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常见病因和处理措施 权永萍讲解
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与处理原则
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与处理原则
了解儿童发热的常见病因,并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诊断并提供适当治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by w k
什么是发热?
体温升高
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体温超过37.3°C(99°F)。这是人体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
调节机制失衡
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被病原体或其他刺激物作用而失去平衡,导致体温升高。
3
测量时长
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保持足够的测量时间。
4
测量环境
在安静、温暖的环境下测量,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5
记录数据
准确记录体温值,监测体温变化趋势。
正确测量儿童体温是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关键。应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和时长,保持测量环境的温度和安静,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以确保获得可靠的数据。
发热的危险信号
心理疏导
家长要耐心地安慰和鼓励孩子,避免让孩子感到焦虑和恐慌,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精神状态。
家长的健康教育
关注儿童健康
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积极沟通交流
家长应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诊断结果,询问合适的护理方法。
正确用药指导
家长应了解用药的目的、剂量、用法等,确保孩子顺利服药。
细菌感染的传播
细菌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等方式在儿童群体中快速传播。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消毒是预防细菌感染的关键。
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细菌感染的儿童,需要血培养、尿常规等检查确诊。常见的抗生素治疗措施包括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等。
预后与并发症
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大多数细菌性感染都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
幼儿发热护理知识
幼儿发热护理知识简介幼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对于儿童来说,发热是身体抵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对幼儿发热的护理非常重要。
常见原因幼儿发热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2.喉咙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喉咙感染3.肺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肺部感染4.腹泻、呕吐等引起的消化系统感染5.水痘、麻疹等引起的传染病6.过敏反应引起的发热7.其他原因,如牙齿生长、疫苗注射等护理方法对于幼儿发热,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1.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测量幼儿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正常体温范围通常在36.5°C到37.5°C之间。
如果幼儿的体温超过38°C或持续升高,请及时采取措施。
2.给予足够的水分:发热时,幼儿会出汗较多,容易脱水。
因此,要确保幼儿饮水量充足,可以给予温水、果汁或清汤等。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但避免幼儿吹到风。
室内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
4.睡眠休息:发热时,幼儿的身体需要休息,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可以将幼儿放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给予适合的睡眠时间。
5.控制室内温度:如果室内温度较高,可以给幼儿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者给他们洗一个温水浴,帮助降温。
6.穿着合适的衣物:根据幼儿的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
不要给幼儿穿太多或太少衣物,要保持他们的体温适宜。
7.用药规范:如果幼儿的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用量要准确,并注意避免滥用药物。
注意事项在护理幼儿发热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症状:除了体温升高外,还要观察幼儿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喉咙痛、腹泻等。
如果幼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发热可能是由传染病引起的,因此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小儿发热的常见病因和处理措施权永萍讲课文档
• 诊断依据
㈠主要表现
㈡次要表现 ㈢链球菌感染证据
1心脏炎 1发热
A咽拭子培养阳性
2多关节炎 2关节痛(≥2)
3舞蹈病 3血沉增快 B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4 环形红斑 4CRP阳性 C1-3周有链球菌感染
5 皮下小结 5 P-R间期延长 史(咽炎、猩红热)
第十六页,共42页。
★诊断风湿热前提 必须有链球菌 感染证据
• 诊断标准:1原因不明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 无效;2四肢末端水肿、红斑及指趾膜样脱皮;3 多型性红斑;4眼结膜充血;5口唇鲜红,杨梅舌, 口腔黏膜弥漫性发红;6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胀。 六条中5条可确诊。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11药物热:
• 药物热与药疹都是药物的特异性反应,用药后6-10 天出现发热,药物热一般伴有药物;
检,有计划的进行辅助检查,并根据长期发热 的热型表现及其伴随症状进行归纳分析。
• 涉及各系统,常见30余种疾病。 第九页,共42页。
长期发热+皮疹+WBC增高
• 1、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病原菌以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真菌、条件致 病菌引起的白血症有增多趋势。伴有畏寒、寒战、 出汗,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可出现核左移或中毒 颗粒。除外寄生虫病及急性传染病。血培养可以 明确诊断。
性炎症,机体受到遗传、光照、药物、感染因素 作用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血清中出现多种自 身机体而失去对自身免疫的耐受性。
• 年长的女孩多见,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不规 则发热,多形性皮疹,反复关节炎。
第十九页,共42页。
SLE的诊断标准
• 1蝶型红斑或盘状红斑;2光敏感;3口腔黏膜溃疡; 4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5胸膜炎或心包炎; 6癫痫或精神症状;7蛋白尿或管型尿或血尿;8血 小板<10万/mm3或WBC4000/mm3或溶血性贫血; 9抗核抗体阳性;10抗dsDNA抗体阳性或LE细胞 阳性;11抗Sm抗体阳性;12补体C3降低;13皮 肤狼疮带试验或肾活检阳性。
