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骏图 八骏图上的题词写的是什么

合集下载

八骏图寓意

八骏图寓意

时常走亲串友的时,会发现好多朋友的墙上都挂着一幅八骏图或是骏马图,看着画中总是骏马翻滚,气宇非凡,但其中深意并不曾深究,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机会一起来长下见识,看究竟八骏图寓意是什么。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

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

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

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

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

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

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

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

”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

”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由于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寓意深刻美好,不仅在古代,现代人对骏马图的推崇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为典型的就是现代画家徐悲鸿手下的马,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继徐悲鸿之后,中国许多画家都争相模仿徐的画法以及技巧,其中也不乏出现画马的大家以及一些出色的作品,被今天许多爱马人士赞叹有加,其中,陈云鹏八尺对开动物画作品马《八骏图》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典型,不仅有利于悬挂装饰,而且根据书画家的作画生涯以及背景,这幅画更有利于收藏保存。

关于八骏图的诗句

关于八骏图的诗句

关于八骏图的诗句1.赞美八骏图的诗《八骏图》年代:唐作者:白居易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观八骏图》年代:唐作者:刘叉穆王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

五云望断阿母宫,归来落得新白发。

《八骏图诗》年代:唐作者:元稹穆满志空阔,将行九州野。

神驭四来归,天与八骏马。

龙种无凡性,龙行无暂舍。

朝辞扶桑底,暮宿昆仑下。

鼻息吼春雷,蹄声裂寒瓦。

尾掉沧波黑,汗染白云赭。

华輈本修密,翠盖尚妍冶。

御者腕不移,乘者寐不假。

车无轮扁斫,辔无王良把。

虽有万骏来,谁是敢骑者。

《八骏图》年代:唐作者:罗隐穆满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

如今纵有骅骝在,不得长鞭不肯行。

《八骏图》年代:唐作者:杜荀鹤丹雘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

只今恃骏凭毛色,绿耳骅骝赚杀人。

《赵松雪八骏图》年代:明作者:王泽赵家王孙擅好书,更复画马如江都。

尝从玉堂罢春直,惯写天马随监奴。

马来西宛龙八尺,势或怒惊如鹊立。

似疑初浴荥河波,身上龙纹五花湿。

王孙写骏不写形,运思已入天机精。

都将临池古书法,落笔一扫千人惊。

今逢此图乃八匹,老我见之唯叹息。

人间驽马漫纷纭,天上龙文谁购得。

忆昨八骏登瑶池,昆仑万里天西陲。

风行电迈景恍惚,翠蕤不动天王旗。

古来八骏虽已矣,房星在天还不死。

雄姿伏枥世岂无,胡乃唯称穆天子。

《姚少师所藏八骏图》年代:明作者:曾棨周家八马如飞电,夙昔传闻今始见。

锐耳双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

肉鬃叠耸高崔嵬,权奇知此真龙媒。

盘点历史上的《八骏图》,看完又涨知识了

盘点历史上的《八骏图》,看完又涨知识了

盘点历史上的《八骏图》,看完又涨知识了文:梦貘貘《唐诗纪事》中记载:唐武宗在位时,有一天吃饱了没事干,突发奇想自己在纸上写下两个错别字,并在线@了朝中最有学问的,有“当代仲尼”之称的大臣王起,让对方猜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王起直白地回答:“下官看了这么多年的书,都没有见过这两个字。

这两个字应该是不存在的。

”武宗争辩道:“你难道就没有不认识的字吗?”王起谦虚地回答:“下官也有不认识的字。

《周穆王传》中有两个字,经师们说这两个字是古代名马的名字,但是到今天也没有破解这两个字。

下官不认识的字,就只有八骏图中的三五个字罢了”。

唐武宗听到王起的回复,肃然起敬,“我知道你素来学识渊博,今天我不过是想考一考你而已。

”01上文提到的《周穆王传》指的就是《穆天子传》。

为了了解这本书的由来,我们再将时间线往前回溯五百六十多年,大概是公元279年的十月份,在汲郡发生了一起盗墓案,当盗墓人不准举着火把进入古墓时,火把即将燃尽,他顺手拿起墓室里堆放的竹简点燃,等到官府发现墓穴被盗,里面的书简已经有部分被盗墓者损毁,次序也被人为地打乱,许多文字已经变得残缺不全。

