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金属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冷却和变形等一系列工艺步骤,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处理的目的、方法和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1. 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

具体来说,热处理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改变材料的晶粒大小和形态,提高材料的显微组织稳定性;•消除金属材料中的内部应力,减少材料的变形和裂纹等缺陷;•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调整材料的磁性、导电性等特性。

2.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方法根据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可以分为几种常见形式:2.1 退火退火是最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之一。

退火的目的是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来改善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退火有多种类型,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正火退火等。

完全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使材料的晶粒重新长大,从而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2.2 硬化硬化是通过加热和快速冷却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硬化可以通过淬火、间歇冷却等方式实现。

淬火是将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变,形成硬质的马氏体或贝氏体,从而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3 回火回火是在淬火后,将材料再次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4 化学热处理除了上述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热处理方法,如表面渗碳和氮化等化学热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在金属材料的表面形成硬质的保护层,提高材料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

3.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包括以下几种:3.1 加热加热是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保证金属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VS
金属材料可以根据其晶体结构、相组 成、显微组织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 ,根据晶体结构,金属材料可分为面 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 方晶格等。根据相组成,金属材料可 分为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根据显微 组织,金属材料可分为奥氏体、铁素 体、马氏体等。
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金属材料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等。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 和磁性等。化学性质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抗疲劳性等。机械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塑性 和耐磨性等。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金属材料概述 •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应用与发展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案例分析
01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金属材料是指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通常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纯金属是由 同种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如铁、铜 、铝等。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 、钛合金等。
热处理缺陷及防止措施
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缺陷,如裂 纹、变形、氧化、脱碳等。
裂纹是热处理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它主要是由于加热或冷却速度过快、和冷却速度、选
择合适的加热温度等。
变形是热处理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 它主要是由于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产生的 应力引起的。防止变形的措施包括采用 多阶段加热或冷却、合理安排工件的放
性能。
退火
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后缓慢 冷却,以消除内应力、提高韧性等 。
正火
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 一定时间,然后空冷,使金属材料 内部结构更均匀、硬度更高。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金属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金属结构和性能的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的目的以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常见的热处理方法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其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的方法。

常见的固溶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和时效处理。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时效处理是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固溶体中的晶粒溶解和析出硬化相的目的,提高金属的综合性能。

2. 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马氏体起始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在金属中形成马氏体组织的方法。

马氏体转变可以显著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其耐磨性能和韧性。

常见的马氏体转变方法包括淬火和回火。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至马氏体起始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马氏体,进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使马氏体转变为较为稳定的组织,从而提高金属的韧性。

3. 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适当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以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回火处理可以降低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韧性和延展性。

不同的回火处理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金属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回火处理方法包括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需求。

二、热处理的目的金属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工艺和使用要求。

具体来说,热处理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通过热处理,可以使金属中的晶体细化,晶体界面增多,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

2. 改善金属的韧性和延展性:热处理可以消除金属中的内应力和缺陷,减少晶界的孔洞,从而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延展性。

3. 提高金属的耐磨性和耐蚀性:通过调整金属的组织和相态,热处理可以增加金属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热处理工艺

淬透性一般可用淬火临界直径、截面硬度分布曲 线和端淬硬度分布曲线等表示。由于钢中化学成分的 波动,表示钢淬透性硬度曲线有一个波动范围,被称 为淬透性带。 钢材的淬透性与淬硬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淬火硬度高的不一定淬透性好,而硬度低的钢材也可 能具有高的淬透性。 一般机械制造行业大多以心部获得50% 马氏体为 淬火临界直径标准,对于重要机加及军工行业则以心 部获得90 %马氏体作为临界直径标准,以保证零件整 个截面都获得较高力学性能。
2.加热与保温时间
五、钢的回火与回火工艺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回火。
1、回火的目的
• ⑴ 降低淬火钢的脆性,消除或减少淬火钢的内应力。 • ⑵ 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 ⑶ 稳定工件尺寸,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第四节 钢的表面淬火
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些退火也可在临界点以下) 保温一定时间,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 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铸、锻、焊件毛坯的热处理。
• 1、退火的目的 • 1)降低钢件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 2)消除工件内应力,稳定尺寸。
• 3)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 4)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渗碳 渗碳是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状态下,于富碳介质 中长时间加热,使碳原子渗入表层,增加钢件表层的 含碳量,然后通过淬火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达 到提高强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的目的。 渗碳一般用含碳0.1~0.25%的低碳钢。 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1、渗碳方法
⑴ 气体渗碳(煤油、苯、甲醇+丙酮) 渗碳介质的分解—吸收—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主要应控制好加热温度(930 º C)和保温时间。 温度越高,渗速越大,扩散层越厚,但晶粒越大,使 钢变脆。保温时间取决于渗层厚度,但时间越长,扩 散速度减慢。钢件渗碳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可得到 0.5~2mm的渗碳层深度。 ⑵ 固体渗碳 ⑶ 液体渗碳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以改变金属的结构和性能。

