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

合集下载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问我们电影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电影是给人的眼睛吃的冰激凌。

既然要用眼睛来“品尝”,那么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冰激凌”方称得上真正的美味。

短短几周的影视鉴赏课,我们看了五部电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罗拉快跑》确实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电影。

下面就对它的三大亮点——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及极具动感的背景音乐,做逐一的分析。

一,拍摄手法。

对于拍摄手法,我有较多的话要说,因为这是眼睛最直观的感受,任何一个略有敏锐眼光的观影者都会被《罗拉快跑》中的多种镜头所刺激。

而老师讲的快闪镜头及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快闪镜头的运用。

快闪镜头指的是多个时间少于一秒的镜头的组合。

该组合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描述一个情节并不完整,但是能让观众的了解其传达要领。

在《罗拉快跑》整部影片中,快闪镜头贯穿始终。

最早使用快闪镜头的地方是罗拉接到男友的电话之后,镜头以罗拉为中心开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示出罗拉脑海中闪过的可以向其求助的人选。

在这里,快闪镜头给出的是每个人人物肖像的图片,虽然导演并没有安排出每个人背景资料的一个介绍,但是从每个人的表情着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女主角罗拉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罗拉。

最后镜头定格在罗拉的父亲上,罗拉下定了主意便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奔跑。

之后的快闪镜头主要运用在罗拉碰到的每个路人之上。

罗拉碰见的妇人,骑自行车的人,乞丐,老人。

这些快闪镜头分别表现出每个人在遇见罗拉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表现出这些人正是在街头这样偶遇罗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人生的变化。

快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的思想表达的方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快闪镜头巧妙的运用了其“快”的思想,表现出这些事情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罗拉的生命中,这些人也像这些快闪镜头一样,都是一闪而过的。

其次,这些快闪镜头给整部影片增加了一种动感,使得整部影片都在快速的闪过中进行。

《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

《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

浅析《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摘要】《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关键词】视听语言;镜头;电影主题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1)钟表的道具。

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

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而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大群的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人如木偶般地机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恍如世间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而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罗拉快跑影评.doc

罗拉快跑影评.doc

《罗拉快跑》从表面上看的主题是一个异常“陈旧”的爱情主题,而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

一、关于真实和影片主题《罗拉快跑》中,罗拉营救曼尼有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的表层主题是写爱情,深层主题是写世界的不可知,和人类对世界的无奈与绝望。

二、影片和人物分析1、结构:板块式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是与通常电影的“常规剧作结构”不同的“非常规剧作结构”。

(1)、引子:字幕:文字明确表明:本片是一场游戏,是一部探索电影。

字幕之后,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①、钟表的道具: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②、镜头的运动: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接着镜头沿着钟表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这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2、人物的变与不变:影片中共有三次奔跑。

涉及到的人物,只有一个人物没有变化,她就是罗拉奔跑开始之后,她第一个遇到的人物:罗拉的母亲。

从母亲之后,连楼梯的恶狗都有变化。

母亲的不变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叙事参照和坐标。

母亲的不变恰恰是为了表现后面的变。

三、电影视听处理1.剪辑:①、剪辑的快节奏: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

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视听一代”追求刺激视听享受的要求。

剪辑的快节奏也是有了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

②、剪辑的多技巧:《罗拉快跑》的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花样翻新,剪辑的多技巧,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刺激”程度。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摘要:电影中的场面调度,是镜头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影片《罗拉快跑》中,多种场面调度方式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形象和影片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场面调度《罗拉快跑》角色调度镜头调度一、场面调度的涵义和内容场面调度这个词,源自于法文的“mise-en-scen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起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作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环境氛围、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由于影视创作和戏剧创作在艺术处理上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运用到影视创作中。

在电影创作中,场面调度是指导演对银幕空间内各种有意义的元素的组织和安排。

影视中的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

演员调度主要指导演对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所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互相交流时所发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和调整;镜头调度即摄像机的调度,它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的移动或角度、焦距的变化,如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等不同运动方式或长短焦距的变化,来获得不同景别和构图的画面,以展示人物的运动,渲染环境氛围,或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展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演员在镜头中出于情绪需要处在固定位置,而导演又想表现出演员内心不平静的心情,此时就必须借助于镜头调度来完成创作。

