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 高分突破--1.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解析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主要是考查说明文的十大常考说明方法,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特别是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这四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那么我们必须熟记这十大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这类题分值一般是三分至四分,分值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切要掌握此类考题知识点及其答题技巧。
常考形式一、考卷中此类考题常出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此类考题的考题形式考点明确、形式直接】例:1.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本文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全文说说其作用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如何呢?5.判断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二、由上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题形式可以看出此类考题考点很明确,那么我们只需要掌握常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即可把握此类考题的分数,由此,添加以下知识点:(一)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释明白,而使用的某种方法。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注:前四种考得最多)(三)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1.举例子。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文中如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譬如等词语,一般可判断为举例子。
)(2)作用: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例题:《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试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举例子,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这三大特点。
2.列数字。
(1)概念: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数字可分用确数和概数)(2)作用: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具体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1)【二】人脸识别的漏洞 (2)【三】磷虾也能搅动大海 (3)【四】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4)【五】小心!书可“杀.人” (5)【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6)【七】中药禁忌要讲明白 (7)【八】海洋“黑洞” (9)【九】混合词:词语中的“混血儿” (10)【十】蝴蝶没了 (11)【十一】人类的建筑文明会终结吗 (12)【十二】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 (13)【十三】说“裳” (15)【十四】大脑瞬间的愚蠢 (16)【十五】《流浪地球》的科学奥秘 (18)参考答案 (19)【一】真假近视都是不可逆的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呈现低龄化、度数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家长认为假性近视或低度的真性近视是可逆的。
在门诊中,经常有近视患儿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
而在调查中,居然有近五成的家长不知道近视是不可逆的。
②事实上,如果是真性近视,无论中低度还是高度近视,都不可逆。
假性近视实际上是调节痉挛,是由于长时间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收缩不能放松所致。
对这种类型的“近视”,通过放松调节,多看远处,必要时辅以睫状肌麻痹药物使用,是可以恢复部分视力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假性近视,不过是即将步入近视的一种过渡状态,临床上很少有一直能维持视力而不近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方法能够逆转真性近视或者阻止假性近视转变成真性近视。
现有的任何方法,都只能延缓近视发生的时间和进展速度。
③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非一朝一夕。
刚出生的婴幼儿都是远视眼,一般而言,4—5岁的孩子应该具备2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6—8岁的孩子应当具有100度到150度的远视储备。
说明方法及作用(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分突破(31张PPT)

【速记攻略】 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 列数字、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打比方、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 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 引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分类别——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3、作比较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借以提示事物的异同、优劣
、高下,帮助人们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语言 标志有“也、而、相对于、较……” 4、列图表
通过表格、插图,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
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 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
就是将事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地逐一说明 特征 。句中通常含有“分为、一种(方面、类)……另一
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等作为标志。 作用(答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题规范) 有条理性,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出。
河南《速冻食品也新鲜》第⑧段说明速冻食品的解 示例 冻方法时,用“一是……。二是……。还……”的
命题趋势 3.从立意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 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重在科学思想与科 学精神。 4.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
考查方向
1.标题的作用 2.辨别说明对象并概括特征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判断某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析某句话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
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 特征 深奥的科学知识的方法。句中通常含有“例如、比
如、据说、譬如”等作为标志。 作用(答 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题规范) (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2020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节 说明文阅读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 ①从颜色上判别,毒胶囊颜色深、鲜艳;②从质 地上判别,毒胶囊杂质多、易捏碎;③从工艺上 判别,毒胶囊封口比较松,易拧开。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4分) 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 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易 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 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无须恐慌。
【参考答案】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 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 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 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无须恐慌。
(二)运用文中知识解决问题 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利用文中的观点或原理来解释某种现象、道理之 类的探究题,是说明文的重要考点之一。解题思路一 般为: ①在原文中找答案,作者有时会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可以直接摘录。 ②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分析解答。 ③依照常识回答。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 “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
3.命题形式: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说明文考查的题型 主要有—— ①理解文本的内容,判断说法的正确性。 ②把握文章大意,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③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④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⑤运用文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东省中考说明文阅读近十年考查情况表
课标要求 考点分解 考查年份
分)
C.运用科技 、社科、新 闻作品中的 信息解决相
关问题
运用文章 的知识, 正确理解 分析生活 中的问题
2018年 2012年 2011年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 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 鸟死亡的几种原因。(4 分)
目录 2020中考语文课件与电子档答案(完整)

