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案例分析
市政学案例——精选推荐
市政学案例案例(一)去年年初,我国某市市人大常委起草审议通过了该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并由中共市委通过“工、青、妇”群众组织发动的市民执行这个计划,市政府对执行这个计划实行市政监督,年底的统计报表表明,这个城市能实现该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请分析本案?解答:1、说法不完全正确;2、改正为:1) 应该用市人民政府起草国民经济计划。
2) 应该有市人大审议通过国民经济计划。
3) 应该由市政府具体执行国民经济计划。
4) 应该由更加广泛的市政监督,包括市政府、市人大、市委、工、青、妇等组织。
案例(二)对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模式,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的人认为,目前我国应重点发展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经济和技术力量雄厚,规模经济效应比一般的中小城市高,应该首先开发大城市,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从而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另一种看法认为,目前我国应该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因为大城市各种问题严重,而中小城市没有大城市的弊端,而且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请根据城市化原理和中国发展的现状分析论述两种看法。
解答:1、以上两种说法不完全正确;2、原因是:1) 因为大中小城市各有优势和弊端,一个国家的城市体系应该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表面大中小城市都要发展,城市应该以内涵式为主,小城市应该以外延式发展为主,中等城市可以实行两种方式的协调。
3) 我国城市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龙头优势,又要发挥中等城市的中介优势,还要发挥小城市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案例(三)某日,我国某市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共市委制定并颁布了本市的国民经济与生活发展计划,本市人大代表大会、市政府和市民群众认真学习了该计划,决心坚持贯彻执行本计划,把本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解答:1、该新闻报道内容不完全正确;2、原因:1) 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制定该计划草案,并由人大审议通过;2) 应该由市人民政府执行该计划;3) 中共市委的作用表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市政学案例分析
一、第一章课件后:谁的城市?全面理解市政主体的内涵, 深入认识市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结合本案例, 用科学发展观来说明市民在市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及我国市政的基本特征.多元市政主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地位和作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所以市民不可缺少;市民的参与体现民主;只有让市民参与才能了解市民需要什么政府才能做好服务;科学行政,提高市民的主人公意识;提高政治透明度,深化改革;市政的基本特征:too easy ... .二、第 2 章,讨论题:城市化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结论:城市化是有利人类发展的。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乡二元分割,协调性较差。
2.结构相似,没有明显特色(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行政垄断及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
3.城镇体系不健全,协同效应不足(城市化进程速度过快,体系设置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协同发展效应不足)4.行政力量扮演重要角色,缺乏产业支撑。
(缺乏核心主导产业支撑城市后续发展)5.重视城市硬件建设,忽视内在功能建设(城市硬景观建设漂亮,但在服务功能及城市文明上还远不如人意,比如拥护的交通、食品安全、恶化的治安、环保等等)6.不合理制度的约束,阻隔了城乡的融合。
解决问题的对策1.城乡互助,统一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3.整合城镇体系,发挥协同效应(确立城镇体系的发展方向,发挥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协同效应)。
4.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方面管住自己的手)5.突破制度瓶颈,净化外部环境(改革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四、如果你是一位城市管理者,你将如何处理公民参与和城市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管理者要认识到:公民参与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1.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发扬民主2.有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公民参与城市管理中的消极作用:1、影响管理成本增加;2、影响决策的质量;3、特定群体参与追逐造物利益,会导致更广泛的公共利益的缺失;4、公民参与中的保守力量和既得利益者有时会阻滞对城市发展有利的改革和创新。
市政学案例分析
市政学案例分析案例一:1.我国市政体制中代议机构、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
(1)材料中,市政体制中的代议机构指的省人大。
在市政体制中,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广大市民行使国家权力。
城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他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向其报告工作。
(2)材料中涉及的行政机构主要指的是民政厅、卫生厅和国务院,即政府。
在市政体制中,市政府是最主要的市政主体,是市政活动的最主要承担者。
(3)H省民政厅是国务院的下级机关,下级就必须接受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
二者是严格的上下级隶书关系,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全国人大与H 省人大也是上下级的代议制机构关系。
(4)市人民政府是本级人大的执行机关,就必须执行本级人民大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它们的领导与监督。
