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到文化原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教学回到文化原点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教学就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之美、语文之趣、语文之灵性、语文之厚重,引导学生感悟人性、濡染情感、学会审美,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陶冶、精神的洗礼、人格的升华和生命的成长,努力使语文教学回到文化的原点,走上“回家”的路。
一、中国的语文——语文教学的本源性
语文教学所教的应该是“中国的语文”“有根的语文”,它交织、融合着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审美感受、情感记忆、自由想象、心灵沉思、精神陶冶、言语情意表达等多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并认识到重情境、重形象、重神韵、重意会的汉语特点,掌握汉语极其灵活和高度自由的表达方式。语文课堂应该既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内涵,才能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开放的语文——语文教学的包容性
立足“大语文教育”的哲学基础,语文还应该是开放的。
首先,语文教学要向多元文化开放。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大背景的时代,语文教学应在结合本土精神文化的特点之下,以多元文化为指导,探索将多元文化融入语文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以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培养学生爱好语文的情趣,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来自教材的显性文化、来自教师
的隐形文化和来自学生的背景文化。教学方法的安排,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虑学生文化水平,进行多元化的选择。
其次,语文教学要向传统开放。我们要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语文教学,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注重感悟与体验,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走进经典,寻求自身在文化熏陶中的心灵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心灵愉悦,从而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文化心灵。传统文化中有那么多凝聚着汉语人文情致的诗文、民歌、对联、成语、农谚、童谣、儿歌等等,都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去反复玩味,反复品鉴,反复吟诵。
第三,语文教学还应向生活开放。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面向生活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打造充满情趣的语文现场,激发起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需求和敢想、敢说、敢写的冲动。此外,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广泛的阅读活动,让大量的文学作品走进学生的生活。开放学校图书馆,设立班级图书角,争创个人图书架,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力图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文化的种子。让学生读古文,吟古诗,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神奇的科学世界、绵延的历史画卷,感受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播,赞叹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开展读书竞赛、图书交换、读书心得交流、搜集读书名言、制作读书小报、表演课本剧、开展读书讲故事、演讲、辩论、主题读书沙龙、书评等各类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行动中积累文化,创造文化。
三、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学的主体性
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价值,一种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应关注儿童的生存方式。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小学生对语言情感、语言技巧、语言意义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语像的构建、语义的理解、语情的体会、语感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都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顺应儿童自身的本性和天性为根本。关注儿童的发展,首先就应尊重儿童、了解儿童、走近儿童,倾听儿童的声
音。
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当永葆不泯的童心,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相信儿童,鼓励他们敢说敢想,引导其大胆争辩、各抒己见。把儿童的缤纷世界还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质疑、探究,尝试用自己的意义和方式发现和建构,让他们的童心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四、生命的语文——语文教学的沿承性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死板僵化的技术,而是一种文化的实践过程。文化着眼于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实现全面、自由与和谐的发展,着眼于提高人的主体价值与意义,着眼于培养人的思维和能力。从这个视角的意义上看,语文教学就与生命的成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本身不但是保存、传承和发扬文化的一种途径,更是学生形成语言、培养思维、熏陶情感的“人”的生长过程。
课程改革倡导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什么才能让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技能之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马式先,特级教师、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