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色

合集下载

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解析的开题报告

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解析的开题报告

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解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当代纪念性景观已成为城市化建设和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西方国家在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主要特点、目标和挑战,并探讨如何优化场所设计,从而确保场所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二、研究意义本文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1. 探讨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2. 分析西方国家在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我国纪念性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探讨如何优化场所设计,建立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社会价值传承的纪念性景观建设理念,推动城市美化、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和分析有关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研究文献,从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主要特点、目标和挑战,探讨如何优化场所设计。

四、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的营造目标和要求有所变化,从单纯的历史纪念逐渐转向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中心。

2.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的设计需注重场所特定的文化性和空间元素的塑造。

3.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需注重场所可持续性经营,设计需充分考虑场地环境和设施的相关情况。

4.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需注重场所公众性质,设计需充分考虑场所的社会价值和人性化的设计。

五、研究内容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3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二章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特点和目标2.1 场所类型及其特点2.2 纪念性景观场所的设计目标第三章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主要挑战3.1 环境保护3.2 文化多元化3.3 社会感知度3.4 空间利用效率第四章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优化设计4.1 场所特定的文化和空间元素的塑造4.2 场所可持续性经营4.3 社会价值和人性化的设计第五章优化设计的案例分析5.1 波士顿公园的营造5.2 纽约滴水巷公园的营造5.3 圣地亚哥市政厅广场的营造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果总结6.2 研究的限制和不足6.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发表时间:2020-12-22T08:07:21.937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25期作者:谢文璇[导读] 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市 101601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主要从空间的尺度和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以期能从景观空间设计的角度梳理出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规律,并对设计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空间特点一、纪念性景观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通过对过往的人或事的追忆,来唤起怀念和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纪念性景观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具有纪念的主体和它们所象征的精神,并且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演变,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为陵墓景观、纪念碑和纪功柱景观、纪念性雕像景观、纪念性景观门、纪念性公园等。

主要表现为对神秘的营造、对英雄的歌颂、对永恒的追求等。

当代纪念性景观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纪念性情感需求,并纪念有意义或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等,如奥林匹克纪念园、澳大利亚国家突发事件纪念碑、爱滋病病人纪念碑等,纪念主体呈现出广泛与多元的特点,不再只表现崇高和伟大,而是呈现出理性反思的特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纪念性景观通过物质性的建造来达到精神的延续,成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场所。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其中景观空间充当着重要的纪念性情感沟通的媒介。

空间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应当综合考虑,下文将结合纪念性景观的特点从空间的尺度与向度以及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加以分析。

空间有许多形态,如正方形给人庄重、稳定的感觉,适宜观景者驻足停留。

红色文化纪念性景观空间研究——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例

红色文化纪念性景观空间研究——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例

2020·02一、纪念性景观概念(一)纪念性景观的概念作为承载历史的实体空间,每个城市都会有各种形式纪念性空间以表明人类的纪念需求,这类实体空间能够给人以精神意义。

纪念性景观包括用于标志某一事物或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

(二)刘少奇故居纪念园简介刘少奇故居纪念园位于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也被称为花明楼景区。

花明楼景区总用地达690多亩,景区中包含门楼广场、刘少奇同志铜像、纪念馆、少奇同志故居、花明园等几个部分,现在已是湖南省内最为重要的红色文化纪念地与著名的AAAAA级旅游风景区。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结构(一)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结构景观空间结构即为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是指景观组成要素的类型、大小、形状、数目及其在空间上分布与配置情况。

景观功能是空间结构的基础,空间结构的布局由其空间功能来决定,而纪念性景观的主要功能为纪念或缅怀某段历史、某个故事或某个人物。

基于纪念性景观功能要求,常用的空间结构有规则式布局、自由式布局和混合式布局三种。

刘少奇故居纪念园由入口门楼广场起至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采用中轴对称的规则式布局,而后段景观空间则采用自由式布局,基于此两种布局相互搭配,刘少奇故居纪念园的空间结构采用的是混合式布局。

