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有趣的海绵》优质教案(通用

幼儿园科学《有趣的海绵》优质教案(通用

幼儿园科学《有趣海绵》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科学领域中《有趣海绵》作为教学内容。

该内容属于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海绵特性、用途以及如何观察和探索海绵。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海绵独特结构,并培养他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解海绵基本特性,知道海绵在生活中应用。

2. 学会观察海绵,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探索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海绵基本特性,解其在生活中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海绵,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容器、图片、投影仪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海绵、水、容器、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海绵在生活中应用,让孩子们对海绵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海绵基本特性,如吸水性、柔软性等,并通过实例讲解海绵在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观察海绵: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海绵,并记录下来。

2)探索海绵吸水性:将海绵放入水中,让孩子们观察海绵变化,并讨论原因。

4. 动手实践(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孩子们用海绵吸水,并记录吸水前后变化。

5.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实践成果,讨论海绵吸水性和其他特性。

六、板书设计1. 海绵基本特性吸水性柔软性2. 海绵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海绵制品,记录下来并说明其用途。

2. 答案:洗碗海绵:用于清洁碗碟,去污能力强。

魔术海绵:用于清洁家居,不损伤物体表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观察海绵吸水性和柔软性,培养他们观察力。

2. 拓展延伸:带领孩子们参观海绵制品工厂,解海绵制作过程。

邀请海绵研究专家进行讲座,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解海绵特性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索海绵的特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3.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和颜色的海绵若干块。

2.准备一个装有水的容器。

3.准备一些小玩具或物品,如塑料小球、橡皮擦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展示海绵,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引发幼儿对海绵的兴趣。

2.观察探索:o触摸感受:让幼儿触摸海绵,感受其质地和弹性。

o吸水实验:将海绵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引导幼儿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和变化。

o压缩实验:让幼儿尝试压缩海绵,观察海绵的变化和恢复原状的过程。

3.实验分享: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如海绵吸水后变重了、挤压后能恢复原状等。

4.清洁游戏:提供一些小玩具或物品,让幼儿用海绵进行清洁游戏,体验海绵的实用功能。

5.创作活动:提供颜料和画纸,让幼儿使用海绵进行绘画创作,感受海绵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其他具有吸水特性的材料,如布、纸巾等,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可以组织一次“海绵大挑战”活动,设置不同的海绵游戏和挑战,如海绵传球、海绵接力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五、活动评价: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他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鼓励。

同时,也要关注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他们持续发展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

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

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小班)活动目标: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喜欢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大的面盆4个、塑料瓶海绵若干、抹布4块活动过程:一、播放动画片《海绵宝宝》,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海绵宝宝”,今天老师就请来了“海绵宝宝”和我们起做游戏。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幼儿每人一块海绵)1.第一次探索(玩海绵)教师请小朋友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看一看,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有孔的特性。

教师:来摸一摸海绵宝宝,告诉老师,摸上去什么感觉呢?(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分享。

教师:刚才你是怎么和海绵宝宝玩的?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2.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师:(1)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

海绵宝宝想藏到瓶子里休息一下,瓶子在哪里呢?(老师预先将瓶子放在幼儿的椅子底下)请小朋友拿出瓶子。

2)你有办法将“海绵宝宝”藏在瓶子里休息吗?(幼儿自由探索)(3)交流分享师:1)你是怎么将“海绵宝宝”藏进瓶子里的?(引导说出用按、捏、转等方法)瓶子里的“海绵宝宝”的样子(形状)和原来一样吗?(变形了)2)“海绵宝宝”休息好了,想出来了,我们帮帮它好吗?(幼儿提供捏、拉等方法再次感受海绵的特性)3)现在“海绵宝宝”和原来一样了吗?(形状又变回来了),原来“海绵宝宝”会变形的。

2.第三次探索(海绵吸水性)1)师: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放了小盆,里面有些水,请你们将海绵宝宝放进去,会发现什么?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3)交流分享:海绵会吸水、变重了,能挤出水。