在本材料中,H省的民政厅和卫生厅是H省人大的执行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也是如此。
该省人大新修订后的《条例》保留了强制婚检,作为该省人大的执行机关,H省民政厅应当执行这一决议。
2.市政体制在调整市政主体关系的作用。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权责配置问题。
它反映了国家权力在城市行政区的配置以及城市内部各主体、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是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支撑城市系统的基本框架。
(2)城市中政党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领导,以及城市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市政体制来体现的。
政党组织领导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城市其他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引起城市政权组织的调整。
市政体制通过对城市个市政主体关系的调整来巩固政权,管理城市。
3.为什么会出现案例中市政主体之间利益的冲突?案例中H省民政厅以新《母婴保健条例》违背国务院的《婚姻登记条例》为由拒绝执行省人大修订的新《母婴保健条例》,而国务院的《婚姻登记条例》和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与全国人大通过的《母婴保健法》也有不相协调之处。
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市政学》行政诉讼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2
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2.2.1 城市化的含义 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人口由乡村向 城市转移,从而造成农村中具有城市特质的城 镇增加,引起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以 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 的过程。 城市化主要通过原有城市的扩大、非城市区向 城市区的转化以及新建城市实现。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2.2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1.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和机制 动力源泉: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 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2)社会文化条件:
一是城市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二是社会体制的作用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2.3
1.
构的演变进行考察
城市化的形态
集中性城市化和扩散性城市化——从城市空间结 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从城市化的实
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
2.
3.
1.我国城市化的方针 按照市场规律和规模经济的要求,适应产业升级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积极、有序、全面协调 的发展各类城市。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龙头 (2)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我国城市化的原则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市政工程项目案例分析
市政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在市政工程领域,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项目的实施过程、运作模式和成果。
本文将以市政工程项目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项目管理、环境保护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对市政工程项目案例的详细分析。
案例一:城市交通改建项目城市交通改建项目是市政工程中常见的项目类型之一。
该项目旨在推进城市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并提高交通系统效率。
以某城市的交通改建项目为例,项目涉及道路拓宽、公交线路优化、交通信号灯改造等多个方面。
项目的目标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项目团队首先进行了交通流量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了改建的重点和优先级。
在拓宽道路时,项目团队与居民、商户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终,该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的出行效率得到提升。
案例二:城市给排水系统改造项目城市给排水系统改造项目是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以某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提升城市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
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团队首先对该城市的现有给排水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了改造的重点和方向。
然后,项目团队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和施工计划。
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注重质量监控和环境保护。
他们加强了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项目团队还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了水污染风险,保护了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一改造项目,该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得到了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市政工程项目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政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项目管理、环境保护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市政案例分析