幼儿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幼儿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幼儿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或感染引起的。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幼儿发热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幼儿的不适。
本文将介绍幼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幼儿发热的原因1.感染:感染是幼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感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
2.免疫接种:幼儿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反应,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通常这种发热会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出现,并持续1-2天。
3.过敏反应:某些幼儿对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会引起发热。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
4.牙齿生长:幼儿在牙齿生长期间,常常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这是由于牙齿生长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5.环境因素:幼儿在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过长,或者过度穿着厚重衣物,也可能导致发热。
二、幼儿发热的处理方法1.观察:当幼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家长首先应该观察幼儿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呕吐等。
如果幼儿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体温是否会自行下降。
2.适当降温:如果幼儿的体温超过了38.5摄氏度,可以考虑给幼儿进行适当的降温。
可以使用温水擦浴、冷敷或温水浸泡等方法来降低体温。
但是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冷的水或冰块,以免引起寒战或其他不适。
3.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在幼儿发热期间,家长应该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可以给幼儿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4.饮食调理:幼儿发热期间,可能会食欲不振。
家长应该给幼儿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幼儿的水分摄入量,避免脱水。
5.就医咨询:如果幼儿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家长应该及时就医咨询,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幼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但并不一定都是疾病的表现。
家长在处理幼儿发热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小儿发热科普文案
小儿发热科普文案儿童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小儿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让许多家长备受困扰。
本文旨在为大家普及有关小儿发热的知识,并提供处理方法,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小儿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感染。
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引发儿童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感冒、扁桃体炎和腮腺炎等常见感染疾病会导致儿童发热。
此外,儿童也容易因为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病症而发热。
此类发热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腹痛、呕吐等。
另外,其他因素如过敏反应、长牙、热量过高的环境、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等也可能引起儿童发热。
这些因素大多数情况下是暂时性的,会自行消退。
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保持冷静,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并注意观察其他可能的症状。
如果体温超过38°C,应采取以下措施:1. 鼓励孩子喝足够的水,以避免脱水。
2. 让孩子休息,适当减少活动量,保持室内通风。
3. 使用退热药物来控制孩子的体温,但必须按照药物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过量用药。
4. 为孩子提供适当的饮食,注意给予易消化的食品,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高热(超过39°C)并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持续呕吐等,家长应及时就医。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家长们也需避免给孩子使用非处方药,以免加重症状。
总之,小儿发热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与感染相关。
了解常见的发热原因,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家长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保持冷静、适时控制体温、给予足够的水分和休息是关键。
如果情况不明朗或症状严重,请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小儿肺炎的诊治-权永萍-09.10
④易出现呼衰、心衰及呼吸性酸中毒; ⑤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呼气相延长,广泛呼气相 哮鸣音;喘憋缓解时可闻密集中小湿罗音。
☆ 极重的发作性喘憋时,可听不到呼吸音、 哮鸣周围炎,网粒状影伴小 泡性肺气肿。
腺病毒肺炎
病原体 :
腺病毒(ADV)共49个血清型,最常见的为3、 7型。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控制液体入量:不能口服,总60-80ml/kg/天; 注意补液速度:3-5ml/kg/小时。 高热、呼吸过快、腹泻应考虑增加, 4:1或5:1液。 纠正酸中毒、改善低钙、低钠。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作用 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 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减轻颅内压。 指征 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全身中毒症状明 显;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心肌炎;合并胸腔积液。 用法 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地塞米 松0.1~0.3mg/kg/d静脉滴注,疗程3~5天。
支气管肺炎病理
主要变化是由于支气管、 肺泡炎症引起通 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呼吸功能不全、酸碱失衡,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改变 。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发热:不规则发热、弛张热、稽留热; 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 正常。 咳嗽 : 早期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减轻、 恢复期咳 嗽痰多—湿咳; 气促 : 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 50 、 40 、 30 次 / 分; 紫绀常与呼吸困难同时存在。 全身症状 :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 轻度 腹泻或呕吐。
