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简介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霍桑介绍》课件

《英美文学霍桑介绍》课件

孤独与创作
筆觸與想像
霍桑通常在独处的环境中创作, 他的写作桌上摆满了他的神秘 玩偶和旧照片。
霍桑的书写风格极富想象力, 他的文字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 意象。
象征主义手法
霍桑善于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 通过象征物和隐喻给作品注入 了深意。
霍桑的影响
霍桑的作品对美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罪与赎
《红字》中艾丽西亚的遭遇和挣扎展现了罪 与赎的主题。
道德与良知
霍桑通过作品反思了人们的道德选择和内心 的良知。
自由与束缚
《七间小屋》中的人物们经历了自由和束缚 的斗争,展示了社会和个体的内在冲突。
黑暗与光明
霍桑的作品中充满了黑暗和光明之间的对抗 和纠结。
分析霍桑的写作风格
霍桑独特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浪漫主义和内省。
家族关系与影响
霍桑的家族背景以及家人对他 的影响是他创作的重要因素。
原生家庭中的早期经历
霍桑的早年经历和人际关系塑 造了他的个性和写作风格。
霍桑的文学生涯
霍桑的文学生涯充满了辛酸和辉煌,他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红字》的成功与转折
2
霍桑通过《红字》一举成名,但这也
为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扰。
霍桑与后现代主义
霍桑的作品中的主题和技巧 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紧 密相关。
社会隐喻与当代问 题
霍桑通过作品中的社会隐喻 和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和人 们的内心世界。
文学创新与实验
霍桑在文学创作中的创新和 实验影响了现代作家的写作 风格和思考方式。
结论:霍桑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
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永远铭刻在美国文化的丰碑上。

Hawthorne霍桑

Hawthorne霍桑

Hawthorne 霍桑Hawthorne was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804 in Salem, Massachusetts.霍桑1804年7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

Some of his ancestors were men of prominence in the Puritan theocracy of seventeenth-century New England.他的先辈在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徒神权政治时期很有名。

One of them was colonial magistrate, notorious for his part in the persecution of the Quakers, and another was a judge at the Salem Witchcraft Trail in 1692.先辈中有一个是殖民地的地方执法官,曾因迫害贵格会教徒而声名狼藉;另一个是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法官。

Gradually the family fortune declined.渐渐地,他的家族开始衰落了。

His father, a sea captain, died in Dutch Guiana, leaving the widow and the child behind to shift for themselves.他的父亲,是船长,死于荷兰的圭亚那,留下了孀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只能自食其力。

In 1821 Hawthorne went to Bowdoin College, where he had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as a classmate.1821年,霍桑在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学习,和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是同学。

He also developed a friendship with Franklin Pierce, who was to become the fourteen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此外,他和日后成为美国第十四任总统的富兰克林•皮尔斯也成为了朋友。

霍桑及作品介绍课件

霍桑及作品介绍课件

《带七个尖顶的阁楼》
总结词
探讨了美国早期清教徒的历史与道德观念
详细描述
小说以17世纪美国马萨诸塞州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揭示了清教徒 道德观念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小说中通过对家族阁楼的描绘,暗示了家族历史与罪恶
、纯洁和救赎的复杂交织。
《玉石雕像》
要点一
总结词
探讨了道德观念与人性的冲突与融合
婚姻与家庭生活
1836年,霍桑与索菲亚·皮博迪结婚,这段婚姻对他的生活 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索菲亚的宗教信仰和情感状态 对霍桑的作品产生了影响,他的许多作品都探讨了爱、恶 、罪和赎罪的主题。
霍桑和索菲亚育有三个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在出生后不 久就夭折了。这个经历对霍桑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许 多作品都探讨了死亡和永生的主题。
02
霍桑作品概述
早期作品
风格清新、浪漫主义
霍桑的早期作品主要体现了一种清新的浪漫主义风格,主题多围绕自然、爱情和 超自然力量。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对超自然元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道德和罪恶 的深入思考。
中期作品
心理分析、道德探索
中期作品标志着霍桑风格的转变,他开始更深入地探索人物心理和道德问题。这些作品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反 映了作者对人性深层次的理解和道德观念的探讨。
除了心理分析外,霍桑的作品还充满了对社 会现实的批判。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 察和深刻剖析,揭示了社会不公、道德沦丧 等问题,呼吁人们关注现实、反思自我。这 种社会批判意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
要意义。
04
霍桑代表作解析
《红字》
总结词
揭示了清教徒道德观下的罪恶与救赎
详细描述
小说通过女主角海丝特佩戴红字“A”的隐 秘故事,展示了清教徒社会道德观下的罪恶 、虚伪和压迫。海丝特因与教会长牧师的私 情,被迫在胸前佩戴红字作为罪行的标记。 然而,她勇敢地面对困境,最终找到了内心 的救赎。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

