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7比较类选择题39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九)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九) 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九)1.(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由“‘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血缘关系的成分在逐渐减弱,体现了血缘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故选A项。

材料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的体现,故C项错误;这种关系的转变与诸侯国矛盾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

2.下表表明( )层级中央郡国县乡聚官学太常→太学学校庠序私学精舍→书馆A.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解析:选A。

观察表格材料,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的官学、私学是指精舍和书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体系,故选A项。

汉武帝后儒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教育体系,没涉及选官制度,唯一的途径绝对化, C项错误;官学垄断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 D项错误。

3.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为“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

如图是明朝仇英的《观榜图》(局部),该图所见证的制度(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系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解析:选A。

观察图,明朝仇英的《观榜图》所见证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打破了隋唐以前地方势力掌握选官权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

4.“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 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 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

这反映了( )A.官僚机构日益膨胀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追谥准则渐趋完善解析:选C。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四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四

17道题仿真练(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这主要反映了( )A.先人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了神秘的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答案 A解析从材料可知:“乐”通“和”,“礼”通“序”,结合《礼记》内容可得先秦时期的古人已经注重对和谐秩序的共同追求。

故选A。

2.(2018·绵阳二模,25)下列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答案 B解析《史记》作者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不是生活在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时期,故《史记》与《前汉书》《后汉书》一样是后人整理的记述,不能体现出《史记》的可信度最高,故A项错误;虽然三部史书都是后人的记述,但都是根据一定的文献和资料整理的,都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故B项正确;记述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文字史料,有参考价值,故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三部史书记载都不相同,故不能认为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就可找到真实原因,故D项错误。

3.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唐代( )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答案 C解析从墓志的文字来看,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如“宣慈惠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佛教思想,故B、D项错误;A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4.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二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二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17道题仿真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答案 B解析“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无法得知农民负担的轻重,故A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史称‘版籍’‘版图’”没有说明土地的性质,故D项错误。

2.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 )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说明汉代法律把伦理的观念引入了法律,强调尊卑等级,下级要维护上级,有利于统治,体现了以礼入法伦理关怀,故B项正确。

3.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答案 A解析据材料“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

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可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姓赋役负担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4.乾隆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一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一

17道题仿真练(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 )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答案 A解析正确理解材料,材料与环境保护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国时期的经济状况,与士族制度的腐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况,与农业商品化加强不相符,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

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

这反映了( )A.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B.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C.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D.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答案 D解析材料讲述的是从秦汉至清朝司法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故D项正确。

3.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答案 D解析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之一,并不体现独树一帜,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研究者立场问题,故B项错误;无法达成共识显然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辛教授依据史料实证,对原来的结论提出不同的看法,说明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故D项正确。

4.(2018·上饶模考)下表: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上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白银价格上涨,不能体现出稳定的银本位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并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白银和制钱的比例,不是制钱的流通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故D项正确。

打包下载:2019年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现实热点练训练(16套)Word版含解析

打包下载:2019年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现实热点练训练(16套)Word版含解析

训练1家国情怀·认同意识1.(2018·黄冈第三次联考)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D.齐家治国的方式答案 D解析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

2.(2018·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湖南长沙出土的一面汉代铜镜上铸有“中国大宁”等字样,折射出时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

下列属于汉承秦制,并对统一国家认同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内外朝制D.郡县制答案 D解析郡县制是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置的制度,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形成地方对中央的认同,故D项正确。

3.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

这一做法()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答案 B解析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长安官音”是在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做法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

4.(2018·乌鲁木齐二模)约翰·亚当斯于1766年1月在《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有哪个年幼的国家值得爱护,那就是美利坚;如果有哪群人民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

”作者的观点反映了()A.美利坚民族对国家的认同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的认识C.要求脱离英国独立的主张D.捍卫新生国家利益的意识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约翰·亚当斯的言论,在这一时期,美利坚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对自身很快将要建立的新兴国家充满了信心,故A项正确。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精品]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17道题仿真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

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

故答案选D。

2.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

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答案 D解析根源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考虑。

受自然经济影响,血缘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与标准,但宗法制度并非是这种差序的根源,故A项错误;工业化以前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村社会相对封闭保守,但并非产生差序格局的根源,故B项错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统治使得社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但并非这种差序的根源,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3.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本质上说明了( )A.坊市制度犹存B.市民生活富足C.城市经济繁荣D.社会政治清明答案 C解析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都城里夜市与日间无异,并卖些奇巧器皿,可知城市经济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与政治无关,并不能看出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17道题仿真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开始实行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确立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

