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纪念性景观的发展沿革

合集下载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纪念性景观

纪念性景观
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焦点形成的纪念空间,以林肯纪念馆 与国会大厦形成东西轴线,白宫与杰佛逊纪念堂为南北轴向,而 罗斯福纪念公园就位于特区的西南侧,于潮汐弯凸出的岸边与对 岸的杰佛逊纪念堂相望 。
麦克· 米兰(Mc ·MIllian) 的“风筝规划”(Kite Planning)平面 (1)美国国会大厦 (2)托马斯· 杰斐逊纪 念堂 (3)F· D罗斯福纪念 园 (4)亚伯拉罕· 林肯纪 念堂 (5)肯尼迪表演艺术 中心 (6)白 宫 (7)乔治· 华盛顿纪念 碑
从竖向的图腾树立在广场 中间,众多的竖向线条就 给人以强烈的紧张感,而 此时墙面为保持整体统一 仍然选用花岗岩石为材料, 但是在选材上明显比一区 要精细很多,以突出拘谨 的感觉。

哈普林在这个空间中通过一组雕塑集中表达当时的政 治事件和社会环境。第一个雕塑是一个名叫“乡村夫妇” 的主题雕像,描绘的是一对绝望的美国阿巴拉契亚乡村夫 妇,站立在倒闭了的农庄前,神情麻木,显得孤立无援; 其右边的第二个雕塑是一名叫“等待面包的队伍”的铜像, 描绘了5个身穿大衣和皱帽的工人排成一列,等待政府的 救助,他们全然不顾人格的尊严,只求一点施舍来度日, 这个雕像集中反映了从1930年以来席卷全美的经济大萧条 时期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政府的积极援助措施。
在这组雕像后面是一组表达对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社会改 革措施的纪念柱和墙体, 墙体上还可有反映新政改革措施 的浅浮雕, 如工具和工人劳动的场景等。五个独立的纪念 柱用凹形浮雕重现墙上的景象, 通过虚实对比引发人们去 触摸、探寻、思索的欲望。一个名叫“田纳西河谷流域水 利工程”的大型叠水瀑布用来象征新政改革中最大的水利 工程。穿过一个有条石铺装的曲尺式的过渡空间即来到第 三个空间。
开端 空间一:空间简洁,氛围轻松宁静

遗址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遗址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2023-11-11•遗址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遗址景观规划的现状•遗址景观规划的趋势•遗址景观规划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案例研究:优秀遗址景观规划项目分享目•总结与展望:遗址景观规划的未来发展录遗址景观规划的发01展历程人类对遗址景观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来营造居住环境。

人类对遗址景观的认知古代文明时期,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以体现权力和宗教的象征意义。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古希腊的雅典卫城等。

古代遗址景观规划实践起源与早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遗址景观规划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理想形式和比例,倡导人文主义思想,重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美学性。

巴洛克时期的遗址景观规划巴洛克时期,设计师们追求更加动态、夸张和复杂的风格,强调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这一时期的遗址景观规划注重对历史元素的重组和创新,如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现代遗址景观规划的兴起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强调功能性和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

这一时期的遗址景观规划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与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协调性。

现代遗址景观规划的实践现代遗址景观规划实践中,设计师们开始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来保护和改造遗址。

例如,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德国的索林根刀博物馆等。

这些实践表明了现代遗址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即注重创新与传承的结合、保护与发展的协调。

遗址景观规划的现02状欧洲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古希腊、古罗马等,这些文明为遗址景观规划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悠久的历史背景欧洲各国均设有专业的规划机构,如英国的English Heritage、法国的Monuments Historiques等,这些机构负责制定遗址景观规划的标准和规范。

专业的规划机构欧洲的遗址景观规划注重公众参与,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公众投票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并参与到遗址景观的保护和规划中。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发表时间:2020-12-22T08:07:21.937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25期作者:谢文璇[导读] 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市 101601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主要从空间的尺度和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以期能从景观空间设计的角度梳理出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规律,并对设计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空间特点一、纪念性景观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通过对过往的人或事的追忆,来唤起怀念和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纪念性景观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具有纪念的主体和它们所象征的精神,并且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演变,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为陵墓景观、纪念碑和纪功柱景观、纪念性雕像景观、纪念性景观门、纪念性公园等。