前段以入口的门楼广场为起点直至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形成一条东西贯穿长度约为1000米的空间结构主轴线,并在主线轴上布置了门楼广场、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

而后段的自由式布局中则有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文物馆、刘少奇同志故居以及花明园为主的空间节点。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序列纪念性场所不仅是实体物质场所,也是承接人们缅怀沉思的精神场所。

游览者在场所内可以充分感受到空间序列带来的氛围,而在纪念性景观中这种氛围一般都会选用大型建筑或超于常规尺寸的雕塑、纪念碑等构筑物来体现。

刘少奇纪念园空间序列的重心为刘少奇铜像,整个园区以铜像为空间结构轴线的中心点展开,铜像的基座抬高于中心广场地面,设置在中心,同时广场以大面积的自然山林为背景,使得参观者视觉焦点为铜像。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该文针对纪念性景观这一独特的类型,探讨纪念性主题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从对事件及人物的表达,空间序列的编排以及纪念要素的塑造这三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现存实例加以分析。

标签: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达;景观设计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设计表现上是顺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

在这样的观念下营造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仅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且大都是巨大的尺度和体量。

到了现代,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和传统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情感需求,景观的营造方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述(一)阐述与叙事作为纪念背景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具有一段历史上的时间长度,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常常通过对这一时间长度进行叙述来进行回忆。

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及景观中,叙述的手法很常见,例如历史纪念广场、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纪念园等,频频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历史的还原向人们展示某位人物的生平或是某个事件的经过。

例如在在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参观者通过中心轴线上的两道“时间之门”进入空间,门上所刻的”9:01”和“9:03”两个时间点告诉参观者场地中爆炸前最后的平静时刻以及爆炸后开始援救的起始时间。

(二)隐喻与象征隐喻与象征是古典主义景观的基本艺术手法。

早在英国18世纪,设计师亨利·霍尔以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得》为背景创造了斯托海德风景园。

在这个风景园中,湖泊象征地中海,希腊神庙和古罗马建筑有致的分布,亨利·霍尔利用景观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这部史诗。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象征与隐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并且更加温婉的运用。

在美国波特兰”爱悦广场”的设计中哈普林受到希尔拉山自然环境的启发,用跌水象征山间溪流,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折线台阶象征山地,廊的形式自由的屋顶象征洛基山山脊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所精神。

二、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一)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犹如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旋律贯穿乐曲始终,它不断地敲击着听众的思绪,加上中间的变奏,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乐曲。

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的纪念性景观设计分析——以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奚榕蔚;唐轶;曹磊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3(36)1
【摘要】纪念性景观是人类自生产活动以来最早出现的景观。

人类用特定的纪念性景观来表达抽象情绪与精神慰藉,其表现形式既是物质的、精神的,又是美学的、艺术的。

与普通的景观不同,纪念性景观具有独特的纪念元素。

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切入点,简要地介绍其总体概况、特征、外部环境,并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细致分析其内部空间的设计要素、特色设计,以期探究如何通过具体的对象和营造特殊的气氛来表达精神渴望和情感寄托。

【总页数】3页(P228-230)
【作者】奚榕蔚;唐轶;曹磊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2
【相关文献】
1.海外纪念性历史博物馆当代公共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结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共时态研究
2.纪念馆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3.对现代纪念性建筑特性的探讨—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为例4.环境心理学在纪念馆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计为例5.具身认知理论视阈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州地区纪念性空间改造设计思考——以小萝卜头纪念馆为例