经查,这是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此次发掘,得到数十车竹书,这些竹简上都是令人难以辨识的蝌蚪文,晋武帝司马炎令荀勖与和峤等人进行抢救性勘校和翻译,最后得到75篇简书,不过很可惜,其中有7篇简书已经无法还原。

这75篇简书中有《穆天子传》5篇,以流水账的方式详细记载了周穆王西巡到达昆仑远眺帝台以及与西王母在瑶池亲切会晤的经历。

另外还有独立的一篇记载了周穆王美人盛姬的葬礼,后来东晋学者郭璞在注释这本书的时候就将此篇也并入了《穆天子传》作为第六卷。

周穆王是西周时期第五任君王,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十世纪。

许多史料中对他的这次西巡有相关的记叙,例如《史记·秦本纪》中说:“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緌、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从《穆天子传》中我们可以发现,周穆王对于仪式感有着强烈的诉求,这次公费旅行,他不仅带上了自己的禁卫军和乐队,还命令几万人的军队跟随他一同出行。

八骏图|天马行空的岁月,在马踏飞燕的潇洒中收获马到成功的欣慰

八骏图|天马行空的岁月,在马踏飞燕的潇洒中收获马到成功的欣慰

八骏图|天马行空的岁月,在马踏飞燕的潇洒中收获马到成功的欣慰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九在天为龙,在地为马。

马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正如《三字经》中所言“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马为六畜之首,兵强马壮亦或兵荒马乱,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马的这种特殊的战略性地位。

正因如此,古代关于马的画作天生自带一种尚武、进取等正向精神,更是受到上层乃至最高统治者的青睐有加,画史上以画马而名传后世的大家历代屡见不鲜。

随处可见的民间《八骏图》在所有的以马为主题的画作中,八骏图是一个最深入人心人尽皆知的题材。

唐代柳宗元、白居易、罗隐等人诗文中都留下的关于吟咏《八骏图》的作品,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文中说“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

后之好事者为之图。

”白居易的《八骏图》诗中道“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八骏图这一题材渊源脉络。

《穆天子传》载,周穆王逡巡天下彰显天子风范,就乘着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一说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扶翼)这样八匹骏马。

这些早期的《八骏图》最终都在历史的沧海桑田的变幻中烟消云散,只有在文字的记叙中想象其情景,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古人画马有《八骏图》,或云史道硕之迹,或云史秉之迹,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非马之状也。

”由此可见,《八骏图》这一题材最初带有一种神秘的象征意义和直接的政治寓意,带有胜利征服四海八荒等帝王情结,于是柳宗元的文中以“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这句而结束,而白居易的诗中以“八骏图,君莫爱”而收尾,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昭陵六骏但历史的更替中成王败寇的逻辑根深蒂固,在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潜意识中,历代帝王对八骏图的热爱和追捧成了一种政治隐喻。

在“马上得天下”的朝代更迭中,比如秦始皇、唐太宗等历史上显赫一时名垂千古的帝王,都曾经对自己的战马记录在史册之中,而后在一代代的演变中,八骏图这一题材的“原罪”渐渐褪去,而且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取向渐渐与民间的传统文化心理合拍共振,最后定型为一种经典的传统绘画题材,自有其合理的逻辑使然,就像文学史上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种文学题材的演变一样,也是文化发展从精英化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的一个最好的例证之一。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

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马徐悲鸿早期素描稿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

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

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书中回忆,—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的非常好‎。

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

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徐悲鸿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

“喀,这个给你。

”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

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

徐悲鸿马“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

”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2023年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如何赏析画作--画评--八骏图

2023年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如何赏析画作--画评--八骏图

总体评价
有人说:“《千里江山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 是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它已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和传承积淀文化深处, 并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也决定了人们选择人居环境的导向。”
有人说:“《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的呈现,能窥得宋代皇室对长寿的 追求。 道教所崇尚的养生观念和修仙长生契合了皇室的需求。在青绿山水中, 运用石青、石绿等现实中看不到的色彩对实际的山水进行加工,一定程度上展 现了人们想象中的珍藏着长寿秘密的海外仙山。 ”





