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到文化原点

合集下载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论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论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如果一味地鼓励学生去“参与”、“去探究”、去发表“独特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质上只营造了外表的虚美,而抛弃了语文的本真,失去了语文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真切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视角来审视和品味、享受语文生活,从而回归到语文的原点。

关键词:语文味主体生活一、追求课堂“热闹”,放大学科“联姻”。

案例:在《黄山奇松》的课堂上,老师是这样教学课本上只用了一句话描写“陪客松”的:“同学们,书上没有画出‘陪客松’的图,你们能不能根据书上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学生齐说:“能。

”于是课堂上能够见到的是学生忙碌的身影:有的学生埋头“苦画”;有的学生在问同学借水彩笔;有的学生转脸询问:“哎,你怎么画的,让我看看。

”……十分钟过去了,老师问:“同学们,画好了吗?”有的同学答:“画好了。

”有的同学着急地说:“还没有,等一下。

”这时,老师让画好的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画,老师问:“画的怎么样?”学生评价:“画的很好!”“画的很像!”老师也在一边赞叹:“真不错!”……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主张模糊学科界限,提倡学科间的融合。

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唱、跳、画、演等多种活动。

当然,学生通过演、画等形式,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之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大大地增强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可是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标的意图,片面追求愉悦教学,使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干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二、评价简单,表扬泛滥案例: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起来读书。

老师说;“你们读得真棒!”、“你读得真好!”、“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

如果有的学生读的不太好,老师便会说:“还有哪个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当然,老师也没有忘记让学生发挥评委的作用,但学生只会说:“他读得很好,很有感情!”、“字读得很准确!”此时的老师也只是点头微笑。

回归“原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反思

回归“原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反思

课文的感知、 理解和品味 , 一篇课文的教学常常用很 少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文 。阅读教学理论似乎也跌入 了“ 迷魂阵” 。我们必须真正透彻地理解 阅读教学过 程的特点和本质 , 以有助于阅读教学过程合理化 、 科
中小学哪一个阶段 , 四个层次都必然同时进行 , 这 只 不过不 同阶段有所侧重 , 有不 同程度要求而 已。笔 者以为这种阐释是合理的, 但须明确的是 , 无论哪一 个阶段, 所有的语文学习都是 以学“ 语言” 为根本出 发点的, 换言之 , 语文教育的一切行为必须以语言的 感受 、 理解和运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否认这一点 ,
为了让我们 的语文教学少一些盲从 、 少一些混 乱无序 , 语文教学要回归根本。在基础教育阶段 , 语 文课程的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 学生 正确 理解 和运用 祖 国语 言 文字 的能力 为根本 目 标。这正是 中小 学设 置语文课程 的 目的所 在。因 此, 读写听说活动 , 不仅 是语 文教学过程展 开的手 段,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也是语文教学
信息 的集散 地 。
收稿 日期 :O 6 O — 1 2O一 2 5
基金 项 目:0 4年广 东省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 专项研 究项 目( KYo6 20 x 0) 作者 简介 : 黄淑琴 (9 3 , , 16 一)女 江西遂川人 , 东教 育学院中文 系副教授。 广
维普资讯
回归 “ 点 " 语 文 阅读 教 学 改革 的反 思 原 :
黄 淑 琴
( 广东教育学院 中文系, 广东 广州 500 ) 13 3 摘要 : 近两年 来, 参与新课改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大都把 当初 的热情沉淀为对课 改实践 的理性 反思和探索, 全面而理性地 审视这次改革的得与失。笔者以为就阅读教学而言, 回归语文教学的根 本, 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阅读教 学过程 的特殊规律以及 学生的阅读 心理发展规律推进教 学过程; 使 阅读教 学从没有语 文的语文课或追 求形式的“ 表演课” 回归“ 常态” 回归文本 , , 以读为本, 从追 求 多样的形式回到追求文本阅读的深入 、 细致 , 突出语文教 学的根本任 务, 是我们 实实在在搞好语 文

回归原点:语文教学要走出文本

回归原点:语文教学要走出文本

回归原点:语文教学要走出文本作者:王倩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5期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语文教学的生活性。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回归语文的原点。

多少年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考试背课本的本本主义。

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教学,把学生束缚在课本上,教学没有走出文本。

导致语文教学“死水一潭”,效率低下。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走出文本,给语文教学一个广阔的空间。