徐州地区纪念性空间改造设计思考——以小萝卜头纪念馆为例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3月上 25徐州地区纪念性空间改造设计思考——以小萝卜头纪念馆为例孙昊 吴林炬 吴紫妍 许志慧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8摘 要 小萝卜头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传承历史文化,汇聚复兴伟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原纪念馆物质展陈设现状与场馆精神表达要求的分析,结合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对场馆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改造设计思考,以期场馆未来能够以更高的展陈水平,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发挥革命教育据地的作用,更好激发人们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 小萝卜头纪念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Thoughts on Monumental Space Renovation Design in Xuzhou Area——Take Song Zhenzhong Memorial Hall as an ExampleSun Hao, Wu Lin-ju, Wu Zi-yan, Xu Zhi-hui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18, Jiangsu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e Memorial Hall of Revolutionary Martyr Song Zhenzhong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nheriting historical culture and gathering the great power of rejuven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terial exhibition of the original memorial hall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spiritual express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design, the in-depth and effective thinking of the renovation design is carried out, so that the hall can play the role of a revolutionary education base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at a higher level of exhibition in the future, and better stimulate people’s patriotic feelings.Key words Song Zhenzhong Memorial Hall; interior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引言小萝卜头纪念馆是纪念我国最年轻的革命烈士宋振中及其相关的许多革命烈士与事迹的纪念场馆,是教育青少年,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表达策略研究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表达策略研究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表达策略研究曲楚宏,付军*(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摘要:我国红色纪念性景观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空间表达方法单一,红色纪念性景观建设未成体系。

为丰富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的设计质量,将叙事学理论引入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系统地阐述景观空间的叙事表达方法,为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学;景观叙事景观向人们重新讲述,因此具有故事性。

②主题性:红色纪念性景观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纪念性景观,是具有特定主题的纪念性景观。

“红色”是我国在革命年代的特殊精神,红色革命史与革命精神是红色纪念性景观纪念的主要主题。

③地域性:由于在革命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红色纪念性景观形成地域差异。

红色纪念性景观将当地红色主题与地理差异进行融合形成各地区的地域性。

④教育性:教育性是红色纪念性景观的特点之一,通过对红色纪念性景观的参观与游览进行我国革命史的学习。

突破以往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将学习与游憩相结合,引发情感共鸣。

2.2叙事学表达红色纪念性景观的适宜性叙事学通过对一个主题各个表达单元进行切分,来完成对叙事文本内在构成机制的研究与探讨,剖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从而寻求叙事文本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独特规律。

[3]叙事学应用于景观是将景观当作可阅读的文本,与特定的语境结合,通过对景观要素的组织来完成景观与叙事结合的设计方法。

[4]主要利用景观的“类语言”特征和与文学作品相似的创作机制,通过将文学作品与景观空间结构横向比较,借鉴叙事学中语法与句法结构来进行故事言说,通过语境和语义的营造来增强参观者的阅读体验。

[5]叙事学理论与红色纪念性景观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从红色纪念性景观的结构来看,红色纪念性景观本身是由多种空间组成的景观系统,语义表达也以空间为载体,而叙事学主要研究文章结构,事件是其组成和载体。

纪念性景观

纪念性景观

纪念性景观
一、纪念性景观的起源
谈到纪念性景观的起源就不能忽视古代埃及创造的伟大文明以及它们文明的遗物。

埃及于公元前4世纪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造了人类最早的巨型纪念性建筑物。

古代埃及建筑以庞大的规模、简洁稳定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达到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

埃及古代建筑3个主要时期:1、古王朝时期建筑。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7—公元前22世纪)的主要建筑是著名的金字塔。

2、中王国时期建筑。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公元前16世纪)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

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够建筑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

3、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以祭奉阿蒙神的的神庙取代陵墓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

神庙形制大致相同,除大门外有3个主要部分:周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允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

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人造景观与未知而博大的宇宙自然相联系,犹如爱尔兰的纽格莱齐陵墓冬至日的阳光沿着黑暗墓道照亮墓穴最深处,以及墨西哥的奇骞扎伊金字塔庙的阶梯犹如蛇神盘绕一样,神秘的灵光打动人心并且如同未知对探究之心的诱惑一样,经久不息。

浅谈新繁东湖园林景观特色

浅谈新繁东湖园林景观特色

浅谈新繁东湖园林景观特色新都新繁东湖为晚唐名园,经历代沧桑变迁保留至今,是四川纪念性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