体 征
呼吸增快: 40~80 次 / 分 , 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 征 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可 无发绀。 肺部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 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 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 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
发热患儿健康教育标题:发热患儿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发热患儿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包括:常见的发热原因、正确的测量方法、适当的药物应用以及饮食调理和歇息。
一、发热原因:1.1 病毒感染:儿童常见的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长应该了解常见的病毒感染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等也会引起儿童发热。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1.3 其他原因:除了病毒和细菌感染,过敏、牙齿发育、疫苗接种等也可能引起儿童发热。
家长应该了解这些原因,避免过度恐慌。
二、正确的测量方法:2.1 使用体温计:家长应该学会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红外线体温计来测量孩子的体温,确保准确性。
2.2 测量部位:普通来说,腋下是最常用的测量部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婴儿或者年幼儿童,耳温计可能更适合。
2.3 测量时间:家长应该选择孩子肃静、不运动的时候进行体温测量,避免误差。
三、适当的药物应用:3.1 退热药物: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但家长应该注意正确的用药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量使用。
3.2 不宜使用的药物:家长应该避免给儿童使用阿司匹林等含有水杨酸类药物,以免引起儿童肝脏疾病。
3.3 咨询医生:如果孩子的发热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家长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饮食调理和歇息:4.1 适当饮食:孩子发热期间,应该赋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刺激。
4.2 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孩子体液丢失,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3 充足歇息:孩子发热时,需要充足的歇息来匡助身体恢复。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肃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结论:发热患儿的健康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儿科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发热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感染所导致,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情况引起的。
对于儿童的发热,处理原则如下:1.观察并评估病情:在处理儿科发热时,首先应观察并评估儿童的病情。
这包括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体温、有无其他症状以及热度的高低。
同时,还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免疫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情况。
2.维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发热时,儿童的代谢率提高,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水分来应对身体的需要。
因此,保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3.护理措施: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如脱掉多余的衣物、让儿童休息、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等。
在低热或中低热的情况下,可以用冷敷或温水擦浴的方法来帮助退热。
4.应用退热药:如果儿童的体温超过38.5℃,或者有不适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来控制体温。
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但应按照儿科专家或医生的建议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滥用。
此外,年龄在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不宜使用退热药物。
5.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对于儿科发热,如果儿童出现高热、持续性发热、呕吐或腹泻、严重的咳嗽或呼吸困难、昏迷或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治疗。
6.根据原因进行治疗:儿科发热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根据具体的原因,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等。
7.注意预防传染:儿科发热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因此在处理儿童发热时,要注意预防传染。
如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接触等。
综上所述,儿科发热的处理原则包括观察并评估病情、维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护理措施、应用退热药、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根据原因进行治疗以及注意预防传染。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儿童能够尽快康复。
小儿发热处理方法
小儿发热处理方法
小儿发热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当小孩出现发热时,家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症状并确保孩子尽快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发热处理方法:
1. 测量体温:测量孩子的体温是处理发热的第一步。
可以使用体温计或体温表来测量孩子的额头、腋下或口腔等部位的体温。
确保测量准确,并记录在孩子的病历或健康记录中。
2. 让孩子休息:发热时,孩子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和休息。
让孩子躺在床上或安静地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
3. 给孩子喝水:发热时,孩子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保持水分平衡。
可以给孩子喝足够的水,以防脱水。
4. 给予退烧药物: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了正常范围,可以考虑给予退烧药物。
可以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来降低体温。
但请注意,给孩子使用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并按照剂量使用药物。
5. 观察症状:除了体温之外,还需要观察孩子的症状。
