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2010年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建筑业发展情况总结
建筑业发展情况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建筑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业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建筑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住房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楼大厦、别墅、公寓等各种住房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建筑业的繁荣。
此外,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这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高速公路、机场、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多的项目,并刺激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技术进步提升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借助新技术的推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字化设计、智能建筑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还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五、绿色建筑受到重视在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下,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的建筑业发展趋势:1.智能化建筑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将持续升温。
环保减排是全球的趋势,绿色建筑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3.建筑工艺和材料的创新将提升工程质量。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4.智慧城市建设将推动建筑业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建筑业的繁荣。
总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建筑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建筑企业现状与发展分析
3 中国建筑 业 的发展展 望
建 筑 业 在 面 临知 识 经 济 的 挑 战 时 , 摆 脱 困境 , 高 经 济 要 提 效 益 , 为 国 民 经 济 的 支柱 产 业 , 必 须 消 除 长 期 以 来 积 存 在 成 就 施 工 企 业 观 念 中 的 劳 动 密 集 型 攻 坚 思 想 ; 大力 提倡 技 术 创 新 , 通 道 工 艺 、 料 、 备 的改 进 和 机 械 化 施 工 水 平 的 提 高 , 幅 提 材 设 大
方 面 , 建 筑 队伍 构 成 来 看 , 从 乡镇 建 筑 队伍 基 本 上 占 了 整 个 建 筑 企 业 的一 半 , 队伍 结 构 严 重 失 衡 。与 建 筑市 场容 量 相 比 , 筑 建 队伍 总量 已 经严 重过 剩。 更严 重 的 是 , 家政 策导 向形 成 了建 国 筑 业 是 农村 安排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主 要 渠 道 , 乎 没 有 行 业 准 入 门 几 槛 , 致 刚 刚 放 下 锄 头 的农 民也 大量 组建 建 筑 队 伍 或 参 加 分 包 导 工程 , 目前 建 筑 业 从 业 人 员还 在 急 剧 膨 胀 中 , 整 体 素 质 较 低 。 其
升 劳 动 生 产 率 : 过 多 元 化 经 营 开 拓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而 提 通 从
高 建 筑 业 对 国 民经 济 的贡 献 率 。 笔 者 认 为至 应 采 取 以下 措 施 :
紧张 , 致 企 业 经 营 利 润 微 薄 , 至 长期 大面 积 亏 损 , 使再 生 导 甚 致
反 规 定 私 招 滥 雇 , 民 工缺 乏安 全 生 产 培 训 就 直 接 进 入 施 工 现 农
场 , 之 长 年 加 班 加 点 、 负 荷 劳 动 等 , 使 伤 亡 事 故 时 有 发 加 超 致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1.1建筑业的概念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
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
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
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
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建筑业现状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
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1.2.1技术人员比例低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
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2平均技术含量低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
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
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1.2.3 资金投入低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
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
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
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4低收益高负担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
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历年商品混凝土产量统计
历年商品混凝土产量统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商品混凝土产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历年商品混凝土产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前期发展情况2010年至2015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其中,2010年的混凝土产量为1000万立方米,到2015年已经增长到1200万立方米。
这一时期,我国建筑业持续火热,商品混凝土需求量大幅增加,推动了产量的快速增长。
二、2016年至2020年的变化2016年至2020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016年,产量达到13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3%。
而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产量分别为1400万立方米、1500万立方米和16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7.1%和6.7%。
到2020年,商品混凝土产量达到17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9%。
三、产量增长的原因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长。
2.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大量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展,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形成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 建筑业发展迅猛: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商业、住宅等各类建筑的兴建都需要大量的商品混凝土,从而推动了产量的增长。
4. 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推动了产量的增长。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对商品混凝土的需求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其次,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发展将越来越注重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这也将对商品混凝土产业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产量的增长。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建筑业现状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
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1.2.1技术人员比例低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
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2平均技术含量低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
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
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1.2.3 资金投入低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
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
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
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4低收益高负担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
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近几年建筑行业数据分析及发展
宁夏大学高职学院 王瑞川
近几年建筑行业概况近
•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建设高
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建筑市场过 度竞争依然激烈,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扩大。建筑业是我国的支 柱产业之一,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扩长速度很快,成为拉动国 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建 筑企业具有施工生产的流动性、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 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的形成,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的 预算及考核等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企业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 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一切经 济活动都是通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来综合规划的, 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
分地区看,上半年建筑业产值中,东部地区产值依旧最大,实现产值35728.62亿元,中部和西部地 区分别实现产值13497.26亿元、10951.22亿元。但从产值增幅看,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政策重心 的转移,中西部地区的产值增幅逐渐赶超东部地区,测算数据得出,半年度西部地区省均增幅最高 (剔除西藏数据),达到20%,其次为中部地区,增幅达到18%,东部地区增幅最低,为16%。 产 值增幅最高为贵州,达到28%,其次,云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也保持产值增幅。据悉,近年来, 贵州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在全国投资增速放缓的 情况下,贵州省全省固定投资增速全国第一,投资累计完成7809.05亿元,成为促进建筑业产值高 速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9208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其中,基础建设投资额(不含电力、热力等)48403 亿元,同比增长25.1%。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不含农户)高出近6个百分点。基础建设投资中, 铁路完成投资3286.96亿元,完成计划的63.2%;公 路完成投资9397亿元,同比增长10.1%;水利投资方 面,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3401亿元,同比增长 28.3%。房地产开发投资611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2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 投资增长1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前 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较去年同期依然保持基本 不变。增幅最高的人工费,从2011年四季度至今,增 幅由15%下降至8.3%,增长幅度呈持续回落趋势。