⽂学家霍桑的简介 霍桑,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的⼩说家,其作品都是世界⽂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名著。

下⾯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学家霍桑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家霍桑的简介 霍桑出⽣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

他的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

⽗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

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与富兰克林·⽪尔斯成为好友。

1824年⼤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

完成⼀些短篇故事之后,他开始尝试把⾃⼰在博多因学院的经验写成⼩说,这就是长篇⼩说《范肖》(Fanshawe),于1828年不署名发表,但是没有引起注意。

霍桑将没有卖出去的⼩说全部付之⼀炬。

1836年霍桑在海关任职。

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说集《重讲⼀遍的故事》(Twice-ToldTales),开始正式署上⾃⼰的名字。

其中《教长的⿊纱》(The Minister's Black Veil,1836⼀篇最为⼈称道。

1841年霍桑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

1842年7⽉9⽇他结婚,婚姻⾮常美满。

两⼈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村⽼牧师住宅居住三年,期间霍桑完成短篇⼩说集《古宅青苔》(⼜译《古屋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1846]) 。

其中的短篇⼩说《⼩伙⼦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1835)、《拉伯西尼医⽣的⼥⼉》(Rappaccini's Daughter,1844)很受欢迎。

1846年霍桑⼜到海关任职。

他从奥尔科特那⾥买下了康科德的⼀座叫做路侧居(Wayside)的古⽼住宅,并住在那⾥。

他的邻居是作家爱默⽣、梭罗等⼈。

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说《红字》(1850)。

当年霍桑在野餐中偶然遇到了居住在附近的麦尔维尔并成为好友。

霍桑红字ppt课件

霍桑红字ppt课件
霍桑《红字》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霍桑与《红字》简介 • 人物分析 • 主题探讨 • 艺术手法 • 影响与评价
01
霍桑与《红字》简介
霍桑的生平和作品
01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美国19世纪的 一位著名小说家。
02
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 塞州塞勒姆,早年曾在 新英格兰的亲戚家生活 。
《红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
《红字》中复杂多面的女性形象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灵感。
对心理描写的探索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为后来的心理分 析小说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叙事技巧的作用
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霍桑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 力。同时,也使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更加鲜明和突出。
05
影响与评价
《红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开创了美国文学的新篇章
《红字》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而且在全球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美 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它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01
03
小说的主题包括罪恶、赎罪、道德和爱情。
04
海丝特坚强、独立,与教会长有一段秘密恋情,并生 下女儿珠儿。
02
人物分析
珠儿:象征、矛盾与成长
象征
成长
珠儿是纯洁、生命和爱的象征,同时 也是红字的象征,她身上佩戴着红字 ,体现了罪恶与纯洁的矛盾结合。
珠儿在小说中经历了从无知到有知、 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她勇敢地面对 困境,最终找到了自我和爱情。
象征主义的作用
通过象征手法,霍桑成功地揭示了清教徒道德观念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矛 盾,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霍桑