一、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和原来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一个最明显的不同是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基于社会生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语文教学要回归教育的原点,就要走出文本,从教材走向学生。

就是要还来源于生活的语文教学课堂的本来面目。

教学中不是单纯传授语文知识,而调动与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构建新的语文知识。

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在课堂上不是从字词开始教学,而是联系学生的实际,先要学生自己也写一篇《散步》的散文,许多学生能写出自己散步看到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春天的田野,有的是夏天收割时的场面,还有写的是冬天雪地的美景。

在学生写出了自己散步时看到的情景后,笔者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照《散步》这篇课文,找出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对比一下自己写的不足。

引导学生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由于我把第一时间、第一表达机会还给了学生,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能联系到自己的感受,能在生活中体验课文,在体验中感悟学习。

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就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地位。

在课前把第一时间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要把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交流和展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把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互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例如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从书本出发,教材是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回归语文的原点

回归语文的原点

读与想是相辅相成 的 。

在张康桥 、 于永 正 、 崧 舟 、 桂 梅 的课 王 窦 堂上 ,补 白” 他们 常用 的一 种方式 , 补 白 “ 是 而 大多表现 在想象上 。如《 宋定 伯卖鬼 》 中宋定 伯的心理 活动 , 鬼 ” 对“ 的心理活 动的想 象 , 使
学生进一 步感 受 了人物 的 品质 ; 枫桥 夜泊 》 《
第三 , 读想悟情 , 感受语文魅力 。 语文课是 以一 篇篇 文章 为 媒介 的, 语文 课 的魅力 也 就在这 一 篇篇 文章 之 中。因此 ,

节优质 的语文课就应该 引导学生体会 到蕴
藏 于文章之 中 的情 感 , 让学 生经 历一 次 精神 的洗礼 , 感受语 文的魅力 。
“ 小壁虎爬啊爬 , ……” 一句 , 并且将“ 啊爬 ” 爬 去掉后再与原 句进行 对 比, 引导学 生体会 这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做好 自己“ 内” 份 的事 。
于水正老师《 给予树 》 一课教 学, 就给我们 展示了一个简洁的课 堂。首先 , 于老师带领大
家 读 生 字 词 , 过 联 系 上 下 文 理 解 “ 愿 以 通 如
这 节 课 上 , 老 师 并 没 有 安 排 太 多 的 学 于
字 》 课 时 , 重 点 放 在 了 “ 中 介 绍 了哪 几 一 将 文
个文字”“ ,分别代表什 么样 的文字” 以及“ , 你
还 知 道 哪 些 大 自然 的 文 字 ” 的讨 论 上 。现 在 看 来 , 一 课 教 学 , 只是 完 成 了 科 学 教 师 该 这 我 做 的事 , 略 了语 文课 的 本 色 。于 是 , 重 新 忽 我
节成功 的课需 要 的东 西很 多 , 要 教 需

回到原点——漫话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回到原点——漫话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这 些刊物 后都 有 一 种异 样 的感 觉。这 种
言, “ 中学语 文教 学研 究” 重 点就 应该 研 究“ 怎 么教” 。
再说怎 么研究。既然是教育科学研 究, 就不 能排 斥 科 学。9 O多年 前 , 胡 适 今对我们仍有启发。我们 不能总是想 当
感 觉似 乎 与这 些研 究文章 讨论 的 内容 并
语文涉及 的外延 很 大、 话 题很 多, 单就 一 个 学科性质 , 已闹腾 了几十年 也没 能让 所
有 的人信 服。研 究语 文的学者很 多, 研 究
教师 的成功课 例做成 数据 库, 对这 些 数 据进行分解分 析, 从 海量 的数据 分析 中 寻找规律 , 这也许是“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 的著作和 刊物也 很 多, 作 为 学术研
回 到 原 点
— —
究和争 鸣, 由他们 去吧 。但 中学语 文教 师我看还是务 实一 点, 应该 踏踏 实实研
漫话 中学语 文教 学研 究
黄 本荣
究中学语文 教 学。具 体 点说 , 就是 要研
究“ 教 什 么、 怎 么教 ” 。平 心 而论 , 对 于
研 究路径得 以实施 , 首先 要研 究并设计 出 采集课例的工具和 手段 , 做 到 易操 作可 重
复, 不 同的观课 人 包 括执 教 者 , 分别做 出
管理机制 , 关注的是人的素质, 重在选 贤 任能 , 把一切希 望寄托 于人 内心的觉 悟
施和办法都是要人来执行的, 因此, 人的 挑 选极为重要” 。另一种 解决 方法, 是使
营业 员拿不到钱 : 买来一 台收银机 , 将 所
发 的文章 中可 以看 出, 现在 的 中学语文教 有现金都锁在 收银机 的抽 屉 里, 只有 营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从回到原点就要以学生为本位、回到原点就要回归语文的本体两个方面,探讨了无论是继承优良传统还是发展创新,我们都要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语文教学“原点”兴趣自主学习在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语文教学异彩纷呈,语文课堂出现了新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组探讨,多元解读,广泛使用多媒体……然而,语文教学每每远离了语文的原点,不容漠视。