主要表现为对神秘的营造、对英雄的歌颂、对永恒的追求等。

当代纪念性景观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纪念性情感需求,并纪念有意义或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等,如奥林匹克纪念园、澳大利亚国家突发事件纪念碑、爱滋病病人纪念碑等,纪念主体呈现出广泛与多元的特点,不再只表现崇高和伟大,而是呈现出理性反思的特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纪念性景观通过物质性的建造来达到精神的延续,成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场所。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其中景观空间充当着重要的纪念性情感沟通的媒介。

空间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应当综合考虑,下文将结合纪念性景观的特点从空间的尺度与向度以及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加以分析。

空间有许多形态,如正方形给人庄重、稳定的感觉,适宜观景者驻足停留。

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分析——以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奚榕蔚;唐轶;曹磊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3(36)1
【摘要】纪念性景观是人类自生产活动以来最早出现的景观。

人类用特定的纪念性景观来表达抽象情绪与精神慰藉,其表现形式既是物质的、精神的,又是美学的、艺术的。

与普通的景观不同,纪念性景观具有独特的纪念元素。

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切入点,简要地介绍其总体概况、特征、外部环境,并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细致分析其内部空间的设计要素、特色设计,以期探究如何通过具体的对象和营造特殊的气氛来表达精神渴望和情感寄托。

【总页数】3页(P228-230)
【作者】奚榕蔚;唐轶;曹磊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2
【相关文献】
1.海外纪念性历史博物馆当代公共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结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共时态研究
2.纪念馆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3.对现代纪念性建筑特性的探讨—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为例4.环境心理学在纪念馆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为例5.具身认知理论视阈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色旅游的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红色旅游的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红色旅游的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第一章:引言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为主题,以红色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手段进行交流和传播的一种文化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红色旅游的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第二章:红色旅游的价值2.1历史价值红色旅游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内容,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景点通过陈列和展示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影视作品等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过程,体验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和精神风貌。

通过红色旅游的形式,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

2.2文化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以来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符号。

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展示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雕塑、主题演出等形式,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于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红色旅游还能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2.3旅游价值红色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旅游潜力和市场前景。

红色旅游景点以其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同时,红色旅游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通过红色旅游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旅游业、文化产业、地方发展之间的协同发展。

第三章: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3.1多元化发展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和偏好。

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演出、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主题酒店等形式,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纪念性雕塑的发展与设计创新研究

纪念性雕塑的发展与设计创新研究

纪念性雕塑的发展与设计创新研究朱灿华李雄摘要:纪念性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共艺术,往往是城市的地标性雕塑,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文对我国纪念性雕塑的历史和现代意义上的纪念性雕塑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以“98抗洪”“08汶川抗震”纪念性雕塑创作为例,将纪念性与当代新媒体技术和智能技术相整合,探索设计当代城市纪念性雕塑全新的展示模式和观众体验模式。

关键词:纪念性雕塑、设计创新、新媒体、智能一、概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诸多领域都曾创造过让世界瞩目且影响至今的成就,雕塑艺术亦是如此,在余姚河姆渡考古遗址发现6000年前的漆碗;在江西万年县考古遗址发现7000年前的烧陶遗址;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第八次考古中發掘出了18支9000年前的猛禽腿骨制成的骨笛;新石器时代的玉琮(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的一件玉琮);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汉代优秀石刻代表作品霍去病墓石雕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造相;初唐时期的昭陵六骏;北宋时期的大足石刻;唐三彩高峰之后的辽三彩和明三彩(河北易县)等等,可谓璀璨夺目。

但是以纪念和颂扬为目的的雕塑,从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唯一的纪念性质的圆雕都江堰李冰像开始,到清末《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赫德铜像》的出现,在期间的漫长岁月中找不到其它纪念性雕塑的存在。

在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之后,以革命为主题的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可谓遍地开花,而纪念碑雕塑则是当中最具代表和最有影响力的公共艺术形式。

二、古代纪念性雕塑的发展概况我国的文明史同时是一部战争史,司马迁的《史记》开篇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朝廷更迭和国家纷争的过程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的英雄人物不断涌现。

我国历来重视和推崇“忠”“孝”“信”“悌”“礼”“仪”“廉”“耻”,但是却没有表现和颂扬这些重大事件和杰出英雄人物的纪念性雕塑作品。

纪念性景观

纪念性景观

纪念性景观
一、纪念性景观的起源
谈到纪念性景观的起源就不能忽视古代埃及创造的伟大文明以及它们文明的遗物。

埃及于公元前4世纪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造了人类最早的巨型纪念性建筑物。

古代埃及建筑以庞大的规模、简洁稳定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达到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