二、影片《罗拉快跑》中的场面调度分析影片《罗拉快跑》1988年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创作的一部著名的优秀作品,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引发了诸多探讨和研究。

整部影片被分成三个段落,分别展现了罗拉为了拯救男友曼尼而进行的三次奔跑,下面我们从场面调度的角度来对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进行读解。

相信看过《罗拉快跑》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罗拉在片中奋力奔跑的样子。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一、举例理解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特征长镜头:是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来。

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喜欢的例子:1黑泽明在《罗生门》中用各种运动的长镜头形成的不同节奏来强调叙事的主观;2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较完整地运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实现了镜头内的场面调度。

这部影片不仅启示了人们考虑到大景深能为场面调度提供空间,更激起了电影界对长镜头理论的关注;3《火车进站》用的就是一个长镜头。

当时由于摄影技术落后,只能采取固定摄影的拍摄方法。

这个是最初的长镜头的出现,所以被冠名为“原始长镜头”。

蒙太奇: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蒙太奇举例:平行蒙太奇——根据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名著改编的电影《想左走,向右走》使用平行蒙太奇讲述了心灵交汇的一对情人的美丽故事;交叉蒙太奇——《生死速递》第一段落实从电梯中营救乘客,一方面表现电梯即将下落的危急,另一方面表现警察营救乘客的紧张状态,两者快速交替,产出惊心动魄的效果;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二、二者在叙事和表现上的异同(1)叙事方法的异同蒙太奇叙事方法的主要特色是时空的跳跃性。

长镜头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描述同时同地的故事,而不能象蒙太奇镜头那样实现时空的跳跃。

但是,正因为它的镜头没有中断,则使观众不得不相信镜头所描绘的事物的真实性,这种手法一般在纪录片里经常使用。

有时蒙太奇所表现出的优势是长镜头永远无法企及的,比如交叉蒙太奇,这是永远无法用“同时同地”的长镜头表达的。

罗拉快跑S

罗拉快跑S

1.运动镜头设计
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

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两人奔跑的过程。

导演还特意制造奔跑拍摄时候的前景与背景,当人物主体运动的时候,加上摄影机的运动,那么激动紧张的氛围就油然而生。

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减少支架的运用,既而呈现出一种镜头晃动感,以配合当时情境下的紧张氛围。

2.剪辑手法
快速剪辑是本片的另一大特点。

每一组画面停留只有几格时间,甚至连给观众看清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切到下一镜头。

3.声音设计
影片声音方案的核心是主观声音为主,配以少量客观音响,这样的安排与影片的非纪实性相吻合。

快节奏音乐贯穿于影片始终,通过音乐来渲染气氛,同时通过音乐来加快影片节奏,一举两得。

4.影片色彩
与众人的黑白两色相反,导演赋予了罗拉鲜艳刺目的红色。

导演了为了强调罗拉,赞美罗拉,他将罗拉以及与罗拉周遭的一切都用红色表现,给予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5.拍摄手法
首先,摄影采用许多不规则的构图方式。

其次,影片多次运用仰拍、升格的方式来表现导演对罗拉的赞美。

此外,为了更好的讴歌罗拉,导演采用升格、仰拍镜头,将罗拉的形象最大化的放大:红发飘飘的罗拉,为了曼尼、为了爱情,不停地奔跑。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探索‎电影,在影片的开‎头便有下面‎的字幕:“After‎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游戏之后也‎就是游戏之‎前。

从这段字幕‎中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导演汤姆提‎克威是按照‎电脑游戏的‎进行方式拍‎摄该电影的‎,罗拉的三次‎奔跑,分别代表着‎三次游戏的‎进行,但因为游戏‎过程中各种‎事件的触发‎,从而导致游‎戏的结局都‎不尽相同,这种特性恰‎好符合了游‎戏的随机性‎和互异性。

在另一方面‎,与同时期其‎他德国或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罗拉快跑》的影片节奏‎非常快,根本没给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任何放‎松神经的机‎会。