延伸:“海绵宝宝”(吸水的特点)为花浇水,増加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活动策划PPT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活动策划PPT
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鼓 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培养他 们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分享总结环节
回顾活动
老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加深他们 对海绵宝宝的了解。
分享收获
邀请孩子们分享今天的收获和感想,培养他们的 自我总结和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关于海绵宝宝的绘本或视频资 源,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海绵宝宝的知识。
注意力易分散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 散,需要有趣的活动来吸 引他们的注意力。
模仿能力强
小班幼儿善于模仿,能够 通过模仿来学习新知识和 技能。
科学教育在小班中的重要性
培养探究欲望
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对 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提高观察能力
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对 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 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
直观演示法运用
实物展示
展示真实的海绵宝宝及相关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其外观、质地等 特点。
实验操作
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吸水、挤压等,让孩子们了解海绵宝宝的 基本性能。
多媒体辅助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海绵宝宝 。
情境模拟法实施
创设场景
01
搭建一个与海绵宝宝相关的场景,如海洋世界、浴室等,让孩
追问与引导
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追问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发现新的 问题。
05
幼儿参与情况预测及应对措施
可能出现的参与情况分析
1 2
积极参与
幼儿对海绵宝宝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全程积极 参与。
注意力分散
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开始四处张望或与其他幼 儿交谈。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海绵》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海绵》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有趣的海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海绵”。

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外观、质地和用途,知道海绵具有吸水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毛巾、图片等。

2. 学具:小海绵、水、盆、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海绵,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种东西吗?它是什么?”2. 观察海绵(10分钟)(1)让幼儿观察海绵的外观、质地。

(2)让幼儿用手触摸海绵,感受其柔软。

3. 探索海绵的吸水原理(10分钟)(1)教师演示海绵吸水的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海绵为什么能吸水。

4. 海绵的应用(5分钟)教师展示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画画等。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物品可以用海绵清洁。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特性外观:多孔、柔软吸水性:能吸收大量水分2. 海绵的用途清洁吸水画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记录其用途。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特性,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海绵制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海绵画等,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兴趣。

3. 例题讲解: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问题,使幼儿能够理解并参与讨论。

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一、教案背景海绵宝宝是一部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其中融入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为了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设计了一份适合小班幼儿的科学教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在观察、探索、实验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加幼儿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活动一:海绵宝宝的生活环境(观察和描述)1. 展示一张大海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如海洋、鱼、草等。

2. 跟幼儿一起回忆海绵宝宝动画片中的故事,引导他们描述海绵宝宝的生活环境。

3. 准备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每种生物的特点。

活动二:海洋冒险之海底奇遇(角色扮演和创意游戏)1. 观看海绵宝宝海底冒险的片段,让幼儿感受并模仿其中的角色和动作。

2.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设计一个小剧场,展示海底冒险的故事。

3. 提供一些材料和道具供幼儿构建海底世界,可以使用纸板、水彩笔、泡沫等。

活动三:水的实验(探索水的性质)1. 给幼儿提供一些容器和水,让他们亲自探索水的性质,如颜色、温度、流动性等。

2.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可以流动?为什么水可以托起物体?3. 进行一些简单的水的实验,如将纸巾放入水中,观察纸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四:浮力实验(探索浮力)1. 准备一些物体,如纸片、铁钉、木块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推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上。

2. 将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其浮力,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浮力。

3. 鼓励幼儿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探索更多关于浮力的知识。

活动五:制作海绵宝宝画(创意绘画)1. 让幼儿用画纸和颜料自由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海绵宝宝画。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出海绵宝宝的特点。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3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3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1、大型海绵积木一套。

2、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海绵块若干。

3、广口瓶子若干与幼儿人数同。

4、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毛线每组一团。

活动过程一、导入1、幼儿随意的拼搭海绵积木。

2、教师提示幼儿摸一摸这种积木有什么感觉,它和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二、展开1、教师:刚才大家玩了积木,谁能告诉老师这种积木和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2、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3、教师:你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拉开拉链让幼儿观察)告诉幼儿这叫“海绵”。

4、教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请4—6位幼儿说一说见闻。

5、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幼儿分组,每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海绵块、彩色颜料盒,广口瓶子、毛线等。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操作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6、幼儿活动10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这些物品的,发现了什么?7、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三、结束教师小结: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们能把海绵捏成一团或扎成蝴蝶,但松开后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

延伸活动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2设计意图水对于每位幼儿来说对非常的喜欢玩,一次幼儿在洗手的时候,发现拿着海绵球在水池边玩。