埃及古代建筑3个主要时期:1、古王朝时期建筑。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7—公元前22世纪)的主要建筑是著名的金字塔。

2、中王国时期建筑。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公元前16世纪)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

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够建筑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

3、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以祭奉阿蒙神的的神庙取代陵墓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

神庙形制大致相同,除大门外有3个主要部分:周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允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

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人造景观与未知而博大的宇宙自然相联系,犹如爱尔兰的纽格莱齐陵墓冬至日的阳光沿着黑暗墓道照亮墓穴最深处,以及墨西哥的奇骞扎伊金字塔庙的阶梯犹如蛇神盘绕一样,神秘的灵光打动人心并且如同未知对探究之心的诱惑一样,经久不息。

中西方传统纪念性景观差异比较与演变

中西方传统纪念性景观差异比较与演变

中西方传统纪念性景观差异比较与演变作者:刘玲许自力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1期摘要分析总结中西方纪念性景观的起源、传统设计理念、传统设计风格、空间结构等的差异;以纪念性景观中的纪念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纪念性景观实例的搜集和整理,将纪念性景观按时间演变进行统计区分;并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中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发展特点与趋势,基于分析结果,对中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发现我国当代纪念性景观与西方的差距,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西纪念性景观;差异性;比较研究;演变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1-0158-04Comparison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Memorial Landscap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LIU Ling,XU Zil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1)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difference in origin, traditional design concept,traditional design style, and space struc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morial landscape,and took memorial subject of memorial landscap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n distinguished commemorative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ime evolution by collecting and collating commemorative landscape examples. The author research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contemporary commemorative landscape in China and the West combining with case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summary was taken on contemporary memori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West, which showing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emorial landscape;Difference;Comparative study;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纪念性景观包括用于标志某一事物或为了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遗迹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1]。

景观设计发展历程ppt课件

景观设计发展历程ppt课件

理水,植树种花,建房造屋以“自然”为上,不露人工之拙。看似随
意布置,然而每件事物都在其应在的位置上,浓纤得宜,修短合度。
景观设计
精选ppt
1
第二节 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想生活在一 种能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充分协调的 优美人居环境的实际需求。人类在劳 作之余,都需要通过游憩活动来恢复 精神和体力。因此,几千年来人类一 直在利用自然环境,运用水、土、石、 植物、动物、建筑物等素材来创造适 宜人居的游憩境遇,进行营造园林的 活动。
精选ppt
2
第二节 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住的 “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山碧水绕家园,这 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环境。从语言学上来看,英 语 的 “ 天 堂 ” 一 词 Paradise 来 自 古 希 腊 文 的 单 词 Paradeisos;而它又来自古波斯文的Pairidaeza,意思是 “豪华的花园”。
精选ppt
3
第二节 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 园;的确,它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是最能怡悦 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 而已。”“文明人类先建美宅,营园较迟,可见造园艺术 比建筑更高一筹”。
精选ppt
4
第二节 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
书,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
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
所提“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

