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对农村地区的孩子教育状况的调查,以下是一份报告: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较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给孩子们获取教育资源带来困难。

很多农村地区只有一所小学,中学更是少之又少。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教师数量有限,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少数农村学校的教师是本地人,缺乏相关专业教育背景。

这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经济困难:许多农村家庭由于贫困无法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从而导致辍学率较高。

一些家庭需要孩子到外地务工来获得收入,无法提供稳定的教育环境。

4. 缺乏学习资源:农村地区的学生缺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脑实验室等。

这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发展,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取同城孩子们享有的学习机会。

5. 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更重视家庭的劳动力贡献,因此往往会提前让孩子去务工。

这种观念限制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1.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2.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建立奖学金体系:设立奖学金,鼓励农村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4. 增设学习资源:在农村地区建立图书馆、电脑实验室等学习资源中心,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向家长和社区普及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知。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希望能够改善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让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益,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

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引言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

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调研报告模板(16篇)精选范文

调研报告模板(16篇)精选范文

调研报告模板(16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调研报告模板第1篇:党的十_大报告指出, 进取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理解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 更是直接影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改善民生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

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 有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 然而, 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现状、农民工家庭的自身因素等的制约,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令人堪忧。

这不仅仅影响到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身心发展和未来, 并且亦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 也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趋势相背离,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 成人们关注的现实难题。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1、教育机会不公平, 异地入学困难。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 尽管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可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仍不能有效的解决, 城市中的公办中小学仍以各种理由拒收农民工子女。

2、教育资源有限, 教学质量堪忧。

尽管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可是由于名额限制, 费用较高等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其子女选择学费低廉, 对籍、户口要求不严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和普通的公立学校相比, 子弟学校大多受办学经费的限制, 办学条件较差, 学校设备设施简陋,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教师专业化和经验略显不足, 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严重影响了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水平。

3、家庭教育缺失, 失学问题严重。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 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 “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4、0%, 上过学后又辍学的比例0、8%。

二者相加, 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入学理解义务教育的比例4、8%, 高于全国儿童的相应比例(3、3%)。

外来务工子女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报告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各城市经济急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子女教育却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户籍制度、高昂的费用、教育歧视等都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中国中部重镇的郑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更是在逐年增加。

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到底如何?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们以外来务工人员为对象,用资料查找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访问外来务工人员的方式为辅助,希望能找出我们想要了解的事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网上的资料搜寻及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2与周围的民工家长交流沟通;3询问学校的老师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基本状况。

结果我们发现中国的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还存在着很大隐患。

很多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收入不高,被无情地阻拦在了公立学校之外。

而当地的民工子弟学校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是师资力量不好,就是天天面临着资金问题。

就是有幸读上公立学校的民工子女,也身处被本地孩子歧视和取笑的尴尬处境。

还有高考的制度问题,也严重影响着这些孩子的正常学习。

但是,随着各地政府近几年来的不断努力以及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情况已有所改善。

就郑州而言,许多孩子已经可以到公立学校上学,同学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改观。

本地的郑州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态度已有所改观,部分新郑州人的子女已经可以踏入公立学校的大门。

他们子女的学费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存在。

有些家长只顾着打工,将管理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对孩子放任自流。

虽然农民工对子女学习的重视都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自身素质不高,无法给予孩子实质上的帮助。

由于种种不平衡,外来工子女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据与老师交流的结果,得知引起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软歧视”。

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

二是外来工家庭的负面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05
调查结论及政策建议
主要结论及分析
受教育状况
家庭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中,有超过70% 接受了初中及以上学历教育,但相较于城 市同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仍较低 。
社会交往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 关系良好,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居 住环境较为简陋。
心理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 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交往对象为亲戚、 朋友和同学。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受访者 进行匿名调查;访谈则主要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与受访者 进行深入交流。
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 女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市流动儿 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研究范围
本研究涵盖了全国各大城市和乡 镇地区,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 多样性。
心理健康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孩子存在自卑、压抑等 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休闲娱乐及业余活动
休闲娱乐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休闲娱乐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看电视、玩手机等,缺乏多元化的娱乐活 动。
业余活动
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缺乏丰富的业余活动,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导致他们容易沉迷于网 络游戏等不良嗜好中。
2. 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 关注的缺失,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 、孤独等心理问题。
存在问题
1. 学习成绩差: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学习方法,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 遍较差。
03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
家庭生活环境
居住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家庭居 住环境普遍较差,大多数家庭居 住在城市中的老旧小区或农村的 简陋住房中,室内设施简陋,卫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21•引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目录•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01引言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调查范围与方法02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入学率普遍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较低。

