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一三四五章重要知识点(附答案)(1)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c249d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9.png)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第一章(分值20'左右)1、(简答题)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2、(填空题)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
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例:寻呼系统。
5、(简答题)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
故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相结合。
例:手机。
(FDD: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TDD: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
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例:对讲机。
7、(简答题)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考试各章重点
![移动通信考试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fce2ce2cc58bd63186bda4.png)
第一章移动通信的特点?在移动通信中,终端始终是移动的,传输线路是随终端移动而分配的动态无线链路,网络则是适应动态用户终端、动态线路的动态性交换网络。
(二重动态性、三重动态性、四重动态性)实现个人通信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全球性骨干核心网络平台;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灵活接入手段。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1.传播的开放性2.接收环境的复杂性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接收信号中的4种效应:1.阴影效应2.远近效应3.多径效应4.多普勒效应三类主要快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克服:空间分集)、频率选择性衰落(克服:自适应均衡和Rake接收)、时间选择性衰落(克服:信道交织技术)第三章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址技术从原理上看,与固定通信中的信号多路复用是一样的,实质上都属于信号的正交划分与设计技术。
不同点是多路复用的目的是区别多个通路,通常是在基带和中频上实现的,而多址划分是区分不同的用户地址,通常需要利用射频频段辐射的电磁波来寻找动态的用户地址,同时为了实现多址信号之间互不干扰,信号之间必须满足正交特性。
其典型例子有FDMA(频分多址:每个信道传送一路电话,带宽较窄,公用设备成本高,连续传输开销小,效率高,同时无须复杂组帧与同步,无须信道均衡),TDMA(时分多址:每个载波最多可提供8个用户;突发脉冲序列传输;每个移动台的发射是不连续的;传输开销大),CDMA(所有用户共享同一时隙、同意频隙;采用扩频通信;抗干扰性强,低功率谱密度;码分多址信噪比受限),SDMA(空分多址:空间角度划分,频率/时间/码共享),OFDMA(小区间干扰协调;同步技术、峰平比抑制技术、分组调度以及信道估计). 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多址干扰)性?(利用香农公式分析扩频技术的抗干扰性)第四章语音压缩编码的分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
GSM语音编码: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其基本原理基于线性预测编码。
移动通信各章知识点
![移动通信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23bb26bb68a98270fefa09.png)
第一章!!!!!1.大区制?小区制?大区制:大区制系统在一个较大的无线电覆盖区内仅设置一个基站,基站天线比较高。
(发射功率比较大,使得小区边缘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规定强度的信号)。
小区制: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称为小区或蜂窝。
(各个小区均用小功率的发射机进行覆盖,小区像蜂窝一样能布满任意形状的服务地区)。
★★2.移动通信的特点?(10分)(1)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中进行的信息传输。
(信号衰落和时延、多普勒频移,因此必须根据移动信道的特性采取必要传输技术和合理设计)(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
(领道干扰、互调、共道、多址)(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无线频谱资源有限。
(开辟和启用新频段,研究各种新技术和新措施)(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样化,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以满足各种需求)(5)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如手机,要求体积小、质量轻、省电)!!!!!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的典型系统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英国的TACS系统。
采用模拟无线通信技术,工作频段为900MHz,频道带宽为30kHz和25kHz。
接入方式:FDMA,FDD。
2G的典型系统是欧洲推出的GSM系统,美国的D-AMPS系统和日本的JDC系统。
2G系统采用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工作频率为900MHz和1800MHz,频道带宽为200kHz和30kHz。
接入方式:TDMA,FDD。
3G的代表是:IMT-2000 CDMA-DS,即WCDMA;IMT-2000 CDMA-MC,即CDMA2000;IMT-2000 CDMA TDD,包括中国提出的TD-SCDMA和UTRA TDD。
!!!!!4.多址方式的类型?常见多址:静态:FDMA,TDMA,CDMA;动态:ALOH,CSMA/CA,CSMA/CD。
另类多址:固定多址,随机多址。
!!!!!5.呼叫接续过程?移动性管理?网络要为用户呼叫配置所需的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指定和控制发射机的功率,进行设备和用户的识别和鉴权,完成无线链路和地面线路的连接和交换,最终在主被叫用户间建立通信链路,提供通信服务的过程,即呼叫接续过程。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d94456f12d2af90242e685.png)
移动通信第一章知识点:1.、1G、2G和3G代表性的标准制式。