《罗拉快跑》中还运用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大量全新电‎影手法的运‎用,让人目不暇‎接,影片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让观众感到‎异常的新鲜‎和兴奋。

下面,让我们从上‎面三点深入‎了解《罗拉快跑》的拍摄手法‎。

一.影片的快节‎奏《罗拉快跑》有着三段式‎的剧情结构‎,前两段剧情‎,罗拉执行任‎务均告失败‎,在第三段剧‎情中,罗拉终于完‎成了任务。

三段剧情,罗拉的三次‎奔跑被紧密‎充实的压缩‎在全片有限‎的时间内,其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在加上全片‎是以跑为核‎心主题,因此,全片71分‎钟的运动镜‎头就像是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一‎直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不会有‎丝毫打哈欠‎的机会。

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必定‎包含以下几‎个导致剧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转折点‎:用动画表现‎的罗拉下楼‎式和流氓及‎其宠物狗对‎视的场景,在大街和推‎着婴儿车夫‎人的擦肩的‎场景,和银行门口‎的修女队伍‎及开出车库‎的车和在银‎行里发生的‎事件。

导致每次奔‎跑的结果不‎同的原因都‎是因为罗拉‎到这些事件‎点并触发的‎时间不同,三次奔跑中‎,这些事件点‎都悉数登场‎,一个不落,但都有那么‎一点的不同‎,各种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成为支‎持观众继续‎观影的重要‎动力之一。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电影《罗拉,快跑》是蒂姆·伯顿导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它的镜头运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使得电影形象生动、曲折多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罗拉,快跑》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摄影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首先,影片中的镜头运用非常多样化,通过抓住角度、距离、速度和切换等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传达出不同情感和氛围。

在多个镜头中,导演采用了极为熟练的快速剪辑和时间流动掌控技巧,为片中强烈的压迫感和急迫感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张力。

在犯罪事件中的追逐段落中,导演巧妙地使用往返闪回和交错镜头等手法,让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混乱的印象感,从而使人感受到超越旁观的亲身体验。

然后,导演的镜头运用了丰富的图像符号,富有情感表达和寓意。

导演采用了丰富的暗示手法,通过在电影中植入各类符号画面,达到视觉上的距离和对故事情节关键的提示作用。

例如,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那段“罪恶之旅”中,导演使用路标和广告牌等道具构成的大量图形符号,暗示罗拉和男友任意行动所造成的混乱、浪费和破坏等因果联系,更是深刻揭示现代社会人性的扭曲与丑恶。

最后,在影片的音乐和音效方面,导演的创新也非常值得一提。

音乐和音效对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音乐和音效时,导演充分借助了兴奋和紧张的元素,通过音乐和音效来制造出紧张、焦虑的情绪,充分突显故事情节的急迫感和戏剧性。