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就工程特点、概述、设计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基层施工中,以自卸汽车运输混合料,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铺筑,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
面层横缝采用平接缝,接缝施工时,先用熨平板预热接缝。摊铺新的沥青混凝土后,由前一天施工结束后停放在摊铺机后路面上的压路机顺路线方向从中心向外侧碾压。
(2)相关技术规范、规程要求及获准的施工方案,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
(3)存在的问题:不应该使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使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 调整: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机摊铺,应使用18~20t的三轮压路机碾压。
(4)平接缝施工时不应该先用熨平板预热要求的部分,涂刷粘层油并用熨平板预热,铺上新料后一起碾压,骑缝先横向后纵向碾压。
前一天停放在摊铺机后
【问题】:
(1)项目经理强调内容中是否有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2)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予以补充。
(3)指出道路基层施工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应如何调整。
(4)面层施工中存在多处违规操作,针对其中的问题给出正确的做法。
【答案】:
(1)不妥当。
理由:应由工程项目经理主持编制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工程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方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办理签字手续并存档。
二级建造师市政典型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市政典型案例分析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师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负责市政公用设施、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市政照明、绿化及相关市政设施的施工和管理的工程师。
下面将通过一个典型的市政工程案例,对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师的工作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市A区计划建设一条总长1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连接A区的核心商业区和其他区域。
该项目涉及到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绿化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
1.市政工程设计:作为市政工程师,首先要进行工程设计。
在此案例中,设计过程主要包括道路线路的规划设计、桥梁桩基的设计、绿化带的设计以及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
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组织和规划,确定道路的车行道数量、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同时考虑道路纵横坡的设计,以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桥梁工程设计要根据道路的要求,确定桥梁的类型(如路面桥、高架桥等),以及桥梁的跨度、梁高等参数。
同时,还需进行桥梁的承载力、稳定性等计算,并设计桥梁的桩基。
绿化带的设计要考虑周边环境和生态要求,选择合适的植被,确定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并设计相应的灌溉系统。
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确定合适的排水设施,包括雨水收集池、雨水管道、雨水篦子等,确保道路在降水时能有效排水,防止积水现象。
2.施工管理:在施工阶段,市政工程师要负责工程的组织和管理。
包括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等。
在此案例中,施工进度的安排包括道路、桥梁等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同时要进行现场巡查,监督施工质量,并及时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和变更。
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对道路、桥梁等结构的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正确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市政工程师还要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变更。
例如,当发现施工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质量。
3.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是市政工程师的最后一项工作。
在此案例中,工程验收包括对道路、桥梁、绿化带以及给水排水系统等的验收。
二级建造师市政案例分析完整版
二级建造师市政案例分析完整版一、案例背景介绍市政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公共需求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
本文将对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该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项目概况该市政工程项目位于某市市区,总面积约1000亩,包括道路、桥梁和给排水系统等。
项目预算约为10亿元,计划施工周期为3年。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市区的交通状况和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三、设计分析1. 道路设计:根据市区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设计师采用了四车道双向道路的设计方案。
道路的宽度、坡度、弯道半径等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并考虑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