霍桑

霍桑百科名片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爱伦·坡称他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

”另外霍桑是中国侦探小说家程小青笔下的一个侦探。

中文名: 纳撒尼尔·霍桑 外文名: Nathaniel·Hawthorne国籍: 美国出生日期: 1804年7月4日逝世日期: 1864年5月19日职业: 学者、小说家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红字》;《带有七个尖角楼的房子》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职业生涯 成就及荣誉 经典语录 主要作品相关影视 小说人物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职业生涯成就及荣誉 经典语录主要作品相关影视 小说人物地名[编辑本段]人物简介纳撒尼尔·霍桑生平简介介绍: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美国小说家,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

1804年7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的世家。

他的祖辈之中有人曾参与清教徒迫害异端的事件,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3 名法官之一。

这段历史对霍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霍桑的父亲是一名船长,在他4岁时去世。

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博多因学院,同学中有诗人朗费罗与后来当选为总统的皮尔斯等。

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

他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

1836年和1846年霍桑曾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

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结识了作家爱默生、梭罗等人。

18 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霍桑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霍桑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霍桑在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作家,用一部名为《红字》的小说将美国浪漫主义推向极致,他就是霍桑,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他一生著作颇丰,既有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长篇小说《红字》《带有七个尖角的房子》等、也有童话故事《奇妙故事》(中译本《神奇的故事》《乱树丛故事》(中译本《丛林故事》)、人物传记《富兰克林·皮尔斯传》以及散文集《我们的老家》。

霍桑出身新英格兰破落贵族世家,清教徒意识严重,深受原罪思想的影响,以宗教善恶观看世界,把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他认为恶的“根源”就是人们灵魂与道德的堕落和人心的黑暗。

他深信这就是世人皆有的“原罪”,是人们前进道路下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且代代相传,他主张通过善行和忏悔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

可以说,他毕生的文学创作都是这种思想的形象阐述,以《红字》最具代表性。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齐灵渥斯,然而,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不幸的婚姻,加之丈夫两年音讯全无,甚至传来了死讯。

在孤独中海丝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事情败露后,海丝特被当众惩罚,被迫终身佩戴“红字“,为了爱人的名声她独立承担屈辱与孤独。

最终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坦诚,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个闪耀女性独立光辉的人物形象。

她遵从个体情感的自由释放,大胆追求爱情,她认为爱情是个人的事,与社会、道德、宗教无关。

她在形式上虽然接受了惩罚,胸前佩带红字,但在思想上却“没有接受惩罚她的那些社会道德规范”。

而且这一罪之罚的形式红字成为“她进入别的女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通行证”并在她德行的照耀下成为精美的装饰物。

海丝特·白兰是霍桑笔下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除了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之外,霍桑还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恶”的根源与“罪”的起因,主题可谓深邃。

霍桑资料

霍桑资料

资料1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擅长以象征手法描写复杂的阴暗心理。

他的写作笔调狂野而又哀伤,寓意深远,忠实于其一贯以来的主题——批判清教主义的偏执与歧视。

《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被霍桑自比为“心理罗曼史”,自发表以来,对于其象征手法的研究多不胜数,但大多集中于宗教意义的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环境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在当时父权主义社会中女性觉醒思潮在小说中的体现。

1纳撒尼尔•霍桑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1.1纳撒尼尔•霍桑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伦镇一个传统的清教世家,他的祖辈是该地的第一批移民者之一,并参与了史上臭名昭著的女巫审判。

这在其代表作《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有所影射。

霍桑对清教抱着矛盾的态度。

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抨击清教的盲目迷信与狭隘排他的虚伪教条;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思想的桎梏,以加尔文主义来看待这个世界。