如果孩子有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6.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孩子的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对孩子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开出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在处理小儿发热时,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同时,家长也应该定期给孩子进行检查和监测,以确保孩子的健康。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新生儿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是指体温超过38℃。
对于新生儿来说,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其原因却多种多样。
了解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和适当的处理方法对于保护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原因分析1. 感染: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常见的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2. 外界环境因素: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气温变化、过热或过冷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热。
3. 其他疾病:新生儿发热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皮疹、嗜睡等。
二、处理方法1. 观察体温:对于新生儿发热的首要步骤是观察体温。
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额温枪测量体温,确保准确可靠。
如果体温超过38℃,应及时采取措施。
2. 保持环境适宜: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
新生儿的衣物应保持干燥,避免过多的汗水和湿气。
3. 给予适量的饮食:新生儿发热时可能食欲不振,但仍需保证足够的饮食。
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抗体,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4. 注意观察其他症状:除了发热,还需要留意婴儿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呼吸困难、皮疹、嗜睡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就医咨询:如果婴儿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6. 不要盲目使用退热药物:对于新生儿发热,家长不应盲目使用退热药物。
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7. 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婴儿。
同时,避免让婴儿接触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和环境。
总之,新生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在处理新生儿发热时,家长应注意观察体温、保持环境适宜、给予适量的饮食,并留意其他症状的出现。
儿童 发热 处理
儿童发热处理
儿童发热时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多喝温水、温水擦浴、减少穿着衣物、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等。
对于2月龄以上的儿童,当体温≥38.5℃并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
在退热药物的选择上,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成分的药物叠加使用。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根据精神状态勤测体温。
此外,对因治疗也很重要,需要找到引起发热的病因并进行治疗。
例如,急性扁桃体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需要口服头孢克洛、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药物。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小儿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小儿发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
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
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退热是否必要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
她进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父母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
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引言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体温升高,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是由于感染、免疫、药物反应、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小儿发热的护理,既要进行准确的诊断,了解病因,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儿童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供护士和家长参考。
一、护理诊断1. 疼痛相关于高体温和炎症反应目标减轻儿童因发热引起的疼痛,提高其舒适感。
评估指标:•儿童表达的疼痛程度;•神情和行为的改变;•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
诊断标准:儿童表达疼痛感觉,表情痛苦,出现焦虑、不安、易怒的行为。
2. 液体过少相关于出汗和呼吸增加目标维持儿童正常的液体平衡,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评估指标:•儿童的皮肤弹性;•引流量和尿液量的变化;•儿童的精神状态。
诊断标准:儿童皮肤弹性差,出现干嘴、口渴、尿液量减少等症状。
3. 营养不良相关于食欲减退和代谢增加目标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评估指标:•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儿童的食欲;•儿童的胃肠功能。
诊断标准:儿童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食欲减退,出现厌食、恶心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 疼痛缓解•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儿童使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减轻体温升高引起的疼痛。
•体温调控: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以减轻儿童的不适感。
•非药物缓解:使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温水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减轻儿童的疼痛感。
2. 液体平衡维持•补充水分:提供充足的清水、果汁、热汤等非刺激性饮品,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注意饮食:根据儿童的食欲情况,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儿童的食欲,补充体力消耗。
•监测尿液:密切观察儿童的尿液情况,确保尿液量正常,以评估儿童的液体平衡情况。