本文主要从空间布局,景观序列,园林艺术等方面分析了新繁东湖园林空间景观特色。

标签:新繁东湖;四川园林;景观空间;园林特色新繁东湖位于成都西北的新都的新繁镇,相传为晚唐名相李德裕任新繁县令时开凿。

明代荒废,清代同治年间重修。

是我国少数有迹可考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

园内湖塘掩映,沟渠纵横,土丘围绕,古树参天,花草丛生,布局精巧,玲珑别致。

东湖是崇祀名宦乡贤的纪念性园林,有着巴蜀古典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典雅,乡情飘逸的风格。

园内建筑青砖黛瓦,系川西民居的格局,与环境极为协调。

1 总体空间布局东湖的整个布局较为自由,从平面布局来看,无轴线可寻。

水体占了整个园区三分之一的面积,有开阔的大面积湖池,也有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颇有江南园林的韵味。

建筑沿湖布置,形成环状的游览线,疏密有秩,平衡合理。

园内亦有土坡,在园区北侧,上筑有城墙。

东湖的主要的建筑怀李堂,位于园区中部偏北,面向南面的主湖。

怀李堂位置恰当,堂及堂前空地与湖结合,成为园中的主要景点,控制园林的整体布局。

怀李堂东西分别有瑞莲阁和珍珠船,又以步行廊贯连篁溪小榭与月波廊。

对岸的清白江楼、平远台、蝠崖连成一条横向的景观序列,隔湖与怀李堂对望。

堂北部临万花湖,沿湖布有晚香斋、光霁堂。

园林最北部被城墙包围。

城墙下,水巷复环,小桥层叠,登上城墙,视野复又阔,南可俯瞰全园。

园林东侧和西侧多为植物景观,有梅园、桃李园、桂花园,形成园中园的布局模式。

整个园林起伏叠嶂,池水环绕曲折,建筑分布合理,路径曲折迂回,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

2 园林特色2.1 景观序列新繁东湖内有丰富的景观,从建筑、绿化、水渠等各个方面,采用对景,障景等手法,做到移步换景,使整个游览路线处处成趣。

东湖在景观序列处理上有很高的成就。

进入公园前门,沿园路向前,先经过三贤堂,步入园林二门,迎面偏东是青白江楼,体态轻盈,粉墙青瓦,很是简雅。

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

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

2022年第4期现代园艺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吴家炜(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院研究纪念性景观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在当下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

以现有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纪念性场地的设计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位置、总体布局和景观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墓园的建造者和所纪念的对象不同,但设计背后的整体逻辑与思路却基本一致。

未来我国纪念性场地景观设计可借鉴过往的经验并予以创新,通过设计延续过去的记忆,并带给人们感性的纪念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院纪念性景观;记忆;墓园;空间设计作为对历史记忆的纪念与载体,纪念性景观设计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在设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对生者的启迪、对亡者的缅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而在纪念性景观中,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作为分支,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显得尤为集中而物化。

探究这些纪念性场所的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所反映在当下社会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

目前,对我国墓园景观设计现状的研究较少,而分析这些公墓的布局与元素、文化符号和社会意义将对理解过去我国墓园设计的特点,展望未来我国纪念性场所设计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案例研究1.1研究问题与目的以大型现代纪念性墓园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其过去的设计原则与特征,探索未来我国纪念性场所设计的发展方向。

研究过程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即现有的这些公墓的空间设计和参观者体验会对未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产生何种启示,而设计师又将如何汲取以往的经验,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纪念。

1.2研究对象与结果以下将选取3个现有的我国大型纪念性墓园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别是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

选取这3个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自的建造主体以及所要纪念的主要历史事件均不相同。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景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和纪念。

在设计纪念性景观广场时,必须考虑场所精神理论,以创造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空间。

首先,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

广场的设计应该与纪念的对象紧密相关,通过雕塑、建筑、文字等手段,将历史事件或伟人形象融入到广场中,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使广场既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能传达出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要注重情感共鸣的创造。

通过景观元素的选择和布置,设计师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氛围。

例如,在广场的中心设置一个纪念碑或纪念雕塑,通过其雄伟的形象和寓意深远的设计,让人们对纪念的对象产生敬意和崇敬之情。

同时,通过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和。

最后,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要考虑社会互动与参与。

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应该能够促进人们的互动和参与,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环境。