它是制造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方面的改善。

本文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应用。

1. 基本原理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和组织改变来改善其性能。

加热过程中,金属晶格结构中的原子会发生位移和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相态和组织结构。

而冷却过程中,原子又会重新排列,使金属材料的结构趋于稳定。

这些相变和组织改变将直接影响金属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2. 常用方法金属热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正火、表面处理等。

- 退火: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的方法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和硬度,使其结构更加均匀,提高塑性和韧性。

- 淬火:通过快速冷却的方法,使金属材料产生硬度较高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 回火: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减轻淬火造成的内部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延展性。

- 正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冷却,以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 表面处理:金属热处理还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方法,如渗碳、氮化、氧化等,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3. 应用领域金属热处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工业、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

- 汽车制造:金属热处理在汽车制造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零部件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和耐久性,从而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机械工业:金属热处理在机械工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机械零部件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疲劳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增加其使用寿命。

-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金属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耐高温性能,满足航空航天工业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 电子电器:电子电器领域对金属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也很高。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ppt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ppt
硬质合金 HBW 450- 600 用于测量淬火钢
2 .洛氏硬度
以顶角为120度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1.588mm的淬火 钢球作为压头,以一定的压力使其压入材料表面,测量压痕 深度来确定其硬度,即为洛氏硬度。被测材料硬度,可直接 在硬度计刻盘读出。
洛氏硬度常用的有三种,分别以HRA、HRB、HRC来表示。 洛氏硬度符号、试验条件和应用表
下贝氏体:无方向性的针状铁素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颗粒的 渗碳体
7、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是在比较大的过冷度下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这 一温度区内,便会形成魏氏组织。魏氏组织铁索体是以切变机 理形成的其生长往往都是由晶界网状铁索体分枝,许多铁赢体 片平行地向晶粒内部长大。铁素体片之间的奥氏体随后变成珠 光体。魏氏组织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尤其是冲击韧性。
3.维氏硬度 测定维氏硬度的原理基本上和布氏硬度相同,区别在于压头
采用锥面夹角为136度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压痕是四方锥形。 维氏硬度值用HV表示。
压痕面
4. 里氏硬度
原理:当材料被一个冲击体撞击时,较硬材料使冲击体产生 的反弹速度大于较软者。
5. 硬度与强度值的对应关系 由于硬度值综合反映了材料在局部范围内对塑性变形等 的抵抗能力,故它与强度值也有一定关系。 工程上:
冷却速度对晶粒大小的影响
快速冷却,形核点多,晶粒细小 冷却速度慢,均匀长大,晶粒粗大
1.2.2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铁 碳含量>2%--弱而脆
铁碳合金
铁素体—碳熔于α铁或δ铁中的固溶体 F
钢 奥氏体—碳熔于γ铁中的固溶体 A 强而韧 碳含量 0.02%-2%
渗碳体—铁碳金属化合物含碳6.67% Fe3C
许用应力 o
n
安全系数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金属热处理起源于古代,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金 属材料的加热、冷却和改变性能的方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 展,金属热处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发展
现代金属热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方法不断涌现, 如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同时,计算机 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金属热处理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ART 06
金属热处理安全与环保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熟悉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流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
设备运行前应检查电源、 水源、热源等是否正常,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ABCD
操作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鞋帽等个人防护 用品,防止烫伤、触电等 事故发生。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 集中,随时观察设备运行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节能减排技术
01
采用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热处理效果 。
02
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开发和应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和工 艺,替代传统的高污染材料和工 艺。
03
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推动热处 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节能减
排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04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测温仪
用于测量金属件的温度,确保热处理工艺的 准确性。
热处理吊具
用于吊装金属件,便于在加热和冷却设备中 移动。
热处理辅助材料
如保护气氛、脱氧剂等,用于改善热处理效 果和保护金属件。
PART 05
金属热处理应用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热处理是一种加工金属的过程,通过改变金属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来应对各种需求。