农民工子女辍学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工作不稳定等。

辍学率入学率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教育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时,往往面临入学门槛高、学费贵等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管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030201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03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难以承担子女教育所需的经济支出。

家庭经济条件部分农民工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观念农民工家庭往往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或流动人口聚居区,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学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也不同。

振华农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

振华农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振华农民工子弟学校调查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1993年胡国旭离开老家河南省固始县,怀揣着150元的现金只身一人辗转来到北京打拼,后来看到北京有很多外来农民工的子女没有学可上,于是辞掉原来的工作,于2004年创办了振华学校,他说他将这所学校取名叫振华,是因为他希望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后能用自己的才能振兴中华。

振华学校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东小口村,是北京第一批经过政府审批,有办学资格证的合法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现任校长是万俊杰,副校长是张天军,胡国旭任教导主任。

学校现有老师27名,学生1300多名,有21个班,其中有学前班分为小、中、大班共3个,小学15个班,初中3个年级各1个班。

学校占地5400平米。

振华学校的入口处有一道铁门,铁门两边的柱子上分别挂着两个竖着的金色牌匾,左侧的牌匾上写着振华学校的全名——“北京市昌平区振华学校”,右侧的柱子上排列着7个横的牌匾,这些牌匾显示着振华学校的声望,比如有“北京地区科普活动先进单位”、“北京大学教育知行社定点知教基地”等。

穿越这道铁门进去就来到了振华学校的操场,操场周围的南、北、东三面是砖混瓦顶的教室,教室非常简陋,两侧是向外打开的带门拴的那种老式窗户,教室里没有老师的讲台,学生的桌椅一部分来自公办学校退役,另一部分为教委配备货。

教室里没有收音机、电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但学校由外界捐赠了一个微机室,里面有50多台笔记本电脑,供学生上计算机课使用,学校还有一个图书馆,也是由外界捐赠的,有3000多册图书。

学校每间教室平均有50平米左右的大小,最多可以摆上90张左右的学生课桌。

教室前后有4个风扇,有简易的供暖设备,但这对于90个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夏天挤在教室里会酷热难耐,冬天由于教室的窗户与门透风,学生坐在里面经常会被冻感冒,只能尽量多穿衣服。

操场的西面的一排房是校长、老师的办公室,这四面的房子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的平房。

学校的操场是水泥地,操场上有一个水泥筑成的乒乓球台,由于只有一个乒乓球台满足不了全校学生的需求,所以学校只能安排好顺序,让不同的班每天轮流使用,除此之外,操场上还有两个篮球架,这就是振华学校所有的体育活动器材。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农民工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

由于城市工作机会的吸引和经济压力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

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综合分析其现状和问题,以期为改善农民工生活和子女教育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城市的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

样本选择基于多个因素,包括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资水平等,并且尽量覆盖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农民工。

二、调查结果分析1.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他们通常居住在城市郊区或者工厂附近的简易住所,生活环境相对差。

工作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工作,而工资水平较低,收入不稳定。

另外,由于家庭聚居区的医疗和教育设施不完善,农民工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困难。

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农民工子女无法继续接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受高等教育,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就选择出去打工或者回乡务农。

这使得他们的人生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问题分析和建议1.农民工生活问题分析农民工的辛勤工作和低收入是导致其生活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雇主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

雇主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机会。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问题主要源于教育资源不足和经济困难。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在城市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提供免费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协助,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民工的子女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篇一:一、基本情况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

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目前,中国约有亿进城务工农民,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

其中,近1000万随父母进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探寻宁波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于2013年7月中旬,对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份,有效问卷130份。