1G:AMPS ,TACS2G:GSM和窄带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2、移动通信中面临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是何原因?同频、临频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构成干扰邻道干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双工、单工、半双工第二章知识点:1、阴影效应(怎么产生)、多径效应(概念)、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产生多普勒频移(计算)、慢衰落、快衰落、相关带宽(时延扩展)、相关时间(多普勒频移)、相关距离等概念阴影效应:由地形结构引起,表现为慢衰落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阻挡体比传输波长大的多的物体产生多径衰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展宽⏹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2、信道衰落:慢/快衰落;大/小尺度衰落;(非)频率选择性/衰落;(非)时间选择性衰落;(非)空间选择性衰落第三章知识点:1、语音编码方案(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2、QPSK、OQPSK和π/4QPSK信号的星座图及相位跳变路径及相位的最大跳变量。
3、π /4 QPSK调制原理。
设起始附加相位 θk=0 ,比特流为 1 1 -1 1 1 -1 -1 -1,用π/4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机,确定发送期间相位θk 和Uk 、Vk 。
(π/4QPSK 调制原理及载波相移如下所示)LPFLPF差分相位编码S/P S IS QU kV ksin c tωcos c t ω∑S QPSK (t )+-输入数据kU 'k V '4、MSK 调制方式及其相位轨迹图第四章知识点: 1、抗衰落三大措施(分集、均衡、信道编码各自作用)– 分集: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 当传输的信号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它在时域表现为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a23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7.png)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第一章引言1.1 移动通信的定义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2.1 无线传输基础知识2.2 无线信道的特性2.3 调制与解调技术2.4 多址技术2.5 空分复用技术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1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3.4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4.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4.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章移动通信技术及协议5.1 频率分配与管理技术5.2 移动通信制式与协议5.3 移动通信的网络接入技术5.4 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技术5.5 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第六章移动通信终端与设备6.1 方式终端6.2 基站与天线6.3 其他移动通信设备6.4 移动通信终端的性能指标第七章移动通信业务7.1 语音通信业务7.2 短信业务7.3 数据业务7.4 多媒体业务7.5 移动互联网业务第八章移动通信市场与发展趋势8.1 移动通信市场概述8.2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系统模拟实验实验报告附件2: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白皮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电信法:指国家为保障公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和管理电信业务,制定的法律。
2. 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监督、管理、指导全国电信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的专业监督管理机构。
3. 移动通信频率:指无线电波中为移动通信业务预留的频带,用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
4. 号码资源: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标识用户和设备的数字编号资源,包括方式号码、设备识别码等。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含答案(经典版)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含答案(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0e271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73.png)
移动通信重点知识含答案(经典版)⼀.选择题1.下列通信系统中属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有A.集群B.GSM√C.AMPS√D.CT-22.GSM系统的⼯作⽅式为A.同频单⼯B.异频单⼯C.双⼯√D.半双⼯3.10⽡功率换算成功率电平为A.10dBm B.10dBw√C.10dB D.40dBm√4.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电波的传播⽅式有A.直射波√B.电离层反射波C.绕射波√D.散射波√5.第⼀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AMPS的多址⽅式是A.TDMA B.CDMA C.SDMA D.FDMA√6、⽆线⽹络估算中,通过链路预算,能够得到()。
A.⼩区覆盖半径√B.⼩区容量C. ⼩区负荷D. QOS7、⾃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为:Ploss=32.44+20lgfMHz+( )lgdkmA、10B、20√C、30D、408、电可调天线指的是可以调节天线的()A、⽅位⾓B、天线的增益C、天线的极化⽅式D、天线的下倾⾓√9、下⾯关于基站选址说法正确的是:()A、尽量选择在隐蔽的地⽅,不需要考虑其它物体的阻挡;B、基站选址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程可实施性;C、基站尽量选择在⾼处,以求最⼤的覆盖范围;√D、有时为了照顾话务热点区域,可能会牺牲其覆盖范围√10.呼叫GSM系统中的某个移动⽤户所需拨的号码称为A.导频信道√B.接⼊信道C.同步信道√D.