2. 桥梁设计:项目中涉及了多座桥梁的设计,包括跨河桥、跨铁路桥等。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桥梁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和安全性,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给排水系统设计:项目中的给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污水处理和供水系统等。
设计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设计了雨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保证了市区的排水和供水需求。
四、施工过程分析1. 施工组织:在项目施工前,施工方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明确了施工队伍、设备和材料的调配计划。
同时,施工方还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市区的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材料的检验、施工工艺的监督和工程质量的验收等。
同时,施工方还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
3. 安全管理:施工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并组织了安全培训和演练。
同时,施工方还配备了专业的安全监测人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五、管理经验总结1.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协调和管理的作用,及时解决了施工中的问题,确保了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案例分析
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市中心城区道路改造项目背景:市中心城区的道路状况较差,存在车流量大、拥堵频发等问题,市政部门决定对该区域进行道路改造,并招标选派了一家施工企业进行施工。
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由于该区域为繁华商业区,施工期间需要考虑不影响周边商家的正常经营,需要在夜间进行施工。
但由于夜间施工对工人的操作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施工企业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其次,由于该区域地下管线复杂,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管线,需要施工企业进行管线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最后,施工企业还需要解决施工期间的噪音、尘土等环境污染问题。
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以在施工前与周边商家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经营时间,尽量减少影响。
其次,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施工方式,如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挖掘,减少噪音和尘土产生。
此外,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前进行充分勘察和探测,确定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避免对管线的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线,保护周边人员的安全。
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施工企业顺利完成了道路改造施工,且在施工期间没有对周边商家和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道路改造后,车流通畅,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案例二:市供水管网改造项目背景:市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存在漏水、水压不稳等问题,市政部门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由于供水管网较为复杂,覆盖范围广,施工企业需要高效组织施工队伍,统筹协调各个施工点的工作进度。
其次,由于供水管网经过的区域较多,需要施工企业与居民充分沟通,保证他们在施工期间的正常用水。
最后,施工企业还需要解决施工期间可能引发的拆迁、交通管制等问题。
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分别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施工,避免施工进度的混乱。
市政精选案例分析与答案(一级)
精选案例分析在解答案例时,通过认真审题和思考,能够从题面叙述中出现的不全面、不正确、颠倒及错误的施工方法和管理作法中准确地寻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便正确回答所提问题。
精选出的案例,通过分析,提供解题思路,从而进行案例的综合分析。
下面根据案例题及分析的内容分项予以说明。
案例文字叙述的构成工程案例是将施工项目曾经发生过的,在技术操作及项目管理方面出现有关违背规范、规程、标准的实际事例,编排为一个有关联性的案例故事。
应从案例提问的角度,结合背景资料提示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分析。
案例由背景资料和所提问题组成。
背景资料一般包括综合介绍和事实描述两个部分。
1。
综合介绍:作为背景资料的“前言概括"部分的描述,首先交代时间、地点、工程规模,描述“谁做,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等相关内容。
其中包括:时间:开竣工日期、施工周期、施工时间在冬期、雨期、夜间等;地点:市区、城市环路以内、城乡结合部、交叉路口、占用机动车道、靠近河边或邻近建筑物等;工程规模:路宽、路长、桥梁跨度、管径、管线长度、接口形式、结构物尺寸、中标价格等;工作程序及内容:例如,题目中经常出现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程交底、隐检验收、工程索赔、设计变更洽商、特殊过程、竣工资料编制整理、总包与分包在各方面的相互责任关系等工作程序和管理作法等相关内容。
2。
事实描述:一般分小段落用文字叙述故事情节;或用发生如下事件,顺序排列1、2、3等工程情节等内容;分段文字描述:一般为一个层面的工程技术或管理知识或相关技术规范;发生事实描述:如拟采取的措施一、二、三或已发生的有缺陷的事件等。
一、所提问题注意所提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与背景资料叙述提示的内容是否关联,要判断技术操作的专业层次,注意区分是技术操作还是项目管理问题。
看清背景资料已交代的工程概况、施工作法、管理信息可能涉及哪些知识点,以便于正确理解所提的问题.二、题面叙述内容案例情节一般以单项工程技术操作为主线,增加若干管理工作而展开,结合问题看清楚叙述内容的层次、施工程序、施工步骤、工艺安排、施工手续、总分包关系是否合理、合法,特别注意叙述内容的关联性、逻辑性和与知识点的关系。
市政工程设计及管理案例分析
