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主义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发表时间:2018-09-18T10:05:12.300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沈彤[导读] 女性主义原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摘要:女性主义原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

经过200多年发展,女性主义逐渐深入到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她才成为政治学中的一个新兴学派。

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性别;性别政治一、女性主义的内涵二战后,经过近百年妇女运动的发展,伴随着各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由此进入历史的舞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女性主义成为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新兴学派,1988年6月,伦敦经济学院的《千禧年》杂志举行了一个主题特别的会议——“妇女与国际关系”学术讨论会[ ]。

它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正式确立的标志。

(一)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为研究国际关系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建构起来的一整套范畴,与生理性别不同,“社会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 ]生理性别是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构成了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结构、染色体等方面的二元对立划分,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生理性别方面的不同不足以产生男女之间巨大的社会文化的差异。

因此他们认为社会性别是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经由社会文化运作的产物。

[ ]在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下,男性与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分别被称作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由此女性主义学者认识到,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经过这种社会文化长期的建构,性别关系深受在生理性别基础上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男性被赋予了积极、理性、独立、主动、统治、支配等男性的“标准”特质;而女性则一直被认为是与消极、感性、依赖、被动、被统治、被支配等特征相联系。

浅析女性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浅析女性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

|RADIO &TV JOURNAL 2020.06一、女性主义的概念(一)女性主义的定义与影响女性主义一词是Feminism 的翻译,又称“女权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的法国。

早在1791年奥兰普德古热就因争取女性就业权和教育权发表了《女权宣言》,认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①。

后传到欧洲和美国,并逐渐流行开来,主张实现男女平等。

五四时期传入中国,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封建社会,在农耕经济与儒家思想的双重作用下,女性解放比西方更加举步维艰。

此后经历了封建王朝的破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等外力作用下,女性主义也渐渐被人了解。

女性主义现今虽在中西方都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与践行,但在社会、思想、政治方面女性仍旧是得不到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女性依然坚持不懈地对自我权利上下而求索着。

(二)女性主义与电影的关系在电影行业极为发达的当今时代,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为大众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光影人像故事的背后还拥有对社会、思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播的解读。

在此条件下,电影促进大众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增强女性对自身社会性别地位的认识、推动男女享有平等权利意识的觉醒,成为女性主义旗帜中一个重要的标杆。

同时剖析社会现象与矛盾,从而提高电影的质量,观众透过电影对女性主义产生思考,从而使女性主义更好地与时代结合。

美国电影学家尼克布朗曾经提出,影视是能够再现社会原貌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建立社会性别成规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②。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因拥有抨击社会现实、为女性争取权利的事例而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由此看来,女性主义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承,具有双向价值的。

二、女性主义在中国电影中的体现(一)中国电影中女性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了萌芽,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新文化运动时许多知识分子将国外女性主义著作进行了翻译传播,推动了中国第一次妇女运动的解放。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浅析中国现当代⽂学作品中⼥性主义的体现浅析中国现当代⽂学作品中⼥性主义的体现 在⼆⼗世纪社会变⾰的时代背景影响下,中国⽂学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以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中国现当代⽂学作品中⼥性主义体现的论⽂范⽂,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在中国⽂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受西⽅近代⼥权运动的影响,涌现了⼀批⼥性主义⾊彩鲜明的时代作品。

本⽂以著名作家李先⽣的经典代表作《李双双⼩传》为例,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性主义理论,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性思想变化。

关键词:《李双双⼩传》;⼥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妇⼥解放 在⼆⼗世纪社会变⾰的时代背景影响下,中国⽂学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先进思想在现代⽂学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其中,⼥权思想是摆脱封建礼教枷锁的标志,更是社会风⽓转变的典型表现。

⼥性思想的变化在她们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上都产⽣了深刻的影响,反映了新时代⼥性的⼈⽣观和价值观转变。

争取男⼥平等的思想更是渗透到了她们⽇常⾔谈和⾏为举⽌中。

下⾯将从新中国的妇⼥解放运动出发,以《李双双⼩传》为例,分析⼥权思想在中国现代⽂学作品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性主义思想简述: 马克思主义的⼥性主义者认为,妇⼥受压迫并不是个⼈蓄意⾏为的结果,⽽是个⼈⽣活于其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产物。