寻呼信道√12.GSM⽹络中,进⾏协议转换和速率适配的功能设备是什么?A BSCB BTSC MSD IWF√13 GPRS系统中,___执⾏⽆线⽅⾯的数据处理功能A GGSNB SGSN√C BSCD PCU14 IS-95 CDMA闭环功率控制___A 只在上⾏有B 只在下⾏有C 上⾏或下⾏有D 上⾏和下⾏都有√15在蜂窝移动⽹络中,蜂窝有很多种类,下列哪⼀类的蜂窝的覆盖范围最⼩?A 微蜂窝B 智能蜂窝C 微微蜂窝√D 宏蜂窝16 UMTS系统中功率控制_A 800次/秒B 1500次/秒√C 2次/秒D 15次/秒17 UMTS系统中,______A 有软切换也有硬切换√B 都不对C 只能软切换D 只能硬切换18 ATM是_的⽹络技术A ⾮⾯向连接B 采⽤什么连接⽅式不定D 都不对19“频段0”的CDMA2000-1X系统沿⽤了AMPS的信道编号,⼀个AMPS的信道编号对应的频谱宽度是多少?A 200KHz B 30KHz√ C 25KHz D 150KHz20在蜂窝移动⽹络发展过程中,产⽣过许多⽹络技术,下列哪⼀项技术属于第⼆代蜂窝移动⽹络技术?A DAMPS√B AMPSC IS-95 CDMA√D TACSE GSM√F JDC√21 UMTS核⼼⽹部分的CN-PS域由_构成:A MSC/SGSNB GGSN/SGSN √C MSC/GGSND GMSC/AUC22⽆线信号在⾃由空间的衰落情况是:传播距离每增⼤⼀倍,信号强度减⼩多少?A 6 dB√B 2 dBC 4 dBD 1 dB23在卷积技术中,如果R=1/3,当卷积器的输⼊为246bit时,其输出为_A 492 bitB 738 bit√C 123 biD 82 bit24 UMTS系统中,话⾳最⼤发射功率⼀般为_A 2WB 200MWC 250MWD 125MW√25 GPRS系统中,GGSN和SGSN之间的接⼝是____A Gn√B Gb26在GSM⽹络中,BSS系统包括A XCDR, BTS, MSCB VLR,MSC,XCDRC BSC, BTS, XCDR√D MSC, HLR, BTS27 CDMA2000-1X系统使⽤了哪⼀种扩谱⽅式?A DSSS√B FHSSC THSSD FDSS28 在GSM⽹络中,TMSI在哪个设备中产⽣影响?A BTSB HLRC VLR√D BSC29 QPSK技术,⼀个波形可表⽰_个码A 2√B 3C 1D 430 扩展频谱系统,其传输带宽_被传送的原始信息的带宽A 两者⼤⼩关系不确定B 等于C 远远⼩于D 远远⼤于√31下列服务中哪⼀项不属于话⾳服务?A 呼叫转移B 三⽅呼叫C 主叫号码显⽰D 短信√32 ATM在资源利⽤率⽅⾯是采⽤_技术?A 包交换B 电路交换C 集成电路交换与包交换优点、由ATM适配层实现灵活性√33 在3G蜂窝移动⽹络中常提到IMT,哪个组织提出的IMT的概念?A CA TTB TIAC ETSID ITU√34 卷积技术主要⽤来_A 纠连续差错B 纠信令信息差错C 纠所有类型差错D 纠离散差错√35 以下哪句话正确?A ATM只能承载话⾳业务B ATM只能承载电视类信息C A TM可承载各种混合业务√D A TM只能承载数据图形业务36与BPSK相⽐,QPSK的传输可靠性_A 不变B 升⾼C 降低√D 不确定37 GPRS系统中,⼿机的移动性管理由____设备执⾏A BSCB SGSN √C GGSND BTS38 RNC与CN之间的接⼝为_A UuB IuCS/IuPS √C IurD Iub39下⾯哪⼀项功能不是OMC的功能?A 事件/告警管理B 性能管理C ⽂件管理√40在蜂窝移动⽹络中,蜂窝有很多种类,为了达到更好的通信质量,常常使⽤层次化的蜂窝分布,请问:当宏蜂窝,微蜂窝和微微蜂窝联合使⽤时,以地⾯为参考点,谁的天线架设要⾼⼀些?A 微蜂窝B 宏蜂窝√C 微微蜂窝41 在蜂窝移动⽹络中,蜂窝是⼀种什么概念?A 理想化的模型B 理论化的模型√C 实际化的模型D 数字计算的模型42IS-95 CDMA中要⽤到那种射频调制?A Analog FMB DQPSKC GMSKD QPSK/OQPSK√43 IS-95 CDMA载频的宽度是?A 30khzB 10khzC 1.25mhz√D 以上均不是44短码包含有多少个码⽚?A.2 B.64 C.215√D.24245GSM采⽤的是那种信道调制技术:A 最⼩移频键控(MSK)B 四相移相键控(QPSK)C 交错四相移相键控(OQPSK)D⾼斯滤波最⼩移频键控(GMSK)√46GSM的逻辑信道PCH以什么样的突发序列发送?A频率校正突发序列B同步突发序列C常规突发序列√D伪突发序列E以上都不是47GSM系统Um接⼝的数据链路层使⽤什么协议?A LAPD协议B LAPDm协议√C E1协议D MAP协议48 线路测试中的驻波⽐通常指()。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f8f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c.png)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移动通信是一门涵盖了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无线传输等多个领域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技术和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由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络、传输网和核心网组成。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指的是网络服务可以提供的区域范围,包括室内、室外、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的覆盖。
3. 列举几个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包括GSM、CDMA2000、WCDMA、LTE 等。
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知识1.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是指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小区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2. 什么是频率复用?频率复用是指将一定范围的频谱资源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划分和分配,使得不同小区的信号能够在同一时间、相同频段内进行传输。
3. 请解释下面几个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的缩写:CDMA、TDMA、FDMA。
- CDMA: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采用不同的码型来对用户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技术。
- TDMA:时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将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隙的技术,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里进行通信。
- FDMA:频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将频率划分为不同的信道的技术,不同用户在不同频道上进行通信。
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1. 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的作用。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是连接无线接入网络和传输网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处理用户的信号传输、用户鉴权和计费等功能。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漫游?漫游指的是移动用户在不同地区之间自由切换网络,并且能够正常通信和使用相关服务的能力。
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管理是什么?位置管理是指对移动用户的位置进行管理和跟踪的过程,以确保用户在不同位置能够接收到信号并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知识点1
![移动通信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2f6fe5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7.png)