吸引了不少幼儿,于是我将海绵吸水的特性和水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另一方面让幼儿利用海绵的特性来玩水,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教材《身边的科学》第3章“生活中的材料”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海绵的观察、海绵的特性、海绵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海绵,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幼儿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绵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吸水性和柔软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海绵,引导幼儿观察海绵的外观、颜色、形状等。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海绵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吸水性、柔软性等特性。

讲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途,如清洁、绘画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现象。

教师指导幼儿用海绵进行绘画创作。

4.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和绘画过程中的发现。

讨论海绵的其他用途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

布置作业,引导幼儿进行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基本特性:吸水性、柔软性。

2. 海绵的用途:清洁、绘画等。

3. 保护海洋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海洋生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海绵制作一幅创意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海绵进行绘画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海绵的观察和实验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对海绵的用途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了解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增强保护海洋的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课后作业,共同完成海绵创意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讨论等环节。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精选五篇)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精选五篇)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精选五篇)第一篇: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活动目标:1.通过用看看、摸摸、捏捏等方式进行探索操作,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的主要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使用过海绵制品,幼儿有看过海绵宝宝。

2.物质准备:海绵人手一块;大1个、小盒子每桌1个、音乐活动过程:1.回顾动画片《海绵宝宝》,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个大礼物,猜猜里面有什么?上来摸摸看?感觉一下是怎样的?(个别幼儿)倒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它拿出来看一看!哇!是海绵宝宝!小朋友,你们有看过动画片《海绵宝宝》吗?海绵宝宝有什么样的本领?2.动手操作,发现海绵特性。

①感受海绵的轻软。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海绵宝宝,他们都要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让我们和它打个招呼、玩一玩吧!(音乐中亲亲、握握、抱抱、压压、捏捏)——海绵宝宝好玩吗?你摸上去觉得海绵宝宝的身体是怎么样的?(软软的、轻轻的)小结:原来海绵宝宝掂一掂它是轻轻的,抱一抱它是软软的、很舒服。

②感知海绵的弹性。

海绵宝宝可顽皮了,要和我们小朋友玩变变变的游戏。

你瞧,我的海绵朋友会卷一卷、扭一扭、弯一弯,变成什么啦?好,你们也来和你们的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看谁变得最有趣。

——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变成什么了?让我们捏紧海绵宝宝,看看现在海绵宝宝怎么样啦?——老师数到一二三一起放开手,看看海绵宝宝会怎么样?海绵宝宝从我们的手上弹出去啦。

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是什么形状?(原来的形状)。

分组游戏:——海绵宝宝玩累了,它很想休息一下!瞧,这么小的房子海绵宝宝能住得进去吗?幼儿自由尝试交流分享:——你们的盒子里面住了几个海绵宝宝?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住进去的?看看住进去的海绵宝宝和原来的一样吗?海绵又柔软又有弹性所以通过挤压它能变得很小,就住进这么小的房子里!如果现在我让海绵宝宝出来,它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小结:原来海绵的身体软软的,只要用点力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不用力的时候还会还原,它是有弹性的。

2024年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有趣的海绵”。

通过学习海绵的特性、用途以及吸水原理,使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海绵的基本特性,了解海绵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学会观察、描述海绵吸水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解释海绵吸水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海绵的特性和吸水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海绵,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出海绵的特点。

(2)提问:海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2)提问:为什么海绵可以吸水?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海绵、盆和水,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现象。

(2)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实验过程,并简单描述吸水原理。

(2)提问:除了吸水,你们还知道海绵有哪些用途吗?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特性2. 海绵的用途3. 海绵吸水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记录其用途和吸水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海绵的特性和吸水原理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讲解吸水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海绵工艺品,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解释海绵吸水的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触摸海绵,引导幼儿说出海绵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现象并记录。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海绵,了解海绵的基本生物特征和生活环境;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海绵的形态和特点;3.通过制作海绵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海绵的图片或真实海绵;2.制作海绵模型所需的材料: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3.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1.来一场名为“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猜出海绵这一生物;2.了解一下学生对海绵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 示范讲解环节(15分钟)1.展示图片或真实海绵,向学生简单介绍海绵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2.借助教学PPT呈现海绵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分类、潜水方式等,可适当调整内容和讲解方式,让学生能够听懂。