另外,在配乐和声音等方面,导演充分考虑了音源与频率,在合成器和合板等处理中充分运用了音乐清晰度和节奏的变化以及静音,给观众带来的是强烈的感性刺激。

总的来说,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非常自如,丰富多彩。

导演通过巧妙的构图方式和图像符号的使用,以及音乐、音效的处理,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能够得到深刻的刺激,强烈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电影语言的创新和表达也成为了蒂姆·伯顿导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在影视界拥有不可替代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罗拉快跑 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 镜头分析
—— 2012级 灯光设计 张涛
在电影中,把现实时间顺序用不同镜头的切换打乱,用来丰富镜头语言,同时实现倒叙和前叙的运用,而且这些具有“闪动”性的镜头也能表达出与情节一致的节奏,这一点在《罗拉快跑》中有充分的体现。
纵观这部电影的结构,罗拉在电影中共跑了三次,前两次奔跑情节中镜头的节奏明显比较快,而电影中第54分钟时,也就是罗拉开始第三次奔跑时,镜头的节奏变慢很多。从家里面跑到大街上的这三分钟镜头与前面两次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电影的第57分钟,那个偷自行车的小偷在一个快餐窗前与捡到钱袋的流浪汉相遇时,从这开始,电影的镜头内容和镜头切换的节奏明显减慢,这与电影开始时的快节奏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过这种节奏快慢的对比能给观众一些感官上和心里上的刺激。另外,舞台灯光设计也非常讲究对灯光节奏变化的把握,尽管灯光的变化节奏往往会附着于剧情上,但是遇到一些特殊剧情的剧本时,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就在考验灯光设计师了,所以我们也要对节奏的变化进行研究和学习,我认为电影《罗拉快跑》中对节奏变化特点的把握值得灯光设计师去研究些许。
电影中还用了大量的长焦镜头拍摄在画面中横向奔跑的罗拉,同时还用短焦镜头拍摄罗拉纵深方向的奔跑,在视觉上显得罗拉的奔跑更为速度,在心理上使情景节奏变得更快。用这样特点的运动镜头和剪辑方法就是让观众感到紧迫的节奏感,之后运用在不同情节中节奏上快与慢的对比,给观众带来一些感官的刺激,这种对节奏的把握技巧,让《罗拉快跑》在二十世纪末的德国电影作品中鹤立鸡群。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在电影的拍摄中,摄像机是一个主要的工具,它由摄像师根据推、拉、摇、移、跟、甩等技巧操纵着,拍摄出不同景别的静态镜头和运动镜头。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占电影镜头的大多数,因为它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方便简单的表现一些故事情节。而且运动镜头的运用,能够产生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节奏,形成属于镜头本身的动感。镜头节奏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和整个电影的节奏保持一致,这和舞台灯光表现的氛围要和戏剧情节氛围保持一致是相同道理的。下面我就用电影《罗拉快跑》做一下镜头节奏的具体分析。

《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

《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

《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劳拉快跑》是德国导演他汤姆·提克威得以成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品。

这部影片被称作是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不论是在其内容的宣扬女权主义,还是故事结构的非逻辑性方面,《罗拉快跑》对传统都是一种颠覆。

但不论有人赋予了这部影片以爱情、还是女权主义的标签,这些普通意义上的概念也都只是影片的副产品而已。

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想表达过于深奥的人生哲理,而是通过这部电影,对电影的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

电影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原是法语中的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借用到影视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是一种手法,也是影视艺术特有的基本思维方式。

1、转换蒙太奇: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是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

思辩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的进行。

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

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

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

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

在这里,就是转换蒙太奇的运用。

2、交叉蒙太奇:接下来,红色的电话响起,罗拉在房间接电话。

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

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

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把两个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相对独立的场景交替叙述,这是交叉蒙太奇。

3、闪电式蒙太奇:曼尼告诉罗拉,他的十万马克被一个浑身挂满塑料袋的流浪汉拣走了。

接下来就是一组非常快的镜头。

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一、摘要:电影一开始‎的快节奏,曼尼丢了钱‎,罗拉接电话‎,飞奔着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在运‎动着,身体、思想,它要我们这‎些青年去行‎动,做一些事情‎,即使现在毫‎无头绪,但毕竟年轻‎,有着无限的‎可能,这也是电影‎有三种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吧。

罗拉带给我‎们的正是我‎们这时代的‎印记,青年要行动‎起来,不要荒废的‎青春,我们要什么‎,我们的自己‎争取,没人会替自‎己勇敢。

有人说过,就算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这是罗拉想‎要传递出来‎的。

二、关键词:罗拉奔跑时间生命青春罗拉给我的‎印象是敢作‎敢为的女强‎人,她一直在奔‎跑,一直在搜索‎答案,而她确实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或被父亲抛‎弃,和男朋友抢‎银行被警察‎打死的无奈‎,或抢到钱,曼尼被车撞‎死的悲剧,或曼尼找回‎钱,自己在赌场‎发迹,过上幸福生‎活。

《罗拉快跑》用三种可能‎表现了同一‎事件,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讲述‎人的命运的‎多种可能,这是个人和‎命运的抗争‎——罗拉的奔跑‎是她抗争的‎方式。

于是到现在‎我觉得这是‎在讲生命的‎状态。

三、主题诠释世事难料,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方程‎解;不可预测的‎未来,吉凶难料。