移动通信知识点1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互联网访问等。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标准,让读者对移动通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在限定的无线通信范围内,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传输。
它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通过无线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源于有线通信技术的不足。
传统的有线通信只能在固定的地点进行通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2. 移动通信的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技术、接入技术、编码技术、调度技术等。
2.1 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是移动通信的基础,主要包括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等。
•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然后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解码。
•信道编码技术:通过编码和解码操作,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多址接入技术:将多个用户的信号通过分时、分频或分码等方式同时传输,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2.2 接入技术接入技术是指移动设备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主要包括蜂窝网络和卫星通信。
•蜂窝网络:将通信区域划分为多个蜂窝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基站负责覆盖。
移动设备通过基站连接到网络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器,以广播方式向移动设备传输信息。
2.3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指将原始数据通过编码方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编码方式有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度键控调制)等。
编码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减少误码率。
2.4 调度技术调度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管理技术,用于合理安排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8778fcbcd126fff7050be3.png)
第一章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P5(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频段、450MHz频段、900MHz频段和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P6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P9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增大误码率。
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
均衡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分集技术?P10-11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接收技术。
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06fc4c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e.png)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复习资料第⼀章:1.在4G系统中,⽹元间的协议是基于IP的,每⼀个MT(移动终端)都有各⾃的IP地址。
2.IP核⼼⽹:它不是专门⽤作移动通信,⽽是作为⼀种统⼀的⽹络,⽀持有线和⽆线接⼊。
主要功能是:完成位置管理和控制、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
3.4G⽹络应该是⼀个⽆缝连接的⽹络,也就是说各种有线和⽆线⽹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
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络互联则需要⽤⽹关建⽴⽹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络将是⼀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络。
4.移动通信的定义:指通信双⽅或⾄少有⼀⽅处于运动中进⾏信息交换的通信⽅式。
5.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绳电话、⽆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6.⽆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7.移动通信所受⼲扰种类:(1):互调⼲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与有⽤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
从⽽对通信系统构成⼲扰的现象。
(2):邻道⼲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扰,是由于⼀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造成的⼲扰。
(3):同频⼲扰:指相同频率电台之间的⼲扰。
8.移动通信的⼯作⽅式:(1):单⼯通信:指通信双⽅电台交替地进⾏收信和发信。
它常⽤于点到点通信。
(2)双⼯通信:指通信双⽅。
收发信机均同时⼯作。
即任⼀⽅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的话⾳,没有“按-讲”开关。
(3)半双⼯通信第⼆章:1. 移动通信的信道:指基站天线、移动⽤户天线和两幅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移动⽆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的研究。
(判断)3.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
4. ⽆线电波的传播⽅式: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以及它们的合成。
5. 移动信道是⼀种时变信道。
在这种信道中传播表现出来的衰落⼀般为:随信号传播距离变化⽽导致的传播损耗和弥散。
6. (1)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11ed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9.png)