这直接影响了《年轻的小伙子布朗》的写作方法。

在该小说中,霍桑使用反叙法,尖锐地批判清教主义。

与此同时,女性的觉醒与反抗在他眼中依旧难去越矩之嫌,虽然在文中肯定了女性觉醒的进步,却丑化了女性的形象。

本文对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挖掘霍桑对女性反抗思潮的体现。

1.2《年轻的小伙子布朗》《年轻的小伙子布朗》选自霍桑的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以其惯用的新英格兰为背景。

新英格兰清教盛行,符合霍桑的永恒主题——宗教信仰的丧失,人性的诱惑,以及清教社会的阴暗,因而常作为霍桑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

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古德曼•布朗离开光明温暖的家,踏上黑暗森林的午夜之旅,也是从虔诚到罪恶的堕落之旅。

在那里,虔诚的村民都堕落为恶魔的信徒,甚至连主人公的妻子费丝也难以幸免。

2清教主义与女性2.1清教主义清教产生于16至17世纪玛丽一世时期的流亡新教团体,是英国新教的重要分支,随后在政治与思想上取得了统治地位。

清教徒奉行严格的圣经解释,反对祭祀的繁文缛节,推行严厉的布道。

霍桑

霍桑
“这红字烙得太深了。你是取不下来的。但愿我能 在忍受我的痛苦的同时,也忍受住他的痛苦!”海 丝特·白兰说。
齐灵渥斯威胁海丝特·白兰不要泄露他们的夫妻 关系,他不能遭受一个不忠实女人的丈夫所要 蒙受的耻辱,
珠儿长得美丽脱俗,有着倔强的性格和充沛的 精力,她和那红字一起闪耀在世人的面前,在 那个清教徒的社会里,他们是耻辱的象征
纳撒尼尔·霍桑 -新英格兰文艺复兴
一、生平
1804年7月4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一家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清教
徒。 霍桑家族的先祖威廉及约翰父子二人先后在迫害教友派及
臭名昭著的1692年萨莱姆“驱巫案”中扮演过不光彩的角 色 1821年至1824年,在波多因大学就读。大学期间,他深 为同学所推重,其中有后来成为诗人的朗费罗,当了总统 的皮尔斯 他写信给好友朗费罗说:“也许由于什么妖术, 我被生 活的主流抛到一边,再也回不去了?我把自己弄成了囚徒, 关进了 地牢?现在却找不到放自己出去的钥匙。”
红字-美国文学发展史上 的首部象征主义小说
一部有关心灵罪恶的忏悔录,而非简单的隐忍的爱情史 ADULTERY 红字A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的控诉,是一首吟咏人性美德
的史诗。 背景--加尔文教规规定:人应当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清心寡欲。清
教徒在英国最初是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和经济压榨、反对社会腐败风气 的,他们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后来却发展到 极端,实行政教高度合一,不但迫害异端,甚至连妇女在街上微笑都 要处以监禁,儿童嬉戏也要加以鞭打。清教横行、政教合一、神权至 上的背景之下。 1658年普利茅斯殖民当局法律中的一款 凡犯有奸淫罪者,“当于袖上及背部佩戴布制AD二大写字母,本 政府治下若发现其未佩此二字母者,立即予以逮捕并当众施以鞭打。”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1. 引言1.1 霍桑及其作品简介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霍桑的作品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红字》、《丰年祭》和《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等。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霍桑的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一位年轻画家登尼森(Holgrave)在一个古老的七角阁老宅里发生的故事。

作品中充满了神秘、阴郁、悲剧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宿命、罪恶等主题的探讨。

霍桑在作品中对清教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描写,通过对登尼森一家以及其他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清教主义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制约。

通过对清教主义的探讨,霍桑试图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2. 正文2.1 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描写在霍桑的作品中,清教主义经常被描绘为一种压抑和严格的信仰体系。

霍桑通过《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角色和情节,深刻描绘了清教主义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在小说中,角色们经常被清教主义的道德规范所束缚。