3. 制作海绵模型环节(45分钟)1.按照要求,为学生分发或展示所需的材料,引导学生按照设计自己的海绵模型;2.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展示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力(可适当丰富此环节的内容);3.演示、点评、展示最终作品。

4. 总结环节(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最终作品,让其他同学来发表评价和感想;2.总结了解到的海绵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谈谈感受。

四、教学评估1.学生手工制作的海绵模型难度适中,可以全方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2.能够看到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以此评估其合作意愿和交流能力;3.后续主动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了解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扩展1.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积极交互环节,如让学生设置“游泳比赛”等;2.节日时可让学生依照海绵这一主题进行主题创意制作,如做海绵形状的月饼、糖果等。

六、教学反思1.小班学生年龄较小,一些知识听得懂但未必能理解,需要不断反复;2.教材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制作,可以更加多方位地刻画海绵的形态和风采;3.可以增加幼儿的团体协作能力,增强幼儿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一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鸡蛋二幼儿园小班科学秋天的树叶三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一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生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幼儿园小班教案(1)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幼儿园小班教案(1)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海绵”。

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知道海绵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2. 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海绵,了解海绵的特性。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海绵的吸水性和弹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毛巾、小球、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海绵、水、盆子、毛巾、小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海绵,引导幼儿观察海绵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见过海绵,了解海绵的一些用途。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海绵吸水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海绵吸水后的变化。

(2)讨论:为什么海绵能吸水?海绵还有什么特点?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海绵吸水后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手挤压海绵,感受海绵的弹力。

5. 游戏环节:(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海绵制品。

(2)组织幼儿进行“海绵宝宝”接力赛,巩固海绵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 海绵的吸水性。

3. 海绵的弹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海绵制品。

答案:海绵制品有很多,如海绵擦、海绵床垫、海绵玩具等。

2. 作业题目:为什么海绵能吸水?答案:因为海绵有很多小孔,可以吸收水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海绵实验,观察海绵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海绵》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海绵”。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海绵的来源,了解海绵的特性。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关心环境,爱护海洋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海绵的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小刀、放大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海绵,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海绵的形状、颜色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海绵的情景。

2. 新知识探索(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探讨海绵的特性,如吸水、柔软等。

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现象。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使用海绵进行清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白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海绵。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海绵的特点。

提问幼儿如何保护海洋生物,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特性吸水性强柔软有弹性2. 海绵的用途清洁工具海洋生物栖息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海绵,并写出海绵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画出海绵的形状,标注吸水、柔软等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海绵,观察海绵的使用方法,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海绵的特性。

3. 教具与学具准备:确保教具和学具能够满足幼儿观察和操作的需求。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有趣的海绵小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海绵小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海绵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海绵”。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用途,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知道海绵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重点:观察海绵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海绵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小剪刀、胶棒、画纸、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海绵,引导他们说出海绵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讲解海绵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洗车、洗澡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海绵吸水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海绵能吸水。

简单讲解海绵的吸水原理,让幼儿了解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海绵吸水,观察吸水过程。

4. 课堂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思考海绵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如清洁、绘画等。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海绵,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 创意手工(10分钟)指导幼儿用海绵制作手工作品,如海绵画、海绵动物等。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海绵作品。

提问幼儿关于海绵的其他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特性:形状、颜色、质地2. 海绵的用途:洗车、洗澡、清洁、绘画等3. 海绵的吸水原理:毛细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海绵,思考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并尝试用海绵制作一个手工作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特性、用途等,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以海绵宝宝动画片为背景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以海绵宝宝动画片为背景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Introduction:海绵宝宝是一部风靡世界的动画片,它既搞笑又具有探究性。

我们可以利用海绵宝宝这一主题,在小班科学课程中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和创意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意志,帮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成长。

Chapter 1: 活动设计主题:海绵宝宝和海洋活动一:海洋世界感官游戏目的:通过感官游戏,认识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

对象:11个月至3岁幼儿时间: 30分钟材料:海洋玩具(海星,鲸鱼,海马等),海藻,浴盆,玩沙,水,音乐步骤:1. 教师在浴盆中加水,放入一些海藻,放上音乐,制造出仿佛置身于海洋中的感觉。