无论是继承优良传统还是发展创新,我们都要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一、回到原点就要以学生为本位新课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体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引路者和协助者。

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就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主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坦诚地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凸显。

因而,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

因而语文教学还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无论是掌握知识、领会方法,还是培养能力,都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积累过程;要确立恰当的目标。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动脑、自己领悟、体验成功的愉悦。

4.大胆放手,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让语文回到起点:姓语名文

让语文回到起点:姓语名文

不是语文该做的事情 , 比如讲麦苗跟谷穗 的区别 、 讲大
象 的身体结构 、 讲各种 自然现象等等 , 这些不是语文课 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是工具 陛和人文性
统一 , 我认为人文性是融在工具性里面 的, 如果没有了
的限制太多 , 学生 4 0 多分钟一直是僵 持地坐着 , 不仅
术是另外一个概念 , 那是学生业余爱好 , 我们千万别把 业余爱好的一少部分人或者极个别 的人掌握的东西拿 到语文课堂上来。语文课不是艺术课。二是语文课上 一定要培 养学生 自由、 个性的心理 品质 。我看到很多 公 开课 , 老师对 学生太要求整齐划一 , 甚至跟军营似 的, 齐刷刷地一起起 立一起坐下。我们的课堂对学生
一 和终 身发展打 下基础” 。语文是与人的全面 发展关 系 ・ 最 密切的一门课程 ,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就特别需要实

一定要出 新的东西, 改革也不是要把现在的一切一定要
改掉, 最深刻的、 最难的改革就是回到历史和事物的本
来 面目 上去。什么是本真语文教学?真需要一个大讨

: 进、 求真务实。在这 1 6 个字里面 , 有8 个字和“ 真” 有
真” 语文, 我更将其缩写为一个字, 就是“ 真” 语文。 语文
: 关——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 发展规划纲要( 2 0 1 0 - 2 0 2 0 年) 》 ( 以下简称《 教育规划纲 _ l 要》 ) 指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
—7

I I 1


让语 文 回到起点 : 姓语名文
王旭 明


《语文教学二十韵》: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语文教学二十韵》: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课 改 初期 遭 遇质 疑 , 是 因 为 大家 认 为 叶圣 陶重视
的基 础上还 有批 判 和发 展 。比如 , 他 主张 “ 陶不 求
甚解 , 疏 狂 不可 循 ” , 否 定 了 陶渊 明的 “ 好 读 书 , 不
语 言教 学 , 弱 化 了 人 文 精 神 。于 是 课 改 以 来 , 语 文
文 者 情 动而 辞 发 , 观 文者 披 文 以人情 , 沿 波讨 源 ,
虽幽 必显 ” 的 观 点 。 自然 , 叶 圣 陶 先 生 在 继 承 前 人
务 : 教 语 文 是 帮 助 学 生 养 成 使 刚 语 文 的 良 好 习
惯。” [ 3 1 D  ̄ - 老 最 早 提 出 的 语 文 的性 质 是 ] 具性 . 在
教 学 过 于 突 出 了人 文 性 , 实 践证 明 , 此 举 无 疑 是
一 、 澄 明 语 文 课 程 的 性 质
什 么是 语文 ?叶圣 陶先生 说 “ 口头 为 语 . 书 面 为文 ” , 遂成“ 语文” 一 词 。关 于语 文 学科 的性 质 . 一 直 是 有 争 议 的 问 题 。 吕叔 湘 先 生 说 : “ 通 观 圣 陶 先 生 的语 文 教育 思 想 , 最 重 要 的 有 两 点 其 一 是 关 于 语 文 学 科 的性 质 : 语文是工具 , 是 人 生 H用 和 不 可 缺 少 的1 二 具 。 其 二 是 关 于 语 文 教 学 的 任
他 的 语 文 教 育 思 想 既继 承 和 发 扬 了我 国语 文 教 育传统 , 又充 分 吸 收 了外 来 的 积 极 因素 , 是 近 百 年来 影 响 最 大 , 最 有代 表性 的语 文教 育 思 想 。 叶
出版工作 , 《 语文教学二十韵》 ( 以下 简 称 《 二 十 唷 \ … 韵》 ) 写于 1 9 6 2年 , 发 表 在 当年 的《 人 民教育 》 第6 开 \ l ‘ 1 期 上 。其 具 体 内容是 : 玄 一

