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节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等。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估算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3就全球而言,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判断1.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

3.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所以日本环境承载力很小。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条件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及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3.特性具有相对性。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必要性2措施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判断1.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目前为89亿人。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17-20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图片,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学习过程图1-7.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的增加。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_______更严重。

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21内容,根据你所知道的,结合相关资料,结合这种不同的观点,你认为我国人口应该如何发展?小组讨论后进行发言。

1.分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2.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

【达标检测】1.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学会运用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相关指标,分析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提高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
3.掌握估算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预测。
1.必做题:
(1)结合课堂所学,运用生态足迹法估算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搜集资料,了解全球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现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针对我国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问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宣传海报,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
4.培养学生对地理数据、图表的分析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设计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表达、沟通、合作等社交技能。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强学生对我国及全球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口与环境问题,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导学案: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导学案: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C.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带来老龄化问题,所以以后的人口政策应该注意调整人口的年龄结构
D.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我国自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国民文化素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课堂小结
学 习 过 程




阅读课文P17--21页,完成自学检测并勾画出相关知识点,时间10分钟。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3.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什么性?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影响因素
区别




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答案:D
A.合理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C.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合理人口容量发生变化
D.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4.下列关于中国目前人口的认识,正确的是答案:C
A.目前中国的人口接近于合理人口容量
B.鉴于中国目前人口过多的状况,所以我国应该永远地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2.下列关于合理人口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
A.合理人口容量是根据一地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确定的
B.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合理人口容量一旦确定,不会发生变化
C.合理人口容量的提出,有利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D.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合理人口容量变小
3.下列关于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A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包容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肯定时期、某一地域可以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答案 C解析主要考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承载实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内供给的最大人口数。

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消费实力及人口承载力探讨》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相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高人口数量应限制在16亿。

据此答复: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程度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给的人口极限答案 A解析根据“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内涵断定,“7亿左右”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缺乏养……”而今日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程度比那个时代还进步了很多。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程度C.科技开展程度D.隐藏的资源数量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需进展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消费的开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扶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开展程度及人类文化水同等都有关系。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科技程度不同,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

现今的中国,由于经济开展,科技程度高,环境承载力远超清朝时期。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学习目标】1.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和影响因素;2.合理人口容量含义及影响因素。

【学习重难点】合理人口容量含义及影响因素【学习过程】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___________内,特定区域在___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影响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估算由于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采用的估计方法各异,所以结果也_________,但就全球而言,在一定________、一定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__________是________。

二、人口合理容量1.含义: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简单的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___________值,合理人口容量是__________值。

2.影响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_________合理人口容量;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盲目追求更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不断提高,反而使人口合理容量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科技水平的提高,会扩大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人口合理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承载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C.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环境承载力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答案 C解析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内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2.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高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

据此回答: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 A解析根据“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内涵判定,“7亿左右”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答案 3.C 4.C解析 第3题,环境承载力与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类文化水平等都有关系。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科技水平不同,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

现今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科技水平高,环境承载力远超清朝时期。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评价指标;3.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2.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评价指标;2.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地图或课件展示一些城市或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环境与资源状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是否能承载更多的人口,如果不能,为什么?2. 新知讲解(15分钟)2.1 资源环境承载力1.定义概念: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能够承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是该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界限;2.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可利用面积、人均能耗、水资源供需平衡、土地资源利用、大气环境质量等指标。

2.2 人口合理容量1.定义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某一地区,按照其资源和环境状况以及增长趋势,所应达到的合理人口数。

2.计算方法:可以按照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份关于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让学生分别使用人均可利用面积、人均能耗、水资源供需平衡、土地资源利用、大气环境质量等指标来评价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然后根据人口增长趋势和已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数据,来计算该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最后让学生就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4. 拓展应用(15分钟)1.学生选取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实例,探究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状况;2.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评价指标,设计一份关于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调查问卷;3.学生对所创建的调查问卷进行填写和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设计+练习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设计+练习