2. 将海洋玩具放在一起,让幼儿自由探索,接触和感知海洋生物。

3. 幼儿可以用手抓着海藻玩耍,拿起海星,感受鲸鱼和海马的不同形态。

4.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模仿海浪的声音,欣赏海洋的美丽。

5. 提问引导,让幼儿用肢体或语言表达,他们对海洋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二:海洋生物造型小手工目的:通过制作小手工模型,深入地了解并记忆海洋生物的特征。

对象: 3至5岁幼儿时间: 30分钟材料:彩纸,剪刀,蜡笔,鱼眼贴纸步骤:1. 准备好海洋生物的彩纸模板(海绵宝宝,小鱼,海龟,海星等)。

2. 教师示范如何剪纸、画画和贴眼睛,辅助幼儿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3. 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和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4. 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海洋生物的习性,特征和生命力,让他们对海洋生物有更深的认识。

5. 在游戏或学习结束之前,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欣赏。

Chapter 2: 活动反思这次海绵宝宝主题的科学课程,让我们发现了幼儿的天性是探究和发现。

幼儿喜欢探索生物和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他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去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等问题,这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在感官游戏中,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印象由单纯的颜色和形状延伸到动态的习性和生命力。

通过音乐,手工,视觉和触觉等多种刺激,幼儿的认知和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2024年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海绵”。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如吸水性、弹性和多孔结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海绵的多孔结构和吸水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放大镜、称重器、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人一份海绵、水、盆、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湿漉漉的海绵,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湿漉漉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海绵的基本特性,如吸水性、弹性和多孔结构。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并用放大镜观察海绵的孔隙。

4. 交流分享(5分钟)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出示称重器,让幼儿称一称海绵吸水前后的重量,引导幼儿思考海绵为什么能吸水。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基本特性:吸水性、弹性、多孔结构。

2. 海绵吸水实验过程及结果。

3. 海绵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海绵制品,记录其用途和特性。

2. 作业题目:动手制作一个海绵小花,观察其吸水后的变化。

答案:海绵小花吸水后会膨胀,颜色变得更鲜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海绵的特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海绵制品,了解其用途和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有趣的海绵教案小班优质

有趣的海绵教案小班优质

有趣的海绵教案小班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海绵宝宝》,详细内容包括海绵的特征、分类、吸水原理以及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的特征和分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海绵的吸水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绵的吸水原理。

教学重点:海绵的特征、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子、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小刀、放大镜、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海绵,引导学生观察海绵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海绵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海绵为什么能吸水?”(2)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海绵吸水实验,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

(2)学生用画笔记录实验过程,并在小组内分享。

4. 海绵分类(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的海绵,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将海绵分为不同的类别。

5. 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展示海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如海绵擦、海绵床垫等。

(2)学生讨论海绵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特征2. 海绵的分类3. 海绵的吸水原理4. 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海绵制品,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海绵的特征、分类、吸水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海绵制品生产工厂,了解海绵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海绵的吸水原理4. 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特点的海绵,如颜色鲜艳、形状奇特等,以吸引学生的目光。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

⼩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 作为⼀位杰出的教职⼯,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1 活动⽬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海绵做成的⽑⽑⾍⼀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

活动过程 ⼀、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师带来了⼀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抱⼀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次探索。

(玩海绵) (1)幼⼉⾃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什么⽅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次探索。

(海绵变形) (1)幼⼉⾃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什么⽅法变的?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松⼿,它就⼜变回原来的样⼦,真神奇。

4、变⽑⽑⾍。

(1)出⽰海绵变的⽑⽑⾍(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兴趣。

(2)幼⼉动⼿操作,把海绵变成⽑⽑⾍。

(3)和⽑⽑⾍玩⼀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活中的⽤处。

教学反思 ⼀、从兴趣出发,联系⽣活进⾏选材。

海绵在我们⽣活中是常见、常⽤的材料,孩⼦们对此既熟悉⼜陌⽣,虽常见常⽤,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开始以动画⽚《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带领孩⼦们⾛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是幼⼉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的'注意⼒集中,很⾃然地进⼊下⼀环节。

