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的详细概论(doc 14页)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共17页
旅游对旅游目 的地经济社会及 环境等方面影响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1、阐述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
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人们出游动机、行为与期望及旅游产品的效用和实
现旅游期望的关系。 4、研究旅游活动对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社会效果和旅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的特征
1、现代旅游活动形态以动静结合为特点 2、现代旅游具有综合的社会性 3、现代旅游具有广泛的文化性 4、现代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5、现代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性 6、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大众性 7、现代旅游的发展具有持续性 8、现代旅游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 9、现代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现代旅游供给出现了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WTO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九章 生态旅游 第十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
学习目标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悲哉行
第一节 旅游旅的游含媚义年春及,特年征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 一、旅游的含义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
• 旅—古汉语中指在外做客、旅一行朝,阻如旧:国寄,旅万、里旅隔居良、辰旅。途。
• 游—指游玩、游览、游历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doc 14页)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doc 14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此笔记是按照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修订版本编写的,可能与第五版或其他版本在一些标题上有所不同,但那都是无关紧要的,重点内容都是一样的。
笔记不能代替书,课本是关键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时期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回答)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金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用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问答)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答:a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b 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c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d 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附庸阶级。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2.旅游增长的持续性 3.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性 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5. 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和总结。 第二,从个体角度来说,旅游是人们到异地去进行消闲享乐性的
消费活动。 第三,旅游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活
动。个人是家庭的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或家庭出行的 旅游活动在内容上包括包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同社会诸多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关键概念:
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 旅游活动 旅游的六要素 旅游的 本质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理解旅游的含义; ● 理解旅游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 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 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能力目标 ● 能应用旅游学的学习方法于本课程的学习中。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现象,旅游活动具 有消费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1.消费性 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产业,是因为旅游活动本身的消费属性。
2.地域性 现代旅游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
的地域性特点。 3.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本书对旅游的界定
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本书将旅游定义为: 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离开 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 行的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需 要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一、人类旅行的产生1旅行是人们处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离开其常住地到异地作暂时停留并按计划返回的行为(如游说,经商等),是自愿的。
2产生的时间:人类社会最早的外出旅行活动是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旅行经商活动,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3特征:a人们外出是处于自愿的b离开自己的经常居住地前往另一地,但并不以到另一地居住或生活为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c人类社会最早旅行活动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二、我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士人漫游(李白,杜甫等),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观光旅行,修学旅行,商务旅行,考察旅行(徐霞客)部分事例简述:1秦汉时期出现最早的文史考察旅行,其中以西汉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活动最著名。
此外,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则可以说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
2唐宋时期,除了商贸旅行之外,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都有记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士人漫游和宗教旅行的发展。
所谓士人漫游,是指当时以一些名人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处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李白,杜甫,陆游以及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图书代表。
宗教旅行方面,以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的宗教旅行活动最为后人称颂。
同时唐宋时期外国来华访问的人数也空前增多。
3明清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航海旅行和科学考察旅行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旅行方面的典型代表。
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考察表现十分突出,明代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徐霞客的地学考察为典型代表三、旅游产生的条件1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产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外出旅行的机会3产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从而刺激了旅游的发展4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既缩短了旅行时间,也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旅游概述 《旅游学概论》-文档资料
② 休闲属性
➢ 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 在我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 旅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 验异域风情。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 的有效措施。
28
③ 社会属性
➢ 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
①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审美和愉悦 ②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③ 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具有社会性、休闲
性和消费性 ④ 旅游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18
思考问题:
(1)去外地上大学是不是旅游活动?为什么?