纪念性景观设计详解

纪念性景观设计详解

的和谐。新景观与校园绿化形成 咬合之势 , 成为校 园整体 的特 色
之一。3增 强水 景的可参 与性 , 以直 接亲水 , ) 可 而不是 只“ 可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焉 ” 同 时 注 重亲 水 的 安 全 性 。 以水 景 为 主 , 时 充 分 , 同
整个主题 景观 动静 呼应 , 彰显 了农 业大学 10年 求索 自强不 0
径为 5 6m 的构架 以半 圆形 包 围。下 有 1 3 的环形 回廊 , . .5m 由
淡 黄色花岗岩砌成。静止 的 回廊与 运动 的水池 寓意着 中 国古 老 的“ “ ” 乾”坤 思想 , 这就是“ 易经 ” 中所说 的“ 天行健 , 子以 自强不 君 息; 地势坤 , 子以厚德 载物。 “ ”指 天体永恒运 动 , 不停息 , 君 ”乾 , 从 寓努力 向上 , 自强不息 。“ ” 坤 为大地 能包容万物 , 兼容博 大 , 意 寓 以和为贵 的精 神。
区位 为农 大提供 了一 片体验 宁静 、 享受 阳光的 自由天地。
为 了迎 接 即将 到来 的华诞 , 校 纪 念性 景 观 的产 生 是必 然 的 。 学
5 设计特 色
20 0 7年年终百年纪事小 品景观设计定稿 , 景观位于学校正 门
从 一 5m 甬 景 观设计并 非仅仅是对美丽景 色的直接克隆 , 而是 通过把握 古牌楼后方 , 主路 两侧 走过 , 条长 4 的 甬道呈 现眼前 , 道中央宽 3m 的花岗岩板从 西 向东 , 刻着农 大百 年来 文化 、 育 教 其 在景观 、 文化 、 生态等方 面更为深层 的协调关系 , 根据 用地 的实 水与地 面一 动一静 , 际情况 、 文化层 面 , 以达到形 神兼 备 的环境效果 。它为人们 提供 的大纪事。 甬道上覆 盖着 薄薄 的涓涓 流水 , 两相呼应 , 寓意农大一百 年来 不断求索 的筚 路蓝缕。 的不仅 是一种风 景 , 是一种 健康 、 更 和谐 、 尚的生活方 式 , 过 时 通 高 品质 的景观 , 达到了提 升人们精 神的最终 目的。 甬道端头立一块米色 花岗岩立石 , 立石上标 明百 年校 庆大纪 事 。立石 是中国传 统古 典园林的意念性雕 塑 , 象征着坚若 盘石 它 的品质 , 往往能 引起人们无穷 的联想 , 进而起到点景的作用 。 甬道 末端 是直径为 4m 的圆形水池 以及 其 中方形 喷泉 , 被直

浅析纪念建筑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浅析纪念建筑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浅析纪念建筑的概念、历史和发展作者:张柯达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第04期摘要:东南大学建筑系的童寯教师,对纪念性建筑有一个概括的诠释:“纪念性建筑……顾名思义,其使命是联系历史上的某人某事,把消息传到群众,俾使铭刻于心,永矢勿忘……以尽人皆知的语言,打通民族国界局限;用冥顽不灵金石,取得动人的情感效果,把材料和精神功能的要求结为一体”。

关键词:纪念建筑;历史发展;传统概率前言纪念性建筑与一般的建筑相比有其特性,它不是为人们日常起居生活所必须的,通常是为了记录某个事件或者某些人而建立的一个或是场所或是建筑或是雕塑,这也就是“纪”的含义。

而“念”则是表达人的一种感情,或是哀悼或是缅怀或是教育。

纪念性建筑特殊性主要在于它的精神的功能大于它对于事件记录的功能,这也就是建筑不同于书本和史料,它能够真真切切的带给人特殊的感受。

所以对于纪念性建筑而言,除了它的实际记录功能之外,要求其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渲染力,或者说纪念性建筑本身就带有一种感情色彩,而这种感情色彩是和纪念的主题相互呼应的,一个好的纪念性建筑要求做到形和神的高度统一。

1纪念建筑的概念1.1纪念建筑之争人们对于传统的纪念建筑在心中似乎都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然而一些叛逆“正统”观念的前卫的艺术家则把传统的纪念碑作为了他们的标靶加以抨击,其中有一个作品就是模仿华盛顿纪念碑的一个大剪刀(如图1),艺术家这样解释:“很显然,这把剪刀在形式上说模仿华盛顿纪念碑的,但是同时他也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有趣味道差异,这就如同金属和石材的区别,现代的粗糙和经典的盎然的不同,变化和永恒的对立”。

因此在1992年华盛顿大学召开的以“纪念碑”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就提出来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纪念碑?它是否和尺度、权力、氛围、特定的时间性、持久、地点以及不朽观念相关?纪念碑的概念是跨越历史的,还是在现代时期有了变化或已彻底改变?”图1 纪念碑的表现图一些西方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真正使一个物体成为一个纪念碑的是其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

纪念性景观知识

纪念性景观知识

完善系统的纪念性景观各知识总结归纳一、纪念性景观的涵义纪念是记忆与对情感的怀念,是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陈述。

纪,本意为结绳记事;念,即是现在所想的事,可以包括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

其中纪是基础,念是深化。

人类是一种感性动物,对于任何过往都有着不可泯灭的怀念和依恋的情感,这种对过往的认知就是“纪念”,这种纪念表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现实还原,例如通过纪念性景观的构建供人们寄托情感。