印象主义,现实主义,极简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略施淡彩的绘画。
经典作品
曾有人评论说齐白石的虾,虽然未画一滴水,但是虾的姿态 仿佛在水中一样。每只虾的神态和整体布局,给欣赏者带来 想象力的再创造,让人不禁联想到虾在水中的姿态,这就是 齐白石绘画的高明之处。
工笔画
经典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 克劳德·莫奈 《睡莲》 《日出 印象》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 北欧 —— 创作理念 —— 受直觉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表现主义否定现实的客观性和艺术的目的性,忽视对形式 的摹写,强调表达主观感受和内在激情。通过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处理,突破表象而凸显其本 质,突破行为而楔入其灵魂,突破现象而展示其内涵,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
画评---八骏图
画画,最可怕的是没有风格。绘画风格, 是一种绘画语言,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痕 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风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就像艺术没有好 看难看,只有喜欢不喜欢,只要是真诚的 创作自我,就值得尊重。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名画时空的大门吧!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
风 3.名画鉴赏
个人简历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 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 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 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 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 年 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 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 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 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 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 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 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 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 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见 《穆天子传》卷一) 幻灯片 11 赤骥:火红色的马; 盗骊:纯黑色的马; 白义:纯白色的马; 逾轮:青紫色的马; 山子:灰白色的马; 渠黄:鹅黄色的马; 华骝:黑鬃黑尾的红马; 绿耳:青黄色的马。
名画鉴赏

《九方皋》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 象。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 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其意境真实,气息高古,令人‚思接千载‛; 其次是其构图布局主次、虚实、开合相得益彰,人与马,掩映生姿; 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 制‛,设色古雅质朴。
名画鉴赏

这幅《奔马图》被列入国家一级 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 马图》 真迹。是徐悲鸿 1941 年 所画,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 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 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 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画 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 略向右倾,鼻孔略大。这匹马正 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 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让人热血 沸腾。作者只寥寥几笔,就使这 匹马有形有体,刚劲有力。作者 用浓墨来体现鬃毛的厚密,用淡 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

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探析

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探析

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探析朱如意【摘要】马是历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在唐朝尤其是中晚唐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白居易诗中的马不仅反映了他的行踪经历,更寄托了他对时政人事的诸多复杂情感.他诗中的马十分丰富,名称众多,或多骏或赢弱,或恣肆或悲戚,或急驰或闲行.对这些马意象进行分析,可了解时局兴弊和白居易的处世之道,也可更全面地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所采取的对比、烘托手法,及马意象对诗歌或讽喻、或闲适、或感伤主旨的深化作用,从而以小见大,略窥白居易之创作个性.【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4)007【总页数】6页(P110-114,144)【关键词】白居易;马;意象;讽喻【作者】朱如意【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朱如意(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文心雕龙·神思》有言:“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1]493刘勰把意象的形成作为写文章谋篇布局之首要。

自先秦以来,马由于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兴寄对象之一。

无论是其桀骜不驯的野性原始魅力引起人类的崇拜和征服之心,还是其一跃十步、日行千里的速度,使人类在代步、运输和战争中感受到马背上的速度与激情,亦或老马悲鸣所传达出的瘦弱病态,引发垂死病中之人感嗟身世、自叹不遇,马的纷纭多姿足够让人兴寄连绵。

目前关于唐诗中的马意象的研究成果有数篇论文,以边塞诗为主要文本,结合初、盛唐至中、晚唐诗中马意象的变化进行分析。

在初、盛唐时期,马意象多呈现出积极的一面,展现出蓬勃气象;而到中晚唐诗歌中,多用病马、老马来象征国势衰微。

前人的研究聚焦在马意象的这种发展流变上,对个案的研究不足。

而白居易诗中的马意象十分丰富,其中蕴藏了较为深厚的马文化和诗人蕴藉深远的寄托之意,在中晚唐诗歌里的马意象中,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地位。

徐悲鸿老师的《八骏图》

徐悲鸿老师的《八骏图》

徐悲鸿老师的《八骏图》《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做为题材。

画中,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八骏图》是徐悲鸿享誉画坛的代表作,虽然关于八骏题材的画作在徐悲鸿之前早已有之,但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作者精湛的绘画技巧,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的思想意义向我们展示出不一样的八骏形象,独具美学价值。

本文从徐悲鸿《八骏图》的绘画技巧、塑造形象的形态、力量以及传递的思想之美来阐述其美学价值。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

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

有关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1](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

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

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

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十字绣(邓长秀)。

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

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

”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

”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徐悲鸿: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享有“中国近代绘画之父”的美誉。

对马这一形象的深入细致研究成就了其在画坛以奔马为题材画作的地位。

《八骏图》是徐悲鸿画马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不仅将奔马这一形象通过精湛的画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将其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