3. 营养补充•提供高营养食物:为儿童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禽类等,以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
儿童发热处理方法
儿童发热处理方法儿童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6~37.5),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手足口病等。
对于儿童发热的处理方法,我们需要先分析发热的原因,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儿童发热处理方法。
1. 观察和监测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和监测儿童的体温变化。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定期记录体温变化,以了解发热的程度和趋势。
监测体温的频率取决于发热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 解除穿戴过多衣物如果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以考虑解除穿戴过多衣物,降低体温。
但是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不要让儿童感到过冷。
3. 冷敷冷敷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可以使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儿童的前额、腋下、腹部和大腿内侧等区域,每次敷约15-20分钟,每3-4小时敷一次。
但是要避免过度冷敷,以免引起寒冷,而导致体温反弹上升。
4. 补充水分儿童发热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给儿童喝温水、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以保持水分平衡。
5. 休息和保持通风热度不高的儿童可以适度活动,帮助散发体热。
但是当儿童体温较高时,应让其休息,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促进体温的散发。
6. 注意饮食在儿童发热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7. 药物治疗如果儿童发热且伴有不适症状,例如头痛、肌肉酸痛等,可以考虑给予退热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适剂量,避免滥用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处理方法仅为一般建议,具体的处理方法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谨慎对待,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定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以减少儿童发热的发生。
《小儿常见发热病因分析及护理课件》
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了解小儿常见发热的病因,并学习相应的护理措施。 让我们一起探索关于小儿发热的知识。
发热简介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了解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照顾小 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小儿常见发热病因
呼吸道感染
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引起 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的特点及护理
小儿高热可能伴有疲倦、厌食、惊厥等症状。正确的护理包括保持室内通风、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并根据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小儿低热的特点及护理
小儿低热常常伴有不适、嗜睡等症状。合理的护理包括观察体温变化、提供 舒适的环境和适当的营养补充。
药物治疗与小儿发热护理
药物治疗应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并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同时,护理措施 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以提高小儿的舒适度。
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小儿 常见发热的原因之一。
胃肠道感染
食物中毒、腹泻、肠炎等胃肠道感染也可能 导致小儿发热。
其他病因
除了上述病因外,病毒感染和变态反应等因 素也可能引起小儿发热。
发热与疫苗接种的关系
预防接种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减少小儿发 热的风险。
接种反应
接种疫苗后,小儿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发热反应。 这是正常的免疫系统反应。
小儿发热病因分析及护理医嘱
1
详细病因分析
通过仔细分析病因,确定最合适的治
温水擦浴
2
疗措施。
通过温水擦浴,可以有效帮助小儿退
热。
3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暑热病、脑外
伤
产热过高和散热过少:甲亢、惊厥、大
量
失血、失水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感
染后低热
发热的分型
分为急性发热、长期发热;
常见热型:
稽留热-高于39度,波动在 1度以内,多见于伤寒、 大叶性肺炎等;
驰张热-高于39度,波动在 2度以上,多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结核病、化脓性感染等;
发热与皮疹的 关系
发热3~4天出疹 , 出疹期热更高
发热后半天至 1 天出疹
高热3~5 天,热退 疹出
发热1~2天出疹 , 出疹时高热
皮疹特点
红色斑丘疹 ,自头面部 → 颈→ 躯干 → 四肢 ,退疹后 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
面部躯干四肢 ,斑丘疹 , 疹间有正常皮肤 ,退疹后 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
长期发热
? 包括长期高热、长期低热、长期反复发热 不规则发热;
? 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者为慢性低热;
? 引起长期发热的原因很复杂;
? 诊断发热原因需要周密的病史分析,正确 的体检,有计划的进行辅助检查,并根据 长期发热的热型表现及其伴随症状进行归 纳分析。
? 涉及各系统,常见30余种疾病。
长期发热+皮疹+WBC增高
③确诊依据:检出杜氏利什曼原虫,骨髓穿 刺涂片染色阳性率90%,血清免疫学检查 有辅助诊断价值。
长期发热+皮疹+关节痛
? 6、风湿热: 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的自身
小儿发热的 常见病因和处理措施
权永萍 2007年12月
概述
发热是指人的体温因为各种原因 超过正常范围。发热的分度一般采用: 37-38 ℃ 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 热,39.1~40.4℃为高热, ≥40.5℃以 上为超高热,低于35℃为体温过低。
热程持续在 2周以上为长期发热。
?小儿时期的正常体温较成人 稍高,因为小儿的新陈代谢 较成人相对旺盛,体温调节 中枢发育未完善。昼夜之间 体温有一定的波动,晨间低, 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 过1度。
? 主要累及心、肾、肺、肌肉、皮肤、关节等器 官,症状多样化,诊断很困难。
? 无特异性检查表现,皮下结节和肌肉活检可见 结节样组织的特征性改变是本病的主要依据。
长期发热+皮疹+WBC降低
? 4、伤寒、副伤寒:为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引起
的肠道传染病。病儿及带菌者为传染源;粪便 中排菌时间长,可延续到恢复期2-6周,一年四 季均有发病,夏秋多见,1岁内少见。病程4-5 周,5-7天体温达高峰,持续2-3周,第四周呈 驰张热下降,第五周恢复正常。具有伤寒面容、 玫瑰疹、肝脾肿大。
红色斑丘疹 ,颈及躯干部 多见,一天出齐 ,次日消 退
皮肤弥漫充血 ,上有密集 针尖大小丘疹 ,持续3~5 天退疹 ,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手套袜套状〕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呼吸道卡他性炎症 ,结膜炎 ,发热第 2~3 天出疹前口腔内有麻疹黏膜斑 .