1.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和因素。

2.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和因素。

3.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结合图表理解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2.学习难点:结合图表和案例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环境承载力⒈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抚养的,(又称为环境人口容量)⒉影响因素:主要有、科技发展水平和。

3.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4.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或其他食物资源的进行。

5.环境承载力可以从估算,如、、等进行估算,也可以从、、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⑴条件:①的生活方式。

②舒适的生活环境。

③满足和等各方面的需求。

④不妨碍。

⑵实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2、影响因素⑴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时,人口的合理容量就会。

⑶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⑷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个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

3、特征:具有。

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都是不同的。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看课本P17图1-3-1和文字部分,思考图中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对此你怎么看?★★2、下图为“木桶效应图”。

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表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不同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A、环境承载力的多少B、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C、环境最适应的人口容量的多少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比较项目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参考角度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的意义人口数量估算标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据现有消费水平,参考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

中 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中 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

中 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编号:Ydezg1dl001课题: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1 课时课型新授使用时间2017.3.1知识目标: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对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

情感目标: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难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特 色 备 课 修 改 区 域一、教师导学(也可以在对应的人口数量在 1999 年达到了 60 亿,2011 年 10 月 31 日全球 第 70 亿成员降生,人口数量还在继续增长,地球上能养活这么多 人么?就 2008 年全球饥饿指数来看,尚有很多地方未解决温饱问 题,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二、合作探究阅读 P17-P18 环境承 载力部分内容。

找出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例题、习题旁修改)课件展示: “木桶效应”。

组织学生讨论: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2).制约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什 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关 系最密切?资源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案例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 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明水资源增加了,增大了环境人口容量 师生共同总结: 3、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 文化 和生活消费水平 请思考: (1).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2).由影响因素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3-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3-中图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别。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知道世界和中国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

3、能够说出人类要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4、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含义上的区别;【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对比分析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全球人口过多发生什么》引入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多媒体投影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并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学生回答)2、以中国几种资源的承载力的大小解释环境承载力。

通过分析环境承载力引出“环境人口容量”3、环境人口容量4、利用“木桶效应”原理,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学生合作探究一】根据下发的材料讨论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作出点评,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合作探究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学生针对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总结。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案例探究】以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不同时期作出相应的调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合理容量所面临的困难。

3、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

4、课堂小结5、课后探究: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板书设计:(略)。

高中地理2019中图版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2019中图版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教学过程
2015年国庆假期日均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

从景区保护的角度看,宽8米、长787米的南锣鼓巷,接待游客的容量相当有限。

南锣鼓巷街区为消除节假日人流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设立了人流监测系统。

该系统共设置了17处电子眼,覆盖南锣鼓巷主街和东西各8条胡同,分为绿、蓝、黄、橙和红5个等级。

绿色表明人流处于畅通状态、红色表明人流瞬间通过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5人,为紧急报警状态,必须采取限流措施。

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

清康熙年间,有记载的人口为1.9亿。

清乾隆年间,中国人口达到3亿。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
板书设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壤环境承载力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影响因素:不仅受区域 资源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 经济水平 、科学 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 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 区域开放 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 境承载力。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新课程标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 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解释 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口合理容量。 3.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 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 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等。 问题2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导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导学案

1.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2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3 认识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4 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难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设计】导入:人类的“空间”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 100米的大箱子里。

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若世界人口按目前每年1.67%的自然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都将人满为患;假如南极洲也必须安排人的话,它也只能为7年内增长的人口勉强提供立足点。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索:地球承载力有极限吗?阅读课本17页图1-3-1,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分别代表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字母用曲线连接起来,分析自1900年开始,世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同时,资源、人均粮食、人均工业品和污染四个因素有什么变化?2)2019年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3)在人口、人均粮食、自然资源、人均工业产品和污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4)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怎么看?一环境承载力1 如何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角度来看环境承载力?研究它有什么意义?2 从以下几段材料来看,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材料1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7%的上海市,为突破土地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瓶颈,决定加快速度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以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最终实现“人在地上、车在地下”,“人在地上、物在地下”,“人的短时间活动在地下、长时间活动在地上”。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第1章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环境承载力阅读教材P17—P19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正误判断:(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2)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3)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提示】(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由于认识角度不同,估计的方法也不同,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较大。