所有建筑的形成都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正因为如此,它们都被赋予了历史的标记,尤其一些强调历史感的纪念性建筑,这种纪念性则是人们对追求某段历史或者传说所产生的心理感知,是一种庄严且永恒的感觉。

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还原,还需要设计师将其以新形式展现在现代景观设计当中。

根据符号语义学的有关内容,符号的内涵张力可以引发受众较深层次的思考,就纪念性景观来说,符号的构建需要对原有纪念性元素进行抽象整合,提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深层内涵,使纪念性景观避免表面化的复制。

纪念性景观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纪念性景观所传达的是一种特定的,人文精神的语意,能够传达特定历史故事以及精神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特定景观,也可能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土地,它们或许正向人们传达着某些触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纪念性景观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向受众传达关于社会、地域所经历的背后的情感故事,通过亲身的景观感受和视觉体验,达到直入心灵的精神层面。

通过对“纪念”和“纪念性”的的理解,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广义的纪念性景观:是指为了纪念一个事件或者实物性的景观设计,其设计的目的是引导观赏者能一看就记住这个景观,并且它在设计上必须得融入当时的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

简单的来说,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纪念人物、纪念文化、纪念事物等方面。

纪念性景观作为研究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切入点对我国现代景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研究

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研究

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研究摘要:在城市景观当中,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作用显著且不可替代。

它们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以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方式向参观者传递着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独特性。

本文将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剖析的方式,探讨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叙事表达;纪念叙事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城市景观,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通过物质化的表达方式将特定事件、人物或价值观念永久地镌刻在城市的记忆中。

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性景观具有着丰富的叙事功能和社会意义,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参与社会历史的机会。

一、纪念性景观概述纪念性景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更是对城市空间的塑造和社会价值观的表达。

通过纪念性景观,人们可以回顾过去,反思历史,传承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纪念性景观通过叙事手法将历史事件进行再现,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在过去,纪念性景观更多地采用传统的物质形式,如纪念碑、雕塑等,以静态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历史事件。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参与性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现代纪念性景观开始融合数字技术、互动装置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叙事内容。

例如,通过投影技术将影像投射在建筑立面上,通过声音、光影和虚拟现实的结合,使观者沉浸在一个更加生动、多元的叙事空间中。

这种技术性的创新不仅增强了纪念性景观的艺术性和表达力,也为观者提供了更多互动、参与的体验,使纪念性景观成为城市空间中的文化节点和互动平台。

下面就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策略进行探讨。

二、纪念性景观的叙事表达策略(一)明确确立叙事主题在营造纪念性景观的过程中,明确的叙事主题将成为指导设计和表达的核心。

通过准确定位叙事主题,设计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使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更加生动、有力地传达出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价值。

具有纪念性景观的综合性公园设计研究

具有纪念性景观的综合性公园设计研究
第3 9卷 第 8期 2 0 1 3年 3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 Ⅱ1 ECTURE
Vo l _ 3 9 No. 8
Ma r . 2 01 3
・1 7 5・

园 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0 8 - 0 1 7 5 — 0 3
闲、 娱乐 以及文化 教育 场所 , 对 城市 面貌 、 环境 保护 、 人 们 的文 化
教育 、 休息 和游览都起着 重要 作用 。
活动 , 丰 富周 围乃至 全市居 民的生 活 , 提高 观赏旅 游 价值 。由 于
哈尔滨 市独特 的气候条件 , 使得兆麟 公园形成 冬夏完 全不 同的两
综合性公 园为公众 提供 户外 休 闲娱乐 场所 , 美化 城市 环境 , 3 哈尔滨 兆麟 公 园景观 设计
是城市绿地 系统 中 的重要 分 支 , 是 城 市开 放空 间的 重要组 成 部 分。而纪念性景观 承担着 表达 崇敬 、 回顾 历史 、 追求 永恒 等各 种 1 )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哈尔滨兆麟公园 占地面积 8 . 4万 r n 2 , 位 于哈尔滨市道里 区的松 花江畔兆麟街 北端 , 尚志 大街和森林 街
来, 在服务 于公 众的同时 , 满足人类 纪念精神的需求 。
魅 力的活力商业 区。 2 ) 历史 沿革 。兆麟公 园本身也 是一个历史 悠久 的公 园 , 始 建
1 纪念 性 景观 与城 市综 合性 公 园概 述
9 0 6年 , 是 哈尔滨最早 的公园 。1 9 0 6年 以前 , 这 里原是红 十字 “ 景观 ” 最早的含义更 多具有视 觉美 学方 面的意 义 , 即与 “ 风 于 1 会 医院 ( 即现在 的儿 童 医院 ) 的用地 , 由俄 国人 建起 了一 座公 园 , 景” ( s c e的一