他们生活在一个严谨的社会中,必须遵守严格的信仰原则和行为准则。

这种束缚使得角色们常常感到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欲望。

清教主义在小说中被描绘为一种宗教极端主义。

角色们经常将宗教信仰置于一切之上,甚至愿意为信仰而献出生命。

这种宗教极端主义导致了许多悲剧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反思清教主义的极端性和局限性。

霍桑通过《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清教主义的描写,呈现了一种对宗教信仰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他试图揭示清教主义信仰下的人性矛盾和社会弊端,同时也探索了个体在宗教规范下的挣扎和追求自由的内心奋斗。

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描写充满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意味。

他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展现了清教主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霍桑_红字作者及作品简介

霍桑_红字作者及作品简介

The symbol serves as a weapon to attack reality. It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n his writing
to keep the reader in the world of uncertainty – multiple point of view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 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霍桑对当时美国社会道德论 丧和资产阶级的伪善不满,但是他又不想从根本上改变不 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谋求社会道德的改进,宣扬上帝,主 张道德的自我完善。 霍桑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因素,形成了既为清教主义等 旧观念所萦绕,又抱有人道主义等美好理想的复杂的世界 观。他一方面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内省”、 “命定”之类的宗教迷信,但又从家族的负罪感出发,反 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疾首;他一方面接受了超验主 义哲学观,相信客观的物质世界只是某种隐蔽的神秘力量 的象征,又对当时风靡的“招魂”之类的巫术活动和科学 技术的新发明同样感到不可思议;他一方面对新生的合众 国满怀希望,但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化堕落及不平不公 的原因又十分费解,便只好到人性的爱与恨、善与恶中去 寻找答案。

Comments and Criticizes
Ralph Waldo Emerson wrote that "Nathaniel Hawthorne's reputation as a writer is a very pleasing fact, because his writing is not good for anything, and this is a tribute to the man” Henry James praised Hawthorne, saying, "The fine thing in Hawthorne is that he cared for the deeper psychology, and that, in his way, he tried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it".

霍桑生平大事

霍桑生平大事

霍桑生平大事转自理想藏书-作家与作品-美国相关霍桑生平大事--------------------------------------------------------------------------------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I Hawthorne,1804-1864)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美国小说家。

1804年7月4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世家,1864年5月19日卒于新罕普郡的普利茅斯。

4岁丧父,1821年由亲戚资助进入博多因学院。

1825年毕业后回到塞勒姆从事写作。

曾自费出版长篇小说《范肖》,发表很多短篇作品,出版短篇集《古宅青苔》、《雪影》等。

他的短篇小说大都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带有较浓重的宗教气息和神秘色彩。

名篇《小伙子布朗》、《教长的黑纱》等揭示人人皆有的隐秘的罪恶和人的必然的孤独处境。

一些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怀疑少数作品正面表达了他的理想,如《石面人像》。

1836年和1846年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

1842年后结识了作家爱默生、梭罗等。

1848年因政府更迭失去海关职位,后专心写作,完成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

小说取材于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生活,主人公是因犯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标上红字示众的少妇白兰。

作者细致深入地揭示人的内心冲突,探讨了种种有关罪恶和人性的道德、哲理问题,对几个主要人物,如在磨难和赎罪中走向自新的海斯特·白兰,被良心、信仰和爱情苦苦折磨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白兰的丈夫、一心谋求报复的罗杰,都有入木三分的描写。

小说以监狱和玫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寓义。

随后发表的《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讲述品恩钦家族的祖先谋财害命而使后代遭到报应的故事,反映了早期美国社会中的血腥掠夺,以及作者对人的罪恶(特别是祖先的罪过)的异常关注。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个人简介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个人简介
True Stories from History and Biography 1851 《真实的历史和人物传奇
故事》 Wonder Book for Girls and Boys 1851 《奇异的
书》 Tanglewood Tales for Girls and Boys 1853《丛林
传说》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He was hired in 1839 as a weigher and gauger at the Boston Custom House.
He joined the transcendentalist utopian community at Brook Farm in 1841.
While on a tour of the White Mountains, Hawthorne died in his sleep on May 19, 1864, in Plymouth, New Hampshire.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A 19th century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One of the founder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novels and psychoanalytic novel.
Masterpiece The Scarlet Letter 1850 《红字》
Novel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1851
的房子》
《带有七个尖角阁