换个⾓度来说,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阐释,即受⽗权制影响,妇⼥只能留在家中料理家务,男⼈负责外出劳动,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没有收⼊的妇⼥们在经济上处于劣势,也就导致了她们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处于受压迫的地位。

⼥权主义者应该建⽴⼀种新的劳动概念,在重建劳动的过程中必须避免千篇⼀律的、⼏乎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作,⽽是要在⼯作环境中发展⾃我的同时也改造着外部世界。

⼆、《李双双⼩传》中⼥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新中国建⽴以来,妇⼥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她们积极投⾝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劳动中。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 发展趋势

浅析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在东西方的发展趋势十九世纪是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重要时期,不仅在西方国家,也在东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对社会政治权利的争取、对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以及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挑战。

本文将从东西方两个方面分别对十九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运动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一、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运动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妇女的政治参与和争取政治权利。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妇女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妇女参与选举权运动。

在这一时期,许多西方国家的妇女开始组织示威游行,要求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立法措施的出台,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其次是对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

在十九世纪,妇女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机会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争取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英国女权主义者伊丽莎白·博塞特·布朗就是一位积极倡导妇女教育和职业机会的领袖人物。

她不仅主张妇女应该接受教育,还致力于争取妇女在大学和职场的平等权利。

对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的挑战也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十九世纪,女权主义者开始批评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她们主张妇女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更加平等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有权参与决策和管理权力。

这种挑战对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相比,东方国家的女性主义在十九世纪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女性教育和职业机会的追求。

在许多东方国家,妇女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许多女性主义者开始呼吁争取更多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从顺从到反叛——浅析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从顺从到反叛——浅析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 主义强调女性 的权利 , 是基 于现实社会是 以男性权 利为 中心的这一 基本事实 , 即通过各 式各样 的语言 、 符号与文 化
体系 , 男性社会制造出不可能威胁父权秩序与权威 、 不可能侵犯他们的权力与利益 、 又符合他们 理想与标准 的“ 女性 ” 并将 之 ,
化妆成是“ 自然 ” ,从 来 如 此 ” 。所 以 , 性 主义 对 男 权 的 清 算 决 不 能 仅 止 对 现 行 父 权社 会 的制 度 抗 争 , 的 “ 的 女 更需 直 捣 男 权 文 化
性 主 义文 学 创 作 当 中的 女 权 意识 主要 包 涵 相 互 关 联 密 不 可 分 的两 个 价 值 层 面 , 在 文 化 层 面 上 , 将 是 对 女 性 解 放 的 不 断 追 “ 它
求, 对女性 主体 意识 的不断确立 , 对女性意义世界的不断 建造 ; 在艺术层 面上 , 它将是女性 个体经验 的不断展 开 , 女性 审美 自
的老穴 , 深挖男权社会 的根 , 仔细研究 、 反思这一男权 文化细腻 的肌理构成 , 揭露 、 批判 、 解构 、 颠覆 这一盘踞 在女性头上 并内
化 到 女性 心理 的男 权 意 识 形 态 , 女 性 获 得 更 大 程 度 的 自我 认识 与解 放 。 使
本身“ 女性主义” 就是赞成并追求男女政治 、 经济 、 会地 位的平 等, 社 努力追 求妇女 解放 , 这种妇女 解放运动到本 世纪六 、
[ 关键词 ] 顺从; 反叛 ; 女性意识 ; 女性 主义 ; 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
[ 者 简 介 】 于 丽锦 ( 9 1 , , 宁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外 语 系 讲 师 , 作 18 一)女 辽 主要 从 事 英 语 语 言 文 学研 究 。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首先,女性主义在电影角色方面得到了广泛体现。

过去,女性在电影作品中常常充当男性情感的附属品。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开始呈现出强势、自主的特点。

例如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女主角千寻在一个神奇的世界中成长,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坚持和勇气;在电影《狮子王》中,雌性角色娜娜成长为一位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领袖,带领动物王国摆脱侵略者的威胁。

其次,女性主义在电影题材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女性主义电影往往讨论女性角色的性别、权力、歧视、压迫等问题,从而带领观众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例如在电影《辣手维京人》中,女主角玛龙为了寻找自己的丈夫奋斗不止,也是对权力和压迫的抵抗;在电影《超体》中,女主角露西拥有强大的超能力,不仅能反击强敌,也表现出自己的坚韧和正义感。