(3)√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教材整理2人口合理容量阅读教材P19—P20,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影响因素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正误判断:(1)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2)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3)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01、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一、资源环境承载力1.定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01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02人口规模下各种□03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其中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04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05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2.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是由区域中的“□06短板”即最□07紧缺要素决定的。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仅受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经济水平、□08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09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10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11新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12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境1.判断正误。

(1)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所能容纳的人口一定少。

(×)(2)某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会随时间而变化。

(×)2.我国西北干旱的内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地形B.水源C.植被D.能源答案 B解析我国西北干旱的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

3.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二、人口合理容量1.定义: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01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不妨碍□02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社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03资源的状况、□0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1.判断正误。

(1)资源环境承载力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2)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发展中国家应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答案 B解析我国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3.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一样的吗?提示不一样。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也不同。

02、任务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任务探究资源环境承载力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4亿多人口?为什么?(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消费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量将会怎样变化?[成果展示](1)不能。

自然资源质量低、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可利用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有限,对外开放程度低,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数量少等。

(2)人口数量减少。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01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

(1)各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因素相关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02正相关自然资源越□03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区状况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04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05大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06小(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下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读表完成(1)~(2)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5万(1)反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25万B.30万C.35万D.45万(2)资源环境承载力()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科学思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第(1)题,表格中,该岛国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45万,此数据能反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只是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还与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答案](1)D(2)C提升运用能力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A.8 000 B.10 000C.6 000 D.4 500答案 D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四种要素中最小供应量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

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答案 D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制约内蒙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为水资源。

任务探究人口合理容量14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4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增长压力。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成果展示](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指标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消费水平实质最大人口数量最□01适宜人口数量意义□02生存发展大小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1)~(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1)A.约15~16亿B.15.1亿或16.6亿C.约8~9亿D.约14~15亿(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科学思维人口合理容量的分析思路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结合表中内容,可知“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第(2)题,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消费水平影响资源的消耗,因而它们都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

[答案](1)C(2)A提升运用能力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P、P′最佳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的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的合理容量D.最小的环境承载力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分析,达到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最高,与之符合的只有人口合理容量,故C项正确。

2.图中反映了()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人口规模增加,生活质量上升,达到最佳人口规模后,人口规模继续增大时,生活质量下降,故C项正确。

03、综合活动区释疑教材拓展视野图表问题巧点拨[教材第21页探索]点拨 1.根据材料中南锣鼓巷长、宽推算南锣鼓巷的面积,再根据每平方米 1.5人即为紧急报警状态,得出整个南锣鼓巷紧急报警状态时的人口数量。

2.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区域开放程度等,决定了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即会产生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所以一个区域容纳人口数量也存在报警指标。

需要根据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进行衡量估算。

答案 1.南锣鼓巷容纳9 444人时,开始出现报警状态。

2.存在报警指标。

可以根据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进行衡量估算。

[教材第22页活动]点拨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来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生产力还比较低下,满足人口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资源能源消耗巨大,为了保障未来发展,必须设置资源红线。

答案我国人口数量大,对粮食需求量大、耗水数量大,且生产力较为低下,增加粮食总量部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大量消耗水资源等较为落后的措施,对耕地的破坏、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巨大,所以要设置耕地资源、水资源红线。

[教材第23页思考]点拨先理解两个概念,再对比其限制性陈述,如“所能承受的”与“适宜”“不妨碍”等,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较大的范围,而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的人口数量。

答案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性较弱,人口合理容量的限制性较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示的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合理容量表示的人口数量较少。

[教材第24页活动]点拨黄河以河口以上为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或高原山地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