移动通信练习题+答案移动通信练习题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在移动状态下进行语音通话、短信传送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2·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有哪些?主要技术包括蜂窝通信技术、调频多址技术(FDMA)、时分多址技术(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
3·请介绍移动通信的蜂窝通信技术。
蜂窝通信技术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都有自己的基站,并为移动终端提供服务。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4·移动通信的频段有哪些?移动通信的频段主要包括800MHz、900MHz、1800MHz、1900MHz 等。
5·什么是3G、4G、5G?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信号。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结构1·请描述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
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部分组成。
核心网负责处理和转发用户数据,无线接入网提供无线信号的覆盖。
2·请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网关(SGW)、用户数据库(HLR/HSS)等,负责管理和控制用户的通信服务。
3·请介绍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包括基站子系统(BSS)和无线接入网控制器(RNC),负责提供无线信号的覆盖和对移动终端的控制。
第三章:移动通信协议1·请介绍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协议。
主要协议包括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7cd1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2.png)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2.单⼯通信与双⼯通信区别?各有何优缺点?单⼯通信:信号只能向⼀个⽅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送⽅向;全双⼯通信: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
优缺点:单⼯便宜;双⼯可以双发同时收发信息。
4.常⽤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类?按⼯作⽅式分类---单⼯,双⼯(TDD,FDD) 半双⼯按多址⽅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和数字⽹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局域⽹和⼴域⽹按业务类型分类---PSTN,DDN,ISDN等按服务特性分类---专⽤⽹,公⽤⽹按使⽤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按使⽤对象分类---民⽤系统,军⽤系统5.蜂窝通信系统采⽤了哪些技术?与⽆线寻呼、⽆绳电话、集群系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10.移动通信系统由哪些功能实体组成?其⽆线接⼝包括哪⼏层的功能?答: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移动交换中⼼(MSC),基站分系统(BSS)(含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移动台(MS),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志奇存器(EIR),认证中⼼(AUC)和操作维护中⼼(OMC)。
⽹络通过移动交换中⼼(MSC)还与公共交换电话⽹(PSTN)、综合业务数字⽹(ISDN)以及公共数据⽹(PDN)相连接。
数字移动通信的⽆线接⼝,也采⽤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概念来规定其协议模型。
这种模型分作三层:第⼀层(最低层)L1是物理层。
它为⾼层信息传输提供⽆线信道,能⽀持在物理媒介上传输信息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如频率配置、信道划分、传输定时、⽐特或时隙同步、功率设定、调制和解调等等。
第⼆层L2是数据链路层。
它向第三层提供服务,并接受第⼀层的服务。
其主要功能是为⽹络层提供必需的数据传输结构,并对数据传输进⾏控制。
第三层L3是⽹络层。
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链路连接、控制呼叫过程、⽀持附加业务和短消息业务,以及进⾏移动管理和⽆线资源管理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a77c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1.png)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第一章简介1.1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概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是指利用无线电及其他相关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系统。
其核心理论基础是无线通信原理和信号处理技术。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1G到5G的演进过程,每一代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服务,提高了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以及相关管理部分组成。
移动终端包括方式、数据卡等用户设备;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无线接入网和传输网构成;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信令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
第二章无线通信原理2.1 无线信道特性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带宽、传输速率、衰落和多路径传播等,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有重要影响。
2.2 调制和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多址技术用于多个用户共享有限的信道资源。
2.3 信噪比与误码率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误码率是在给定信噪比下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方式3.1 频分多址接入频分多址接入是指将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或多个子载波进行通信。
3.2 时分多址接入时分多址接入是将时间资源划分为多个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进行通信。
3.3 码分多址接入码分多址接入是将用户信号通过不同的扩频码进行编码,以实现多用户共享信道。
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4.1 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终端与基站的部分,包括射频传输、信号处理等功能。