《罗拉快跑》的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

电影《罗拉快跑》就像是一个‎让人眼花潦‎乱、异常精彩漂‎亮的牌局。

你可以在尘‎埃落定以后‎转过头来拆‎解,拆解的过程‎当然会兴致‎勃勃,但是,这次牌局已‎经终了,即使是知道‎了不同选择‎的结果,却已盖棺论‎定。

我们的一生‎就是罗拉的‎其中一次奔‎跑,不同的是,当我们站在‎人生中每一‎个十字路口‎上的时候,永远都没有‎机会做第二‎次选择。

电影中关注‎到的不仅是‎罗拉和曼尼‎,还有其他的‎人。

导演用快剪‎的方式将于‎奔跑中的罗‎拉擦身而过‎的人之后的‎生命历程也‎表现了出来‎,并且在三次‎讲述中因为‎罗拉的不同‎行动,与之相关的‎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这更像是一‎种蝴蝶效应‎。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从《罗拉快跑》看电影内部节奏

从《罗拉快跑》看电影内部节奏

从《罗拉快跑》看电影内部节奏原文作者:段艳红[摘要] 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

因为对电影的画面、声音以及结构进行剪辑,所以电影有了内部节奏。

电影内部节奏包括镜头节奏、声音节奏以及剪辑的时空节奏。

在电影《罗拉快跑》中,镜头节奏的表达性,声音节奏的渲染性和剪辑节奏的时空性,对整部电影的内部节奏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任何形式的镜头都存在各自的时间和空间概念,通过剪辑形成新的时空,是电影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体现,而电影的主题则直接影响整体节奏风格。

[关键词] 镜头;剪辑;时空;节奏电影是一门节奏感非常强的艺术,每部电影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内部节奏,电影内部节奏指由结构、内容铺设和情节的推进而形成的故事整体节奏。

电影的内部节奏离不开结构,结构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正如,前苏联的瓦依斯菲尔德在《空间和节奏》中说的那样,“电影艺术作品的时间总在一定的空间里,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

因此电影的创作就是通过剪辑不同的时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电影内部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和剪辑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影内部节奏包括镜头节奏、声音节奏以及剪辑节奏。

其中镜头节奏有镜头内部主体运动节奏和摄像机运动节奏之分。

一、镜头节奏(一)镜头内部主体运动节奏镜头内部主体运动节奏,主要指镜头所摄取的主体活动的影像画面的节奏。

如演员的表演。

当演员在调度的统一安排下,沿着固定的轨迹运动时,他的每次迈步,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能产生或快或慢的节奏美,这种节奏,既是演员自身的节奏感的外在流露,也是整部电影整体节奏的组成部分。

同样,默片时代,电影节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演员的表演。

从卓别林的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演员表演对于电影内部节奏的影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造型、夸张的表演、塑造银幕形象,完美诠释了身体艺术给电影带来的节奏感。

当然,除了演员的表演外,电影中,镜头节奏还存在于运动物体之间,运动物体与静态物体之间。

因此,主体运动节奏的和谐与否,除了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还和陪体、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视鉴赏《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罗拉快跑》

鉴赏《罗拉快跑》首先,鉴赏一部影片应该从镜头的运用、景别的变化、声画对应的关系、时空结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轴线的变化、色调、影调的搭配等来分析。

这些都属于镜头语言,也是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导演拍摄影片的意图以及后期剪辑上的完美衔接。

以《罗拉快跑》为例。

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这个时候的声画是对应的,画面人物与要说的话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剪辑时运用了平剪与串剪,通过上一个镜头声音与画面一切出,下个镜头画面与声音马上出现表现一种激烈的氛围,在后面曼尼的倾诉时还适当添加了捅声法增加了变化性。

而两人打电话的场景实际是不同时空同一时间,这就体现了一种交叉蒙太奇。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运用插入镜头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这部分画面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

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

罗拉让曼尼等自己。

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

罗拉大叫时,喊声震天,同时,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

这是隐喻蒙太奇。

紧接着是影片情节的高潮也是主体部分,罗拉开始快跑,主要是用跟镜头表现一组运动镜头,罗拉跑步的画面始终遵循轴线原则,中途通过骑轴、插入空镜头、大动作跳轴很好地实现了合理越轴,在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在介绍影片的拍摄技巧之前,我们先简略的了解下它的内容。