2020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语文目录第一部分 基础 1.第一节 古诗文默写2.第二节 字词积累3.第三节 词语运用、用语得体4.第四节 修改病句5.第五节 压缩语段、仿写句子目录第二部分阅读第一节文言文阅读第一讲课内文言文阅读1.课内文言文阅读(课标与中考导航、真题探究、知识储备)2.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统编教材中篇目)3.课内文言文阅读(八年级统编教材中篇目)4.课内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统编教材中篇目)第二部分阅读第一节文言文阅读第二讲课外文言文阅读第二讲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 1.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2.第二讲 议论文阅读3.第三讲 课标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第四讲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 阅读 第二节 现代文阅读目录第四讲文学类文本阅读1.文学类文本阅读 - 课标与中考导航、真题探究、知识储备2.突破高频考点一:概括内容,体验情感3.突破高频考点二:表现手法,品味语言4.突破高频考点三:标题妙析,句段作用5.突破高频考点四:人物形象,揣摩心理6.突破高频考点五:理解含义,表达方式7.中考模拟演练目录第三部分 写作 1.第一节 广东中考满分作文探秘2.第二节 中考作文命题类型 第一讲 全命题作文3.第二节 中考作文命题类型 第二讲 半命题作文4.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一讲 审题5.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二讲 立意6.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三讲 选材目录第三部分 写作 7.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四讲 结构8.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五讲 开头9.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六讲 结尾10.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七讲 语言创新11.第三节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第八讲 一文多用目录第四部分名著阅读1.第四部分真题探究答题攻略知识储备第一部《红星照耀中国》第二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部《简·爱》第四部《骆驼祥子》第五部《海底两万里》第六部《水浒传》第七部《朝花夕拾》目录第四部分 名著阅读 第八部 《儒林外史》第九部 《傅雷家书》第十部 《西游记》第十一部 《艾青诗选》第十二部 《昆虫记》目录 中考语文抢分特训 1.基础·考前满分特训2.课内外文言文·考前抢分组合特训3.现代文及名著阅读·考前抢分组合特训。
2020年长沙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之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考点8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2)(2020原创)本文的说明对象有哪些特征?(2分) ①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②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物;③ 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等。 统编设问 (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 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长沙7年中考真题精选
目
文体知识梳理
录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统编教材新设问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课时辅导1 说明文基础知识
考点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点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3 说明顺序 考点4 说明文语言Fra bibliotek返回目录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返回目录
本课时涉及的考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文 语言。 (2019湘潭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
考点1
返回目录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③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 能力呢?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朝四面八方延 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 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 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能量。
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柳静
①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 知道吗,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更令 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 年之久的真核生物。
第01节 说明性文章阅读-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原卷版)

第四关:现代文阅读第一节:说明性文章阅读考点解析考点归纳1.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说明文语言,如“加点词能否删除”,“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析说明顺序,如“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文章第一段和第一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5、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6.分析特定段落的作用。
7.、拓展延伸。
命题趋势近年来,说明文阅读不赋分一般比较固定,多在15分/8分之间,多以检查题、选择题形式出现。
兼及填空题。
除概括说明内容、指出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品析语言特点、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等常规题型外,拓展积累与探究性试题逐渐增多。
所选材料涉及热点科技、生活百科、传统文化、自然奥妙、生态环保等,主题多来自于《人民日报》、《知识窗》、《科技日报》、《百科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
预计2022年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带、民俗、民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命题者将继续围绕说明文内容。
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常规考题进行考查,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将继续成为考查重点。
探究能力题将会增加考查比例。
如对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和评价,为文章介绍的科学产品或事物写宣传语,为文章说明的自然生态现象提建议等。
解题要诀“三看法”判断说明对象一看题目: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或题目包含说明对象。
二看结尾:无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文章结尾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
三看段落中心句:段首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
备考锦囊一.关注考题名称的变化。
各地关于说明文阅读问题一般直接明确为说明文阅读,有些地方则称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或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前者如广西百色、贵州毕节等地,后者如广西梧州等地,而一些地方则称为说明性材料阅读,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呈现。
2020 中考冲刺 道法 高分突破--1.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