设计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装置和活动场所,如座椅、音乐喷泉、露天舞台等,吸引人们驻足、休息、交流。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和纪念仪式,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增加广场的社会功能和活力。

综上所述,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需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情感共鸣的创造以及社会互动与参与。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出一个既具有纪念意义,又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公共空间。

这样的设计将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促进社会互动,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

试论纪念性建筑与空间的设计表现

试论纪念性建筑与空间的设计表现

表 现 手 法进 行 了分析 。 出纪念 性 空 间设 计 须 综 合 地形 、 物 和 光 线等 元 素 , 可适 当融 提 植 并 入 光 电等 现 代技 术 来 营造 空 间 氛 围 的观 点 , 以期 促 进 具 有 传 统 文化 意 义 与 时代 审 美 精神
相 统 一 的纪 念性 建 筑 与 空 间的设 计 。
收 稿 1期 : 0 9 0 — 9 3 20— 9 2 基 金 项 目 : 西 省社 科 重 大 理 论 与 现实 问题 研 究 项 目(09 0 2 陕 20Z 3 ) 作者 简介 : 家 民 (9 l ) , 西 商 洛人 , 授 , 士 生 导 师 。 王 15 一 男 陕 教 博
第1 期
塑造 的作 用 明显 ( 图 2 , 以代劳 建筑 无 法充 见 )可
分 表 达 的思 想 、 法 营造 的气 氛 [。在 放 置 时应 无 5 】
综 合 考虑空 间 与雕塑 的体 量和相 互 映衬关 系 。 视 野开 阔场地 空 旷而雕 塑体量 较大 时 , 营 造“ ” 应 强
关键词 : 纪念性 建 筑 ; 纪念 性 空 间 ; 象征 手 法 ; 计 方 法 设
中 图 分 类 号 :5 J9 文献 标 志 码 : A
纪 念 性建 筑 是 为 纪念 人 物 或事 件 而建 造 的
型 两大类 , 而事件 型又 含有为 记录功 绩情感 愉 悦
房 屋或结 构物 , 功能要求 多 出于纯粹 的精 神象 其
文章 编号 :6 3—18 ( 00 叭 一0 1 17 37 2 1) 0 2—0 4
试 论 纪 念 性 建 筑 与 空 间 的 设 计 表 现
王家 民, 中义 张
( 安 理 工 大 学 艺 术 与 设 计 学 院 , 西 西 安 70 5 西 陕 104)

浅谈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点

浅谈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点

浅谈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点作者:张文轩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11期【摘要】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其规划布局的实质是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带来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

一般情况下,空间的基本形态和空间序列变化是纪念性景观成败的关键。

张自忠烈士陵园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了一个供人们缅怀、回忆的场所,为精神的传达提供了媒介与载体。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张自忠烈士陵园;设计要点;规划布局;植物配置引言纪念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或纪念本能的主要途径,并通过观赏者、事件景观以及物质景观的反复组合表达或传承最初的纪念意义。

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1 背景资料1.1 纪念性景观的概念纪念性景观是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来回忆历史与传承历史的景观,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

人们将其视为一种媒介场所,它包含着人类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人们通过它来对相对应历史、文化或者历史人物进行回忆与缅怀。

纪念性景观包括1.2 张自忠烈士陵园的概况1.2.1 地理位置张自忠烈士陵园,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

此处地处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约2公里,紧邻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处。

沿天生路北行约300米便是西南大学六号门。

1.2.2 基本情况陵园平面为长方形,地势整体上南高北低,占地面积约8亩,主入口两侧立有一对雄狮。

一踏入陵园,便可以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牺牲之后,忠骸运至北碚下葬。

解放后,政府将张自忠烈士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此后又多次进行扩建。

2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点2.1 合理的规划布局规划布局的实质是空间的营造,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带来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