大道至简——守望语文教学的原点

大道至简——守望语文教学的原点
信 息 , 或 是 向 听课 老 师展 示 自 己 的 知 识 广 博 。 也 许 嘴 里 还 念 叨 着 “ 彩 抑 精
不容错过”!结果语文课变成了科学课 、 美术课 , 这叫“ 种了别人 的地 , 了 荒
自 己的 田。 ” 现象三 : 把学 生 当演 员
3 简练的教法—— 简约语 文的工具箱 . 有 一 位 名 师说 , 堂 教 学 宜 “ 妆 ” 不 宜 “ 抹 ”, 为 过 多 “ 抹 ” 课 淡 而 浓 因 浓 只
时 , 用 绍 兴 的 人 文优 势 问 : 们 知 道 古 越 龙 山 ” 利 你 “ 吗? 有 的 说 这 是 绍 兴 的 老酒名 , 的说这是海龙王住的地 方……教 师说这 是绍兴 的一座 名山 , 有 也
多媒体给我们 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空间 , 但是现在不少老 师认 为不用 就 是 我 们 天 天 在 说 的 府 山 。我 们 北 海 小 学 不 远 就 是 府 山越 王 台 , 千 五 百 二
会 给学 生 带 来 许 多 负 面 干 扰信 息 , 清 新 淡 雅 的 课 风 却 如 一 盆 幽 兰 给 人 无 而 穷 的遐 思 。
也许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 趣, 也许是 为 了给 听课 的老 师一个 惊喜 , 我
《 卧薪尝胆》 是一则历史故事 , 很多老师都会 在课前放 一段战场 的视频
论 , 多 东 西 可 能还 是 课 前 所 准 备 的。 殊 不 知 , 恰 恰 丢 掉 了 语 文 课 堂 中 精 彩 画 面 而 无心 研 读课 文 。绍 兴 市 优 秀 教 师 董 菲 老 师执 教 《卧薪 尝 胆 》 很 这 一
的本真——语言 的诵读 、 感悟与应用。
现 象 四 : 电脑 糊 弄 人脑 ” “
题 从 “ 之 德 性 ” 水 之 志 向 ” 水之 情 义 ” 直 走 向 “ 之 善 施 ” 完 毕 , 水 “ “ 一 水 。 他 果长期这们 钻在 内容的怪圈里的语文课堂 , 模糊 了语文的影子而空耗 了教 们 在 古 琴 声 中载 歌 载 舞 … … “ 风 化 雨 不 留 痕 ” 一 番 为 人 之 道 在 不 知 不 觉 学的时光 。名优教 师王崧舟执教《 春 , 乌的天堂》 , 时 就将此课的落点放 在探究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的根本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的根本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的根本一、新课改背景下,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1.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在很多次的教改研讨会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论断:“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不得其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听毕,全堂哑然失笑。

老师讲,学生听,已然成为过去的一种随俗的定律。

纵使在素质教育口号喊得震天响的现在,在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的今天,这种机械地沿袭着传统的旧迹,得意忘形地挥舞教鞭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

许多教师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在新课堂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流行病”:教师将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学任务全都交给小组去完成,教师倒无所事事。

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其中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各组代表开始展示,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认识了事。