(不是旅游活动。因为旅游活动表现为以娱乐、 享受,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去外地上大学、 去异地工作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及特征 第四节 旅游的基本类型
1
一段关于旅游的对话
什么是旅游? 往往人们会想起旅游不就是游山逛水吗? ➢ 对话一 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 ➢ 乙:我跟几个同学去杭州旅游了。 ➢ 对话二 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 乙:我是搞旅游的。 ➢ 对话三 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 乙:我是学旅游的。
种是旅游者极力追捧当地那些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竭
力保护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况都是旅游者本能的
占有意识在旅游文化上的体现。
35
旅游行为特征—物质摄取
旅游者身处异地,除了调动自己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去感受异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美外, 还忍不住有手拿的倾向。
有的人见奇花异草便忍不住采摘;有的人看中一千古 奇石,便不惜重金千里迢迢搬运回家,搬不动拿不走 的,则用刀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表示自己“到此一游”,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旅游者固有的占有欲。所以, “自然生态保护主义者”对此种行为表示抗议,提出 了“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 带走”的口号。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金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运输条件的变化,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引言旅游业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旅游产业及其相关问题。
本文将对旅游学进行详细概论,包括旅游学的定义、历史背景、研究范畴、重要理论等内容。
定义和历史背景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旅游学的定义可以理解为研究旅游目的地开发、旅游供需关系、旅游市场、旅游政策等与旅游相关的现象的一门学科。
旅游学的出现与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活动的需求增加,旅游业逐渐兴起,从而催生了旅游学的发展。
研究范畴旅游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目的地开发和管理:研究如何优化旅游目的地的资源配置,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旅游市场研究:研究旅游市场的结构、流动和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的规律和趋势,为旅游企业提供市场决策依据。
3.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和规划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旅游政策和规划。
4.旅游经济和产业研究:研究旅游经济的特点、规模和影响,探讨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
5.旅游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的重要理论旅游学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理论:1.旅游需求理论:旅游需求理论主要研究旅游活动的需求来源、满足程度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旅游需求理论包括居民旅游行为模型、旅游动机理论等。
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理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理论主要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形成机制和提高方法。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理论包括旅游目的地满意度模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理论等。
3.旅游决策理论:旅游决策理论主要研究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影响因素。
旅游决策理论包括游客行为动态模型、旅游决策过程模型等。
4.旅游市场分割理论:旅游市场分割理论主要研究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定位策略。
常用的旅游市场分割理论包括市场聚焦策略、差异化营销理论等。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一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旅游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以及媒体;熟悉旅游活动的六个基本要素;了解各种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对旅游活动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思考1.为什么选择旅游管理专业?2.你对旅游管理了解多少?3.你高中毕业之前出门旅游过吗?谈谈你以前距离最远一次的旅行经历。
4.在各类旅游相关职业领域里,你希望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学习旅游专业,毕业以后有哪些职业机会?旅游直接相关部门(如旅游城市、旅游区、旅行代理、接待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目的地营销、旅游教育)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机会(据Pearce,2005,有修改)我国提出2015年旅游就业规模增至1亿人左右2008年8月27日来源: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形成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意见》提出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六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就业规模;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旅游就业结构;培育规范旅游市场,挖掘旅游就业潜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游就业能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改善旅游就业环境;实施就业行动计划,开展旅游就业试点。
第一节旅游概述现今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而且持久不衰的产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据调查,全世界每10名就业人员中就有一名服务于旅游业,那么旅游业作为这样一个新兴并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行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1.学生异地读书2.民异地打工3.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4.三峡大移民5.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6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7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8 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9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10 日常上下班的往返交通过程一、旅游概念的形成人类早期旅行主要是出于经商、贸易以及政治的需要,旅行的目的和内容较为单一,旅行的规范和范围有限,社会影响也较小,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旅行”一词只作为一个日常用语,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界定。
旅游概论(详细)
旅游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适用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项目一任务一旅游的产生旅游概论项目一 旅游概述旅游的产生01旅游的定义和内容04旅游的本质属性02旅游组织06旅游的类型03旅游的特点05尽管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旅游的出现有先有后,但都要经历一个从萌芽、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想一想:旅行又源于什么?在原始时代前期,人类以天然或打制的石块为劳动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渔猎和采集为生。
由于工具的简陋和生产力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出于饥饿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威胁之中。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生产效率开始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原始饲养和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分工的出现。
这一时期中,尽管人类还发明了制陶术和弓箭,但所有这些进步的出现都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社会生产落后面貌。
人们的劳动所获,除了供自己食用之外,几乎没有剩余。
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是限于在自己所属的氏族部落范围之内进行。
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这些事实说明,由于物质基础的缺乏和社会生活范围的制约,截止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并不存在有意识外出的旅行的需要在这一时期中,尽管有关史诗显示,人类确实存在从一个地方转移去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当时的这一类活动都是迫于某种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变化重大天灾等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或迫于特定认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发生,因而都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类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谋求生存的需要,因而都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据此我们不理难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徙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而不是出于心甘情愿的、自觉主动的需要。
结论: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基本结论: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概念:1.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长期定居,也不会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1942)。
3.影响旅行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旅行目的,旅行距离,运输价格,旅行偏好和经验。