一般情况下,空间的基本形态和空间序列变化是纪念性景观成败的关键。

纪念性景观设计详解

纪念性景观设计详解

的和谐。新景观与校园绿化形成 咬合之势 , 成为校 园整体 的特 色
之一。3增 强水 景的可参 与性 , 以直 接亲水 , ) 可 而不是 只“ 可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焉 ” 同 时 注 重亲 水 的 安 全 性 。 以水 景 为 主 , 时 充 分 , 同
整个主题 景观 动静 呼应 , 彰显 了农 业大学 10年 求索 自强不 0
径为 5 6m 的构架 以半 圆形 包 围。下 有 1 3 的环形 回廊 , . .5m 由
淡 黄色花岗岩砌成。静止 的 回廊与 运动 的水池 寓意着 中 国古 老 的“ “ ” 乾”坤 思想 , 这就是“ 易经 ” 中所说 的“ 天行健 , 子以 自强不 君 息; 地势坤 , 子以厚德 载物。 “ ”指 天体永恒运 动 , 不停息 , 君 ”乾 , 从 寓努力 向上 , 自强不息 。“ ” 坤 为大地 能包容万物 , 兼容博 大 , 意 寓 以和为贵 的精 神。
区位 为农 大提供 了一 片体验 宁静 、 享受 阳光的 自由天地。
为 了迎 接 即将 到来 的华诞 , 校 纪 念性 景 观 的产 生 是必 然 的 。 学
5 设计特 色
20 0 7年年终百年纪事小 品景观设计定稿 , 景观位于学校正 门
从 一 5m 甬 景 观设计并 非仅仅是对美丽景 色的直接克隆 , 而是 通过把握 古牌楼后方 , 主路 两侧 走过 , 条长 4 的 甬道呈 现眼前 , 道中央宽 3m 的花岗岩板从 西 向东 , 刻着农 大百 年来 文化 、 育 教 其 在景观 、 文化 、 生态等方 面更为深层 的协调关系 , 根据 用地 的实 水与地 面一 动一静 , 际情况 、 文化层 面 , 以达到形 神兼 备 的环境效果 。它为人们 提供 的大纪事。 甬道上覆 盖着 薄薄 的涓涓 流水 , 两相呼应 , 寓意农大一百 年来 不断求索 的筚 路蓝缕。 的不仅 是一种风 景 , 是一种 健康 、 更 和谐 、 尚的生活方 式 , 过 时 通 高 品质 的景观 , 达到了提 升人们精 神的最终 目的。 甬道端头立一块米色 花岗岩立石 , 立石上标 明百 年校 庆大纪 事 。立石 是中国传 统古 典园林的意念性雕 塑 , 象征着坚若 盘石 它 的品质 , 往往能 引起人们无穷 的联想 , 进而起到点景的作用 。 甬道 末端 是直径为 4m 的圆形水池 以及 其 中方形 喷泉 , 被直

纪念性公园的空间叙事研究

纪念性公园的空间叙事研究

纪念性公园的空间叙事研究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1期摘要:纪念性公园作为人民群众情感与回忆的实质载体,始终承载着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重任。

以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陵园为例的纪念性公园如今面临着适应性的改造和发展的问题。

在空间叙事语义下,文章按照特定叙事序列,运用设计思维构建起纪念性公园与空间叙事的情感联系性,得出普适性的运用规则,以期改善在后现代城市中公共场域的情感价值缺失、空间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关键词:纪念性公园;空间叙事;淞沪抗战;景观设计一、纪念性公园概述(一)纪念性公园定义理解纪念性公园,需先厘清它与纪念空间和纪念景观之间的关联。

纪念空间是一种景观空间,通过在公共区域的实物表达,保持公民历史事件记忆的再现[1]。

纪念景观是景观中的一种类型,其内涵和外延都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

它一方面指代由于人类活动和历史遗留等原因形成的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景观,另一方面则指代人们专门营造用于表达纪念含义的各种景观,包含了文化遗址、献祭景观、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雕塑、纪念公园等形式[2]。

纪念性公园隶属于纪念性景观下的细分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园和纪念性景观,是折射社会群体所认同的集体特殊记忆和提供象征意义的城市公共绿地。