最后,女性主义在电影制作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影响。

女性在电影制作中的地位和角色日益重要,女性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在电影创作中也发挥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例如导演凯瑟琳•比格罗在电影《阿凡达》中通过视觉效果和剧情,刻画出了一个被压迫的族群抵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女性的洞见和创造力。

总之,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电影角色还是电影制作,都体现了女性主义一直所追求的意义——走向平等、承担责任、具备自主性和价值。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 引言1.1 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一种理论和运动,重点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致力于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认为,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和偏见,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不公平待遇。

女性主义的目标是推动社会改革,争取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当时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束缚,争取选举权和教育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女性主义倡导的核心理念包括性别平等、女性权利、性别身份和性别政治等,对于推动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性别平等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倡导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女性主义通过批判现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促进女性的自主和解放,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的方向发展。

女性主义的定义和价值观对于理解和解决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女性主义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广告中,女性形象往往被理想化和性别化,呈现出一种对女性的片面和刻板的呈现。

女性通常被定位为家庭的贤良淑德者、职场的成功女性或者性感的物品,这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选择。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强调外表美和性感化,缺乏对女性内在价值的尊重和体现。

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经历了从家庭主妇到职业女性、从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的转变。

仍然存在一些广告在呈现女性形象时存在性别歧视和偏见的问题,如对女性的肤色、体型、年龄等方面的标准化和美化。

女性主义运动对于改变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起着积极的作用,倡导真实、多元、平等的女性形象,提倡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使女性在广告中得到更好的呈现和认可。

女性形象的变化趋势是朝着多样性、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方向发展的,这将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对待方式,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发展。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一、反抗男权文化男权文化长期存在于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认为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男性更适合掌握社会的权利和资源,女性则需要被限制在家庭内部去履行家庭责任。

对于女性而言,这样的文化是一种枷锁,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女性主义意味着要反抗这种束缚和压迫,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自主性。

电影《小妇人》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女性主义电影,它讲述了四个女孩在十九世纪美国的生活经历,四个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和追求,但她们都受到了男权文化的限制和影响。

影片中的主人公乔伊是一个勇敢追求独立自主的女孩,她写作并且想要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但是她的家人却不同意她的想法。

影片通过乔伊的经历表现出女性要想在传统社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勇气,她们需要不断接受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并最终战胜社会对女性的负面看法和偏见。

二、塑造女性形象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某种特定的角色或者拥有某种特定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表现女性应有的价值和权利。

有些电影通过讲述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来表现女性的实际境遇,而有些电影则通过形象的塑造来突出女性的独立自主和敢于追求自己的价值观这一特点。

《猎艳行动》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元素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维多利亚的女性间谍在执行任务中被困住后如何生存下来,并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

影片中的维多利亚是一个独立自主、勇敢果敢的女性,她不畏惧危险和暴力,敢于和男性斗争,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许多危机事件。

这种形象不仅强调了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也彰显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使得女性形象更加充实和丰富。

三、女性友爱与合作女性友爱和合作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电影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电影中经常出现一群女性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斗的场面,这些场景强调了女性之间的团结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此外,电影还通过这些场景来批判男性之间的封闭和不友好性格。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常常体现在作品的题材和故事情节中。

一些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往往着力讲述女性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成长历程和性别歧视等问题。

比如《纳尼亚传奇》系列中的女主角露西、苏珊、露茜和艾莲娜,她们的成长与探险故事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心挣扎时的坚毅和勇敢。

一些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影片也常常呈现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比如《铁娘子》中的撒切尔夫人,她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和坚定的立场,体现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领域中的自信和坚韧。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呈现也常常体现在影片的解构中。

一些电影通过解构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价值观念,展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和个性追求。

比如《美国丽人》中的女主角莱斯利,她通过自身经历的成长和挣扎,挑战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和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解放。

一些电影也通过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创新,呈现了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比如《一代宗师》中的宫二,她作为女性武术大师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主导的功夫电影,展现了女性在武术领域中的特立独行和风采飘逸。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呈现也常常体现在对性别话题的关注和探讨中。

一些电影通过对女性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探索,呈现了女性在不同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比如《爱乐之城》中的女主角米娅,她在追寻自我音乐梦想的过程中,面临了来自社会和个人内心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而她通过坚定自己的内心和自我价值,最终实现了梦想和自我解放。

一些电影也通过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的刻画,展现了女性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的矛盾和挣扎。