分析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分析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摘要:对1996~2005十年间我国建筑业产值与国民经济的数据进行评估分析,衡量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分析表明,我国建筑业在这十年的发展呈良好的上升状况,建筑业总产值与增幅有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建筑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国民经济,建筑业产值,推动力系数,回归分析。
引言建筑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GDP的增长作出了长期稳定的贡献,也为全国庞大的劳动人口提供了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业也不断的发展壮大。
分析建筑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对GDP增长的贡献力度,是我们建筑经济计量研究工作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
据数据分析1996~2005年间,建筑业在建筑技术的不断改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不断加大投入下,在国家内部需求的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产值增长显著。
但从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在该十年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否起推动的作用,就需要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一定的数据来衡量。
这里以各年建筑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为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建筑业对GDP的贡献力度。
1、基础数据这里依据《中国统计年鉴》[1]中的数据资料,定义如下:建筑业产出(Q)--取年总产值,它是年鉴中反映建筑业产出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DP(G)--取年总产值,它是年鉴中反映国民生产产出的指标;表1 中国建筑业产出与GDP的基本数据(1996~2005)2、建立建筑业产出与GDP的一元回归模型GDP增长是由国民经济的各个构成部分组成,这里以建筑业产出为指标,利用乘数理论建立建筑业产出与GDP的关系式,建立一元回归模型:G——国民生产总值;Q——建筑业总产值;——解释自变量,又称推动力系数;——常数项;3、建筑业产出对GDP贡献率的计算由上述统计分析可知,建筑业产出与国民经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推算出建筑业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贡献率与推动力度,借此分析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010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哈尔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2011年1月29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超越自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7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4.6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8.6亿元,增长13.5%。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04.3亿元,增长16.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6:36.2:51.2调整为11.3:37.8:50.9。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2%和49.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961元,比上年增长13.9%。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7,涨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呈现“五升三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5%,居住类上涨5.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9.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6%,衣着类下降3.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3%。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农业产值366.6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23.0亿元,增长4.6%;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15.7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5亿元,增长6.3%。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50.6万亩,比上年增长2.2%。
建筑业产值统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建筑业产值统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范文一、工作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和评估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需要对建筑业的产值进行统计和分析。
作为建筑业产值统计工作的负责人,我依托相关数据和信息,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二、工作目标1. 准确、全面地统计和分析建筑业的产值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优化统计方法和流程;3.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建筑业产值统计工作的改进。
三、工作内容1. 制定统计标准和方法建筑业产值统计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需要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我主导制定了《建筑业产值统计标准》,明确了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进行分类统计。
通过制定标准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统计数据不一致和重复计算的问题。
2. 完善数据收集和整理机制建筑业的产值数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安装和建筑材料等。
为了获取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我加强了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机制。
与各级统计部门和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数据的报送要求和时限,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加强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我建立了监控机制,对数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核对,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排查和处理。
与各级统计部门和建筑企业进行数据质量培训,提高他们的统计意识和能力,避免统计误差和遗漏。
4. 加强数据分析和报告工作建筑业产值统计不仅要求准确地反映当前的产值情况,还需要对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我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加强数据分析和报告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和调研,对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中国建筑市场宏观发展分析1)、经济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我们国家加入了WTO,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的重点之一;3)、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地位,关键在于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那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而这个领域里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
二、中国建筑业现状综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2006年,中国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四万亿元。
2006年,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现代制造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区域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区振兴仍然是最为繁荣的建筑市场;发达地区的建筑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大中型建筑业企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快速发展,市场层次和区域范围更加优化。
20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三十点八亿平方米,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六点九。
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一万六千四百七十一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六点一。
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三百四十五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十七点四。
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
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6%。
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34379亿元,同比增长24.5%。
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
过去10年建筑业发展现状
过去10年建筑业发展现状一、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过去十年,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走向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以来,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逐步增长,建筑市场需求旺盛,建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业链条不断延伸,包括房地产、工程建设、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和发展也成为了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更新改造、地铁轨道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都成为了建筑业的新增长点,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建筑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建筑业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国际知名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加快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技术创新在建筑业的应用技术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过去十年,中国建筑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技术和产品。