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

故答案选D。

2.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

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答案 D解析根源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考虑。

受自然经济影响,血缘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与标准,但宗法制度并非是这种差序的根源,故A项错误;工业化以前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村社会相对封闭保守,但并非产生差序格局的根源,故B项错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统治使得社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但并非这种差序的根源,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3.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本质上说明了( )A.坊市制度犹存B.市民生活富足C.城市经济繁荣D.社会政治清明答案 C解析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都城里夜市与日间无异,并卖些奇巧器皿,可知城市经济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与政治无关,并不能看出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题型特点】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

【解题技巧】(1)三步法。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高考真题】1.(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主要是中朝和美国的事情,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十二)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十二)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十二)1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

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

魏晋玄学()A. 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 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 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 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推崇老庄和强调纲常礼教得出注重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故选C项。

材料中未涉及佛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得出并未背离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天人感应”思想,故D项错误。

2 •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

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于天下”。

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

这反映了当时()A.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B. 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C.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D.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C。

据材料“(代王)仁孝宽厚,况以仁孝闻于天下”可知儒家的仁、德思想对皇位的选择有影响,故选C项。

3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国华制表)A. 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B. 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D. 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解析:选B。

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扬州、荆州、益州人口的增加,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城市,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故选B项。

4. (2018 •湖南长沙一中模拟)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朝廷士大夫们借圣人之言,创立朝仪、律令。

帮助“大皇帝”建立绝对支配权力并依托它保持自己“小皇帝”般的地位;民间百姓则幻想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 平等观念B.权力崇拜C.共和思想D.宗法精神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中士大夫们创立朝仪、律令以帮助皇帝建立权力并使自己保持权力,百姓也幻想“当皇帝”以拥有权力,说明中国古代不管士大夫还是百姓都拥有着权力崇拜,故选B项。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 训练11 论述、论证、评价类非选择题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 训练11 论述、论证、评价类非选择题

训练11 论述、论证、评价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各国完全失业工人比重(%)——摘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论述:可以从社会危机、国际市场的争夺、经济政策、文艺思潮的变化等任一角度展开论述,如: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法国计划委员会主席让·莫内提出首先建立超国家的欧洲机构,统一管理西欧国家的煤钢工业,然后逐步将其扩大到商业和农业领域,再扩大到政治领域,最后导向一个经济、政治统一的欧洲。

他认为解决德国钢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而他的主张不仅在控制德国钢铁方面符合法国的利益,而且在发展欧洲政治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致的利益。

让·莫内的建议得到了舒曼的赞同,两人共同策划出台了“舒曼计划”。

该计划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欢迎。

在法德的共同推动下,欧洲朝着联合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材料二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旁观”政策。

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

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

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

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七 文字比较类-文档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七 文字比较类-文档资料

题型七文字比较类1.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II)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3.(2019·四川广元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12分。

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4(2019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段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份历史高考题选)概括说明上述两份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史论结合)5.(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题·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2019·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学者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上述两表为冷战前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认知。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满分练12题 满分练(六)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满分练12题 满分练(六) 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六)1.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传统农业的再生产形式有落后性B.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C.我国重视农业的政策具有持续性D.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提高生产率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可知从战国至1949年,粮食亩产虽有增长,但这种增长却十分有限,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体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落后性,故选A项。

粮食产量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这只是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 B项错误;材料反映粮食亩产的变化,不能体现农业的政策的持续性, C项错误;传统的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率有一定作用, D项错误。

2.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

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

据此可知,上述思想( )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重用特征解析:选D。

由材料中“为商人鸣不平”“农末皆利”可知其思想具有反传统倾向,由材料“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可知强调务实,故选D项。

3.(2018·吉林二模)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解析:选B。

观察图,汉武帝时期逐渐以中朝为决策机构,以架空丞相,以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为统领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外朝的九卿有事直接向中朝上奏,说明行政权力越来越受制于皇权,故选B项。

4.(2018·河北承德联校模拟)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

2019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2Word版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2Word版含解析

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 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三)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选择题(三)Word版含答案

满分练(三)1. (2018 •广西桂林、柳州模拟)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 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这说明西周春秋时期贵族( )A. 享有特权,免于诉讼B. 享受保护,等级森严C. 集权专制,无视法律D. 地位高级,免于处罚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信息及所学知识,说明西周贵族具有 “享受保 护,等级森严”的特点,故选B 项。