除调研问卷以外,调研队员也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了解情况。

本次调研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情况、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学习感受和课余、假期学习安排等多个方面调研,综合反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二、问卷分析(一)被调研者基本信息图1.影响孩子学习因素比例图农民工子女对于选择是否会一直待在所在城市,58%表示目前来说会留,38%的表示暂时还不知道,剩下的4%正在做离开的准备。

其中,表示会留下来的原因,也主要因为父母还将继续在目前的城市打工而无奈选择会继续留下来。

在调研中,受访者比较矛盾,既表示对环境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担忧,但又对目前的情况无法改变的无奈。

图2.选择会否一直待在这个城市比例图受访时,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基本没有当地的朋友。

当被问及到和当地小朋友交流少的原因,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与他们没有共同话题,语言沟通的不流畅也成为其中一个因素,最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其他的23%中,多数孩子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成为跟当地孩子交往有阻隔的重要原,这一方面体现了受访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也表现出孩子内心急需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

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外出务工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数以万计的人们离开家乡,到城市中打工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然而,这种现象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以期为改善他们的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900份有效问卷。

在问卷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条件、家庭支持以及外出务工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了解。

三、调查结果1.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53%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时间独自在家自学或由老人带领学习。

此外,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学习资源也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学校条件:在外出务工地,绝大多数学生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这些学校的设施条件和教学资源都比城市普通学校差很多。

调查发现,60%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比如实验室和计算机室。

此外,也有不少学生抱怨教师素质低下,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3.家庭支持:尽管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但调查发现大部分父母仍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鼓励,29%的学生得到了家长的经济支持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条件。

4.外出务工的影响:外出务工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生更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缺乏家庭监管导致一些学生放纵自己,不重视学业。

最后,由于经济困难,一些学生被迫辍学或选择低质量的教育机会。

四、结论与建议1.改善学校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水平,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在外出务工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意识,尽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农民工厌学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工厌学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工厌学情况调查报告根据对农民工厌学情况的调查,我们整理并分析了以下结果:1. 调查背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农民工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经济压力和家庭需求,一些农民工的子女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对于研究产生抵触情绪。

2. 主要结果2.1 厌学程度调查显示,约80%的农民工子女对研究表示不满意或者抵触。

其中,约40%的学生表示他们完全不喜欢上学,并希望能够从中解脱出来。

2.2 厌学原因调查发现,厌学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环境不良。

约6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环境不友好,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趣味性。

- 课程内容不相关。

约5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就业无关,缺乏实用性。

- 家庭压力。

约30%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繁重的家务劳动,无法全心投入研究。

- 就业希望。

约20%的学生认为即使取得较高的学历也无法帮助他们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对研究失去动力。

2.3 教育改进建议针对农民工子女厌学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若干教育改进建议:-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

学校应提供友好、舒适和安全的研究环境,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 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应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就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 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和支持。

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经济资助、研究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 增强就业机会。

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培训支持,激励他们通过研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 总结农民工子女厌学的情况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并不容忽视。

通过改善学校环境、调整课程设置、提供教育资源和增强就业机会,我们可以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帮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子弟上学难、教育质量差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本报告旨在调研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1、了解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

2、分析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

3、探讨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报告、统计数据等。

2、实地调研法:走访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社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内容1、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

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

五、研究结果1、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现状:(一)入学难部分农民工子弟难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面临入学门槛。

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二)教育质量差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

农民工子弟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学生。

(三)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弟面临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等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原因:(一)政策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资源紧张。

部分地区存在户籍限制,农民工子弟入学困难。

(二)经济因素农民工家庭收入较低,难以承担子女教育费用。

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较高,增加了家庭负担。

(三)社会因素社会对农民工子弟存在歧视,影响其教育环境。

农民工子弟自身适应城市教育环境存在困难。

(一)政策层面完善教育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济层面建立农民工子弟教育基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子弟教育,提供资助。

(三)社会层面加强社会宣传,消除对农民工子弟的歧视。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子弟适应新环境。

(四)学校层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标题: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 引言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状况,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的农民工家庭。

问卷包括以下内容:个人信息、职业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子女教育情况等。

3. 农民工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他们工作的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

许多农民工居住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社会保障。

4. 子女受教育状况
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流动性大,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不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5.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资待遇。