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 霍桑

剧情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 前的波士顿。 海丝特·白兰因犯了通 奸罪受到加尔文教派权力 机构的惩罚, 胸 前佩戴 着标志通奸的红色“A” 字站在古老的枷刑台上示 众。她的手中抱着这个罪 孽的证据:一个出生仅数 月的婴儿。在人们无情的 注视下,她拒绝了年轻牧 师阿瑟·丁梅斯代尔提出 的忏悔并供出同犯的要求。 受过惩罚后,海丝特在 城外 远离人群的一间小 茅屋里住了下来。她以作 针线活维生,并细心地照 料着她的女儿——珠儿。 这时,海斯特的丈夫来到 了美国。他满怀仇恨地改 名为罗杰·奇林沃思,以 医生的身份暗中察访与海 丝特通奸的同犯。
剧情
很快七年过去了。珠儿已 成长为一个美丽可爱的小 姑娘。而海丝特因为不断 热心接济和帮助别人,最 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使 胸前那本来代表耻辱的红 字变成了美好善良德行的 象征。 而经过多年的窥探, 罗杰也认定了“道德伟大” 的丁梅斯代尔牧师就是那 个隐藏的同犯。于是他千 方百计地接近牧师, 旁敲 侧击,冷嘲热讽,不停地 在精神上对牧师进行折磨。 海丝特为了使丁梅斯尔 逃离丈夫的阴影,决心带 着女 儿和他一起逃走,但 却被罗杰发现,计划失败 了。而对罗杰的恐惧和自 己隐瞒罪责的煎熬使丁梅 斯代尔的健康每况愈下。 终于在离开尘世前夕,在 全体教众的面前,他挽着 海丝特和他们的女儿珠儿 登上了枷刑台,用以生命 为代价的深切忏悔换取了 道德上的新生。
Themes of his writing
1、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2、Explore the hidden motivations of his characters. 3、 Examine the effect of hidden sin and secret guilt. 4、 Moral or immoral,right or wrong is the question Hawthorne always talks about in his works.

霍桑

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 Setting time: Middle of the 17th century place: Boston, Massachusetts • Protagonist: Hester Prynne • Major conflicts : Hester vs. her community; Chillingworth vs. Dimmesdale; Dimmesdale’s inner conflict • Narrator: The narrator is an unnamed customhouse surveyor who writes some 200 years after the events he describes took place. He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Hawthorne but should not be taken as a direct mouthpiece for the author’s opinions.
受过惩罚后,海丝特 在城外 远离人群的一 间小茅屋里住了下来。 她以作针线活维生, 并细心地照料着她的 女儿——珍珠。这时, 海斯特的丈夫来到了 美国。他满怀仇恨地 改名为罗杰· 奇林沃思, 以医生的身份暗中察 访与海丝特通奸的同 犯。
(1) Evil is at the core of human life. is haunted by sense of sin and evil in life, “black vision ”of life and human is a most disturbed and tormented one, discuses sin and evil in almost every book. rejects the Transcendentalist optimism. lonestly into life, finding much suffering & conflict in it.