金属热处理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

本文将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热处理实验。

热处理的目的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调整金属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

具体来说,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的硬度、塑性、耐蚀性、强度、韧性、磁性和导电性等性质,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各种加工和使用要求。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分为几种类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强化和时效等。

1. 退火退火是把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慢慢降温使其达到一种晶体结构更稳定、更均一以及更柔软的热处理方式。

退火可用于软化金属、改善可加工性、减少残余应力、优化晶粒尺寸并消除缺陷等。

2. 正火正火是把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将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进行适当的冷却。

这种方法常用于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

3. 淬火淬火是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以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的一种热处理方式。

淬火对金属的晶粒尺寸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钢铁行业,淬火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产生非常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较高的持久性能。

4. 回火回火是将已经淬火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适宜方式冷却。

这种方法可以使金属达到合适的硬度和韧性。

回火可以提高淬火后的金属中弯曲问题的韧性和强度。

5. 表面强化表面强化是将金属表面加热并冷却以改善金属表面强度和硬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硬化和淬火表面层的非平衡组织的金属。

6. 时效时效是通过一种持续时间的加热和冷却操作来改变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针对不同的合金,其时效工艺也有不同,相应的性质也会有较大的变化。

热处理的影响因素金属热处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金属类型、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1. 金属类型不同类型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不同的金属对热处理的需求也不同。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1.金属组织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1.金属组织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基础知识讲解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基础知识讲解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基础知识讲解第一节介绍基本概念一、金属热处理概念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目的:改善或改变材料的各种性能,如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等。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1 工艺性能工艺性能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

工艺性能包括五大方面:铸造性能:浇注时,液体能充满铸型并得到优质铸件的能力。

锻造性能:材料进行压力加工的性能。

焊接性能:材料进行焊接及保证焊缝质量的能力。

切削性能:进行机械加工的能力。

成型性能:拉、压、拔、冲等。

2 使用性能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

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

常说的机械性能主要有:弹性、塑性、刚度、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三、热处理工艺过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1.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2.保温时间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3.冷却冷却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高速钢W18Cr4V)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1. 热处理的基础热处理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给金属“洗澡”,不过这澡可不是一般的洗澡,它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让金属变得更结实、更耐用。

就像人要适当运动一样,金属也需要“锻炼”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大家常常听到的“热处理”这两个字,实际上是金属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制造一些需要承受高强度和高温的零件时,它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1.1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可分为几种主要的类型,比如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等等。

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高深的武功秘籍,但其实它们各有各的妙处。

淬火就像是给金属来个猛击,迅速让它从热状态转为冷状态,达到硬化的效果;而回火则是帮金属放松一下,避免太过刚强造成的脆弱。

退火则是金属的“慢养”,通过长时间的加热和缓慢冷却,让金属的内部结构得到调整。

正火呢,就像是在金属身上做个深层按摩,让它恢复到最佳状态。

1.2 热处理的原理那热处理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

热处理过程中,金属的内部原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涛汹涌,时而平静,时而激烈。

加热的时候,原子就像聚会的朋友,欢快地跳动;冷却时,它们就得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的情况,这就影响了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2. 热处理的工艺2.1 工艺步骤热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先是加热,像开车一样,把温度开到理想值,这个过程要慢慢来,别着急;接着就是保温,保持一段时间,让金属的“细胞”好好“吸收养分”;最后是冷却,冷却的方法可以是水、油,甚至空气,各种各样的方式让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中“转身”。

这整个流程下来,金属的性能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2.2 影响因素当然,热处理的效果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