整节课上,小组既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代替了老师的点拨指导。

笔者所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历史的原因致使我们一直屈居人后,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上的障碍,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举步维艰。

我想,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网上有一篇《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这样描述:“语文课堂或沉静如水,或激情四溢;或婉约细腻,或豪放大气;或平淡朴实,或幽默智慧。

或是一首绮丽的诗,浪漫典雅;或是一幅质朴的画,清新飘逸;或是一支优美的歌,和谐悦耳。

”这算是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境界吧,它充溢着无尽的灵动和诗意。

这样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教师有足够先进的理念,有灵活机智的教法手段,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

回望我校语文课堂,不由得有种天上人间的怅然喟叹。

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老师好像转入了课堂的幕后,学生夺回了失去许久的阵地。

其实未然,又盛行了这样一种“流行病”:1.以教案为中心制定导学案,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学。

2.导学案要么简单罗列知识点,要么一堆练习题。

2024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2024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2024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篇一】2024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本次教材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

统编教材的编写,让语文回归原点,更加的生活化,真正的让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针对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新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如何做?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语文的教学目标,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学生来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培养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二、立足语文要素,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

本次培训听到最多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语文要素。

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常的教学,我们重基础的比较多,而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做题而不会生活的人。

三、理清教材结构框架,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

统编教材对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都定有内容目标,更加的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加的明确,我们备课时应当研读教材,关注课后思考题,做到一课一得,语文要素,点状化,序列化的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真正的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教材是体现教育质量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此次国家层面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不仅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更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义务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训期间,专家们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教材新内容的挑战及创造性使用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宏观”的统编教材特点介绍,又有“微观”的教学指导建议;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可感的课例操作,让参训老师对统编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了解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思路,促进了统编教材理念的践行。

【篇二】2024年全国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经过两天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洗尽铅华,回归语文教育本真

洗尽铅华,回归语文教育本真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16期(总第528期)▲中学教学洗尽铅华,回归语文教育本真陆斯斯【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课堂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变化是正向的、有益的,但也有一些变化让语文课堂变得失真。

陶行知先生认为,读书求学、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就是求真。

为了让语文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在尝试新教学方式,构建真正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也应牢牢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让语文课堂归于本真,文章据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育;回归本真作者简介:陆斯斯(198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

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师开始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尝试时,没有注意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的定位模糊不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王旭明先生曾说,真语文的着力点是回归,是找回,在打造本真化的语文课堂时,教师要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1]。

教师应当明白,教育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2]。

而所谓“回归本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3],要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教师就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基于语文教学的特点开展教学,让学生进行扎实且生活化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因此,在积极尝试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方法的同时,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而不是让语文课堂徒增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喧嚣。

一、从教材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不过分扩大课堂容量(一)认真研读教材,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要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教师需要先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从教材出发,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补充、延展教学。

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当充分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找到除重要知识点以外的关键信息,明确课文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导向等,并思考如何据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4]。

回归原点:语文教学要走出文本

回归原点:语文教学要走出文本

生的心 田。让学 生能 顺其 自然 , 情 感受到熏 陶 , 思想得
到 升华 , 在 不知不 觉中有机 渗透 , 随风潜入 夜 , 润 物 细
泼. 使语文课充满情 感魅力。
教 育没 有情 感 . 就如 同池塘没有水 、 天 空 失 去 了 云 彩 。没 有 情 感 , 就没有语文教育 , 没 有情 感教 育 , 语 文教 育 就 失 去 了 它 的灵 魂 意 义 所 在 。作 为 语 文 工作 者 。 就 必 须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渗 入 情 感 教 育 .让 情 感 像 三 月 的 杏 花 春雨. 在潜移默 化中滋润学生的心 田. 在 无 形 中感 染 学
师教课 本 , 学 生 学课 本 , 考 试 背 课 本 的本 本 主 义 。 脱 离 生 活实 际 的 语 文 教 学 . 把学生束缚在课本 上 。 教 学 没 有 走 出文 本 。导 致 语 文 教 学 “ 死水一潭” . 效 率 低 下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应 走 出 文 本 .给 语 文教 学 一
句 话 不 仅 仅 是 说 母 亲 对 我 的 寻 找 , 也 表 现 了 母 亲 在 我
初 中语 文 新 课 程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生 活
性 。语 文 教 学 的 生 活 化 要 求 语 文 教 学 要 回 归 生 活 . 回 归
语文 的原点 。多少年来 , 传统 的初 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
教学 中 . 教 师 应 该 怀 着对 语 文 教 学 深 深 的 爱 . 用 富 含 情
杜 甫在 < 春 夜喜雨 》 中说 : “ 随风 潜入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 语 文 的 情 感 教 学 同 样 也 是 要 结 合 语 文 文 本 中 充 满 的感情 , 以情促情 , 把 情感 内容融汇 于教学 中 , 点 滴 渗 透 于学 生的思 想意识 , 如春 风化雨 , 悄无声 息 。 滋 润 学