全身症状轻 ,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 痛.
一般情况好 ,高热时可有惊厥 ,耳后枕部 淋巴结可肿大
? 1、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病原菌以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真菌、条件 致病菌引起的白血症有增多趋势。伴有畏寒、 寒战、出汗,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可出现核左 移或中毒颗粒。除外寄生虫病及急性传染病。 血培养可以明确诊断。
? (新生儿败血症)
? 2、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介于风湿热与幼年类风 湿之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曾命名为变应性亚败 血症。其全身型又称Still病。多见于2-4岁男孩。 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以反复发热、皮疹、关 节痛、淋巴结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阿司匹林 及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为特征。
? 双峰热-在24小时有两次波动,形成双峰,可见 于脊髓灰质炎、黑热病、恶性疟疾。
? 双相热-发热持续数天后,经1天至数天热退期, 又发热数天,再次退热,多见于脊灰、麻疹、肝 炎、脑膜炎等。
急性发疹性发热的鉴别
病名 麻疹
风疹
幼儿 急疹 猩红 热
病原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疱疹病 毒6型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 发热—驰张热,一般持续6周以上,转于回归热、 周期热,最后为间歇性发热,可迁延数年。
? 化验—WBC高,中性高,有中毒颗粒,ESR快, 抗O正常,CRP阳性,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 抗核抗体多阴性。血培养阴性。
? 3、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全身广泛性的中、 小动脉炎症性病变,病因尚不清楚。六岁以上 男孩多见,病变累及全身的中小动脉,血管中 层的纤维素样坏死伸展到内膜和外膜,产生动 脉全层炎。在小动脉壁上可见多数灰白色小结 节。病变的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可形成 动脉瘤,导致破裂和出血,可有血栓形成,引 起管腔狭窄和闭塞,导致多脏器梗死。
间歇热-高于39度,经数小时降至正常,经 1天或数 天再次发热,多见于间日疟、三日疟;
? 不规则发热-持续时间不定,波动较大,多见于 脓毒败血症、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
? 波浪热-在数天内逐渐上升,高峰后逐渐下降至 正常,经过一段时间间歇后,再次发生,反复多次呈 波浪状,多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周期热 等。
? 确诊依靠血培养,第三周阳性率高。
? 肥达氏反应对诊断有辅助价值,一周末可呈阳 性,4-5周抗体效价达高峰。
? 5、黑热病
①流行病学资料在白蛉繁殖季节(5~9月) 有流病期进展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乏力、 消瘦、贫血、鼻腔或齿龈出血、肝脾进行 性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症等;
?饮食,剧烈运动,哭闹,穿 衣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 动等可使小儿体温暂时性升 高,这种暂时性体温变化不 属于病理性发热。
临床常见的发热原因
?感染性发热
细菌 真菌 病毒 寄生虫 螺旋体 立克次体
非感染性发热
组织破坏和坏死:烧伤、手术、白血病
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狼疮、亚败
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热、血清病
中毒症状重 ,咽峡炎 ,杨梅舌 ,环口苍白圈 , 帕氏线,扁桃体炎
肠道 埃可病毒 发热时或热退后 病毒 柯萨奇病 出疹 感染 毒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 ,1~3 天消退不脱屑
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 枕后淋巴结肿大、
药物 疹
发热、服药史
皮肤痒感 ,摩擦及受压部 原发病症状 位多,斑丘疹、疱疹、猩 红热样皮疹、寻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