美国文学之六:霍桑

美国文学之六:霍桑

美国文学之六:霍桑美国文学之六:霍桑霍桑(1804-1864)是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最重要的小说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多以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为背景,执著于对人性的深层探索,擅长心理刻画,带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霍桑出生于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塞勒姆镇一个没落的清教徒世家。

其祖上曾为当地政要,直接参与过清教徒迫害异端的活动。

四岁时,以航海为业的父亲病逝,后一直由母亲抚养成人。

家庭与周围社会环境中所弥漫的宗教气息,对霍桑一生的思想与创作,产生着复杂影响。

1821年,霍桑进入博多因学院读书,与诗人朗费罗、政治家皮尔斯等人同学。

大学毕业后,霍桑回到故乡蛰居,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前期,他主要写作短篇小说,结集出版的有《陈旧的故事》(1837)及其续集(1842)、《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

1842年霍桑结婚,并迁居到康考德,结识了爱默生、梭罗等超验主义作家。

这里是当时美国思想文化的中心。

这前后,他两度在海关任职,并加入过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

进入50年代以后,霍桑达到了自己创作生涯的高峰。

长篇小说《红字》(1850)的问世,一举奠定了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他出任过驻英国利物浦领事,并曾短期侨居意大利,然而一直笔耕不辍,陆续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福谷传奇》(1852)、《玉石雕像》(1860)等。

霍桑作为一位敏感的作家,接受了超验主义的学说,但又无法彻底摆脱清教主义传统的束缚,内心世界中交织着各种矛盾。

一方面,他肯定人的正当情感要求,对加尔文教窒息人性的偏狭教义深为不满;另一方面,他接受了加尔文教的' 原罪' 观念,致力于从抽象善恶冲突的角度解释人性和人类社会,热衷于挖掘隐匿于表面现象背后的神秘意义。

一方面,他憎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他则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抱有敌意,对废奴运动也持保守的怀疑态度。

霍桑的艺术才华在其前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师的黑面纱》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 《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House with seven horns pavilion • 《神谷传说》God valley legend • 《红字》Scarlet Letter
Other Works
• • • • • •
《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 《贵妇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 《螺丝在拧紧》The Turn of the Screw 《波士顿人》The Bostonians 《一摞信》A Bundle of Letters 《鸽之翼》The Wings of the Dove
纳撒尼尔 霍桑
• Hawthorne attended Bowdoin (鲍登) College, was elected to Phi Beta Kappa in 1824, and graduated in 1825; his classmates included future president Franklin Pierce and future poet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Hawthorne anonymously (匿名地) published his first work, a novel titled Fanshawe, in 1828. He published several short stories in various periodicals (期刊) which he collected in 1837 as Twice-Told Tales. The next year, he became engaged to Sophia Peabody. He worked at a Custom House and joined Brook Farm, a transcendentalist (adj. 超越论者的,先验论者的) community, before marrying Peabody in 1842. The couple moved to The Old Manse (n. 牧师住宅)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later moving to Salem, the Berkshires, then to The Wayside in Concord. The Scarlet Letter was published in 1850, followed by a succession of (一系列) other novels. A political appointment took Hawthorne and family to Europe before their return to The Wayside in 1860. Hawthorne died on May 19, 1864, leaving behind his wife and their three children.
• Much of Hawthorne‘s writing centers around New England, many works featuring moral allegories (寓言) with a Puritan inspiration. His fiction works ar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and, more specifically, dark romanticism. His themes often center on the inherent (固有的)evil and sin of humanity, and his works often have moral messages and deep psychological complexity (心理复杂性). His published works include novels, short stories, and a biography of his friend Franklin Pierce.
• • • • • • • • 《德莫福夫人》Madame de Mauves 《一摞信》A Bundle of Letters 《奉使记》The Ambassadors 《小学生》The Pupil 《金碗》The Golden Bowl 《戴茜· 米勒》Daisy Miller 《丛林野兽》The Beast in the Jungle 《美国游记》The American Scene
Nathaniel Hawthorne
• Nathaniel Hawthorne was born in 1804 in the city of Salem (n. 塞伦 ), Massachusetts (n. 马萨诸 塞州(美国)) to Nathaniel Hawthorne and Elizabeth Clarke Manning Hawthorne. He later changed his name to “Hawthorne”, adding a “w” to dissociate from (使分 离)relatives including John Hawthorne, a judge during the Salem Witch Trial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