纪念性公园介绍

纪念性公园介绍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二、纪念性公园旳构成要素
• 1.水体 • 水体具有很强旳象征性,在纪念性景观旳
设计 中利用旳比较多,其详细形态能够体 现成为水池、喷泉、水池或湖、跌水与瀑 布、雾态水等。 • 2.雕塑 • 雕塑作为纪念性公园中旳主要构成元素, 是纪念意境赖以传达旳最主要途径,能够 说 雕塑传达了几乎全部旳精神含义。
美国罗斯福总统纪念园
厦门烈士陵园
• 2.以历史事件或事物为纪念对象
• 此类纪念性公园主要纪念历史上旳主要事 件,其中又以战争或政治事件为主,例如 美 国二战纪念园。
二、按照基地环境旳不同分类
• 结合陵墓进行建造 • 此类纪念性公园主要是陵园。例如厦门集美鳌园是围绕
“华侨旗帜、民族光芒”旳 陈嘉庚陵墓来建设旳一座公 园,庄重厉穆,每年吸引了诸多全国游客和海外旳华人 来瞻 仰参观。 • 结合名人旧居进行建造 • 此类纪念性公园利用既有旳名人旧居,在此基础上扩建 而成。例如四川广安邓小平纪 念园就是一座以邓小平旧 居为中心旳纪念性公园。 • 结合历史事件发生故址或历史遗址进行建造 • 例如三峡截流纪念园,位于三峡大坝正对面,与三峡水 利工程旳关键施工过程——截 流,保持了空间上旳一致。
第七章
纪念性公园
7.1纪念性公园概念
• 1.纪念性公园 • 纪念旳情感旳载体能够是抽象旳也能够是具象旳,如
抽象旳小说、诗歌;具象旳绘 画、雕塑、建筑等。当 这些载体承载了纪念旳情感,就产生了纪念性,这些 作品也就成为 纪念性旳作品。
• 纪念性公园本书对纪念性公园旳定义为:对人物、事件具有纪 念作用旳公园。
• 4为市民提供精神释放旳场合
• 纪念性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种阅读历史、 追忆先人、感受文化旳空间。

纪念主义的发展

纪念主义的发展

纪念主义的发展纪念主义是指对特定事件、人物或历史时期进行纪念和回顾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实践。

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纪念主义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纪念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纪念主义的起源和演变纪念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古代人民通过纪念活动,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传承给后代。

这种纪念方式常以庆祝节日、祭拜先贤等形式展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纪念主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纪念主义更多地体现为国家、社会集体纪念活动和纪念物的建立。

例如,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的设立,以及纪念馆、纪念碑等文物的建立,都属于现代纪念主义的范畴。

二、纪念主义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历史的关注日益增加,纪念主义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多样化呈现纪念主义的发展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不同国家、地区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纪念方式和对象。

有些人纪念英雄人物,有些人纪念历史事件,有些人纪念宗教节日。

这种多样性让纪念主义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发展。

2. 创新纪念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纪念主义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人们通过电子屏幕、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技术进行纪念活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还原历史场景,让人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纪念对象的历史意义。

创新纪念形式不仅丰富了纪念主义的内涵,也提升了人们参与纪念活动的积极性。

3. 个体纪念的增强在过去,纪念主义往往是社会集体的行为,由国家或社会机构组织和推动。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个体化发展,个体纪念的需求逐渐增强。

人们更加关注自己个人的纪念对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表达对历史事件、偶像人物的纪念之情。

这种个体纪念的增强不仅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也反映了社会个体权利和主体性的提升。

三、纪念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纪念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纪念主义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章 纪念性景观的发展沿革