新视阈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三点”

新视阈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回归“三点”

和成功感 , 启迪 学生的智 慧 , 发展学生的能力 ,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 神。正如魏书生说的 :教 师不替学生说学生 自 “ 己能说 的话 , 不替学 生做学 生 自己能 做的事 , 生能讲 学 明 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 2以情激情 、 设情境 , . 创 引导 学生探 索发展 。语文 教 学本来就是充满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学 , 教师可 以通过 自 身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 使学生 的思想与认识 同生 活联 系在一起 , 产生情感 的共鸣 , 激发他们学 习的热情。还可 以通过挂图 、 实物 、 多媒体等创设学 习文本 的情境。比如 教授写作 “ 动作描写 ” , 以播放一个足球 明星踢球 的 时 可 场面 , 让学生配上 即时评说 , 做一个 “ 央视体育频道解 说 员” 从而真正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 , 享受 “ 攀登之乐” 。 3 学生全 员、 址 全过程 , 有效参与课 堂。有效参 与也 是学 生发展 的保证 。表现 为 : 独立学 习时 间多 , 维活 思 跃, 表现机会充分 , 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等。 师要从不同 教 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 。 通过 独立 学 习 、 小组 合作等 多种方式 , 让每一 个学生都 体验 成功带来 的满足 , 都有所发展 。 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 从 教 学 目标 的确定 , 教学 内容 的选择 , 习过程 的设 计到 学 学 习方法 的选 择 , 都应让 学生积 极参与 , 从而培 养学生 的 自主性 , 促使其成为真 正的学 习主体 。 总之 , 打造一个有效 的课堂 , 必须使 “ 、学” 教” “ 这两 条线 平衡发展 , 融会贯通 , 教学 中贯穿 “ 以生 为本 、 以文 为本 ” 的理念 , 到学情清楚 , 做 目标 明确 . 方法适 宜 , 顺学 而导 。 最终实现课堂价值 , 落实语文学习 , 有利于学生发 展 的三个终极 回归点。

绿色生态课堂:语文教学的原点与回归

绿色生态课堂:语文教学的原点与回归
■ 课 堂 聚 焦 ・ etn a k gj j o a ui
保售 生 态 堂: 支教 学的原 点 语
江苏省吴江松陵镇第i 中心小学 它象 征着 自然和谐 、 勃 蓬 发展 ,它是 自然界 中富有生命力 的主体 生命 的外现 。 而现 实意义上的 “ 色”, 绿 不仅仅是 一种生命 的颜 色 , 更是 一种文化的体现 , 一种人 文精神的象征 。在 教育 领域, 在灵 动着鲜 活生命 的课堂上 , 衍化 为一种 教 则 育理念 , 一种教育境界 。叶澜教授说 : 课 堂教学 应被 “ 看做师生 人生 巾的一段重要 的生命 经历 , 是他们生命 巾的有 意义 的构成 部分 。” 这种焕发 生命 活力 的课 堂, 我们将之称为 “ 绿色生态课堂”。 “ 色生态课 堂”, 绿 应该 是和谐 民主 、 闪烁 智慧 、 关 注生命 、 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的课 堂。它应该 以人 为本 , 以学 生发展为 本 , 注学生动 态 的 、 关 和谐 的 、 生 长性 的 、 可持续的发展 。 么 , 那 如何来构建绿色生态课
展。 “ 高质量教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 的生命线 ,但衡 量质量 的标准不应该 只是考试分数和智育 唯上 , 更不 能追求 那种忽视学生 整体 素质 、限制个性特 长发展 、 片面追求高分 的 ‘ 质量 ’ 学校 应 当促 使学 生全 面 。” 发展 , 学生获得终身学 习能力 、 使 创造能 力 , 以及生存 与发展能力 , 适应 2 世纪 的人才需求 。 1 学校应 该为每 位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 的条件 。 叶澜教 授认为 , 可持续发 展教育是 以满 足可持续 发展 的要求 为 出发点 的 , 意在 培养学生 与可持续发展 相应 的态度 、 价值观及 能力 等。 语文 课堂上 , 我们应 该 注意培养 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 能 力, 如学生终 生学 习能 力 、 新能 力等 , 之形 成正确 的世 界观 、 创 使 人生 观 、 价