市政工程设计及管理案例分析第一章:综述市政工程设计及管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政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照明、公园等。
在设计和管理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等。
在实践中,市政工程的设计和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
第二章:道路设计和管理案例道路设计和管理是市政工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在设计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交通流量、道路材料等因素。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以下是三个案例:1. 北京市某路口改善案:该路口曾经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通过对路口交通流量进行分析,设计了新的交通信号灯,并加宽了道路,最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2. 深圳市某高速公路改造案:该高速公路曾经存在车流量大、车速慢等问题,通过重新设计道路,增加车道宽度,改善了路况,并为司机提供了更好的行车体验。
3. 天津市某街区改造案:该街区曾经存在噪音污染和车辆停放问题,通过重新设计道路,加装隔音设备,增加停车场数量,最终改善了街区环境,并提高了居住质量。
第三章:桥梁设计和管理案例桥梁工程是市政工程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桥梁设计和管理需要考虑到桥梁的跨度、承重能力、自然灾害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三个案例:1. 上海市某跨江大桥建设:该大桥需要跨越长江,设计和施工时需要考虑到风力、水流等极端条件。
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成功完成了这项重要工程。
2. 广州市某地铁桥梁改造:该地铁桥梁存在老化和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采用新材料和结构设计,增加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3. 杭州市某山区桥梁维修:该山区桥梁因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存在裂缝和变形等问题,通过对桥梁进行维修和加固,解决了安全隐患。
第四章:公园设计和管理案例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设计和管理需要考虑到人口密度、自然环境、公园设施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三个案例:1. 北京市某公园改造:该公园以往存在设施老化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通过重新设计和安排公园内设施,加强环境清洁,提升了居民对公园的满意度。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市政公用工程治理与实务》案例分析(一)[背景材料]1.2001年4月某日上午,某高压电器研究所合成回路试验大厅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脚手架坍塌事故:在没有施工治理人员交底和指导的情形下,8名工人在脚手架平台面上东北角拆卸成梱网架杠杆时,产生振动和偏载,东北角一侧脚手架弯曲变形,发生倒塌,8人坠落,其中7人死亡,1人重伤。
[咨询题] 项目安全操纵的重点在本工程事故中,分不指哪些重点?[分析] 本案例应从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治理缺陷等三个重点方面去分析工程事故中安全隐患所在。
[背景材料]2.2001年7月,某市一世纪花园工地,某施工分公司副经理直截了当安排工人利用立即拆除的物料提升机进行落水管的安装工作。
4名未经安全教育的作业人员从建筑物内17层进入该物料提升机吊篮,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形下工作,当安装至12层时,4人边安装边让卷扬机司机将吊篮再提升一点,在司机启动电动机提升吊篮时,钢丝绳突然断开,发生高处坠落事故,3人死亡1人重伤。
[咨询题] 该安全事故处理应遵循什么原则?[分析] 安全事故处理应遵循四个不放过原则。
此事故应从事故缘故、事故责任者和职员没有受到过安全教育、事前没有防止和事后责任者应受到处理等方面抓住不放的原则进行分析。
[背景材料]3.某桥梁工程,主梁浇筑完成后,在拆除满堂支架的过程中,发生支架局部倒塌伤人事故。
[咨询题] 事故发生后应如何进行处理?[分析] 按照安全事故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事故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缺失、分析事故缘故、最有效地杜绝今后事故隐患,应快速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快速抢救排险并爱护现场,组织专门人员调查事故缘故和提出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背景材料]4.某承包商通过了某道路工程的资格预审,并从业主那儿购买了招标文件,工程的打算工期为六个月。
按照踏勘现场和业主答疑,开始编制投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
市政案例总结(共5则)
市政案例总结(共5则)第一篇:市政案例总结一建市政案例总结一、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1.满足施工进度、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组织的需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
2.合理组织运输,保证场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各种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避免二次搬运,充分利用场地。
3.因地制宜划分施工区域的和临时占用场地,且应满足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各工种之间的干扰。
4.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降低工程成本,可能减少临时设施搭设,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为施工临时设施。
5.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靠近施工现场,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之内。
6.施工平面布置应符合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和建设单位安全保卫、消防、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施工现场的进口处应有整齐明显的“五牌一图”:(1)五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牌、文明施工牌;工程概况牌内容一般应写明工程名称、面积、层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开竣工日期、项目负责人(经理)以及联系电话。
