓,直至回归增长为零的状态。
因此,在短期内,人口增长会呈现出上下波动,但在长期,人均收入将保持在生存工资的水平上,人口没有增长。
我们说经济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则其速度会不断下降,直到等于零为止;反之,如果人口处于下降状态(即速度小于零),则其下降会减速,直到等于零为止。
这样,人口增长速度在长期将等于零,同时,人均收入等于生存工资。
稳态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因为它是一个没有人口增长、且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
即使资源的物理总量不变,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提高产出水平,从而缓解资源的有效约束(也不再完全取决于人均收入),而是取决于父母的生育计划.耐用消费品,能够给父母带来持续的快乐。
2.子女长大以后可以给父母提供养老保障,“养儿防老”调父母时间投入的机会成本。
这个成本取决于父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工资,或是自我雇佣所能获得的收入。
的,因为孩子像其他耐用消费品一样,对他们的“消费”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孩子越多,再生一个孩子所能带来的效用下降。
2.从孩子带来未来收入的角度来看,生孩子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因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
养育更多的孩子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父母的现期消费就要减少。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较低的消费水平上,收入的边际效用较高;因此,对孩子投入更多的金钱就意味着父母由现期消费下降带来的效用损失在边际上增加。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1、入世;入世和分税制。
国企三年脱困并列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的里程碑,长达15变的入世谈判改变了几千条工业管理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不仅入世后没有出现主要行业的衰落,反而使我国大部分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出口增长速度显著,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抓大放小;指国有企业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行业全面后撤,是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占领先锋行业的过程,实现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初始构思!3、三年国企脱困;从1998年到2000年,对国企实行改制减员增效等一揽子方案,使国企从整体亏损边缘转变为大幅度盈利。
是中国工业史上极其重要的,为接下来的入世创造基础性条件!4、外汇并轨;1994年把国定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到市场汇率,使人民币一夜之间对外贬值六成多!5、分税制;主要是统一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取向,是由于增值税作为新税制的主要税种,中央取其四分之三地方取其四分之一,再辅以中央对地方返还政策!6、价格双轨制;是针对当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局面的一种价格政策,为了保护国营企业的核心地位,采取价格保护性定价,对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给予市场定价!7、海发展战略;给予沿海省份多余中西部省份各项优惠政策,促使东部省份优先发展,抢占因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升级而出现的的国际市场,这一政策促使了东部省份与东西不拉开了距离,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位次逐位后移相当显著!8、三中全会;(1)确定了务实改革派代表性人物,邓小平党中央核心领导地位!(2)把阶级斗争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三中全会后,随即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的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村开始出现资本积累,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土地改革:按费井汉模型,工业化不仅需要剩余劳动力而且需要剩余产品,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意味着工资成本受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同时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份额较高,从而土地改革在推动农产品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现!10、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中国工业具有奠基性影响。
发展经济学(删减精华版)
发展经济学就是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简言之,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
(狭义)广义:研究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包括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的是一般规律。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3各阶段:发展经济学繁荣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1)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钱?市场?)(2)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计划配置资源)(3)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
即:发展进口替代性产业。
(市场)3、发展经济学的调整期60年代中期以后至80年代初发展战略为“重视市场机制”、“对外开放”、“自由贸易”。
发展经济学的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②多维的研究思路和发展观,认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以及发展中国家社会组织与经济发展之间安息的研究;注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比较不同文化类型下的经济发展的绩效,重视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如制度、文化、政策等。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一种发展度量指标体系,由寿命、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三个指标构成,这三个指标的分项指数==计算公式为(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更广泛的结构性变迁的内涵(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手段、方法、投入、技术、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生存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
通过计算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的面 积除以对角线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 积而得到。
公式表示为:G=A/(A+B)