4.客观条件: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主观条件: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5.闲暇时间: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6.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7.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8.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现象的综合体现。
性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9.旅游活动内容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体系构成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
10.旅游活动基本测量标准: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1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非就业性。
12.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型、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13.季节性: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14.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15.按旅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度假、观光、文化),因公旅游(会议、公务),其他旅游(修学、探亲等);按组织对象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自驾旅游。
16.消遣旅游的特点:人数多,比重大;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有较大程度的自由度;对价格敏感。
旅游学概论概要
引言概述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学科领域,旅游学为人们深入理解和研究旅游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旅游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旅游学的全面认知。
正文内容一、旅游学的定义1.旅游学的概念及其与旅游业的区别2.旅游学的基本特征和内涵3.旅游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内涵二、旅游学的历史与发展1.旅游学的起源与发展背景2.旅游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3.旅游学发展的里程碑与重要学术成果三、旅游学的研究方法1.定性与定量方法在旅游学中的应用2.现有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3.利用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进行旅游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四、旅游学的研究领域与主要内容1.旅游发展与规划a.旅游发展的阶段与模式b.旅游规划的原则与方法c.旅游规划中的环境与社会因素2.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a.旅游市场的特点与结构b.消费者购买决策与旅游行为c.旅游市场调研与营销策略3.旅游经济与管理a.旅游经济的定义与发展趋势b.旅游企业与供应链管理c.游客体验与服务质量管理4.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a.旅游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性b.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与平衡c.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创新5.旅游心理学与行为研究a.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b.游客满意度与旅游体验c.旅游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五、旅游学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与大数据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2.旅游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与前景3.旅游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4.全球旅游业对旅游学研究的新需求5.旅游学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发展与挑战结语旅游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旅游业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旅游学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掌握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旅游业的各种问题,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旅游学概论讲义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学第一节旅游学概述一、旅游研究的起源1.旅游研究的起源与异地旅行的大背景密切相关a 旅游研究的起源与旅游的起源的关系b 旅游研究的起源2.旅游研究是从经济开始二、旅游学的内涵及概括(定义)1. 旅游学是关于旅游现象及其关系研究的科学领域。
(依据现实总结)2.旅游科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关于旅游者变化及其利用和被利用关系的科学。
(本人,暂定)3.看书所列的几种表述本书的观点旅游学是以旅游现象中的基本矛盾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运行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科学。
林南枝: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旅游活动的综合概括。
李天元旅游学是以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影响的科学。
明庆忠旅游学是以旅游现象和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复合体的产生、演化和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
王德刚旅游学是以旅游的三要素为核心,研究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谢彦君在基础旅游学中的各种观点的汇总:一是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或旅游现象的学科;二是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或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的科学;三是旅游学三个研究旅游活动各要素的科学;四是提出包括经济学、人类学、生态学等10个学科分支的旅游社会科学。
三、旅游科学研究的困惑1 理论性差,概念模糊2 技术层面的界定成为研究的依据,使得旅游研究中旅游相关理论成为旅游现象的研究工具第二节旅游学的框架体系一、基于多学科的旅游科学架构体系三、基于Gunn的旅游系统模型(旅游功能体系、经济学与营销学综合视角)第三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1 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2 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
3 旅游的四要素: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
二、旅游研究的内容及概括旅游者研究旅游业研究旅游影响研究三、旅游科学研究的困惑1理论性差,概念模糊2技术界定成为研究的约束,使得旅游研究中旅游相关理论成为旅游现象的研究工具。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旅游管理学是旅游学借鉴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旅游现象而产生的分 支学科,其任务是探讨能够使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得以正常发展的管理理 论和管理方法: (1)旅游行业管理,是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来进行管理,是 政府和旅游组织对旅游末至20世纪60年代 )
➢ 该时期为旅游学研究的早期认知阶段,主要是从旅游活动带来经济 利益的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认知旅游现象的经济含义。 ➢ 这一时期的旅游学研究虽然由于西方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影响发展缓慢,但是也出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即有些学者 开始提出旅游现象不单纯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多 方位、多层面的结构,需要从不同学科而不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 但由于先前旅游活动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以及早期学者对旅游活动经济 性质的论证,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还是在旅游活动的经济研究上。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游学的学科内 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 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科与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共同之处,也 有各自的专有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论是构成旅游学科体系的支撑系统。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综合研究中,从其他相关学科借鉴而来的。
我们认为: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及其引起的各种 关系(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与旅游媒介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讨旅游的内在本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1.3 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1998年之前,在我国国家教委划定的本科专业学科目录中,就 没有“旅游学”这个学科名称,只有“旅游经济”二级学科,这与人 们把旅游作为经济现象、用旅游经济来取代旅游学不无关系。1998年 调整专业目录时,又把旅游经济改为“旅游管理”,隶属于管理学下 面的工商管理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的详细概论(doc 14页)此笔记是按照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修订版本编写的,可能与第五版或其他版本在一些标题上有所不同,但那都是无关紧要的,重点内容都是一样的。
笔记不能代替书,课本是关键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时期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答:a 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b 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c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d 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附庸阶级。
中外封建时期在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问答,选择)答: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再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铁路的优点(选择)答:1 比乘公共马车旅行费用低廉2 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3 运载能力大大高于公共马车4 人们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填空,选择)1.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2.1814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团体旅游。