目录导航
01 考 情 概 述 02 课 标 与 中 考 导 航 03 真 题 探 究 04 知 识 储 备 05 中 考 分 类 训 练
考情概述
一、近五年广东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篇目列 表如下: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类型
3.2018年考查的说明文为非连续性文本,这是非连续性
文本在省中考的首次出现,有一定的备考趋向指引,进行 一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和训练势在必行。 考情4.从近五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来看,涉及的主题分别 分析是“亲情”“战争”“人性观察”“处世哲学”“人生 感悟”,题材不一,十分广泛。因此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训 练中,我们要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涉及的主题必须多样 化,以期扩大我们的阅读视野及思考的范围。
家国情
立德
“奋然为之”的精气神》(砥砺奋斗)《立爱国
怀(爱
树人
志,践报国行》(立志、践行)《爱国的内涵》(爱
国主义)
国主义)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1:概括情节
设问举例:根据文章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
核心 素养
语言建 构与运 用
成下列表格。(《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第1题) 典型考点2:揣摩心理 设问举例:“只有杜同学和几个没抄笔记的同学不
(《鸡叫的学问》第3题)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2:理解含义(论述类文本)
设问举例:说说第⑨段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
思维发
核心
用。(《器成还须久为功》第3题)
展与提
素养
典型考点3:看法启示(文学类文本)
升
设问举例: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桥”不如改为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

2020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位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字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于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前,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棒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于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
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科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造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峰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
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前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蜿,“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原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吴,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篇 说明文阅读1 新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一综合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在已经积累的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
也就是说,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②甲人的各种有意识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乙例如,人在劳动过程中,只有在进行劳动之前,预先想出了劳动的结果,才有可能自觉地改变客观现实和有意识地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新事物。
丙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发生变化,而人则能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从而支配自然界。
丁人是凭借想象的作用,使自己在头脑中“预见到”尚未产生的事物的。
③想象可以帮助人们在头脑中“见到”无法亲自观察的事物。
对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来说,有很多研究的对象,根本无法直接观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根据资料,通过想象的作用,“设想”研究对象可能的或应有的概略情况,从而作出分析和判断。
④想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对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美术作品等等的欣赏,就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离开了想象的作用,至多不过是对它们的感知,谈不上有新感受,因而也就不能称之为欣赏。
⑤想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常说,待人处事要善于“设身处地”。
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凭借想象。
如果我处于对方的位置,将会怎样想、怎样做。
也就是说,人在相互交往中,必须通过想象才能设想别人的处境与心情,从而促进相互理解。
⑥想象不仅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在人的创造活动中也具有重大意义。
难怪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高度重视想象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会有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
⑦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doc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教学可称得上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大家做过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xx 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2020版现代文阅读解题攻略课件:第一章 说明文阅读解题攻略1(共82张PPT)

例句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 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将石狮子写“活”了,使其更具体、 更形象)
说明方法
特点、作用及例句
特点 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图表 引用
条理清晰,直接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人一目了 作用 然。
打比方 作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句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将桥洞形象化)
说明方法 分类别
特点 作用 例句
特点、作用及例句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 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的说明方 法。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 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特点 作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 词、俗语、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等进行说明的方 法。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 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这个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 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可读性,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句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 筹方法》(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特点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一般性的解释的说 明方法。
做诠释
作用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更 便于理解。
例句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 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 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 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中国石拱 桥》(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2020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复习——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辨析和阅读训练

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知识要点说明方法几乎是说明文阅读的必考内容,其考法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指出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二是说说文段中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第一层相对简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
第二个层次还要说出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要解答好这类题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还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和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命题规律说明文阅读一般来说主要是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命题: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辽宁省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整理一(含答案解析)