八骏图

八骏图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一提起杜甫写的这首诗,我就想起徐悲鸿在中国美好学院里面的一幅画—奔马图。

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的相持阶段,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举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徐悲鸿笔下的这匹奔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动健美。

奔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相象。

奔马只有一条腿立在地面上,但是它却能巧妙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设计构思,就是在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最令人惊叹的是,奔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

它跑得太快了,鬃毛都被风吹得往后飘了;它跑得太快了,尾巴上的所有毛都被风吹得分散开来,显得十分蓬松,它跑得太快,鼻孔张得大大的,一直喘着粗气。

它似乎要飞出画纸,从假马变成真马,向我们飞奔而来。

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具有浓厚的国画特色和风格。

徐悲鸿画的这匹马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成为了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同时,它也象征着中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一提起杜甫写的这首诗,我就想起妈妈办公室里的《八骏图》。

我看见沙发后面有一幅很大的画,上面有几个大字。

“图骏八……”“是八骏图,我仔细端详起这幅画来。

果然,画上有八匹骏马,都在疾驰着。

这幅画背景是黑色的,只有马是土黄色的。

这并不算奇怪,因为,这是一幅麦草画,顾名思义,就是用麦草来编织而成的。

整幅画只有土黄色和黑色,但一切看起来却那么和谐。

看那匹马,它飞快地奔跑着,四只马蹄刨起了沙土,尾巴随着节奏摇摆着,似乎马上就要跳出画面了。

后边的一匹马似乎跑得太快了,急忙刹住了脚步,看着前边的马。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鲁迅小说集《呐喊》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第13次印刷时抽掉的一篇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不周山》D.《药》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A.鲁迅的《呐喊》B.汪敬熙的《雪夜》C.郁达夫的《沉沦》D.叶绍钧的《隔膜》3.洪深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独白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令人耳目一新的剧作是()。

A.《卖梨人》B.《贫民惨剧》C.《有为之室》D.《赵阎王》4.描写白秋英的感伤情调,被田汉视为“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的剧作是()。

A.《南归》B.《咖啡店之一夜》C.《获虎之夜》D.《名优之死》5.1928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起者除了后期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B.语丝社C.新月社D.弥洒社6.30年代初左翼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称“自由人”的是()。

A.梁实秋B.胡秋原C.徐志摩D.苏汶7.茅盾的《蚀》三部曲表现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除了《幻灭》与《动摇》,第三部是()。

A.《追求》B.《灭亡》C.《激流》D.《沉沦》8.《猫城记》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讽刺中国的现实,批判愚昧的国民性,作者是()。

A.老舍B.沙汀C.吴组缃D.洪灵菲9.创作了《包氏父子》《笑》《脊背与奶子》等作品,表现出杰出讽刺才华的作家是()。

A.萧军B.罗烽C.张天翼D.骆宾基10.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群的是()。

A.沈从文B.废名C.萧乾D.艾芜11.殷夫的《别了,哥哥》《血字》等是左翼诗歌的名作,史称A.新格律诗B.“楼梯式”诗C.红色鼓动诗D.新辞赋体诗12.苏青以纪实笔法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走上职业妇女道路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

A.《遥远的爱》B.《结婚十年》C.《夜合花开》D.《北极艳遇》13.延安文艺工作者广泛吸收秧歌剧、地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长处,创造了新歌剧,代表作是()。

徐悲鸿八骏马图的解说词经典

徐悲鸿八骏马图的解说词经典

徐悲鸿八骏马图的解说词经典《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骏马图的解说词,欢迎阅读参考。

八骏马图的解说词篇1八骏马图的解说词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

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

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

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出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八骏图》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

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

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

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

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

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

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

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天厩。

”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

八骏雄风向东来完整版的数字

八骏雄风向东来完整版的数字

八骏雄风向东来完整版的数字摘要:1.引言2.八骏雄风向东来的背景和含义3.八骏雄风向东来的数字内容4.八骏雄风向东来的艺术价值5.结论正文:1.引言《八骏雄风向东来》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它展现了八匹马奔腾向前的壮观景象,寓意着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精神。

这幅画作背后的数字,包括创作年代、作者、尺寸等,都是了解这幅作品的重要信息。

2.八骏雄风向东来的背景和含义《八骏雄风向东来》创作于20 世纪初期,作者是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

这幅画作的背景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民众对于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期望非常高涨。