坚守常识让语文回到原点

坚守常识让语文回到原点

坚守常识: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刘恩樵老师《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述评我对常识的理解,就是那些最基本的理儿,为生活的,为人的;为教育的,为师的……我也很不情愿地在“常识”之前用“坚守”一词。

“常识”到了要守的地步了,何当以堪呢?读完刘恩樵先生的《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之后,我仍然固执地想说,坚守常识: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吧。

现时,语文有很多身份,语文教学的“花样”也层出不穷。

正是在这些不断翻新的花样之中,语文教学的常识不知不觉丢失了,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近,我一直在反复研读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一书。

黄厚江老师回到“语文最初的地方去”,回到本原处追问“语文是什么”,寻找并明晰语文的“身份”,找寻语文最初的规定性。

我以为这就是对语文教学“常识”的捍卫和尊重。

身处一线的非著名语文教师刘恩樵老师也能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捍卫语文教学常识,显然是对语文怀着一种挚爱情怀的。

二十讲,近8万字,似乎很难将“语文教学常识”讲全讲尽,也似乎难以讲深讲透。

可是,从第一讲开始,我还是被这些带有温度的文字深深吸引。

刘恩樵老师用独特的视角来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常识。

语文教学常识可谓多矣。

刘恩樵老师在语文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将近30年,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

他把关注的视角投射在了与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元素和问题上。

课堂是什么?语文课怎样才是好课?阅读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早已不是问题了。

当下语文教学可谓乱象丛生,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提出来做一番思考,或匡正或明晰,或批判或探讨,显得及时而且意义重大。

刘恩樵老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回答,他的很多观点掷地有声:“语文的童子功……依我看,有三个:写字,背诵与习惯”“研究学生应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极其重要的途径与方法,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hào)读书。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带来 的成功 。
三、 注 重 学 生基 本 能 力 的 训 练

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 步 , 各种高科 技也进入 了现代课 堂。黑板 悟 情 理 。李 振 涛 博 士 说 : “ 语 文 即文 心 , 文 心 之 心 态 。 文 心 培 育 语 粉 笔被大 屏幕 、 鼠标取 代 ; 上课 不用 带 书本 , 平板 电脑 携带 更方 感, 语 感滋养文心 。” 我们进行语文教 学 , 最 重要 的任务就 是培养 便; 学生 书写歪歪斜 斜 , 却能 以每 分钟 1 0 0字 左右 的速 度敲 击键 学生 的文心——语感 。一节语 文课上 , 教师通过 各种听 、 说、 读写 的方式对学生进行 能力训练 , 设计 各种花样 充实枯燥 的训 练。但 这些方法 只是学生 能力训练 的载体 ,而不是主宰课 堂的灵魂 , 教
2 0 1 3 — 0 7
课 改 论 坛
回 刁语
摘 要: 这几年 , 各校在 新课 程 中普遍 重视高效课 堂的研 究, 所谓 的高效课 堂是对教 师教 学方式的改进 , 对 学生学 习模 式的改变。 由此, 大规模的课改 , 形形色 色的主张层 出不 穷—— 小组合作学 习、 多媒体辅助教 学、 导学案教 学法等进入 了课堂。
新课 标表 明,语 文阅读应该 让学生 在积极 的情感 思维 活动
中, 加 强对 文章 的理解 和体会 , 在感 悟 中得 到提 升 , 获得 情感 熏
陶, 启迪心灵 , 要 珍视学生独特 的体验和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过去 的小学语 文阅读教学就是从 让学生学会一篇 文章 出发 , 教授学 生弄 明白文章 的段 落大 意 、 表 现手法 、 中心思想 和语文 特 色。 从语文知识点 出发 , 就是要弄明 白字 、 词、 句、 逻辑 、 修辞等 。 但 现在语文 阅读教学 的 目的是为 了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 , 发 展创 造 力, 充实 自我 。新课标 中也指出 , 阅读是认识世界 、 处理 信息 、 发展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例如知识大而教情缺、方法多而效果低等现象。