(2)一图: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可根据情况再增加其他牌图,如工程效果图、项目部组织机构及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图等三、施工准备阶段的内容:1、组织准备:施工组织机构、确定作业组织、组织培训并应保存培训记录2、技术管理的准备工作: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熟悉设计文件3、技术交底4、测量放样3、技术交底与培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方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4、物资准备:经招标程序选择并评价分包方和供应商,保存评价记录5、现场准备:对设计技术交底、交桩给定的工程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按照交通疏导(行)方案修建临时施工便线、导行临时交通;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图搭建临时设施。
四、施工组织设计:l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填写审批表;有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
市政工程---案例分析(87例)
市政工程---案例分析(87例)1、某地区新建一座大型自来水厂,主要单位工程有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等,整个工程由A建筑公司中标施工。
其中沉淀池为无盖圓形池,直径40m,基础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厚500mm,该基础由四周向中心呈漏斗型,其高点顶面标高22.50m,低点顶面标高22.1Om;池壁采用预制板拼装外缠绕预应力钢丝结构,强度等级为C40。
沉淀池现况原地下水位标高26.50m。
【问题】1.为保证壁板缝施工质量,从安装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动、混凝土养护几个工序简述如何操作。
2.在浇筑壁板缝混凝土前,工长在现场査看壁板缝混凝土供应单时见有如下内容:(1)使用部位:沉淀池壁板缝;(2)混凝土名称:普通混凝土;(3)强度等级:C40。
该批混凝土能否用于浇筑壁板缝?为什么?3.本工程中,沉淀池何时进行满水试验?满水试验是否要测蒸发量?4.在沉淀池四周回填土时前,除约请监理单位参加外,是否还要通知其他单位参加?答疑:参考答疑:1. (1)模板安装:板缝内模板一次安装到顶,并填塞缝隙防止漏浆。
外模板随浇筑板缝混凝土随安装,保证不跑模不漏浆,一次安装高度不宜超过1.5m。
(2)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高度不宜超过250mm,注意混凝土和易性。
二次混凝土人模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3)混凝土振动:机械振动和人工振动相结合,确保不漏振、不过振。
(4)混凝土养护:连续湿润养护不少于7d。
2.该批混凝土不能用于浇筑壁板缝。
首先,该批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不是微膨胀混凝土;其次,该批混凝土强度为C40,和壁板强度等级一样,而不是大于壁板一个等级。
3.沉淀池必须在池壁缠丝完毕、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前进行满水试验。
由于沉淀池为无盖结构。
进行满水试验时需测蒸发量。
4.由于沉淀池属于隐蔽验收,所以在池周围回填土前,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隐蔽工程在验收前应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2、某桥梁工程,承担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为达到安全文明施工,预防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制订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计划。
2023市政实务案例总结
2023市政实务案例总结引言市政实务是城市管理与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水利工程、交通运输、房地产、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通过分析2023年的市政实务案例,总结了各个领域的实际操作和成效,为今后的市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水利工程案例总结1.1 案例一: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今年,某市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主要针对老化设施进行了升级和更新。
通过增加排水管道容量、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成功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并提高了水质的处理效果。
此举不仅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
1.2 案例二:水闸工程建设为适应城市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调整需求,某市启动了新的水闸工程建设项目。
该项目采用先进的水闸技术,能够更好地进行水资源调控,确保城市的供水安全。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市民们享受到了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供水服务。
2. 交通运输案例总结2.1 案例一:轨道交通扩建工程某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启动了一项轨道交通扩建工程。
该工程将原有轨道线路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市区的边缘,有效连接了人口密集区和经济繁荣区。
这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减少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同时也推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2.2 案例二:公交车智能调度系统为了提高公交运输效率,某市引入了智能调度系统来管理公交车辆。
通过该系统,交通运输局能够实时监控公交车的运行情况,并调度车辆以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
这项举措不仅提高了公交服务的质量,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可靠的出行选择。
3. 房地产案例总结3.1 案例一:老旧小区整治为了改善市区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某市启动了老旧小区整治项目。
通过拆除旧房屋、重建配套设施和改善公共环境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小区的居住质量。