比如《小妇人》中的四个姐妹,她们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环境中,都面临了性别角色和社会期待的挑战和调适,通过姐妹情谊和自我实现,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意义。

浅析辛迪·舍曼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念

浅析辛迪·舍曼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念

浅析辛迪·舍曼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念关键词:女性主义;观看行为;摄影一、女性运动的影响女性主义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解放女性的思想运动。

到了20世纪60到70年代,女性艺术家真正开始独立创作并产生影响。

这跟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女性主义艺术是20世纪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当代文化和艺术问题,包括一系列性别身份、种族、社会背景、生存环境、文化教育等众多方面的问题。

它有意识地将女性的存在,生活经历和观念融入到她们的创作中,达到一定的性别吸引力,呈现出与男性创造截然不同的面貌。

从摄影诞生伊始,摄影就成为用来表达男性话语的权力工具,体现的是男性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在男性的话语权中,女性是被观看的、欣赏的,或者说,女性的形象是被男性话语权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所符合男性观看需求的形象。

直至女性主义的觉醒,女性艺术家有了体现女性价值的方式,她们意识到摄影并非完全是男性视觉表达的专属,因此女性主义摄影应运而生。

女性主义运动从70年代到现在,已为女性艺术这一势弱的群体争取到了很大的空间。

女性主义运动更关注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和激发女性的自身潜力。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和影响,许多女性艺术家和女性理论家都在思考并致力于改变社会中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重新思考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

在辛迪·舍曼的作品中明显感受到是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并顺应了这一思潮。

她通过不停的扮演去反思着女性在当前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会地位,从而在里面寻找真实的自我价值。

在男权社会,男性主掌着文学艺术的话语权,规矩和标准都由男性而定,女性只是被描绘、被凝视的对象。

而辛迪·舍曼在女性主义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独特的思维和形式,对女性自身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二、观看行为的转变女性形象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文化领域,一直处于被消费的对象。

男性形象的构建远远凌驾于女性形象。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往往体现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

传统上,在电影中,女性角色往往被塑造成被动、依赖、柔弱的形象,她们的存在很少超出了男性角色的边缘。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魔法黑森林》中的女主角艾尔莎和安娜,她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公主,而是勇敢、独立、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

她们的形象激发了许多女性观众的共鸣,成为了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一种突破。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通过情节和主题的展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许多电影通过探讨性别歧视、女性权利和自由等问题,呈现了女性主义的主题。

《摔跤吧!爸爸》就是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父亲如何鼓励和支持他的女儿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抨击了印度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

影片中的女性主义精神通过角色的成长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得到了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和鼓舞性。

女性导演在电影行业中的崛起也为女性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开始涉足电影创作,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审美观念来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将女性主义的理念融入到她们的作品中。

比如《第八个女人》由女导演简·坎皮翰执导,影片通过讲述八个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女性的故事,展现了女性在不同生活阶段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强烈呼吁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通过女性导演的作品,女性主义在电影中传达得更加直接和深刻。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些批评者认为,现有的一些女性主义电影仍然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女性形象在片中被过分理想化或性别化,没有充分展现出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处境。

《朗姆酒小姐》中的女性形象被批评为过于理想化和陈旧,缺乏对当代女性问题的深刻探讨。

一些女性主义电影的宣传和营销也受到了争议,被指责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女性主义的过度包装和利用。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女性主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作品解读、女性主义主题在作品中的体现、女性主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对抗传统观念以及女性主义在作品中的批判意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揭示了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对于探讨性别平等、传统观念的颠覆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将继续受到关注,为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女性主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女性角色、传统观念、批判意义、重要性、启示、发展展望1. 引言1.1 女性主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女性主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作品中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女性主题,呈现出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政治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通过文学作品,作家们批判传统的男权观念和女性的被动地位,探讨女性的自我认同和权利诉求,为女性发声,展现出女性的力量和韧性。

女性主义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呼吁社会对女性权利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刻板印象,提升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

通过女性视角下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感受到女性在不同环境下的坚强和勇敢。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出现,不仅为女性发声,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平等做出了贡献。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女性主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女性主义视角下作品的解读,可以深入探讨作品中对女性命运、角色定位以及社会地位的反思,促进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探讨。

研究女性主义主题在作品中的体现,可以揭示作家对于女性主义理念的认同和探索,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思想。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和运动,始终在不同的时段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影响力。