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享有特权,本人可以免受惩罚,并 未出现免受诉讼之说,故A 项错误;据题干中的时间“西周春秋时期”,此时并未出现专制 和集权,故C 项错误;据题干中“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 ”得出贵 族地位高级,可由僚属或子弟代其受罚,故D 项错误。

2 .下图是绘制于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 23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

该图主要的史学价值在于()解析:选B 。

观察材料图画,可知是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发展起来的圩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这说明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又一大进步,故选 B 项。

古代中国的个体农业最早形成于春秋时期,在当时尚没有犁壁技术, A项错误;简单的农耕图并不能直接体现农民阶级具体的生活状况, C 项错误;材料中很明显是规模简单的个体农耕而非大规模的庄园经济,D 项错误。

3. (2018 •广东肇庆二模)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 益补充。

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 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B. 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解析:选B 。

解读题干,可知西周春秋时期有狱讼中的代坐”制度,据材料中“贵族A. 个体农业的形成C.农民生活的艰难B. 耕作技术的进步D.庄园经济的发展C. 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 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解析:选C o “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说明政治中心东移,“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符合题意,故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7 比较类选择题1.(2018·临沂模考)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 C解析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结合所学,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2.(2018·西安质检)下表是结合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整理的关于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比较表,据此可知( )A.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B.雅典不受制约的体制将社会精英排斥殆尽C.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均被现代民主所克服D.雅典民主为现代民主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答案 A解析从上表对比中可知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故A项正确。

3.(2018·郑州月考)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者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他们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挽救民族危亡,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角度不同,目的与效果相似,故B项正确。

4.(2018·邯郸模考)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 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B.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答案 A解析苏联的两次主动对华贷款与当时世界格局下苏日关系、苏美关系有重大关联,故A项正确;苏联贷款的主要意图不是帮助中国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苏联的贷款不能够明显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故C项错误;第二次贷款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中国许多决策的制定,故D项错误。

5.(2018·济宁月考)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如图所示,这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图一图二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答案 B解析图一反映了英国脱欧,图二反映了希腊债务危机,都表明了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故B项正确。

6.(2018·石家庄模考)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日出·印象》C.《拾穗者》D.《格尔尼卡》答案 D解析“超脱社会、超脱自然,采用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语言影射着社会和人生”表明艺术风格是现代主义,《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B项错误;《拾穗者》是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故D项正确。

7.(2018·九江质检)下面是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A.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C.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D.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答案 B解析中国丧失反抗能力应该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A项错误;通过比较表格,近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军事权、行政权等权力受列强控制较日本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近代化,故C项错误;条约主要内容不是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说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D项正确。

9.(2018·承德期末检测)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可得出思想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联,故A项正确。

10.(2018·咸阳模考)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 050万吨,与1959年的6 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

由此可见( )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C.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答案 C解析材料“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说明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故C 项正确。

11.(2018·济南月考)“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

”这里的“差异”()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答案 C解析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且使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实践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因而两者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C项正确。

12.(2018·郴州一模)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 D解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

13.(2018·资阳二模)《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答案 C解析“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都是对疑罪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没有违背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项错误;题干与法律的宽松灵活无关,故B项错误;《尚书》和《民法大全》都强调法律的公正,带有理性色彩,故C项正确;题干与重罪轻判无关,故D项错误。

14.(2018·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0世纪30年代,日本某法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后说:“耶林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

’然而,大体上可以说,中国亦是一以武力,二以儒教,三以法律支配东部亚细亚的(包括日本)。

”该法学家旨在揭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 )A.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B.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C.都促进近代日本发展D.都包含自然法的理念答案 A解析罗马法是西方法制的源头,日本学者拿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相提并论,意在肯定中华法系的作用,故A项正确;当代欧洲大陆法系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基础上形成的,而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华法系在清末就已解体,故B项错误;罗马发展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势力未达到日本,故C项错误;自然法本身表述无误,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15.(2018·永州二模)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

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

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C.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D.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答案 C解析民主政治能够激发人的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16.(2018·三明二模)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社会转型B.打击了贵族政治C.有利于中央集权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 B解析“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秦“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两者的共同之处是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

17.(2018·佛山模考)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答案 D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并未完全停止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南京条约》后开放通商口岸事宜,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方式使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错误;两国都认为自己获得好处,认识角度不同罢了,故D项正确。

18.(2018·太原质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阶段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阶段是1950年到1973年。

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干预加强B.国际合作和谐C.科学技术发展D.第三产业兴起答案 C解析国家干预加强,仅在第二阶段,故A项错误;1950~1973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故B 项错误;第一阶段正值工业革命时期,第二阶段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第三产业兴起是在1945年以后,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