这次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原因是?(或活动的特点)答:a 这次活动有广泛的公众性b 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发起,筹备和组织,且始终陪团照顾c 参加者规模空前d 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3. 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组织了团体消遣旅游(特点)答:第一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第二在外过夜的长途旅游第三之前,托马斯库克做了大量的限期考察第四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第五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陪团和作导游,还在沿途雇佣了地方导游4.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立5. 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第五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填空,选择)1.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于1914年在美国开始飞行。
2.伦敦至巴黎的定期客运航班首次于1919年8月25日开航。
3.新航线的失败原因:答:第一当时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第二人们对航空飞行有恐惧第三机票的价格缺乏竞争力4. 内燃机的出现预示着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的过度,喷气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了现代旅游的诞生。
第六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现代旅游的概念(名词解释)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问答,选择)答:第一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第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途的时间间距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途的时间间距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第五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第六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想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人们求知欲的增加)总之,要从需求和供给来解释。
从供给来看其一是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
其二是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的旅游,采取了支持和鼓励的措施。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定义的类型一类是概念性定义,另一类是技术性定义二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名词解释)1.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此定义为重点,其他定义了解)2.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3. 旅游的定义概括为: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的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划分标准(选择题)1.按地理范围 2. 按旅行距离 3. 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 4. 按组织形式5. 按计划方式6. 按费用来源7.按旅行方式8. 按活动内容(此内容易出选择题,要在给出的旅游活动中对号入坐)二国际旅游(填空,名词解释)1. 国际旅游: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2. 国际旅游分两类:一是入境旅游,二是出境旅游3. 港澳台同胞来大陆旅游是入境旅游4. 按在旅游目的地国停留时间的长短,分为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三国内旅游(填空,名词解释)1. 国内旅游: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旅行的旅游活动。
2. 不属于居民的常住外国人在境内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
(判断题)3. 也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分为过夜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四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问答题)答:1.最根本的差别是:是否跨越国界2.具体差别:1)消费水平上,国内旅游消费低,国际旅游消费较高2)逗留时间上,国内旅游较短,国际旅游较长3)便利程度上,国内旅游很少有语言障碍,不需手续,而国际旅游有语言障碍,还要办手续4)经济作用上,国内旅游是国内财富的重新分配,总量不变。
国际旅游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总之,旅游体现在社会现象,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1. 闲暇活动: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2. 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四节旅游活动的特点(选择)一普及性1. WTO在1980年发表的《马尼拉宣言》提出,旅游也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
2. 了解大众旅游,奖励旅游和社会旅游的含义3. 奖励旅游始自60年代的美国(和带薪假期要区别开)看——奖励旅游为何会迅速扩大二持续性(增长趋势的持续性)三地理集中性: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欧洲最多,其次是美洲。
四季节性1. 旺季:一年中旅游者来访人数明显较多的时期淡季:明显较少的时期2. 季节性形成的原因(问答题)从目的地和客源地找原因,包括气候,旅游目的,带薪假期。
真正对旅游季节性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是消遣旅游。
3. 战后各国情况(问答题选择)答:第一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占绝对统治比例,该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第二事务旅游者占绝大多数比例,季节性分布也不集中第三消遣旅游占绝大比例,季节性很强第四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居民收入高,季节性减弱第五节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选择和填空)一旅游人数分为来访旅游人数和出访旅游人数。
实际上,通常以(人次)为单位衡量来访或出访数量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1. 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的定义(了解)2. 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的定义(了解)3. 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定义(了解)4. 方法:银行报告法、估测法、混合法或综合法三人均停留天数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也可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
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联盟的解释(判断,选择)外国旅游者: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要会区分旅游者的范围二罗马会议的定义(1963年)(名词解释)1.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2. “游客”分为两类:一是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为旅游者,二是不过夜,当日返回的游客为一日游游客。
(问答:标准是如何界定的,特点如何?)三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何界定的?)答:1.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来华)海外游客。
2. 知道海外游客的类型,会区分游客是否为海外游客(判断,选择)3. 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
四国内旅游者的界定界定问题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大体看一下各国的标准五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判断,选择)1. 对纳入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2. 国内游客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3. 国内游客分两类: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4. 不列入国内游客统计的人员类型和属于国内游客来出判断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名词解释)1. 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后的收入部分可随意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和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后余下的收入部分。
1.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重要经济因素。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名词解释)1. 闲暇时间也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2. 闲暇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3. 闲暇时间分为:每日闲暇,每周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4. 带薪假期是法国第一个以立法形式规定的三其他客观因素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例如身体和家庭拖累状况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1. 旅游动机是指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名词解释)2.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选择,问答)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旅游动机的类型(问答——简述旅游动机的类型?)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类型(知道怎样对号入座)第一身体方面的动机第二文化方面的动机第三人际方面的动机第四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 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起着首要作用。
2. 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罗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喜安逸,好轻松,活动量小,思想谨慎,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多中心型: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随大流,思想开阔,兴趣广泛2.多中心型旅游者是新旅游地的开发者和开拓者,是旅游大军的先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