4.2 传输网传输网是将基站与核心网进行连接的网络,承载用户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4.3 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信令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等功能。
第五章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与技术5.1 语音通信业务语音通信是移动通信系统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主要通过语音编码技术和语音信道进行实现。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4794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4.png)
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移动通信重点题答案一、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方式、移动终端等移动设备之间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流的通信方式。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蜂窝通信系统,如AMPS、NMT等。
-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蜂窝通信系统,如GSM、CDMA等。
- 第三代移动通信:广泛应用于3G方式的通信技术,如WCDMA、CDMA2000等。
- 第四代移动通信:高速无线宽带技术,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
- 第五代移动通信:进一步提高速度和容量的通信技术,如5G 等。
1.2 移动通信的频段和频率规划移动通信的频段和频率规划是为了保证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通信互通,避免干扰和冲突。
根据ITU(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动通信频段和频率规划可能有所不同。
1.3 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实现方式等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无线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等。
二、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2.1 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络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络由核心网和移动交换中心组成。
核心网负责处理数据传输、信令传递等核心功能,移动交换中心则负责对话务进行分配和路由。
2.2 移动通信的接入网络移动通信的接入网络由基站系统、传输网和用户终端组成。
基站系统负责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传输网负责将信号从基站传输到核心网,用户终端则负责与基站进行通信。
三、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3.1 GSM技术标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全球通用的2G数字蜂窝通信技术。
它采用TDMA和FDMA的多址技术,支持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功能。
3.2 CDMA技术标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采用码分多址的数字蜂窝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第一、三、四章补充、复习与总结
![移动通信第一、三、四章补充、复习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4d1c43a8956bec0975e3b3.png)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多径效应 多普勒效应
1.3.1 三类不同的损耗
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
瑞利衰落:无直射波的N个路径传播时, 瑞利衰落:无直射波的N个路径传播时,若 每条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统计独立, 每条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统计独立,相位在 均匀分布, 0~2π均匀分布,则接收的合成信号包络服 从瑞利分布,此时的多径衰落为瑞利衰落。 从瑞利分布,此时的多径衰落为瑞利衰落。 适宜于在离基站较远的地方或由于遮蔽而 (适宜于在离基站较远的地方或由于遮蔽而 没有直射波时) 没有直射波时)
1.3.2 三种效应
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由于处于接收状 态的移动用户高速 运动而引起传播频 率的扩散。 率的扩散。其扩散 程度与用户运动速 度成正比。 度成正比。
1.3.2 三种效应
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多普勒
效应所引起的附加频 移。 v
fd = cosθ
λ
V是移动台的移动速率 m/s。 m/s。 θ是入射波与移动台移 是入射波与移动台移 动方向的夹角。 动方向的夹角。 λ是波长。 是波长。 是波长
1.3.1 三类不同的损耗
接收信号的统计分析
1.3.2 三种效应
阴影效应:当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起伏地形、 阴影效应:当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起伏地形、 建筑物、植被等障碍物的阻挡时, 建筑物、植被等障碍物的阻挡时,会产生电磁 场的半盲区。 场的半盲区。
1.3.2 三种效应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移动用户与基站间的距离也是随机地变化, 移动用户与基站间的距离也是随机地变化, 若各移动用户发射功率一样, 若各移动用户发射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 站的信号强弱不同,离基站近信号强, 站的信号强弱不同,离基站近信号强,离 基站远信号弱。 基站远信号弱。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则进一 步加重,出现强者更强、 步加重,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和以强 压弱的现象。 压弱的现象。
移动通信(第4版) 大学本科教材 第三、五章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第4版) 大学本科教材 第三、五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abf7bfc77da26925c5b068.png)
第三、五章 习题答案(部分)第三章习题答案1. 某移动通信网,基站的发射频率为1850MHz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速度运动,试计算在以下情况下接收机载波频率。