女性主义并非是一个单一、固定的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地位和诉求。

在古代社会,女性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受到诸多的限制和束缚。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自主的权利和选择。

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主要是生育和操持家务,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

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代以来,女性主义开始觉醒。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为女性提供了更多走出家庭、进入职场的机会。

女性开始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希望通过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能力。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强调的是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职业机会,呼吁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

进入 20 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深入。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男性大量参战,女性在后方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这使得她们的社会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

战后,女性不仅在工作领域继续争取平等的权利,还在政治领域发声,要求拥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同时,女性主义也开始关注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倡导家庭责任的平等分担。

20 世纪 60 年代,女性主义运动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不仅关注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平等,还深入到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

女权主义者开始批判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父权制观念,挑战传统的性别规范和性别刻板印象。

她们认为,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定义往往是基于男性的视角和利益,而忽略了女性自身的需求和体验。

因此,她们主张重新审视和构建女性的身份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女性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职场中的性别歧视、薪酬差距,以及社会对于女性外貌和年龄的过度关注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和运动,经历了不同的时段,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和变化。

女性主义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与社会背景的交织中逐渐演进的。

早期的女性主义,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

然而,她们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极低,且工作时间长。

这使得女性开始意识到自身在社会和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从而萌发出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

此时的女性主义主要集中在争取选举权、财产权以及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方面。

女性们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和运动,试图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进入 20 世纪,女性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使得大量男性奔赴战场,女性则在后方承担起了原本属于男性的工作。

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角色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她们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医疗、交通等领域崭露头角。

战后,女性开始要求在职场中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包括晋升机会、工资水平等。

同时,在家庭领域,女性也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提出了质疑,主张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女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更加激进和多元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者不仅关注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平等,还深入探讨了性别角色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中的建构。

她们认为,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限制和期望并非天生的,而是由社会文化所塑造的。

因此,女性需要打破这些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规范,实现真正的自我解放。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等,它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随着时间的推移,21 世纪的女性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女性主义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社交媒体成为女性表达诉求、交流经验和组织活动的重要平台。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旨在推动并促进性别平等。

电影作品中,女性主义主题经
常受到关注,包括女性的身份认同、性别暴力和压迫、主流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等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现。

一、女性身份认同的探索
二、对性别暴力的揭示
三、对主流文化下女性形象的反思
主流文化往往以男性为中枢,塑造出一种以男性为主角、以男性为标准的形象。

而电
影中的女性主义又对此进行了强烈的反思。

比如,《末代御厨》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
女性厨师的成功经验,挑战了传统的厨师文化。

这个女主人公在草根出身的时代成功迈出
了自己的步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主流文化下女性在厨房中的禁区。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反映了时代对于性别平等的不同阶段
和不同需要,而且反映了女性作为个体的不同追求和表现。

在指导我们的价值观时,电影
中的女性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榜样和样板,给人们提供强大的启发。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和社会运动,不断演进和变化。

要深入理解女性主义,我们不妨从不同的时段来进行探讨。

在古代社会,女性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都对女性施加了诸多限制。

在农业社会,男性的体力优势在生产劳动中占据主导,这使得女性在经济上依赖男性。

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的主要职责是操持家务、生育子女。

她们在政治、教育和职业等方面的机会极其有限。

例如,在中国古代,女性被要求遵循“三从四德”,缺乏自主选择婚姻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中也鲜有对女性平等地位的肯定。

进入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女性主义开始萌芽。

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劳动力需求增加,女性逐渐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

经济上的独立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一些女性开始觉醒,她们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不平等的社会待遇提出质疑和抗议。

例如,英国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女性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而不懈努力。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社会观念的转变仍相对缓慢,女性在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不公平。

到了现代,女性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发展。

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政治领域,女性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出现了女性政治家。

在职业领域,女性逐渐涉足各个行业,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与此同时,“玻璃天花板”现象依然存在,即女性在职业晋升中面临无形的障碍。

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在面对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时,常常陷入困境。

当代社会,女性主义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女性在追求平等权利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在法律上保障了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反性别歧视法规的完善等。

另一方面,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涌现。

例如,在社交媒体时代,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和网络暴力时有发生。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女性主义的思潮如同一股不断涌动的暗流,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展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影响力。