2020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整理一(含答案解析)一、阅读以下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吴燕京)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模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
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舍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
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
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
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现代文阅读
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
返回
目录导航
01 考 情 概 述 02 课 标 与 中 考 导 航 03 真 题 探 究 04 知 识 储 备 05 中 考 分 类 训 练
语文
考情概述
一、近五年广东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篇目列 表如下: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类型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3:表现手法(文学类文本)
设问举例:文章多处为学生送花埋下伏笔,请找出两
审美鉴
核心
处并作简要分析。(《花店》第4题)
赏与创
素养
典型考点4:句段作用(文学类文本)
造
设问举例:联系全文,说说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
返回
语文 现代文阅读“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爱国主义”相关选材及命题举例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嫦娥四号”首探月背》(富强、爱国)《国
社会主 内首个肿瘤AI大数据实验室秀“内功”》(富 立德
义核心 强、爱国)《文明也是管出来的》(文明、和谐) 树人
价值观 《送你一块砖》(诚信、友善)《大婶和流浪猫》
返回
语文
(3)有关“简要分析”类的题目,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答案中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和举例。
(4)仔细审题,不要遗漏答题要点。如题干中有“从不同 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切记答 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总而言之,答题时要做到规范,一要审题正确,二要要点 清晰,三要表达准确。
(1)了解快速读懂文章的三个技巧:看题目,了解内容;看 首尾过渡,了解结构;找总领归纳句、抒情议论句,了解主旨。
(2)掌握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域的方法:抓住题干的关键 词语,弄清答点和要求,锁定答点段落细看。
(3)把握筛选信息提炼语言规范回答的四种方法:摘录中 心句、组合缀连法、舍次取主法、提炼概括法。
返回
语文
2.现代文阅读规范答题要点 (1)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最重要的原则是,答案要紧
扣原文。答题的时候先确定答题区域,再在原文中筛选有效 词句,然后整合词句确定答案。尽量用原文的词句或者关键 词回答,而不是自己去生造。
(2)答案和分值密切相关,答案和题序密切相关。一般 题序在后的题目往往要回答几个要点,题干如有“根据文意 ”等类似词语,答案往往要在几个段落甚至全文查找。
返回
语文
二、现代文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注意事项 1.关注阅读思维过程的训练 阅读过程要经历三个步骤:快速读懂文章把握全文—审清题 干确定答题区域—筛选信息提炼语言规范回答。我们在进行 阅读的专项复习时,切不可只热衷于答题模式的记忆,而要养 成全程关注的好习惯,尤其要关注阅读思维过程的训练。如:
返回
语文
(诚信做人)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找到自己的“燃点”》(积极进取)《激荡
家国情
立德
“奋然为之”的精气神》(砥砺奋斗)《立爱国
怀(爱
树人
志,践报国行》(立志、践行)《爱国的内涵》(爱
国主义)
国主义)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1:概括情节
设问举例:根据文章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
返回
语文
3.2018年考查的说明文为非连续性文本,这是非连续性 文本在省中考的首次出现,有一定的备考趋向指引,进行 一定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和训练势在必行。 考情4.从近五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来看,涉及的主题分别 分析是感“悟亲”情,题”材“不战一争,十”分“广人泛性。观因察此”在“文处学世类哲文学本”阅“读人训生 练中,我们要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涉及的主题必须多样 化,以期扩大我们的阅读视野及思考的范围。
(和谐、友善)《城市聆听》(平等、友善)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器成还须久为功》(持之以恒)《珍视我们自
己的信仰》(文化信仰)《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
中华优
立德
承者》(文化传承)《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秀传统
树人
《等待》(孝道、责任)《桥》(责任担当)《花店》
文化
(尊师重道)《牧羊歌手》(传统艺术)《拾金不昧》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小说、散文阅读)
2015年
《培养自己的“静 《集中营的课堂》
能量”》
返回
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类型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小说、散文阅读)
2016年
《悲加欢不等于 《平衡》
零》
2017年
《人生三病》 《细水长流》
返回
语文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1:品味语言(文学类文本)
设问举例: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源自子中加点的词语,审美鉴核心
分析其表达效果。(《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第3题)
赏与创
素养
典型考点2:标题妙析(文学类文本)
造
设问举例:文章以“等待”为题,有哪些含义和好
处?(《等待》第4题)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类型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小说、散文阅读)
2018年
《微塑料—— 海洋中的新型污 染物》
《笔下犹能有花开》
2019年
《坚定是生命的 《灯如红豆》
黄金》
返回
语文
1.说明文、议论文考查其中一种文体,文学类文 本阅读每年都考查。 2.2015~2017年连续考查了三次议论文,2018年则 考情 考查了说明文,2019年则又考查回议论文,其中并 分析 无规律可言。由上可见,在阅读的备考中,没有侥 幸,必须每种文体都熟悉,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和答题方法都要熟练。
核心 素养
语言建 构与运 用
成下列表格。(《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第1题) 典型考点2:揣摩心理 设问举例:“只有杜同学和几个没抄笔记的同学不
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请用第一人称揣摩此时杜
同学的心理活动。(《叶公好龙否》第2题)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1:分析探究(说明类文本) 思维发 设问举例: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经说过:“母 核心 展与提 鸡是最聪明的动物,因为她只在下完蛋后才高声炫 素养 升 耀。”请结合选文,分析这句话的不科学之处。
(《鸡叫的学问》第3题)
返回
语文
目标 项目
本书体现
典型考点2:理解含义(论述类文本)
设问举例:说说第⑨段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
思维发
核心
用。(《器成还须久为功》第3题)
展与提
素养
典型考点3:看法启示(文学类文本)
升
设问举例: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桥”不如改为
“责任”。请谈谈你的看法。(《桥》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