(1) 汽车沿直线朝向发射机运动(2) 汽车沿直线背向发射机运动(3) 汽车运动方向与入射波方向成直角,解:由于m f c 162.010*********=××==λ (1)多普勒频移 Hz v f o 1030cos 162.06/100cos ===Δθλ,所以接收机的载波频率为Hz f f f 18500001031031850000000=+=Δ+=(2)多普勒频移 Hz v f o 103180cos 162.06/100cos −===Δθλ,所以接收机的载波频率为Hz f f f 18499998971031850000000=−=Δ+=(3)多普勒频移 Hz v f o 090cos 3/16/100cos ===Δθλ,所以接收机的载波频率为MHz f f f 1850=Δ+=2. P.132 第6题dB L L T A 9.127== 传播路径上的损耗中值P PC dBW dBm 9.1119.81(2) 移动台天线上的接收信号功率中值 =−=−第四章习题答案2.目前提高蜂窝系统的容量可以采用哪些技术?这些技术是如何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答:目前提高蜂窝系统的容量可以采用小区分裂、划分扇区(裂向)和微小区技术等。
小区分裂技术是在保持同频复用比Q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小区半径R,相应的增加小区个数,来增加信道的复用次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裂向技术(小区划分扇区,使用定向天线)是在保持小区半径R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定向天线来减少同频干扰来提高系统容量的。
由于减少了同频干扰,所以可减少无线区群内的小区个数N。
而在同一个服务区内,N减少,信道的复用次数增加,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3. 有一个蜂窝服务供应商决定用数字TDMA方案,该方案可以容忍的最坏情况下的信噪比为15dB,求最理想的N值(a)全向天线,(b)120度扇区,(c)60度扇区。
(完整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1
![(完整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7be369b6c85ec3a86c2c523.png)
1.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的特点?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2、移动通信的特点。
a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b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c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d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e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4、全球3G 的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5、基站: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6、移动台: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7、交换中心: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3.5 某一移动信道, 传播路径如图3-3(a)所示, 假设d1=10 km,d2=5 km,工作频率为450 MHz, |x|=82 m, 试求电波传播损耗值.[Lfs ] = 32.44+20lg(5+10)+20lg 450 = 109dB由式(3 - 21)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1为 m d d d d x 1.47101531010105233321211≈⨯⨯⨯⨯⨯⨯=+=λ3 -4 查得附加损耗(x/x1≈-1.74)为21dB, 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 为[L ] = [Lfs ]+21 = 130dB3.6. 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 ,天线增益为Gb =6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 ,天线增益Gm 为0dB 。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 ,工作频段为150MHz , 试求:(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 10W , 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1) 根据已知条件, KT=0, LA=LT , 式(3 - 68)可分别计算如下:由式(3 - 13)可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 ] = 32.44+20lgf+20lgd= 32.44+20lg150+20lg10= 96dB由图 3 - 23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 Am(f,d) = 25dB由图 3 - 24(a)可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 d) = -8d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hm, f) = 0dB把上述各项代入式(3 - 68), 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LA = 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96+25+8 = 129dB(2) 由式(3 - 63)和式(3 - 64)可求得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dBmdBW L G G P f h H d h H d f A G G L P f h H d h H d f A G G d P P T m b T m m b b m m b fs T m m b b m m b T P 831131290610lg 10),(),(),(),(),(),(42-=-=-++=-++=++-++-=++-⎥⎥⎦⎤⎢⎢⎣⎡⎪⎭⎫ ⎝⎛=πλ4.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宏分集”; 另一类称为“微分集”.其中微分集又可以分为6 类:a 空间分集b 频率分集c 极化分集d 场分量分集e 角度分集f 时间分集接收端主要有三种分集合并方式:a 选择式合并b 最大比值合并c 等增益合并4.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RAKE 接收属于什么分集?答:扩频通信在发端采用了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需的宽度,收端采用相同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那么扩频调制后的信号频率间隔肯定大于相关带宽,这正好符合频率分集的实现要求;交织码在交织时收发双向均要进行生存后续的数据处理所以有一个处理时间的延迟,从而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足够大,各次发送的信号出现衰落彼此独立,即实现时间分集.RAKE 接收属于频率分集.5.55. 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平均每用户C =5次/天,T =180秒/次,k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限用户)之间的通信。
2.近代移动通信的奠基人
答:马可尼