-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力度,提供资助、补贴和奖助学金等政策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农民工子女,包括教育设施、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6. 结论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状况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只有保障他们的权益和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

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

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

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

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02目录CATALOGUE•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交融入•农民工家庭对子女教育期望与支持•政策支持与改善措施分析•社会关注与资源整合•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调查背景与目的01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学校选择等方面受到限制,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教育机会不均等02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往往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缺乏等问题,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资源匮乏03农民工子女可能因家庭背景、身份认同等原因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分析问题原因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提出改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促进教育公平。

了解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通过调查,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机会、资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调查目的和意义调查方法与范围问卷调查针对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实地访谈对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进行实地访谈,了解学校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等情况。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02CATALOGUE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

就学途径家庭经济条件、学校距离、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等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选择的主要因素。

选择因素就学途径与选择学校设施与师资力量学校设施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设施简陋、安全隐患等问题,而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设施较好。

师资力量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师资力量较强。

学费负担与教育公平问题学费负担农民工子弟学校学费相对较低,但家庭经济困难仍是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障碍之一。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学费较高,部分农民工家庭难以承担。

教育公平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面临户籍限制、择校难、学费贵等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为这一群体的子女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问题现状(一)入学难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A城市,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附近的一所小学,不得不提交了包括暂住证、务工证明、租房合同等一系列复杂材料,即便如此,孩子仍然因为户籍问题被拒绝入学。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往往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

以B城市为例,城区的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而城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设施简陋,图书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三)教学质量差距教学质量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

以C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心理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以D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因方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常常遭受同学排斥,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一)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同享一片蓝天——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同享一片蓝天——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卑、 孤僻 的性格 。这群孩子老觉得与城里的 孩子存在差距 ,或多或少地受到过不 公正 的待遇 , 心理 比较敏感 , 情上 比较脆 弱 , 感 内心存在一定程 度的不平等感 、被歧 视感 和对立感。” 除此之 外 , 黄老师还告诉记者 , f于长期缺乏正 确的引导 、 } = 1 督促和检查 , 这 些孩子意志 比较 薄弱 。由于与父母 、 同学接 触交流的时 间少 , 他们 渴望与老师 、 同学进 行平等交流 ,渴望在班级 中取得 自己应有
配。 针对这种情况 , 陈雅棠建议各 级政府应该加大对接收农民工子
女 的学校 的补贴 ,并给予更多 的
民工子女学校 ” 农 民工子女进城 上学, 。“ 我 们要让他们融 入城市 。因此让他们 和城市 孩子在一个班级 接受教育,进行混合编班 ,
能让农 民工子女更快 的转变 。”

这样一部分孩子 ,与城市 的孩 子一起
学习 , 遇到 了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有怎样的 心声?我们又有 什么样的措施 帮他们解决
难?
方面也证 明当地环保宣传 到位 ,民众 环
心理障碍谁来疏导?
张晓是奉 节县人 , 0 年来 到重庆 , 2 7 0 就
读于渝开学校初 二年级 。虽然 父母 做生意 有了一定 的经济 收入 ,但从农村来 到城里 的张晓还是很 不习惯 。 在 以前 的班 里 , 张晓一直担任班长 , 成 绩好 , 与同学关 系融洽 , 这让她 很有 自信 。 但来到渝 中区后 , 与城里 同学 的差距一下
受 l 童 蝗鳇 查干 J
每年 9月 , 都是一个欣 欣向荣 的月份 。 新学 期开学 , 孩子们背上书包 回到学校 。在 这部分群体 中 ,进 城入学 的农 民 r子女达 到了 1 . 98万人 , 主城 区的 l7所定点学校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大步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的发展,从农村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建设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遇到了种种问题,诸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等急需解决。

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农民工子女如果不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两级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也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为此,我们特别对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农民工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况及上学问题,本次调查采用走访询问阅相关资料、文件等形式。

、查、调查者基本情况
农民工及其子女共占城市总人数的40%,而农民工子女占城市人
口的20%,其中有15%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到学校接受教育,5%的农民
工子女目前辍学在家。

二、本次调查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农民工子女目前的基本状况,教育上学现状及农民工子女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农民工中以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适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接受教育。