这不仅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条件,还促进了市区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案例二:住房租赁政策调整为了满足年轻人对住房租赁的需求,某市调整了住房租赁政策。
通过出台租金补贴和住房保障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市区租房居住。
市政案例分析
[背景材料]1.某污水处理厂设计有一座长28m,宽22m混凝土贮泥池,墙厚为400mm.墙体混凝土施工在5月初进行,一次浇筑完成。
墙体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站供应,混凝土中水泥、砂、碎石、外加剂质量和用量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
混凝土入模温度29℃,在墙体拆模时气温为6℃,事后发现有数条纵向宽0.2mm左右的裂缝。
[问题]试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
[分析](1)从提供的背景看,有关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中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用量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说明出现裂缝与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无直接关系。
(2)在背景中提到了墙体施工一次浇筑完成,说明没设置后浇带。
28m×22m大的墙体混凝土不设后浇带,从结构混凝土收缩角度分析,是可能导致墙体裂缝的一个隐患。
(3)混凝土实际入模温度29℃,比规定的最大入模温度25℃高,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高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可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更高,而5月初大气温度还不是太高,这样使结构内部和表面温差如果超过限值,也是造成裂缝一个隐患。
[背景材料]2.某承包商通过资格预审后,对招标文件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招标人提出的工期要求过于苛刻,且合同条件规定每拖延一天工期罚合同价的1‰。
若要保证实现该工期要求,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成本;经分析,承包商发现原设计存在缺陷,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替代方案。
承包商在投标说明书中说明招标人的工期要求难以实现,因而按承包商自己认为的合理工期(比招标人要求的工期增加3个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据此报价。
承包商将技术标和商务标分别封装,在封口处加盖公章和项目经理签字,并于投标截止日前一天上午报送招标人。
次日下午,在规定的开标前1小时,承包商又递交了一份补充文件,其中是遗漏的委托授权书。
开标会在建筑市场正点开始,各投标单位代表也都到场。
主持人宣布正式开标,并宣读了投标单位名称、投标价格、投标工期和有关投标文件的重要说明。
[问题](1)承包商按自己认定的工期报价是否合理?(2)如果招标人并未开封就宣布承包商标书作废,原因是什么?[分析](1)紧紧抓住投标文件应首先对招标文件的全部实质性要求做出响应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1.我国市政体制中代议机构、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
(1)材料中,市政体制中的代议机构指的省人大。
在市政体制中,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广大市民行使国家权力。
城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他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向其报告工作。
(2)材料中涉及的行政机构主要指的是民政厅、卫生厅和国务院,即政府。
在市政体制中,市政府是最主要的市政主体,是市政活动的最主要承担者。
(3)H省民政厅是国务院的下级机关,下级就必须接受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
二者是严格的上下级隶书关系,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全国人大与H 省人大也是上下级的代议制机构关系。
(4)市人民政府是本级人大的执行机关,就必须执行本级人民大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它们的领导与监督。
在本材料中,H省的民政厅和卫生厅是H省人大的执行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国务院与全国人大也是如此。
该省人大新修订后的《条例》保留了强制婚检,作为该省人大的执行机关,H省民政厅应当执行这一决议。
2.市政体制在调整市政主体关系的作用。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权责配置问题。
它反映了国家权力在城市行政区的配置以及城市内部各主体、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是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支撑城市系统的基本框架。
(2)城市中政党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领导,以及城市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市政体制来体现的。
政党组织领导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城市其他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引起城市政权组织的调整。
市政体制通过对城市个市政主体关系的调整来巩固政权,管理城市。
3.为什么会出现案例中市政主体之间利益的冲突?
案例中H省民政厅以新《母婴保健条例》违背国务院的《婚姻登记条例》为由拒绝执行省人大修订的新《母婴保健条例》,而国务院的《婚姻登记条例》和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与全国人大通过的《母婴保健法》也有不相协调之处。
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城市行政权力的扩张,具有一定的行政立法权,以及立法程序的不科学。
在国务院在出台行政法规《婚姻登记条例》时,没有认真审查是否与法律有相背离之处,严格的说,它是不合法的。
而省民政部门也无视省人大的相关地方法律,依照国务院的《婚姻登记条例》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实际上也缺乏合法性。
H省人大在修订新《条例》时,主要涉及的部门-
民政部门事先竟然不知道,条例中有关强制婚检的内容,也没有体现民政部门的意见和态度,这就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合理性与合法性。
另外对于该省民政部门来讲,国务院是上级,由其制定的行政法规必须执行;而该生人大作为省权力机关,它所制定的地方法规也应当执行。
正常情况下行政法规与地方法规并不冲突,可一旦冲突,就出现两个标准、双头领导的现象,正如案例中民政部门的处境一般。
4.如何发挥我国市政体制的优势来解决本例中的冲突?