3.移动通信的五个主要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4.几个重要专业名词:弥散损耗、阴影效应、多普勒频移、远近效应
答:弥散损耗:
阴影效应: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在运动的情况下,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
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
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
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以恒定的速率沿某一方向移动时,由于传播路程差的原因,会造成相位和频率的变化,通常将这种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
远近效应:移动通信是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的,移动台之间会出现近处移动台干扰远处移动台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5.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分类:多址方式、工作方式、信号形式
答:○1: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2: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3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6.单工、双工、半双工的特点
答:○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这样的工作方式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
○2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使用方便,但在电台的运行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源消耗较大
○3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7.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中的关键名词:同道干扰、频率再用、越区切换、小区分裂
答: 同道干扰;相邻小区不允许使用相同的频道,否则会发生相互干扰
频率再用: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成区群,并把可供使用的无限频道分成若干个(等于区群中的小区数)频率组,区群内各小区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一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组,在其他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这就是频率再用
越区切换: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
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小区分裂:当用户数增多并达到小区所能服务的最大限度时,如果把这些小区分割成更小的蜂窝状区域,并相应减小新小区的发射功率和采用相同的频率再用模式,那么分裂后的新小区能支持和原小区同样数量的用户,也就提高了系统单位面积可服务的用户数,而且,当新小区所支持的用户数又达到饱和时,还可以将这些小区进一步分裂,以适应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
这种过程称为小区分裂。
使到达的信号之间相互叠加,其合成信号幅度表现为快速的起伏变化,其变化率比慢衰落快。
慢衰落(Slow Fading):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所造成的衰落比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要慢得多,称为慢衰落。
慢衰落是由大气折射、大气湍流、大气层结等平均大气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通常与频率的关系不大,而主要与气象条件、电路长度、地形等因素有关。
慢衰落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16.衰落储备的概念
答:为了防止因衰落(包括快衰落和慢衰落)引起的通信中断,在信道设计中,必须使信号的电平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使中断率R小于规定指标,这种电平余量称为衰落储备
17.城市与郊区信号强度的对比及原因
答:城市有较密集的建筑物和高层楼房,郊区的建筑物一般是分散的,低矮的,故点播传播条件优于市区,郊区场强中值大于市区场强中值。
或者说,郊区的传播损耗中值比市区传播损耗中值要小。
18.相关带宽与时延扩展之间的关系
答: Bc=1/2πΔ
19.分集接收的概念
答: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立(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
20.分集接收的两重含义
答:1分散传输: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独立、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
2集中处理:即接收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包括选择与组合)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21.分集的方式
答:宏分集与微分集
22.三种分集合并方式及优劣的比较
答:○1:选择式合并,是指检测所有分集支路的信号,以选择其中信噪比最高的那一个支路的信号作为合并器的输出,这种方式方法简单,实现容易。
但由于未被选择的支路信号弃之不用,因此抗衰落不如后述两种方式。
○2:最大比值合并,是一种最佳合并方式
○3:等增益合并无需对信号加权,各支路的信号是等增益相加的,等增益合并方式实现比较简单,其性能接近于最大是合并。
23.了解纠错编码技术
答:纠错编码又称之为信道编码,它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在图像通信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数据传输中,主要有三种误码控制的方法,即自动请求重发(ARQ)、前向纠错(FEC)和混合纠错(HEC)方式。
24.什么是多址技术
答:
31.组成一个区群的小区应该满足的条件
答:
32.网络的基本结构
答:p200
33.什么是信令
答: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
34.越区切换的概念和准则
答:越区切换: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
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准则1: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2: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才可以进入越区切换3: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4: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门限并且新基站的
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