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3D打印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是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通过数字化的建模实现了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和集成化。
BIM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和施工效率,还为建筑节能、环保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过去十年,我国建筑业对BIM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采用BIM技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2.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建筑技术,通过将建筑材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凝固层层堆积,实现了建筑构件的快速制造。
建筑业统计分析报告
建筑业统计分析报告1. 引言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建筑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了解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建筑业相关数据报告。
数据涵盖了过去5年的建筑业发展情况,包括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从业人数、建筑业投资等。
3. 建筑业总产值分析建筑业总产值是衡量建筑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过去5年的建筑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建筑业总产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2016年到2018年是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增速分别为5.2%、6.8%和7.5%。
然而,2019年和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4.2%和3.6%。
4. 建筑业从业人数分析建筑业从业人数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建筑业的就业情况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建筑业从业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2016年到2018年是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增速分别为3.7%、4.5%和5.1%。
然而,2019年和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2.8%和2.2%。
5. 建筑业投资分析建筑业投资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通过对过去5年的建筑业投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投资的趋势和重点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建筑业投资总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2016年到2018年是建筑业投资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增速分别为5.8%、7.2%和8.1%。
然而,2019年和2020年建筑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4.5%和4.0%。
此外,根据数据还可以看出,过去5年建筑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住宅建设、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6.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建筑业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过去5年建筑业总产值、从业人数和投资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 但在2019年和2020年,这一增长趋势有所放缓。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背景
中国的建筑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报告旨
在概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增长趋势、主要领域和面
临的挑战。
增长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持续保持
了较高的增长率。
建筑业的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具有
重要作用。
主要领域
我国建筑行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
工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住宅建筑是建筑行业最大的领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住宅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也在快速发展,满足了商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了关键
作用。
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建筑质量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建筑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安全。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建筑行业需要更加注重节能、节水和低碳建造的实践。
结论
我国建筑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建筑行业的主要领域。
然而,建筑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建筑质量问题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需要不断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
建筑业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建筑业,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
其分类: 1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2 建筑安装业3 建筑装饰业 4 其他建筑业。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占GDP的比重统计表*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数据分析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 9.2%,远低于2010年同期的10%,与2009年持平(当时正值全球危机,且经济增速为200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1 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02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 10.0%,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例高达6.79%。
改革开放至1993年间,我国建筑业占 GDP 比重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至 1993 年达到 6.43%1994~2002 年间,建筑业占 GDP 比重稳中带降,比重为 5.43%;2003 年后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继续呈上升势态,尤其在 2007 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国家的“四万亿”投资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建筑业增加值比重占 GDP 比重迅速上升,至2011年已至6.79%的高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
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
2.八大建筑业业绩排名*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3.建筑业与产业的关系建筑业属于三大产业中的工业。
其产品转给使用者之后,就形成了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
它是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生产的手段,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把建筑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数据分析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我国建筑行业运行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我国建筑行业运行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1)一、行业景气度分析 (1)二、建筑业总产值 (2)三、建筑企业新签订合同 (2)四、对外承包工程建筑业完成额与新签合同额 (3)五、行业规模分析 (5)六、行业经营效益情况 (6)第二节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6)一、建筑企业规模特征分析 (6)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特征分析 (8)三、行业内上市公司分析 (8)四、重点企业分析 (11)第三节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25)一、行业分布 (25)二、重点分布区域分析 (29)第四节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特征分析 (37)一、行业进退出壁垒分析 (37)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7)三、建筑业发展特征 (42)四、行业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42)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之年。
2014年,国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政策,不断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
同时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围绕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通用航空机场、水利工程、环保等方面,实施和统筹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计划。
受宏观环境及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库存高筑,新开工面积增速一路下滑,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创近10多年以来新低。
第一节行业运行现状分析一、行业景气度分析2014年1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表明12月建筑业业务总量稍有回落,但增速依然较快;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市场需求呈增长态势。
2014年全年各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低于2013年同期值,但均明显高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建筑业业务总量仍保持较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图二、建筑业总产值2014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7671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自2010年以来持续下滑,较同期增幅下降5.9个百分点,创近16年来增速新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52981亿元,比上年增加5715亿元,增长1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签订合同总额为169074亿元,比上年增加35545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3422亿元,同比增长25.9%。
到2010年底,共有建筑业企业70061个,比2009年减少1.1%;从业人数为4043.37万人,同比增长10.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883元/人,比2009年同期增长11.2%。
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突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1),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由1980年的4.3%上升至近两年的6.6%。