女性主义并非一个单一、固定的概念,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社会说起,女性在大多数文明中都处于从属地位。

在农业社会,男性的体力优势在生产劳动中占据主导,女性往往被限制在家庭内部,承担生育、照顾家人等职责。

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强调女性的贞操、顺从和柔弱,剥夺了她们接受教育、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可以说是处于萌芽状态,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对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提出质疑,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她们的声音微弱而难以引起广泛的关注。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厂的出现使得劳动力需求增加,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

这一转变为女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独立,也让她们对自身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然而,工作环境的恶劣、工资待遇的不平等以及职业发展的受限,依然是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此时的女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女性们为争取选举权、平等的工作机会和教育权利而努力斗争。

她们组织起来,发表演讲,游行示威,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20 世纪是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男性奔赴战场,女性在后方承担了原本属于男性的工作,这使得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认知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战后,女性主义运动更加活跃,不仅关注政治和经济权利,还开始深入到文化、教育、家庭等各个领域。

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实现和个性解放,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

例如,在教育领域,女性要求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在文化领域,女性作家、艺术家开始崭露头角,通过作品表达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内心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在当代社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女性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女性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女性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时段中的女性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女性主义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概念。

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时段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和诉求。

回顾历史,古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相对低下。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女性被限制在家庭领域,她们的主要职责被认为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经济上的依赖和社会规范的束缚使得女性缺乏自主决策的权力。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或许更多地体现在一些个别女性对传统规范的挑战和反抗上,但往往只是零星的、孤立的现象。

进入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女性开始逐渐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

这一变化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经济上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家庭的附属品。

此时的女性主义,更多地聚焦于争取工作机会平等、薪酬平等以及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女性们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和呼吁,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

到了现代,女性主义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除了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平等诉求,还包括政治参与、社会地位、性别角色等多个层面。

女性不仅追求在工作场所中的平等地位,还希望在政治决策中拥有话语权,以推动有利于女性权益的政策出台。

同时,对于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现代女性主义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例如,认为女性就应该温柔、顺从、以家庭为重等观念,被认为是对女性个性和发展的束缚。

在当代社会,女性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女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社交媒体上关于女性权益的讨论此起彼伏,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到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女性主义思潮相互交流和影响,但也带来了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所引发的新问题。

在经济领域,虽然女性在就业比例上有所提高,但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现象依然存在。

许多高层管理职位仍然被男性占据,女性在晋升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困难和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西方文论论文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9级姓名杨夏清论文题目浅析女性主义指导教师朱庆福职称副教授2012年6月2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4)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5)(一)社会科学领域 (5)(二)文学创作领域 (7)参考文献 (8)浅析女性主义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

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

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

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前言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

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

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

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

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

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是妇女解放运动的诱因。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从妇女所受压迫的根源、妇女产生、妇女解放途径等角度系统阐述了他们的妇女理论,并为当时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起源角度考察妇女问题,认为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产生,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

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有了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这三种婚姻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

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姻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姻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是财产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会,妇女从事采集,男子从事打猎,妇女采集具有稳定性,妇女劳动对部落生存至关重要,而妇女由于身体所具有的生殖功能使其获得无比优越的地位。

在群婚制和早期对偶制社会中,妇女属于自由和受尊重的地位,家庭是主要生产场所。

野蛮时代人类向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发展,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家庭外生产胜过了家庭内生产,男子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改变了男子的地位,另一方面促使继承制的改变。

母系制被废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私有制出现,男子依靠经济统治支配新的家庭秩序。

一夫一妻制是在野蛮时期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期从对偶家庭中产生的,它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要求生育确凿无疑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父亲的财产。

而恩格斯通过考察古代社会得出结论,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并存,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一夫一妻制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延续,男子凭借财产的掌握控制了妻子的身体,而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公有制的建立,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妇女没有压迫,也就没有妇女解放运动。

因此,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产生。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家赞成改变整个社会制度,但她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并不意味着消灭对妇女的压迫。

“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有更多的平等机会。

但是,若把社会主义国家中妇女和男子的情况相比,妇女往往还是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这使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怀疑:一个由男子领导、男子下定义的革命是否会认真考虑妇女的需要和利益”。

所以对妇女的压迫既表现为阶级压迫,也表现为性别压迫,妇女的解放也只有通过反对性别和阶级压迫来实现。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经济分析法不能完全解释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根源,她们还从文化、生理、种族等其他方面加以分析。