它不仅承载着延续地域史实,激活公众记忆达到地域文化的传播目的,也是公民休憩和交流的公共场域[3]9。

它的诞生经历了传统墓葬到对重点人物纪念、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纪念再到当今纪念形式多样化的四个发展阶段[4]14-15。

文化植入和空间塑造,使精神在场地得以延续,这种文化性质的体现就要求纪念性公园需要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才能使观众通过互动获得精神体验并产生共鸣,加深纪念这一行为特质[4]10。

(二)纪念性公园分类根据纪念对象进行划分,纪念性公园可分为人物类纪念性公园、历史事件类纪念性公园、自然景观类纪念性公园及历史遗迹类纪念性公园四种类型(如表1)。

最早出现的人物纪念性公园源于对特殊人物的纪念和崇拜,以人物事迹为主线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将伟人的精神传达给世人。

纪念性景观知识

纪念性景观知识

完善系统的纪念性景观各知识总结归纳一、纪念性景观的涵义纪念是记忆与对情感的怀念,是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陈述。

纪,本意为结绳记事;念,即是现在所想的事,可以包括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

其中纪是基础,念是深化。

人类是一种感性动物,对于任何过往都有着不可泯灭的怀念和依恋的情感,这种对过往的认知就是“纪念”,这种纪念表现在对历史事件的现实还原,例如通过纪念性景观的构建供人们寄托情感。

所有建筑的形成都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正因为如此,它们都被赋予了历史的标记,尤其一些强调历史感的纪念性建筑,这种纪念性则是人们对追求某段历史或者传说所产生的心理感知,是一种庄严且永恒的感觉。

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还原,还需要设计师将其以新形式展现在现代景观设计当中。

根据符号语义学的有关内容,符号的内涵张力可以引发受众较深层次的思考,就纪念性景观来说,符号的构建需要对原有纪念性元素进行抽象整合,提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深层内涵,使纪念性景观避免表面化的复制。

纪念性景观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纪念性景观所传达的是一种特定的,人文精神的语意,能够传达特定历史故事以及精神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特定景观,也可能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土地,它们或许正向人们传达着某些触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纪念性景观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向受众传达关于社会、地域所经历的背后的情感故事,通过亲身的景观感受和视觉体验,达到直入心灵的精神层面。

通过对“纪念”和“纪念性”的的理解,我们通常把它概括为广义的纪念性景观:是指为了纪念一个事件或者实物性的景观设计,其设计的目的是引导观赏者能一看就记住这个景观,并且它在设计上必须得融入当时的历史文化因素进行设计。

简单的来说,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纪念人物、纪念文化、纪念事物等方面。

纪念性景观作为研究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切入点对我国现代景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念性建筑赏析

纪念性建筑赏析
环境保护不足
一些大型纪念性建筑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 造成破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创新思路与方法
01
挖掘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 色,将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 提升纪念性建筑的文化价值。
02
多元化功能设计
03
绿色建筑设计
在满足基本纪念功能的基础上, 增加文化展示、教育、休闲等多 元化功能,提高建筑的吸引力。
02 03
象征意义
中国纪念性建筑往往与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强调集体记忆 和国家认同;而外国纪念性建筑则更多关注个人英雄主义、自由、民主 等价值观念。
建筑材料
中国纪念性建筑多采用石材、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以体现庄重、沉稳 的气质;而外国纪念性建筑则广泛运用钢铁、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追 求创新和独特性。
升建筑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与光影效果
色彩运用
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和运用,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表 达,如白色大理石建筑给人纯净、庄严之感。
光影效果
利用自然光或人工照明塑造建筑的光影效果,增强建筑的 立体感和层次感,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在阳光下的 光影变化。
夜间照明
通过夜间照明设计,使纪念性建筑在夜晚依然熠熠生辉, 成为城市的地标性景观。
象征性
永久性
通过建筑形式、雕塑、铭文 等表达纪念对象的象征意义。
采用耐久材料建造,以长期 保存并传承历史记忆。
艺术性
融合建筑、雕塑、绘画等多 种艺术形式,展现高度审美 价值。
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 等,体现了早期人类对神祇和英
雄的崇拜。
中世纪时期
欧洲哥特式教堂的兴建,如巴黎圣 母院,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浅谈纪念性景观的营造