如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突破困境,让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三个点”——基础、方法、价值,探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途径和方法。

回归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就是基础。

而语文学科的学科性是最根本的性质。

作为学科性学科科目,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学科意识、掌握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技能的教学过程。

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只有透过知识传授,学生才能够正确抽象概括知识内容,才能够主动掌握知识、状况、方法,让知识入心、活学活用。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于汉字、词语、句子的基本构成和运用,需要重视系统性的学习,打牢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游刃有余。

回归语文教学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学过程是被动的、单一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尝试。

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是教学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提高学生参与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图书阅读、课外作文、朗诵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学科,其特点是是“学以致用、学以练用”。

要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要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中应用电子设备、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教学回到文化原点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 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教学就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之美、语文之趣、语文之灵性、语文之厚重,引导学生感悟人性、濡染情感、学会审美,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陶冶、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升华和生命的成长,努力使语文教学回到文化的原点,走上“回家”的路。

一、中国的语文——语文教学的本源性
语文教学所教的应该是“中国的语文”“有根的语文”,它交织、融合着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审美感受、情感记忆、自由想象、心灵沉思、精神陶冶、言语情意表达等多方面的东西。

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并认识到重情境、重形象、重神韵、重意会的汉语特点,掌握汉语极其灵活和高度自由的表达方式。

语文课堂应该既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内涵,才能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开放的语文——语文教学的包容性
立足“大语文教育”的哲学基础,语文还应该是开放的。

首先,语文教学要向多元文化开放。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大背景的时代,语文教学应在结合本土精神文化的特点之下,以多元文化为指导,探索将多元文化融入语文的教学模式。

比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以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培养学生爱好语文的情趣,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来自教材的显性文化、来自教师
的隐形文化和来自学生的背景文化。

教学方法的安排,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虑学生文化水平,进行多元化的选择。

其次,语文教学要向传统开放。

我们要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语文教学,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注重感悟与体验,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走进经典,寻求自身在文化熏陶中的心灵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心灵愉悦,从而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文化心灵。

传统文化中有那么多凝聚着汉语人文情致的诗文、民歌、对联、成语、农谚、童谣、儿歌等等,都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去反复玩味,反复品鉴,反复吟诵。

第三,语文教学还应向生活开放。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面向生活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打造充满情趣的语文现场,激发起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需求和敢想、敢说、敢写的冲动。

此外,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广泛的阅读活动,让大量的文学作品走进学生的生活。

开放学校图书馆,设立班级图书角,争创个人图书架,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力图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文化的种子。

让学生读古文,吟古诗,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神奇的科学世界、绵延的历史画卷,感受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播,赞叹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开展读书竞赛、图书交换、读书心得交流、搜集读书名言、制作读书小报、表演课本剧、开展读书讲故事、演讲、辩论、主题读书沙龙、书评等各类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行动中积累文化,创造文化。

三、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学的主体性
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价值,一种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应关注儿童的生存方式。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小学生对语言情感、语言技巧、语言意义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语像的构建、语义的理解、语情的体会、语感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都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顺应儿童自身的本性和天性为根本。

关注儿童的发展,首先就应尊重儿童、了解儿童、走近儿童,倾听儿童的声
音。

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当永葆不泯的童心,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相信儿童,鼓励他们敢说敢想,引导其大胆争辩、各抒己见。

把儿童的缤纷世界还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质疑、探究,尝试用自己的意义和方式发现和建构,让他们的童心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四、生命的语文——语文教学的沿承性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死板僵化的技术,而是一种文化的实践过程。

文化着眼于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实现全面、自由与和谐的发展,着眼于提高人的主体价值与意义,着眼于培养人的思维和能力。

从这个视角的意义上看,语文教学就与生命的成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本身不但是保存、传承和发扬文化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形成语言、培养思维、熏陶情感的“人”的生长过程。

课程改革倡导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什么才能让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技能之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

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马式先,特级教师、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