电影《罗拉快跑》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

罗拉快跑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汤姆-提克威这里全不奏效。

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

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

而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

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自西门町一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人类……地球上最神秘难解的动物……」片头中行人杂沓匆促,没有谁特别理会谁,甚至没有谁目光交会谁,直到这个陌生人穿越过层叠的人影,直视进入镜头,开口说话。

铃响震天,来自一具火红色的电话,萝拉终於奔进房间,执起话筒,电话线路以光速联通她与男友曼尼,一段气急败坏的对话中,观众也有如同时搭上了光速飞船,冲进时空急遽压缩的黑洞。

痞子男友曼尼今天出门贩毒兼收帐,萝拉则出门购物,她的机车适巧遭窃,所以无法依约前去接载曼尼,曼尼只好坐电车,在电车中又因躲避警察,大意遗落了贩毒钱款,目前六神无主,除非在二十分钟内筹得失款,否则必遭黑帮灭杀,他决定抢劫商场,萝拉认为还另有筹钱之道,所以,挂上电话,她开始了影片全场的狂奔。

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在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显着的特点在于"闪动"手法的成功运用。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镜头运用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

并且推镜头从城市的大远景推进到罗拉家的电话,暗示罗拉只是茫茫大众中的普通分子,具有普遍性,罗拉的经历可能会是每个人的经历,包括观众。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两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并且无形中告诉观众罗拉和曼尼是会引出一个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的。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在设置镜头上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在罗拉与曼尼打电话的时候,虽然是曼尼遇到麻烦,但两个人的特写镜头中,导演把罗拉的面部特写设置的明显大于曼尼的面部特写,隐喻了罗拉是决定两个人命运的主要人物,曼尼的发展是依赖罗拉的,并且被罗拉左右。

第一段中:罗拉的快速奔跑大多都运用了跟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罗拉的身上,直到罗拉在奔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推着儿童车的妇女,镜头顺势从罗拉身上转移到妇女身上,从而告诉观众,罗拉的命运会引起妇女命运的改变,或者说罗拉和妇女的相撞会令妇女有变化。

接下来展现推儿童车妇女的命运的时候,不是运用摄像机拍摄,而是使用照片的方式简洁明了的展现出来,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在短时间内把妇女的命运交代清楚,之后在展示买自行车的人以及银行职员的后来命运发展同样如此。

在展现完妇女的命运后,镜头又从大全景回到罗拉的身上,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回来。

在罗拉去找她爸爸的途中,展现他爸爸和情人的近景,特写等镜头都是晃动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性,说明是情人关系,并且是被隐藏的。

而罗拉去找爸爸后,罗拉和爸爸的镜头同样是晃动的,两人的关系同样是不稳定的,而此时情人的镜头是固定的,暗示其地位发生转变。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在电影的拍摄中,摄像机是一个主要的工具,它由摄像师根据推、拉、摇、移、跟、甩等技巧操纵着,拍摄出不同景别的静态镜头和运动镜头。

一般情况下,运动镜头占电影镜头的大多数,因为它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方便简单的表现一些故事情节。

而且运动镜头的运用,能够产生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节奏,形成属于镜头本身的动感。

镜头节奏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和整个电影的节奏保持一致,这和舞台灯光表现的氛围要和戏剧情节氛围保持一致是相同道理的。

下面我就用电影《罗拉快跑》做一下镜头节奏的具体分析。

在电影中,把现实时间顺序用不同镜头的切换打乱,用来丰富镜头语言,同时实现倒叙和前叙的运用,而且这些具有“闪动”性的镜头也能表达出与情节一致的节奏,这一点在《罗拉快跑》中有充分的体现。