第二章 纪念性景观的发展沿革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此时期纪 念性景观往往通过严整对称的形式、明显的中轴线来体现统治阶级森严 的等级,另外常常通过表现崇高、伟大来实现道德的教化。纪念的对象 多为王公贵族。此时的纪念性景观无不是君王们、权贵们的集权欲、
占有欲和炫耀欲的反映。而普通老百姓却在高大的建筑物、巨 大的广场和纪念大道面前,如同不可见的蚂蚁。文艺复兴将人 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却为他们带上了君权的桎梏。人同样是祭 坛上的牺牲品或是祭坛的奴仆。如明十三陵、泰姬·玛哈尔陵 。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和拉什莫尔山四总统雕像都是著名的纪念性雕塑景观陵墓不仅是为死亡的皇官贵人提供舒适安息的场所同时也是生与死死亡的超度以及死后生命的继续存在灵魂的一种象征不论是东方西方或西亚的人都没有两样由于此种对生死问题的认识及对死后的世界观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尤其在封建社会里帝王竭立驱使他的社会资源去为他自己营建永恒的灵魂世界
2 纪念性景观的形式沿革
• • • • • 2.1 纪念碑和纪功柱景观 2.2 纪念性雕塑景观 2.3 陵墓景观 2.4 纪念性景观门 2.5 纪念性公园
• 在西方,也常在城市广场上树立直立的碑或柱来纪念皇帝或将军 的辉煌功绩,这种传统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如罗马 的图拉真圆柱 。 • 工业革命后的纪念碑柱与以往的纪念碑柱相比,增强了不少世俗 性,它对城市意象的贡献和供作眺望塔的游憩功能也是古典方尖 碑无可比拟的。如华盛顿纪念碑碑高555英尺,内设一座电梯和 898级台阶。 。 •
• 陵墓不仅是为死亡的皇官贵人提供舒适安息的场所,同时也是生 与死,死亡的超度以及死后生命的继续存在——灵魂的一种象征, 不论是东方,西方或西亚的人,都没有两样,由于此种对生死问 题的认识及对死后的世界观,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尤其在封建社 会里,帝王竭立驱使他的社会资源去为他自己营建永恒的灵魂世 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君王的消亡,此类陵墓已很少见到。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中纪念性特征体现方式的发展及其探讨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中纪念性特征体现方式的发展及其探讨

公园景观设计中纪念性特征体现方式的发展及其探讨-旅游管理公园景观设计中纪念性特征体现方式的发展及其探讨郭向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国内实际国情来对公园景观进行设计,在早期公园景观社会活动中,主要针对城市居民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但是,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公园景观设计逐渐围绕着发散其旅游功能来进行,从而使得国内的城市旅游公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城市旅游公园的建设不仅吸引城镇周边居民的涌入,而且有些标志性的旅游公园还吸引其他地区居民的青睐,从而为该地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促进作用。

我国纪念性公园的建设大多数是围绕纪念性建筑或纪念性景观而展开的,然而国内具备有纪念性的建筑以及纪念性景观的城市较少,以至于纪念性公园景观的设计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设计理论,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掀起热火朝天的研究与探索,故本文依据相关景观设计理论,并且结合国内社会情况而探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特征体现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通过规则性的整体布局凸显纪念性公园的庄严、肃静由于纪念性公园区别于其他公园,其公园主题需要凸显出其独有的纪念性意义,因此,在对公园景观的布局与设计方面,需要结合其自身特点来进行,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公园性质特点,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任务,由此将纪念性公园的观赏、几年以及休憩功能相结合起来。