浅谈纪念性景观的营造
于 晓森 王金 凤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北京 10 8 ) t 0 0 3 ( 政法职业学院 ,  ̄ 河北 石家庄 0 0 6 ) 50 1
摘要 :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就是合理 表达一种精神。用物
质形式表达某 种空 间情感 , 使参 观者产生情感 的回应 , 它的精神内涵永远是第一位 的, 最终追求与参观者心灵上 的感应 和共鸣。
它是有生命的配置时要考虑它的生命周期和季相的变化根据与纪念性景观中强调时间和象征意义的特点巧妙的利用其形态质地和色彩等固有特征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或是烘托出纪念性景观设计所要体现的场所精神
维普资讯
第1 期
河北 林业 科技
20 08年 2月
浅谈纪念性景观 的营造
背景 , 虚实对比, 显示 出巍峨壮丽的景观。 如华盛顿纪念碑
的设计 。
泛, 设计 中会有—定选择性和倾 向性。
22 追 思先 人 .
对于复杂的地形 , 设计 师可 以利 用地形的抬升 , 以营
造敬仰之情 。也可以利用场地内地形 , 精心设计创造个性
国人 认为“ 死生事大: 对死者尤为尊重 , ’ , 古时帝王墓
关键 词 : 纪念性景观;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5 T 21
I 纪念性景观 的概念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62 80404 2 1 23 ( 0 ) ) - 0 5 0 1 3- 0
内涵 、 回忆 、 比等 内容 ) 对 转移 、 变换 为此时此刻此地此人 的现实心情和直觉 , 达到物与人 、 与物的移情效果 , 人 以求

事物或为了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 , 能够引
纪念性景观是—个重要历史人物 、 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浅析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浅析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
金纪念园的景观设计要素涵盖了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高科技媒介三大方面设计者通过这些景观设计要素向人们传达纪念性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居民群体记忆的物化凝聚着人们对过去的共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


6 O—— 环境艺术
浅析 纪念性公 园的景观设计元 素
文 /韩 东
纪念性公 园是纪念性空 间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怀念的功 能 , 并且兼顾 了游人的参与性 和游憩性 。美 国马丁 ・ 路德 ・ 金纪念园的景观设计 要素涵盖 了自然 因素 ,人工 因素和高科技媒介三 大方面 ,设计者通过这些景观设计要素向人们传达着 马丁 ・ 路德 ・ 的追求 自由和平等的理念。通 金 过景观设计 元素 , 继承和发扬优秀纪念性公园的设计 理念和手法 , 创造 出具有 时代气息的优秀设计 作品 ,我国景观设计师们还需不断地求索。
“ 纪念 ” 是人类最重要 的情 感之 一。它 “ 具有物 质的和精神 的双重属性 ,人类的纪念情感通过客观事物 与历史事件 的关联 而获 得宣 泄。‘ 念 ’ 回忆尤其 与人类 的 ‘ 纪 与 群体 回忆 ’ 着密 有
切 的 关联 ”] 念 性 空 间记 录 着 人 类 文 明 的 历 史 进 程 , 群 体 _ 】 。纪 是
环境艺术 —— 6 — — 1
马丁 ・ 德 ・ 纪 念 园 路 金
成 的 ,仿佛大地之中的深深的伤 口。
材料 因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纪念性 公园运用的材料
植物 因素 。植物 在纪念性 空间 中渲染气氛 ,营造 意境 ,能 也 渐渐趋 向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石材、木材 ,玻璃 、金属等材 起 到不 可小觑的作用 。 植物本身的含义 、 色彩差别 、 季相 变化 、 料也开始进入人们 的视线 。 在美国的俄克拉 荷马爆炸纪念 园中 , 冠 幅枝 叶花 朵果 实 , 都是可以作为造景 中的设计元素来表现的 。 开 阔草坪 上布置 了 1 8 6 把玻璃做 的椅子 ,来 代表 18名在爆炸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