纵观这部电影的结构,罗拉在电影中共跑了三次,前两次奔跑情节中镜头的节奏明显比较快,而电影中第54分钟时,也就是罗拉开始第三次奔跑时,镜头的节奏变慢很多。

从家里面跑到大街上的这三分钟镜头与前面两次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电影的第57分钟,那个偷自行车的小偷在一个快餐窗口前与捡到钱袋的流浪汉相遇时,从这开始,电影的镜头内容和镜头切换的节奏明显减慢,这与电影开始时的快节奏形成明显的对比,通过这种节奏快慢的对比能给观众一些感官上和心里上的刺激。

另外,舞台灯光设计也非常讲究对灯光节奏变化的把握,尽管灯光的变化节奏往往会附着于剧情上,但是遇到一些特殊剧情的剧本时,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就在考验灯光设计师了,所以我们也要对节奏的变化进行研究和学习,我认为电影《罗拉快跑》中对节奏变化特点的把握值得灯光设计师去研究些许。

在《罗拉快跑》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和频繁的镜头切换来表现罗拉救男友的急迫感,电影在第12分钟、第35分钟和第55分钟,罗拉从家里跑近小区大门时,镜头由俯拍向下移动镜头到近拍,然后运用前跟和后跟镜头,再由近拍到远拍,表现了罗拉奔跑的速度感和画面的空间感,在街道上又运用一些全景的景别,让瘦小的罗拉与高耸的建筑物相比,显示出罗拉在城市中显得很渺小,用镜头表现出了罗拉无助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
《劳拉快跑》是德国导演他汤姆·提克威得以成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品。

这部影片被称作是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不论是在其内容的宣扬女权主义,还是故事结构的非逻辑性方面,《罗拉快跑》对传统都是一种颠覆。

但不论有人赋予了这部影片以爱情、还是女权主义的标签,这些普通意义上的概念也都只是影片的副产品而已。

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想表达过于深奥的人生哲理,而是通过这部电影,对电影的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

电影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原是法语中的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借用到影视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是一种手法,也是影视艺术特有的基本思维方式。

1、转换蒙太奇:
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是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

思辩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
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银行警卫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的进行。

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

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

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

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

在这里,就是转换蒙太奇的运用。

2、交叉蒙太奇:
接下来,红色的电话响起,罗拉在房间接电话。

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

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

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把两个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相对独立的场景交替叙述,这是交叉蒙太奇。

3、闪电式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他的十万马克被一个浑身挂满塑料袋的流浪汉拣走了。

接下来就是一组非常快的镜头。

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

纽约的自由女神象,巴黎的埃佛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这就是闪电式的蒙太奇。

4、隐喻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

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

罗拉让曼尼等自己。

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

这是隐喻蒙太奇。

5、平行蒙太奇:
当罗拉开始奔跑的时候,此时,罗拉的父亲在银行和他的情人在一起,情人正在逼罗拉的父亲离婚,这里,把两个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平行叙述,这是平行蒙太奇。

6、连接蒙太奇:
当罗拉在街道上奔跑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推着婴儿车的老女人,被撞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定格镜头,显示的是女人以后的命运,这一串的镜头运用的就是连接蒙太奇。

7、对比蒙太奇:
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

这是对比蒙太奇。

8、重复蒙太奇: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出门的时候,罗拉的母亲都在打电话,话家常,并嘱咐罗拉为她带一瓶洗发水,这始终没有变,在电影当中反复出现,包括开头的红色电话,罗拉的尖叫等,都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三次,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分切镜头拍摄的,每个镜头都是单个的,不连续的,没有生命的,只有通过剪辑,对它们按分镜头剧本的构思进行排列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的艺术整体。

因此,蒙太奇叙事的完成在于剪接。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意念化的,表现今天人们对世界的无法把握的感受,而如何更好地表现这种主题和感受,导演做了如下的剪辑处理;
剪辑的快节奏。

影片的剪辑风格,总体上呈快节奏倾向。

影片中许多段落的剪辑,如时空隧道等,甚至采用叫人几乎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电视广告和MTV的剪辑风格。

A、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

B、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视听的一代”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

C、剪辑的快节奏也是有了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

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罗拉快跑》的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花样翻新。

剪辑的多技巧表现了今天的消费的世界的丰富感。

剪辑的缤纷多彩,表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

同时,剪辑的多技巧,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刺激”程度。

使影片更加新奇、好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