一般情况下,纪念性公园的布局需要应用对称式、规则式设计方法进行布局,从而将纪念性公园的庄严、肃静特点进行体现出来。

二、应用低纯度色彩来彰显纪念性公园的肃穆与静谧在对纪念性公园景观进行设计、布局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纪念性公园肃穆、静谧氛围的营造,从而使人们能够能够游览纪念性公园的同时,能够给予其视觉上、心理上的震撼,而给予其视觉上以及心理上的震撼可以通过应用低纯度色彩来进行彰显,这是色彩以光学为基础,通过结合装饰将整个公园的气氛体现出来,为人们营造出各具特色的纪念性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此时期纪 念性景观往往通过严整对称的形式、明显的中轴线来体现统治阶级森严 的等级,另外常常通过表现崇高、伟大来实现道德的教化。纪念的对象 多为王公贵族。此时的纪念性景观无不是君王们、权贵们的集权欲、
占有欲和炫耀欲的反映。而普通老百姓却在高大的建筑物、巨 大的广场和纪念大道面前,如同不可见的蚂蚁。文艺复兴将人 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却为他们带上了君权的桎梏。人同样是祭 坛上的牺牲品或是祭坛的奴仆。如明十三陵、泰姬· 玛哈尔陵 。
• 陵墓不仅是为死亡的皇官贵人提供舒适安息的场所,同时也是生 与死,死亡的超度以及死后生命的继续存在——灵魂的一种象征, 不论是东方,西方或西亚的人,都没有两样,由于此种对生死问 题的认识及对死后的世界观,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尤其在封建社 会里,帝王竭立驱使他的社会资源去为他自己营建永恒的灵魂世 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君王的消亡,此类陵墓已很少见到。
2 纪念途径与手段的变化
• 纪念目的的变化造成了纪念对象的多元化。以往的纪念对象多是 神灵或王公贵族,现在的纪念性景观不仅纪念伟人、更有纪念普 通人甚至动物的。 • 纪念性景观更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再现历史 环境,使观众心理上产生场所感与认同感。
•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 人们逐渐意识到:为神和君王建造的纪念景观是神秘的、巨大的、 恢宏的;为机器设计的纪念性景观是唯美的、高效的。它们离普 通人的纪念都是遥远的。人们应该寻求人性化的纪念性景观,为 伟人更为普通人。此时纪念性景观无论在纪念观念、纪念对象、 纪念空间形式、设计思路和手法上均有所进步,纪念对象也趋于 广泛。
• 现代纪念碑则不再强调高大的体量和古典美的形式,而是强调其 参与性,更注重参观者的心理。如华盛顿越战纪念碑 ,是70年 代“大地艺术”与现代公共景观设计结合的优秀作品之一。

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有树立雕像纪念神灵或祖先的传统。美国纽约自 由女神像和拉什莫尔山四总统雕像都是著名的纪念性雕塑景观 。
第二章
纪念性景观的发展沿革
• 1 纪念性景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 2 纪念性景观的形式沿革 • 3 当代纪念性景观的发展趋势
1 纪念性景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 • • • 1.1为神的纪念 1.2 为君王的纪念 1.3 为机器的纪念 1.4 为人的纪念
• 在远古蒙昧时期,人类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能力极差,人类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屈居于神之 脚下,人是神的牺牲品,人是神的奴仆。此时的纪念性景观是一些 近似图腾的体量巨大、充满神秘色彩的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此 时的纪念性景观是献给神灵或 自然的一道祭品。像英国巨石阵列、 南太平洋复活岛巨型雕塑群。
• 工业革命以后,随工业文明的兴起,正业革命给城市景观带来了 深刻的变化。人们似乎征服了自然,挣脱了神的约束,推翻了君 主。但人们并没有改变受奴役、被鄙视的地位。人们用自己的双 手创造了另一个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机器。人们的生活—— 工作、居住、娱乐等被解剖成一个个功能独立的零件。此时的纪 念性景观多集中在城市中,且为集合了古典美的形式和某些物质 功能的纪念性景观。
2 纪念性景观的形式沿革
• • • • • 2.1 纪念碑和纪功柱景观 2.2 纪念性雕塑景观 2.3 陵墓景观 2.4 纪念性景观门 2.5 纪念性公园
• 在西方,也常在城市广场上树立直立的碑或柱来纪念皇帝或将军 的辉煌功绩,这种传统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如罗马 的图拉真圆柱 。 • 工业革命后的纪念碑柱与以往的纪念碑柱相比,增强了不少世俗 性,它对城市意象的贡献和供作眺望塔的游憩功能也是古典方尖 碑无可比拟的。如华盛顿纪念碑碑高555英尺,内设一座电梯和 898级台阶。 。 •
• 西方人对于拱门的运用情有独钟,即使到了近现代,在城市规划 中也常用“门”来作为标志、景观的焦点或意象上的门户。 • 在东方,中国人牌楼和日本人用鸟居都是起源于“门”的观念, 只是牌楼和鸟居更具象征意味,它是用来界定神社、寺庙、陵墓 等建筑处的入口,而不是象西方为纪念战争胜利的凯旋门。
• 在古代,纪念园实际上是纪念性庭院——纪念性建筑的附属,像印度的 泰姬.玛哈尔陵园。在近代有一些陵园也有了公园的性质,如美国的一 些国家陵园和墓园。 • 真正达到民主式纪念性高度的是罗斯福纪念园(The F.D.R Memorial)。 经过1966年和1972年又两轮的方案征集,旧金山的景观建筑师哈普林 (Lawrence Halplin)的方案最终中选。经过二十年的挣扎,终于在 1997年建成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