这类农民工家庭或许在城市谋得了生存之地,有了一部分可供全家生存的收入,或许全家居住在破旧、简陋的房屋内艰难度日;当然,在偏远的农村老家,依旧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离开他们去城里打工,目前还没有能力、没有稳定的居住
条件和经济收入接他们一起去城里生活。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还正在面临着失学、辍学在家的窘境,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 亿人,在这2 亿人
的背后,有7000 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
多万随迁子女,5800 多万留守儿童。

失学、入学难已成为这些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即流动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乡的即留守子女的教育。

收入稍高的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有的在城市公办学校上学,接受教育,有的就读于收费较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但是,尽管如此,这些生活在城市的流动农民工子女也常因种种原因无法上学,接受教育;而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只能坐在简陋破旧、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短缺、阴冷潮湿的教室里接受着教育,有的甚至因家庭负担太重交不起学费而面临着失学、辍学的危险。

他们羡慕着城市孩子的生活,向往着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和文具,他们希望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

可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奢望。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所存在问题
一是费用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的最底层工作,大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收入微薄,家庭温饱已勉强维持,子女的上学费用支出更显得力不从心。

在调查中,大部分农民工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教育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但大多数家长普遍认为公办学校的费用较高,且部分公办学校需缴纳更多的学杂费、借读费和赞助费等,一般家庭难以负担。

因此,费用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键问题。

二是受教育权利问题。

由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大量进入城市,造成城市的各项资源处于紧张状态,使得教育资源供给短缺,部分公办学校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使得这些农民工子女面临
“有学不能上”、“求学无门”的处境;一些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 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各方面的保障和教育措施等等。

三是心理问题。

从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相对落后,农民工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或难以适应学校的环境,或遭到城里孩子歧视、老师的偏见、不公平的待遇,而造成自闭、自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而出
现“逃学”、“厌学”的行为;还有部分农民工父母存在消极,守旧的心态,认
为“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接受教育没有用,只是浪费钱,将来一定还是打工族,倒不如省些钱,早点出来打工,补贴家用” 得其子女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放弃了上学受教育的机会,影响其终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农民工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他们被社会所忽视,享受不到丰厚的待遇,遭到人们的歧视,工作不稳定且收入偏低,有时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600 元以下的农民工家庭占一半以上。

如此低的收入,维持温饱尚且不足,更别说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了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加上有的公办学校还需要交转学费、借读费等多项额外费用,这对于本来就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无疑是更雪上加霜。

二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

据了解,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必须有“四证” ,才能够到暂住地附近的公办学校就读。

而且需要办理大量的相关“转学”
入学”的手续,相当繁琐。

有些学校常以没有城市户口等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剥夺了他们和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教育权利;此外还有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一直没有被正式制度所接纳和承认,因此经常受到各种清理整顿和取缔,加上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资金周转困难等,使得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三是民工子女由农村学校转入城市公办学校,由于原来的学校教学环境差,教学质量不高,造成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基础薄弱,成绩偏低不理想,还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加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负担。

加之城里一些公办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因其来自乡村,家庭条件差,衣着、举止都和城市的孩子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其产生歧视、偏见等。

为此,我们调查小组来到
葫芦岛市某社区进行走访。

据了解,该社区有将近4成都是农民工及其子女。

社区主任向
我们介绍到,该社区已经有6 名孩子因为在公办学校就读心理压力太大,成绩跟不上,不愿意上学,而辍学在家。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国家政府政策。

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部门要增加财政支出,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权利,对农民工子女放宽入学标准,并为其提供良好、公平、平等的教育环境;政府应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
子弟学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其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减轻公办学校压力。

二)消除偏见。

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和偏见,教师对待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应该一视同仁,注重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农民工子女的心里门槛。

三)农民工子女自身克服心理因素。

学校、社会应注重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培养,引导农民工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不必因出身环境的差异而缺乏自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乐观开朗的性格,学
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因素,使自己快乐、健康的成长。

四)农民工自身的观念因素。

农民工父母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建议农民工父母送子女上学,使广大农民工父母深刻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总结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它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的客观需要,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让每个农民工子女都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给他们提供应有的平等教育,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