就好比炒菜,如果温度掌握不好,时间控制不当,最终的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工艺参数的选择可得仔细斟酌。

3. 热处理的应用热处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汽车、航空、机械等行业,都是大显身手的地方。

金属热处理基础入门必须了解的二十个知识点

金属热处理基础入门必须了解的二十个知识点

金属热处理基础入门必须了解的二十个知识点1、什么是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以改变其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2、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来控制相变过程中组织转变的程度和转变产物的形态,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3、热处理的条件是什么必须有固态相变转变的合金才可以进行热处理。

4、热处理的工艺过程是什么(1)加热:临界点+△T值(2)保温(3)冷却:临界点- △T值一定冷却速度5、主要参数有哪些(1)加热温度T(2)保温时间 t(3)冷却速度V,冷却介质决定冷却速度,如:水、盐水、碱水、空气6、按处理阶段及目的可分为哪几种(1)预处理目的是消除偏析、内应力,为最终热处理或后续的加工获得平衡组织。

(2)最终处理作为工件处理的最后工序,获得最终组织。

7、按热处理工艺参数可分为哪几种(1)普通热处理这是生产中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这类的热处理一般不会额外的加入其他元素,主要是通过自身组织转变来得到所需要的性能。

(2)化学热处理这类在热处理在齿轮、轴等耐磨件上会经常用到。

工件进行化学热处理时,会在表面一层渗入其他的元素,而对心部的成分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般渗入什么元素,我们就称为渗×处理,如表面渗C、渗N,C、N共渗等。

(3)表面热处理综合了上述两类热处理的特点,即热处理时不加入其他元素,而且只是针对表面进行的热处理,不影响心部的组织,如表面淬火,但其要求工件的含碳量较高。

8、什么是退火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9、退火的目的是什么(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2)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以调整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影响金属性能的因素以及常见的热处理设备。

一、常见的热处理工艺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固溶体加热至高温,使其中存在的合金元素完全溶解,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最后通过快速冷却来获得均匀的组织。

固溶处理通常用于合金强化、改善材料的韧性和疲劳性能等方面。

2. 然后冷却处理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工艺,通过将金属材料迅速从高温加热状态冷却至室温或低温,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发生相变,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

淬火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磨损性能。

3. 回火处理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将材料重新加热到较低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以减轻淬火带来的材料脆性和应力。

回火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其韧性和可加工性。

二、影响金属性能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热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金属和热处理工艺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金属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 时间保温时间是指在加热过程中保持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时间。

适当的保温时间可以使金属内部的相变和晶粒生长完成,从而得到所需的性能。

3.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会影响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快速冷却可以获得细小且均匀的组织,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相反,缓慢冷却则可以使金属的组织更加柔韧。

三、常见的热处理设备1. 炉子炉子是最常见的热处理设备之一,在炉子内加热金属材料可以实现固溶、淬火和回火等工艺。

2. 水槽水槽是用于淬火的设备,在高温加热后,将金属迅速浸入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油)中,以实现材料的淬火工艺。