基尼系数值大小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系数 值越大,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大。
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通常在 0.5和0.7之间, 收入较为平等的国家在0.2和0.35之间。
13.2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第一组箭头表示生产过 程产生的要素收入分配,
即功能性收入分配。
第二组箭头表示生产要素的收入,是如何转 移到家庭,从而形成个人(或家庭)收入分
配的。
要素收入的流向及其大小取决于家庭是否拥有这一要素、拥有多少,以及 要素价格。
政府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
个人拥有资源不同,得到的收入和财富不一样,会有一个累积性 效应,即掌握资源多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将会越来越多,掌握资 源少的人获得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横轴表示人均GNP,纵轴表示 基尼系数。 倒U型曲线表示,当收入水平上
图示 升时,基尼系数首先增大(收入
差距扩大),当收入水平上升到 一定程度时,基尼系数达到最大 后开始逐渐变小。
库兹涅茨假说得到如下一些理论支持
(1)贫穷国家的二元经济显著
在传统农业转变到现代之前,两个部门的收入差距将会不断扩大。
问题 从整个社会来讲,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后果就会出现阶级和集
团分裂,产生阶级仇恨和对抗,就会变得不安宁和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均比发达国家更 为严重。
解决方 政府作为社会利益代表,社会稳定的维护者,有责任不让社会收
案
入分配差距过。
进一步 但收入完全均等不是一个好社会,平均主义会挫伤积极性,鼓励 问题 懒惰行为,导致效率下降,也是不可取的。
13.1 收入分配类型与测度
一、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 功能性的(functional)收入分配和个人的(personal)收入分配。
(一)功能性收入分配
领域
功能性收入分配是价格论的一部分,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不涉及到道德层面,而只是与效率有关。
概念内 涵
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上指劳动力、资 本和土地等要素)之间的分配。
二、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1905年)
将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匿 名准则),将人口累积百分比(人 口比例准则)和收入累积百分比 (相对收入准则)描绘在图形上, 即得到洛伦茨曲线,表示每一个百 分比人口所获得的相应百分比收入。
(二)基尼系数(1912年)
优点 洛伦茨曲线比较直观,能够较好地满足度量收入分配的四个准则; 缺陷 如果两条洛伦茨曲线相交,则很难判断哪条曲线不平等程度更高。
发展计划署在1996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 联合国 日本和东亚都是公平发展形式的先驱者
中国、马来西亚和毛里求斯最近也在走日本和东亚道路
13 收入分配与贫困
13.1 收入分配类型与测度 13.2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13.3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13.4 增长与分配战略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同等地享受到增长带来的好处吗?
在发展中国家,较低人均收入与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 大量的贫困人口和严重的贫困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收入(或价格)决定于 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均衡点。
(二)个人收入分配
大凡讨论收入分配问题,基本上都是涉及到个人的收入分配问题,即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有的份额: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少, 就说该成员较穷;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多,就说该成员较富,涉及的主要 不是经济效率而是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 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收入分配演变而来。
二、 倒U型假说的检验
概况
他从英、美、德等18个国家的历史统计资料中得出,发达国家的 收入分配不平等经历了一个先恶化而后改善的过程。
纵向 倒U型曲线在英国经历100年,在美国和德国经历60-70年。
假设
暗含假设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当于一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 把倒U型现象由动态历史过程转化为静态国别比较。
国家有能力采取一些措施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
民主化进程
发展初期 国家的政权往往掌握在富裕阶级的手里,制定的方针政策必然有 利于富人阶级而不利于穷人阶级。
一般民众教育水平提高,参政议政意识增强,能组织起来形成抗 衡集团,如成立工会和农民协会等,以争取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发展后期 迫使政府当局采取一些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政策和资本家在增加 工资方面作出让步,结果导致收入差别的缩小。
在现代工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行业工资水平 发展初期 上升快,发展较慢行业工资水平上升慢,工业部门内部收入差别扩大,
可能比农业部门内部更严重。
存在地区不平衡,发展较快地区比较慢地区收入差别越来越大。
发展后期
二元经济逐渐消失,农业部门象工业部门一样现代化,落后地区也 开始赶上发达地区,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措施
对倒U型假说的实证分析主要是利用截面资料进行,即对同期不同 收入的国家进行比较。
截面研究 (1)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一般比发达国家更不平等; 一般都支
持了库兹 (2)最贫穷国家的收入分配比较为贫穷国家要平等一些; 涅茨倒U 型假说 (3)收入不平等最严重的是收入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否定库兹涅茨假说的倾向
(2)增长目标的转变
发展初期 国家以增长为主要目标,鼓励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结果是收入分 配不均现象趋于恶化。 教育普及,教育程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差异缩小,生产 率和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之间工资差别缩小;
同时,财产收入份额趋于下降,劳动收入比财产收入更重要,收入 分配不均现象趋于改善。 发展后期 如果两极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会变得尖锐。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减少不均程度。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是如何变化的呢?规律性? 库兹涅茨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
一、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1955年)
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规律的假说
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 定义 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
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