肖瓦尔特从文化的研究模式中吸取女子的肉体、语言和心理的观点,把他们放在社会关系中去理解。

她对人类学家阿登那(Edwin Ardener)夫妇提出的女子文化模型高度评价,肖瓦尔特认为女人构成了一个失声集团,其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圈子同男性主宰集团的圈子重合,却又不完全被后者包容,而一个主宰集团可以确定多个失声集团,如一个美国黑人女诗人的文学属性就由男性白人主宰集团和失声的女子文化、失声的黑人文化几个集团形成。

法国女性批评家吸收了精神分析学的思想从女性生理角度弘扬女性生理特征和欲望,对女性生理受压抑受贬损的文化偏见进行批判,伊利格瑞认为女性具有多个性器官,长期以来对男性阳物标榜是女性受歧视的根源。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一)社会科学领域女性主义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

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

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

女权主义者要求男女地位平等,而这就要求她们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评判和斗争。

女性主义对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对传统社会科学模式的批评来完成的。

女性主义认为, 主流社会科学的规范模式是由男性创造和规定的, 从其研究领域和对象、主题和内容、方法与结论等各方面来看, 都是符合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 因此与父权制文化之间结成了内在的联盟。

它过于注重男性所关注的领域和议题, 忽视和排斥女性的经验和情感, 使女人和女人的世界成为社会科学中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

同时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科学总体上站在男性的立场上, 从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权力体系和主流男性群体的利益出发, 而不顾及女性作为边缘群体的感受和判断, 因而充斥着男性霸权。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 女性以及与女性相关的议题通常被排除在外, 或加以贬抑, 女性经验的无形化、边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女性主义认为, 男人和女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 但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世界是截然不同的。

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以及男人和女人对生活的感受都各不相同, 如社会劳动分工制度将男女职业隔离开来, 家庭生活也给男女安排了不同的角色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 男人和女人并非是这个社会的平等参与者, 因为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而社会科学往往忽视这一点, 把针对男性样本的研究发现概推到全体, 漠视女人切身的领域与议题。

例如, 关于“工作”的定义, 往往局限于以男性为主的就业市场上的有酬劳动, 而以女性为主的家务劳动既没有报酬, 也就不算在“工作”之列。

女人在家庭中作为家庭主妇所做的大量无偿工作, 都被视为女人的一种“天职”不加过问, 因而也就很少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正式议题。

女性在家庭结构中的地位没有受以足够的关注,或者说, 社会科学有关这一议题的研究是以扭曲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女性主义认为, 社会科学中女性和女性经验的无形化, 并不是研究对象和主题上的简单疏漏, 而是因为社会科学从价值取向上看就是男性中心主义的。

社会科学研究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理性与情感、男性与女性的划分依据是一种与性别隐喻相对应的意识形态, 其中包含着男尊女卑的价值等级观念, 有着深刻的文化基础。

这种两分法的性别意识形态规定了男女之间差异的先天性和重要性, 它将文化塑造的社会性别观念归之于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 从而确立了社会性别制度、角色分工、性别身份等存在的合理性, 为男人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支配地位和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压迫和从属地位提供了辩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科学中的男性霸权是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男性霸权相一致的。

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多萝西·史密斯认为, 社会学之所以无视女人和女人的经验, 就是因为女性被视为情绪化的、非理性的, 女人的经验被视为主观的、不真实的, 因而不能作为构成知识的基础。

社会学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男性的所谓普遍经验的基础上, 其勾画出的世界恰恰是男人眼中被歪曲了的世界。

因此在女人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所发现和感受的经验与考察这一经验世界可用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离。

同时, 由于男人和女人所处的两个世界以及作为知识构成的两种经验之间并不具有同等地位, 男人构造的世界对于女人的生活世界来说具有某种权威作用, 它构成了这个社会统治关系的基础。

“那些使社会学受制于男人所支配的社会结构的制度, 也就是那些让女人受困于被压迫境况的制度。

因此要打开后一种锁链, 就必须先解除前一种锁链”。

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学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 而且是用来证明这种意识形态的正当性并使之理性化的一种手段。

男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社会学所推崇的概念框架以及为统治所需的知识类型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幸的契合。

因此社会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统治实践的一部分, 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父权制社会中性别统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帮凶。

(二)文学创作领域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

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

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