3. 回火炉回火炉用于回火处理工艺,将经过淬火处理的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

4. 空气冷却器空气冷却器通常用于对材料进行较慢的冷却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调整材料的性能。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金属材料与金属热处理
1
热处理是指通过对工件的加热、保温和冷却, 使 金属或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获得预期的性 能(如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的操作工艺称为热处理。
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热处理这一重要手 段, 来改变(或改善)工件内部组织结构, 从而获得所 需要的性能并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去应力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称为去应力退火。
目的: 消除铸、锻、焊的内应力。
11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 Ac3或 Accm以上30~50℃, 保温后 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① 含碳量≤0.25%经正火后硬度提高,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 ② 消除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 ③ 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7
3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及应用
四把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 钢的退火与正火
●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 ① 调整硬度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② 消除残余应力 ③ 细化晶粒, 改善组织 ④ 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8
●退火: 将钢加热、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工艺可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
① 马氏体分解: 主要发生在 100~200℃, 马氏体中的碳 以ε碳化物(FexC)的形式析 出,析出的碳化物以极小片状 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这种组 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回” 表示。如图所示。
图12 回火马氏体
25
② 残余奥氏体分解 主要发生在200~300℃, 残余奥 氏体分解 为ε碳化物和过饱和α, 但组织仍是回火马 氏体。
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 如图所示,一般淬火温度 在临界点以上。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目录
• 金属材料概述 •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 金属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01
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金属材料的定义
金属材料是指以金属 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 主要成分,具有金属 特性的材料统称为金 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分类
区域受到腐蚀的现象。
金属腐蚀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总结词
金属腐蚀的原理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环境中的阴离子获得电子成为原子或负离子。影响因素包括 环境因素和金属本身的因素。
详细描述
金属腐蚀的原理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环境中的阴离子获得电子成为原子或负离子。这个过程通常 涉及到电化学反应。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金属本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污染 物等,而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合金成分、微观结构、表面状态等。
详细描述
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改变 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善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根据不同的加热温度 和冷却方式,热处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现象,通过控制相变 过程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其性能的目的。
• 详细描述:退火是将金属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主要用于消除内应力、降低硬 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等。正火是将金属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空冷至室温的过程,主要用于细化晶粒、 提高强度和韧性等。淬火是将金属加热到适当温度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主要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等。回 火则是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主要用于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稳 定组织结构和提高韧性等。

金属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

金属热处理工艺基本知识金属热处理工艺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方式对金属材料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操作,从而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金属热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使金属材料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常用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淬火、回火、正火等。

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退火又分为全退火和球化退火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场合。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快速固化金属的组织结构。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韧性相对较低。

淬火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和冷却介质的选择对最终的组织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回火是在淬火后再次加热金属材料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和改善金属材料的韧性。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金属材料的成分和硬度要求。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正火常用于低碳钢等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塑性和韧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外,还有多种特殊的热处理方法,如表面强化处理、气体渗碳等。

这些工艺方法可以通过在热处理过程中加入特定的物质或改变处理条件,使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薄层,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抗腐蚀性等。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金属材料、工艺要求和应用环境来决定。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各种工业应用的需求。

金属热处理工艺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确控制金属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善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金属热处理知识点要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金属热处理知识点要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1 热处理的目的、分类、条件;定义: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要求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目的: 1、消除毛坯中的缺陷,改善工艺性能,为切削加工或热处理做组织和性能上的准备。

2、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约材料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分类:特点: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热处理条件:(1)有固态相变发生的金属或合金(2)加热时溶解度有显著变化的合金热处理过程中四个重要因素:(1)加热速度V; (2)最高加热温度T;(3)保温时间h; (4)冷却速度Vt.2 什么是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其结构与性能; Ac1、Ar1、Ac3、Ar3、Accm、Arcm临界温度的意义;奥氏体的形成条件;奥氏体界面形核的原因/条件;以共析钢为例,详细分析奥氏体的形成机理;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铁素体: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以F或α表示;结构:体心立方结构;组织:多边形晶粒性能:铁素体的塑性、韧性很好(δ=30~50%、aKU=160~200J/cm2),但强度、硬度较低(σb=180~280MPa、σs=100~170MPa、硬度为50~80HBS)。

其力学性能几乎与纯铁相同。

奥氏体: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A或γ表示结构:面心立方晶格性能:奥氏体常存在于727℃以上,是铁碳合金中重要的高温相,强度和硬度不高,但塑性和韧性很好(σb≈400 MPa、δ≈40~50%、硬度为160~200HBS),易锻压成形。

钢材热加工都在γ区进行。

组织:多边形等轴晶粒,在晶粒内部往往存在孪晶亚结构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是钢铁中的强化相,高温下可分解, Fe3C →3Fe+C(石墨) 。

结构:复杂斜方性能:渗碳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69%,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800HBW),塑性和韧性极低(δ≈0、aKU≈0),脆性大。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1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I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富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and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金属热处理基础知识一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1.金属组织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a-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g-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

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

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

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

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

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

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

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

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

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钢的分类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2.11% 。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

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

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且价格低廉。

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

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一.按用途分类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结构钢: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

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

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

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

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按化学成分分类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钢(含碳量≥0.6%)。

合金钢:按合金元素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锰钛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