这一比重,30年间呈现波浪起伏、平缓下滑和持续上升3个阶段(见图2)。
1993年曾出现波峰,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4%;之后一路缓慢下滑,至2001年出现拐点后一路上升,直至2009年再创新高,达到6.6%;2010年继续保持6.6%的高贡献率,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
建筑业的发展,不但大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即2001年~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2.5%(见图3)。
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是2000年建筑业总产值的7.6倍。
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是2000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的4.8倍。
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05883元/人,比上年增长11.2%,分别是2000年、2005年的3.46倍、1.75倍,建筑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产值利润率达到3.6%,与“九五”期末(2000年)产值利润率1.5%和“十五”期末(2005年)产值利润率2.6%相比,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建筑行业总体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见图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全国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70.0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1.2亿平方米,增长19%。
其中:新开工面积37.43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7.34亿平方米,增长24.4%;实行投标承包面积为58.5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平方米,增长18.9%。
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46亿平方米,增长5.9%。
从2000年至2010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见图5),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
2010年,实行投标承包面积占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83.5%。
从2003年至2010年,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17.2%,建筑市场竞争更为规范化(见图6)。
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稳步增长近年来大规模投资增长对工程建设产生强劲需求,为建筑业的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投资4万亿元加快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
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30%的基础上,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23.8%,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投资继续增加,投资拉动建筑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10768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435.49亿元,增长26.3%。
从2004年到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6%(见图7),2010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增幅继续加大,高于年平均增长率2.7%。
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增加。
到2010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70061个,比上年同期减少756个。
从2009年起,连续两年建筑业企业数量小幅回落(见图8)。
虽然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但总产值、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全国建筑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为6939个,比2009年减少127个。
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数量占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7年为13.3%、2008年为12.3%、2009年为9.98%、2010年为9.9%。
全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2010年从业人数为4043.37万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数为895.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2.2%。
“十一五”期间,各年从业人数增长率分别为6.6%、8.9%、5.8%、10.8%、10.1%,年平均增长8.4%(见图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近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也逐年递增。
198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648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5%;到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4043.37万人,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
建筑业不仅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同时吸纳了城市化及农村结构调整所转移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发展增速减缓,但竞争力增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包括咨询设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与2009年相比,增速降低18.6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6.5%,与2009年相比,增速降低14.2%。
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
2010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新签合同额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全年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1.1万人,同比增长4%,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4.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万人。
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760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43万人我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增速减缓,但总体竞争力持续增强。
进入全球225强承包商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34家增至2009年的50家,2010年再增4家,上升至54家;进入225强的我国企业总营业额也由2000年的47.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05.73亿美元,提高9.6倍。
鉴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要市场的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刚性需求,而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我国承包企业建设能力和水平在已有市场中的良好口碑,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前景依然看好。
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强者恒强我国建筑业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而内蒙古、西藏等地产值增长缓慢。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地区仍然是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分别为12323.59亿元、11859.99亿元、5495.11亿元、5196.02亿元(见图10)。
这4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6.6%。
其中,江苏省总产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浙江省今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5.4%,即全国建筑业1/4的产值由这两个建筑强省完成(见图11),而且这一状况保持多年,体现了建筑市场竞争中强者恒强的特点。
排名第三、第四的山东省和北京市总产值相差不大,但与排前两位的江浙两省差距较大,均达不到前两位产值的一半。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变化较大的是上海市和辽宁省,上海由2009年排名第五变为第八,这与2010年世博工程完工,世博会期间本市建设工程基本停工有关;辽宁省由排名第九跃变为第五,总产值大幅增长38.7%,这与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建设息息相关。
建筑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省还有广东、河南、湖北、四川4省,紧随上述10省市的是河北、湖南、陕西3省,它们的总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
以上13省市(也是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的前13位)的建筑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4,显示出强者恒强的特点。
为提高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水平,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打破地区分割,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兼并和跨地区跨行业多方式联合经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中西部地区发挥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建筑市场,完善机制。
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各地区均衡发展受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投资影响,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2010年1月~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投资1290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中部地区投资746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西部地区投资5986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但投资增速都有所回落,中部和西部地区回落幅度较大。
受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建筑市场分布也相对集中(见图12)。
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前10位的省市中,除河北和安徽外,其他8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均排名在前10位(见表1)。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江苏、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2809.04亿元和22585.11亿元)两省建筑业产值分列第一和第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不高,分别位列全国的第22位和第24位,但建筑业总产值排名在第4位和第8位,说明这两市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较强,完成的总产值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外省市完成的,企业对外拓展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