(1)我国法律规定,市人大是城市最高权力机关和议决。
在市政体制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市人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立法上。
加强法律法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以保证与地位更高具有更高效力的法律不相违背。
同时应该加强对本级政府机关的监督。
(2)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的组织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地位。
作为城市领导核心,市委通过设在各部门的党组控制和领导城市国家机构的日常工作。
城市国家机构中的重要问题一般都由中共市委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
市委在领导控制国家机构的同时应发挥对其他市政主体的利益关系有一个动态调整的作用。
(3)应加强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的参与作用。
H省人大的新《条例》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这说明了该法规没有完全体现民意。
今后在城市管理中,市政决策应该充分的了解民意,以提高市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案例二:
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所处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运转的。
在城市中,中共市委虽不是城市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但却拥有着对所有国家机构的绝对领导权。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城市国家机构工作的重大问题一般都由中共市委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
(2)市委通过设在各部门的党组控制和领导城市国家机构的日常工作。
(3)市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干部候选人由中共市委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推荐。
(4)市长一般兼任市委副书记,处于市委的领导下,从组织上保证市政府贯彻执行市委的决定。
(5)公安局、司法局与法院、检察院接受市委的政法委的领导。
(6)中共市委还通过在城市国家机构中工作的大量中共党员,保证和带动国家机构工作人员与市委保持一致。
(7)除了国家政权,中共市委还对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加强领导。
2.分析三位苏州市委书记市政管理风格以及他们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1)梁保华:稳定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大方向同时稳定苏州干部队伍。
表现为大力招商引资和大幅度调动干部队伍。
(2)陈德铭:对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常抓不懈;加强苏州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退二进三进行老城区改造。
(3)王珉:在继续引入外资的同时发展民营经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改变单一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形成多条腿走路。
(4)三位市委书记植根于现实、实时实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
案例三:
1.深入认识市政决策过程。
我国最主要的市政决策主体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
市政决策过程实际是这三大主体未解决城市问题而进行的方案的拟定与抉择的过程。
市政决策具体包括一下几个环节:公共问题的提出与认定、解决方案的拟定、方案的评价、方案的优化、方案的抉择、政策的合法化。
在市政决策的实际过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三者对市政决策的影响力大小不同,影响的侧重点表现在环节上也有所不同。
此外,其他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等通过政治协商会议或其他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摄政决策过程。
2.市政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体缺失、程序不当等问题。
(1)在市政决策中,市委是重大决策的核心主体。
重大的市政决策,一般经由市政府办公室会议等方式讨论后再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也有一些重大的市政决策,先由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处理原则或大体方案框架,再交由市政府制定处理方案或实施办法。
(2)市人大的决策不是选择性决策,而是一种确认性决策。
它只是对市政府提前审议的成型方案进行确认,只有通过、不通过、修改三种方式。
往往被视为橡皮图章,在市政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小。
(3)市政府一般被认为市政决策的最主要主体,内容多,方面广。
由于目前行政权力普遍过大,市政府在市政决策中往往扮演着老大的角色,一些市政决策不经市人大或市委而直接执行,或者是市委与市人大在市政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影响力小。
3.为什么市政决策过程要坚持程序合法化?以及如何坚持科学决策原则。
(1)市政决策过程坚持程序合法化体现了我国有法必依的精神,同时才能进一步保证市政决策结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如案例中市政主体的缺失和程序不当都会导致不合理的市政决策,屡遭人民的争议。
(2)市政决策应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加以改进。
首先要坚持以市委为领导核心,并非代表由市委包办,更不代表市委不办。
在市政决策的实际操作中划分党政在职能上的分工。
其次,加强市人大对政府提请的方案审批的作用,对方案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做好审查和监督工作。
另外,应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和社会听证制度,充分发挥民众的参与作用,广泛吸收民意,提高市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4.市民参与市政决策的意义。
(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市政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3)有利于当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改善政府形象,提高信任度,有利于建设和谐城市、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