徐悲鸿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在画作中,八匹马分别代表了八个方位,寓意着四面八方、全方位的发展。

马匹奔腾的方向是向东,象征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始终站在世界前列的信念。

3.八骏雄风向东来的数字内容《八骏雄风向东来》的尺寸为长2.4 米、宽1.2 米,创作于1942 年。

这幅画作共有八匹马,分别代表了八个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以及中央。

每匹马都有各自独特的造型和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例如,青龙方位的马代表着勇气和正义,白虎方位的马代表着刚毅和坚定,朱雀方位的马代表着仁慈和智慧,玄武方位的马代表着厚德和载物。

4.八骏雄风向东来的艺术价值《八骏雄风向东来》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画作。

首先,在绘画技巧上,徐悲鸿运用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同时融入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光影技巧,使得画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

其次,在主题上,这幅画作展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最后,在构图上,徐悲鸿巧妙地安排了八匹马的布局,使得画面既富有动感又和谐统一。

5.结论《八骏雄风向东来》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画作。

它以八匹马奔腾向前的壮观景象,寓意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精神。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五百字左右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五百字左右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五百字左右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五百字左右篇1在我家里,有几件漂亮的工艺品,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幅八骏图。

八骏图是长方形,在左上角还写着“马到成功”这四个字,背景是几座巍峨挺拔的高山排在一起,就像一个“方阵”,要是谁在里面,可能会出不来。

奔跑在前面的是一匹土黄色的马,它浑身土黄,仰天长嘶,土黄色的毛高高的竖在空中,全身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凸出来,显得十分有力,土黄色的马的两只前蹄翘起来,好威风啊!紧挨着土黄色的马是一匹枣红马,它全身火红,肌肉也像土黄色的马一样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凸出来。

紧挨着枣红马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看着看着,我心里痒痒的,真想骑上白马奔驰一番,那才叫痛快!还有另外的五匹马各有各的颜色,各具形态,每一匹马都那么神气。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一看到八骏图,就会充满力量勇敢面对。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五百字左右篇2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你们知道我最喜欢什么艺术吗?是美术哦!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做手工,把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每次美术课我都特别高兴,等不及要拿起蜡笔、水彩笔、彩铅,在纸上尽情发挥我的创意和想象力。

我喜欢美术有好多原因。

首先是美术给了我无穷无尽的乐趣。

每当拿起画笔,我就像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世界。

我可以画出心中所想、所见的任何事物,将枯燥的平面变成生动有趣的图画。

比如,我曾经画过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画——一头长着翅膀的大象正骑着一匹斑马在天空翱翔。

这幅画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看着它就让人觉得神奇又好玩。

其次,美术让我学会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处处都是很棒的素材可以画下来。

只要用心欣赏,哪怕是一朵小小的野花、一片飘落的树叶,也能发现它们独特的美。

我经常把看到的各种漂亮的事物画下来,这不但锻炼了我的观察力,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

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马徐悲鸿早期素描稿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

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

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书中回忆,—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的非常好。

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

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徐悲鸿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

“喀,这个给你。

”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

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

徐悲鸿马“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

”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马车夫眼角潮湿了,挂起了一滴泪珠,“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那滴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 鸿
︽ 八 骏 图 ︾

《八骏图》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 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 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 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 曰腾雾,八曰挟翼”。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徐悲鸿先生所绘《八骏图》,它 是徐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绘于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是先生为即将凯旋回国的抗战时期美 国援华空军少将司令陈纳德将军所画,为纪念陈将军与中国 人民共同经历的八年抗战,表达对将军无私援华的崇敬之情。 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取材于周穆王的八匹千里马,象征 着正义战争中人民势不可挡的力量。这幅画后来伴随着陈纳 德将军回到美国,一直到他去世后,夫人陈香梅女士将这幅 《八骏图》捐赠给了华盛顿费尔博物馆。
他借马的形象表达的高尚情操 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 涵更成为鼓舞人们的精神力 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而 在正值建国前夕,徐悲鸿先生 绘制了《八骏图》,可见徐悲
鸿先生心情之激动,高兴。 如画中奔跑的骏马一样 “山 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 道平”,这是画家对新中国 的正确理解,也是他毕生追 求的理想。
• 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徐悲鸿先生画的马,肌肉、骨骼 以及神情动态,是作过长期的观察 研究的。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 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 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 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 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 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 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 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 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 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 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 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 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 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