⼆、以“幼⼉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为主体,⾃⼰作为⼀个引导者,引导孩⼦们与海绵宝宝“玩⼀玩”、“变⼀变”,让他们⽤完整的简单句表述⾃⼰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励幼⼉⽤多种⽅式来表现⾃⼰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宝宝
(5)发现特性
指导语:海绵宝宝现在想从罐子和盒子里出来。他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吗?
教师小结:海绵宝宝这么神奇,用力挤压时,它会变形,变得很小;不挤压时,他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原来,像海绵宝宝一样,可以变形,又可以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叫做弹性,海绵宝宝是会变形、有弹性的。
(2)提出要求
指导语:老师在桌子上放了很多小罐子和小盒子,请小朋友拿着海绵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罐子去试一试、变一变,看看海绵宝宝能不能躲进罐子里,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把海绵宝宝藏起来的呢?
(3)引导幼儿通过卷一卷、弯一弯、压一压等方式探索海绵,并观察海绵所产生的变形结果。
(4)交流分享: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放的呢?
活动指导:
一、联系实际生活,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经常在美工区里和海绵宝宝做游戏,今天老师也把它请过来了,今天我们和它一起做游戏好吗?”
二、玩一玩,初步感知海绵的特性。
1.幼儿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绵宝宝柔软会变形的特性。
(1)提出要求,自主探索。
指导语:“海绵宝宝就在我们的桌子上,等会请小朋友轻轻地把海绵宝宝拿起来玩一玩。用手摸一摸、拧一拧,捏一捏、掂一掂,看看海绵宝宝会有什么变化?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小发现。”
三、游戏体验,感知海绵吸水的特性
1.幼儿自由玩水,初步感知海绵吸水特性。
指导语:小朋友们海绵宝宝也想和水宝宝做游戏,你们可以帮帮它吗?
(1)交流分享海绵吸水现象
小结:原来,水跑到海绵宝宝身体里面去了,海绵宝宝能吸水。
2.提出“给小鱼运水”游戏,巩固幼儿经验。
指导语:今天海底里的小动物也来了,可是现在他们浴缸干巴巴的,海底里的小动物们很想喝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
海绵宝宝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海绵宝宝
活动目标:
1. 通过用看看、摸摸、捏捏等方式进行探索操作,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的主要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使用过海绵制品,幼儿有看过海绵宝宝。

2.物质准备:海绵人手一块;大1个、小盒子每桌1个、音乐
活动过程:
1.回顾动画片《海绵宝宝》,激发活动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个大礼物,猜猜里面有什么上来摸摸看感觉一下是怎样的(个别幼儿)倒底是什么呢我们把它拿出来看一看!哇!是海绵宝宝!小朋友,你们有看过动画片《海绵宝宝》吗海绵宝宝有什么样的本领
2.动手操作,发现海绵特性。

①感受海绵的轻软。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海绵宝宝,他们都要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让我们和它打个招呼、玩一玩吧!(音乐中亲亲、握握、抱抱、压压、捏捏)——海绵宝宝好玩吗你摸上去觉得海绵宝宝的身体是怎么样的(软软的、轻轻的)
小结:原来海绵宝宝掂一掂它是轻轻的,抱一抱它是软软的、很舒服。

②感知海绵的弹性。

海绵宝宝可顽皮了,要和我们小朋友玩变变变的游戏。

你瞧,我的海绵朋友会卷一卷、扭一扭、弯一弯,变成什么啦好,你们也来和你们的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看谁变得最有趣。

——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变成什么了让我们捏紧海绵宝宝,看看现在海绵宝宝怎么样啦
——老师数到一二三一起放开手,看看海绵宝宝会怎么样海绵宝宝从我们的手上弹出去啦。

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是什么形状(原来的形状)。

分组游戏:
——海绵宝宝玩累了,它很想休息一下!瞧,这么小的房子海绵宝宝能住得进去吗幼儿自由尝试
交流分享:
——你们的盒子里面住了几个海绵宝宝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住进去的看看住进去的海绵宝宝和原来的一样吗海绵又柔软又有弹性所以通过挤压它能变得很小,就住进这么小的房子里!如果现在我让海绵宝宝出来,它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
小结:原来海绵的身体软软的,只要用点力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不用力的时候还会还原,它是有弹性的。

延伸活动:
1.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①导入
——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②自主探索。

——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颜料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
③交流分享。

——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④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
2.寻找生活中的海绵制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